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0: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1)

一、行政管理的原理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机关运用行政权利以实现国家职能与利益的执行和指挥活动。是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使其在职权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保证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贯彻执行。它的活动形式是通过行政行为实现的。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源泉在以前实行的计划经济体质下,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大程度上都被乡镇政府对地方事务实施的管理体制限制了。自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发现,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甚至成为阻力和障碍了。经济基础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第二、目前存在的弊端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

1.财政状况恶化,负债严重,缺乏支持经济发展支撑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财政支出远高于财政收入,财政缺乏充足稳定来源,支出压力巨大,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一系列问题。在税费改革前,主要靠“三提五统”。税费改革后,主要靠农业税及其附加,少量零星工商企业税收。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发达乡镇,其财政收入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就全国绝大多数乡镇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取消农业税后,虽然上面有一定量财政转移支付,但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问题。

2.乡镇管理体制的深层矛盾在农村税费改革更加凸显了出来,急切要求我们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有一个深入的推进。税费改革后,原乡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事不分、机构重叠、办事推诿、人员臃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都全面的暴露了出来,迫切要求我国改革相应的乡镇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3.随着中央支农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旧的公共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群众意见大。在职能、机构、人员和效率上做文章,建立新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旧的行政管理体质工作效率低,行政效能不高。乡镇机关内设多个机构,职责得不到有效统一,指挥不得力,决策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必须破旧立新,彻底改革原有乡镇管理体制。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途径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1)在乡镇政府去留上这个问题上,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的代表者和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在全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将长期存在。但其终极目标必将实现乡镇自治.(2)在乡镇规模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撤并,扩大乡镇规模,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3)在乡镇政权职能上,弱化经济管理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4)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提升基层民主的建设。(5)关于政权运行机制,我们需要监督乡镇政权的运行。(6)在乡镇各站所改革上,引入市场机制,分清职能,理顺关系,进行彻底重建并不断扩大农村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了能够将政府机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实现,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七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增强其宏观调控能力。服务型政府就是在以民为本的理念下,通过法定程序,以为人民服务为首要宗旨并且能够承担相关服务责任的政府。其次,对乡镇政府公务人员进行服务角色定位。其角色定位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最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第二、政企彻底分开,加快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把资源的基础配置权由政府交给市场。在传统行政体制下政府直接介入对企业事务进行管理,导致企业员工积极性不高,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应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的管理,但是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三、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明确各服务专区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一整套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第四、完善组织立法,实现国家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第五、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力争有新的突破。第六、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社会中介组织将会不断的发展壮大。第七、精简机构,减员分流,适度精乡扩镇。全国各地精乡扩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对乡一级办事处或乡公所的设立,使其作为县的派出机构;其次,主要是扩大乡镇的自,根据各地乡镇实际情况,来进行撤乡并镇。

三、总结

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在新形势下志在必行,但在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在改革中要不断修正改革路径和改革方式,方法,同时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共管理体制。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从而使其积极稳妥的推进。强化权力下放建立起乡镇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权责体系,从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乡镇体制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作者:王修达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赵树凯:《县乡改革的历史审视》,《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9期。

[3]张晓山:《简析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管理世界》2005年5期。

篇(2)

二、强化“四镇联创”,打造宜居环境

围绕试点镇“四镇联创”活动和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发挥优势、精准定位,积极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提升品位。一是着力打造镇域品牌,创建省级“生态乡镇”。落实全域旅游战略,从单纯保护生态向实现生态产业化、可持续化转变,以天惠生态农庄为主体,打造千亩葡萄、莲藕、冬桃系列农业观光采摘园区;借助“四大怀药”资源优势,建设“互联网+山药+众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销电商基地;借助沁河和引黄补源两大水系建设,打造沁南鱼米之乡的乡村旅游新景观。同时,依托西滑封美丽宜居小镇建设,全力推进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和污染围城治理,拆除、关停、提标治理“小散乱污土小”企业,提升全镇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乡镇各项指标达标。二是提升镇区人居环境,保持省级“卫生乡镇”。加大投资力度,健全卫生机制,实现城镇卫生水平质的提高。三年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设置垃圾中转池56处,平整硬化地面10000余平方米,修补、粉刷破损墙壁1.5万平方米。出台卫生保洁机制、建筑垃圾清运办法、卫生督导办法。成立环卫保洁公司,通过网格化管理,完善环境卫生监管体系,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创建全国健康食品特色小镇,健康教育、环境保护、食品生活饮水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等达到省级卫生镇标准。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充分挖掘西滑封村原党总支书记王在富“全国首批时代先锋”精神财富,打造西滑封省级红色教育旅游基地,以红色文化引领文明提升。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西滑封、西陶两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5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迎宾大道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和新洛路西陶段两侧廊道节点打造;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农民慈善文化广场;投资500万元建设西陶镇文体休闲广场;投资70余万元修缮美化镇机关,实施文明单位省市联创;投资1200万元实施“六大工程”建设,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秩序和整洁优美的环境面貌。四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乡镇”。以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为抓手,抢抓有利机遇,强力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前台加后台服务管理原则,对便民服务中心增口扩容,整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所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和县直派驻机构一律进驻服务中心窗口;积极探索乡镇行政综合执法改革,2016年9月,在全县首家组建由50人组成的“西陶镇联合执法队”,试行公安、土地、工商、环保、双违和司法、综治、等联合行政执法,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深化优化城镇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探路搭桥。

篇(3)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4-0065-02

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句式征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这样的改革能够使政府的管理体制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征服行政管理的任务以及体制改革都需要花费大力气,下大决心,并且通过各种技巧,扎实稳妥的推进。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1.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已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作为指导和战略思想。尽管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加快速、,民主建设更加健全、社会文化走向更加繁,全面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然选择。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性因素就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但是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其他的改革也存在着制约作用,它成为政府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纽带。虽然,我国政府近些年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关键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2.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协调政府工作运转,使政府管理更加透明、更加高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要求政府要在法律依据之下对市场和企业的效率与活力进行积极的调节,及时的对企业形象进行矫正,保证市场主体环境的良好势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始终围绕服务性政府、责任性政府、法制性政府展开。

第一,通过推进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分开管理缩小政府应该承担的事务范围,强化责任追究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政府管理的事务范围、审批事务的范围过大,所以们应该将行政审批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简化审批程序,推行联网审批,有效的加快审批的效率。第三,加快同级政府组织结构的审批,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规范上下级的设置,保证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第四,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机制,这样能够通过这种完善的用人制度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够通过政策有效的维护领导干部的用人机制。

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追寻

1.市场经济是政府该和的逻辑起点

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而言,只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也才能最终有效的提高综合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是市场经济。当一个社会拥有健全灵活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市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平等竞争和等价交换。只有政府转变行政观念才能够实现政府的强制管理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分离,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市场的自由化。通过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要恩能够使政府自如的进入和退出市场竞争,而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使社会公共权力回归。

政府基本公共只能是要通过建立起来的制度实现有效的安排一位社会成员以及社会组织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能够使政府制度资源再生。对于我国政府而言,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构建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活力,解决体制内的问题。

2.制度创新是政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所谓制度创新是通过法律和法规形式所反映的规则体制。制度创新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是制度发展,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来说,指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推动制度创新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强制性推动因素和牵动性推动因素。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类型的制度创新丢需要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改革是渐进性的,而绝非是一中激烈的行为模式。

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国家构建新型的行政管理框架,能够对对其制度进行分门别类,能够及时的调整和修正这一系列的关系。

3.政府能力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府之所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提高政府能力,政府能力如何提升,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提升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共同的课题。从总体上来说,政府能力主要包括公共政策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四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重大挑战。政府公共政策能力是政府价值取向的选择。行政管理能力体现着政府的践行力。社会服务能力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联。自我控制能力体现着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选择方向。

三、结语

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应该看到这项改革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功能,具有艰巨性和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作为政府本身应该审时度势、慎重操作。

篇(4)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都较为迅猛,在此现状下,企业的发展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我国当前发展中必经的路途。我国政府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基于此背景,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期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经贸文化等方面发展都较为良好,其中政治体制的发展,也获得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民众对于参政议政的热度也逐渐提升。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具体涉及的分析方向为:社会体制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政治理念落实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1.1社会体制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政治团体的形成,乃至最终国家的形成。其中政治体制则为主要的核心问题,政治体制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行政体制的改革需求也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体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政党对国家的治理,并且能够提升民主政治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民众对行政体制发展的认知。

1.2有助于政治理念落实

政治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若干政治团体组成。行政管理体制则是政治体制发展的具体表现,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对于政治体制的发展影响重大。当前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稳定。政府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有助于政治团体政治理念的落实。促进民众对于政治团体执政理念的明确,加强政治团体在后期发展中的基层力量。并且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治团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快速了解民众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并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和改善。

1.3提升政府公信力

当前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根本原因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滞后性,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国家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民众的稳定性,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政党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在我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明确政府执政中对于问题的反馈。

2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此背景下,我国各政治团体的发展现状较为稳定。国家整体的经济各领域发展也较为良好,当前政府部门为了保障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进行,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在此过程中整体的改革现状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人治大于法治”现象严重、行政管理内容较多、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等。

2.1“人治大于法治”现象严重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治管理诞生较早。例如皇权制度,皇权制度在封建社会时期,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统治有着良好的保障作用。究其根本,可以看作人治管理现状。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治管理已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现状。因此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以法治推进社会的管理以及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主要的治理背景也为法治管理。但由于国情历史发展背景,以及我国当前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行政管理内容较多

行政管理体制的推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基层社会发展的合法性、安全性和统一性。在此背景下,当前我国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为行政管理内容较多。行政管理内容较多,造成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行政管理的要求极高。一旦出现策略性问题,即可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当前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部分行政管理内容较为广泛,执行准则与法律规定出现冲突,具体体现为地方政府规定与法律规定冲突等现象。此类现状的出现,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3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

我国当前在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整体的改革现状较为良好。但在市场化经济的改革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当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和政社不分的现象还较为严重。此类现状下,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并且相继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并且使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较多的风险问题。此类问题最终导致我国企业在对外竞争中,以及市场扩张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与重点

当前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改革效果,以及改革手段都较为良好。为我国后期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此类现状,针对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重点,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其中具体分析方向为:转变政府管理理念、优化行政管理体系、积极落实权力下放、注重深化民主政治的发展、明确法治管理的权威性、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和注重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公开化。

3.1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信息全球化越来越快。在此背景下,各类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政治信息则是主要的信息类型之一。因此民众对于政治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政治体制发展现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辨能力。基于此背景,政府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由传统的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以此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增强民众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感受,转变政府形象,促进国民实力的整体提升。

3.2优化行政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凸显的问题之一是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内容较多,并且审批程序复杂。此类现状下,虽保障了政府部门管理的权威性,但对于经济发展的效率性,以及当前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类现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行政管理体系的优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管理内容,针对部分管理内容,以行业约束的方式,替代行政管理模式。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发展的进程。

3.3积极落实权力下放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其核心与重点的改革内容之一为行政权力的下放。行政权力的下放能够一定程度促进市场发展的进程。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政策推行进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权力下放现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上级政府机构应定期针对基层政府部门的执行状况,进行抽查巡检。严肃处理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违规现象,以此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

3.4注重深化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治在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基层政治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重点问题之一为民主政治发展现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落实改革效果,发挥改革的作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更注重深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强调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此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政治体制的良好发展。

3.5明确法治管理的权威性

“人治大于法治”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此类问题的出现,使得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具体事物的执行落实程度较好,但在权力下放和优化行政结构的发展中,还存在了较多的问题。针对此类现状,政府纪检部门应严格进行审查和管理,严肃处理政府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违规现象,明确依法治国的决心,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明确依法治国的权威性。

3.6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腐败问题

为政党发展中主要凸显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执政党在发展的过程中,腐败现象也大量出现,此类现象也成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阻碍因素。针对此类现象我国政府也开展了大量的反腐倡廉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为了良好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以此提升政党的外在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3.7注重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公开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务公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当前在落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应注重政务公开现状的落实。针对重大事项的处理结果,以及公开性政策的执行准则等内容,进行公开化、透明化。以此提升政府执政过程中的廉洁性,改善政府外在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4结语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整体落实的效果较为良好。但在部分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类现状,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朝着转变政府管理理念、优化行政管理体系、积极落实权力下放、注重深化民主政治的发展、明确法治管理的权威性、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和注重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公开化等方向进行发展,以期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丽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5(4):114-115.

[2]高杰.针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进行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219.

篇(5)

(一)政府职能问题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必须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和行政行为,使政府能够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包括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2.创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才能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心理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3.保护好环境和生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与条件。这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的责任。从各国发展经验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造成长期的严重后果。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再治理恢复的老路。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4.努力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提供人民群众必需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创造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别要着力为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二)政府机构改革问题

1.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是中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全国范围的乡镇机构改革。2004年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一项根本措施。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思考和明确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对于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不能有太高要求,就是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不要增加。可以减,不能增,控制住规模。乡镇事业站所改革问题,七站八所,主要强调的是分类管理。要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2.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已经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三)关于完善决策、管理机制和建设法治政府等问题

1.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决策是政府管理的基本活动之一,正确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政府决策必须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当前要着力健全五项制度:一是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二是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三是重大决策的事项听证和公示制度,四是重大决策的事项专家咨询评估制度,五是决策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确保各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确保各项决策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保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

2.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治理商业贿赂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坚决防止和抵御商业贿赂渗透到政府系统。要按照“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措施配套、深入推进”的总体要求,把取消、调整和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落实到位,尤其要切实加强后续监管工作;对保留的项目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确保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3.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巩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客观要求。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着力把握好两点:一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健全各项制度,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执法效率不高的问题。二是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制,要明确各级行政首长作为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纲要各项要求的具体职责;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决策权限,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决策程序,确保依法决策;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坚决依法受理行政复议,坚决撤销或变更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决定;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及时修订或废止不符合备案要求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关于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我们必须着眼于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中国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当前,要重点把握并研究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明确绩效评估的具体内容,设计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绩效评估标准。二是坚持把群众公认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原则,同时处理好上级评估、同级党委和人大评估、政府自己评估与群众评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公务员个人绩效评估中行政领导与群众评议之间的关系。三是努力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有效性,把绩效评估的结果与行政问责制和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升降去留、奖励惩戒和改进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政风。

5.关于施政理念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善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发展目标,善于在基层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发展的规律;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认真吸取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研究在行政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加强行政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关系。长期以来,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政府机构改革等同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念要广泛得多得多。往往一谈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考虑的就是撤并机构、精减人员。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政府机构改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要把机构改革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另一方面,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3.改革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的联结点和交汇点,必然触及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触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也会关系到广大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抓住机遇、大胆推进,又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既要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又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篇(6)

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完成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中医药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被发挥出来。如今,中医药机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医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理念,深化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中医药的发展目标。党和国家为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和环境,并加大了中医药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资金投入,为中医药的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在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目前,我国中医药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无法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新需求。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疑难疾病方面的技术成效并不显著,中医药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还不够高。除此之外,我国中医药缺乏专业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偏远地区的中医药基础设施不足,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度缓慢,这也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分析

1.创新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法

要想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正确合理的改革方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医药管理部门认识到了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对行政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要想保证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合理性,中医药管理部门就必须充分了解中医药的发展现状,结合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合理的制定行政改革方案,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在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调控,完善中医药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在新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下,确定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

2.明确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合理决策。目前,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度缓慢,主要原因是医药部门没有明确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改革过于盲目,管理缺乏目的性,改革深化过于形式化。如今,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法律不够健全,行政管理缺乏政策保障。要想推动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医药行政制度的改革提供政策保障。我国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把多种因素结合起来,比如:要考虑到国家政策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等等,只有降低外界因素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才能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开展。

3.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在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无法把理论研究和指导结合在一起,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忽略了指导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体制改革先天不足。除此之外,中医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成效有很大影响。要想推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加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当地政府成立中医药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培训,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壮大中医药人员队伍,为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4.中西医相结合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中医药和西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扶持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中医药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和鼓励。《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深化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把中医药和西医相结合,进而推动中医药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医药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医药行政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中医药的发展需求。如今,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要想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正确合理的改革方式,创新改革模式。要想推进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还必须明确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避免出现盲目改革的现象。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把中医药和西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璀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

[2]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篇(7)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内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有: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4、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势在必行啦。同时加上外因的作用,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环境的变化和wto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其改革的原因。

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看法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政府职能更明确,政府机构设置更科学,政府权力划分更细化,政府行为准则更规范,政府运行成本更合理,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能明晰的、管理科学的、廉洁高效的、依法运行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我国所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并且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特定的要求,根据这一实际来决定“放松政府管制”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幅度、力度和方式,力求稳中求进,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

2、建立和健全政府行政机制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对于关系到全局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进行专家论证、咨询以及社会公示,由社会组织、公民自主决策;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立法进程,完善行政法律机制;要着力完善群众诉求和利益维护保障机制。

3、调整和精简行政组织,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按职能设置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在改革中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优化政府结构,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科学、明确地配置到政府部门。

4、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和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和归宿,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治模式的根本转变,即从以统治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转向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当落到实处。

5、落实基层工作,注重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关注基层民众,注重社会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6、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

要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由原来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向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方式转变。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强化市场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我们坚信:行政体制的改革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将会和谐共生、共同进步,为未来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描绘一幅光辉绚烂的蓝图。

参考文献:

[1]谢明.新世纪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初探[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深化行政改革课题组.学术界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观点综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06)

[3]王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行政论坛,2003(04)

篇(8)

1.1 理性决策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策科学在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在政治和行政决策领域中产生最大影响的是理性决策理论。理性决策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决策者知道所有与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信息,能辨别并有意义地评估所有选择,继而从所有可行方案中挑选出最好的一种。”[1]

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它遭许多学者特别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的强烈批评。“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2]

1.2 渐进决策模型

为了跳出理性决策模式的框架,弥补其中的不足,美国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洛姆在1953年所着的《政治、经济及福利》中提出了“渐进主义”概念;在1959年发表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的《“渐进调适”的科学》论文中,他又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的概念;1963年,林德布洛姆在《决策的策略》中讲其政策分析模型称为“断续渐进主义”;至此,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基本形成。

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决策者能力有限、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沉淀成本、政治上的可行性,所以,公共政策乃是过去政策的调整,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是渐进决策模型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渐进模型有其自身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2.从渐进决策理论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1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必然性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选择的是渐进决策模式,首先取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各地政府的行政水平发展极不平衡,行政观念差距大,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能采取渐进模式,通过不断尝试来得到行政管理改革的最终成功。其次,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选择渐进决策模式。再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每一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都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为主要目的,适应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也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才能逐步建立起来,这也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能选择渐进决策模式。

2.2 渐进决策模型在我国改革中的运用解析

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乃至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发生急剧变化,因而对政府结构与运行模式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我国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方式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1)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从“精兵简政”到“废除干部终身制”。这次改革主要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最终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转变政府职能。

(2)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从提出转变职能到开创“三定”局面。这次改革的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但是这种机构改革仍然是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当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机构必须进一步改革。

(3)1993年政府机构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政企分开。中国政府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即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着重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并明确提出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4)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从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到大刀阔斧改革。1998年这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为29个,政府机构和人员得到大幅度的精简,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3]

(5)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从进一步转变职能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这次改革主要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另外以改革重点为突破口,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也是这次改革重要内容。

(6)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从大部制改革到注重民生的服务型政府角色的构建。改革中对渐进决策模式的运用,首先体现在政府机构改革方法步骤的选择方面。其次是在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改革重点上,思路逐渐明朗化。

2.3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1)整体上继续推进渐进式改革,注意改革的连续性,适当拉大改革的周期,同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相衔接。以“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行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理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指导,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篇(9)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改革起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如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一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甚至阻碍了现阶段其他改革继续向深层次推进。诸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会长期存在并日渐突出,关键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才能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正确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环境,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制度基础。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全面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把握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总体目标,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要全面把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加快转变职能,推动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务求在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切实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筹划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运行机制创新、行政权力监督等诸多内容。同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改革的总体研究和统筹规划。

要对一些全局性、影响重大的问题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切实解决改革中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问题。要统筹处理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适时推进和深化改革,把着力点放在亟待解决并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上,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在认真总结历次改革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上下功夫,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和建议。要按照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要求,提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和途径,研究各层级政府的功能定位,明确不同层级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和重点。要按照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的要求,提出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整合优化政府机构、科学配置人员编制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解决机构设置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按照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的要求,研究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推行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等方面涉及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要不断探索统筹协调深化改革的工作机制。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通过深入研究,按照改革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分解细化改革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分工和时限要求,为稳步有序推进改革创造条件。

三、着力做好当前各项改革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改革有一个由易到难、由点及面、梯次推进、逐步深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统筹好当前与长远、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切入点。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做好各项机构改革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去年8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央编委随即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这次改革,立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和强化责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今年我省将组织实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一是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目前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真正把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同时,加强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二是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目前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的问题较多,有的是分工不明确,有的是执行中走了样,严重影响了政府协调运转和行政效能。各地要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切实解决机构设置过多、职责交叉重复等问题。・要合理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明确和强化责任。要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四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坚决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执行政

篇(10)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

    “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其使用范围都是很广泛的。无论是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还是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都被叫做行政管理。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专有概念,我国理论界普遍把“行政管理”定义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明确行政管理的实质,可以把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同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明确的区分开来,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政府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的实质及其规律性;其次,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活动。明确国家行政活动的管理属性,可以把行政管理同国家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区别开来,突显行政管理的“执行”功能,这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管理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再次,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1.精简原则。

    所谓精简,就是各级政府的规模要适度,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少而精。新时期坚持精简原则,一是机构、层次、编制定多少,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凡属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人员,一律合并和撤销。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应把某些事务交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去管理。三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提倡科学方法,以降低国家行政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就是保持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的完整统一性。任何国家都只能有一个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权力下放,还是分级管理,都不能破坏国家行政管理的完整统一性。遵循统一原则,首先是要坚持行政目标的统一性,各级政府必须以共同的总体行政目标为基础,进行目标同一的行政管理。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分解政府职能,建立政府内部的各层次和各部门,并依此明确它们的职、权、责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次是要坚持行政领导的统一性,实行首长负责制,形成明确的上下级行政领导关系,防止政出多门,多头指挥现象,保证各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3.效能原则。

    所谓效能,就是各级政府应具有迅速回应社会需要,高效率地实现行政目标的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是通过各个行政部门的行政效率体现出来的,而政府的各级组织及所属部门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表现自身的效能。因此,必须按整体效能原则组合各部门和各单位,做到组合紧凑、职责分明、运转自如、便于指挥,成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有机整体.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1.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

篇(11)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政府职能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政府转型。更加注重完善行政执法和监督体系、增强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建立社情民意机制和决策咨询机制等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利益问题。

二是减少行政审批。按照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如2009年延边州政府按照《延边州关于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决定》,向县(市)政府下放111项、下放行政管理权限占全部行政管理权限的52.4%。通过改革,逐步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优化政府结构。根据我国地域特点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确定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解决职责交叉、分工过细、关系不顺等问题。

四是推进依法行政。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奠定了基础。政府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延边州政府制定了8件地方性法规,48件规范性文件。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

五是创新管理方式。我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以及人民建议征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政协、社会各界监督,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推行政务公开,将政务公开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多样。构建“电子政府”的“三网一库”平台,初步形成了政府系统信息网络结构。

二、我国“十二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势为——围绕一个目标:B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两大取向:即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价值取向上做到“效率”和“维护公平正义”不可偏废。实现三大转变:即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突出四个方面:即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具体来说,将在四个方面强力推进:

(一)转变职能:“一增一减”。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更加关注政府职能结构的调整,这就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增一减”趋势。“一减”即政府会减少对微观活动的干预,强化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统筹兼顾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增”即政府将切实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重解决当前存在的收人差距拉大、城乡差距严重、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矛盾突出等问题。.

(二)理顺关系:“一强一弱”。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理顺关系至少包含两方面:一是要理顺国务院下属部门间的横向关系,二是要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纵向关系。“一弱”即中央将实施向地方不断“简政放权”的分权化改革,从纵向上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和职责框架,中央政府主要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一强”即在分权化改革的同时,中央力图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建立标准化的政策执行机制并能有力地贯彻中央的法令。其载体就是强化对垂直机构的领导,或者中央部(委)直接向地方派驻机构,有利于建立标准化的政策执行机制(比如工商、税务等机构的权力向省级政府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