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4:59: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的校园新的环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篇(1)

一、新媒体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形式。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报纸、广播、书信、电报、电话等技术,而是以电子技术、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媒体技术,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有博客、网络等技术。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因为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新媒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媒体逐渐成为成为社会媒体的主流。

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就有互动性、时效性和碎片化的特点。互动性:微博的出现让我们随时随地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鲜事,而且微博也自己编辑,人们在自己的网络圈子里消息,人们成了主动者。时效性:网络上的内容丰富、全面,人们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也不用担心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碎片化:新媒体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文章字数少,视频时间短,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特别快,这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将不断发展,壮大。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主要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是历代学校老师和学生集体创造,以及后代学生继承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的覆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院校一直以它的“职业化”的优势而被大众所喜爱,“职业化”要求高职校园的教育方针与企业管理形式相一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要符合企业人才的素质需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职业道德的人才。

高职院校没有大学形成的历史时间短,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作为一个新起的高等教育类型,他现在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阶段,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虽然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内容还不够完善,但是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和办学理念和企业管理十分相近,它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与本科学员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在学术研究方面比较欠缺,但高职院校注重的是技术性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叫教学、技术和服务方面更加超前,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技术管理有密切的联系。课程内容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内容就有很大的实践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技能,又要有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团队意识、敬业意识学生要有基本的爱心,责任和健全的人格。

校园文化是校园优良传统的结晶,校园文化以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为主体,有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创造而成,,包括学校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学校的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构筑特色校园的有效途径。

学校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除了就有教育、指导、约束、鼓励等作用外,还具有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也关系到院校的发展、改革和稳定,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道德精神建设,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让学校有优良的环境,强大的教学资源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新媒体环境下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

1、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战略性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可以让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让我们在建设时不会乱了阵脚。制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时,要站在院校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对院校的总体发展、设计,计划校园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快校园文化的完善与发展。一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发展校园文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决定这学生的学习氛围,影响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的进程。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以培养高技术,高素质,高品质,高道德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接近于就业环境,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主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有动力,加快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发展。二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单一方面的建设,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大工程,校园文化是有多种文化相互结合,相互贯通而成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和现代企业的就业环境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环境相一致,也要不断的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要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用校企共同的精神文化塑造新的校园精神。

2、构建新媒体平台,拓展校园文化功能

3、要积极建设新媒体,比如可以开通微博服务平台,如学校的官方微博,老师的微博,学生会的微博,各专业的微波等等,这些微博可以发送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让学校的师生以及校外的师生了解这个学校。所以学校就要了解微博的功能和方式,充分运用他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展现学院的风采。官方微博可以及时学校的通知、近期大事,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社团活动,老师介绍,大型晚会的报道等等。

4、学校和就职企业相互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要想建设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点,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第二点,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实习基地’校园文化,要通过各个方面展现高职院校的特色。第三点,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高职校园教育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各个职业需要有不同的人才,对职工的技术等有特定的要求,加强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建设特色课程文化,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高职校园一直它的校企合作为特色,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高职学校与企业、行业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相互合作,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学生会直接进企业实习。高职院校教育人才是,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制度,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总结:

新媒体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发展更加迅速,新媒体能加快校园文化的发展。报纸、电台、网站、电视台编辑部应对近期的新闻大事进行整理分析,各部本之间相互合作,要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还可以建立有留言服务功能,加强信息搜集和反馈,进行媒介与媒介互动、媒介与受众互动,多了解群众的想法,进行不断修改和改进,有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学校门户网站要有新闻版块,运用网络传递新闻信息,校报、广播等媒体内容电子化,校园信息的传播,传统的方式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同时更新,扩大社会影响,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促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9月

篇(2)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22-01

1、引言

21世纪的大学校园环境应该是便于促进师生交流、激励学生学习的环境。在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学校文化底蕴及时代感,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师生休闲、学习、交流的优美环境,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和塑造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大学毕竟是一所以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环境,所以,在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并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让大学校园环境真正满足师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它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着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它包括空间认知、领域性、私密性、个人空间和环境知觉等。

2、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我国还是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现代大学校园中,用地面积越来越大,也增大了学校的规划。大学城不断涌现,校园景观逐渐成熟起来,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也增强了。

但是我国校园景观设计虽然有一些发展,就国际接轨的意义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新校区的不断扩建,导致了某些高校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冲突,忽视了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其次,某些高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分区不明确,导致校园景观布局的不合理。再次,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校大学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运动、休息的活动外,还应该为其创造更多可以交流与娱乐休闲的户外空间,以满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在校园建设中,忽视了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使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得不到恰当的体现。

3、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大学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 营造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

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的精髓与核心,是赋予学校生命与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面貌13L而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为校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场所,记载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结合学校历史而设计的校园景观对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在景观营造中,应使校园文化与景观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让师生在校园内找到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如确立本校的校树或校花,加强特色植物的景观建设,这有利于加强景观的历史人文性,还能烘托出校园自由、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一些历史和传统的景物或雕塑,如纪念碑、人物塑像、特色亭阁等,既能使校园景观丰富化,又能让在校师生对学校校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3.2 规划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

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看,合理规划的景观设计对于实现学生对学校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而言,应呈现出综合化、组团化、信息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有利于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大规模建设,还有利于符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首先大学是一个整体,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遵循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统一中完成变化,在调和中找对比。做到景观的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自然的、人文的景观可视为静态,在校内的活动的师生可视为是一种动态。在校园景观中可创造出多层次的空间,为师生创造一个动静结合的美好校园环境。其次,布局上可进行组团化的景观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主要景观区和辅助景观区,主要景观区是学校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了学校的办学主旨和文化内涵。辅助景观区有景观亭、特色景观雕塑、入口景区、景观休息区等,具有较强的领域性。最后,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和信息化普遍的今天,如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现代校园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新话题,可以将功能强大的虚拟现实空间融入到校园中。所谓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人们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使人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将以往的二维空间转变成三维空间,更加真切地感受校园环境。虚拟现实空间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宣传校园文化,还能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度与自豪感,扩大学生的学习氛围。

3.3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能让身在其中的师生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满足其审美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应为师生创造一个服务于师生,和谐优美的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和陶冶情操。

从私密性和个人空间的角度来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始终是“人”设计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宜人性、合理性的学习环境,增加环境空间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所以,应从人的角度出发,把景观环境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尊重环境,同时环境也关心人。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也可以特意地创造一些私密的个人空间,这既是对人身心的“塑造”,又可以满足个人情感的宣泄与隐私流。因此,设计应充分体现育人于乐的精神,考虑到人的日常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考虑人在环境中的位置,创造出适合人活动的环境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4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

篇(3)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生态环境;身心健康

2016年,“两会”有一个引发世人与国内外记者特别关注的“部长通道”,记者可以在“部长通道”进行采访。其中,教育部长在回答公众的问题时说:“我国基础教育仍坚持小学与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重点发展小学和初中教育,各地教育部门正集中整治、新建或扩建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笔者作为媒体人,又是一位母亲,所以特意关注孩子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在当前重点发展小学与初中教育的关键时期,笔者尤其重视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学校建设。学校只有明亮的教室是不够的,它还要有绿色的校园环境和运动场所,才能不断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2011年11月18日,在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两名大学生猝死事件,随后相继在少数学校的男生1000米耐力跑的达标测试中,也发生了类似的猝死事件。这些事件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引起了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人们的思想觉醒。很多人为此呼吁,希望能大力改善和加强中国小学与初中的义务教育,积极建设绿色校园生态环境和现代化体育设施。笔者翻阅了美国、日本与韩国的小学、初中办学资料有一些经验值得思考与借鉴。

一、要有科学健身的指导理念

从医学角度上看,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而造成猝死的原因,除了遗传、病理、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之外,还有运动。运动猝死是人缺乏锻炼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滞后所导致的,这与体育课程教学的不科学有很大关系。笔者查阅了日本小学体育教学文献资料,发现日本小学体育课按照年级享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1~2年级是运动游戏,3~4年级是保健运动基础教学,5~6年级是体操、跑、跳绳和球类运动。学校不规定硬性达标。日本的小学校园均设有200米的圆形跑道,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跑10圈、中年级跑15圈、高年级20圈,以发展小学生的有氧耐力。在日语中,走与跑是一个意思,持久走译成中文,就是耐力跑的意思,其目的正是改善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健身与锻炼的好习惯。

二、身体需有适应环境的抵御能力

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在于适应与抵御环境的能力。日本小学生不仅耐力素质高,且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美国、韩国的小学生也都具有这种耐力和抗寒能力。而我国的学生却在老人和父母的宠爱下,很少进行耐力及抗寒能力训练,家长都害怕冻坏了孩子,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有这样几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中国大爷,正值寒冬去韩国探亲,看见韩国的孩子穿着单薄的短衫和短裤上学,于是给孩子穿上了棉衣和棉裤,但孩子却被学校拒绝入校。中国大爷亲眼见到首尔第一场雪,孩子们穿着短裤、短裙绕着操场跑步,光着赤膊在雪地上开心地打滚。大爷见此情景,觉得担心孩子受“冻”是多余的。一名出生在中国杭州市的小学女生小林,父亲已经在日本工作了十多年,2010年,小林在国内读完小学4年级,转入日本大阪金冈南小学读5年级,学校要求学生一年四季都穿短袖衫短裤上学,小林很快就适应了岛国的生活习惯。小学每周上三节体育课,小林每天参加由学校组织的2000米晨跑,周三下午参加俱乐部篮球运动。夏天,学校会组织学生游泳;冬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耐力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加快乐和健康。

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31-01

一、以文化自觉推动文化校园建设

美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把大学校园文化看作大学定义中不可或缺的内涵,因为大学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就创新教育而言,期待着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文化环境成为一种柔性机制。

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基础,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此相适应的柔性机制的内涵,本质上是追求创新教育的大学文化氛围,即大学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渗透于大学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的各个方面,就物质文化而言,包含了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课程结构;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还有物化层面的校园本身应具有文化的品位与格调,蕴含人文精神的其育人功能。校园的建筑、景观、园林、标识、设施都应以形象的、艺术的、美好的内涵,给人文精神的关怀,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而达到文化育人。大学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说它是表现在融会、渗透、弥漫于大学内的建筑、环境、制度、理念、传统、精神,人际关系乃至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之间,以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自觉,从而形成的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即:大学文化或大学精神。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感染力、辐射力、凝聚力、竞争力,能产生强烈的引导作用并左右人生方向。

为了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要倡导学人文化自觉,在文化育人功能高度上促其文化觉醒,自我认识文化的地位、历史,自我提升文化的创新与包容。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一种“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所言及的文化,阐述的民族文化,以及如何走向世界的大文化概念,我们论及的文化,是依附社会主导文化,而又衍生于社会主导文化,针对大学特殊群体的一种文化。韩明涛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定义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大学文化功能有了更新的视角,文化强烈的育人功能,有着不亚于学科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不然难以理解雅斯贝尔斯何以将其“创造性”文化生活列为真正的大学需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我们倡导文化自觉,是要形成人们共识与觉悟,使其觉悟到文化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在文化转型或变化的自主能力,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从而提高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说,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人们的文化自觉,人人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着眼于整体建构,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渗透在教学、科研、课内、课外一切实践环节,使科学与人文同重、融合、交流,使大学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在文化熏陶之中,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正是大学文化育人功能。作为大学,应该建立由大学理念识别、大学行为识别、大学视觉识别为内容的大学形象识别系统,以建构独特的大学文化,铸就大学之魂,凝练、弘扬大学精神,以学生和社会的认同,使之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二、建设科学民主的课堂教学文化环境

课堂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载体,也是最能感受和证明一所高校文化魅力的场所。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而课堂文化则充盈于课堂之内、师生之间。课堂文化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课堂风气、规范、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综合体。课堂对学生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文化的性质与功能,然而,现今高校课堂文化这种作用的良性发挥却受到严重困扰。

民主平等的课堂化是现代社会民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基本权利和应有地位的关注尊重,是对传统课堂文化的一种超越。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就要在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需要一种科学民主的课堂文化环境,是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集中反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必须破除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师生对权威盲目崇拜,营造一种勇于质疑、批判、创造思维的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实现从以教为主,回归到以学为主,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考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从学生一入学,大学主要努力的方向就是,使他们能够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这一切,只有在科学的民主的课堂文化中才能产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教育质量受到质疑,教育教学条件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师资水平不高等等,很大程度将限制这种课堂教学文化发展与实施,但这是创新教育必须坚持的操守和价值理念。

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就要在课堂中开展教学互动,构建课堂“对话文化”。教师自觉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教师要从学术神坛走下来,从相对固定的角色状态中走出来,重构心智状态,自觉成为思维的激励者、引领者,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常师生对话的氛围,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去发组织、管理和创造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放声地讲,还要学生能静心地听,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上彼此碰撞、激荡、擦出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独立的思考。

篇(5)

一、研究背景

创新精神不仅是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关乎着国家兴旺发达,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高等学校想要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就要积极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医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依赖创新主体的主观因素,同时与创新主体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课堂上的授课环节是否精彩有吸引力,学生的科学研究内容是否与实践社会需要相关,课外大小活动是否都会举行和参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强调校园环境,主要是来突出其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本文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评价,结合校园环境现状,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

二、研究现状

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园大环境。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校园环境,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挖掘,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基础医学院、检验医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六个学院10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6%,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2。

通过此调查大连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对影响创新思维培养的校园环境因素的认同度,并分析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

(一)校园物质环境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方面

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有利于缓解医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可以降低其压力重而产生的一切不良情绪与烦躁心理。通过对表3分析可以看出,有91.5%的医学生认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仅有1.2%的医学生认为校园自然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不重要。表4主要是关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有85.7%的医学生认为完善的校园设施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影响非常重要,仅有3.9%的医学生认为校园设施环境创新思维的影响不重要。校园环境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教学条件与教学基本设施的好坏与学生的品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具有直接的作用与影响。现代化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校园网络的配备,设施齐全的教室与实验室,都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校园人际环境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方面

从寝室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创新思维的影响重要、比较重要和不重要三方面来看,82.5%的医学生认为这种影响是重要的,仅有5.6%的学生认为影响不重要。可见,寝室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广大医学生的认可,在医学生的调查中是相当看重的。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之余,寝室环境是作为一个组织,在各个大学生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发展的关系,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外,还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寝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大学生除教室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寝室内成员间每天生活在同一空间和同一范围,彼此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表达各自的观点,其言谈举止和兴趣爱好都会受到每个同学的影响,不同的思想在碰撞后也会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逐渐形成了各个大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融合。从此方面即可提现出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会有助于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期望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引导者,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表6可看出,学生对“教师群体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非常重要”这一观点非常认可。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乎着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与综合素质培养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挂钩。这就要求培养一大批创新型教师,从教学源头上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6)

1.设施落后,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

校园环境设施的陈旧,校园环境是指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具体就是校容、校貌、自然物和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在学生的高中时代,中学生一般都对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大学生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学习,体会加对比和想象中有差距,许许多多的大学校园学习设施落后,住宿条件,就餐环境差,等等。许多的大学生往往在开学报到后的第一天就对这所学校失望,产生不满的情绪。尤其是现在的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增加,但是学校设施却没有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质量直线下降,这样的情况就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负面影响,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具有最新科学知识的人才

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是非常大的,他们希望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以保障自己能在社会上有大的作为,但是进入大学,由于院校种种原因,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得不到改善,而且所教授的知识也过于陈旧和现实社会所需求的不符,这样就使大学生的失望之情、挫折心理油然而生。还有一部分的高校一直沿用以前的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学生所需求的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特征及时的做出调整,往往在管理使用强制性的手段,这样就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使大学生极易产生不满于叛逆心理。所以高校的教学内容与管理方式的滞后也是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3.近些年的就业压力以及沉重的学业负担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一时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校园社团也由此成为一个个虚壳,学生关系也开始庸俗、腐化。个人主义、猜忌、嫉妒、小团体化,人和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也经常出现,这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一些心理不适的状况:心理不平衡,孤独、寂寞、逆反等。

4.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说的通俗点就是一个院校的校风和校容问题

中学生升入大学不仅是追求知识,还要追求艺术、追求生活、追求娱乐等各方面。如果一个学校的物质环境能够达到整洁、优雅、尊重学生则会使大学生感到舒适、轻松、愉快,产生舒畅感、美感、安全感,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大脑激活水平,并可以减轻直到消除疲劳;如校园空间环境缺乏现代文化气息和艺术雅趣,不整洁、肮脏、狭窄,使大学生感到压抑、烦躁、不愉快,影响活动情绪。

5.校园环境影响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一个整洁的校园环境空间,大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在一个幽静的校园内,学生就会养成不大声喧哗的习惯;在一个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生就能更好地陶冶情操;在一个艺术气息浓重的校园内,学生就会变的很雅趣。在校园内要是精神文化环境已经确定,就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作用,反过来思考,良好的思想观念又会推动校园精神环境的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生心理和行为。一个学校的校风的形成不仅是学校老师的带动,更重要是的学生要参与进去,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感染他人才会成功。

校园环境文化不仅能对大学生的心理有影响也会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带来影响。在校园内每一处、每一时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多元化的信息,那么这些就会对学生进行有利、积极的刺激,从而促使他们智力的发展。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不论大学生还是社会,他们都希望经过大学短短的4年时间的高等教育,使其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综合素质能有个较大的提升,从而在毕业后能更好地报效祖国,报效社会。因此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就要建立良好的、科学健康的校园环境。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就是要有健康的校园环境,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清华、北大等知名的学府之所以能够延续百年芳名而魅力不减,不仅是因为其拥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人才,还因为拥有那溢满学术氛围的文明健康校园。

三、结语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只有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的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贵鹏.校园物质情境的心理教育价值.教育科学研究,2002,(01).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14

Abstract The campus is the main venue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nd development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ociety,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carrie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campus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Key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ulture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教育部强调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也开展了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是大学生发展的主要空间,校园环境包括学习、生活、卫生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学校方面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作用。校园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实验工具,学习的氛围,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校园为自己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积极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20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提出总体目标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学校也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普及创业知识也鼓励学生创业。学校也应更加完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为社会输送创新人才。

1 实验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实验课存在许多问题。理论课没有掌握好,没有及时去复习。实验课很迷茫,课前也不懂预习,造成许多知识不懂,被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差,学生也得不到锻炼的效果。笔者认为学生要端正态度,摆脱那种“高中毕业后就可以好好享受大学的自由生活”的想法,大学生要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做打算,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压力紧张,社会需要创新创业人才。所以大学生要利用好实验课在老师的指导下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充分的掌握好实验课,就要学好理论课的知识。有些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是不同步的,实验课前要注重预复习,上课前可以大概的知道所要学的知识,知道要接触的器材。在课堂上注重操作,在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动脑能力。

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重视学生实验课的同时也要强调理论课的学习。针对笔者的经历,发现理论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今许多大学生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课堂纪律散乱,学风差。课堂玩手机,趴台睡觉现象严重。教师授课速度过快,课堂内容多,PPT播放速度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老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校应整顿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让手机远离课堂。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一系列课堂规章制度,约束课堂手机现象。①如加大课堂巡逻,经过多次发现课堂玩手机给予学生一定的处罚。授课老师也应提醒学生远离手机回归课堂。设置“手机收纳袋”,要求学生上课前上交手机,课后再归还手机,这种做法也被许多高校采取。②老师转变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问题或者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PPT点明重点,重点内容放慢速度。学校应该加大课程的课时,减少每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吸收。

虽然实验课也采用了分组,但是每一个小组的人数还是很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上系解实验课时,一个小组的人数比较多,围了一圈又一圈,老师讲解标本时,小细节部位是看不到的。采取小班教学有力于学生充分的利用好实验课,如每个老师带10~20个学生。

2 多层次开放实验室

虽然学校也开放了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开放不全面。开放的实验室只是为搞研究课题的同学。目前搞研究课题的同学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同学也是需要开放的实验室。搞科研是很辛苦的活,并不是很多同学愿意参加,开放普通的实验室也可以给大学生带来锻炼的机会。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从高中到大学,从一个校园到了另一个校园,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的校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器材,许多高中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高中注重理论忽视实验,实验室的许多器材也是大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使用起来比较陌生。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去接触各种实验器材,激发实验兴趣。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有时会失败,如果实验失败了又重新做的话就会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实验课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学生收获不到成果,积极性会下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锻炼。由于实验时间的不够,有些学生会直接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测定》,老师要求同学把观察到的微核细胞拍照发给老师,有些同学实验失败,直接用其他同学的标本,导致老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会有所偏差。所以学校应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收获成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些实验,从中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开放实验室的同时也要保护实验设施。学校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学生组成。学生要做实验时可以向管理小组申请,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后为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器材。学生实验结束后清点器材,如有损坏或者丢失,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赔偿。为了避免实验者滥用实验材料,学生可以自行购买。市场上买不到的材料,学生向学校申请购买,学生也要付一定的费用。

经调查,开放实验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得到了提高。③

3 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另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学有余力的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撰写实验报告、成果交流等工作,④大学生从中可以提前接触科研。近年来我校也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让大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有科研精神和考研志向的同学可以加入导师班学习。大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也很多,他们把业余时间花在科研上,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做实验。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也可以锻炼自己,激发创新思维。搞科研是一个辛苦的活,大学生从中也可以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学习,实验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也比较真实,也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几个同学做一个实验研究有一个或者两个老师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科研成果是要以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导师班中写论文就可以锻炼自己的文采。本科生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窄的,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懂的知识,他们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到大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力,也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立项通过的课题,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经费,这对激励同学和老师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学校也应鼓励更多的同学老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加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科研的作用意义,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平台去展示自己。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引导作用,⑤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培养科研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4 创新创业组织

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分层次管理。学校社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让大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创业。社团成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很多的学生知道创新创业协会的宗旨,壮大协会团队,壮大校园创新团队。协会定期举行创新创业比赛,让大学生加入到创新的潮流中来。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对创业的向往。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协会的指导老师很有压力。一个老师指导几个协会,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应由专门的老师指导,指导老师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协会中。老师多关注协会的日常情况,为协会的发展献言献策。指导老师可以多参加协会学生管理者的例会,听听协会发展的情况。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工作更积极,学生体会到学校的重视,老师的重视,更多学生会相信这个团体的实力,更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

学校应经常组织成员与其他学校的创新团队交流学习。深入了解其他团队的发展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邀请创业成功者给学生授课,为学生讲述创业的经历,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创业的榜样,才会有创业的动力。

5 结语

大学是学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校园里,充满年轻活力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场所全面发展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注释

① 董振华.浅议手机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58-61.

② 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教育评论,2015(11):90-94.

篇(8)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医学生肩负着未来救死扶伤、济命扶危的神圣职责,与其他学科大学生相比,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两课”,“两课”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对“两课”的反映平淡,逃课、旷课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照本宣科、形式单一等弱点,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也给医患关系造成某些不和谐的因素: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介入,使得医患之间缺少正常的人际沟通,病人来到医院就诊,见到医生,几句话后,便是一大堆检验单、化验单,然后,像机器人一样去做各种检查,不用说话,无须表情。而医生往往只见病,不见人,对患者的痛苦漠然置之,麻木不仁,缺少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有甚者,有些医务人员受利益动机的驱使,开大处方、滥检查、滥收费、开单提成、处方提成、药品回扣甚至向病人家属索要红包、擅改患者化验结果、推委拒治病人等,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日益加深,医疗纠纷日益增多。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和内在灵魂,是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具体到医学院校的教育层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崇高的道德理想与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

(一)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社会道德观出现片面强调功利,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和美丑界限混淆、道德水平下降等,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这种情况下,加强融入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医学生们通过所掌握的人文精神和医德概念来把握未来医生职业的本质特点和义务要求,提高医学生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这是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最大实际,也是医学生立足社会,自身成长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现代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提供学生一个认识和解决自身内在的,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冲突的框架,用这种方式提升个人工作的满意度,促使个人持续、富有成效地就业;也是提供学生一个养成自觉遵守工作道德品质的机会。所以现代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抛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方法,以引导激发为主,有效融入人文精神教育,要求医学生理智和思维参与,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决策,从而促进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医学生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医学是人学,是关乎人的生命的科学,因而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现代医学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人类的关怀。对于在校的医学生来说,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应该并重,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应有对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内容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探索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重视医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统一

医学院校,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科学上求取真善美,还要通过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发展和人文关怀上求取真善美。在医学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树立尊重生命、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理念,树立保护个人权益和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二)在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

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在医学生的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习中,使人文精神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人文精神不是无形的,把它浸润在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会使医学专业课更丰满,更富有生机,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三)改革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统一

由于医学专业课程的任务本身就非常重,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的开设总量较少、比例偏低,所以应认真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正确处理好医学专业课、公共教育课与人文关怀课程的关系,适当增加人文关怀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立各类课程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扎实学习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使人文学科真正成为新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会对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知识难懂,课程单一,学业繁重,相对于非医学类高等学校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医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相对较弱。医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靠养成,是在所处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良好的医学学术氛围和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营造一个和谐、宽容、活跃的人文环境氛围,不仅有利于推动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还会推动医学生对人文关怀精神的追求,使医学生在一种健康、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增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人文教育的第一要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各学科教师都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有高耀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三者的有机结合,自然会使专业课程含有丰满的人文精神。教师对科学的极太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坚持真理的决心,教学方法的改进,高度的敬业精神等等,无时不在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其次,从总体优化的思路看,应当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落实,在加强人文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支队伍的作用。第三,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篇(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从过去的军事专供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往工具。与时俱进的高职院校也开始有意识的将网络逐渐应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应用中,因此网络成为了每一个高职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但是也导致网络之中的五花八门的消息不知不觉间腐蚀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开始逐渐的减弱,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发挥自身职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地位健康发展。

1、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大量外来文化,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技术拉近了世界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信息传播的监管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导致西方一些国家趁虚而入,宣传非的意识形态,并且号称是拯救中国,利用非正规的手段利用高职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弱的特点来企图通过意识形态的入侵来“西化”和“分化”,这是对在思想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和挑衅。

1.2通过网络监管漏洞来进行非健康内容的传播

网络作为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传播工具,其信息传播的空间是世界性的而不是受到国别的限制,因此由于国别的不同监管政策导致了一些不良信息悄然流入到高职生的生活之中,这些对于高职生这些好奇心强而鉴别能力弱的学生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对其思想发展和意志内容都具有十分消极的影响。

1.3网络具有相对隐蔽性和高度虚拟性,这就使得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渐减弱

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自由化具有很大程度的推崇,这就使得对于信息的者以及接受者都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和宽容像,因此就导致了其虚假信息或者不良信息后的追责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困难,进而对于人们的破坏欲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支持。

1.4网络上的平等意识扩大了高职生内心上的不满,对主流文化产生冲击

在当今社会本科生遍大街都是的社会状态,使得高职生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低,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在生活中、学习中和就业中的巨大压力使得高职生在心理之中积蓄了无限的不满,因此选择通过逃避现实,向网络求助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之中的不满与愤懑。这种模式之下就导致了高职生在实际的人际交际机会不断的减少,对于网络的过于依赖,对现实的相对恐惧。这就导致的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减弱并且对于包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受到弱化,对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会产生冲击,进而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选择存在问题。

2、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2.1通过学生的生长环境的优化来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不仅是工作技术的传授平台,更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就需要职业院校发挥自身职能,将心理素质的教育纳入到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之下来进行更加科学的教学。

2.2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进行重视

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相对较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的尊重据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具备完备的世界观,努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文化理论实践水平,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和把握的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完美把握,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

2.3通过学生上网行为的规范来保持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职院校由于繁重的工作而导致了对于网络行为规范上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道德缺失的行为,甚至出现了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

2.4通过先进的文化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活跃的重要阵地,通过一系列的社团、主题日等活动来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宣传,诸如“高雅艺术进入校园”或者是“爱心万里传递”、或者是“文化校园”创建等多种多样的思想文化活动,推进学生在校园文化和学校净胜等方面的认识,进而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最优化,实现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和高校的进行,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高科技实用性人才。

3、结语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紧迫的原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过硬的价值观念立场以及思想政治觉悟来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拓展网络发展新渠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工作特点的不断认识来增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进而实现网络环境之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形势。

参考文献:

[1]王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4-156

[2]杨立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经济的回应及其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123-127.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80—02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颠覆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给人们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事不能。对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来说,网络更是威力无比,实体图书资料、虚拟图书资料成为现代图书馆一个重要的特征。馆际之间的联网使馆藏资源实现共享,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及时的资料供应,虚拟资料是现代高校图书馆丰富资源储备的重要途径。实际资料和虚拟资料的互相转换,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详实的资料信息。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以下是笔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看法和思考。

一、高校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一个新概念,是指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互结合,通过宽带、综合、广域性数字式电信网络形成的信息化图书阅览环境。高校的图书馆是师生进行科研、教学、学习的重要服务部门,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和管理内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图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大量的校外商业网络、高校之间的联网系统,同时学校内部也具有多种网络,比如校园网、局域网等,都对图书馆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图书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超文本的文件以及数字信息和电子资料等,网络上都可以轻松获得,信息资源的丰富使读者获得了改变与图书馆之间关系的机会。传统意义下的书籍资料再也不能满足高校师生对信息获取的需求,网络环境下的藏书已经改变为信息的存储,馆藏资源变得更加宽泛。网络环境下的存取概念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网络、电脑、用户信息资料等,资源不再强调拥有,而是注重了获取,强调图书馆在网络上的信息提供和控制能力的强弱。

二、网络环境带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变化

网络使地球成为一个村,网络的诞生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信息的传播,更为快速和迅捷。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软硬件建设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所学校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标志。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信息就是生产力,在众多生产要素中,信息是最有价值的要素之一。特别是高校师生,他们对获取信息的要求更为强烈,尤其是知识的更新和高校的科研,对图书馆以及信息传递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图书馆对高校师生的教学工作影响极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会更加凸显其重要的作用。网络早已经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障碍,使得图书馆的内涵更为宽泛,具有极大的外延。信息资料的浓缩、存储,参考资料的检索和传输,早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数字化是当今高校图书馆的特征。电子资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早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范围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藏量已经不局限在纸质书籍上,虚拟的图书资源更为宽泛,不再仅仅是物理实体,服务工作增加 了新的内容。阅读更加方便,信息获得更为迅捷,不单单是国内,即便是国外的图书资料查找也是相当便捷的。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特征

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和科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料信息具有许多特征,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的重要任务,与社会上的图书馆比较有很大的差别。高校图书馆具有馆藏文献专业化、管理工作科学化、资料来源多元化等特征。资料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本馆资源加上虚拟资源,与其他馆之间的联系紧密,资源共享更为宽泛,师生对电子信息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数字化资源更受师生的欢迎,形式更多样,为用户的服务效率更高。高校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获取和依赖更高,而且网络资源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是高校图书馆搜集和整合资源的主要途径。网络资源比联机型和光盘型信息资源更加迅捷和丰富,形式多样、获取方便、成本低廉、分布广泛。但是由于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的深重影响,目前一般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还不够规范,处于无序状态,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更加紧迫和必要,任务也更加艰巨和繁琐。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尽管数字化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传统的馆藏纸质资源依然不容小觑。纸质资料,学生可以直接借阅,资料信息具有实际性和有形性。重视本地资源的建设,重视网络资源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工作重点。

1.实体馆藏资料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资料具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便是本馆自己拥有、读者可以直接借阅的实际拥有资料。这部分资料主要是以纸质文献为主,另外还包括馆内局域网中的数字化文献。这两部分资料的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虚拟化馆藏成为图书馆资源的生力军,值得管理者花大力气去建设。然而实体文献也是电子文献所无法取代的,文献的优势是电子信息不可比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和专业特色进行建设,全面收藏学校特色专业以及普通专业的资料和文献,为师生的需要和发展服务,以师生的需求为发展目标,增加纸质文献的数量,扩大积累。逐步增加馆藏纸质文献的数量,收藏本院特色学科的资料和文献,建立纸质文献以及电子文献的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所藏文献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特别是专业文献应该和学校的教学、学生就业密切联系起来,尽快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为之做好一定的物质铺垫。

2.虚拟馆藏的文献建设

虚拟一词是网络时代诞生的名词,虚拟与实际是反义词。虚拟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阅读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实现的文献资源,比如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设施间接阅读到的馆外文献资料。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中面临的重大困难是经费问题,资金是困扰图书馆建设的瓶颈。虚拟图书馆正好可以弥补资金缺乏带来的纸质文献收藏困难等问题,并且单纯的纸质文献也无法满足学校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因此做好虚拟图书馆的建设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藏工作的关键。图书馆的馆藏能力不再是以拥有多少纸质文献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数字化程度、虚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衡量标准。可以购买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实现资料的全文阅读,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和文献。

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建设,重要的是要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顺利实现图书馆文献检索的过渡和转化。管理人员应该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方面做好工作,利用网络的无限资源,条理性地整合图书馆的信息建设,实现各个图书馆的联网工作,精选网络文献充实到图书馆数据库中。以此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学校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思路[J].贵图学刊,2007(03).

[2]赵洁.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Innovative Library Servic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HUANG Shaoqin, YU Jian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 In the past 20 years, new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change our lives, digital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 wide rang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flooding our lives. It can be said with contemporary youth technolog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ration. This series changed the face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the library, the key is to emancipate the mind, focus on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readers information concerns information tools used by the reader, the times and innovative services, keep up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 new technology environment;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innovative service

读者的信息环境网络化,使用的信息工具现代化,这些对于依旧传统的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可谓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图书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图书流通量呈下降趋势,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明显上升,但在每学期英语四六级或学期末考试的最后备考阶段图书馆总会涌入大量的学生。

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这种现象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其原因,并挖掘这些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从而开展创新的服务。

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1)学习动力不足。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普遍家庭富裕、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的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只有少数有再升本科的目标,几乎没有考研或继续升造的动力。②所以作为爱好学习者天堂的图书馆得不到他们的青睐;书,对于他们大部分而言没有吸引力,图书流通量下降就很难避免。(2)对数字资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成了仅仅追求纸本馆藏的场所。这就出现了读者有使用数字资源的意愿而图书馆无法满足的窘况,再加上对已购买数字资源宣传不到位,所以仅有数字资源利用率也不高。(3)备考的需要。每年的6月、12月英语四、六级以及学期末考试前一周,图书馆都会涌入大量的学生,座无虚席的盛况与日常图书馆的人员稀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临时抱佛脚的习惯,迫切地需要图书馆这一良好的备考环境助其进行考前冲刺。

以上情况的出现,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努力。

1 以主题班会形式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从前面的论述不难看出,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图书借阅率低,进馆人次也不理想。所以要提高图书的借阅率,首先要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并学会如何去找一本书。为达到这一目的,图书馆与院系进行了密切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开展活动。其中一个学院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的,这样既避免了强迫学生进馆借书的嫌疑,又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其以“远离诱惑,投入学习”为题,用生动活泼的视频、结合身边的例子,提醒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要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紧接着,由图书馆馆员讲授“网上图书馆”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了馆藏分布、检索操作,深化同学们对图书馆的了解。然后以提供书目寻找图书的方式到图书馆进行实操,最后,每位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一本图书,并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借阅该图书的原因。主题班会的顺利举办,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借阅图书,目睹馆内丰富的纸本馆藏资源与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亲身感受图书馆良好的文化底蕴,为其往后更多地走进图书馆,借阅更多的图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结合本校实际,选择性地购买数字资源

不同高校的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均不相同,不能完成套用其它图书馆的经验,人云亦云地去进行购买,在购买前除了要考查该资源知识的权威度,社会认可度,市场份额外,更重要的是要评估该资源是否符合本校读者的需求。特别是在民办高职类院校中,要做好这一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争取到采购经费。

为此,馆员们应该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在高校,教工读者有科研的需求,而中国知网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受到教工读者的青睐,纷纷向图书馆提议购买。但其价格却不符合民办高职院校的要求,虽其资源丰富,同时价格也昂贵,如贸然打报告让学校购买,肯定没法通过审批。怎么来找一个折中的点呢,既能满足教职工的科研需求,价格上又不至于让学校无法接受。在这里,就要结合本校实际,只购买与学校所开设课程、专业一致的专辑,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购买。这样一来价格就比较低,既在学校的经费预算范围内,又能满足教工最基本的科研需求。而对于学生读者,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有一特殊的考证需求,其在大学期间必须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以此作为大学毕业证书的必要辅助资格证。要考取资格证,则说明有做题、培训的需求,考虑到这点就为其选购了《VERS维普考试资源系统》、《职业全能培训库》等,同样,也是以学校所开设课程与专业作为依据,只购买相应的部分专辑。所以当这样一份完全为本校读者而精心设计的方案显现给校领导时,很快就得到了同意的审批意见。

3 利用一切途径,开展广泛宣传

购买后,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粘贴通知、海报,在图书馆主页上进行宣传外,同时利用新技术,通过微博,微信广而告知,并在读书周、读书月中,邀请数字资源商到校园里为师生开展培训,现场答疑,派发数字资源的使用手册等。

4 将图书馆“场所”变为“多功能空间”

好的环境能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要创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营造先进的图书馆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图书馆就要改变传统观念,将图书馆场所变为多功能空间。

近几十年,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和用途正在发生变迁,过去,图书馆使用“黄金”空间储存馆藏;现在,不常用的书刊被迁移到密集书库。把腾出的空间用来加大阅览座位的设置,特别是增加休闲区、讨论区,开设更多的研修室,以及美化咖啡吧的环境。

同时,让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全馆,提供便捷的自动文印系统,高效的自助缴费系统,让读者不仅在备考期间流连忘返于安静、舒适的图书馆空间,在日常学习中也爱到图书馆。

5 结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场所,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图书馆需不断进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开展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才能让图书馆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品牌,同时民办高职院校也会在此过程中办得更好、更强,使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