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针灸临床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0: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针灸临床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针灸临床论文

篇(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骨折不愈合、创作伤性关节炎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1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架加自身取髂骨植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0±3.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例,坠落伤12例,压砸伤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3例,Ⅴ型7例,Ⅵ型8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3例,均为Ⅱ度损伤。合并伤:半月板损伤4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均无血管损伤,入院时间均为伤后1~8个小时,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常规行X线和CT检查,以确定骨折损伤程度和需要固定的主要骨折块部位。对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的患者采用跟骨骨牵引勃朗氏架抬高患肢,并配合消肿药减轻水肿,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好转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后再予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患者取平卧位,患侧大腿上止血带,膝部垫高,常规皮肤消毒铺巾,采用膝前外侧切口或内侧小切口,有限暴露胫骨,从半月板下方暴露外侧关节面,直视下检查关节面塌陷情况,通过在塌陷平台下方3cm骨皮质处开一骨窗或通过骨折本身的裂缝用小骨刀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折块,使关节面平整,临时用几枚克氏针固定关节面,用点状复位钳牵引复位,配合螺钉克氏针做有限内固定,骨缺损部位取自身髂骨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恢复平台高度。经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置半环槽与平台部,克氏针于平台下方1cm交叉通过半环槽针道,术中应避开主要血管和神经组织,对严重粉碎骨折不强求解剖对位,只要维持长度、纠正成角或旋转畸型、对线良好达功能复位即可。严重性开放骨折先行清创,清除严重污染及失活组织,再行外固定。周振宇等认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除半月板对于平台软骨面不利,应尽量避免切除半月板。对术中发现的半月板损伤,均用3-0可吸收线修补。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用经胫骨前内侧克氏针钻孔后用细钢丝固定,对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用1~2校拉力螺钉固定。

1.3 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时更换敷料检查伤口。加强针道护理,针道暴露处每日用75%乙醇滴针道3~4次,及时取出针道口的干痂。发现针道红肿渗出时及时做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每周检查钢针固定夹松紧度,让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起即开始行膝关节功能练习以预防关节粘连,并根据固定牢固程度来调整练习的幅度和频率。要求患肢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锻炼来预防其萎缩。术后两周拆线,术后四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患肢逐渐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

二、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骨折X线片示胫骨关节面平整,膝关节力线恢复均获骨性愈合。最早下地活动患者于术后一周,骨折愈合时间3~6月,针道滑动2例,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全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膝关节活动度为0~90°。根据Merchant的评分标准,术后随访结果,优良率83.3%。

三、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指累及双侧平台,或伴有骨干或干骺端的胫骨平台骨折。这类骨折多由高能创伤引起,除了可表现为关节面嵌插、塌陷,骨折端粉碎外,同时还伴有邻近韧带、半月板、腓总神经等损伤或膝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现已成为这类骨折的首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关节面的精确复位、重建胫股关节面的对应关系、恢复下肢力线、早期功能锻炼及避免术后并发症。根据关节内骨折的特点,应做到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操作以微创为原则,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关节面尽量做到解剖复位,保持关节面平整,有效固定以使关节早期行功能锻炼。合理的植骨以维持关节面的平整,术中应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防止关节的不稳定。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高能量损伤引起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软组织损伤往往较重,开放性骨折同时伴有血管损伤的患者需行急诊手术。但我们主张部分条件较好的闭合性骨折也应争取早期手术,因为早期手术骨折复位较容易,且减少骨折块对软组织的顶压,减少骨折端的出血及局部软组织张力且能早期行功能锻炼,对伤后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泡的患者,采用患肢跟骨牵引,脱水治疗5~7天,患肢抬高,待皮肤出现皱纹后再行手术。

3.2 植骨方式的选择 胫

骨平台关节面复位后残留的空腔需植入松质骨填充缺损,可起到支撑关节面、防止再次塌陷、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骨移植的目的是提供机械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骨重建。由于骨折的复杂性,塌陷的关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粉碎,可采用平台下3cm开窗,顶撬复位,必要时局部切开,直视下复位或C臂下复位,保证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本组12例采用自体骨,6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植骨时不要过多的填塞以免骨折块向后方移位。

3.3 半环槽外固定架的特点 利用半环槽外固定架的性能,术中直视下调整骨折对位对线及维持肢体长度,术后可在X线透视下重新矫正。手术穿针远离创面,感染机会少,骨折复位时,不需过多的剥离骨膜及延长切口,有利于创面观察及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及控制感染。外固定架重量轻,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对改善局部血循环及保持骨折端近似正常的应力刺激有利,给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内外环境。骨折愈合后拆除方便,可在门诊手术室进行,不需要住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4 术后功能锻炼 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关节的模造,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关节在早期活动中能促进关节囊分泌滑液,营养关节面软骨,同时能够让复位欠佳的关节面受到应力刺激,可促进软骨缺损局部间充质细胞逐渐转化为骨组织和纤维软骨,甚至可能转化为透明软骨,使关节面修复较为平整,充分恢复关节功能,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半环槽外固定架结合植骨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的改变,并为早期行功能锻炼减少组织粘连,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

参 考 文 献:

[1]相大勇,顾立强,裴国献.胫骨平台骨折的并发症[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⑶:328-329.

[2]周振宇,季波.螺丝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01,14(10):622.

[3]Merchant TC,Dietz FR.Long-term follow-up after fractures of thegibial and fibular shaft[J].J Bone Joint Surg(Am),1989,71(4):599-606.

篇(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37-01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10年我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国,针灸在多种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同时,针灸在全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而广泛。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通过SCI可查阅最新文献、跟踪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本文以SCI源数据库为检索库,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为检索主题词,在SCI Web版数据库中检索式为Topic=(acupuncture)OR Topic=(moxibustion);Timespan=2012.Databases=SCI-EXPANDED共检索出830篇,将所获得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以了解2012年针灸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

1 文献来源国家/地区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疗法的一大特色,我国研究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及传播其疗效、作用机制等。从表1看,我国发表的文献仍占主要部分,其次为美国、南韩、英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易接受针灸替代治疗,这与其现代医学观念的转变有密切联系。中韩之间就针灸所有权曾引起一时风波,依据此次检索,南韩对针灸疗法的重视也可见一斑,其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文献数达80篇以上,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联盟资助文献达14篇。

4 影响因子较高来源出版物

篇(3)

中图分类号:R246. 8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在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食品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养生指南的开发与应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我国社会上患有便秘的人群越来越多。便秘本身就不是什么疾病,所以并不能总是进行药物治疗。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对身体便秘最好的治疗就是使用非药物治疗。便秘是可能由疾病引起的,同时便秘也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本文就是采用系统评价,对针灸治疗便秘与传统常规便秘治疗方式进行随机对照,分析出针灸治疗便秘与传统常规便秘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对患者身体的安全性。本文对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便秘的效果,为针灸治疗便秘提供更多的资料参考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献纳入的标准是选取截止到2016年6月发表的医学期刊关于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选取的临床研究文献10篇,进行随机分组,并含有对照组。要有明确的诊断证明,观察组要以针灸治疗便秘为主,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常规治疗便秘为主。

采用电子搜索与手工搜索方式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选取,对于电子搜索不到的临床研究文献,再进行手工搜索,缺失的数据要有专业的医学人员进行补充。

1.2研究方法

要对临床研究文献的内容质量进行评价,对文献是否采用随机方法、盲法、基本相似性及失访退出等标志,采用修改后用Jadad表进行评分。

要对患者便秘的疗效进行评价,评价的方面有:治愈率、腹痛、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总有效率等。

采用专业系统软件对针灸治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方式进行观察,观察与分析两组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得出的数据,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评定标准分为二项:显著效果、一般性效果。显著效果:采用针灸治疗便秘方式,患者身体康复效果与时间较快;一般性效果: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模式,在同样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康复效果与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慢。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并且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在P

2结果

通过计算机与人工搜索关于针灸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数据,文献纳入的标准是选取截止到2016年6月发表的医学期刊关于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选取的临床研究文献10篇,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便秘的总体效率要比传统常规治疗总体效果要好。

3讨论

通过对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得出了针灸治疗便秘比传统常规便秘治疗效果要更好。采用针灸治疗比传统常规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因便秘引起的症状恢复要快,且没有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但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存在的弊端就是临床研究文献中的文献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少、部分的研究的随机方式不正确、全部文献都未使用盲法与分配隐藏等,临床研究文献中的部分资料还是需要进行论证。今后对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研究设计应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才能够对临床研究文献Meta进行客观与系统的进行详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杜文菲,于璐,严兴科,王富春.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12,01(09):92-96.

[2] 杨继鹏,刘Z莹,谷红艳,等.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14:15(08):833-836.

篇(4)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779

国内刊号:23-1354/R

邮发代号:14-17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5)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9-0641-07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之一,是危害全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1]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作为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使大约50%-70%完成全程治疗的患者获得缓解;还有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因疗效不佳和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提前结束治疗[2] 。如果把疗效不佳和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包括在内,有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未能康复[3] 。即使那些临床急性期缓解的重性抑郁患者也有超过1/3的患者会在18个月内复发[4] 。

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抑郁症的替代疗法,针灸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不少研究认为针灸治疗抑郁症具有与抗抑郁药相当的疗效,而副作用微乎其微,但国内尚无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做系统总结,本文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标准:①发表和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不限制国家、地区和语言,对于交叉设计试验,则提取第一阶段的结果;②研究对象为有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年龄、性别不限;③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耳针、电针、激光针灸、水针、艾灸以及这些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的联用,对照措施为空白、安慰针灸、西药、中药、心理治疗;④结局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 HAMD)、抑郁自评量表等的得分及根据量表减分率、量表得分算出的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指标:不良反应事件(断针、晕针、感染、血肿、气胸等)的发生例/次数、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分;⑤低偏倚的高质量研究,在没有高质量研究的前提下谨慎纳入低质量的研究。

排除标准:①没有设安慰对照的研究;②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后抑郁、肾透析、恶性肿瘤等)伴抑郁的患者;③物质依赖、精神分裂、痴呆、双相障碍、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产后等伴抑郁的患者。

1.2 检索策略

1.2.1检索词

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韩文、英文的“针(///acupuncture/needle)、灸(灸/灸/moxibustion)、抑郁、心境恶劣(抑郁、心境劣、/うつ、分症、分障害//depression,depressive,dysthymia,dysthymic)”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并使用相关自由词、款目词进行全面检索。

1.2.2电子检索

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EMBASE(1966-),LILACS,COCHRANE Library,CENTRAL,CBMDISC(1978-),CMCC(1994-),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台湾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Taiwan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hinese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KoreaMed,KoMCI(Korean Medical Citation Index),Korean Medical Database(),Medical*Online(メディカルオンライン),日本医中(Japana Centra Revuo Medicina),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会议论文1999-),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1994-),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9月1日。

1.2.3手工检索

图书馆检索《中医杂志》、《中医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中国针灸》从创刊至1999年12月之间的过刊。

1.2.4其他检索

检索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综述和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硕博学位论文库;联系相关作者获取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发表研究的信息。

1.3研究的质量评价

1.3.1资料管理和提取

阅读文题和摘要,非中英文文献阅读在相应语言专业人士协助下完成,如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则阅读全文,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具备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提取;用NoteExpress 1.9.2建立文献管理数据库,删除重复的文献,阅读文题和摘要后删除重复发表文献,不同语言的重复发表文献纳入英文文献,相同研究内容的学位论文和发表文献则纳入学位论文;使用epidata 3.1建立的自拟“文献评价问卷”数据库进行研究信息的提取工作;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第一、三作者独立平行进行,最后用epidata检验一致性,不一致的地方由双方共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无法取得一致时由第二作者仲裁;如果文献没有提供明确的方法学细节和有关数据缺失,则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作者联系以寻求进一步的信息。

1.3.2工具

Jadad量表[5] 该量表是一个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的量表,条目涉及是否随机及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采用盲法(双盲/单盲)评价,是否详细报告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具体评分规则是:有描述分组方法为随机,+1分;随机的方法恰当正确,+1分;随机方法错误,-1分;研究对象盲法,+1分;疗效评估者盲法,+1分;有描述失访和退出,+1分。以上5项相加得总分,总分1-3分为低质量的研究,4-5分为高质量的研究。

1.4 统计方法

使用Cochrane Review Manager 4.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 WMD)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 及其95%CI;根据可能出现异质性的因素(基线特征不同、针刺方法不同、疗程不同等)进行亚组分析;当具有临床同质性的各研究之间有足够相似性时(P≥0.10 ,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异质性源于低质量研究时,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亚组内仅有一个研究,则该研究的疗效分析仍采用与Meta分析相同的统计量。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各研究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文献资料

共检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910篇,排除重复的文献542篇,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125篇,重复发表的文献40篇,自身前后对照文献65篇,正在进行的研究4个,孕期、产后抑郁、慢性疾病伴发抑郁等15篇,剩下119篇文献纳入Jadad 标准质量评价(见表1)。经过质量评价,最终Jadad评分为4~5分7个研究[3, 6-11] 纳入本评价,其中1个研究[10] 是某未发表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一部分,纳入评价时采用了其完全样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纳入的流程见图1。

2.1.2纳入研究的情况

设计:7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至少是单盲的试验。其中2个研究[3, 6] 前8周为随机对照试验,后8周为各组均接受同一种干预的交叉设计。

对象:各研究所纳入的研究病例数量从30~440例不等,合计895例患者。其中3个研究[3, 6, 9]的研究对象为重性抑郁患者,3个研究[8, 10-11] 的对象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1个研究[7] 的对象为轻中度抑郁患者。1个研究[3] 的对象均为女性患者。

干预措施: 2个研究[3, 6] 为传统针刺与邻近穴位针刺及空白分别对照,1个研究[9] 为“电针+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与“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西药”、“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安慰剂”分别对照,1个研究[7] 为激光针灸与假激光针灸对照,2个研究[8, 10] 为“针刺+耳针”与“邻近假穴针刺+耳针”及西药分别对照,1个研究[11] 为“针刺+耳针”与“邻近假穴针刺+耳针”对照。

刺激穴位:3个研究[3, 6-7] 为个体化针刺处方,均未详细报告选用穴位,其中有1个研究[7] 选用右期门、巨阙、鸠尾、双神门和右曲泉为主穴,结合患者病情辩证选取阴谷、合谷、三阴交和百会穴;4个研究[8-11] 为标准化针刺处方,其中1个[9] 选择百会、印堂,3个[8, 10-11] 选择双太冲、双合谷、百会、印堂和耳廓背面的心、肝穴。7个研究中只有1个研究[6] 按照针刺临床对照试验中干预措施报告标准[12] 报告了针刺细节。

结局测量指标:6个研究[3, 6, 8-11] 采用了HAMD,1个研究[7] 采用了医院抑郁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

各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2。

2.2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2.1随机分配及分配隐藏

2个研究[3, 9] 采用了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4个研究[7-8, 10-11] 采用了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1个研究[6] 采用了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1个研究[3] 采用了中心随机化的方法,2个研究[8, 10] 采用了密闭的随机信封实现分配隐藏,3个研究[6-7, 9] 提到了有独立的专人负责保留分配的盲底,直到研究结束才揭盲,1个研究[11] 未能获取实现分配隐藏的相关信息。

2.2.2盲法

5个研究[3, 6, 8-10] 提及了疗效评估者在不清楚患者治疗分组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盲法评定;1个研究[7] 采用的指标为自评量表,不存在对疗效评估者设盲的情形;1个研究[11] 因未能联系到作者而不清楚是否是盲法评价;7个研究都很好地做到了对针灸组患者的设盲;4个研究[3, 6-7, 9] 都提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针灸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设盲,并有2个研究[3, 6] 报告了针灸师盲法的有效性评估结果;1个研究[7] 提及了对数据收集者和统计分析师的设盲。

2.2.3脱落和意向治疗分析

7个研究均报告了病例脱落的例数和原因。5个研究[3, 6-7, 9-10] 为意向治疗分析,2个研究[8, 11] 为符合方案分析。

2.2.4基线的可比性

6个研究[6-11] 报告了组间基线有很好的相似性,1个研究[3] 报告安慰针组与针刺组和空白组的基线不齐,且有统计学差异。

2.2.5不良反应

有5个研究[6-9, 11] 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1个研究[9] 使用了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但没有报告与针刺相关的特异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余4个研究[6-8, 11] 均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例次数。

2.2.6随访

1个研究[7] 报告了治疗后3个月时随访的结果,1个研究[3] 6个月随访的结果和1个研究[9] 2年后的随访结果在后续发表的文献[13-14] 中相继得到了报告。

2.3研究的结果分析

2.3.1 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痊愈率分析

对临床和方法学异质性较大的4个研究[3, 6-7, 9] 进行描述性的系统评价,其中1个研究[3] 的安慰针组因基线不齐而被剔除。另3个研究[8, 10-11]的对象、干预、对照、结局指标较一致合并进行Meta分析。采用各个研究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结局指标为二分类的失访病例结局均以无效计[15] ,结局指标为连续变量的失访病例,则与作者联系取得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但1个研究[11] 未能联系到作者,因其入组标准有1条是“纳入HAMD24得分20-35分之间的患者”,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的失访病例的结局观察值分别以35分、20分替代,对疗效进行最差估计。因纳入各研究的数量有限且异质,故未估计发表偏倚。疗效分析见图2、图3。

图2、图3显示,2个研究[3, 6] 的针刺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痊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RR2006=1.27,95%CI:0.58,2.80;痊愈:RR1998=1.57,95%CI:0.50,4.91、RR2006=2.08,95%CI:0.67,6.48)。1个研究[6] 的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的HAMD17项量表得分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5.44,95%CI:-7.86,-3.02);1个研究[6] 的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RR=0.57,95%CI:0.30,1.60;痊愈:RR=0.49,95%CI:0.23,1.04),这两组相应的HAMD17项量表得分WM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WMD=1.75,95%CI:-0.66,4.16);1个研究[7] 激光针灸组和假激光针灸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6.57,95%CI:0.98,46.30);1个研究[9] 电针组和不通电邻近穴位浅刺组HAMD量表得分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3.69,95%CI:-7.23,-0.15); 3个研究[8, 10-11] 的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HAMD24项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4.79,95%CI:-6.17,-3.14)(P=0.74,I2=0%,同质性较好,固定效应模型); 1个研究[9] 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HAM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15,95%CI:-4.24,1.94); 2个研究[8, 10] 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HAMD24项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87,95%CI:-2.08,0.35) (P=0.28,I2=13.4%,同质性较好,固定效应模型)。

2.3.2针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分析

1个研究[11] 报告针刺组治疗初1例出现不适,安慰针刺组治疗初3例出现皮下血肿,经过处理后均消失,其他无1例发生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8] 报告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只有氟西汀组有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个研究[6] 只报告了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数,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有5例患者报告了与针刺有关的疼痛,并有1例患者因为疼痛退出了试验;1个研究[7] 报告激光针灸组和伪激光针灸组分别有29%和17%的不良反应发生,最主要的症状是疲劳,其次是失眠、口干、头痛,这些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

2.3.3针灸组和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析

1个研究[7] 报告了激光针灸组和假激光针灸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其RR=2.63,95%CI:1.09,6.30;1个研究急性期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13] 表明,17例急性期治疗痊愈的患者有4例复发,9例急性期治疗未痊愈的患者有6例未痊愈,作者认为复发率与药物治疗的研究报道相当;1个研究[14] 报告了治疗2年后38例患者随访的结果,电针组目前抑郁4/10例、复发3/10例,氟西汀组9/17例目前抑郁、复发6/17例,安慰组目前抑郁7/11例,复发2/11例。

3讨论

3.1现有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抑郁量表减分率为疗效标准的针刺组和空白组有效率、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连续变量结局指标比较出现了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对于抑郁症是有一定的疗效的,这种疗效可能是针刺非特异的安慰作用,或是特异的治疗作用,或两者都有。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以HAMD减分率50%为界值定义有效或痊愈的标准比较粗,或疗程不足等,这其中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6] 。

针刺和邻近穴位针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邻近假穴针刺均显著差于针刺组,结论不一致,说明有的安慰针措施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邻近穴位针刺对照的穴位能改善颈痛等躯体症状[3] ,躯体症状的缓解可能改善抑郁症状;也许某些穴位从中医理论来看与郁证无关,但从韩国针灸、日本针灸理论来看对抑郁症的治疗是有帮助的[16] ,所以邻近穴位针刺作为安慰针对照是否合适尚需进一步探讨;假激光针灸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效的安慰针手段,由于小样本和意向治疗分析保守估计疗效的缘故,RR值临界,结果不支持其疗效,但其3个月之后的疗效显著好于假激光针灸,从一个侧面支持了激光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3个研究[8, 10, 11] 比较的结果发现,邻近假穴针刺对照支持了针灸疗效中穴位的特异作用。这几种安慰针到底何者更有效由于相关研究甚少,无法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4个研究[8-11] 针刺和药物对照比较的结果表明,针灸的疗效和氟西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随访研究数量少,且失访较多,仅有的随访研究提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可能与氟西汀相当,远期疗效具体如何尚不清楚。

现有几个研究报道的针灸组的副作用大多是暂时的,患者治疗1~2次后均可适应,安全性较好。另外,由于高质量的文献少,对治疗时间等变量难以进一步分析。

3.2 盲法的有效性

尽管被纳入的文献都至少是单盲的研究设计,但只有两个研究报告了盲法的有效性,其他研究都未报告盲法的有效性,而没有做到100%盲法的研究可能存在夸大疗效的风险。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纳入的研究对象因诊断标准不同而存在临床异质性,包括了重性抑郁、轻中度抑郁、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电针治疗重性抑郁的疗效较为肯定,而传统针刺和激光针灸对于抑郁症的疗效尚不确切;针灸疗法包括传统针刺、耳针、头针、水针、电针、激光针灸等多种形式,现有的每种疗法的高质量研究数量少,且大多为小样本研究,所以该系统评价纳入的7个高质量研究不足以充分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重性抑郁、激光针灸治疗轻中度抑郁可能有效,电针治疗重性抑郁、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远期疗效尚不明确,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目前高质量证据不足,需要更多的包括各种针法的随机对照试验,且最好是标准抗抑郁药物、安慰针、安慰剂对照的双盲双模拟研究加强其证据强度,同时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和做好长期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涂文校同学在文献质量评价过程中给予的协助。

参考文献

[1]李晓晶,马欣欣,李素琴. 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06,28(2):130-131.

[2]Elkin I,Shea MT,Watkins JT,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9,46(11):971-982.

[3]Allen J,Schnyer RN,Hitt SK.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women[J]. Psychol Sci,1998,9(5):397-401.

[4]Shea T,Elkin I,Imber SD,et al. Cours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ver follow-up: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J]. Arch GenPsychiatry,1992,49(10):782-787.

[5]White AR, Ernst 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neck pain[J]. Rheumatology,1999,38(2):143-147.

[6]Allen J,Schnyer RN,Chambers AS,et al. Acupuncture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Psychiatry,2006,67(11):1665-1673.

[7]Quah-Smith JI,Tang WM,Russell J . Laser acupuncture for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Acupunct Med,2005,23(3):103-111.

[8]樊莉,符文彬,蒙昌荣,等.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4-16.

[9]罗和春,Ureil H,沈渔,等. 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15-219.

[10]符文彬,樊莉,朱晓平,等.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 针刺研究,2006,31(6):355-358.

[11]李颖文.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5.

[12]Hugh MP, White A, Cummings M,et al.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The STRICTA Recommendations[J]. Acupunct Med,2002,20(1):22-25.

[13]Gallagher SM,Allen JJ,Hitt SK,et al. Six-month depression relapse rates among women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J].Complement Ther Med,2001,9(4):216-218.

[14]闫少校,赵学英,罗和春. 电针治疗抑郁症后二年随访研究[C]. 南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2.

篇(6)

创新性论文全程指导模式的步骤及方法

为了实现创新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除了理解教科书及论文著作中所说途径外,对他们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的思考方式向四处扩散,探求不同的、特异的答案,进行扩散性思维方式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勤学习、多思考,增加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情感,创新情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投身于科研创新事业的热情,就无所谓科研创新。注重培养研究生敢于创新的个性。科研创新需要恒心和毅力,更独立自主的意识。要勇于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要尊重权威,也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勇于标新立异。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为创新论文写作奠定基础课程学习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文理渗透,着力培育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力争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宽广与精深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问题与方法相结合。课程设置本着科学、规范,有较充足的参考资料和必要的文献,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开阔视野探求知识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程,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技法的培养,重视创造性人格的锻炼。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打破学科壁垒,加大选修课所占比例。如增加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树立团队意识。研究生只有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才能够充分借鉴相关领域内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并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操作方法、仪器使用、临床病例分析等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欲望。改革单一的教学方式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注入式教学,把演绎法与归纳法结合起来。提倡采用研讨式、答疑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从社会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尤其在临床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采用启发式、讲座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研究生个人也应该自觉参与临床实践,要多接触临床,多了解实际,多思考临床中的种种问题。改革课程考核形式:使考核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提交学习心得体会、阶段总结报告、开展小组学习讨论、课题设计、综述撰写等,并由导师与学生共同评分[4]。

篇(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应属于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其特点是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含松质骨成分较多的脊柱、论文好网医学临床股骨颈和长骨端。形态学改变为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中医学认为主要病因是肾虚,其次是脾虚和痰瘀。西医学多认为是激素代谢和钙吸收不良所致。

肾虚导致骨质疏松引起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改变。骨量减少是OP的特征,骨的力学强度下降是OP的本质。腰椎椎体高度下降,且以楔形变为主,说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较后缘为重。由于人体重力或受到屈曲应力,使脊柱椎体前侧遭至压应力,其前部受载荷随之增加,向前弯矩增加可导致骨质疏松的椎体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和骨软化)是退变性腰椎侧弯、挺直的主要原因,因此腰椎前突的恢复比侧弯的矫正更重要。另外椎间盘的退化,使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和前凸指数明显减小,为了脊柱自身的稳定,造成骨质增生的发生,椎体内的骨小梁变得稀疏。

重建骨骼的生物力学平衡,单纯靠补充钙制剂、激素,或者应用中医中药、针灸等疗法补骨生髓,目前通过临床观察疗效均不理想,与期望疗效相差较多,所以目前针对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没有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规范性疗法。

中医治疗体现在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动静结合。对于综合治疗骨质疏松,从肾论治、针药结合、中西结合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原则。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电针、灸法对维持骨的力学性能都是有一定的作用。骨质疏松临床长期治疗的目的是减缓骨质量的减少,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患者由于主观的原因往往难于坚持。

而短期治疗目的,应以缓解由于骨量减少造成的腰痛为最直接的目的,往往受到患者的欢迎。腰椎间盘软骨、椎间关节、韧带及肌肉等与腰痛发病密切相关。在腰椎构成组织中,椎间盘软骨和椎间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性,成为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同时,由于疼痛限制了机体的活动,从而引起椎间关节挛缩、腰椎构成组织萎缩及变性,形成了疼痛的恶性循环。骨质疏松症进展后易发生骨折,出现脊柱变弯、驼背后必然伴有腰背部痛,按压棘突后可诱发疼痛。论文好网医学临床这是由于增加棘间韧带张力和骨折部位附着的韧带发生炎症所致。再有因脊柱变弯、驼背后当背部伸展时,肌肉常呈过伸状态,可同时发生疲劳性腰痛及缺血性腰痛。这种腰痛的特征是向后弯腰或取胸膝位时,可减少背部肌肉张力和肌肉内压,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腰痛减轻或消失。对老年功能性腰痛患者施行腰背肌训练之后(加强腰背肌特别是背肌的训练)腰痛确有改善。因此对于缓解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腰痛,除了必要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实施增强腰背肌的运动疗法。

基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针对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内部微骨折及骨质量减少,笔者认为应发挥传统中医学的特色及优势,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动静结合,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针灸补肾多采用背腧穴和原穴,经临床观察取得了由于单纯口服钙制剂的效果。应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能够温经补肾,益气固精,疏经止痛。

由于骨的代谢周期较长,一般而言,整个骨重建过程持续约3~4个月,且只有70%的骨基质矿化,完全矿化还须4个月左右时间,故整个针灸疗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采用针刺远端委中穴和太溪穴,并用温针灸上述穴位,同时在患者腰部推拿的方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运用远针近推疗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止痛,使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患者疼痛缓解,运动功能改善。我们通过观察腰椎CR影像学、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和疼痛视觉评分VAS的变化规律,评价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短期以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像学改变为参照,以临床患者对疼痛的评价为基础,判断疗效;远期以血液生化学指标为评价标准,远期与近期疗效相统一,从根本上抑制骨质量的减少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篇(8)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设有18个大栏目,其中的内科11 个栏目外科3个栏目,以报道中医药临床研究为主。本刊在 对期刊中的文章进行筛选时,首选基金文章,由于版面需要, 再补充非基金文章,制作文摘。所以,本刊基本能完全收录 各期刊中的基金文章(中药类期刊除外)。本文首先对收录 的各类基金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再结合栏目设置,探讨基金 资助的方向及中医各科的研究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对2011年全年共6期《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各栏目进 行进一步统计,得出每一个栏目的基金文章比。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统计,本文将各种基金按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分 类,共分为五类:1类:863、973、十五、十一五、全军级、博士 后;2类:省部级(包括厅局级)、全国性学会、直辖市(包括局 级)、中医局、军区;3类:地市(包括局级);4类:院校级;5 类:区级及以下。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中国医学文摘- 中医》2011年度收录的1 348篇基金文章按各级别进行统计 分析,并生成透视图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

对《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表3、图1。基金文章比超过50%的 栏目有10个:心脏血管疾病、消化系及腹部疾病、创伤感染、 骨伤科、肿瘤科、神经精神科、针灸针麻、按摩及其他疗法、中 药学、方剂学;其中中药学、方剂学的基金文章比分别高达 98.58%、6.27% ,说明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重视中药、方剂 的研究与开发,高于重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2.2 基金论文统计

使用Excel 2007软件的统计结果为,1类基金论文276 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0. 48% ;2类基金论文770篇,占全 部基金论文的57.12% ;3类基金论文180篇,占全部基金论 文的13. 35% ; 4类基金论文85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 6. 31% ;5类基金论文37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74%。

对收录的基金文章按各栏目进行分类,见表4、图2。对 1类基金文章进行分析,基金文章比為50%的栏目有结核病、 中药学;30% -50%的栏目有医史、历代医家论述、基础理 论、造血系及淋巴疾病、方剂学;1类基金文章为0的栏目有 寄生虫病、泌尿外科、男科、眼科、口腔科等。可以看出,在这 些中医药临床领域,重点基金资助为空白。

    2. 3 文献来源统计

本刊以筛选中医药临床类文章为主,实验类文章均没有录用。限于本刊的录用范围,对各来源期刊的基金文章比的统计有失偏颇,仅供参考。见表5。

篇(9)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受各种病因损害而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病变。其特征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和眼底的视神经苍白。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多发生于视神经外伤、中毒症,或原发于进行性麻痹等;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多发生于眼底疾患之后,如继发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水肿、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变性等。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及眼底检查,结合外伤、中毒、颅内炎症、肿瘤、血管性疾病及眼底疾病病史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有原发性眼病的表现或其他病史。

2.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甚至仅存光感,但少有完全黑蒙。

3.视野检查:视野有不同程度及特征的损害,如偏盲、周边视野缩小等。

4.眼底检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颜色变淡或苍白,边缘清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颜色变淡呈灰白或蜡黄色,边缘模糊,视网膜血管变细。

二、辅助检查

1.视神经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延长。

2.其他辅助检查头颅X线片、CT等,有助于查明病因。

治 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头部的穴位,如鱼腰、太阳、阳白;第二组取百会、风池等;第三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紫宫、玉堂、膻中、内关、神门等;第四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T1~T5夹脊穴、大杼、风门、肺俞。第一组、第三组穴位同时取用,第二组、第四组穴位同时取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还可根据病因加取穴位。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下平刺阳白0.5±0.1寸,向后平刺太阳0.6±0.2寸;横向平刺鱼腰0.5±0.1寸。向前平刺百会1.0±0.2寸;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0.6±0.2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T1~T2夹脊穴、大杼、风门、肺俞0.5±0.2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0.8±0.2寸;直刺内关1.0±0.2寸;直刺神门0.3±0.1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3.按语:头部血管分布着来自T1~T5的自主神经,所以还选了T1~T5节段区内的穴位。

通过调节相应节段的自主神经的功能来调节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选用第二组、第四组穴位的目的就在于此。取用第一组、第二组穴位既可调节高位中枢的功能,也可调节视神经的功能。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头部的穴位,如鱼腰、太阳、阳白;第二组取百会、风池等;第三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内关、神门等;第四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T1~T5夹脊穴、大杼、风门、肺俞。第一组、第三组穴位同时取用;第二组、第四组穴位同时取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头部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之间,在第二组(头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每次电针6~8个穴位即可。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耳针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眼、目1、目2。

(2)配穴:取另一侧的脑点(缘中)、脑干。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四、电针耳穴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眼、目1、目2。

(2)配穴:取另一侧的脑点(缘中)、脑干。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内关、后溪、中渚(双侧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用28~30号毫针,直刺内关1.0±0.2寸,直刺后溪0.6±0.2寸,直刺中渚0.4±0.1寸。然后在耳穴与内关、后溪、中渚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6个穴位(主穴、配穴交替使用),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

古代成方举例

1.肝虚自不明:灸肝俞二百壮。小儿斟酌可灸二七壮。(《千金方》)

2.目昏:头维、攒竹、睛明、目窗、百会、风府、风池、合谷、肝俞、肾俞、丝竹空。(《神应经》)

3.眼目昏花,视物不明:上星、心俞、肝俞、肾俞、二间、足三里、光明。(《杨敬斋针灸全书》)

参考文献

1.张雅林 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期刊论文] -光明中医2009(4)

篇(10)

现代医学认为,腰背痛大多与不合理的站姿、坐姿有关。除了矫正不合理的站姿、坐姿以外,通常腰背痛治疗方法是药物止痛,按摩和理疗。虽然短期内能缓解腰部痛。但常常会反复发作,花费不菲而仍是久治不愈,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加重。临床治疗中,很多患者反复发作,医生期望找到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治愈腰背痛[2]。治疗中,我们采用针灸加拔罐治疗腰背疼痛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病史6个月以上,腰背部疼痛,酸胀不适,腰部活动有困难,晨起活动后可缓解,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针刺理疗按摩等治疗可使病情好转但维持不久,反复发作。病人体格检查无明显下肢神经损害症状及马尾神经刺激征,无病理征,脊椎无明显侧弯,腰骶部无明显畸形,直腿抬高试验大于60度。腰骶部有压痛或扣痛,可伴下腹部不适、便秘、夜尿多。疲倦易累、畏寒等。CT或MRI检查排除骨折、肿瘤、结核、感染,脊柱滑脱、腰椎骨质疏松等病变。

1.2一般资料所选均为门诊病例,共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57.5岁。病史6个月-20年。所有患者行腰椎CT、MRI检查,腰椎生理曲度改变36例,腰椎椎体骨赘26例,腰椎轻度狭窄10例,小关节增生磨损、变尖22例,有腰椎间盘膨出76例,腰椎键盘突出8例。90例患者均采用针灸加拔罐治疗。

2方法

针灸取穴以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为主,可加用阿是穴。治疗中,医生要告知患者正确的劳动和站、坐卧姿势,要求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躺着看电视、看书,睡沙发等,最好睡硬板床。

3疗效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负重、活动及工作正常。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疼痛减轻80%以上,发作明显减少,活动不受限,负重有困难,基本不影响工作。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每月发作多于1次,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4结果

90例中,治愈42例,占46.66%,显效44例,占48.88%,无效4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6%。

5讨论

目前,针灸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已逐渐被纳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医疗保险认可范围内,医学界对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临床效果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1]。加用拔罐疗法综合治疗腰背痛效果显著。中医防病治病的疗效逐渐被承认,这些基本的治疗,有更优的疗效。

篇(11)

1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镇痛机理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镇痛,通过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而控制患者的病情1。针灸的镇痛是一种通过机体内部机制来调控的生理性镇痛,目前就其机理主要分四个方面。即神经、体液、经络及局部循环调节2。

首先,是针灸能通过调节神经活动来达到镇痛作用。刘乡等学者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穴位的特异性并不局限于某一经线,而是与支配神经的节段性组织有关3。之后有研究显示,这种神经刺激可能通过激动粗纤维来传导4,抑制了细纤维的传导痛觉的能力,从而达到了镇痛效果5。随着中医基础学科的深入,又发现针灸在动物模型中可以减少脊髓双层FOS蛋白的表达,而FOS蛋白被认为与伤害性信号的传入密切相关6。另外,如果用电来模拟针灸信号,在高强度的电针刺激下,脊髓的整层神经都能被激动,可超越脊髓的节段,导致脑干和其他高位镇痛结构被激活7,并下行抑制疼痛,具有全身的持续作用8。

其次,针灸治疗可以起到类似阿片类受体抑制剂的镇痛作用9,有研究显示,无论是高频还是低频电针,都可以在小鼠神经系统发现阿片受体的异常活动,这与注射吗啡等药物有相同的反应。有研究显示,这是由于针灸引发了强啡肽(Dyn)、脑啡肽(Enk)及内吗啡肽(EM)等物质的释放,另有证据表明,脊髓单胺类递质也参与了炎性痛大鼠的调节过程。

在对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上,关于经络和局部微循环的研究多停留在病例对照中,尚缺乏有力的实验室证据。另外,近来有学者认为,针灸还可以引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异常,而MAPK是细胞表面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者,这提示针灸甚至有在基因层面影响细胞表达转录的能力。

2 针灸在治疗腰腿痛中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也开发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就针灸这一传统治疗手段而言,现在不仅有传统的针灸治疗,还有包括电针和针刀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法。本部分我们将从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实际应用的效果入手,介绍针灸在治疗腰腿痛中的疗效和优缺点。

2.1 传统针灸疗法 传统针灸疗法又分为单纯针刺和针刺与灸法结合两种。其中单纯针刺主要是针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和压痛点,在临床止痛上有一定疗效10。有研究显示,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主的腰腿痛患者128例中,痊愈有68例,占53%左右,而所有患者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治疗效果,这还说明单纯针刺法能够较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11。另外,有一项对针灸改善腰腿痛患者功能水平的研究中显示,44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0天较空白对照组在腰椎功能评分方面更积极。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相比于单纯针灸起效更快12,但技术要求较高,在临床上也有一定应用。

2.2 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结合西医思想制造出的一种新型针灸方法,相比传统针灸方法,其刺激更强13,技术要求稍低,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孔德清用腰夹脊穴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效果达到9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5%的治疗水平14。黄仁荣对电针法进行了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发现,电针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并使患者血液中血栓素B2、前列环素的含量与比例发生变化,这可能就是电针治疗腰腿痛的机制所在15。

2.3 针刀疗法和其他疗法 何泰等采用小针刀筋膜切开术治疗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主的腰腿痛患者135例,并与单纯服用西药封闭治疗的128例患者进行比较,发现针刀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到91%16,用小针刀在腰椎横突压痛点上进行手术,对处在疾病过程中的筋膜有一定的松弛作用17,这可能是针刀缓解疼痛的机制。但针刀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对技术要求较高,并不易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18。另外,在针灸治疗腰腿痛中,还有一些诸如穴位注射、刺血拔罐埋线等方法,也有一定效果19,但在临床中并不常用,在此并不赘述。

3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研究进展

相比于西医的临床疗法研究,关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较为有限20。在针灸治疗腰腿痛方面,主要集中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上21。有研究显示,如果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推拿能更好地使全身及全部经气疏通,增强针刺的感应水平,并打通传导通路,正是两法取其优点的配合22。另外,有研究显示,如果在针灸的同时配合中药熏蒸,也能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所用药物主要为川乌、桂枝等活血药物,其作用机制与推拿相似,但可以更深入地作用于患处,缺点是较为繁琐,需要有专人照顾患者才能实施。有研究显示,如果熏蒸配合电针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因电刺激对患者局部造成的不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针对腰部夹脊电针联合应用的文献显示,腰部夹脊电针与牵引治疗联合应用的有效率可以达到100%23。

综上所述,在针灸治疗腰腿痛方面主要的研究进展来源于局部药物的使用和诸如推拿等方法的联合应用,我们认为,未来可以在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挥中医药在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尹佣保.论腰腿痛的发病机制及手法治疗力度[C].//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7:118—119.

[2] 徐国栋.腰腿痛解剖学基础[C].//全国第十五届颈肩腰腿痛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8:108—110.

[3] 陈文瑶,李新志.退变性腰小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3):6565—6568.

[4] 程珂,沈雪勇,丁光宏,等.激光针灸镇痛效应与穴区肥大细胞功能的关系[J].中国针灸,2009,29(6):478—483.

[5] 尹梅.实验动物学关于针灸镇痛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2):46—48.

[6] 梁宜,方剑乔.5—羟色胺痛觉调制与针灸镇痛相关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92—495.

[7] 于浩.针灸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58—159.

[8] 童基均.基于EEG与fMRI的痛觉机制与针灸镇痛研究[D].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08.

[9] 余晓佳,詹睿,黄红,等.手针与电针“足三里”穴镇痛效应的穴位传入机制差异性分析[J].针刺研究,2008,33(5):310—315.

[10] 王小琴.针灸治疗腰腿痛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51—52.

[11] 阮慧红,赵云芳,郑光宪,等.针灸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6—7.

[12] 李守栋.电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13 ] 王琤,潘长青.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痛10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72—72.

[14] 吴群海,刘家矿.中药加针灸、熏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J].光明中医,2012,27(6):1168—1169.

[15] 张利芳,毛效军,王文远,等.平衡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160例[J].中国针灸,2008,28(8):596—596.

[16] 张莉君.电针加火罐治疗肥胖型腰腿痛13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z1):59—60.

[17] 钱晓平,徐芳,韩为,等.电针傍刺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腿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2):67—68.

[18 ] 黄仕荣.单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认识[J].中国针灸,2007,27(9):699—701.

[19] 胡静国.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腿痛103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7):448—449.

[20] 徐展琼,刘天柱.电针配合温阳通痹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