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0: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篇(1)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篇(2)

1.德育工作看似地处首位,实处无位状态

虽然对于学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大家少有争议,很多职业学校在谈到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时,对德育的首要问题也强调有加,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德育工作在学校的主导地位很难真正体现。

2.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性

对道德的认识,我们往往理解为它是与其他教育有界限的,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同时有专门的政教处、共青团、德育干部、班主任等成员。如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职责分得清清楚楚,思想品德课与数学课的教育内容分得明明白白,规定时间内学生发生一些“失德行为”是应当追究教育的,而课外时间发生此类现象则轻描淡写,大事化了。

3.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生活

现行的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政治教学中传统理论的分量过重,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所占比重过大,缺少新思想、新理论、新案例,造成教师没有激情教,学生缺乏热情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4.德育教育效果的尴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思潮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也对学校教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渗入了大量的可变因素,并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相比之下,局促一隅的学校教育,其效果正变得有限,人们所期待的近似于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中“枪弹论”的神话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5+2等于零”的说法。客观上从平静和煦的校园到波澜起伏的社会,德育所必然经历的曲折过程导致了德育效果的不稳定。

二、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1.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人格完满的人,而道德则是学生成人的根基,但丁说过:“道德常能弥补智育的缺陷,然而,智育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德育,因其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古至今为国家、社会教育界乃至家庭所关注,成为历久弥新的话题,故有“万事德为先,育人先育德”和“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说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多元化教学面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并将之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时代感。

2.德育过程应整体实施

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既要解决领导的问题,又要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树立“人人是教育工作者,人人是德育实施者”的观念,人人教育学生,教育学生人人,无处不可教育学生,无时不可教育学生,教师的示范、纪律的制订、教学的开展、活动的组织、环境的创设、管理的过程、评价的结果都要体现“育人”这一核心价值。

3.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体现“生活化”

生活化德育是构建适应新世纪育人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它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快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对话意识,体现“人间情怀”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周岁之间,在身体不断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天真幼稚并存,勃发的满腔热情与偏激草率同在。如果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甚至将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混为一谈,这就严重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建在对话基础上并为学生服务的。如学校德育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形成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尤其要提高对这种亲和力的价值认识。德育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开设知心热线和利用网络聊天等形式,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调整德育方式,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成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德育工作才能充分体现“人间情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M].教育新理念.2006.3:95~123.

篇(3)

2、坚守“活动育人”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有价值的体验和收获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本学期活动的思路是“一月一主题”。体育健身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全部渗透其中,结合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期望达到的效果:内容更整合,主题更鲜明,教育性更强,学生收获更丰盈。

3、关于班级管理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级管理目标:管理科学规范,工作省时高效,班级齐头并进(不变)。继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家校合力 以《教育手拉手》(家长版)为载体,创新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形成合力,向全方位育人迈出一步。(本学期,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5、创“平安校园” 这也属于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平安无事故是最低要求,最高标准,继续做好流感的防控、做好学生管理、做好疏散演练,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保障校园的平安稳定,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以上是粗线条式的思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要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全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在此,提三点要求:

1、明确德育的低起点 德育是高尚的,但德育同时又是琐碎的,因为德育涉及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尤其受家庭环境、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中仍然存在乱吐乱画、乱扔乱抛,不懂礼仪、语言不文明,打架等不良习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沉下心来、不厌其烦,从最“低”的点滴要求起,共同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的重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在校园里,我的一言一行被每一位老师关注着”。

篇(4)

一、高职学生会的特殊性与工作思路

(一)高职学生有别于一般高校生,富有热情却更需专业的指导。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地下降,高职的很多学生只是刚刚过了提档线,这个成绩段的学生无论是在高中还是中专,其主要精力都没有放在学习上。但相对而言,这些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好。

(二)制定对策,改变方法。学生会指导教师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制定对策,帮助高职学生逐步改正自身不足,大力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实现学生会“育人”与“桥梁纽带”的作用。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会的指导教师应学会“扮演”好以下几个重要“角色”: 学会扮演“领导”从宏观出发,把握适度,有条理地对学生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学会扮演辅导员对学生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还要学会像朋友一样和他们推心置腹;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做好教师的角色——要在各项管理工作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之以渔”。

二、 结合工作实践,归纳剖析具体对策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1、帮助学生会干部树立正确目标。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学生会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对学生会的干部,我首先从思想上入手,确立了我校学生会“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贯穿始终的平等意识;时刻更替的创新意识”的工作宗旨,为学生会制订了严格的章程并定期组织学生会全体成员学习,使他们明确学生会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担负的责任和态度,同时应珍惜宝贵的机会,在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会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对此,我积极运用榜样学习、专题培训、新老干部座谈交流等方法对干部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利用一切工作时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好他们的表率。

3、完善组织机构和评价体系。“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的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较少,但也必须保证其规范性。学生会下属学生会主席团、秘书部、学习部、宣传部、文体部、生管部以及社团部等七个机构,各个机构的学生干部从纳新开始,都会秉着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聘学生会干部;每个机构设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名,部长要定期直接向主席团进行工作汇报;并制订了学生会章程和各部门工作制度,每学期结束还会对每一位学生会干部进行学期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档次,为学生会组织机构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激励和保障机制。每届纳新后还将举办新干部素质拓展活动,新学生会成员通过拓展游戏、表演节目等方式加强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增加了各成员之间的友谊,为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做好常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创新工作能力才能在竞争的社会当中有一席之地。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为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校报,名为《启程》鼓励他们要在创作中多发挥智慧和才艺,从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编辑以及美术构思等都让学生自己创作实施,对学生给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老师只是把握内容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前进成长。经过同学们多番辛勤努力,《启程》报日渐成熟,受到师生们的赞赏,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我还指导学生会干部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创编播音节目,组织竞选播音主持人,创编了 “时事回顾”、“与你邀约”、“流金岁月”、“心灵之约” 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节目。此外我还有意让学生干部们在学校的“春华杯”辩论赛、趣味运动会、Sing Show达人卡拉ok大赛、“城市之光”篮球比赛、“谁羽争锋”羽毛球比赛、校际联谊等大型活动中参与组织和策划,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干部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指导教师多为学生干部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各种创新的机会,配合以适度有效的专业指导,让他们去努力展现和实践,在实践中必能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反思与不足

学生会这几年的工作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首先,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制度不够规范,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某些情况下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等,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逐步改善。

四、结语

高职学生会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具有重要的职责,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学生会指导工作是一份“光荣且严肃”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心、耐心、时间和精力,当然更多的就是专业性。我担任高职学生会指导教师的五年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各位同行以及前辈分享,还望各位的指正;同时,我也会再不断自我总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更大的热情与专业能力服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高校的和谐发展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形势出现了很多新特点,要求我们及时转变工作理念,构建一体化、快速、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进一步防范和处置高校安全稳定风险。

1

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新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好转,高校逐渐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以及深入细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安全稳定工作形势整体较前几年有所好转。但是,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随着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集中出现,以及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并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络和手机短信为代表的新型传媒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影响越来越广泛,这些新型传媒手段也日益成为各种势力对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渗透、策划和组织捣乱破坏活动的重要渠道,日益成为一些群体乃至个人宣泄不满情绪、散布不实信息、挑拨师生群体的重要方式。因互联网造成的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银行信用卡犯罪及财务诈骗活动)以及人身伤害(网恋、网络依赖等)事件逐年增多。几乎所有的学生(罢餐、罢课等)都源于谣言通过新型传媒快速传播,很多安全风险的苗头也都是最先通过新型传媒得以发现。总体看来,高校对新传媒的认识、掌控与应对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师生对新传媒舆论与信息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和客观。但与新传媒手段的快速变化及作用影响的复杂性相比,高等学校系统在实时跟踪、快速响应、合理应对、积极引导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况与问题。

2

高校学生安全稳定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在这种新的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下,适应封闭式办学和精英教育模式的高效安全稳定工作体制已经很难再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细化措施的综合工作体系。具体而言,应重点建设工作体系。

2.1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涉及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大型文化活动管理、学生集体外出、实验室及危险品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稳定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二是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并进行实战性演练,提高可操作性。三是要建立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和当地政府公安机关进行联合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共同应对高校学生安全事件的合力。四是要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在注重“结果考核”和“例外考核”的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将安全稳定工作的过程管理纳入考核体系,考核其开展的日常安全稳定工作及应急处理情况。五是要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酿成安全稳定事件者给予明确的制度化要求和责任追究机制。

2.2

建立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

统计结果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因此,在各种既定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教育和引导,建立覆盖学生思想各层面、生活各时点和区域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是减少学生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高校安全稳定事件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筑牢理想信念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法纪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与纪律观念,增强首发意识。三是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自身抗挫折能力。四是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结合安全理论教学、现场实践、模拟训练等形式,积极开展以应急处置、逃生、救护、防灾避险、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敲诈、防洪、防电、防震、防流性病、防溺水、防中毒、防交通事故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护训练和各种安全自救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和互救互助的能力。

2.3

建立周密细致的安全稳定事件预警体系

一是要建立安全信息反馈体系。要建立以学生宿舍舍长、班长为基层信息员,以学校分管学生安全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工作处以及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班长——宿舍舍长——宿舍成员为主线的信息畅通体制,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及时搜集内部性、预警性情报,掌握工作主动权。二是要建立人防、物放、技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监控体系。加强高校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现代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电子监控设施。三是要建立网络安全信息监控体系,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四是要建立高校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五是建立和完善学生意愿表达机制。学校在出台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各种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决策,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并吸纳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来信来访工作,努力从制度上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使学生的疾苦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怒气有地方发,使之成为化解学校安全稳定问题的安全阀。

2.4 建立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安全事件处理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运行体系。安全事件处置原则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体原则,同时还应做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对应分工、各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果断、运转高效、加强协作。学校应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从发现、报告、指挥到处置做到环环相扣,密切协作,正确应对,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应做到预防为本,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在处置事件过程中,要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全事件宣传通报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宣传通报体系建设,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做到依法处置。二是处理好与上级机关的关系。及时听取领导意见,寻求政策支持。三是处理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四是处理好与安全事件当事人或其亲属的关系,稳定不满情绪,避免事态扩大化。五是处理好校内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要调动和利用一切力量,形成事件处置的合力而不是阻力。

参考文献

[1]吕晨飞.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2]皮祖训等,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评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

篇(6)

就业形势严峻

1、我校毕业生规模较大,每年毕业生约1200-1500人;

2、专业范围广:毕业生涉及2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和选择多样化,对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多样性要求;

3、市场竞争大;

4、有单位无人应聘或是学生未就业但找不到就业单位同时存在。

二、职业指导工作思路:全员参与就业,全员服务格局形成。

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讲求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业工作稳中求好!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校内,建立五级工作系统,上下一心,师生紧密合作;校外,与用人单位多方联系、沟通,营造一个多元化和谐、互动的合作系统,得到了学生欢迎,用人单位的支持和肯定,就业推荐工作每年向前迈进一步。今年12月6日,我校召开了大型供需见面会,到会企业234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就业选择是一选六,毕业生就业推荐率100%,招聘会当天48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一)、对内,审时度势,及早筹划:

1、每年的十月中旬,组织召开毕业班主任会议,签订《毕业生推荐相关服务项目确认表》,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落实到位,就业推荐工作:“公开、透明、参与”。

2、做好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分析,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及专业分布特点,明确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就业推荐的供需平衡提供决策依据,推荐工作有的放矢。

3、搭建就业工作平台,开展全员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建立五级工作平台:一级为校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老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通过工作平台,将就业推荐工作贯彻下去,保障了工作目标的贯彻,保障了过程的控制。

4、筹备、成立学生精英组,以学生代表为成员,并建立和规范工作制度,对学生精英组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引导,为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举办做好筹备工作,对成功举办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起积极的辅助作用。

(二)、对外,积极拓展人脉关系,全员化的参与,就业推荐工作,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开放的市场氛围下生机勃勃。

1、主动走出校门,走访10多家用人单位及企业商会等,保持长期联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9月初,与管理专业科一起,组织房地产专业师生参观了占地4500多亩的“广佛新世界都市综合体”项目,了解高端度假、休闲、住宿区域为一体的物业管理及房地产销售相关知识。今年的12月6日,我校举办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得到各商会属下企业的大力支持,参会企业234家,提供6000多个工作岗位,学生就业选择一选六,就业推荐率100%,当天有48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2、编写《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招聘单位通讯录》,供毕业生来访咨询、查阅,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初次就业。

3、提供《广东省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及《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供2013届毕业生择业参考、共阅,让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在职业工种的市场价值定位,有一个理性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客观分析自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增加学生就业能力,确定求职目标和方向。

4、会前会后,组织了20场企业专场小型招聘会,有针对性地推荐专业对口的企业,搭建供需双方充分沟通、互动合作的桥梁,学生择业更理性! 180多位毕业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5、帮助毕业生正确认知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11月中旬,学校组织举办第三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论坛,特邀知名校友回校,以《路在脚下,坚定前行》为报告主题,分享就业、创业的亲身经历、心得体会,受到毕业生的普遍欢迎,学生择业更客观、更理性了。

6、树立学校公众新形象,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今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参会企业各行各业,多元化,当天到校企业234家,参会人员300多人,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从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来看,全部来自珠三角发达地区,到会的企业有234家,其中:佛山165家,广州50家;深圳11家,东莞7家,中山1家。提供6000多个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学生就业选择一选六,学生的选择空间大,毕业生推荐率100%,保证每位毕业生都有工作岗位选择,顺利实现初次就业,顺利走向社会。

三、探索新思路,构筑新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一)、是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就业信息网建设,是新形势下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举措。我校积极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就业信息网成为对毕业生服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就业渠道。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公共邮箱和专用博客,毕业班班主任公共邮箱:,学生专用公共邮箱和博客:,这是学校专门为应届毕业生设立的就业指导服务的窗口,及时转达就业信息,安排面试,公布结果,拓展就业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学生通过这个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就业信息,自主选择,顺利就业。

(二)、优秀毕业生全部加入飞信,对口专业的就业信息直接发到相关同学手机上,同学可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并约定面试时间。减少中间环节,使有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位。拓宽就业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快沟通速度,力争供求双方尽快达成合作意向。

四、工作措施

(一)、开拓新市场:整合资源,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

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力度。深入各行各业广开就业信息渠道,重点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较大的行业、单位收集需求信息。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来招聘,

(二)、充分发挥校友等社会资源的作用,努力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就业服务领域。

(三)、增强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认真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近年来,我校有个别属于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加大帮扶力度。在就业推荐、创业服务等工作上予以优先考虑,全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我们通过电话沟通及走访残联,了解相关优惠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学生就业推荐与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步进行,利益学生。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和分析。利用走访用人单位、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定期开展针对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管理

毕业生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自主择业的办法落实工作单位。

(一)、就业信息的收集及: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用人单位提供生源资料;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吸引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和知名用人单位在我校举办招聘活动。

(二)、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设置、生源资料,推荐毕业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人员主动走出校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不断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利用任课教师、校友、学生家长等就业资源,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对于行业性较强的专业,积极主动与对口行业联系,并且优先满足其对毕业生的需求。同时,学校举办分专业类的中型招聘会和知名、大型企业的专场招聘会,主动邀请行业团体和单个用人单位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相关用人单位来校参加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及校际间的联合招聘会,为毕业生建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平台。

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展望

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属于预防性职业指导,一切强调提前解决,提供预防性的支持和指导,“上医治未病”,预防性职业指导的价值,一个主要体现在“未雨绸缪”上。

(一)、毕业生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选择专业开始。

部分毕业生选择专业缺乏专业指导,没有很好论证专业的选择与日后就业的关系,是导致找工难的原因之一。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的专业选择开始入手,从学生的兴趣、人格取向分析,很好的论证专业的选择与日后就业关系,给予专业的职业指导。

“兴趣比天才更重要”,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我想做什么”,按兴趣选择专业学习,培养“我能做什么”的职业技能,将来的就业方向,走“人职匹配”、“生涯发展”之路,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通过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市场供求状况,进一步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初次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观念,求职技巧、良好的职业意识建立等方面加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大纲已列入课程安排,并由本校资深的职业指导老师编写教材,今年,职业指导的课时增加了,职业授课更强调针对性、系统性,一事一议的做法,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起到及时指引、积极扶助的作用,受到毕业生的普遍欢迎!

(三)、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职业生涯的发展!强调自助和主动,但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唤起自助的理念上。预防性职业指导工作主张“责任分担”,主张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双方积极的参与,在学校的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促成的不是被动的接纳,而是双方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学生的自助和主动,问题的解决有时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而不是依靠于职业指导人员。如果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助和主动,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真的解决。

每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招就办都筹备和组织成立以各班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精英组。目的所在:一是为建立学校就业工作平台而设,更重要的是让毕业生自己亲自参与其中,充分将“责任分担”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中,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明明白白选择,主动解决自身问题,同时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培养自助、利他的好习惯,营造和谐共进的合作氛围。

(四)、认知自己,认知市场,减少误区。

“有工没人做,有人无工做”,供需之间的误区永远存在,学生非理性期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永远存在差异,有问题和偏差是正常认知现象,这个时候最需要职业指导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正确认知市场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责任感,只有对市场有正确认知,才能理性择业,学生才能顺利实现初次就业。

(五)、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两个方面了解职业,了解自我,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要让他们掌握就业政策,懂得维护劳动权益,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还要让他们懂得现代企业承包对他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帮助他们建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这些内容是我们教育体系中建议增强的课程内容。

(六)、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不论在哪一所学校,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都做了许多,也获得过各方面的认可,但这里提倡的是更上一层楼,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要通过学校的行为,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老师正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努力帮助他克服困难,让家长看到学校在孩子就业的问题上,比他还急,比他还认真,学校不是说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要让用人单位看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能力,还会做人做事。总之,我们要努力推出一个新形象,认认真真搞教育,时时刻刻想就业,紧紧跟着市场转,让学生、家长都满意!

(七)、通过职业指导,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探索。推行职业指导,使学校的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紧密联系市场,紧密联系实际。学校从就业角度研究学生的类型、用人单位的类型,研究和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职业指导,课时的有效利用,毕业生的跟踪指导,使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八)、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作为专职的职业指导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与素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服务,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九)、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对优秀毕业生有针对性对多次推荐,一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如个别有先天残疾,但不影响毕业就业的学生(大专班周展活)已联系残联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年内国家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对他的就业取向有一定的帮助。为以后就业推荐工作有类似个案作一个参观解决的依据。

(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培训,积极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曾有出现毕业生张明新面试六个用人单位不成功,有必要反省一下原因;今年新增加的专业:园林、乡镇管理、旅游英语也是顺应市场发展而设的)。

(十一)、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对就业工作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实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要特别关注有就业意向而暂时没有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或虽已就业但仍需学校继续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的同学,有用人单位时,专人负责与他们联系,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就业办公室要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和就业状况,做好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为学校决策提出合理建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水滴石穿、耳濡目染的工程,要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必须从点滴积累做起,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的教育,“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是一生一大乐事”。英才就在我们身边:进入我们学校就读的每一位新生,都是英才!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工作,更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不断成长的学生,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受三年悉心教育、经三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相信他们的就业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愿所有的学子通知专业的职业指导学习,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理念,走出一条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宽广的职业生涯之路!(作者单位: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篇(7)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90后大学生人格特征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世界心理学和精神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这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当下,我国的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年龄是90后,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其正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以及二者衔接过渡的阶段。总结当下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饱受赞美,却没有学会感恩

由于90后大学生处在开放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中,享受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成果,他们普遍生活条件优越,社会和家庭给予的关爱较多,许多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结果孩子不懂得感恩,缺乏感恩意识,得到的越多,回报父母、他人、社会的越少。

(二)懂得分享,却未必真正慷慨

由于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协作的意识差,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即将面临的是工作是步入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懂得团结协作,才会懂得与人和谐相处。

(三)收到鼓励,却没有收获自信

在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下,学校加压,各种各样的培优如雨后春笋,于是90后孩子自小即被大量的家教、教育辅导书进行专业培训,过早的竞争压力使90后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能力突出,受到家人朋友及社会的鼓励自然就多,但是同时,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抗挫能力较差。

(四)活的精彩,却没有树立目标

由于90后孩子的父母,正是社会的中坚阶层,而孩子更生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代人的庇护下,所以他们从一出生就带着优越性,在花销上家庭一般会尽力满足其所需,活得都相对洒脱和精彩,但是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得他们很难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制定比较完善的人生规划。

(五)外表独立,却没有摆脱依赖

90后被称为思想独立,生活依赖的一代,他们多数拥有比较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但是由于自小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使得他们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些号称时尚的90后们不甘人后,相对独立的思想和较差的社交能力导致他们更加依赖于父母和虚拟的网络。

二、既往大学生指导工作的不足与反思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高速发展的时期,教育也同样如此。而这种高速的发展,同时又使我们的教育没有及时地总结规律,及时地根据当下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指导方面,既往的工作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重视学业与纪律约束,忽略人格培育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在广大学生中流传的话语,深刻地揭示了广大学生对于成长发展的取向——考试成绩是学习的唯一动力!而对于学习之外的教育,学校更多的是重视的是纪律约束,告知学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这种取向是我国的教育体系所引导的结果,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无法尽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二)重视指导工作的整体化,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长久以来,学校对于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停留在整体指导的层面,从大方向上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灌输性的指导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于指导工作的要求和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从而导致广大学生无法真正得到指导工作的效果,也影响了学校开展学生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指导方式单一,缺乏体系性与科学性

过去的学生指导工作,往往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作报告、写感受等方式开展,没有进行合理化的归整。指导的方式单一,没有新颖性和创新性,更谈不上体系和科学。这导致学生往往对于指导工作不够重视,认为“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有没有都一样”,这从根本上对指导工作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三、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指导体系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分析人在每个阶段的特定发展任务和特有的心理危机,而整个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磨合的过程。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而指导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地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高校在指导90大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即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制定完善合理的指导内容、体系、方式、方法,以期达到育人的目标。

(一)丰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格培育体系

1.合理分类,确定内容。

根据90后大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诚实和爱是这一时期人格发展中最重要的人格特征。而高校指导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和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要达成这项任务,首先应该从十种能力的培养上入手,具备这十种能力之后,就可以很容易的达成我们的指导目标。这十种能力是:自我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表达表现能力、团队精神与沟通合作能力、实践与操作实施能力、终身学习与开拓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

2.重视指导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确立好整体的培养内容之后,就要分门别类,对于不同的团体,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确立指导内容。对于学生骨干,着重培养其团队精神与沟通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对于其他大部分学生,根据年级,利用团体辅导等方式,综合培养其全方位的能力;对于心理、学业、家庭经济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根据其需要和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几种能力,尽可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创新思路,采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式和方法

同一性理论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核心部分,90后大学生正好处于容易产生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危机的阶段。?Marcia等心理学家(Marcia, 1987; Penuel & Wertsch, 1995)是这样界定同一性的概念的:同一性是指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对各种选择和最后决定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面的内容。如果青少年无法将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整合起来,或者说他们感到根本没有能力选择,那么角色混乱就发生了。

为了防止危机的发生和已经产生的解决危机,使大学生最终达到“同一性达成”,学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与方法。

1.团体指导

团体指导是指导工作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既有的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还应注重团体指导的系统性构建。如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一个主题要从多个方面充分考虑活动的形式,防止内容单一化。还应考虑广大学生的不同的接受度,在一个系列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从而达到指导所有人的目标。

2.个体指导

个体指导主要要突出针对性。可以采取问卷,做测验,谈心谈话等方式,尽可能的列出每个学生的同一性问题,指导人员再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同一性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角色混乱,达到“同一性达成”。

3.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我们不能忽视课堂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对学生的人格培育内容加大重视、投入力度,将学涯规划、职涯规划、就业指导、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纳入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中,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增强指导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四、小结

90后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其鲜明的自身特点,高校必须将学生指导工作提升高度,利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时的发现问题,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指导体系,注重团体与个体的结合,课程与训练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从而培养新世纪优秀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篇(8)

一、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融入大发展思想,强化思想政治作用。随着党的十的胜利闭幕,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职业教育也迎来又一个春天,尤其是事业单位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强化绩效改革,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原本的一贯的思想无疑是一次大的震动,如何引导教育员工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积极的把思想精力集中到学校的科学发展中来,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具有更特殊的地位。作为职业学校,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和谐、科学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改革形式教育,改革导向宣传,以目标凝聚人心,以发展造福师生,通过开展改革形势教育,加强改革导向宣传,以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发展的成果造福职工,才能真正的把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奋斗性转发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确保职业教育朝着健康和谐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

2、围绕市场需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职业教育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要的实用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劳动力来说是一支重要的产业力量,如何能紧密围绕求真务实,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产业转型来设计与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件重要的思想引领活动。因此,要不断夯实教职员工的思想基础,创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突出“自我教育”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的效果。所以,教育必须滚动推进,常抓不懈,宣传教育和专业管理做到有机结合,纳入专业管理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使自我教育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切实把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产业发展统一起来,进而确保学校发展的科学有序。

3、确保队伍稳定,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必将涉及到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就必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稳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心、稳定队伍的作用,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表率作用,以党的温暖感召人,以党的和谐务实凝聚人。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及时化解矛盾,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护稳定的工作落实到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前进的各个环节。

4、坚持党群关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党的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对当前改革的稳步推进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教育的作用,为此,应该不断加强党群关系的和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务实求真的特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管理文化体系,以党员的严格要求带动群众的自我严格,不搞区别对待,发挥党性观念强化的示范作用,为民务实清廉,对职工倡导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引导职工的行为,激发职工的智慧,加深对学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这就需要党群关系和谐融洽,不断在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中吸收精华,把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植根在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

二、以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活力的源泉,根据形势发展和职工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永葆活力。

1、观念创新是基础。党的十明确了我国改革深化的大局,职业教育的再发展要及时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感,使命感,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它的基本价值观念、逻辑导向必须从过去的墨守成规的阴影中走出来,与已初步形成且在进一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再发展实践相适应。综上所述,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做法,进行认真的分析,继承和保留好的传统做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同时,要对新形势、新任务有个正确的、全面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2、内容创新是条件。改革深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要迎接新的头脑风暴,就必须有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使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实现内容的现代化。一是明确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它是我国改革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教育要求;二是强化职业教育的责任感,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形成社会合理的人才结构的基础,职业教育发展好坏与否对我国人力资本开发和人才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才能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篇(9)

会议还就“网上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等业务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

陈副局长高度评价了实验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他对全县近年中小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了回顾,肯定了各校在制度创新、常规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深入贯彻会议精神,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测评整改为契机,认真学习实验小学、元光小学、实幼等学校宝贵经验,不断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切实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要立足校情,强化措施,做到更新德育工作观念,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全员参与,人人有责;要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常抓不懈,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形成合力;要把握内涵,突出重点,努力创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新品牌。

篇(10)

以我校德育工作思路为指导,结合我班具体情况为出发点,以贴近学生生活和成长需求为根本,把德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愉快的儿童德育为格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安排:

三月 借“学习雷锋月活动”之机开展一次“学雷峰送温暖”活动。

1、举行一次文艺演出。

2、给孤寡老人打扫打扫环境卫生。

3、为老人读报纸。

四月 安全工作计划教育:交通安全工作计划是知识抽测竞赛。

五月、对少先队员进行一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史教育。

六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七月、安全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

八月 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九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理论抽测竞赛。

十月、利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开展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守法、守纪、守规”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

篇(11)

一直以来,本溪市平山区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秉承“每名学生都能成功,每名学生都能成人”的学生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力求实效”的德育工作原则,凸显“传承文明、追求优质、诚信办学、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德育工作理念与教育发展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

德育工作运行与管理机制建设融合

实效性一直是我区德育工作的核心追求。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全区德育工作扎实推进,稳步前行,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建立德育评价机制 把德育工作过程与成效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考核评价范畴,将德育作为年度教育目标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赋予其较高的权重分值。在每学期初的开学调研、学校年度工作汇报上,德育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汇报内容。

强化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开展有效的德育干部培训和拉练活动,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开展德育干部座谈交流、经验介绍等活动,提升其管理和实践能力。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对于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提升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区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每年的学校目标责任状检查,都对班主任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核。定期选派优秀班主任到外省、市学习,“取经”归来后通过学习心得报告、移植课等多种形式与全区班主任交流分享。

积极开展班主任讲师团活动 选取全区最优秀的班主任组成讲师团,让他们走进校园“传经”讲道,把自己的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有的班主任还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师博客、班主任博客,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有效拓展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坚持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专门出台了全区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借助这一活动平台充分展示班主任的风采,并使其班级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向全体教师提出“五有”德育目标—有师德,让学生喜欢;有知识,让学生敬佩;有爱心,让学生信赖;有责任,让学生学习;有追求,让学生崇高。全员育人的要求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示范者。

创新德育途径,走进学生心灵 “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这是出自先秦·黄石公所著的《素书》里的一句话,它让我们明白了,小到关乎一身、大到关乎万物的德育无处不在。教育应该是发展人,而非限制人。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变教育的选拔功能为发展功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人才评价观念,承认并尊重学生在生理、心理、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学生,不是单一地从成绩的优良,还要从品行、能力、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创设育人载体,做到“三个结合”,即“与教学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示范引领相结合”,使德育真正走进心灵,温暖生命。

德育工作成效与学校办学特色融合

我区一直坚持“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教育局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对德育工作提出宏观要求,确定内容、形式及框架,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德育科研为先导,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全区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呈现出整体推进、特色鲜明、内容全面、形式多元的德育发展态势。

群力小学一直坚持探索平等教育、创造教育、新生活教育,开展了“三人行”这种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三人包括孩子、家长、教师,他们共同组成广义的群力大家庭,培养“群而不同,力行至善”的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学校德育特色日趋鲜明。

东明小学在开发与实施校本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一种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的德育工作理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东明教师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