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专业实践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缺乏全局的教育观念
由于动画专业的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很多的教学理念还不成熟。动画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之间的重要性还比较模糊。广大教师在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遵循,大都是缺乏清晰的教学框架。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缺乏全局教育观念,不善于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存在很多问题,连接不够紧密。老师的教学也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动画专业涉及的领域较广,除了具有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使得教师的招聘较难。现阶段的大学动画专业的教师个人水平相差较大,不能全面的了解动画专业的专业背景,无法把握未来动画专业的发展方向。各知识点也不能有力的衔接,使得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处于孤立状态。
(三)缺乏实践教学场地
目前很多高校过于跟风,盲目的开设动画专业,但是专业的建设水平远远达不到专业要求。硬件建设差距较大,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场地,如实践教学实验室缺乏,硬件设备过于陈旧等。有些学校的实践基地数量偏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需要。这些都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四)实践教学体系陈旧
我国目前的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过于陈旧,没能与时俱进,实践内容和方式都停留在上个世纪。这样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严重滞后于实际的动画产业,不能满足动画产业中对于技术和理念的要求。
三、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改革的有效性。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1.完善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在学期末,组织学生到相关产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感受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对于动画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参观和学习也可以发现理论教学中的不足,随时改善以往的理论教学知识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完善实践教学和管理纵观以往的动画专业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实践教学和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动画专业教师中应该重视教学和管理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动画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合理的制定教学大纲,合理的选择学生教材。加强广大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组织和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实践管理要采用制度化的量化考核标准,按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管理成绩做出评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顾亚凤(1966-),女,江苏泰州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甘黎明(1979-),女,湖北公安人,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JSJG166)、金陵科技学院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GXM020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30-02
教育的产品是人才,没有合格的产品就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新时期需要,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建立新的实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六方面对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陵科技学院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要,首先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科研型的人才,而是培养从事基层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师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培育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清除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习指导的传统观念影响。既要坚持教书育人,又要注重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教”、“学”、“用”融为一体。如专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生产实例教学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最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欲望。
二、根据社会需要,优化教学计划,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着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专业特点、妥善处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关系、妥善处理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原则,强调突出动手能力,大胆改革,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时数。把教学计划分为理论性教学计划和实践性教学计划两部分,改以往实践性教学是作为理论性教学附属物出现的现象,单独制订。在实践性教学计划内部,落实实践性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明确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检查和考核。明确规定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的时数、次数。
实践性教学须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从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逐步深入的实践课教学体系。其次,进行全过程的实践技能训练,一般有教学性实践、生产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等,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再次,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有培养目标、训练要求、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具体规定。最后,要尽量做到早实习、多实习,三年、四年实践不断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多次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初步训练。
三、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考核
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摇篮。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十分必要。
必须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完善实验室功能,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使实验室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的主阵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对原来的实验项目进行精选、提高,取消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严格系统的实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扭转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课的不良倾向,可大力加强和改进实验课考核。改革实验考核办法,从以笔试为主转变为以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安排一周时间整天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选实验,用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既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实验原理和数据,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采取开源节流,适当压缩行政经费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来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桥梁。根据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保证教学实习顺利进行。如在教学实习时,要求食品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食品厂,亲手加工制作烧鸡、皮蛋、酸奶等食品,使学生直接参与从原料的验收检验、产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管理到产品的检验、销售的全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还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如在校内举办师生创作展览和各种课外研究、竞赛、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把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大舞台,是检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如在毕业实习期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屠宰加工企业、肉联厂、兽医站、动物检疫所、防疫站、食品公司等单位实习,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指导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对本地区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企业的卫生状况、市场上动物性食品的质量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让学生自己设计某项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这些带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实习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校内外实习基地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二者的“优化组合”,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条件、环境、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互补作用,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五、构建具有较强社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这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能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金陵科技学院采取了积极措施:以老带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与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开展科技扶贫、咨询、讲座等活动;尽量为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坚持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使广大青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也更得心应手,从而造就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六、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正规化和制度化。学院各专业都有专人负责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协调、检查评估等工作;明确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订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整个实习可分为三个环节:实习前的组织动员、实习中的检查指导、结束时的考核总结。所有环节都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实习教师要经常到实习单位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征求实习单位意见,严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质量关,防止学生实习走过场,确保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一、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谓的实践教学是指实践、实验、实训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目前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众化高等教育使得大学和经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学毕业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应具备运用、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训练。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保险业国际竞争的加剧,市场急需大量高素质保险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技能。这决定了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科综合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种建立在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教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因此,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2.实践教学有利于改善高校保险专业教育不足和保险业人才匮乏现状
有统计显示,我国保险业每年约需3万名保险专业毕业生,但国内高校每年向保险行业输送的毕业生人数不足4000人。而从实际的就业情况来看,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通过几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保险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人非常少,即使有些学生毕业时所从事的工作在保险行业,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很多人就离开了保险行业。可见,一方面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企业需要大量具有保险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金融保险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此,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目前保险人才的培养与保险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
二、目前我校保险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保险专业教师缺乏
目前在各高校中从事保险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上转过来的,尽管他们大都拥有比较高的学历, 但他们中参加过保险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保险实践经验的老师甚少,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保险实践类教学难以开展。
从我校保险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专业教师缺乏是突出问题。保险教研室从事保险教学的教师没有科班出生的,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且每个老师一般只负责几门课程,老师们在完整的保险知识体系上有所欠缺。从教师的保险实践经验看,这一点就更为不足了,老师们大都是毕业后就在高校工作,很少参加保险实践活动,有过保险从业经验的几乎没有,老师们对保险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保险公司的一些做法,只限于书面意思的讲解,并不了解实际业务中保险公司的具体操作,也就不能较好的开展实践教学。
2. 保险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实践教材缺乏,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保险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目前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严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尤其是一些刚开设保险专业的本科院校,几乎没有设置实践课程。而一些设置了实践类课程的高校,在实践学时安排上偏少,且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理想的实践教材,每个学校基本上用本校教师自编的教材,这使得实践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效果。
我校保险专业招生规模较小,又受专业教师缺乏的限制,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主要是偏向于理论课,还没有正式的实践课程。虽然老师们在教学中会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实践环节,但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某些具体内容,实践内容较为零散,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另外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足,课堂的实践教学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
3. 保险专业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而言的,由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等环节。而很多高校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只强调了实验教学,而且教学内容往往流于形式,比如虽然不少的保险专业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或者是设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内容有较强的随意性,设计目的不明确,实践项目不连贯,更多的还是为实验而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不足。
具体到我校的情况,目前只是刚刚开始强调实践教学,很多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正在筹备当中,如相关课程实践教材的编写、校外实习基地的筹建等,目前还没有保险实验室和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的缺乏造成了我校开展保险实践教学的困难,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因此,我校要想发展保险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尽快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
三、 改善我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建议
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鉴于保险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保险专业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即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校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在学校与各实习单位已确立合作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调研和保险业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带动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第二,要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大家相互取长补短,不仅加强了教师间的感情沟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鼓励从保险实践部门引进保险专职实践教师来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对于实践经验很丰富的人才可以适当放低学历标准。
2.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技能
要改善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需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独白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保险教学来说,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具备实践性要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增强相应的实践能力,使教室也成为实践性教学场所,把实践性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从我校教师们尝试课堂实践教学的情况看,案例教学较为普遍,小组讨论次之,其他的方式相对较少。就案例教学来说,老师们在保险课堂上主要是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技巧和经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善于总结学生的观点,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解答。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案例介绍之后,往往不能很好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而是习惯性地主宰课堂。同样,在“案例评析”环节,也很难将课堂交给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常是匆忙做出总结,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过程掌控和推动能力,从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不少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习惯于倾听而不是表达的习惯,难以适应案例教学这类模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案例分析前没有系统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在了解案例之后,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因此无法进行“案例评析”,使得案例教学的最后结果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成效甚微。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除案例教学外的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们要努力提高各个教学方式的操作技能,逐步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以真正提高我校保险教学的质量。
3. 建立完整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等环节。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围绕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通过大量的实验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掌握有关业务流程、技术操作。该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掌握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课程实训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方面,校内实训主要是组织校内的模拟、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训主要是组织有关学生到指定实习单位现场参观、听专家讲座及进行具体操作等。该环节主要是促进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实践环节主要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围绕一些专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由此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科研训练环节主要是对一些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旨在激发学生对理论研究的兴趣, 着力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毕业实习环节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深入相关实习单位,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目前我校保险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完整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计划和文件
要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围绕保险专业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来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有针对性、系统地来设置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恰当的安排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文件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和引导实践教学的开展。
(2)合理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安排,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专业实践课程整体流程。如在大一学年学生刚入学时,对保险专业和保险行业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这将对以后的专业学习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在学生刚入校后就可以安排一周的专业认知学习,一方面请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到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行业实际情况和从业感受,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保险公司参观,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工作环境等,从而使学生对保险业有一个真实的感受,树立对专业学习的良好心态。在大二学年根据所设置的课程,在每门课程学习末可以安排一到两周的课程实践,如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这两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学习中和学习末应灵活安排实践环节。在大三学年则可以安排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内容涵盖学生已经学习的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3)开展保险实验教学,建设保险实验室
保险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模拟保险公司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营销管理、核保、保单签发、单证管理、费率计算、理赔、分保、财务分析等实验任务。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保险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将保险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结果起来。而模拟实验通过对保险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环节的仿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保险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因此,很多高校都很重视保险实验教学,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
目前我校已有相应的金融实验室,银行和证券类相关课程已安排了实验课,我校可以利用已有实验设备,购买相关软件建立保险模拟实验室,通过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再现保险主要业务流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实际操作环境, 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业务的整个操作过程,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4)丰富校内实训的形式
校内实训除了前述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操作之外,还有很多形式。如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专业知识竞赛普及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实践不仅增强了校园学习的乐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拓展校外实训
目前我系保险专业已与泰康保险等专业实习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实习基地还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仅仅是学生毕业前安排部分学生去实习一段时间,其实除了毕业实习外,在整个专业学习阶段都可以和实习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实习基地也可以是教学实训的基地。
在具体操作上,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在形式上可以考虑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岗位认识实训,主要是到保险公司现场参观学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现场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第二类是专业实训,一般是一周左右的岗位实训,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第三类是毕业实习,时间在3个月左右,其主要内容为专业技能实务训练,为学生上岗打好基础;以上三类实训,除毕业实习外,其他两类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阶段、多次安排。
(6)引导学生在保险领域的社会实践
高校教学计划里都会有学生暑期社会调查这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教师应在学生的社会调查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社会调查,如保险专业学生在调查内容上可涉及居民参加商业保险的状况、消费者的投保意向,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投保人对保险服务的评价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进入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还能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伟.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教学“四维”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36-38
[2]郭卫东.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3-104
[3]王韧.大学四年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设计[J].科教纵横,2009,(9):28-29
二、通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理论教学,突出数字通信
随着数字电路大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通信有取代模拟通信的趋势,且新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不断涌现。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要以数字通信为重点,对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过的模拟通信的内容在专业课中要精简,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重点介绍以数字通信原理为理论依据的现代通信技术。在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内容时,对二进制的幅度、频移和相移键控等技术只作原理性介绍,而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如正交幅度调制QAM方式、网格编码TCM方式等作深入讲解,这些先进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介绍,对学生及时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和先进的通信原理很有必要。国际、国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现代通信日益向高速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所以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通信网特别是计算机通信网的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可使学生及时了解通信系统网络发展的现状,并介绍几个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如GSM和CDMA方式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无线寻呼系统,并且深化到第3代移动通信中涉及的WCDMA和TD-SCDMA技术。
2.建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体系
在保留基本的原理性专业基础随课实验外,将其他大部分的专业随课实验的学时集中起来,根据理论教学和专业特色的要求,建立独立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且按照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实验教学计划。无论理论课如何选择,都可以完成从传输、交换、移动、接入网、支撑网等整个的专业实践过程。整个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全程全网的通信理念,突出通信系统的先进性、完整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强化“通信与系统”这一重点学科的特色,为教学、实验、科研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等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
3.科技竞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工信部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校级电子创新大赛和“冯如杯”校级科技竞赛等众多科研创新活动,已成为我校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航以冯如命名的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20届,成为我校学生参与最广的一项品牌活动,更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研究平台。2009年,通信工程专业参赛项目“致力于环境监测的可编程小车”和“GSM网络通信中安全漏洞的检测与信令分析”分别获得一等和二等奖。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组织方式灵活等特点,是对正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力补充。
2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历史不是很长,但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有二十余所学校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现阶段,物流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亟需人力资源作为战略支撑。校企合作成为主流趋势,并逐步走向深化。
2.1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特色明显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政府、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比如,天津市推出的“校企一体、产学相融”的校企合作模式,山东省总结出了“学校自办产业型、校企合一型、校企契约型、工学交替型”四种校企合作模式[2]。校企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制的《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对照表》[3],校企合作形式有:(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2)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3)企业为教学提供实践机会;(4)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5)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6)企业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7)企业委托学校进行职工培训;(8)企业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9)校企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校企合作内容涉及培养技能人才全过程的9个方面,即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学生管理,多以学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主。许多学校和企业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的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企业的需要,如开展的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特种物流等领域的合作,特色优势非常明显,定位非常清晰,校企合作已向更深层次发展。
2.2校企合作模式缺乏利益平衡和长效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和企业本位模式在优势方面的结合[4]。因此,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人才,但目前基本都局限于工学结合模式,如校办企业模式、企业命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半工半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或在企业设立教学实训基地和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上述模式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给予重视。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基本上还停留在职业学校与企业双方自愿结合的层面上,大部分属于自发的、短期的和不规范的,甚至是靠关系维系的较低层次的合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行动自觉的整体行为,更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从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果经验来看,我国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学校、企业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成熟合作机制,校企合作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对学校和企业来说,联系并不紧密,学校更多的有求于企业,合作的主动权在企业,而企业参与广度和深度却很有限。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基础薄弱。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较早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依托现代物流产业优势和特点,注重精细化、专业化领域,物流管理专业构建了“以岗位为点,以物流运作过程为主线,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体现“技能专长+可持续发展”。目前,已与3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校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企业化、市场化的教学实践运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学生优质就业和顺利创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教学企业模式。现代物流服务中心由院系领导、物流管理教研室负责建设和运营,社会企业参与,通过经营管理市场化、教学实践企业化形式,构筑点、线、面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3.1校企合作共建南方物流学院
优势互补,与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创办产学研基地。2004年11月,物流管理专业与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进行高层次新模式的探索-建立南方物流学院。南方物流学院是中国首家校企联办的高等职业物流专业学院。南方物流学院的成立,是物流行业实现产、经、学相结合的一次创举。南方物流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南方物流的品牌、管理模式、实习场地、设备、资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教学场地、设施,将成为有一定深度、集专业研讨和行业建设发展规划于一身的科研基地,成为培养物流行业精英的基地、理论研讨的中心,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发展成为本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基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办学教育模式,南方物流学院将重点为社会及物流界培养大批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并实现物流人才链的无缝链接。
3.2校企合作共建智能物流研发中心
“筑巢引凤”,引企入校建立实训科研中心。物流管理专业与广州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共投资人民币400多万元,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研发中心。现代物流研发中心有两大功能模块: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和现代物流模拟仿真中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现代物流研发中心所需的场地、师资、部分建设资金;速投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最新研究开发成果、技术骨干队伍、最新物流应用技术与成果、研发资金。通过校企共建现代物流研发中心,将其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集物流研究、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示范性物流基地。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通过双方的科研攻关、技术示范与推广、实践教学、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在广东轻院与速组建的校企研究团队中,聘请学校教师成为企业项目工程师,参与公司软件的研发,不断推出最新的智能物流成果。同时,利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优势(广州校区和南海校区)和优质教学资源,邀请广佛地区广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到现代物流研发中心参观学习,示范性推广共同开发的技术成果。
3.3校企合作共担项目物流
主动出击,与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开展项目化物流合作。很多物流企业承担某些特定项目的物流组织与管理,如交易展览会、体育赛事、工程项目等物流活动,短时需要大量物流专业人才补充。具体做法是:物流企业采用人力资源外包方式,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学校;企业负责学生的岗前培训和业务指导,接受学生的各项咨询,派出熟练岗位人员指导和引领学生进行工作和总结;学校制定实习方案,委派专业老师协调指导,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跟进项目管理。项目收益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润分成,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实习工资。2010年与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承担亚运物流项目,安排物流管理专业2008级149名学生实习,主要负责竞赛场地物资的调拨、运动员、竞赛官员行李的接送、亚运会赞助商物资的押运等艰巨任务,实现了亚运会物流服务的零差错、零事故、零失误,得到了亚组委以及亚运会、亚残运会综合物流独家供应商南方物流集团的一致好评。2011年与深圳市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第26届大运会物流项目,安排物流管理专业2009级、2010级共110名学生为大运会赛事人员提供行李运输服务。企业高度赞扬我校师生表现出的优秀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并为10名学生颁发“优秀行李服务生”荣誉证书。这种组织形式的难点在于项目组织难度较大,需要多方配合。学校与企业签订物流项目协议后,及早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对突发事件有预案。主要措施有:(1)人员选拔严格化。在学生人员选拔上严格按照企业招聘流程操作,确保学生人员素质高、政治思想觉悟好,能在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2)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化。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渗透在学生工作动态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排除隐患,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3)过程指导全程化。指导老师和学生同吃同住,在服务第一线多次开会讨论实习计划和实习岗位工作安排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实习困难和现实要求。(4)后勤保障及时化。指导老师负责与企业的协调,将学生的要求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确保学生工作无后顾之忧。
3.4校企合作创办快递代办点模式
1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设计了分层渐进的体系结构,遵循“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竞赛强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思路,即:首先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强化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针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基础实验模块,有基于“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箱”验证性实验、分别利用DSP、ARM和FPGA的设计性实验,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让学生验证点对点通信系统中的基本的调制解调原理、编译码技术、系统性能分析等理论知识,并通过DSP、FPGA和ARM开发系统实现;针对强化能力的培养,设计了系统仿真实验模块,包括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5]、双语教学的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6],通过软件仿真平台自行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通信系统,明确各个具体模块的实现方法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从而真正了解整个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在应用型实验模块,包括软件无线电实验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软件无线电系统中实现较为复杂的调制解调和编译码技术,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中,可以接触到实际系统的构造和工作过程,锻炼动手能力;最后,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点:
(1)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同时也自成体系,支撑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将基础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将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资源[7];
(2)在实验项目设计中,结合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自制仪器设备,将讲授、讨论、自主实验、课内外实验相结合,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3)在课程架构设计中,各模块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从设计到创新,同时,兼顾和辐射其它的相关专业,如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建议选做基础实验模块和系统仿真模块中的验证性实验,电类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建议选做基础和系统仿真实验模块,通信类专业的学生3个模块均可依次选做,外语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选双语教学“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也可作为开放实验和研究生实验项目。
(4)实验内容设计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首先,通过构建的分层渐进的体系结构,帮助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其次,通过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对通信系统上至整体架构下至具体模块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8];最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通信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的能力,以满足培养通信与信息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9]。例如,在基础实验模块中的第1个实验就是借助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实现两部电话机之间的正常通话,让学生对语音信号是如何在两部话机间进行传递的?需要哪些模块?如何连接这些模块?需要哪些关键技术等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接下来通过后续的硬件验证性实验对具体的模块(如HDB3模块、PAM模块等)再做进一步的测试,从而验证最初的结论,帮助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流程。在DSP和FPGA开发系统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模块(如FIR滤波器、2FSK模块等),并有选择的搭建基本的通信系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系统仿真中,学生可以借助SystemView软件仿真平台自行设计通信系统(如FM系统、PSK系统等),或者借助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具体分析系统的性能(如AM系统、PCM系统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认识。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可以实现较为复杂的通信技术,如:GMSK解调技术、无线多径信道特性实验等,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通过工程实践深入理解实际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和工作流程。最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各方面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应用和强化[10-11],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
3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成为科学研究的启蒙教育。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和研究生阶段后,其科研能力表现普遍受到导师们的好评。
(2)激发学生对通信基础实验及系统实验的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通信专业学生选修本课程,有些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后还利用课余时间或暑假进入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实验。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融为一体,能够交互式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且实用性极强的综合性新技术。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为人类学习和生活创造出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的交互环境,这就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机遇。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中,首先是以感觉器官来认识客体,它是人们活动的开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判别,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是人类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得以运用,主要是它的传播方式符合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活动特点,把会计学中抽象的文字、符号等教学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记忆客体,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具有的表现力突出、个性化强的特点,弥补了传统会计教育方式的不足,使得强制性的知识储存和灌入式的传播方式得以改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把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将会计对象以丰富多彩、图像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声、文、图并茂的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接受,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传播。
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流程连续性强、流量大、原理简单但技巧复杂、图表多、计算量大,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制成图、文、声、像并茂的一体化教学课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一起使用,使得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建立了数据库和案例库,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教学,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在网上提问与解答。这样,信息量大、立体感强、师生交流方式方便而快捷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有亲临会计工作环境的感觉,面对大量的内容和复杂的会计软件,迫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东西,使学生既学会了会计,也学会了会计软件的使用。
二、利用大型综合模拟实验室进行校内实习
我院在新校区建立了一个教学设施比较齐全的标准化会计模拟实验室,拥有标准实验桌椅160套,并配有多媒体、扬声器等先进教学辅助设备,完善了会计实验室模拟教学系统。我们根据多年综合模拟实验教学的经验编写了一套大型综合模拟实验教程,并制作成应用软件挂在校园网上。由任课教师亲自指导,精心设计,严格要求,力求接近实际会计环境,确实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综合实验时,我们重点抓了三个环节,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一)根据会计实际工作划分岗位
为使实验更接近实际,我们根据目前企业中普遍设立的岗位及会计工作规范和要求,分设了会计、出纳、材料管理、销售等岗位,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学生每周轮换一次岗位,使之在不同的岗位上将所有经济业务,采用现行使用的统一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实习一遍,对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非常有益。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成本核算是重点工作。所以,我们在综合实验的时候对此非常重视。为保证在实验中能顺利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求学生复习有关成本核算知识,然后明确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实验教材中使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如何进行分配、采用何种方法分配等等,而后由学生独立操作。操作中出了问题,按规定的正确方法更正。当学生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实习任务后,再核对标准答案,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
(三)认真操作,独立完成
实验中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特别是记账凭证的编制),不要怕学生出错,错了严格按要求更正。正是在这种不断练习和更正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扎实,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敬业、认真、艰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三、请进来,走出去,广泛接触实际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与教科书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整日坐在实验室,仍然了解不到企业实际的会计环境及组织工作到底是什么状况,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几位具有会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会计工作情况专题报告。他们有的是工业企业的会计主管,有的是大型百货商店的财务科长,请他们有针对性地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实际工作与学校课堂讲授内容上的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等。
为了让学生能多接触到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我们建立了20个实习基地(主要是福州市的著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让学生分期分批地到实习基地参观会计核算工作较规范的上市公司、工业企业和超市,听取公司的情况介绍,参观企业的工艺流程、会计处理程序及账簿。请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具体操作技术的示范和讲授,如凭证的装订、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学生的实习基地对于老师的教学与科研亦大有裨益)。
>
四、强化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搞好审计实习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以及业务范围的拓展,高校会计专业的部分本科毕业生将进入注册会计师这一领域,而且,审计业务的完成要求学生既要有广博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开展审计业务的模拟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将大有裨益。为此,我们增加了审计业务模拟实验(室)环节,聘请有经验的老师负责审计业务模拟实验室的教材编写和筹建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得到了当地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精心设计了审计实验案例,印制了工作底稿。从调查了解客户情况、进行综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材料、确定重要性、整理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等方面进行模拟实验,使模拟实验材料尽量与实际审计业务相符,提高了实验质量。具体做法一是聘请福州市最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作学术报告;二是分期分批到事务所参观学习,了解和研究具体的审计业务情况;三是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审计业务模拟实验;四是临近模拟实验结束时,聘请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亲临指导,答疑解惑。我们的实践证明,搞好审计模拟实验室整体建设,对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毕业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搞好案例教学
会计教师宜选用、设计复杂程度不同的习题和案例,而不是仅仅举一些简单的包括折旧费计算在内的例子,应该是将这些例子(比如折旧费计算)延伸到企业经理人选择折旧方法的利弊比较上来,通过事例示范和讲解说明不同折旧方法对资产收回、净利润和总资产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知识的技能与技巧。
会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听课、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而且包括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案例讨论结果的总结、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教学环节,要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就必须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集不同层次的案例。让学生明确所讲案例的层次性(比如会计核算、利润分配、筹资、融资等),是与非、正与反、点与面互相结合,同时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二是设计案例的理论准备。让学生明确案例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理论方法,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三是案例讨论、分析过程。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通过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并总结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是教师的小结要适时适度。教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做法。所谓“适时”,是不到火候不能说出教师的见解。所谓“适度”,是点评既不宜过细,也不宜太简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根据学生的水平,既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挫伤处于茫然状态的学生为好。
六、课堂讨论重要的概念与会计理论
1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
广告学科的应用型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塑造,因此广告学的实践教学各环节是与理论教学配套设计的,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它起着强化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是为了通过缩短与理论教学的距离,来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就业生存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所以,应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个教学体系中来统筹考虑,各环节与内容的设计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有机结合。即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叉,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八个学期不间断,贯穿教学始终。
2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学科来看,它是文、理、工、艺、经、管兼容的专业,具有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特征;从业务来看,它属于知识、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通过积极探索,因此,各高校广告教育工作者皆结合广告学专业亦文亦理的学科特征,根据国内广告行业形势和本地区特点,设计了各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广告学专业通过8年的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我校广告学专业从第一学期即开始依次设置了广告认识实习、广告市场调查、广告读书报告、广告学年论文、广告课程实验、广告课题模拟、广告案例报告、广告策划、广告创作、广告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其各环节与内容构成部分之间呈现出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特点,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训,最后指向就业市场所需的应用型高级广告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与业界合作教育共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21世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使广告业界各用人单位迫切希望高校广告学专业输送既能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又能适应企业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广告教育工作者亦加快了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改革的步伐,以适应业界对广告人才的需要。除了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完善与管理规范,学界与业界共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实施合作教育亦不失为培养高质量广告专门人才,以解决广告人才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个有效途径。
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环节的安排,其实验和实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验证性而不是创新性的,这往往导致学生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高校通过与业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把握企业寻找优质人力资源的心态,通过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力所能及的承担企业的一定广告调研项目等业务工作,并在真刀实枪的广告业务实战磨砺与锻炼中,了解和把握广告业务的完整工作流程,广告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提高了广告实践操作能力,体验寻找工作的心路历程,积累了宝贵的从业经验,为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的迅速而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校广告学系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合作科学合理,执行到位,学生的职业水平提高较快,在实习单位中得到业界的认可,享有良好的声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和一致好评。。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不仅承担了实习单位的重要职务而且带薪实习,为实习单位创造了经济价值。许多毕业生就业签约的单位都是国内知名企业,如TCL、创维、海尔、长虹、方太、北汽福田、LG以及上海灵诺、北京际恒锐智企划集团等。
4与各类广告赛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积极参与各类广告赛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广告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组织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广告赛事,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广告赛事的内容相融合,并形成一套完善、规范的考核管理机制,这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补充实践教学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农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受以前培养目标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从事农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实践教学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已,掌握基本理论才是最重要的;片面地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因而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在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教师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大、热情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所搞的实践教学脏、苦、累, 且档次较低,总是和庄稼、泥巴、肥料、农药等“低级”东西打交道。因此,有些学生在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时只是看看而已,不愿意动手。
(2)专业建设经费不足, 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农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有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 学术造诣深、科研、生产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而且要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由于种种原因, 农学专业目前专业建设经费不足, 特别是实习、科研基地条件较差, 基础设施不完善, 生产工具也比较落后, 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培养的需要。因此, 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布置,忽视过程管理。有些高校看似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关实践的教学文件一堆,课程论文该如何做、生产实习该如何做、毕业论文等该如何做都有规定,但学生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科研训练、社会调查等,基本上都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搞成什么结果就算什么结果,缺乏对各实践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认真听讲,不认真操作,走马观花现象十分普遍。考核中,普遍表现为重理论考试,轻实践考核。给人的感觉是措施很硬,但操作过程监控很差,很少有学生会因实践环节完成不好而不能毕业的情况,以致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实践教学成了走过场。
(4)生源不足, 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生源不足, 生源质量较差, 是长期以来困扰农学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其他行业有很大的滞后性, 农业和农村很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低, 农村经济落后, 农业工作条件艰苦, 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偏低等, 对考生产生了消极影响, 使很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不愿意投身农业行业, 从而使农科成为冷门学科, 生源数量不足。农学专业每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的比例, 不到招生人数的一半, 能够在重点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更少, 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因此, 如何扩大生源, 提高生源质量, 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必须研究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二、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专业思想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个大学生如果他的专业思想不牢固, 他不热爱自己的专业, 他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这种学生即使有很高的智商, 也不会在他所在的专业领域内有大的成就。因此, 搞好专业思想教育, 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正确看待农业产业的发展, 鼓励学生致力投身于农业这一行, 这是农学专业建设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关于农学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问题, 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在提, 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教育形式单一, 缺乏实证资料。过去专业思想教育大多是大会上讲, 课堂上提, 没有实质性的实证材料。学生没有真正看到学农的希望在哪里? 出息在何处? 结果专业思想教育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少, 但是收效甚微。总结过去专业思想教育.
1前言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与其他学科积极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相比,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相对缓慢。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增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增加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比例,但教学内容和形式基本上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学科的划分也不清楚,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课堂说教,和市场不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他们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用性。学生就业后,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接受培训,才能从事实际工作,不能立刻适应社会需要。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如何改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是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总结,各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逐步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但各院校各有特点,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本课题的主持人长期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知道要真正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外,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针对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课题打算以我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描述了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的现状,总结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解决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水平。
2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美国和英国的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都注重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豪斯学院创建于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致力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学校。它打破了传统旧式的艺术类教育框架,注重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以工业技术的要求为基础。根据现代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为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范友芳指出:“发达国家一些企业和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美国,学习、研究和生产相结合,许多优秀的设计公司或企业都是高校兼职教师,学生也通过各种专业的学习过程获得各种专业实践的机会。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和伦斯勒理工大学都是通过社会项目完成实践教学的。从上面可以发现国外大学的教学体系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实践性。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3国内研究现状
0 引言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在许多院校普遍受到重视,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的会计实用人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方法单一,造成了会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笔者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的教学实践,对此试作探析。
1 职业教育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受财务部门实际工作环境和商业机密等因素制约,其他专业普遍采用的校外顶岗实习的方式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受到了极大限制。很多情况下,实习单位并不愿意实习学生过多的接触财务信息,很多学生往往只能做一些最基础的财务工作,甚至沦为办公室打杂人员,使会计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同时,会计实践教学作为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对于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2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涉及企业会计业务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及会计操作流程的来龙去脉不完全了解,感到无从下手。比如产品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结转等,一定的操作难度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2.2 对会计实训教学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从而导致会计实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效果不佳。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级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等一般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没有实践教学学时,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两周的实训草草结束,整个实训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来熟练掌握。
2.3 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计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它是否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很多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
3 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3.1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 会计实践教学能否顺利有效的开展,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相关知识面广的教师。在会计教材中,经济业务是用文字描述的,而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则是用各种单证、票据记载的;另外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会计、税务、经济政策、相关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理论上单纯讲解不同的经济业务的帐务处理,使学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掌握会计工作技能。因此,加强会计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3.1.1 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教师实践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学校与实践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改变若干年来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提高,应当把社会实践当作是教师的一种进修,视为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3.1.2 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较为易行和效果较好的方式。教师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一般较短,所需经费也不多。社会调查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由学校集体组织教师深入实际工作部门,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也可以针对会计改革的热点和专业教学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由教师自发组成专项调查小组到基层单位进行采访、蹲点,收集资料,完善和充实教学;同时也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以实际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1.3 注重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安排教师做兼职或脱产会计,以便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担任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听课、观摩,以及进行现场培训,既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还促进了专业知识的交流。
3.2 加强会计模拟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 会计模拟实践,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模拟前的动员准备、模拟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模拟后的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与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直接接触,把学生放在会计人员的位置上具体处理各种经济业务,通过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中完善会计教学的程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3.2.1 会计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应划分出层次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划分出层次,由浅至深地开设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实务、审计学等课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为以下几个实践层次:
首先,初级实践。可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之后,检验学生对某种会计理论或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简单的实务操作,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