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酒店管理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个别定制性
所谓的个别定制,就是指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专属的服务。换句话说,该服务是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专门设置,并在客户提出要求后开始和结束。因此,针对个别定制,要做到对客户的需求做及时的处理和反应。而制造企业里制造行为是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的。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计划的制定方面,必须充分的考虑到顾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其考虑的则往往是共同的需求。这些需求的获取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而不是对顾客购买的需求。
2.情感性
酒店服务行为的服务对象是顾客本身,而人有感情需求,而且顾客越来越重视这种感情需求。所以酒店服务行为必须融入情感成分,以便增加顾客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而制造企业的制造行为的服务对象是物品,因此它更关注的是物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
3.艺术表演性
顾客对酒店服务行为的需求除了追求基本的效用外,往往还关注酒店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人们把这种服务经济称为体验经济。体验经济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心灵情感需要的活动。这种体验,消费者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而这些体验活动主要是酒店仪式性的艺术表演。实际上,酒店服务行为中的艺术表演本身就是酒店服务行为的一部分。北京的腾格里塔拉餐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腾格里塔拉在蒙语里就是天上草原的意思。该餐馆把演出和餐饮很好的结合。顾客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演出。演出完了,穿着盛装的女演员们为大家敬酒、献哈达,一切按照蒙古人的风俗礼节进行。
根据上述酒店服务产品特征和酒店服务行为特征的阐述,我们不难得出酒店人才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更重要。为此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由于酒店服务的对象是顾客,为了让顾客得到美的享受,要求我们服务的提供者展示给顾客面前的是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服务者必须自身具有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强,乐于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大方得体等等。而这些恰好被我们学校教育所忽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成长中的致命缺陷。如何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
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需要长期参加各项活动才能形成,绝不是某门课程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把课内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通过参加、组织校园的文化艺术节以及一些诸如酒店风采礼仪大赛、酒店公关策划大赛等“二课活动”可以锻炼自。
个人形象简称为形象。它所指的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留给他人的总的印象,以及由此而使他人对其所形成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
(二)职业形象
根据个人形象,结合自身的职业和地位等要求设计出来的适和自身职业发展的形象,包括仪容(外貌)、仪表(服饰和职业气质)以及仪态(言谈举止)三方面,其中最为讲究的是形象与职业和地位的匹配。职业形象要达到几个标准:与个人职业气质相契合、与个人年龄相契合、与办公室风格相契合、与工作特点相契合、与行业要求相契合。
二、塑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形象的意义
(一)职业形象是职业气质的标点符号
职业形象是个人职业气质的符号,有些人对深色调的一贯喜爱,体现了他沉稳的个性;经常性地身着艳丽颜色或对比强烈的服装,可以展现激情四溢的作风;浅浅的素色的衣着似乎在告诉人们你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模式;一丝不苟的服装款式预示着严谨态度,层层装饰的外表揭示着求新求变的心态……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种种形象特点,就像标点符号写在每个职业人的脸上、身上,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标点,好的职业形象可以塑造学生的专业气质和职业气质,对职业成功有着重大意义。
(二)职场形象决定职场命运
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决定你的成败。
(三)职业形象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个人的人性特征特质通过形象表达,并且容易形成令人难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个人求职、社交活动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职业形象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的估计。甚至许多公司在面试中对职业形象方面关注的比重也很大。因为他们认为,那些职业形象不合格、职业气质差的员工不可能在同事和客户面前获得高度认可,极有可能令工作效果打折扣。
其次,职业形象强烈影响个人业绩。首当其冲的就是业绩型职业人,如果自己的职业形象不能体现专业度,不能给客户带来信赖感,所有的技巧都是徒劳,特别是对一些进行非物质性销售工作的职业人,客户认可更多的是人本身,因为产品对他们来说是虚的。即使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如果在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合作伙伴打交道过程中,职业形象欠佳,极有可能把良好的合作破坏。
再次,职业形象会影响个人晋升机率。获得上司的认可是晋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因为在上司面前职业形象问题导致误会、尴尬甚至引发上司厌恶,业绩再好也难有出头之日。如果在同事同级层面上因为职业形象问题导致离群、被孤立被排斥,晋升的机会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三、如何塑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
(一)将塑造职业形象和培养学生职业气质的课程纳入教学标准
本专业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酒店管理职业素养训导》《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学生刚踏入这个专业的两门专业引导和启蒙课程。《酒店管理职业素养训导》培养能够对酒店管理专业与职业进行角色认知,能够在酒店服务中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酒店服务礼仪》课程。通过对酒店服务礼仪的系统知识及礼仪知识在酒店岗位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和专业老师指导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和交往艺术,在服务中体现良好的亲切感及相互尊重。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展示良好的服务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二)通过《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创新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气质和塑造职业形象
本课程的开设与市场经济需要、行业人才规格的要求联系紧密。本课程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源自当前各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高要求。通过教师的创新式教学和指导训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礼仪和形象塑造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气质和塑造职业形象。为了能让学生不是简单的传统的学习知识,而应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学生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的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服务艺术,全面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要求是,强化礼仪意识,熟练运用仪态、修饰与仪容、服饰与装扮、交谈等职业形象塑造的技巧,熟练运用在酒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社交和涉外交往中的礼仪并运用在日常交际和工作中。
针对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上进行改革和一些创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间单和有趣又可以很容易的掌握。
1.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知识量,增强课堂趣味性并提高本课程的可接受性,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某些电脑教学软件,录像资料,VCD教学等,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和接受更多的酒店礼仪的知识。
2.突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礼仪技能和职业形象塑造技巧。本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中,操作性很强的礼仪技能要让每个学生亲自练习,如日常社交礼仪:握手礼、递接礼、鞠躬礼、递送名片等,重视熟练运用技能,并在实践中创新。采用师生互动学习,在每一教学环节,大量采用教师示范、展示,学生训练和实践结合的方法,通过积累日常交际和工作及面试的一些礼仪情景,进行场景模拟、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来突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礼仪技能。
3.要求学生每天做到日常礼仪和形象塑造。除了课程学习之外,给学生安排了《天天礼仪》栏目,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学习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职业素养,如早上起来要求同学们要互相问好,每天化淡妆,每天要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十分钟,每天衣服要认真搭配,每次上完课要向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递接东西时要用双手等等。我们还开设的《发现礼仪》栏目,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学会养成去发现礼仪,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或者是课后大家一起拿出来学习和讨论。专业老师给学生定做栏目还有很多,如《天天礼仪操》,在每一次礼仪课之前要求学生都要做礼仪操。
(三)建立学生学习传播礼仪和塑造形象的平台——礼仪传播和形象设计工作社
专业老师结合礼仪和形象设计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建立了礼仪传播和形象设计工作社,是学生知识和技能拓展的一个平台。
古今礼仪与形象设计工作社,是一个通过同学自主参与实践并从中了解更多与礼仪文化传播和形象设计相关知识的组织。社下分为礼仪传播部、形象设计部和微笑礼仪队(在每个部还分为活动策划组、宣传组和外联组)。工作社本着“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传统礼仪,古为今用”,将礼仪文化与形象设计知识传播到每位同学,所有河源学校乃至整个河源市,运用用于你们的工作和社交中,让学生有很好的平台和空间施展。
(四)树立职业形象在于日积月累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刘浩认为,尽管有不少介绍职场礼仪的书籍里提到了各种“短平快”的包装招术,但没有长时间的行为习惯积累,只是暂时地掩盖或修饰,并不能真正地塑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礼仪知识、礼节的运用是一个从不习惯做到自然运用的过程,不是一学即成、一蹴而就的,职业形象的塑造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而且高职高专学生已属成年人,近20年习惯的姿态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已相当稳定,要从新打造,纠正已固有的不良习惯,实非易事。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和职业人士日积月累。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合作,是集体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作为酒店的从业人员,一个人再怎么优秀,力量也是有限的,必须集合团队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要注重团队的打造,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干的个人与群体的结合才能显示其优势。而我们的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个人主义比较强,而且逆反心理比较强,不喜欢与人合作,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团结合作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小组任务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教学中学生则学会了团结、相互合作,同学们也学会了分工,与此同时同学之间也加强了团结合作意识。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环境,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应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宽容。我们可以以寝室、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竞技活动,在趣味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在活动中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相处。
二、海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存在的不足
大学是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智力支撑,海南一直致力于依托海南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学科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海南重点发展的专业,希望将其建立成领先全国、比肩国际的王牌专业。海南大学、琼州学院、三亚学院等5所提供酒店管理培养的本科院校各有特色,为海南及全国酒店业培养人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5所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海南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实施与预想有偏差
海南5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虽不尽相同,但是都致力于培养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关注了学生管理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发展。培养目标设立明确,与酒店业人才需求基本适应。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使得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甚至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实操能力上比不上专科生,在管理能力上又不突出,出现一些不能胜任酒店管理岗位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完善
海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一般是按照学位教育和国家标准进行设立的,没有太大区别。专业课是体现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和特色课程,各学校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而言,专业课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专业性不够,特色性不强;课程教学计划变动大,个别院校甚至出现因教师开课程的现象。
(三)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地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环节,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尤为重要。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普遍有限,三亚学院、琼州学院等有自己的实训酒店,实训室和实验室等,但是规模和条件有限,实训场地面积小,实训材料种类少、质量不高,与星级酒店相差甚远,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四)师资“酒店专业性”不强
目前,海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的师资构成从“酒店专业性”上看不太合理。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副高以上职称者多是管理类相关专业学历背景,专门的酒店管理专业所占比例不高,讲师和助教等虽有专门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仍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各院校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过多的关注其学位,一般要求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对酒店实际工作经验关注不够,学历门槛把“酒店专业能力”强,但学历不够的教师拒之门外。
(五)培养效果欠佳培养效果的好坏体现在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否能够符合培养目标要求,适应酒店行业需求。据了解,目前海南5所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优势不能体现,真正坚持在酒店行业工作,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由基层到管理层的寥寥无几,与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三、新加坡酒店管理培养启示下的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改革策略
鉴于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存在以上不足,借鉴新加坡的酒店管理培养模式,笔者提出以下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改革策略:
(一)培养目标分层次,注重具体化
新加坡酒店管理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比起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层层深入从不同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例如:SHATEC酒店管理学院培养目标首先是使学生理解酒店行业,然后具备酒店操作技能,最后具备酒店管理与运营能力。培养目标的分层次和具体化可以改变目前海南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实施过程中偏离原定目标,以及培养目标过大、过空,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现状。笔者认为,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的目标可以分为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几个层次,最初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提高其服务意识;在专业课程教授和专业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其服务技能,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最终的酒店管理运营能力是上面几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更高追求,目标的最终实现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习相应的管理理论,另一方面需要酒店实际工作的积累,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延续到学生毕业之后几年。
(二)课程设置分模块,注重系统化
海南各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分类更多的强调课程类别,而对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关注不够,没有科学的分类。新加坡酒店管理培养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往往按学期分为几个模块,不同模块之间的课程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例如:《餐饮服务技能》分理论课和实操课在不同学期教授、《领导:基本属性和练习》(1-3)分为几个层次,分属于不同学期的课程。课程间的关联性可以加强学生对一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更加整体性的认识。笔者建议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在现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模块、系统化,按照培养目标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划分在一个模块中。例如:为培养学生的餐饮操作技能,可以将《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宴会服务》、《烹饪技能》等课程分为一个模块,相对应的在餐饮操作技能模块之后设置餐饮管理能力模块,包括《中餐管理》、《西餐管理》、《宴会管理》、《烹饪管理》等课程。授课过程中剔除不同课程间相同的知识点,既能避免当前不同课程间知识点雷同,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象发生,又能将彼此间的区别突出出来,加深学生印象。各院校可根据自身培养定位划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模块类别和各模块课程。
(三)实践教学增比重,注重功能化
学习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通过引进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对企业真实环境进行模拟,改善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酒店管理专业是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海南各酒店管理本科院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步增加了实践课程,加大了实训室建设。可是目前各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仍然有限,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效果不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操作技能与当前酒店相差甚远,实践课在培养过程中的功能不能实际发挥,学生进入酒店实习仍需从零开始学习。对酒店环境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发挥实践课的功能,使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能够更快上手,凸显本科生优势。教学条件的改善需要资金的投入,各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力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重经验,注重多样化
新加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酒店工作经验能使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与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教师空有学位,实践工作不足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不断强调“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但各校在教师招聘中仍是优先考虑学历使得“双师型”教师比例一直较低。建议改变传统的招聘要求,在招聘过程中综合考虑教师的学历条件和酒店工作经验,部分课程聘请酒店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讲授,将教师队伍多样化。同时,学习新加坡酒店管理师资培养模式,让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每隔几年就要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增强其对酒店行业情况的整体把握,增加对酒店管理的立体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带动发展,国际诸多致命酒店管理集团纷纷在中国诸多城市成立。当前,排名在全球前10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已经全部进入了国内。在未来50年的时间里,中国酒店将会超过美国,中国是酒店业最具潜力的市场。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展现了酒店管理专业极其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酒店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尚未饱和。
酒店业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分析当前中国酒店业的人员配备标准来看,一家拥有300多间客房的四星级酒店,工作人员配备数量至少得600名,客房数量若在600间以上的五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于1000人。当前酒店管理人才,不到70%毕业于中专,30%以上受过高等职业技能培养。在一些经济发达区的酒店,拥有高职高专学历的人数比例仅占到15%。随着酒店数量的快速增加,业必然为酒店集团管理带来人才匮乏的压力,间接影响到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不足以满足时代需求。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酒店管理与国际逐渐接轨,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业越来越高。同时,在酒店行业从业方面,对掌握财务、营销、文秘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涉及范围较为单一,仅仅局限在服务技能方面,因此传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不足以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酒店发展的需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缺少实践性。
在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性内容。但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对学生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物性,不能单凭基本专业书籍,或者短暂的实习就能够掌握。这也是中国酒店管理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酒店功能的不断扩大,急切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并非从事琐碎和简单的家务劳动,也并非是一种依赖技术的智力性劳动,其属于技术与理论知识的全面综合运用。近年来,随着酒店功能的不断扩大,酒店文化建设也备受重视。因此对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成为一种新趋势。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很难够在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现代酒店中取得优势。
(四)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在内容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酒店行业中重视经验、实践以及积累,注重在酒店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酒店意识。但是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教材内容往往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学生参加工作后,对岗位安排不平衡,即便提供相应的管理职位,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业很难过关,不能够胜任工作。而且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够脚踏实地的工作,对比自己学历低的管理者带有鄙夷心态。学生没有意识到该岗位的持续发展,就业后频频跳槽,不能为自己梳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教材的建设途径
(一)紧密贴合行业发展,准确定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既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基本能力。因此在高职教材的改革方面,一定要紧贴酒店行业特点及变化,灵活的设置课程,对与可讲与不可讲的内容可以删减,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形象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重视人文、专业基础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合理的比例,使整个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贴合,为学生创设浓郁的酒店氛围。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确定合理的各类课程比例。
酒店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掌握各个部门、岗位具体操作技能。教材内容重点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掌握“双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的文体写作能力、公关交际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等能力。由此,确定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中各类课程的比例设置要合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的比例以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未付,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理论课为基础。并根据国际酒店发展的需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课程。例如,英语角、英语比赛及模拟酒店情景等,强化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加强计算机技术内容的培养,为学生掌握新技术奠定基础。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情况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近8年的顶岗实习改革基础上,与企业多方商谈,最后与嘉兴隆聚餐饮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于2009年6月从旅游、酒店、英语、日语、外贸类专业2008级学生中选拔学生组成订单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首批订单班学生共26人,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在首批订单班成功组建的基础上,在后来的2009级、2010级学生中都组建了相应的订单班。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内容
1.企业资助学费,毕业后定向就业酒店管理订单班从大二开始订单培养,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含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就读期间隆聚餐饮集团每年给予学生学费资助,实习期间按照企业薪酬管理规定发放实习工资。另外,订单班每年评选优秀学生并按照一等800元、二等600元、三等300元的标准发放奖学金,奖学金获奖面额占50%。同时企业还会提供部分资金资助学生开展班级春节晚会、春游、拓展训练等班级活动。学生毕业后全部到订单企业就业。
2.校企联合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隆聚2008级订单班成立后,企业积极与分院协商召开研讨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鉴于餐饮业是企业的主业和核心业务,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技术课中删除了星级酒店的《现代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增加了《餐饮实务》课程的教学学时和教学内容,并根据企业运营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厨房管理》、《营养与配餐》课程。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突出企业主业特征,将《酒店市场营销》更名为《餐饮市场营销》,同时增设《形体礼仪》课程。
3.校企共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和学院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共同重构了酒店管理订单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实践教学大致分类两大类四种类型。一大类主要由学院和企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和实施,分为认识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情况。认识实习在第三学期正式开学前组织,时间为2周,其中1周为集中理论授课,1周为分散技能训练,全部安排在企业进行,由企业选派优秀技师,按照企业文化和服务标准进行教学。综合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第二大类为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不定期参加实践,主要在企业有大型活动或较大规模接待任务时到企业去顶岗。对于这种情况,学校不组织也没有具体安排,但要求企业在每次活动前通知学院并派车辆接送,以保证学生安全。企业按照学生工作情况按小时发放实习补贴。
4.校企共享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积极参与学院的课程、教材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餐饮实务》的课程教学中增加企业文化的内容,并由企业总裁和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监亲自到校主讲授课,将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课程中。《形体礼仪》、《餐饮市场营销》课程,企业都派人参与课程建设和部分内容的教学,部分内容到企业进行了现场教学。《厨房管理》、《营养与配餐》课程,全部由企业派出技术骨干授课,《厨房管理》由企业总部厨务部经理授课,《营养与配餐》由企业下属分店楼层经理授课,上述教师全部进入专业兼职教师库。同时企业接纳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有3人,专业教师全程参与了增加企业服务体系编制、顾客满意度测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培训服务。
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显著提高。第一届2008级隆聚班25名订单学生,到企业就业的有17名,定向就业率达到72%,这充分说明酒店管理专业不是简单的“实习订单”,而是真正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2008级隆聚班订单项目也成为了嘉兴欣禾职教集团2011年优秀产学合作项目,隆聚集团2009年创新项目;集体和个人获得企业多项表彰。一名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获得嘉兴市优秀服务员称号,两名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晋升为见习主管,毕业半年左右订单班累计有7名学生晋升为主管,成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晋升时间远远小于非订单班学生。
(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明显提升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多次得到相关媒体的报道,专业知名度大大提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第十四届浙江省运动会在嘉兴市举办期间,为了做好开幕式招待晚宴服务工作,组委会特意邀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参加接待服务,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省领导和嘉兴市主要领导所在的主桌服务工作全部由订单班学生承担。学生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出色的服务工作赢得了贵宾的赞扬。订单班学生在企业中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年酒店管理培训达到200人次,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7项,多名骨干教师被企业常年聘为技术顾问和技术革新咨询师,在行业、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形成了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订单培养过程中,建立了一支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高水平“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到学院工作期间,工作任务由学院提出,通过企业安排人员来实施,薪酬由企业发放。这样兼职教师到校教学从教师个人行为变成了承担企业工作任务的企业行为,形成了兼职教师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学院也根据教师承担的课程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了3名专业教师到订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其中1名教师全职脱产挂职。挂职教师在订单企业全职挂职期间,通过短暂的培训,担任了订单企业下属金悦港湾大酒店楼面部经理的职务,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获得企业高度赞扬。
(四)“企中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来,酒店管理专业打破了传统的实践训练仅限于校内的观念,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将实训场所搬到了校外合作企业,即“企中校”。酒店管理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面向的服务对象是需求各异的客人,因此,在合作单位的真实顶岗中才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将学生的硬性技能培训放在校内实训场所;而涉及和人打交道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知识,如学生的沟通能力、承受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自律自理能力等软性的技能则放在合作企业进行完善;同时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量身定做不同的培训课程,个人与团队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服务质量管理等培训课程及拓展训练对提高学生综合管理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与思考
(一)有一系列支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更是高度重视,全面启动实施“四个一工程”,支持学院各专业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且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应该讲,领导重视和制度保障是酒店管理专业能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建议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有效的调节,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加速推进“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进程。
(二)选准一个合适的合作酒店
高职院校要选择合适的酒店作为订单培养的合作企业,必须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发展潜力,员工容量大,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才能有效保障订单培养的质量。实行订单培养的首要条件就是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层支持并且认同订单培养教学模式。酒店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明确,订单培养教学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岗位展开的。合作企业隆聚餐饮集团是嘉兴最大的餐饮企业,董事长非常关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隆聚的合作能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可是说,酒店管理层的高度支持是酒店管理专业能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条件。
(三)应坚持“实质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多赢”的原则
迅速发展的酒店业,要求酒店管理人才既要有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大酒店的国际化程度,让英语成为了在酒店工作的必要条件。面对市场,必须加强专业英语教育以提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英语交际能力是在英语学习的内部智力、英语知识、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来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话语能力四个主体方面。它是一个人培养和形成自身英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式,也是英语学习的最高目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在星级酒店工作,英语的交际能力对他们尤其重要。
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我们和外国客人交流时更加具有难度,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在酒店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学习酒店英语知识,更要强调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绝不可生搬硬套,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语言的得体性;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接待外国客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交际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角色关系、交际目的与内容、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所使用的交际语言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差异,举出适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一:我曾以undress为例讲述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 you please serve the chicken undressed?”女招待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道客人这句话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蜜汁事先浇在鸡脯上,客人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说:“No,I can’t.(我不能这样做。)”客人说:“Why not?(为什么不能?)”女招待说:“You are in China,Sir.(因为你在中国,先生。)”餐厅服务员因不能正确理解undress这个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而造成这样的误会。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特定的词汇的用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学生对词汇的片面理解。
例二:在讲解不同文化间对同一个词汇的不同理解时,我曾以tea为例进行讲解。某个中国观光团到达西澳大利亚首府时已是晚上7∶30,客人们尚未进晚餐。当地导游介绍当晚的安排:“We’ll have tea at about 8∶00 right after we arrive at the hotel.During the tea time,I’ll have you registered and have your rooms ready so that you may have a rest.”中国领队翻译为:“我们大约8∶00到宾馆,一到那里就喝茶。喝茶期间,导游会帮我们登记并把大家的房间准备好。这样,喝完茶后大家可以进房间休息。”客人听完大惑不解:还没有吃晚饭呢,怎么就进房间休息?况且在飞机上已经喝很多茶了,怎么到了酒店不吃饭,又喝茶呢?经过解释,领队和客人才了解:澳洲人,特别是西澳人习惯把每天的正餐称之为tea,这里的tea不是我们中国认为的“茶”。通过这些例子尽量多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使其更好地工作。
事实上,英语本族人和说英语的外国人交际时更注重的是交际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沃尔福逊(Wolfson)曾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于外国人的语言和句法错误往往比较宽容。相比之下,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她所说的“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指的是讲话规则并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一样,而是相对存在的。说英语的人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不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的规则,而容易导致说话不得体。这种不得体语言往往被英语本族人误解为不礼貌,因此在与外国客人交往中,要注意交往的礼节,了解国外习惯,尊重外国人的风俗。如:西方人的女士优先、不问女外宾年龄和体重、禁忌数字13、不谈私人财产、不谈宗教和政治信仰、握手的礼仪、谈话的距离、饮食习惯、社交礼仪等,我们都应该了解,都应该遵循。当今世界,随着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如何客观地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消除彼此之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言语交流障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对语言中文化因素的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越强”。在酒店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使语言交流顺利进行,增进友谊。因此,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交际教学法是我采用最多的教学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首先是注重选择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了解国外酒店业的发展,掌握最新、最先进的酒店英语。学习酒店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酒店接待等具体工作中,与外国客人的交际。酒店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其首要目的。与外国客人的交流成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必须使用与真实酒店操作相同的教学材料,如国外酒店现场文字、图片、原版酒店管理教材、原版旅游杂志、电视广播、现场录音等。另外,在课堂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交际活动,即口头交际也必须真实和有意义。比如,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或几名学生扮演酒店各部门的服务人员,部分学生扮演外国游客,对整个酒店流程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真实的模拟,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现实语境,用流畅的语言进行组织、推理、归纳和演绎。形式有问答、对话、复述、扩展情景设计等,并要使语言交际的训练逐步由日常会话过渡到特定的模拟外宾接待的系列语言交际中去。这样经过严格的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找出差距,逐渐完善,尽快适应在宾馆接待外宾的工作。
其次,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所以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开口说英语。先要使他们敢于开口说,如果没有开口的胆量就谈不上口语交际的活动开展了。热情、敏感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我都是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克服讲话时的惧怕心理,渐渐由敢说到爱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他们专业对口的英语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起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成为在酒店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这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性大的学科,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酒店实习是这一工作的重点与中心。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要求,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的一学期。实习的岗位主要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的文员岗位。但在实际中,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除了个别同学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如劳动强度过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出现疲劳、水土不服、拉肚子等外,大多数是属于心里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实习不满意就会导致有消极怠工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中途中断实习。
本文首先总结酒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心理状况的种种表现,然后针对实习生心理状况的表现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酒店实习生心理状况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一)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心理冲突
准备阶段是指酒店实习生在校期间,已经知道即将到来的实习的具体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心理波动极易产生。主要原因是在实习前每个实习生都面临着选择实习地区以及实习单位的问题,而且可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差异会比较大,并且大部分酒店要进行网络或现场的面试,以便挑选适合自己酒店岗位需求的学生,他们在面试时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外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实习生,这就导致不能如愿的学生从一开始便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意义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实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一旦实习不能如愿以偿,心理落差就大。
(二)职业认知适应期
职业认知适应期是指实习生已经被酒店录用,紧接着按照酒店的安排进行上岗前统一培训、酒店根据实习生的自身条件、培训的结果与酒店岗位的需求给实习生安排岗位,以及实习生初上岗实习的这一时间段。在职业认知适应期,因为实习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一切都感觉到陌生、好奇,心里既担心又期盼,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一环境,能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期盼的是希望实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希望在新的环境里大有作为。这一时期一般要持续20天左右。
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首先是角色上的冲突。在学校时,学生的身份很单纯,面对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学生对学生角色已经非常的熟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使每个人都养成了特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一进入实习单位,首先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由一名学生转换为酒店员工,另外,实习生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上级、同事,同事中有老员工,还有新员工,有些甚至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一切新的变化都会让实习生措手不及。第二是酒店的性质所决定的。酒店是企业,企业要盈利,因此酒店会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实习生的外形,如身高、长相来分配岗位,这样就容易使学生觉得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外形条件一般而在校时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使实习生产生离开实习单位的想法。第三,不少酒店把实习生当作难得的人力而不是人才,安排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长,对于承受力较低的学生而言,情绪会比较激动,甚至采取逃避和消极工作的态度。
(三)技能熟练波动期
技能熟练波动期是指学生在经历了职业认知适应期后,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已经熟悉,与周围的环境也能够和平共处。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2个月左右。这个时期,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流涌动。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消退,希望多接触其他岗位,能够轮岗。对于酒店而言,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就是很短的,轮岗要付出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是很不经济的。当学生的要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
(四)心理稳定成熟期
这一时期,实习生超越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而进入了心理稳定成熟期。这一时期是整个实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段,实习能否圆满完成,实习效果如何,这一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时学生对实习环境已经非常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也趋于稳定。随着对各自实习岗位的熟悉,实习生容易出现自满情绪,在工作中也不像刚进入酒店时那么小心翼翼,谦虚谨慎,工作时会出现敷衍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会出现请假、迟到、以及旷工事件。这一阶段,学校的指导老师和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指导老师要及时与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工作情况,可能的话要深入到实习单位,召开座谈会,与实习生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酒店的管理人员这时期更要多地从生活上关心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真实的想法,学校和酒店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实习生对实习进行思考,不断增强实习的自觉性。
(五)情绪倦怠浮躁期
情绪倦怠浮躁期指实习生结束酒店实习而返回到学校重新学习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习生结束了酒店实习,完成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度,经历过实习的学生,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时候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在酒店这一服务行业工作,毕业后想转行干别的,但是很盲目,又不知道能做什么。于是直接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漠视;另外一种是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想毕业后继续在酒店工作,但经历过酒店实习后不想在酒店的基层服务岗,想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但由于酒店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管理岗位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对于只实习过半年的实习生来说,管理岗位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容易使实习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二、造成酒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本人对实习的认识有偏颇
1.实习生对酒店业认识不够。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都是对高星级酒店的学习,所以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认为星级越高会越好,但他们缺乏对高星级酒店的具体了解,殊不知酒店星级越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着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酒店工作,心理落差就会更大。
2.实习生心理抗挫能力较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关爱,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太吻合。在实习时他们对自己的酒店员工角色认识不够,工作出现问题时希望酒店能够像家长和老师那样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其次是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的工作。好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又学习了专业知识,理应在管理岗位上工作,不愿做基层服务员。
3.不同实习单位的实习生会进行交流。工作之余,实习生之间通常会联系,就实习单位的伙食、住宿条件、待遇、实习岗位、人际关系等问题会进行交流,一旦得知自己的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时,就会出现心里的不平衡,出现对实习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介绍不够导致学生对实习作用认识不清。学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设计也比较合理,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肯定。因为学生对实习计划不够了解,导致他们不清楚实习与整体教学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对实习的正确认识。
2.培训教育及时但不够全面。学校会通过公示实习单位信息、企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实习培训,并且会召开实习说明会,但在校期间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旦进入实习场所,面临复杂的环境,他们会感觉到手足无措,有恐惧的心理。
3.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有待于完善。学生实习时,虽然有实习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但很多实习指导老师同时身兼几职,平时与学生的联系主要通过QQ或电话,不能面对面地与学生沟通,更没有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跟踪。实习生一旦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绪就容易激动,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加强心理疏导。
(三) 酒店方面的原因
酒店是企业,要盈利,但由于酒店目前面临的好多问题,如工作辛苦、待遇低,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好多酒店不能解决员工的养老问题,所以酒店是目前人员流动很高的一个行业,平均人员流动率在30%以上,所以酒店实习生已成为酒店员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不断扩大的群体。由于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时间短,一般酒店不会把实习生当做储备人才来培养,而实习生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岗位,两者之间的需求有矛盾,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三、酒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做好实习前的心理预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生活的始终。在校期间,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安排心理健康指导老师,随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专业意识教育要贯穿始终。任课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就穿插对酒店行业的介绍,全面开辟和精心推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酒店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理性判断和应对。
(二)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干预工作
学生在实习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专人能真正了解并关心实习生的心理状况,能及时跟踪实习生,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可避免问题向严重化发展。另外学校要有专人定期和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防患于未然。
(三)做好实习结束之后的心理跟踪工作
关键词:旅游及酒店管理;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科研指导
一、导言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美国有近十二所大学在这个研究领域设置了博士学位点。相比其它发展成熟的学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但在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教育实体,无论是其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其在科研方面的培养模式,都已日趋稳定和统一,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本文将系统介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内的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一般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学位层次。本文重点介绍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的情况。高校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设置博士学位点是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在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以及研究型机构中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博士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拓展博士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同时要培养博士研究生今后在旅游酒店管理的特定领域中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旅游酒店管理博士学位点都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和研究设计能力。当学生最终取得博士学位时,他们的个人简历上应该体现出他们的教学经验、在研究性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以及向企业型和研究型组织作报告的记录。
研究生教育有两大核心组成部分:课程计划和科研培训(Gumport,2005)。本文着重介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具体来说,本文将从程序和体系两个角度介绍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同时也将介绍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一般来说,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点要求申请入学者具备硕士学位,申请者的本科或者硕士学位必须是在和旅游酒店管理相关的领域内取得的。此外,申请者至少需要具备一到两年的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须在其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通过参加企业实习来获得工作经验。从博士生录取的这些必要条件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应用型研究领域,旅游酒店管理与企业密切相关,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企业。从这一角度出发,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不仅能保证将来投身旅游酒店管理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科研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
1 程序
通常情况下,旅游酒店管理博士学位点要求学生在博士点所在地完成为期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的项目为:递交博士课程计划、通过预备(候选)资格考核及综合考核,以及最后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学生需要在两学期结束后,也就是第一学年末,完成课程计划初稿。与此同时,学生需要选择导师以及其他两位成员组成预备(候选)资格考核的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立以后,学生就着手准备预备(候选)资格考核。此项考核的具体时间由学生的导师与其他两位委员会成员商讨决定。按照惯例,学生应该在预期毕业时间的前一年通过资格考核成为博士候选人。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决定。学生通过考核以后,其博士候选人资格便正式得到研究生院的认可。与此同时,研究生院要求学生在其课程计划初稿中加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并最终定稿。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以及成员在原则上应该与资格考核委员会保持一致。当然,如果学生需要,可以在此期间吸纳新成员加入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
预备(候选)资格考核只是综合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综合考核还包括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口试)。通过口试,学生与答辩委员会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进程上达成一致后,学生便通过了综合考核(预备资格考核以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通过综合考核的学生俗称“ABD”(AllBut Dissertation,意即:“万事俱备,只欠论文”)。当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及撰写,并且提交给委员会成员审阅后,学生需要参加最终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在论文答辩中,学生为其论文辩护并向答辩委员会证明自己具有取得博士学位的资格。学生只有在满足取得博士学位的其它所有必要条件后才可以进行论文答辩。
2 体系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实体没有一套标准的模式可供遵循。然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却保持着一定的统一性(Gumport,2005)。具体来说,博士教育的基本模式遵循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课程的修习、各项学位考核达标,以及在论文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此外,科研培训也是博士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Clark,1995)。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课程有五大基本组成部分:综合(核心)必修课、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学科课程、外系指定领域的课程以及博士毕业论文。一般来讲,在取得学位之前,学生需要修满70个学分,其中包括12个学分的核心必修课,(至少)12个学分的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至少)18个学分的具体学科课程,(至少)12个学分的指定领域课程和(至少)16个学分的论文。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博士生课程非常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所有的课程中,仅仅研究方法学和定量方法学的课程就占了几乎一半的课时。从内容上来看,这些课程可以划分为几大类,比如基础研究论、研究设计方法论,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基础研究论的课程(探讨从事研究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科学原理、推理方法、一般的因果演绎和测量原理)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调查打好基础。研究设计方面的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科研。例如,在本文第一作者所修的研究生课程中,这类课程包括实验设计论以及非量化研究方法。统计和量化研究方法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数据分析的技巧和方法。统计课程一般包括统计学入门、抽样方法、回归法、方差分析、多元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离散数据分析等等。此外,统计课程还涵盖了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些高级统计方法,比如结构方程式模型和等级线性模型。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旅游酒店管理系、统计系,以及其它外系学术领域中选修这些数据分析课程。
三、科研指导
除了系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教育的 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指导。Johnson(2007)将“科研指导”定义为“一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惠关系”(p.20)。在这一关系中,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通常是年长者)会为经验不足的学生或者教职人员担当起向导、模范、老师,以及资助者的角色。科研指导者辅助学生积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议,充当咨询顾问,激励学生努力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全面人才。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里,教授和学生之间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都是研究生学习经历中相当关键的一部分,科研指导对研究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研究生教育中的其它元素(Edem&Ozen,2003;Mullen,2005;Russel&Adams,1997;Shivy et a1,2003)。从近期在普渡大学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自我评估”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教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学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科研指导的有效性(Ellis,1992)。一种积极良好的指导关系可以提高学术成绩、促进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信心、推进个性发展和心理调节(Johnson,2007)。从在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中不难看出,那些与教授保持良好的科研指导关系的研究生对其所在的博士点和研究机构表示出更高的满意度(Clark,Harden,&Johnson,2000;Cronan-Hillix et a1,1 986;Tenenbaum et a1,2001)。科研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科研指导师生关系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入学时通常会被指定一名顾问老师,但是顾问老师不一定是研究生今后的指导老师。研究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了解系里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然后最终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Johnson,2007)。科研指导的师生关系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术导师可以促进学生在求学之路上的每一步进展,同时也是学生与其他教授之间的主要联络人(Weil,2001)。
博士生主要致力于和导师之间的合作,但是其他教授也是一笔重要的人才资源,必要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指导。当博士生组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时,除了系内教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系外教授也在博士生的考虑范围之内。博士生可以从其它学术领域挑选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感兴趣的教授,或挑选相应研究方法上的专家加入自己的答辩委员会。有些大学的博士点已把这一做法制度化,即要求博士生至少选择一名“外来成员”(外系教授)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答辩委员会成员来监督论文质量。
2 通过助研助教的方式进行科研指导
近几十年来,助研助教工作成为美国研究生获得经济资助的一个主要来源(Gumport,2005)。不可否认,这个做法的一个负面影响是,作为助研助教的学生在学术上被放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上(Sanford,1976)。然而,从科研培训的角度来看,聘用研究生作为助研助教已经制度化。助研助教的合作方式提高了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及互惠性。助研助教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在导师的密切指导下探讨研究课题的宝贵机会。此外,学生将会在科研活动的一系列环节中积累经验,包括发掘研究课题、综述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和撰写文稿等等。聘用研究生作为助研助教的做法会在指导老师和研究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联系。在这一联系中,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面谈,讨论研究进展。助研助教的合作性决定了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几乎是平等的关系。随着学生和指导老师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会逐步担当起合作研究者和合作作者的角色。因此研究生助教助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领域积累实践动手经验,并加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时的信心。
3 对独立研究的指导
学生除了通过助教助研参加研究项目之外,还有机会在教授的指导下准备研究议程并开展独立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选修教授的独立研究课并获得学分。当学生和老师对课程达成共识后,学生通常会注册1到4个学分。独立研究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经验。在这门课中,学生可以在导师的引导下探索全新的和有发表潜力的课题。对于博士生来说,这门课可以为其今后的博士毕业论准备。通过自主研究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科研经验。
4 对论文进程的指导
研究表明,研究生对个人论文发展进程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导师的满意度(Johnson,2007)。在博士论文的相关研究领域中,指导老师在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最终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导师与学生建立起专业上和人际上的紧密联系,并且担当多种角色。作为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导师会密切参与学生的论文设计,为其提供及时和有建设性的回馈。同时,导师还是论文研究进程的协调者,帮助学生与其他老师取得联系和沟通,鼓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此外,导师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使其在研究进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对研究充满热情。
5 对会议报告的指导
科研培训的另一形式是参加学术会议并展示自己的研究项目。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应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会议并争取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些学术机构要求学生在取得学位之前,必须至少参加一次会议并报告研究成果。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两个参与率最高的会议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年会(http://www,hrm,uh,edu/cnhc/graduateconference/)和酒店餐饮业国际委员会年会(I-CHRIE:http://WWW,chrie,org)。一般情况下系里会为学生提供参加会议的部分经费。通过参加会议,学生有机会在正式场合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研究报告是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参加会议并报告研究时,学生接受挑战,将自己的研究交给公众审视。由此,学生可以培养多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如简洁明了地报告研究成果、高效专业地回答现场提问等。除此之外,会议还为研究生提供社交的机会,帮助其在今后开展合作研究和寻找工作机会。
6 对发表文章的指导
发表文章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初学者对如何发表文章通常感到困惑和神秘,因此,给予博士生在发表文章方面的指导对其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一些学术机构要求博士生在最终的毕业答辩之前,至少向专业期刊投稿一次。导师在指导学生发表文章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发表文章,在哪里发表,以及发表什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适应学术 领域的工作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如有时审稿人的评论会很苛刻,并且要求学生作出大幅度的改动,即使学生作出改动并重新投稿,其结果仍是个未知数。在这些情况下,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修改文章并再次提交。
7 研究领域以外的指导
尽管师生之间指导关系的着重点是研究,但导师也给予研究领域之外的指导。如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会不可避免地与学生交流授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授课技能。学术导师在与学生相处中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示范如何兼顾工作和生活。指导老师更可以在多方面作为学生的行为模范,例如职业行为、重要的科研技能以及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Johnson,2007)。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助其一臂之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指导老师可以为学生在精神上带来不可估量的支持。总而言之,导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辅导和与其建立起来的友谊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深远的意义。
四、建议及启示
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申请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数目稳定增长。与前一代在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中国学生相比较,文化差异的冲击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准备相对缺乏。基于本文作者对美国和中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了解,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并希望有意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硕士研究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本文建议研究生课程体系从单一强调内容的厚重逐步转到重视科研方法上。中国研究生教育遵循传统的师生模式,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在这一课程体系下,专业研究领域的课程有余,研究方法学的课程设置不足。这样可能造成研究生方法学基础薄弱,会潜在地限制其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加大方法学和数据分析学的课程比重,这对帮助学生成为未来的研究者至关重要。一些基础方法学科,像科学原理、逻辑学,甚至学术写作,都应该被纳入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此外,有关研究设计和定量研究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在如何建立师生间的指导关系这一问题上,本文推荐双向选择的指导制度。依据传统的指导制度,学生在人系之际会被分配一名导师,该导师将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自始至终地提供支持。然而,研究证明,双向选择指导制更强调老师对学生精神上的引导、师生双方的职责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并最终使双方长期受益(e,g,Fagenson-Eland,Marks&Amendola,1997)。指导关系的稳定程度与师生双方是否同时具有选择对方并承担义务履行职责的意愿密切相关。
3 建议学生参加多种层次的科研培训。选择一个以治学为主的职业生涯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地加强科研培训,例如寻找助教助研的机会、开展独立研究、与教授合作研究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准备博士毕业论文等等。一些学术机构已将上述这些活动纳入学生取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要求所有的博士生不仅要在毕业之前做三次会议演讲,还必须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向学术期刊投稿至少两次。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教学活动的实验、实习及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检验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方法等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从而适应行业及职业发展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属于应用型、职业性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实践教学不仅满足于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构建“真实环境”认知实践、“洛桑模式”工学交替、“带薪顶岗”专业实习、“康乃尔模式”研究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阐述其实施保障措施。
1.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教育既不同于基于技能培养的高等职业型教育,又有别于高等理论研究型教育,主要是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满足酒店行业实际需要,即熟悉酒店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系统掌握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职业素养和管理理念,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职业经理人。因此,要求高校酒店管理教育由原先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相结合,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基本技能层次:“真实环境”认知实践
酒店管理认知实践是专业基础课,旨在强化专业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学年上学期,学校分别选择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的豪华酒店安排学生见习,参观考察,要求学生亲身参与酒店一线对客服务工作,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酒店服务礼仪、中西餐服务知识、酒水知识、前厅操作知识、客房服务知识等;要求学生观察酒店内外环境,关注酒店产品,熟悉企业文化,增强酒店融入感,使学生初步掌握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熟悉酒店的基本运作。这一层次的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结合紧密,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示、观察和验证。
2.2专业技能层次:“洛桑模式”工学交替
“洛桑模式”工学交替是认知实践的后续发展,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的三、四学期,分为两步:一是将专业课程与酒店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相对应,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设计出若干工作板块,教师边讲授边操作,教师充当管理员,学生充当学生服务生或顾客角色,按照酒店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演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设计并展示。二是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进入酒店,按照酒店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现场“体验式”实习,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前厅、客房、中西餐、宴会服务与基层管理,让学生充分接触酒店,进一步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侧重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2.3综合技能层次:“带薪顶岗”实习
“带薪顶岗”实习是指将学生安排在酒店的某一岗位上,在指定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六学期、第四学年的第七学期。与普通实习实训有所不同,带薪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履行员工基本职责,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西餐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宴会服务与管理、酒吧、茶艺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等,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管理,了解和熟悉酒店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上岗就业积累经验,也给酒店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让酒店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2.4创新创业层次:“康乃尔模式”研究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
“康乃尔模式”研究实践以校外实习基地(酒店)为平台,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学生分散联系实习和就业单位,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参与酒店经营、策划、营销等管理方面工作,教师与学生搭建起的酒店管理与研究“共同体”,研究实践包括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研究涉及酒店客源市场的调研、酒店员工、客人满意度的调研、酒店成本控制体系的研究、酒店市场营销策划等,学生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分析报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整个学习期间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观点创新的环节,老师充分利用毕业实习(设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并能够将理论论文的观点运用到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3.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3.1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实践环境主要指校内实验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环境主要指基础实验室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以模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管理实训。校外实践环境是指与一线旅游城市的知名酒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认知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基地,保证不同阶段实施实践教学的需要。
3.2改革实践课的考核、评价制度
改变以实习周记和实结等感受性记录为考核依据的做法,要求学生围绕工作过程逐一梳理具体实习岗位的工作细节,客观反映实习岗位的工作步骤、流程、要点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学生自我考评、实习酒店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
3.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或到品牌酒店企业挂职锻炼,了解酒店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聘任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酒店企业精英担任实践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酒店人才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酒店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构建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深入性,关系到学生择业的正确性,需要学校、酒店、学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胜科.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究[J].旅游纵览,2015,(7):276-277.
[2]于世宏.教育云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5,(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