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学反思之风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但其理论源头则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杜威的观点对后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此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关于“反思”的讨论在欧美教育界备受重视,并且逐渐影响到我国。如今,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音乐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音乐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专家型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新课程呼唤音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有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增强反思的意识
面对新课程,音乐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的学科视野仍需拓宽,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仍需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日常课程活动中,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要互相了解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四、如何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1.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2.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促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3.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一种经常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是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以及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我们对于《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太空外,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能落回地面了。通过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课后,再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提高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即教师应该从“经验型教师”、“工具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也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就英语教学而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英语教师同样必须进行教学反思。英语教学反思,即对英语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是指教师借助于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英语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及对经验的认识,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学实践,是教学科研的重点,我们要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样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下面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们该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反思。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教师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我们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教材分析。教师首先要通览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广泛涉猎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点的分析与讲解、教学例句、教学案例等教学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2.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3.制定计划。教师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二、强化教学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及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教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老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将成功的做法、经验及教训记载下来,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这是教学反思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这种反思主要是以教学后记的形式来表现,即以随笔的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新课程所要求的“沟通”和“合作”、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招、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启迪是否得当、对知识难点的讲解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有何缺憾或失误等。
1.反思成功之处。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
2.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3.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五十几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五十几个不同的疑问、五十几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反思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我们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十几年的体验充分证明,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不仅积累得失,完善自我,而且是进行教育科研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一例疑难、一则教训、一丝启发、一点体验,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会使教师逐渐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或他人,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有人说,如果你仅把工作当成领工资的手段,那么你就会陷入一种平庸的生活中。这种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痛苦的,这样生活不会有幸福感成就感。如果同时你是一名教师,我劝你还是尽快改行,换一个你爱干的工作去做,因为你将会耽误一代人的一生。教师应该怎样尽职呢?
1.像美国老师那样热爱教师职业。下面节选[美]彼得・基・贝得勒《我为什么当教师》一文选段:“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
2.有教育的信托责任。什么是信托责任?郎咸平教授认为,大学生的父母把大学生交给大学了,社会对大学是有期望的,大学应该怎么兑现它们的服务呢?这种契约精神就是信托责任,也是大学改革的真正重点。比如郎咸平教授对学生逼得是非常紧的,学生必须花非常多的时间攻读他这门课,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打教授的私人手机找到他,学生有问题可以跟他讨论,学生写的报告他一定从头看到尾。学生很感动,他们说感觉非常意外,这么有名这么忙的郎教授怎么会有时间读学生的报告呢?郎教授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的信托责任。
二、教学反思要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实验中,在观察中,在分析思考中,在辩论中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培养实事求是的习惯。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让孩子们用做游戏的方法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这只能促进孩子理解血液循环,但离真实的血液循环抽象得很远,不利于孩子们更科学地理解事物,不利于孩子们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认识方法。
2.解决学科学为什么的问题。科学应该为人类的生存服务,首先是定义为对人类的爱。所以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反思你的教学内容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否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命。有一次,听一位老师上《油菜花开了》一课。孩子们在观察油菜花时,从叶子上掉下一条青虫,女孩大叫,男孩说打死它!我对孩子说:你们在打死它之前,为什么不好好观察一下它呢?于是他们就拿起放大镜观察起来。然后说啊原来它是这样的!我紧接着说:你们知道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孩子们感兴趣起来,问什么样子。我说它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啊!孩子们有些不忍心把虫子打死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引导孩子意识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珍贵,这就是在细微处培养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反思要注重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日常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的班级的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有的班级像自由市场,这种现象应该是最值得反思的了。我觉得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与这个班级科学课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关。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从未上过一堂规范的科学课,首先对科学课就失去了兴趣,因为你上的科学课他什么也得不到。再加不懂试验方法,没有很好的形成小组实验配合的习惯,不懂实验课的规范,当然就会出现混乱局面。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他们干什么、怎么干,当然他们就会自己干自己的事。
2.与是否有设计小组实验活动有关。比如老师只是演示,教室那么大,后面的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教师又没有很好的巡回展示,于是我看见后面的学生在看小学生报。我挺同情看报的同学,他们做得对,看报纸多好呀,可以得到很多知识,比在这个课堂上得到的多。我这时走过去和他们讨论沉浮的问题,他们很愿意参加研究。所以科学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小组实验。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改后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价值观、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从长远发展来看,艾滨浩斯记忆曲线表明其中知识是最容易遗忘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技能,才能在以后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来复习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遗忘的知识,并靠自己汲取全新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技能有意识地逐渐融入对知识的讲授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记忆更加深刻,也让教学过程不再呆板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课程的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2.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十分重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信任,互相学习,才是完整的优秀的教学,并且营造出和谐上进的语文教学氛围,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沟通对教师产生良好的信任,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优势才能得以挖掘和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向多元化发展。
3.反思学习方式
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多,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良莠不齐。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对每个学生给予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然后,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或各自的个性特长制订不同阶段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展示出来,学生间相互竞争比赛,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在设置问题时有意识地或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同学来回答,且这个问题适合这个同学的知识能力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夏尊曾说过:“教学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所以教师不能为省事而采取单一单调的教学方式。
4.反思教材的运用
新课改后,教材由原来语文课程的中心地位逐渐演变为现在只是作为帮助教师教学的辅工具,一种教学资源,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编纂者。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还应该加入属于自己的创造性元素。例如,可以在课前教学设计时作为一个板块加以创造,也可以在课后教学反思时作为一个专题温故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积累了教学经验,还能够为教材的使用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意见,把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和谐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小学教学内容如此之多,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进行反思,需要语文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反思方式方法。
1.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反思
以反思对象作为反思标准。通过历年教学的情况,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纵向反思;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横向反思。这两种反思方法都能够帮助教师从他人优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到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同及优点长处,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改进、对比、反思,补己之短,并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2.根据不同指向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指向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根据自身素质和修养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学的方式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即为理性分析法;更倾向于实践的方式,在语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来修正反思,即为时间修正法。
3.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内容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可以成立教研组,以教研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学方式的探讨,教师通过相互交流、探讨、交换反思成果的方式来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即为专题反思法;而当反思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学综合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时,这种反思活动方法可以称为综合反思法。
4.根据不同主体进行反思
以反思主体为反思标准。当听课、探讨、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活动由语文老师们集体进行时,这种方式即为集体反思法。集体反思法更有利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探讨和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采用一对一式的对话形式的反思方法即为对话反思法。教师自己或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某个阶段的教学或某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客观、正确的反思评价即为个人反思法。这种反思方式可以以教育日记、教学志的形式记录下来。
5.根据不同使用手段进行反思
以反思使用的手段为反思标准。根据不同的使用手段来进行的反思方式分类较多,例如,使用日记、录音、录像、观摩等方式手段来进行反思活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摄像机等摄影工具将课堂情况实时录制下来,以此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课后反复观看,找出自己课上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过来。这种方法比较快捷方便,也好保存,便于以后观看,语文教师可以见证自己教学的进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每日记日记的习惯来进行教学反思,在日记中记录下在这一天的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反思,温故知新,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日后的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此重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也同样重要。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很多种,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
1.教案反思,记录行为反思
教案反思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对象,分析教学教材,调整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案例,课后对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疑问进行教学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另外,在实践活动前,进行自我提问及反思策略,对记录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终效果的反思是记录行为反思方式的重点,反思结果最好能够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的参照依据。
2.进行自我提问、回答
自我的提问和回答这种方式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对自我的观察与评价来进行。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从而锻炼教学反思的能力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在设置问题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大不相同,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点特色进行提问;二是实践的材料和实践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对实践活动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目的性要明确;三是实践的策略,对实践的策略内容进行反思、提问,分析是否合理、运用得当。
反思的热潮自欧美兴起,随后各国也争相研究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及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而我国的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告诉过我们:“温故而知新”。教学与学习同等重要,需要将二者联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只有通过不断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自我反思,语文教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改进教学模式,寻找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进行深刻、有效的教学反思。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1.找“点”
所谓找“点”,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中心句一样是个关键。要找出今天反思的点,不要泛泛而谈,行云流水。
2.记成功之举
要把一次活动中的亮点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3.记录“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日后应汲取的教训。
4.记幼儿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幼儿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以后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5.记如何改进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学习更多的与化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素养,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造成教学效率低、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及自主学习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在这种新理念的影响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开始对现阶段的教学进行思考,旨在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原因分析
(1)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和理念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没有对使用的教材及课程标准进行详尽、认真、全面的分析,致使其不能够准确把握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不利于高效地进行化学教学,也不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除此之外,一些化学教师自身并没有理解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念,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合理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而是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高。部分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本不重视学科教学的相关要求,也不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情等,致使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重难点不分,学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达不到相关的教学要求。
(2)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化学教师为了配合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机械地采用一些教学手段,但是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是建立在教师认真深入探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的,故在使用时,常常忽略教学本身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致使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并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学习某种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及能够让学生实际动手演示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若教师不能全面考虑其特殊的性质,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
(1)高效率的化学课堂
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即为课堂教学效率,其是对于化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的衡量指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师对改革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能否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能否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等。
(2)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
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为教师本身的素养。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提升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为今后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为实现新课程理念做出努力,促进自身能力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究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选用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高效完整。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成果,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方法和目标等作出相应的调整,运用最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吸引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重要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根据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高中学生思维跳跃性很大,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将课堂与生活就行融合
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教师与学生都只看重教材的基础知识,忽视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不能将其与生活紧密联系,导致学生不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学会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充分融合。
(3)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化学教师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模拟出不易演示的化学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提高。
1.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反思
1.1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思
首先,要适时进行课前反思。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前的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了解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能否符合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实际情况,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等等。通过课前的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切实开展课中反思。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中的反思。首先,教师应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是否得到了清晰和明确的阐述,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解决,问题的设置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启发性,课堂中对英语写作的讨论是否有效地开展,对学生活动和写作练习的指导是否有效等等。通过反思,然后根据写作教学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其次,教师对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学生是否积极地思考和踊跃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地配合教师,考虑学生是否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学生能否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上的情绪,对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再次,对英语写作教学课中的师生互动效果的反思。主要反思师生互动能否顺利地进行,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否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获得练习的机会,从而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做到主动参与和全程的参与。
此外,要适当落实课后反思。教师积极开展在英语写作课后的反思,对整个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思考,包括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进行自我的反省,分析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种种决策是否正确,从而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通过对学生课后的情绪和作业的正确程度等等进行反思,能够反映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跟学生进行谈话,从谈话中寻找问题,从而进行反思,以便能够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1.2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反思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的反思最主要的是对听力材料进行的反思和学生的听力效果进行的反思。在听力材料上,教师需要反思材料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相一致,材料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所选择的听力材料是否能够做到多样性,是否能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材料的选择上能否满足学生的听力需求等等。在学生的听力效果上进行反思,学生听力中是否能够做到全神贯注,能够精神高度集中,在听力中能否发现自身在英语听力方面存在哪方面的欠缺等等,在听力后能否达到预期的听力效果等等。教师通过在听力课堂上对听力材料和学生的听力效果进行反思,从而为下一步的听力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依据。如果听力材料存在问题,需要调整听力材料,如果学生的听力效果有问题,需要加强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训练。
1.3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反思
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例如:在进行Devote、dialog(ue)、diary、dictation 、dictionary等词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反思和学生的学习词汇的效果上进行反思。在词汇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能否通过自己教授词汇经验的传授让学生达到快速记忆词汇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时候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方式上是否用得恰当,是否教授了学生一些记忆英语单词的小技巧,是否能够通过合理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掌握英语词汇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词汇的学习效果上的反思主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是否积极,教师在课堂中交代的学习词汇的任务是否能够完成,教师在对进行词汇听写中,能否做到全面的掌握,学习词汇中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等等。
2. 反思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学习物理,精力投入很多,学习刻苦认真,虽然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物理知识,但他们并不清楚在何时何地运用这些知识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碰到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解题只知道一味模仿例题,至于这种类型的题为什么这样解,并没有认真地研究,即缺少反思,所以遇上陌生的题型往往是“一股劲往前走,一直走到天黑”,仍无法到达终点,甚至迷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优化思维品质
解题的反思是指解决了物理问题之后,对解题结果、解题过程、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的重新审视、总结和提炼。解题之后进行反思,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在”解题表”中将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并强调所谓的回顾,本质上就是反思,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引申和发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反思解题过程,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密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或受思维的影响,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解完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与结果作进一步审视,检查解题过程是否准确,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以偏概全,论证是否严密,解题结果与过程是否矛盾,等等,长期加以训练,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大有益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对于一道物理题,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久而久之就会思维狭窄,如果能通过反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就可使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使思维变得开阔,变得深刻,因此,在一个问题被解决后,不应只满足于已有答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反思,开拓解题思路,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寻找最佳解题方案,并善于把解题方法加以引申和推广,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可以开阔视野,深化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三)反思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表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与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信息的概括及解题后对信息的保持能力成正比,因此,在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进一步把特殊问题纳入更一般的范围,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揭示普遍规律,形成技能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能力的有效迁移。从会解一道题目到会解一类题目,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把物理思维提高到由例及类的档次,形成有效的“思维链”。这样,有利于对解题途径作出快速选择,简化思维过程,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从而加速物理思维的优化。例如,当学生解完平抛运动的题目之后,老师引导学生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2)物体受到一个恒力:重力。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由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推广到类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具有初速度,且初速度与合力方向垂直;(2)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力。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便能快速地处理。
二、促进学生进行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策略
(1)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反思的习惯。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使自己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自我教育意识,才能指导学生自觉反思,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经常反思课上例题,对习题条件加以变化,对结论加以推广和引申,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若学生对例题所讲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掌握得不牢固,则可通过反思让学生对例题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既加深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示范反思方法,对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学会反思的方法是非常有好处的。
(2)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教师就要放下权威,放下话语权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教师通过千锤百炼之后的经验结果,只需机械式地习得一个又一个成果。长此以往,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灌输下不厌其烦,老师在吐沫横飞中感叹“一届不如一届”。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失去学习的本源——思考。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个积累总结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总结,能较快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波斯(G-J-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新课改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新课改强调的是教师的创新,要求教师树立稳定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也要求教师注重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得、所思、所感,把自己的经验、积累转变成新课改的教学材料。在新课改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原则
a)自主性原则。对教学的反思要教师自身进行,只有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才能把亲身的体验,实际的案例总结出来,反思的内容才有真正的说服力,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b)及时性原则。对教学反思要及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马上进行,这样对教学的反思才会最具体、最真切,时间拖得越长,对其教学的反思越不具体,也就失去其真实性。
c)坚持性原则。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要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阵风”、“一阵热”,要坚持二三年,养成习惯,坚持对教学进行反思。
三、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
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本文主要从细节的角度谈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1.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
一节课中最成功的教学细节,体现了教师以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以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去设计教学环节,去驾驭整个课堂。因此可以将教学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最好的细节记录下来。例如:别开生面的导入新课、由浅入深的科学提问、承上启下的过度、画龙点睛的小结、举一反三的练习设计、别出心裁的电教手段、标新立异的板书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或被称为“闪光镜头”,是教学研究的宝贵材料。教师将其及时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在以后教学中不断的引用和完善,必将直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本节课中有失误的细节
新课改强调教学是实行互动过程,新课改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越来越多的体现,影响课堂教学动态变化的因素很多,要求教师随机应变的技巧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教师往往难以完全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学实践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教法运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手段缺乏趣味性,偶发事件临场处理不当等等。教师应当客观的面对这些失败之处,课后及时将这些记录下来,并进行理性思考,从主观上寻找原因,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弥补和解决,从而避免今后教学中的失误,改进今后的教学。
3.一节课中有创意的细节
这里所讲的“有创意的细节”,不包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创新,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创意的细节”。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创意”,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等,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冲破所备教案的框框,产生一些原来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念头和想法,而且马上顺口就讲了出来,这种奇思妙想被称之为“灵感”,如对教材的新的、独特的理解,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感兴趣的电教方法和练习手段,能烘托课堂练习活动气氛的信号与提示等。这种灵感,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他们稍即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如果不及时加以记录,很快就会忘掉,需要及时去捕捉记录下来,在经过“精雕细刻”的加工整理后就会不断改进,丰富自己的想象,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