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1: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学习《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原文和缩写,发现并提炼缩写方法——摘主删次,概括转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朗读,感知“缩写”

1.明确习作任务:我们以往写作文,都是要求把语句写得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写作能力。但是有时,我们还要学会把作文写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是学习把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并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书题目:缩写故事)

2.对比朗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试着比较:

(1)在构段上,有区别吗?

(前者有四段话,后者变成了两段话)

(2)原文的四段话与缩写后的两段话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前者写得具体、生动,后者写得简洁、明了)

3.出示学习要求:缩写《猎人海力布》,要求内容完整、情节连贯、重点突出、语言通顺。

板块二 依据文脉,学会“缩写”

1.回顾故事,复习导图。

(1)回顾《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学习《猎人海力布》时,我们画过关于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还记得吗?

(2)学生反馈,PPT出示完整的思维导图。

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1)比较阅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请把一样的部分用“

”画出来。原文有而缩写没有的,用“____”画去。

(2)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

教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主要信息,我们要保留摘录。

(3)学习删除:哪些句子是要保留的呢?哪些句子可以删除呢?请看第4自然段的原文,对照课文中的缩写。认真观察被删去的句子和留下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发现:删去的是关于海力布的语句,留下的则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

思考:为什么这样?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规律:原来这个段落主要写小白蛇报恩,所以留下的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摘主删次,进行缩写。

练习: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去看看其余的自然段,试着摘主删次。

引导发现:第5自然段主要写“龙王送宝贝”,所以留下描写龙王的语句;第6自然段主要写“小白蛇的叮嘱”,所以留下描写小白蛇的语句……

教师相机小结:原来根据每段的思维导图,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段的取舍。对于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我们常常要保留、摘录,而次要人物(次要情节)要删去。(板书:摘主删次)

(4)学习概括转述。

过渡:缩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和删减,还要将每段留下的主要人物的语句进行改写。

继续交流第3~4自然段:比较原文与缩写,在原文中把相似的部分用“(

)”括出来。对比两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教师相机小结:摘主删次后,面对留下的部分,我们可以概括,如遇到主要人物的语言要转述下来。边转述边概括,但主要意思不变。在缩写完成后,与原文比较一下,应做到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连贯通顺。(板书:概括 转述)

课时目标

运用方法缩写《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做到缩完后故事完整、重点突出、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并能对缩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行习作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块二 展评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全班讨论什么地方缩写得好,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可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评议:

(1)修改后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

(2)对详细的描写是否进行了缩写?

(3)故事情节是否连贯?

(4)语言是否简洁、通顺?

2.投影出示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

以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为例,集体修改,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到修改方法。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乡亲们都非常敬爱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カ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但是乡亲们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

(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预设: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故事情节比较连贯;语言通顺。

(2)追问:这篇习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修改建议吗?

预设:

①没有说清宝石是怎么得到的,可以在“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后面加上:小白蛇的父亲龙王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海力布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

②关于“海力布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这不是重点,可以写得再简略些。

③没有层次,应该分段。

板块三 运用方法,反复修改

1.对照要求,进行以下三轮修改。

评价表摘主删次,转述人物语言,概括重要情节,缩完后,故事情节连贯,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1)自主修改:认真对照原文,读一读自己缩写的文章,按习作内容要求修改。

(2)同桌互改:互相朗读文章,同桌之间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所欣赏的,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篇(2)

1、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精读悟境,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

作者情感。

重难点:

分小组合作交流诗意。背诵古诗,描绘诗中美景。

一、

听音乐,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喜欢)放音乐《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导入,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对)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湖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诗呢?

板书:《望洞庭》

评:在《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刘一祯歌声的烘托下,开篇给人一种震撼力。

二、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诗意。

1、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检查自学。(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学生边读边画节奏。

师评:同学们一个个是学习的能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

2、

明确目标,合作交流。

师:接下来,分小组议一议:你读懂了哪些字词?交流诗句的意思,以及诗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评:同学们交流得很充分,合作学习快乐多。展示小组风采的时刻到了哪一组先来?汇报交流诗意。

评:安排同学合作学习,旨在唤醒其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展示实物。

4、

这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吟诵并背诵出来?a、指名吟诵、齐诵、背诵,说意境。

b、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你能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意境吗?

评: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相机激起了学生饱览秀丽风光的欲望。老师放飞了学生被禁锢的心灵,让他们成为对话的主体,用鼓励和信任让学生学会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诗的魅力,因此才能够千古流传,根据古诗意思画一画美丽的洞庭湖吧!会跳舞的跟着节奏自编自舞吧!

评: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的“精读悟境”这一要点。

篇(3)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初步感受复述课文的不同形式。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神态动作变化,感受人物心情,体会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2.传说故事与现实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3.理解故事内容,说出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预习卡.预学单.ppt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课前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ppt1)读得很响亮,不要拖长音,再读课题。

二.了解学情(3分钟)

1.检查字词

课前,同学们已经借助预学单预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ppt2)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生读。评价语:读音很正确,有个地方需要大家注意。当词语中最后一个音是三声时,发音一定要饱满,如后悔、叮嘱、听懂。再来齐读一遍。

评价语: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真美。

2.字义、写字指导

同学们,生字表中有一个字在文中并没有出现,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生:僵)。评价语:你真善于发现。(ppt3)僵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字的演变。僵是一个形声字,左侧单人旁表示人的身体,右侧三道横将两个田分隔开,使他们互不相连。造字本义是身体由于受冻而变得硬,各部分不灵活。

(ppt4:书写)(ppt4)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侧中间横最长,两个田基本对称。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仿写两个。(坐姿、握笔姿势榜样,动作)写完后同桌两人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哪里还可以改进。再写一遍更好的。

僵字在文中没有出现,请你根据它的意思,大胆猜测这个僵应该与哪个情节有关?(预设:海力布变成了僵硬的石头。)评价语:你想到了故事的结果。

三.

整体感知(4分钟)

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之后,人们有没有忘记他呢?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预设:人们为什么会世世代代纪念他?他做了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

小组合作: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请同学们拿出预学单,小组合作交流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第二件事: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第三件事:为救乡亲们,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吗?(相机板书:救白蛇,得宝石,劝乡亲,变石头)(孩子不会简练概括师可以示范第一件事)

四.

精读点拨

1、同学们,海里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预设1: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热心助人)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他的热心助人?(每次、总是、只、很少等)你非常善于分析。你能抓住这些关键词,再来读一读吗?(生读)

我听出了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让我们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预设2:海力布想,珍宝我倒是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太好了。)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海力布不贪图财富,他想通过劳动来帮助更多的人。)是呀,你真善于思考。

2、同学们,除了热心助人、不贪图财富,海力布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理解。自由朗读第六段,你能体会出小白蛇的心情吗?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我通过再三叮嘱体会到小白蛇非常关心海力布。)你是抓住了小白蛇的动作。生活中,有没有人再三叮嘱过你什么?(生答)可见,你的老师/家长真的特别关心你。

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生:无论···都···中体会到事情很严重。)你是抓住了关联词。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的非常严重?(生:马上、永远)

同学们,抓住关键词体会,这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再来读一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齐读一遍。

3、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牢记小白蛇的叮嘱,就这样平静而幸福的过了几年。有一天,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生: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小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预设:慌慌张张)你能再来读一读吗?生读。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通常会怎么做?(预设:逃跑)是呀,但是海力布是怎么做的呢?

3.品读第八段,感受“焦急”(5分钟)

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找出听到消息之后,海里布是怎样做的,请把相关句子划出来。(预设:你回答很全面,先来看这一句。)

(预设1: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出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此时此刻,海里布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着急)你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预设:急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什么?(预设:我要快点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你能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吗?(生读)

(预设2: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文中没有具体写明怎样催促,只是一句话带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吗?(预设:海里布说:“快点走吧,我说的是真的······)你想到了海力布的语言,谁还能加上动作或者神态再来说一说?(预设:海力布抓住一位老人的胳膊着急的说······)你真有想象力。尽管海里布焦急的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他接下来又是怎样做的呢?(预设3:海里布急的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此时此刻,海里布的心情怎么样?(预设:焦急万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急的掉下了眼泪)

同学们,通过海里布神态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他越来越焦急了。)为什么会这样?(预设:因为灾难那上要来临,而乡亲们却不相信他说的话。)是呀,灾难马上到来,再不走必死无疑。如果用上一个成语来说明当时的危急,你会想到哪个词?火烧眉毛,危在旦夕……

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三段话吗?(生读)

同学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是体会人物情感的绝佳方法。老师对这一部分进行了简单创编,让我们小组内分角色来读一读吧。(大屏幕出示分角色朗读、配乐)

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可以加入吗?

(大屏幕内容:

海力布(老师)乡亲们,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民(男生)我们住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海力布(老师)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请大家相信我,赶快搬走,快一点!

民(男生)海力布,你今天是怎么了?说话稀奇古怪的!

海力布(老师)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人(女生)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上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尽管海里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没有人相信他。

4.品读第九段,感受“镇定”(6分钟)

在这危机万分的时刻,海力布的神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9段,划出相关句子。

(预设:他想到这里,就镇定的对大家说:“······”)为什么会由“急忙、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变成“镇定”了呢?(预设: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会夺取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面对着乡亲们的不相信,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灾难,牺牲自己成了拯救乡亲们的唯一选择。谁能饱含深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儿都飞走了。”接着,他把怎样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里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5.

诵读第十段,感受乡亲们的心情(大屏幕出示)

师:望着已经变成了石头的海力布,

生:望着已经变成了石头的海力布,

师:乡亲们内心无比后悔

生:无比悲痛!

师:他们眼中含着泪水,不停的呼唤着——

生:海力布海力布······

师:那位老人这样说——

(生随机,预设都怨我,如果我们早点相信海力布就好了!

师:一位乡亲这样说——

(生随机,预设:海力布,感谢你!)

师: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生: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师: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预设:舍己为人)同学们,平日里热心助人的海力布,在面临灾难时他义务反顾地选择了舍己为人。这是一种大爱的精神。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纪念这位英雄。

齐读最后一段。

五.复述课文(5分钟)

这里为什么为什么会用据说呢?(预设:不是真实的)“据说”这个词也正好说明了民间故事流传至今主要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

在复述故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预设: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详略得当,重点内容略微详细一些。)哪位同学能结合老师的板书和同学们刚才讲到的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听了你的讲述,老师也禁不住想来讲述这个故事。(配乐)(ppt16)

一个伟大的民族,流传着一个故事。猎人名叫海力布,善良有爱又热心,

勇敢救下小白蛇,白蛇感恩送宝石。晴天噩耗传耳中,为救乡亲变石头。

舍己为人真情在,英雄故事永流传。

孩子们,老师刚才复述故事用的是什么方式?你看,复述课文只可以有多种方式呢

六.拓展延伸(1分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3月30号,四川省凉山突发森林大火,着火点海拔约3800米。31位失联的消防队员无一生还。为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孩子们,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许多像海力布的人们的付出。少年强则国强,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预设: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学习海力布热心助人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半分钟)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是一位平日里胸怀如大海般宽广、竭尽全力对乡亲们施恩布德,遇到危险又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让我们一起再亲切地叫他一声:猎人海力布。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带生字的词语,看拼音多读两遍。)

1.检查自学情况。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wō),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对乌鸦说:“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chà)多了,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jǔ))吧!”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唱起歌来。哇(wà)……她刚一张嘴,肉(ròu)就掉(diào)下来了。

2.抽读生字、生词卡片。(先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

窝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几句掉下来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语: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段读讲课文,重点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

有条件的班级,可带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理解寓意。思考: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三、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16-17上】【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看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和乌鸦教案的人还看: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蓝色的树叶

2.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篇(5)

líng

lóng

huǎng

huà

shì

shū

二、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依偎(wēi

wèi)

珊瑚(sān

shān)

箩筐(kuāng

kuàng)

执拗(ào

niù)

三、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千真万确

振天动地

相依为命

B.自由自在

再三叮嘱

眉开眼笑

B.

富丽堂煌

怒气冲冲

勤勤恳恳

D.飞禽走兽

气极败坏

恋恋不舍

四、写出跟下面意思接近的成语。

1.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2.一个巴掌拍不响。(

3.前怕狼,后怕虎。(

4.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里来的。(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洪水淹没了村庄。

扩写句子:

2.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缩写句子:

六、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2.神话故事《猎人海力布》赞扬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3.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杜甫的《秋夕》、秦观的《鹊桥仙》。

4.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

七、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男孩见老太婆用力地扯着妈妈,就跑过去拉住妈妈的衣裳。(

2.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3.她常常想:天上没什么好的,没有自由,等于关在监狱里。(

八、读句子,您知道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

九、口语交际。

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年曾在军界服务。他的一位朋友想从他的嘴里打听一项机密。罗斯福当然不能泄密,但他不愿意伤害朋友。于是他悄悄地向朋友说:“你能保守机密吗?”那位朋友以为罗斯福要他保证不向别人说才肯将机密告诉他,于是便连声答:“当然,我一定保守机密,不告诉别人!”这时,罗斯福说:“

”这句话把那位朋友堵得一句也说不出来。

罗斯福的回答非常巧妙,请你试着写下来: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他慢慢学会改变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墨

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着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

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很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她却固执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厉

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他的姐姐也去。母亲耍了一个小心机,她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先从花(瓣

辨)上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此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里的植物、蝴蝶等,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那种怜悯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是这位母亲,没有放弃。

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

他就是达尔文。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固执已见:

(2)不可理喻:

3.幼小的达尔文为什么在家庭中不受父亲和姐姐的欢迎?

4.用“

”面出短文中抽写达尔文醉心花草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

6.你对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法认同吗?为什么?

十一、本单元我们搜集了许多课外的、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要把情节写清楚,把故事写生动、有吸引力,题目自拟。

100

篇(6)

精彩开篇词

忘我是一种执著,是一种痴迷,更是一种疯狂。而对于一位动物学家而言,为动物而疯狂似乎不是什么意外之举,因为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们是那么可爱!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学习文章略带调侃的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物的世界是一个友谊的世界,是一个甜蜜的世界,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脚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去感受感受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嗔怪(chēn)

小凫(fú)

麝香(shè)

鹳(guàn)

蹒跚(pán)(shān)

羞怯(qiè)

驯养(xùn)

禁锢(gù)

虐待(nüè)

咒骂(zhòu)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谛。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世家》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并归纳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括自己时常被人当疯子。第二部分(2-9):研究水鸭子。第三部分(10-19):研究大鹦鹉。

2.课文写了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哪三件趣事?

【交流点拨】唤回迷路的可可;可可咬掉父亲的扣子排成排;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交流点拨】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与水鸭子、鹦鹉打成一片的相关趣事,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深层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交流点拨】“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2.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哪些精神?

【交流点拨】专注、忘我、执著。

(三)语言品析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请结合具体的例句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现场”大词小用,夸张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生气。

“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句中“弯、蹒跚、抓住”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尴尬,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四、板书设计

研究水鸭子

学母凫又蹲又爬又叫

新出世的雏凫只认母凫的叫声

模仿大鹦鹉的叫声唤回大鹦鹉

研究大鹦鹉

大鹦鹉咬下父亲的扣子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准确的写出生字词,同时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文章分层次来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达到通过对文章叙述顺序的理解记忆复述课文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理解麻雀飞下来保护幼子的原因,能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敬佩,并能说说自己对于母爱的感悟,或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学重点

文章中生字词的字形字义、文章中一些描写性词语的作用、文章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麻雀不能“安然站在树上”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麻雀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后,师简介:在鸟类中,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数量很多的小鸟,它们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好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因为人们对它们太熟悉了。但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是那么富有灵气,谁不愿意亲近它呢?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个平凡的小动物不平凡的形象。

2.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麻雀和猎狗相比,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但今天学习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列夫所写的《麻雀》这篇文章后,你可能会改变刚才做出的判断。

二、感悟全文,体验母爱

师:这篇文章讲了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下面我们回到课文中细细的品味一番。

1.感悟小麻雀的幼小。

师: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能表现小麻雀特点的语句,或者是关键性的词语画出来。

学生独自思考勾画,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汇报,师出示: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它的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师:女孩子来读写小麻雀的句子。

师: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来对小麻雀进行具体描写?

师:这种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做能使我们描写的事物形象生动。

师:小麻雀为什么会掉下来?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师:这是一处景物描写,写出了小麻雀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师:如果此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在你面前出现,你会怎样做?

(学生回答)指导朗读。弱小无依的麻雀多可怜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2.体验老麻雀的勇敢,爱子心切。

导语:但是可怜的小麻雀会遇到危险了。一只猎狗慢慢地靠近了它。

放《命运》音乐,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出示描写了猎狗的句子。

生读: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读了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生:这句话可以看出猎狗很凶猛。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我是从一些动词中看出来的:走近

嗅了嗅

张开

露出

师:在这危急的时刻,树上的老麻雀出现了。请你们来默读第四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重点交流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学生读。

“像一块石头似的……”是什么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果断勇敢)

师:扎煞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观察课文插图。

师:扎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羽毛竖起来。

师:绝望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

师:既然是这样了,为什么老麻雀还要飞下来?

(学生回答:它要保护小麻雀)

师:从老麻雀的尖叫中你好像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孩子别怕,我来保护你)

3.感受母爱的力量

师:力量的悬殊使老麻雀紧张得浑身发抖,但有一个信念是不变的,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作为妈妈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好,我们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句话:可是它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我明白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深深爱)

师: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猎狗只好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了。

三、感情升华,体验母爱。

师:世界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那么在你成长中母亲作过那些事情使你至今难忘?请你们闭上眼睛回想回想。

(学生汇报)老师送给你一句话:回报好妈妈的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老麻雀的亲子之情,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同样也感动了作者。作者有什么表现?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度。

四、课堂总结

1.师: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2.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篇(8)

19.父爱之舟

1.下列加粗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栈(zhàn)

B.嘲笑(cháo)

C.高跷(qiāo)

D.缴费(jiāo)

2.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伦

轮)换

教(圳

训)

(采

彩)排

(考

孝)试

(陪

赔)嫁

意(境

镜)

精(致

至)

(暑

署)假

3.按要求填空。

“兼”在查字典时应查________部。“兼”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②所涉及的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兼而有之”中“兼”的意思是____,“兼并”中“兼”的意思是____,“风雨兼程”中“兼”的意思是____,“德才兼备”中的“兼”的意思是____。(后四空填序号)

4.根据词典中的意思,给下列加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他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

)

(2)把这过错加在他头上,真是冤枉。(

)

(3)你冤枉他了,他从没去过那个地方。(

)

5.读句子,完成练习。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1)句中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父母亲的__________;第二个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父亲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省略号选择正确的作用。

A.标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标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C.标示说话断断续续

D.标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①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

②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

6.下列对课文题目“父爱之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爱之舟”的“舟”指的是姑爹的小船,文章多次写到它,是全文的线索

B.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C.这条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爱与希望,也体现出父亲的艰辛

D.这条小船是姑爹的渔船,突出了父亲和姑爹的关系和睦

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文中加粗的两个“紧”字的意思___________(一样

不一样)。“扎紧”中的“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钱很紧”中的“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的描写,充分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品尝到的“新滋味”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开亲人,独自一人去上学,舍不得离开家

B.家里钱紧张,却把凑来的钱全花在“我”身上,供“我”上学,让“我”心酸

C.父亲把“我”送到学校,替“我”把床铺好,让“我”感到父爱无私,父爱如山

8.小练笔。

本文多从小事着笔却意味深长。父亲为“我”糊万花筒、背“我”上学、借船送“我”考学等,从细微处表现出贫苦生活中父爱的深厚与伟大。请你也试着从平常的小事中体现父母对你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常常歌颂母爱的伟大,而父爱同样值得我们赞颂,你觉得父爱是什么?让我们尝试着写一写。

父爱是一杯咖啡,在你百般惆怅时给你振奋人心的鼓励;

父爱是一盏明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9父爱之舟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易错音。D项,“缴”应读“jiǎo”,其他三项均正确。本题选D。

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辨析。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选择了。如“轮换”的意思是“轮流替换”,因此应选“轮”。其他用这种方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查字典的相关知识。“兼”是独体字,上面部分“丷”是部首,所以这个字查“丷”。“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所以“兼”在该词语中的意思应选择②。“兼并”指把别国的领土并入自己的国家或别人的产业并为己有,因此选①。“风雨兼程”形容在风雨中仍然不停地赶路,“兼”的意思是“加倍”,所以选①。“德才兼备”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所以“兼”在该词语中的意思应为②。

4.答案

(1)③

(2)①

(3)②

解析

本题考查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第(1)题,花“冤枉”钱指的是“花不值得的钱,吃亏的钱”,所以选解释③。第(2)题,句子的意思是“过错不是他的,却加在他头上,不公平”,所以应选解释①。第(3)题,这里的“冤枉”作动词,表示“使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所以应选解释②。

5.(1)答案

父母喂蚕的情景

辛劳

父亲给“我”买东西吃的情景

对“我”的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联系这些句子可以知道,第一处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母亲半夜起来喂蚕宝宝的情景。第二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跟父亲去卖茧子后,父亲给“我”买吃的的情景。第一处表现了父母的辛劳,第二处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2)答案①B

②D

解析

本题号查省略号的作用。题目给出了省略号的作用,我们结合句子的意思,选择省略号正确的作用即可。第①题,“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这句话罗列了玩意儿的种类,属于同类事物的省略,选B。第②题,“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这句话是表达感情的,省略号表示的是对姑爹小船的情感的延续,属于语意未尽,选D。

6.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题目的理解。课文以“父爱之舟”为线索,写父亲用小船载“我”到一个个人生驿站,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同时也写出了父亲的艰辛。A、B、C三项正确。D项中,文章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且与主题不符,因此不正确。本题选D。

7.(1)答案

不一样

密切合拢,跟“松”相对

经济不宽裕,拮据

解析

本题考查字义。联系文中“他扎紧裤脚”可以知道,“紧”的意思是使裤脚再紧一些,所以“紧”是跟“松”相对的意思。联系“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这些语言文字可以知道“紧”的意思是钱紧张,经济不富裕,生活拮据。

(2)答案

雨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家里凑钱让“我”上学

父亲送“我”上学并替“我”铺好床

父亲对“我”的爱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能力。此处可以运用主要要素串联法来概括。第一件事,时间是雨雪天,地点是上学路上,人物是父亲和“我”,事件是父亲背“我”上学,所以第一件事可以概括为:雨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剩下的两件事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即可。这三处描写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的理解。要知道“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可以联系上文来理解。由“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可以知道,作者家里钱很紧张,但还是愿意凑钱供他上学,所以他感到心酸。“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让作者感受到父亲深深的爱。所以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为家里凑钱让他上学的心酸和对父爱的感动。本题选A。

8.答案

示例:我的妈妈是典型的“慈母”。她对我的吃、穿十分关心,对我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了让我吃好,她绞尽脑汁地做一些好吃的,给我解馋。每到周末,她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洗我换下的脏衣服,第二天早上又把干净的衣服放在我的床头。特别是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又是倒水,又是递药,半夜三更还要起来看看我的被子是否盖好……

解析

本题考查写话的能力。课文从父亲对“我”做的小事写起,让人读来备受感动。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父母对我们的爱。注意写的时候,语言要通顺、流畅。

9.答案

示例:在你感到迷惘时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缕阳光

篇(9)

姓名:

学号:

温馨提示:家长帮助学生读题,让学生明白题意。

一、听家长读,在听到的字上打√。

二、看图认一认,连一连。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山

②云

③风

④花

⑤鸟

⑥虫

⑦水

)对雨,雪对(

)。

)对树,(

)对(

)。

)清对(

)秀,柳绿对桃红。

四、小小魔术师。

1.给“一”加一笔是(

)、(

)。

2.给“木”加一笔是(

),组词为(

)。

3.给“十”加一笔是(

),给“二”加两笔是(

)。

五、我会按要求填空。

田:笔顺

,共(

)画,第三笔是(

)。

耳:笔顺

,共(

)画,第二笔是(

)。

火:笔顺

,共(

)画,第二笔是(

)。

虫:笔顺

,共(

)画,第三笔是(

)。

六、我会数一数,按要求把下面的字填进合适的田字格里。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读一读,再背一背古诗,家长签名。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家长签名:

八、请家长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真实的评定(用“√”选择),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的状况,感谢您的配合:

学生作业完成的写字姿势:(①端正

②一般

③差)

学生作业完成的态度:(①积极

②拖拉

③不愿做)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①非常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差)

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由于它的先天优势也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老师甚至并未真正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只是走过场――一两节课带过而已。鲜有综合性学习的课也绝大多数是“成果展示课”。而其展示的所谓成果往往是经过教师精心导演、学生反复演练的一个个“节目”。

那么,如何让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充盈、丰满起来呢?本人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研讨课《走进信息技术》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困惑时牢牢追索

事实上,接触过五六年级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老师知道,整整一单元的内容,十多个教时的教学安排,怎么安排教材内容?怎样让学生开展有效地活动?怎样把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起来?怎样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评价?一系列的困惑经常会困扰着我们。

我们五年级教研组作为学校展示,研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技术》。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们组所有成员,认真地思考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最终终于决定展示两堂课――启动课和阅读材料指导拓展课。初案形成后,我们继续在组内讨论并一边修改教案。在试教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由于忽视,启动课上没有突破的“信息”“信息渠道”两个定义,在后来一堂的交流拓展时问题就出来了。我们让学生在启动课后进行调查。但在第二课时交流反馈时,却发现:学生获得的信息范围狭窄,大多局限于新闻;有的学生不明白什么叫信息,获得的渠道也很狭窄。……于是我们又“顺藤摸瓜”,把启动课的导入重点放在“信息”“信息渠道”方面,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效。

于是我们先让学生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在学生全部提问后,再通过学生互相解决互相补充,一个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是,活动过程中的每一步教师要清楚地告诉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那么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内容没有任何困惑,精心设计学习环节,指导学生理清活动思路,进行有效地综合性学习。

失败时苦苦追寻

“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而其最终的目的也无非是为学生的终生生活服务”。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目标。此时我们的学生就此一蹶不振,因此,我们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来提高学生“防风险”的能力。比如本次活动中在详细分析了教材中的两个研究报告后,我们开始确定选题进行自己的调研,然后开始指导学生写研究报告。以下是学生第一次写的:

研究报告

我写这篇调研报告是因为我们班的近视人数正在逐渐上升,我想要了解我们班的近视人数为什么会快速上升。

1.询问我们班近视的人,他们近视的原因在哪,或者去询问我们班近视的人的父母。

2.上网寻找有关别人的近视原因。

3.寻找近视人群上升的趋势图。

结论:我发现我们班近视的人是因为长期在电脑和电视前趴着,我建议电脑和电视有时是可以用来放松,但不可长时间在电脑和电视上玩。

初一看,也蛮像回事情的。但再细看,就知道学生其实不用实践就可以写这报告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于是我又找来了大量的资料并再次进行详细指导――比较、对比、分析。此时很多学生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研究报告作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最后的研究报告就有血有肉了,而且学生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上面的报告经过修改也变了样了:

关于我班近视发病率的调查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升入五年级后,视力明显减退,也听很多同学说有类似的情况。那么全班到底有多少学生和我一样患上了近视呢?好奇心促使我对近视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学生近视人数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A.上网找相关资料。

B.采访近视的同学和家长(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C.查阅健康卡。

D.查阅书籍、报刊。

三、调查过程

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情况,了解到小学生近视率为23.4%,中学生为47.3%,大学生为74.9%。

2.通过查阅书籍,知道中国是近视大国,患近视的约有4亿人。

3.通过采访、调查近视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内容等,近视的学生一般做作业姿势不对,或比较喜欢看电视,玩电脑。

4.通过查阅健康卡,了解全班学生的近视率。本班有39人,近视人有20人,近视率49.9%,一年级时是10%,三年级时是25%。

四、结论

1.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大学生的近视率是很高的。五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明显上升,随着年级的提高,作业量的提高,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2.预防近视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还为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我们的近视,让他们很担心,所以,让我们一起保护眼睛吧!

3.近视的发生很多是自己用眼不当,做作业姿势不对,用眼太多。

成功时紧紧追击

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综合性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活动中一定要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成功的经验,促进活动方式和思考能力的升华。如,在进行“电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时,虽然学生初次辩论,可他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架势真的挺让人佩服。此时我真切地体会到“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综合性学习过程理应由学生自己控制,活动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资料应由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成果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应由学生自己确定,总结、反思和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性学习的表现形态不是先于活动的开展而存在,而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因此,学生作为活动的开发者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这一课程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活动中自己的感受、收获、失败,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这样综合性学习就会有血有肉,就能日益丰满起来,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46-02

[作者简介]钱雷(1982―),男,江苏沭阳人,本科,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单篇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以单元整体为视角,借助对单元内各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串联回顾、单元总结等环节,贯穿单元内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单元结合成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一、找出单元课文内在联系,把握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的理念进行选材和编排的,各单元内的课文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和共同的主题,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前,一定要找出和紧扣这个共同的教学主题,把握好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为例,《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这四篇课文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实则都隐含一个共同的主题――“春天”。把握好这个“春天”这个主题,就有利于对这个单元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就找准了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也能够从“春天”这个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搜集教学资源和素材,理顺教学思路。

有时候,还可以对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挖掘,深化教学主题。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组为例,《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名人故事”,在教学上可以选择这个为切入点,搜集和联系其他的名人事例。但如此就过于肤浅。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发现,这四篇都是在歌颂名人坚持不懈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如此就可以将普通的“名人故事”主题升华为“苦难中的坚持”,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对苦难的正确认识,并培养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合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和确立单元教学主题之后,就是对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规划和设计了。一般的教学思路是,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教学方式,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的快速感知(可以是对单元目录的大体把握,也可以是单元课文的初步通读),然后再于具体课文的精读讲解中将单元主题联系和烘托起来,最后在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整体回顾,将前面所学的课文整体串联起来,贯穿单元的教学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中,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个课时的单元整体感知课,带领学生对《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四篇课文进行通读,在通读中发现和领略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波光粼粼的北海、炙烤大地的骄阳、惊涛拍岸的大海、红叶深深的晚秋、暮钟沉沉的寒山寺……通读的过程,能够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好奇心理,也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单元主题的最初认识。

应当明确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有主有次。教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教案设计、备课时,要在突出单元教学主题和满足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重点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段落,而不是一概而论,都采用精讲精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必然会使得本来有限的教学课时更为紧张,甚至最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和学生信息接收的负担。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虽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人物来帮助学生进行主题学习。

三、注重前后的联系和对比,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思”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注重前后课文的联系和对比,加深对单元教学主题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如三年级上册的《做一片美的叶子》《蒲公英》《石榴》,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和对比,认真总结课文中关于植物的描写段落,“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从中学习比喻、拟人等多种写作技巧。

在实施单位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将“听说读写思”的教学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组为例,在讲解《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讲一下自己脑海中的未来世界或想实现的发明创造。在讲完《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后,教师可以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描述一下春天里自己身边出现的事物。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立足于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培养上,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另外,要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并且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要加大读书宣传力度。围绕“读好整本书”这个主题,笔者在读书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首先是设置“书香心语”等栏目;在黑板报上及时将班级和“读书小标兵”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在全班学生面前亮相,给学生一种心灵的触动。其次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学生的读书习作、生活感受等优秀作品展览在班级文学角上,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