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快乐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的教学宗旨是“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时感受着教与学的乐趣。常说环境能影响人的心境,而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保持着一份好心情;也只有做到了根本放松,才能有着清晰而又敏捷的思维。我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我经常变幻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提问方式,让学生享受到不同的比赛机会与表现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热忱,保持新鲜,保持兴趣。
初一的学生总对故事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同时也拥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与好胜心。作为教师,我紧紧地抓住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我常利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游戏,精彩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为每节课开好头。我相信,只有好的开始,才会有好的过程。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学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比教师硬塞硬灌效果好得惊人。适当加入些游戏与操作,既迎合学生好玩的心理,也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嬉笑中学会知识,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本领。《折叠与展开》那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思考折叠几何图形,自由组合小组,尽管免不了讨论交流的说话声音,但也流露出认真、热忱与投入。课堂中的疑问,作业中的疑问,通过这次操作,自己动手解决疑难,感到了无穷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成功感与成就感。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惟恐学生问、做题迟缓,延误教学计划,稍有“冷场”就赶紧“启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讨论往往稍“放”即“收”,惟恐“失控”。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和压抑,难以发散。《生活中的立体几何》那节课,我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出难题为难老师或者同学,也是效果凡响,反映强烈。要问就得想,要答也得想。我看到了学生认真思考的陶醉表情,深感到欣慰。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有随意发挥的机会,才能看到学生的聪明与才智。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工具,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而语言在课堂活动中更为重要,它是师生交流、传授和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语言的艺术性尤为重要,也许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深信语言的重要性,虽然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但是在语言推敲上我也着实下了功夫。
“学生无错”、“言者无罪”。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要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比如,表扬胆量,激励进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安全感。
我们学习、工作及生活,真的快乐吗?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快乐吗?
那么,什么是快乐?
有时学生也在追问我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和中考的答案是一样,不是唯一的。那么,我的解答是这样的。我对学生说:“中国的语言是非常有奥秘的。什么是快乐,当你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的时候,就是你快乐的时候。当你感觉度日如年的时候,就是你悲伤的时候。”学生也很认同这种观点。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才能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来寻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可塑性还是蛮大的。塑造学生也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梦想和成就。
我们学校的校训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我认为:学习是为了生存,生存不是为了学习。
记得2013年秋季开学,我负责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对我所教授的学生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我面对全体学生,宣布要选择几名学生进行课前时事的收集和播报。让他们自愿报名,结果发现,成绩在中游甚至以下的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给了我一次意外。
猫喜欢吃鱼,可猫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可鱼又不能上岸。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每节课重复练习,学生会感到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兴趣会慢慢消失。如果把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再创造,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游戏化、情境化,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沉浸在角色的欢乐之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如选用与动物动作相联系的青蛙跳、小兔跳、乌龟爬、大象行等练习,穿插一些儿歌、趣味活动,在故事与童话中,边做边说边唱来完成。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教师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稀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至于怎样建造,由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如在投掷活动中,我在教具选择上利用废纸作为主要器材,引导学生制作纸拍、纸飞机、纸球,然后在玩纸拍的过程中探讨如何甩得响,如何把纸飞机飞得远,让他们在“玩纸”中逐步掌握基本技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创新各种玩纸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可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一个部分,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合作小组以4~6名成员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应根据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按高、中、低三个档次组成,但不指明谁优谁差。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合作群体内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
另外,教师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在活动中可以设置一定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四、培养学生情感交流
对低年级的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地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表扬你,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五、体育课要注重面向全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立定跳远活动中,提供几个不同远度的标志线,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远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远度。教师只是起引导、鼓励学生的作用,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教育。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教师的语言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以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充满激情,关注每个学生,催人奋进,以丰富的语言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一个同学某个动作做的很规范,我们就及时肯定地说:“这个小朋友做的很好”,“棒”!“你真行”!也可使用集体的力量,让所有学生一齐说:“棒、棒、你真棒”!
二、教法带来快乐
枯燥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体验快乐的重要因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会产生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的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和童话中,与动物动作相联系,开展了“青蛙跳远”、“小兔跳”、“小鸭子走”等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游戏;在投掷练习时,我们以“小猴子打雪仗”的故事来创设情景。体育动作充满了儿童情趣,学生在课上得到了快乐。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从幕后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么烦心的事情,决不能将情绪带进课堂。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拉近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_快乐学习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刨设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课堂充满快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让课堂教学成为快乐的主阵地
1 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例如:在讲“分数的大小”时,我借用了时下热门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故事:灰太狼抓住了喜羊羊,在跟红太狼商量着每个人吃多少,红太狼想多吃一点,就抢着说她要吃喜羊羊的2/3,留给灰太狼1/3:可灰太狼非要吃喜羊羊的1/2,留给红太狼1/2。现在问题出来了:到底按谁的说法红太狼才能吃得多呢?就这样慢慢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探索学习阶段。
2 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比如,我在教学“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一课时,新课前我先出示一则谜语:“一个圆分两半,左一半又一半,计算时常出现,只要看见它,必须把它先来算。”谜底是打一符号。然后让学生猜,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切要知道谜底,这时老师把话题一转,告诉大家谜底就在本节课学的知识中,只要大家课上认真听,积极动脑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一个简单的谜语,加之老师有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情趣顿时倍增,迫不及待盼望新课的开始。
3 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快乐学习。例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点明了学习内容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分组观察一讨论一概括等一系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被动地吸收知识变成主动地获取知识。
4 让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这些活动都让学生获得了快乐体验,更加喜爱数学。
四、让兴趣成为快乐的源泉
1 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深奥,学生觉得难学,就会厌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 开展竞赛,激趣乐学。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问题回答对的或做对的,采用鼓掌的方式来鼓励他。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l.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难易程度和表达情感是不同的,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它能不能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好奇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和欲望的主动力,往往一个新鲜的事物最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那些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就成了幼儿捕捉的对象。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等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如在小班歌唱活动“大苹果”中,我在活动开始时利用大屏幕出示结满红红大苹果的苹果树,刺激了幼儿的感官。这时积极引导幼儿一边跟教师说歌词,一边做着摘苹果的动作。这种摘苹果、吃苹果的情景创设,更加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更好地掌握歌词、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础。又如在教学歌曲《迷路的小花鸭》音乐活动中,我先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了小故事和画了一幅画(一个碧绿的池塘边,柳树舒展着她细长的手臂,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子在柳树下伤心地哭着)。我一边让幼儿听故事,一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这时,幼儿已被画面上的小花鸭深深地吸引住了,就会忍不住地想:小花鸭到底怎么了?她为什么要伤心地哭?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歌词。这样幼儿不用反复地死记硬背歌词,就能很快地学会歌曲,幼儿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非常融洽。
二、运用形象直观的图谱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利用形象直观的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大班的《柳树姑娘》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先根据歌词设计了一幅连环画:小湖边柳树垂着细长的辫子,长长的辫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抚摸着湖面,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湖边翩翩起舞。看到这些画面幼儿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就能很快理解歌词的含义,在学唱的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自主地加入动作进行表演。又如在歌曲《我们的小花@》的教学中,可制作一个图谱,将节奏、歌词所表达的内容与图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幼儿便很快地记住了歌词,又掌握了节奏。幼儿由于受年龄限制,生活经验及各方面感官认识都处于直觉形象阶段,通过图画、图谱创设音乐情境,再现画面场景,可以把那些抽象化的歌词变得更加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很容易让幼儿接受。将图像图谱这样的视觉信息与听觉融合为一体,能够使教学活动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
三、巧妙地开展游戏
游戏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体验。教师在设计歌曲内容时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等,使他们在游戏的氛围中学唱歌曲。如在小班“袋鼠妈妈”歌唱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小袋鼠,我扮演袋鼠妈妈。当音乐响起时,我走到幼儿面前,随着节拍挨个拥抱“小袋鼠”,同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袋鼠妈妈领着小袋鼠做游戏的情境,让他们处于这种温馨的场景之中,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学歌曲《我的身体》时,要求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还要锻炼肢体的协调能力。设计游戏活动时让幼儿一边听着歌曲,一边做游戏,刚开始让幼儿用小手捧着自己的脸颊,随着歌曲中出现身体的某一部位名称时,要求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移到该部位上去。这样,让幼儿在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歌曲旋律,又熟悉了身体的各个部位,锻炼了其协调能力。教师在与幼儿共同唱歌曲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把歌唱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变为现实生活情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而教与学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卓有成效。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热情传递给学生以亲切、鼓励和尊重的信息。当智能与美好情感经验相融时,可爆发出驱动力。因此,师生关系和谐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能使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趣味。师生情感及时沟通,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达到了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获得,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消极。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
二.用爱搭建师生的感情桥梁,使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和严格的管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教师的爱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魄的健康都有深远意义。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师生感情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
三.教师乐教、善教与学生爱学、会学相结合,实施快乐教学
要实施“快乐教学”教师必须乐教。如果一位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的工作肯定不会是全身心投入的。同理,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一上课则无精打彩,昏昏欲睡,老师讲得再好,也是一场空。教育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来自教育对被教育者的直接影响,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教学”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时,唤起学生自觉性是“快乐教学”核心,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喜欢自学,学会自学,做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开展快乐教学
苏联教育家别利钦科说过:“跨进教室门就要记住,您是一堂课的缔造者,要是心理状态不佳,不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情绪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心境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效能。情绪和情感对于脑力活动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情绪闷闷不乐,感到压抑,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会发生抑制,大脑的活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上课铃响了,许多学生气喘吁吁跨进教室,课前准备很不理想。一位教师目睹这一切,抑制不住心中怒火,对学生进行训斥,而学生则有些不以为然。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而另一位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有分寸地做一次讲评,用简短而又有力的语言使全班学生很快稳定下来。显然后一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要善于用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认真。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促进有效教学
从人的情绪来说,快乐属于一种积极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处于积极情绪时,思维敏捷,反应较快,可以较好地接受新鲜事物。如果把快乐的情绪运用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来,那这样的课堂会很精彩的。
众所周知,现在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累”“苦”。尤其类似于我校的农村初中学校,一方面学生的接触面狭窄,对新事物的理解较弱,不太适应课改下教师的教学,同时,学校老师的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缺乏必要活动,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另一方面,老师为形势所趋,要调整原来的教学方式,以适应课改,融进课改,而学校要成绩,又使得老师们不敢放开手脚,不得不使用一些老方法,在这种冲突下,可想而知,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就会形成矛盾,课堂的教学就会成“四不像”。如何纠正这种状况,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氛围。要激发学生学得乐趣,先要培养教师和学生和谐的感情,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前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就在内心产生了快乐感,于是就信任老师的言行,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学自然会取得成功。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浓厚的教育教学功底,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而这些素质的提高要靠我们平时的点滴积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教无定法,教无长法”,每一学科都有它的特点,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完全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兼备一些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当然,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是花样翻新则好,要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基本,要以传授知识为基准。
本次全县“千人百课”在我校共进行了七个学科的竞赛,我学习了十多节课,感受颇多,但最让我深思的就是如何把“快乐”融进课堂教学,这也正是我努力探索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声乐教育越来越多的受人们的关注。在这种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如何把握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寻找出新的出路,是广大声乐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快乐源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热情
在音乐教育中,如果声乐教育者不仅仅从演唱技巧,更能够从学习者内心的快乐角度出发,让他们在学习时不是感受到爬山似的气喘吁吁,而是趣味和轻松的心灵的愉悦,那么声乐教学自然能够收到更加积极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经常关注最新声乐动态,比如《忐忑》这部作品,在声乐课上,让学习者体会龚琳娜通过动作神态反映的无词歌曲的神韵,课堂一定是笑声不断。又如排练合唱曲目的时候,不是死板的让学生逐字逐句歌唱,而是先播放优秀合唱团的视频给学生,让快乐的情绪感染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再介绍合唱的演奏技巧和发音声部,在欢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融入课堂,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者学习声乐的热情,让学习者感受到声乐学习的快乐。
2 协同创新手段,充分发挥声乐教学中美育教育的独特功能
声乐教学技巧学习固然重要,其他如心理和审美情趣等也不可或缺。面对着声乐教学的规范性,很多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发现,其实学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快乐,单调、枯燥重复的训练或多或少的让学习者产生厌倦。如何让学生热爱声乐呢?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2.1 倾听声乐学习者的心声,使之成为合作者和引导者
在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学习者,其次才是声乐技巧教育。要充分尊重学习者个人的特色和发展方式,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的水平。以尊重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和他们一起体验成功、感悟失败,成为他们的导师和学习伙伴。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学习者眼里变得可亲、可爱、可信、可赖,才会真正地了解学习者,走进的他们的世界,才能以敏锐的眼光、“艺术化”的提问,激发学习者潜在的智慧。例如,在排练学校合唱《感动中国》的时候,我首先询问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对感动中国人大人物的感受,学习者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音乐体验已经出现了一半了,接着再对歌曲合唱的和声部分进行解说,对高音的处理进行讲解,对爱国情感的情绪进行穿插,这样学生在排练的时候会显得格外起劲,一段解说后,再将合唱的队形进行解说,并形象生动地形容各种队形,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仅在接受,更是主动地加入了思考,从而从被“发号施令”变成了音乐学习的主体,成为一个个能享受声乐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2.2 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学”一直是一个应当被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内容还是过程的设计,甚至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活动效果等评定,都是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的,较多的情况下是教师单向发挥作用,很少考虑到学习者怎样“学”。这种被传承下来的“死学法”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多学习者的单一模仿,这种为了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短期内可能效果可能还不错,但是时间久了,学习者很难产生出创造和创新,甚至很难保留自己本身的特色。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示范,或换了环境和音乐,学习者往往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变得茫然失措。我觉得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首先需要审视你到底能给学习者带来什么。是音乐精神,还是技巧的堆砌。声乐学习者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创新,创新需要保留个性。所以,现代声乐教育必须从学习者审视事物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声乐教学理念,灵活多样发掘学习者的潜能,因材施教。激发学习者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审美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声乐学习的快乐。
(1)娱教结合、松紧得宜。学习者初次接触音乐时总是带着一颗洁挚单纯的热爱之心,会在第一时间本能地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予最真实、直接的反应,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对歌唱者本身的状态给予积极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松紧合适,内容丰富多变,充分考虑每节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与顺序性,深化展开“思”与“施”的结合,寓教于乐,激发声乐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创设情境,多元整合。每位声乐学习者的状态都不同,他们所拥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决定了对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歌曲《天之大》的时候,首先和学习沟通歌曲的情境,这首歌是毛阿敏母亲去世后不久她的深情演绎,在了解了这种情境后演唱者自己会联想到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母亲,并会沉浸在这种天地之间最大的爱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将情感渗透其中。当然,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图片、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手段作为教学的补充,让情景更加直观真实,更加身临其境。在感知、体验、表现、创造等丰富的多元活动中相互补充,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一、自由选择音乐教材,幼儿快乐课堂的源泉
音乐教材应当是课堂快乐的源泉。孩子喜闻乐见的,贴近自己生活的音乐,能让他们快乐的音乐,才是适合的音乐教材。
某次,我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孩子对《喜羊羊》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效应,而当我把孩子带来的《喜羊羊》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在课堂上继续挖掘《喜羊羊》歌曲的教育性变得得心应手。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表演《喜羊羊》的歌!”“我想用《喜羊羊》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喜羊羊和灰太狼!……”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孩子得到满足。在音乐拓展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小舞台”、“歌剧院”、“音乐创意室”、“小画廊”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自选的音乐,喜欢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显得尤为快乐。由此一案例,激发了我和孩子们的快乐激情,从此自由选择的音乐教材占了教学很大一部分,我也让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在自选中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自由创设音乐空间,幼儿快乐课堂的要素
幼儿喜欢自由空间,自由空间能够使他们得到放松和快乐。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把音乐和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唱《理发店》时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在温馨的店堂里了解理发的过程;欣赏《秋天》时,和幼儿一起去公园,在渐渐变黄的草地上感受秋天到来时万物的变化……有了这些空间的拓展,有了这些快乐的经历,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更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一次活动中,我先请幼儿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地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快乐中我不忘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大雨和小雨又会发出什么不同的声音、雨落下来有没有节奏感……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再让孩子们用小雨靴来唱歌,孩子们尽情地在积水中玩耍,踏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分辨了音的高和低,在热情洋溢的笑声中,在淋漓尽致的欢呼声中觉得原来下雨天在外面是这么好玩呀,进而音乐教育也悄悄进入了孩子们的心灵。是啊,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自由的环境,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同时幼儿也享受了创造的快乐,作为教师就要巧妙利用、适时创设这样的自由空间。
三、自由享受游戏愉悦,幼儿快乐课堂的动力
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有很多种形式的游戏,有些游戏并不需要教师用很复杂的方式来组织。比如引导幼儿根据对歌曲的认识,可以用手做节拍游戏,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想象用手表达情感,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场景与道具,让幼儿利用这些场景与道具进行表演游戏,表达歌曲的意思。幼儿在有趣的、愉快的游戏化的活动中尝到了不同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歌曲《老鼠画猫》诙谐幽默,幼儿变成音乐中的小老鼠,在几经挫折中把老师这只“大猫变了样”,在猫捉老鼠中占了先机,于是快乐、成功的心情洋溢在每一个孩子的小脸上。游戏玩好,“小老鼠”们也记住了猫的样子,也能用格外有趣、生动的表情来演唱这首歌曲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是游戏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还培养了幼儿积极的探索与创新精神,那份参加游戏的快乐更不必说了。
四、自由分享音乐感受,幼儿快乐课堂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