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抗旱造林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1: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抗旱造林技术

篇(1)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区域地理位置及区域森林分布。干旱容易导致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干旱问题已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威胁树木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抗旱造林技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等。

一、 固体水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y 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0℃不结冰,100℃不熔化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具有生物降解性能,降解后无残留,不污染土壤,可用作植物的长效水源。固体水的供水理念完全不同于常用的保水剂,因为固体水是用普通水固化而成,98%的成分为水,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水,供植物长期吸收利用。

影响固体水释放的因素与固体水接触的微生物和固体水切口横截面积有关,与固体水接触的微生物越多,固体水降解得越快,两者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关系;在土壤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固体水释水量与横截面积为线性关系,切口的横截面积越大,固体水释水量越多。而且固体水释放速率除了与截面积有关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植物需水状况的调节,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固体水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水分状况,提高叶含水量,维持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是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供水的方式。

二、 集水技术

集水就是利用水分的重力效应和土壤的水库效应,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使降雨就地拦蓄入渗,从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延长土壤水分的有效供应时间,提高林木成活率的方法。集雨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美国、澳大利亚、以以色列为典型代表的中东地区、印度、墨西哥、中国及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诸国都采用各种集水技术措施。集水技术首先由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开始,逐步发展到利用城市集水系统增加城市供水和用于有限的农业和园林灌溉。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

三、灌溉技术

(一)喷灌技术

喷灌出现得比较早,最早是以色列人对此重点研究,1969年首先在南非研制试用,1976年被美国列为专利,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发展,80年代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大面积推广。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和各种形式,兴建在起伏不3平、土壤透水性较强的地块经济效益最好。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平移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

(二)滴灌技术

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及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有压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使作物根系活动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滴灌不产生深层渗漏,地面形成的湿润区很小,且几乎全在阴影之中,所以表土蒸发量很小,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大部分水分消耗于植物蒸腾作用。据试验滴灌比土渠灌溉节水82.8%,是沙地最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相对土渠灌溉,滴灌省工、省井、省地、省肥、增产,沙地造林中,滴灌能极大地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造林效果优于任何一种灌溉方式。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

(三)渗灌技术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它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这一灌溉方法是以低压管道输水,再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因此,渗灌可以看作是滴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地下滴灌。这种灌水技术无地面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是水的利用率最高的灌水技术之一。

四、 覆膜技术

篇(2)

整地的方法应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一种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

(1)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一阶,然后第二阶土,以此类推,最后一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处缘培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0.5-1.5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米左右,阶间距1.5-2米。

(2)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大,造林成活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二、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大苗、壮苗,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

(2)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散失。

(3)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入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虽然总结出了许多旱地造林的方法和技术,但以上所述生产技术,在实际造林生产中尤为重要,为了大幅度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在生产中综合的运用各种林业措施,灵活掌握各种造林方法和技术,不断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立地条件,而且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更好的为林业生产服务。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造林进程中,各种节水保水措施相继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固体水、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滴灌造林技术。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高质量的供水最终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利于树木成活率的提高和环境景观的改善。

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 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熳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篇(3)

根据苗木抗旱造林技术的特点来看,除去前期的准备工作及品种选择外,其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苗木生长的季节性,尤其是在干旱缺水的季节,必须要对相关造林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保证苗木的质量。同时在苗木种植中需要对整地、移栽、养护、管理等技术不断的进行完善及提高,以此来促使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在造林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及利用,保证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一、做好林木苗木的选种工作

1、选择优良的耐旱品种

地区干旱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在造林时期降水量严重不足,因此需要从基础的角度出发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为此苗木品种的选择上应考虑其抗旱能力,根据地区特点及生长环境选择适地性好的苗木,并保证苗木品种优良,具有良好的生长能力,以此来保证在干旱区域苗木能具有良好的存活能力,为提高苗木存活率提供一份保障。

2、结合林业工程实际选种

苗木品种在干旱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有着不同的特点,进行植树造林苗木品种选种可以结合林业工程的特点,对于地下水较浅的区域可以选侧根发达的品种作为目标苗木,而对于地下水较深的区域,则应该选根系纵向发达的品种作为目标品种,以此来做到对苗木生长、抗旱能力的保障。

二、做好苗木抗旱栽培工作

1、强化起苗环节

苗木的起苗指的是将其从苗圃中起根到种植区域的整个过程,由于在起苗过程中苗木根系会脱离土壤,因此其根系失去了相应的保护,在起苗及运输的过程中苗木的根系植体容易受到损伤,并且水分的流失也是起苗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部分,在起苗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水分的保护和保持,这也是提升苗木抗旱能力的基础。苗木起苗前应该针对不同品种的苗木进行灌溉,使苗木获得大量的水分,以确保整个栽培过程中不会因水分流失过快而引发缓苗期延长或者苗木死亡。在起苗的环节要力保苗木根系的完整,避免出现劈裂根、主根系受损等问题,以确保苗木水分的平衡。在起苗后,应该对针叶苗木进行蘸泥浆处理,使其能够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应该对阔叶类苗木进行浸泡处理,以确保苗木体内和根本有足够的水分。

2、强化栽植环节

栽植环节要注重打浆技术并进行覆膜处理。打浆技术,是指对于针叶类苗木在栽植时一般要进行的两次打浆,打浆过程中是在造林地进行。第一,将苗木放入水桶,加适量水,使苗木根部吸收足够多的水分,保证放苗和栽植过程中水分充足。第二,栽植时把苗木放置在有垂直壁且事先挖好的坑中,适当往上提苗,确保根系展开,然后再向坑中填土,边填边踩实,这样能确保根部水分充足。第三,苗木栽植好后还要覆膜,用地膜覆盖住栽植穴,让苗木从地膜中间掏孔露出,膜将整个根部都覆盖住,确保苗木根部的水分能保持较长时间,保证缓苗时根系生长需要的水分,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提高成活率。

3、强化覆土环节

为有效防止春季干旱时苗木根部的水分挥发,在栽后的苗根部加盖一层松土来防止水分的散失,一般是在晚秋来到时进行。我国的许多干旱地区都具有冬季时间长而且春季风又特别大的特点,如果根部缺水容易导致苗木出现生理性干旱,从而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进行根部覆土,能确保苗木根部水分充足。

三、做好苗木抗旱抚育工作

抚育工作要做到系统、科学、高效,要结合苗木缓苗、立地条件维护和苗木管护等重点环节进行,将抗旱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目标和出发点,以此来组建适合于季节和天气特点的抚育工作新体系,在确保苗木抗旱能力的同时,提高林木成活率和质量。

1、做好苗木缓苗期管理

在苗木处于缓苗期的阶段,应该以苗木的品种、林业工程特点和区域地质与水资源特点作为出发点,强化抚育工作的重点、细节和要点。要做好苗木的浇水,帮助苗木迅速建立起新的水分平衡,为下一步生长和发育提供前提。要做好病虫害和杂草的清除,在施肥、打药的基础上,为苗木建立起益生的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使林木能够顺利地度过缓苗期。

2、做好苗木夏季的浇水

干旱区域在夏季可能会出现降水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在夏季对水分要求大、地下水资源不足的区域进行苗木的浇水工作。要把握浇水和灌溉的时机,不能在中午蒸发量大、温度高的时候浇水,以避免对苗木的伤害。在浇水的过程中要确保浇水的位置,一定要对苗木根部进行浇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在浇水的过程中对于苗木周边的生态环境应该做好清理,避免宝贵的水被杂草利用,降低灌溉的质量和效果。

3、做好苗木立地条件的维护

立地条件的维护是林业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确保苗木度过干旱期,应对干旱天气的主要林业专业性措施。应该在立地条件维护过程中做好苗木周边的松土工作,破坏土壤蒸发过程中形成的水分蒸发和流失通道,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强度,有效保护水分。要结合施肥做好抗旱工作,要结合苗木品种、生长特点、季节状况进行差异性、科学性的施肥,通过肥料的使用降低苗木蒸腾作用的强度,以便提升苗木对抗干旱的能力。立地条件维护工种要把苗根部的杂草清除干净,这样能避免杂草生长过旺,同苗木进行水分和养分的抢夺,提高种植土壤的实际持水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抗旱和保墒的目的。

结语: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对苗木抗旱造林技术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同时在与其相关技术的使用中需要注意将林业工程建设的理念及林业发展的需要融入其中,通过技术的使用保证苗木的存活率,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虽然对于苗木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不断的完善,其技术应用也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中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对于苗木抗旱造林技术还需从实践中积累及总结经验,从而保证相关技术可以高效实施,以此来促使林业可以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陕北地区在林业生产中,干旱缺水是影响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因此,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高效利用有限水源在林业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实践工作经验,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加快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一些造林技术与对策。

1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3个方面,即生物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这3个因素既有区别,又可互相转化。

①陕北地区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水分条件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首要因素。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且降水多集中在夏、秋2季,春季造林季节干旱无雨,因此水分因子成为造林成活率的致命因素。②对苗木根系保护不好,过多失水难以维持水分平衡。调运苗木,一般根系保护措施普遍跟不上,加之假植不浇水,未与土壤密接,露置在阳光下暴晒时间长,使苗木体内水分失去太多,栽植后又无法灌溉补充水分,因此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③整地质量不高,栽植时达不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整地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土层太浅,坑穴太小,栽植过浅,根系不舒展,东倒西歪,特别是防护用材林苗木更是如此。④树种的生物学持性与造林技术不协调统一。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各有差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有的树种造林易成活,而另一些树种,则难以成活,如山杏、梨以及针叶树种等等。对难以成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还缺乏规律性、科学性的了解,没有掌握其最佳的栽植时间,以致其栽植过晚,成活率低。⑤施工规模大,造林时间拖的长,树种单一,劳力组织跟不上。重点项目工程规模大,造林时间拖的长,有时达60多天,致使有些树种错过造林的最佳期。而且在防护用材林树种结构的配置上,纯林多、混交林少,达不到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随着造林时间的不断延长,造林质量有所下降,因而造林成活率也逐渐降低。

2 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整地技术

整地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林木种植的立体条件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地面的集水、蓄水能力,保持水土,创造适宜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整地的方式最常见的有反坡梯田、水平阶、水平沟、沟鱼鳞坑等等,可以根据不同造林地段以及不同的树种采取相应的整地方法。进行整地具体的技术要求有:在春季进行旱地造林的时候,针对墒情比较好的阴坡和半阴坡地段,可以采用中小规格的翼式鱼鳞坑进行整地,在一边整地的同时一边要及时进行苗木栽植,这样可以尽量降低造林时对坑穴土壤的干扰,保持土壤中由于整地额外蒸发的水分。而针对阳坡面、半阳坡面以及沙漠荒地地段等林地墒情比较差的造林地段,可以采取提前整地的措施,最佳措施是提前半年最好是选在雨季或前1年秋季进行整地,实践证明,提前整地有利于改善林地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增强土壤的肥力,并且能够使土壤积蓄充足的水分,另外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的病虫危害。

2.2集水技术

集水技术的方法原理是在人工进行合理调控的前提下,利用水分的重力以及土壤蓄水功能,将降雨的水分进行就地拦截和储蓄,实现对降水进行再次分配,延长土壤中水分有效供应的时效,从而达到提高林木成活率的目的。

2.3 灌溉技术

抗旱造林灌溉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与用水量之间的矛盾,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抗旱造林工程中实施的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渗灌技术。其中渠道防渗技术目前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渠道防渗技术已经实现了由单一防渗向复合防渗的发展,但是渠道防渗技术由于衬砌成本高的限制,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运用。而管灌、喷灌、滴灌以及渗灌技术,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节水效率比较高等优点,近来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4覆膜技术

覆膜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能够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和发育的土壤环境,由此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具体技术措施是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出一条缝,在新栽幼苗的地表上面覆盖地膜,使苗木的地茎通过膜的中心,然后用土覆盖压实地膜四周和划出的缝,使地膜没有孔隙。这里应注意的是覆土的宽度和厚度,一般在4~6cm之间为宜。

3陕北地区实施抗旱造林技术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3.1应注意的问题

陕北地区因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在造林中,除应用以上常规抗旱造林技术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造林时间,多季节造林,树种选择搭配等问题和加强多环节抗旱技术措施,并加强抚育管理等等,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①造林时机的选择。在陕北地区,春季多干旱,但也是造林的最佳时期,把握好造林时机相当重要。在土壤解冻以后立即造林为宜,因为秋季土壤中蓄积了部分水分,土壤解冻立即造林,有利于苗木成活。同时,也可根据墒情和树种,选择雨季造林和秋冬造林多季节造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②选择合适的树种。由于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生态学特性差异,一般情况下,在陕北地区进行抗旱造林以选择耐旱特性的树种为宜。③注意苗木运输和采取完善的苗木根系措施。起苗前1周先灌水,使苗木充分吸水后即可起苗,起苗后应及时分级和包装运输,在对苗木进行调贮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苗木根系的湿润。

3.2多环节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推广

3.2.1 提前整地。合理适时的整地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立地条件,创造适宜苗木成活和生长的有利环境。陕北地区干旱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且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所以造林采用提前或秋季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并提高土壤有机质量。

3.2.2截干剪根造林技术。截干去梢可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地上、地下水分平衡。剪根主要是去除受伤根系,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和对水分的吸收。

3.2.3 推广容器苗和带土球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带土球造林能更好的保护苗木的根系和水分,使苗木生长基于原有基础条件,使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大苗造林最适宜带土球,土球大小一般应是苗木胸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应用草绳捆扎好,防止破碎。

3.2.4适时早栽,深栽浅埋。陕北地区春季随气温回升,土壤返潮,墒情较好,因此春季造林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可根据树种适时早栽,同时应适当深栽浅埋,留有树穴,既可减少蒸发又有利于积水。

3.2.5 覆盖造林,保墒集流。植苗造林时,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落叶等材料,以苗木为中心,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

3.2.6树干保护造林。早春干旱季节,造林时可采用农用薄膜、牛皮纸、报纸等材料,将地上树干包裹起来,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发芽或放叶后,可适时去掉苗木保护材料。

4结语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推动陕北地区的林业发展,促进陕北地区林业生态效益的提高。由于陕北地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气候环境较为干旱,因此需要继续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改进和推广,确保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篇(5)

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行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下,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较为干旱,深入的实行植树造林才可以改善北方的环境,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北方绿化的步伐,这一技术仍旧处于发展的阶段,对抗旱造林技术加以分析可以选择更加优良的方案。

1我国北方区域的耗水特点

我国的森林分布的面积较小,尤其是北方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如此是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如今,我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境,土地沙漠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而水资源的匮乏也导致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这也就导致北方地区的树木质量下降。我国北方地区的耗水量也因地域有所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就会出现严重的缺水现象,种植的植物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地区的耗水特点必须加强植物的耐旱性,对地区的耗水量也要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够尽可能的使当地的植被有所恢复。

2植被的耗水特点

针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耗水特性,在植物的大部分生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需水量都是不同的,由于蒸腾作用植物的代谢也就有着不同的速度,依据生理指标加以衡量可以探寻到植物的生长与升腾作用的关系。升腾作用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处理能力,在干旱环境当中还可以根据升腾作用了解植物的抗干旱能力。通过专家对水分的参数加以研究就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利用升腾作用可以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尽快的找到对策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根据耗水量选择合理的植物在北方地区种植。

3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

3.1集雨技术

利用人工操作在植树地域集雨,利用山坡地段的径流选择让雨水集中,然后在林地周围打造一个汇水的区域,之后将水引入需要绿化的土地中,如此便可以改善土质环境。

3.2咸水滴灌技术

利用地下的咸水资源在造林的地段开辟道路,高效的利用水资源对造林地段加以灌溉,进而建立绿色的生态护林工程,在利用水资源的时候就要将盐结层的盐含量降低再进行使用,避免因为盐的含量太高造成植被的伤害。

3.3储水灌溉技术

依据造林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资源的汇集之处修建圆柱形状的储水窖,储水窖的内部需要修建防水层,将雨水和雪水等自然水资源加以存储,经过合理的分配水资源进行植树地段的灌溉。

3.4覆盖技术

这种技术是以树苗为中心的,在树苗的周围铺设地膜和秸秆等物,然后喷洒生化性质的抗蒸发剂,然后在穴面上覆盖生草等物,尽可能将树苗上的地膜铺设成斗形,这样就可以让水分长久的留在树苗周围,不论是降雨亦或是灌溉水分都可以直接流入树苗的根部。

3.5抗旱保水技术

在种植树苗的时候可以在树苗的根部放置适量的保水剂,保水剂可以通过和适量的水混合溶解再投放,经过第一次的浇灌就可以将水保存的土壤之中,树苗会被保水剂的糊状物质覆盖,最后盖上新鲜的土壤就可以保障水分吸收的时间较长。

3.6种子处理技术

北方地区的植树造林一定要选择较好的树苗种子通过加入粘合剂的均匀调配生成质量较好的配方肥料,之后经过加工使其变成丸状或者是颗粒状,添加有机肥料或者是无机肥料对树种加以处理,在播种的时候可以保障种子能尽快的吸收水分,提升存活率。

3.7截干无灌溉技术

在秋季时植树造林可以选择比较易生长的树木种类,例如杨树和洋槐等树木,通过截去主干留下近二十厘米的秆即可,树苗的表土覆盖最好呈现土堆的形状,同时不需要加以灌溉,在春暖花开之际就可以将其剖开。

4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在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阶段一共需要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步就是选择比较抗旱的树木种子,这种种子所需的摄水量最好很少,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要好而且其存活时间较长。在比较干旱的地区要选择适合的地区尽可能保持其长效性和稳定性。第二步就是整地造林,通过选取没有虫灾病害的种子选择其适合生长的地方通过整地处理进行口径的选择,一般的种子或者是树苗的种植口径在五十厘米到六十厘米之间,这样树木的种子就可以更好的成长起来,还可以保障树木成长的环境良好。第三步就是起苗和种植的阶段,在种植之前先将土壤的湿度调节好,湿度必须符合植树的标准,然后通过拢冠,所有的树种必须做好标记,之后就可以进行挖掘树坑,然后将标记好的树苗加以种植,在树苗容易受损的坑位加以标记,尽可能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一般的起苗阶段都是在阴雨天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太阳的直射造成树苗的水分大量的流失,充分保障树苗的内部水分。如果树苗过高,植树人员就要对树苗进行截取,用塑料包裹截断的地方,避免十分流失。总之,我国正出于林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植树造林已经是刻不容缓,相应的使用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全面的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具体种植之前要了解树木的耗水量以及基本的抗旱能力,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种植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种植阶段也可以对相关的问题加以注意,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帮助植树造林的成功率更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篇(6)

2从造林栽植技术方面来提高苗木抗旱能力

在一项抗旱造林工程当中,具体的栽植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它还是一项非常专业和高技术性的、系统的工程。而在实际的栽植过程中,此类技术的应用情况也直接关系到造林的实际效果。

2.1栽植前对苗木进行调运和处理的技术

在造林工程开工之前,起苗时,要求所有苗木的根系尽量保持完整,如果在起苗过程中出现了损伤根系的情况,就必须对出现问题的苗木根系进行修根。而对于一些针叶类苗木来说,还要在起苗前进行打泥浆;另外,对于阔叶类的苗木来说,在栽植之前还要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必须要达到48h才行。之后,再根据不同苗木种类,对所有的苗木进行修枝,这样可以减少苗木自身的水分蒸发。

2.2栽植过程中的抗旱技术

对于针叶树苗木来说,在栽植的过程中,要在实际的造林地上对其进行2次打浆泥。打浆的时候要把苗木全部放入水桶,在水桶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这样就可以方便随时对苗木进行放苗和栽植。栽植的时候最好先在地上挖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壁,然后再把苗木轻轻放入到其中,并进行适度提升,这样可以使根系尽可能舒展开来,然后再在坑内填入少量的土,让根系更加踏实。栽植工作完成以后,还要视造林地所具有的特定条件,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

2.2.1覆膜措施

所谓覆膜措施,就是用一块地膜覆盖栽植穴,地覆要比栽植穴大一些。铺膜以后,在地膜的中间捅出一个非常小的孔,然后把其从植株的头部伸进去,直到覆盖住整个苗木的根系位置,然后将地膜四周用土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土壤当中的水分经过根系层不断的蒸发到空气当中。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在土壤中蓄积比较多的水分,从而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

2.2.2栽植抗旱树种

在部分石质山地,可以栽植相应的抗旱树种,比如油松等。栽后使用石片覆盖苗木周围,同样也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2.3用枯草进行覆盖

由于很多地方都推广了育肥技术,于是在很多宜林荒山或荒地之上就存在着大量的枯草。可以根据这种实际条件,在栽植完苗木之后,将这些枯草直接覆盖到苗木周围,这样苗木在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根系层当中可以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就能减少土壤当中水分的蒸发,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但是冬季来临时要防止火灾的发生。

2.3覆土抗旱

在我国许多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冬季和春季寒冷而且漫长,春季的风也非常大,因此,在造林之后的林地上,到了这个季节就会显得非常干燥,苗木的根部有时候吸收不到任何水分。但是对于植株本身生长的需要来说,它还必须时刻散发掉一定的水分,这就很容易使得一些苗木出现生理上的干旱,造成部分植株由于缺水而死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晚秋到来的时候,最好对苗木进行覆土,具体来说就是将当年生的小苗木用一些虚土来进行掩埋,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散发。

3抚育技术

3.1夏季浇水

夏季虽然多雨,但是气候十分炎热干燥,苗木蒸发作用非常强烈,所以要适时利用各种措施进行蓄水,然后将蓄积的水分浇灌到苗木的根部,每次每株苗木注水大概在0.85kg左右,而一次注水之后基本上可以抵抗15d左右的干旱。

3.2松土和除草技术

造林地进行松土,可以有效防止干旱的发生,因为这样可以割断苗木与周围土壤当中毛细孔结构的联系,也就大大降低了苗木周围所发生的土壤水分蒸发强度。另外,对造林地当中,尤其是种植穴里面的杂草也要进行清理,这样可以减少杂草所吸收的水分,也就能够提高种植穴当中土壤的实际持水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抗旱和保墒的目的。

3.3管护技术

苗木栽植之后,要定期对其进行管护,尤其是在刚刚造林之后不久的时间之内,或者是苗木在越冬的时候,还应该在秋季和冬初,对种植穴进行埋土防寒,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年春天土壤开始解冻为止。否则,苗木就容易失去水分,从而导致生理干旱发生,甚至造成苗木枯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管护措施设计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品种苗木应当采取的不同管护措施,有效增强整个林地水分的稳定性。在很多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整个区域内全年的降水都非常少,同时蒸发量相对来说又比较大,所以更好地利用苗木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条件,将其与造林地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结合,采取更加有效、方便的管护措施,如人为地改善林地条件,也可以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

篇(7)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46-01

在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过程中,水土流失的情况很严重,而渭北旱塬山区处在黄河的中游,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更为显著,这时,必须全面的加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渭北旱塬山区的土地资源丰富,林业发展的空间大,是林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但是由于渭北旱塬山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干旱缺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全面的加强对抗旱造林技术的改造和创新,全面的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繁殖,对于不用的造林树种,采取综合的技术进行试验,保证更好的提高渭北旱塬山区的植被的成活率,促进树木的生长,全面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渭北旱塬山区的概况

1.土壤情况

渭北旱塬区地处陕北丘陵的南部,关中平原的北部,在黄土高原中,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地貌多以黄土高原的沟壑为主,塬面较为开阔,土质良好,土层深厚,有着高质量的土壤条件。

2.水源条件

在渭北旱塬山区,光照和温度的情况、条件都很适合植物的生长,但是由于昼夜温差大,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源的短缺,而且在冬季,受季风的影响,狂风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壤侵蚀的情况,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这种水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植被的生长。

3.生态环境脆弱

总的来说,渭北旱塬山区由于自然地貌的情况。使得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此外,由于气候的因素,造成的地表水蒸况严重,土地的承载能力不高,林业基础较为薄弱,不能更好的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要想全面的加强渭北旱塬山区的林业的建设,在根本上抑制水土流失的情况,保障生态平衡,就要加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下面就要介绍一下抗旱造林技术在渭北旱塬山区的造林中的应用:

1.预整土地

造林前进行预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中心环节,不仅熟化了土壤、消除了杂草、减少了病虫害,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经过历年来整地的调查发现,整地方式不同,土壤中含水量不同,相同整地方式由于整地时间不同含水量也不同。一般水平阶整地比鱼鳞坑和小坑穴整地好,其蓄水能力强,保土又增肥。因为水平阶整地是沿等高线由高到底,由上到下逐阶坑挖台阶,改变了坡度缩短了坡长,能完全截断地表径流。栽植的幼树,无论是高生长还是粗生长均快。预整地对疏松土壤、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良种苗木的科学选择

在对渭北旱塬山区进行造林工作时,保证对良种和苗木的科学选择能在根本上保证造林工作更好的开展,要根据土地和气候的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播种栽植的苗木,通过实验分析,侧柏、刺槐、花椒、杨树、泡桐等乡土树种更适合大面积的进行种植,更能确保更快更好的改善渭北旱塬山区的生态环境。

3.要保证苗木浸水保湿

全面的在渭北旱塬山区造林过程中实行抗旱造林技术,就要保证苗木根系浸水保湿,在苗圃集中假植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埋、灌水和沾浆打包工作。在苗木送到之后,要用清水浸泡,在栽植过程中,保证埋到苗木原土痕迹处以上,踩实后灌足保根水,封土保墒。

4.要不断的进行新技术的推广

要想切实的保障在渭北山区开展造林工作,就要不断的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才能保证更好的在渭北旱塬山区进行造林工作,下面就要介绍一下近几年来的一些抗旱造林的技术:

(1)加强覆膜栽植

在一些坡段较为平缓的土地上进行造林工作,采用覆膜栽植,保证膜的大小要和栽植坑相同或是略大一些,地膜的选择上要用0.01 的农用地膜即可,在地膜上打上小孔,能在程度上确保造林的成活率,确保能在根本上改善渭北山区的生态环境,全面抑制水土流失的状况发生。

(2)容器苗造林

在渭北旱塬山区进行造林工作的过程中,用容器苗进行造林,能有效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因为容器苗的根系都较为完整,在栽植过后不会出现其它栽种的缓苗的现象,完整的根系能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成活率能达到97%以上,在栽植以后就会有新梢生长出来,全面的促进造林工作的进程。在试验的过程中充分的表明利用容器苗在进行栽种的过程中,与裸根的苗木相比更加的健壮且新梢的生长也较为迅速,成活率较高。

(3)利用ABT生根粉进行生根

在进行渭北山区的造林工作的过程中,利用ABT生根粉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植物生长的粉剂,能在植被生长的过程中及时的补充植物生根所需要的养分,促进植被更好的生根生长。在使用生根粉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根粉对根进行浸泡,促进其尽快的生根,全面的提高造林植被的成活率。

5.选择适宜树种

由于坡向、坡位和小气候影响,各种立地类型上的土壤水分和肥力不尽相同,在特别干旱的阳坡,必须选择耐旱造林树种,否则将会造成造林失败。根据多年来实际造林经验,在土壤水分缺乏的阳坡应选用侧柏、刺槐等乔木树种和花椒等灌木树种;阴坡应以油松、刺槐为主;平原农田旁及河流两岸应以杨树、柳树、泡桐为主。渭北地区群众通常所讲的“阳坡刺槐,阴坡松,杨柳栽植沟川中”,就是对不同树种成活生长所需水分的不同,而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的总结。

6.在栽种之后要全面的加强抚育

要想全面的保证抗旱造林技术广泛的应用到渭北旱塬山区的造林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能在栽种之后全面的而加强管理,能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的对幼林进行松土、除草、修枝、防御虫害鼠害等,在根本上促进幼林能得到全面的呵护和抚育,促进幼林的生长。在进行松土除草的过程中,要保证土壤中的含水量提高一些,这样在整理的过程中能更好的保障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更好的为渭北旱塬山区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贡献。此外,要想幼林能更好的成长,在渭北旱塬山区这样一个干旱的地方更好的生存,就要节省水分的流失,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对林木进行初萌修枝,减少不必要的水分的流失,更好的促进幼林的生长,修枝的强度要控制在树高的2/3 处,要坚持对幼林的持续的剪枝,充分的保证幼林的生长。

7.不断的加强组织管理

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造林活动更好实行的关键的因素,在进行抗旱造林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和举措,能对相关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对幼林的管理过程正充分的展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全面的进行精细的组织管理,能在管理的过程中,把握各个环节的情况,促进造林更好的实施。

三、结束语

不断加强在渭北旱塬山区进行抗旱造林工作,能全面进行精细的管理,保证幼林更好的生长,全面的促进渭北旱塬山区的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全面的而恢复造林工作,平衡生态环境,防范水土流失,更好的促进渭北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华, 艾晓琴, 闫学昌,等. 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6(3):49-51.

篇(8)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24-02

在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前,需要对抗旱性结构、抗旱生理以及抗旱造林措施进行阐述。在树木的抗旱性结构方面,树木通常可以通过减少叶量和叶面积、增加根、叶、茎的结构来提高其自身的抗旱能力。在实际的树木抗旱性生理方面,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等各种数据都会随着树木的抗旱能力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1 树木抗旱性结构

树木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会因为外界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生长的挑战,其中,对树木生长来说最常见的环境问题就是干旱问题。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其抗旱性主要指的是树木能否在干旱的环境中有较强的生长、反之、生存的能力。目前情况下,我国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给我国树木抗旱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新科研技术等,而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树木干旱性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1.1 形态结构

在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干旱的情况下,树木因为环境的影响,其就会使自身的叶量下降,同时,也会缩小也叶的面积,这也是树木能够应对干旱环境的主要方法。例如在黄土高原对刺槐根系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刺槐根系运用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验,在根系的生长中加入中量的水,就可以帮助刺槐的根系进行有效的增长,而其含叶量也可以增长为79.3%,等到干旱环境持续两年之后,其含叶量对比为24.2%,并伴随有大量的落叶出现。

1.2 解剖构造

对叶片进行解剖可以知道,叶片的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具有很大的联系。而树木中不同部位经过相关结构的解剖,可以知道树木结构生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树木抗旱性进一步的进行了解。通过对根系结构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树木根系的横截面中,韧皮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间的比值的研究,根系导管与根部的根茎面积比值的研究,可以对树木的抗旱性进行一定的排序,其抗旱能力由小到大依次进行排列为:沙棘、白蜡、白榆、毛白杨、臭椿、紫蕙槐、旱柳、刺槐。

2 树木抗旱性生理研究

2.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会受到植物体内水分直接的影响,简单的说,当树木处于干旱的环境时,树木就会因为植物体内水分较少的原因而造成自身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补偿点的出现,而树木中出现补偿点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并且受威胁的时间较长。当树木受到干旱的威胁时,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就会随着树木的水势下降而不断的降低,从而降低水分的流失。蒸腾作用虽然不是植物衡量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可以有效的对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反映。

2.2 酶活性

A pase是一种水解酶,在水分的胁迫下,A pase水解酶的活性就会随着植物抗旱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此水解酶的活性与植物抗旱性能力具有负相关性。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其自身SOD、CAT和POD的活性就会增高。例如在对芒果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SOD、CAT和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水分时就会不断的增高,而在重度水分存在时,其活性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2.3 根系活力

树木抗旱能力最有利的生理指标就是树木的根系。在水分的胁迫作用下,树木的根系活力就会不断下降,这样不仅对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机元素的吸收有直接的作用,同时可以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后果,例如根系新陈代谢速度的降低等。因此,想要保证树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就需要保持树木在水分的压迫下根部具有相应的活力。

3 抗旱造林措施研究

简单的说,抗旱造林措施就是对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抗旱造林措施的有效进行是保证树木能够顺利进行生长的重要举措。

3.1 树种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原则,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进行选择时,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进行引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小气候环境,以保证树木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例如,通过以依那合欢、念珠相思、黄豆树、加勒比松等作为参试树种,进行造林后,可以对树林进行书稿、胸径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并以此对此地区抗旱能力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 较为适合的树种。

3.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依据造林地形的不同可以进行相应的整地措施。例如,通过对整地过后的林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针叶树木还是阔叶树木,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高达90%,而对于没有进行整地的造林来说,其成活率仅为10%左右。这就表明,对造林整地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造林树木的成活率。

3.3 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旱地龙、保水剂、“根宝”等的应用,对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栽后一个月的树根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可以明显的发现,其根部的生长是其他没用化学剂根部的2~5倍,根部的长度也较长,然后通过最后的成活率对比可以得出,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为75%左右,而没经过处理的仅为42%左右。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树木的抗旱性的研究是在对树木生理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树木生理性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同时还包括了从静态到动态的研究。在对树木进行了一定的抗旱性研究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对树木水分利用率和树木耗水模式等进行了解,进而为干旱地区的造林模式提供最佳的造林方案,为以后植物造林提供有利的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魏军魁,谢晓霞,张媛斐,姚远,周亚琼.高能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56-58.

[2]崔萌,魏军魁,谢晓霞,张媛斐,姚远,周亚琼.高能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8(4):47-49.

篇(9)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干旱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有很多,例如区域地理位置、大气环流以及区域森林分布。干旱非常容易造成沙尘暴、荒漠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干旱问题已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威胁到树木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抗旱造林技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等。

一、我国北方主要造林工程

1. 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我县是从2002年开始开展这项工程的。

2. 防沙治沙工程

防沙治沙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沙漠化扩大和加大对已沙化地区的治理。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会议,制定了防沙治沙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并在重点沙区开展了以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防沙治沙工作。我县是从2000年开始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的。

二、抗旱造林主要应用的技术

多年来,针对北方比较干旱的状况,我们主要采取采用容器苗造林、选用耐旱树种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

(一)容器苗造林技术

"过河要有桥,栽树要有苗",这造林要育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容器苗技术是北方春季抗旱造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也快,造林后缓苗期短,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同时,容器苗造林技术实现了一季育苗,全年造林。这里,介绍一下容器苗造林中通常所用的营养杯、基质和容器苗的要求以及栽植方法。

1.营养杯要求

林业生产上应用的育苗容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可以和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和不能与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两种。第一种容器的制作材料能在土壤中被分解,如一些纸质的营养袋、营养杯等。第二种容器的制作材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如塑料制作的营养杯、营养袋,在植树时要将容器取下,才能进行栽植。容器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以及单杯、多杯等有底和无底的容器,目前我们多采用圆形塑料制容器。

2.基质要求

容器苗造林,对培育苗木的基质也有一定要求。基质主要成分是林地土、草地土和玉米秸秆粉碎物等天然有机物质,配制比例为3:4:3。配制好的基质要求重量轻,疏松透气、不板结。

3.容器苗要求

顾名思义,既然是容器苗造林,那么对容器苗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一是选择生命力强、主干明显的苗木。二是选择主根发达、须根多的苗木。三是选择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造林一般选用2年苗龄或者3-4年苗龄的容器苗。

4.栽植方法

栽植以前,首先要保护好苗木。

(1)栽前保苗

应该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起苗前2-3天,采用喷水或灌水的办法增加基质的湿度。起苗时,要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适当修剪,并注意选优质壮苗,提高抗旱能力,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

在搬动和运输容器苗时,不要使培养基质松散,以免破坏根系。

(2)栽植

栽植时,栽植坑大小要依据容器袋规格大小来定,坑底要平,不要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底与坑底接合紧密。随后,将容器苗带容器完整地栽植在坑中央,并把容器四周的回填土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接合。填土时,不要从上面踩容器内的基质,以避免出现窝根现象;不要使容器薄膜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水分的渗入及容器内基质的透气。栽植完以后,还要用杂草、枯枝落叶或碎石覆盖穴面,以利保墒。

容器苗抗旱造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它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运苗也比较费工费时,为了降低造林的成本,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像土层比较厚,土壤水分比较高的阴坡,用裸根苗造林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为了使裸根苗造林取得比较高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产品的总称,在抗旱造林中,对裸根苗作用明显。

(二)、选用耐旱树种造林

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效,除了以上技术措施的应用外,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树种不同,其适生的环境,对水分的要求亦不尽相同。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应以耐干旱、耗水少的灌木树种为主。造林的目的主要是绿化,林种以薪炭林、水土保持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现列举如下树种造林:

灌木树种:柠条、毛条、柽柳、白刺、沙冬青、花棒、沙木蓼、沙拐枣、爬地柏等。

乔木树种:油松、侧柏、刺槐等。

经济树种:杏、枣、柿子、花椒、山楂、沙棘、枸杞等。

三、节水和保墒措施

1.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厘米,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2.铺床盖被法:在整好的树坑中,底部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埋土栽植,浇水后再覆一层塑料薄膜,用土压实,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苗干套袋法:经济苗木柿子、枣等,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

4.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封堆固苗法: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水,封大堆,扩盘1米见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6、栽植前将苗木根据粗度分级,细致修剪劈裂根系,用20-40ppm的2#GGR浸泡根系一昼夜,栽植前用50倍保水剂蘸根或在栽植穴内放入与100克与土壤混合均匀的保水剂,然后,浇足定根水,可确保苗木成活。

四、栽植及管护

在北方春季造林一般选用的是裸根苗穴植法。当苗木运送到造林地之后应该及时的分发栽植,若没来得及栽植的,应该要选择在造林地就近背风、阴凉、安全地区假植。由于道路等一些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要和造林地有一定的距离,栽植的时候要做到栽多少才运多少,一定要避免将大量的苗木露天并且长时间堆放,以防失水。小苗在栽植的时候要放入盛水的水桶当中,或者是用湿布包裹苗木,要取一棵栽一棵。

苗木的栽植必须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根舒、苗正、适当深栽、分层压实、根土密接,栽后要及时的浇足定根的水。埋土一定要踩实,避免大风摇动树干,根部因灌风失水而死亡。

苗木栽植之后,精细抚育,包括施肥施药、浇水除草、整形修剪等,还要加强管护,避免人畜毁坏,保证成活成林,尽快发挥它应有的效益。

在栽植管护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力保造林成果。及时采取浇水灌溉、抚育管护等措施,确保新造林成活率和未成林造林地的保存率。积极创造条件,尽量保证珍贵树种、古树名木和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经济林木等新造林得到浇水灌溉。

二要适度调整造林进度。根据旱情形势,及时调整造林计划,科学安排造林进度,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避免不顾旱情盲目造林。旱情严重地区适当调减春季造林计划,提前开展种苗生产、预整地等工作,为雨季造林和秋冬季造林做好准备。

三要提高科技抗旱能力。推广抗(耐)旱能力强的造林树种,推广使用保水剂、生根粉等造林。

四要及时做好森林病虫害应急防控。密切监测重点区域虫口密度,掌握发生动态,做好药剂、药械等准备,严防干旱后期林业有害生物大暴发。

五、补植和更新品种

苗木补植和更新品种是春季绿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对管辖绿地内越冬期间死亡的苗木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二是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春天发芽前,采用多头高接可当年圆头,第二年开花结果,具体措施可采用劈接、切接、插皮接等方法。

结语

近几十年来,抗旱造林的技术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森林培育学研究的重点。要想解决在干旱条件下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生长的问题,就应该从植物的特性以及立地的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成果,对于提高于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篇(10)

前言: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有数据显示:1962年,地球的森林面积减少至5500万平方千米。进入20世纪,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1975年,地球的林面积就已减少到2600万平方千米,覆盖率约为20%。近年来,由于地球上的人口膨胀加速,对资源的需求也激增,大量森林被破坏;同时,土地荒漠化进展迅速,沙进人退,林退。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今天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荒山、荒滩造林中水分足树木能否成活的关键,干旱少雨多风严重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由此可见,造林中采取相应的抗旱技术尤为重要。

1、树木品种选择与林种的确定

所谓因地制宜,树种选择是否得当关系人工造林的成败,也是影响人工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能否应用得当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造林前要依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树种。一般,选择树种的主要原则:对于水土保持林来说要求树木根系发达、树冠浓密、生长快速、耐干旱、耐脊薄、并能进行多种利用等;对于水土保持用材林来说,刚要求速生、丰产、易成材;对水土保持薪炭林则要求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蘖力强的特点。

另外,在土壤条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都齐备时,应尽量选择林木价值较高的树种。作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就是缺水。这一点,在树种选择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一般讲要尽量选择深根系、根系发达、蒸发量又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在一些水分条件极差的地域,如陡坡、山脊、沙性薄土等地方,开始绿化时应多选择耐旱的灌木,改造当地的整体环境,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之后可以再引入乔木。但是,在成功采取一些集水措施而使土壤的水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后,也可以选择一些对水分需求相对较高、经济价值也较高的树种试种。

2、抗旱造林整地技术

造林前,根据地形及土壤条件整地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并极大优化幼林生长环境。实践证明,抗旱整地能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墒情,同时还能够改善林地的光照和通风,增加土壤肥力。整地时间:一般在提前半年,也可在前一季或者前一年的雨季整地,土壤墒情好的年份也可以边造边整地。

在地形破碎、集流线、农田地埂、侵蚀沟入土层较浅的地方,可以采用大鱼鳞坑整地,按“品”字形布局,通常的规格为60cmx40cmx40cm。在地形比较完整,坡度低于25°的缓坡的地段,可以按“88542”标准进行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

3、抗旱保墒技术应用

3.1蓄水保墒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技术指通过土壤结构的改良来增加土壤的含水能力,降低集中径流的水平和垂直扩散及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技术措施。可以在深整地、疏松土壤的前提下,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的主要有绿肥、锯木、厩肥、及各种土壤改良剂、过磷酸钙等。,可采用这三种配方:在每一个树穴中施厩肥10公斤加锯木l0公斤、或者厩肥l0公斤加锯木l0公斤同时加土壤改良剂0.5公斤、或绿肥20公斤加锯木l0公斤。事实证明,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使土壤中团聚体含量(>25毫米)提升9%一29%,春季可更高一些。

3.2地表覆盖保墒技术

在上壤含水量较高的植树地带采取覆盖技术,是延长水分供应时间的重要方法。经验证明,使用枯枝落叶、地膜等材料覆盖效果均比较显著。枯枝落叶要求厚度在5厘米以上,采用8%一l0%聚丙烯酸等化学材料直接喷洒在地表。在春季,如果使用地膜覆盖或覆草等措施能使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到30%一34%、18%一26%,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

覆膜具体方法:先把膜的一边向中间剪一道缝,把树坑整成浅锅底形,坑边缘要略低于地面。栽上后覆上地膜,使苗木的根茎通过膜中心,用土将膜周围和划破的缝盖好压实,覆土宽和厚大约4cm。苗木根茎和地膜之间覆土要厚一些,大约到6cm,达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做成一个倒伞形,能使雨水很快地渗入土壤中,又能增加土壤温度,防止水分蒸发,减少杂草生成。假如苗木根茎处覆土过薄,当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高度时,热气便集中顺着苗木的根茎蒸发出来,直接灼伤树苗的根茎部输导组织及形成组织,以致幼苗茎部会形成环状腐烂并枯死。如果造林前浇1次水,栽后再浇1次水,最后再覆膜,成活率会更高,高最可达到100%。

4、选用容器苗造林

如果在干旱贫瘠的浅山区,受侵蚀的沟坡、梁峁等条件差的地方,常规树种很难成活的地方采用油松、侧柏等苗木,容器苗造林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技术要点:先撕破容器袋底,或者直接去掉容器底。但要保持土坨完整,入坑深度以超过容器袋口l一2cm左右为宜,侧方则用土压实,并盖上l层细土。总体说,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侧柏高出44%,油松要高出22%。而且,油松、侧柏容器苗造林没有缓苗期,成活保存率较高,在造林初期苗木生长快,效果明显,可见容器苗可以完全替代其裸根苗造林。

5、截干造林技术

5.1原理

春季多风干旱,气温较低。多数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栽后地上部分通常失水较多,同时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伤,这样风吹摆苗木会使土壤透风,根系也在短时难以恢复,一方面水分供应不足,同时地上部分蒸腾量大,也会导致水分代谢不均衡,最终苗木枯萎死亡。因此,生产中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5.2技术要点

截干时不能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致影响发芽生长;截干时把露在地面的茎干部分培土堆留出2-3cm,避免风干,可以等到幼苗顶出土后再扒开土堆,也可以常年不去土堆,可以闷芽。

5.3注意事项

结束语:通常经济林树种一般不用截干,而是只定干,针叶树也一般不截干,特别是油松,如果截干,会破坏其生长点,以致苗木无法生长。截干的高度不超过10-15cm,山杏、山桃等适当截高一点,20—30cm为宜,利于树形的形成,提前挂果时间。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183-01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关键时节,耀州区国有柳林林场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春季林木抗旱造林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1-2]。

1 砍灌

砍灌是荒坡造林的第一道工序,一般都采用与等高线平行的带状清理方式割除造林地上影响造林的灌木、杂草。在施工作业中,要根据造林作业设计的造林密度确定栽植带与保留带的宽度,以种植行为中心,割除其两侧灌木、杂草,将割除的灌木、杂草堆积在保留带上[3]。

2 整地

造林前整地,可以有效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改善幼林生长的环境条件。整地不仅可以促进土壤的疏松,利于苗木根系的伸展,还可以促进土壤蓄水能力的提高,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证土壤的墒情。若造林地点选择在山地上,通过合理的整地,可有效地拦截地表的径流、减缓流速,减免土壤侵蚀。经过铜川市耀州区国有柳林林场多年实践,该区春季山地造林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要求沿等高线设置坡面开挖成半月形的坑穴,坑的排列呈三角形,外缘用生土围成高10~20 cm的环状土埂,外沿打实拍光,坑的规格(长×宽×深):刺槐、油松、侧柏为50 cm×40 cm×40 cm,核桃80 cm×80 cm×50 cm,表土回填15 cm。整地时要捡净坑穴内的灌木、杂草根茎以及石块等杂物,合理整地可以促使苗木根系愈合快,提高苗木成活率。

3 培育壮苗

植树造林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培育健壮的苗木。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优先选用抗旱、抗逆性强的树种,尤其以乡土树种为最佳。用于造林的苗木必须是经过验收且具备“一签两证”的Ⅰ、Ⅱ级优良苗木。近几年,耀州区春季山地造林一般都采用容器苗木,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4]。

4 造林前处理

4.1 截干处理

对于萌芽力强的刺槐、花椒等树种,移栽前应进行截枝干处理,一般主干保留的长度在10~20 cm。通过截干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从而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4.2 蘸浆、浸泡

山地造林栽植前先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剪除过长的主根、侧根和劈裂根,对苗木进行蘸泥浆处理,起到根系保湿的效果。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在移栽前要用水浸泡根系1~3 d,以保证苗木吸收足够的水分。

4.3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为了促进苗木根系的发育,应选择生根粉和保水剂对苗木的根系进行处理,以缩短苗木的生根时间,增强苗木抵抗逆境的能力,促进苗木成活。使用时,一般将苗木根系浸入生根粉水溶液中,或用生根粉和成泥浆进行蘸根造林。

5 造林

造林苗木起苗要求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早晚时间。在起苗前7 d先灌水,保证苗木吸足水分,苗木出圃时,要做到根系完整,保证带一定数量的须根;原则上要做到随起随栽。当天没有栽完的苗木和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选择背阴处进行假植,并及时浇水。对于刺槐等萌蘖力强的树种,应进行截干造林,其他树种可适当修枝、疏叶,以减少蒸腾。需要长途运输的苗木,大苗装车后要进行洒水,用湿麻袋或其他防晒防风物品覆盖。小苗起苗后,每50株或100株包扎成1捆,装车运输的过程中应重点对苗木的根系进行保护,防止其受到损伤而失去水分,应尽快地运往造林地进行造林。

种植点的配置上,一般采用三角形的配置方式。坡面破碎、地形变化复杂的地方灵活掌握种植点的位置,不拘于株行距的规定,但要保持单位面积上种植点的数量。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还应合理地使用保水剂,在栽植幼苗时,回填熟土至苗根下10 cm处,将事先吸足水的保水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回填压实,并进行地表覆土[5]。苗木的栽植上要严格“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根土密接、分层压实,栽后要及时地浇足定根水。栽植结束后在地表上覆盖1层土,并踩实,以防止大风使树干摇晃,导致苗木的根部灌风而失水死亡[6]。

6 林间管护

苗木在栽植后,应积极地落实林权,一定要做到精细抚育,采取施肥施药、浇水除草、整形修剪等抚育措施;做好林间管护工作,防止人畜的毁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效益[7]。

7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春季抗旱造林技术措施[EB/OL].(2009-12-29)[2011-12-03]..

[2] 赵,刘艳辉.春季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04(3):22.

[3] 孙颖.建平县春季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36.

[4] 陈景宏,贾秀琴,张君润.春季抗旱造林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科技,2007(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