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对疾病及药物的了解不断增长,患者及家属对药学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医院门诊药房是为患者服务的窗口[1],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国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形式下,如何做好药剂科门诊药房的管理工作,使广大患者,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国家实施的优惠政策,给患者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加强医院药剂科门诊的管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医院发展现状和门诊药房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管理措施。
明确任务,改变服务理念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对疾病及药物的了解不断增长,这就促使医护人员加强学习,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门诊药房服务应该从细微处做起,从单纯的按医生处方调剂发放药品,逐渐过渡到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为目的。要及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认真学习药学知识新进展,为患者以及临床提供正确的药物信息和知识,提供耐心细致的服药用法、用量,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安全、经济、有效,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滥用,指导广大患者合理用药,是医患实现双赢。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窗服务窗口,服务态度要端正,提高服务质量,调配工作应以准确、耐心、热情、周到为原则,让患者感到心里暖融融的,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目前,药学事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而且市场上药物变化大,使大量的新药在临床广泛应用,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老药品的新用途,以及新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门诊药房工作人员要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药服务,必须具备完善的药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外,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全面掌握所调配的药品性质。随着医院药师职能的转变,医、药、护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建立,药师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有关的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发放药品,确保要求的正确发放和登记工作,以备检查,确保合理合法。
合理摆放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便于抓取
2004年,为了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增进医患沟通,更大的方便患者取药和咨询,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下,将门诊药房由过去小窗口投药方式改变成目前的开放式大药房。将药品科学、规范、合理、美观摆放。并做好标识,每种标示牌上都清楚地标明了该药品的名称、规格、价格、产地、生产日期等。我们在工作中,根据门诊药房的布局,按照新编药物学对药品按针剂、口服、外用药分类,各类药品再按药理学分类。这样便于查找,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药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于低温保存要求的品种严格存放在冰箱内,确保药品的安全储存,防止药效降低或消失,对邻近失效的药物摆放在各相应位置的前面,减少药品浪费。对于品、类按“五专”进行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门诊药房的规章制度
门诊药房的管理要靠制度的约束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门诊药房工作制度、药品调剂质量管理规范、药品调剂标准操作规程、门诊药房审核、调配、发药制度药品效期报告制度等,这样便于量化管理,使工作人员工作有章可循,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收到良好效果。
重视门诊药房药品质量管理
我院门诊药房于2011年3月28日及时调整了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保证了国家对广大百姓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也体现了我院“立足社区,扶危济困”办院宗旨。为了确保药品质量,不让伪劣药品流入药房,我们医院积极参加政府集中招标,严格供应商的证件齐全,并出具相关质量证明,在采购时注意观察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的质量,减少浪费。同时我们门诊药房分组负责药架,定期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凡遇到近效期药品(6个月以内)要及时上报,有医务科及药库协调,一是调剂到病区使用,而是对于濒临有效期的药品交给药库推给供应商,以免医院受到经济损失。对麻醉、一、二类,明确工作责任,按“五专”进行严格管理。
强化门诊药房药品经济管理
门诊药房作为药剂科的经济核算科室,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门诊药房不仅肩负着对门诊患者调配发药,还承担对临床科室发放医嘱的重任(我院中成药和中草药合并在门诊药房),每日做好处方统计、临床医嘱统计、疫苗统计,定期盘点药品,做到账务相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汇报处理。
认真作好门诊药房与各族患者沟通协调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52-01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未使用一次性手套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空气污染: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1]。
3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2 加强环境管理,作好个人防护:各诊室、治疗室需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用紫外线照射2次/d,1 h/次。诊断桌、窗台、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做到规范洗手。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正确规范的洗手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2]。为确保医患安全,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
3.3 更新口腔器械,改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品牌,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机清洗: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 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3]。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拨髓针、牙周刮治器、拨牙钳、牙挺、洁牙器、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调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4 对一次性物品加强管理,并合理使用: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厂家商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要求提供购进物品相关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浸泡容器要加盖,初消毒后,用专人回收,送焚烧炉焚烧,并做好交接登记,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3.5 印模材料的消毒:先用清水洗干净,轻甩,在500 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 min后灌模。
3.6 牙椅管道系统的消毒:下班前每张牙椅用0.5%含氯消毒液抽吸消毒,开诊前、收诊后用快速手机排气、排水1 min,牙椅表面采用250mg/L含氯消毒液在治疗结束后抹洗,痰盂随时保持清洁。
3.7 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口腔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消毒、灭菌效果、清洁卫生、规章制度、执行监测制度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4]。
参考文献
[1] 陈力,阎黎津,傅体权,等.口腔器械消毒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48-449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29-02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矛盾增多,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各种应激因素,使得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
《精神卫生法》也要求县级以上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禄丰县人民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由我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定期坐诊。本研究将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首次就诊的1820例患者情况作初步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为禄丰县医院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患者共1820例,属精神障碍患者1238例。
1.2研究方法 接诊医师由本人及当地医院一名带教医生接诊,。诊断依据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2 结果
2.1性别、年龄:男859例,女958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0-82岁(35.3±15.2),20-50岁1105例占60.7%。
2.2精神障碍的诊断及分类:诊断符和CCMD-3标准进行诊断,排在前 6位的分别为焦虑症373例(20.5%),抑郁症211例(11.6%),睡眠障碍195例(10.7%),精神分裂症142例(7.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7例(4.8%),其他230例(12.6%)。其他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癔症,躯体形式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人格障碍等。见表1
2.3会诊及转诊科室:会诊科室基本为内科,主要为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共32例(1.7%)。临床科室门诊转至精神科门诊272(14.9%),全部为内科门诊转诊。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患者男女性别差异小,年龄段以20-50岁年龄阶段为主,占60.7%,与以往研究相似[2]。而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与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疾病分布有区别[3]。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以重型精神病为主,而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病种较杂,就诊患者中属精神障碍的只占68%,咨询的占15%,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较多见,而这类患者约80%都曾到内科就诊过,由于综合医院医生对精神科疾病知识缺乏,对常见的精神障碍的识别,诊断及处理认识不够,延误了早期心理干预,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焦虑、抑郁以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就诊内科较多,这类疾病的患者反复做了大量的辅助检查,一方面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延误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达7.8%,考虑患者家属不愿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而选择综合医院,这也使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成为重型精神病早期发现,转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早期、规范、系统治疗的一个途径。调查还发现院内会诊率极低,只占1.7%,由临床科室门诊转诊到精神科门诊的也只占有14.9%,综合性医院因躯体疾病出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是常见的。而会诊、转诊率低,说明县级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对精神科知识掌握不足,应加强对县级医院医务工作者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让综合医院精神科真正服务于各临床。心理咨询人数也较多,达15%。这也对精神科门诊医生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沟通的技巧。
总之县级医院成立精神科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精神科医生要求不但具有对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经验,还要能有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技能。促进医疗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应加强对县级医院临床医院对精神卫生知识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培训,使得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识别精神障碍疾病及心理问题提高院内联合会诊、转诊率,让综合医院精神科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儿科门诊分诊护士的预诊、分诊工作良好的表现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形象及经济效益。在基层的县级医疗单位中比较缺乏儿科专科医生,而我们医院有儿科的专科医生,长期存在患者多、家属多、家属急、患儿哭闹、就诊环境差、门诊医生少等问题;由于儿童抗病能力差,易患多种传染病,并且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所以要安排患儿及时、准确的初检;要给患儿创造良好的就诊氛围[1]。对儿科门诊分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置儿科门诊分诊护理人员有利于提高门诊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方法
1.1 设置儿科分诊护士一名,负责儿科的分诊工作。
1.2 建立和落实分诊的工作制度:患者挂号前必须经过分诊,分诊护士根据主诉、临床表现,经过望、问和触诊后。按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就诊,保证急诊患者优先就诊,传染患者及时送往传染科就诊并隔离,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作好诊室准备工作,维持好就诊秩序,诊室内保持一医一患一陪。经常巡视,仔细观察候诊患者病情,发现危重患者立即送急诊室抢救,候诊患者有些病情可作简单处理,重大事故,集体中毒,意外灾害集中到达及烈性传染病时,应通知门诊部组织医生积极抢救,同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2]。
1.3 儿科分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1.3.1 道德素质要求:护士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从患者的病情需要为出发点去关心和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爱护患者,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解除患者的痛苦。
1.3.2 业务素质要求:儿科门诊患者多、病种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对门诊护士的业务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应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儿科专科的护理知识及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知识才能满足现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
1.3.3 心理素质的要求: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都应有较高的修养。
1.3.4 注重第一效应的影响作用:患者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医务人员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获取患者信任的有效手段,能为后续的医疗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3],分诊护士应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3.5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门诊候诊患儿中常有突然发生变化,危及患儿生命的事发生,分诊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组织人员抢救;还要认真观察候诊患者的体态、表情、语言等,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4]。
1.3.6 熟练掌握和应用沟通技巧:熟练使用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性沟通,接待患者时面带微笑、身姿端正、声调实中、速度舒缓、手势引领、眼神要透出切和关注等都能使沟通有效,而对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应有针对性、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述他们所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此增加患者的信任。
1.3.7 有掌握和宣传政策的能力:医疗卫生工作有一定的政策性,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社会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特殊疾病报销、大病的医疗保险报销、结核病的防治、预防保健等国家都有相关的规定,分诊护士要掌握便于给患者讲解。
2 结果
通过设置培养有良好素质的儿科分诊护士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76%提高到96%,大大减少了门诊纠纷的发生,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事故,提高了门诊的护理质量。
在未设置儿科分诊护士时和已设置儿科分诊护士后分别进行家属满意度调查,随机抽查100名儿科患者家长进行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就诊次序、就诊环境、急重患者就诊及时性等四项进行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未设置与设置儿科门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分析 调查内容
3 讨论
在基层的综合性县级医院,应该根据实际门诊情况,合理使用分诊护士,通过安排素质良好的护士进行儿科分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实践证明安排专人进行儿科分诊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庞淑敏.提高儿科门诊分诊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9,l5(8):80.
关键词基层医院;口腔科;健康教育
The forms of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basic level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Li Dongzhu,Wang Cu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antai County,Zibo City,Shandong 256400
AbstractOral health is a mirror of the human body health,and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s very hig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hospital dental clinic.In daily work,it should take multiple health education forms.It can popularize oral diseases knowledge 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It can improve self health care ability of patients,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Basic level hospital;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ealth education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人们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同时,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几乎占90%,位居百病之首[1]。因此,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要有实效。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06年6月以来,通过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形式,对就诊者及其家属等大众群体实施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基层医院的特点
基层医院就诊患者主要来自城镇、乡村,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悬殊很大,尤其对口腔科的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口腔保健等方面知之甚微,在他们的观念里,口腔科只是拔牙、镶牙而已。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腔科医生在做好诊疗的同时,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将会使患者受益匪浅。
健康教育的意义
美国医疗协会指出,每花1美元于患者教育服务,就会节约6美元的医疗费用支出[2],可见健康教育在医疗服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口腔科的健康宣传口号是“健康始于齿”,充分体现了牙齿与健康的关系。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使得患者配合治疗,且自觉采用有利于恢复健康的行为,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对口腔疾病起到防止的作用。同时健康教育能够对医患关系起到改善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疗工作满意度。
口腔科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方法
口腔科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口腔就诊患者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从儿童到年老者,大部分人都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干扰,有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因此,在完成治疗的同时,规范的健康教育会起到影响面广、社会效益大的效果。
健康教育的方法:第一,常规教育:主要有书面教育、口头教育、示范性教育等。①书面教育:可通过报纸、宣传栏或印制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册,内容有口腔保健教育常识,例如介绍口腔新业务和新技术、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发生口腔疾病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并及时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牙膏、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等,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宣传面广且易接受,能使患者及家属有时间自主地学习和理解。②口头教育:适合相对简单、易懂的问题,患者及家属能极易理解和把握,医生通过面对面与患者交流与沟通,能使他们了解最基本、最简单的口腔保健常识。③示范性教育:在科室墙壁上悬挂健康教育宣传图片,在候诊室内安装闭路电视,利用图文并茂的示范性讲解,如牙齿的功能图谱、牙周病的防治、龋齿的形成与预防等等,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大家。第二,个性化教育:是根据个人口腔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的方法。患者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所患疾病特殊等,医生有责任为其提供适合他们本人的口腔保健建议和全面治疗计划。
健康教育的要求
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患者具有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等,所患疾病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医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专业、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学术交流等途径不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阅历,从而达到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医生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患者的信任程度,即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第一次接触时的第一印象[3]。因此,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有必要熟知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康复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医生自身丰内在修养与专业素质,在给予患者良好印象的同时,建立起他们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健康教育在科室内的开展与实施。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从而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让他们能够接受你所传授的健康知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称呼,是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合适的称呼体现了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和友善,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其次,医生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他们往往都有倾诉的欲望,通过耐心倾听医生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再次,应重视非语言性沟通,如亲切的眼神、得体的手势等均具有较强的变现力和吸引力,它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而显示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n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经上肢肘部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保健意识的提高,如今肿瘤化疗患者以及长期输液治疗增多,静脉输液治疗专科的不断发展,PICC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出院带管患者人群增多,PICC管道维护成为一项静脉输液治疗学必备工作。为了减少省级医院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患者管道维护的便捷性,减轻了患者治疗间歇期到上级医院管道维护的路途负荷。我院自2011年在德阳地区二级医院率先开放PICC门诊至今,方便了本地带管患者,提供了便捷、安全、有效服务。其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开展PICC新技术4例;2010~2011年为PICC新技术推广项目PICC置管100例/年;2011年5月开放PICC门诊,门诊人次2013年达1000余人次/年。
1.2方法
1.2.1技术成熟度评估 PICC门诊的功能应是能应对静脉输液治疗各项专业问题,因此对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技术要求较高,能处理各项输液并发症与管路问题。PICC门诊开放应是PICC技术在本院成熟推广应用,应为静脉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处理各项静脉并发症与PICC技术问题,才具备开设专科门诊技术条件。我院自2009年开展PICC新技术,到2011年技术推广应用,置管例数百例/年,成功处理了各种静脉输液治疗与PICC管道相关并发症。
1.2.2患者群评估 门诊的开放会耗费相应的人力、物力,因此,开放前应做好相应"市场调查",充分了解院外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管道维护等需求。
本市位于三线城市,除了本院肿瘤科等出院带管患者达10例以上,很多患者为上级医院化疗带管出院患者,为了方便患者,很有必要开设门诊。目前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区域除本地区外还含彭县、金堂等周边地区就诊。
1.2.3门诊选址 PICC门诊应为相对治疗集中的地段,靠近注射室、换药室,便于患者就医与不良事件后的抢救,比如氧气,抢救车,换药用物。导管维护室须按院感要求进行设置,含脚踏式水管、水池、擦手纸、洗手液;诊断床;治疗柜,治疗台、治疗车、就诊椅。标牌、流程、健康教育宣传栏等。
1.2.4开放时间评估 PICC门诊开放时间与周期应根据患者量与管道维护周期,制定合适的开放时间。由于管道维护时间为1~2次/w,早期结合医院人员结构与时间安排,1w开设2d,间隔时间为3d。我院定为每周二、五(因坐诊者为病房护士长,周一科内事务多,周四医院院务会时间)。在诊断室门醒目位置标示门诊开放时间,便于患者知晓就诊。由于是新开放门诊,应和咨询台人员发放通知,便于来院患者咨询推广。
1.2.5门诊坐诊人员选择 为了PICC门诊早期顺利开展,开放PICC门诊由院内PICC新技术开展项目技术负责人开诊,直线管理。能熟练操作PICC与管道维护,处理并发症与突发事件能力并由于管道维护患者多为肿瘤患者,其患肿瘤心理交流非常平常,因此,PICC门诊坐诊者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我院早期由2名护士长亲自坐诊。其中1名同时取得四川省心理咨询师资格。开放PICC门诊以来未发生不良事件。受到患者好评,其中收到锦旗一面,感谢信数封。
1.2.6软件准备 门诊开放,相应科室应具备的软件资料均应建立。PICC门诊软件包括登记、各种相关制度、组织管理、流程建立等。其中就诊登记本,PICC维护就诊档案,联系方式(由于管道维护为需要患者自身持续监护过程,门诊开放两个下午,其余时间,为了方便患者能及时找到技术支持,因此留有联系名片方式)等为必不可少的资料。
1.2.7环境院感控制 PICC管道维护室为Ⅱ类环境,因此,环境等院感控制较为重要,进行操作前、后均应进行环境消毒,应建立管道维护室消毒登记本。我院安置了定时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消毒用具,按手卫生标准配置了相关设施。每次治疗完毕应行环境消毒,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
1.2.8制度完善与流程制定公示 建立PICC门诊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质量标准等。将就诊流程上墙,便于患者知晓,配合。
1.2.9门诊开放的宣传 由于门诊首次开放,需要相关宣传告知,因此,必要的宣传方式很有必要。我院首先通过医院简报,医院授课,门诊咨询台以及与上级医院联系,进行对外宣传。然后通过各种图片在院内PICC门诊上墙进行院内宣传。PICC门诊室外公示项目:PICC技术相关介绍;我院PICC技术发展;我院PICC门诊专家介绍;PICC健康教育知识;就诊流程;PICC门诊开放时间等。
1.2.10支持系统 门诊开放需得到领导重视批准以及各部门协助。我院由静疗小组申请,护理部与医务科批准,总务科(硬件设施准备)、客服部(各种宣传资料)、院感科(布局设置)等部门协作,才能顺利开放。
2 结果
我院自2011年顺利开展PICC门诊,目前运作良好,门诊人次从2011年384 人次/年,目前2013年提高到1000余人次/年,均为院外上级医院带管出院患者(院内管道维护病房承担)。处理各项护理并发症80余次,无管道维护差错与不良并发症发生。受到患者好评,收到锦旗一面,感谢信数封。
3 讨论
PICC门诊开放须做好扎实调查评估工作,包括技术能力、人群需求、领导支持度等。做好流程管理、院感管理、各项登记记录工作,早期开放坐诊人员选择至关重要,能正确处理各项并发症与应急能力,最好由技术负责人直线管理,对早期顺利开展专科门诊起到了基础作用。
临床资料
各病种的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系统疾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余各类疾病在全年中不同时段发病率无大的区别。门诊就诊患儿中绝大部分为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病例的>80%,其中包含了上呼吸道感染、咽-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等。主要原因为气候、地理因素所致,高寒缺氧,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而言,较成人有着更大的影响。因儿童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低龄的婴幼儿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一旦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则症状相对平原地区患儿明显,且进展较快,需要积极加以救治,防止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
占第2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819/10395),所占比例<10%,主要包括功能性胃肠疾病、肠道感染(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为主)等。患儿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多数无脱水,少数伴有轻至中度脱水,给予调节胃肠功能药物和止泻、对症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部分患儿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泌尿系统疾病(79人次)主要以下尿道感染为主,间有个别肾炎、肾病及无症状肉眼血尿患儿。
其他病例(418/10395)是指一些少见或散发的病种,如先天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良、先天性凝血因子Ⅳ缺乏症、蛛网膜囊肿等),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包括低钙血症、小儿佝偻病、维生素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等),炎症性疾病(甲状腺炎、肛周脓肿、甲沟炎、外阴炎等),寄生虫病,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腹壁疝)等,以上病种综合起来占第3位,约4%。
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呼吸系统感染主要原因为气候、地理因素所致,高寒缺氧,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而言,较成人有更大影响。因儿童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低龄婴幼儿,对缺氧耐受性更差,一旦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则症状相对平原地区患儿明显,且进展较快,需要积极加以救治,防止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
因近些年来国家儿童基础免疫计划的执行,加之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大多数儿童均能按时按序进行预防接种,故传染病(79/10 395)发病率逐年下降,散发传染病病种主要有水痘、风疹、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经过相应隔离治疗后亦很快痊愈。
中图分类号:R971.1; 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3-0066-05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in outpatients in tertiary specialized hospit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N Hui, YANG Zhenyu *
(Department of Pharmac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pirin in outpatients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and its medication analysis of off-label use. Methods: The data of 38-month prescription about aspirin from 2013 to 2016 were extracted and the situation of its clinical us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rug instruction,relevant guidelines,expert consensus, and literature.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the most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was in gynecological clinic (n=1 751, 56.32%) and in the female patients aged 30~39 (n=1 691, 54.39%) . The most common off-label indication for aspirin was female infertility (n=945, 26.10%), then menstrual disorders (n=480, 13.26%)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n=456, 12.59%). The highest dosage was twice a day at 25 mg each time (43.84%) specifically to deal with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onditions. Conclusion: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in this study is all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s but its off-label use in pregnancy patients is still at an exploratory stage. More large-scal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s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its safety by long-term follow-up would be necessary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spirin; off-labe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超过百年之久[1],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适应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关节炎,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和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但现今它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减少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等肿瘤发生的风险等[2-5]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药的超说明书应用亦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妇产科疾病防治方面。对于育龄期妇女患者,国内外研究资料提出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改善复发性流产等疾病[6],曾有文献报道国内阿司匹林超说明书应用中,在妇产科门诊中处方率最高,且阿司匹林在妇产科和生殖中心的超说明书用药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7]。有研究在对比国内外各版阿司匹林说明书后,发现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用情况描述不一,特别国内说明书在妊娠期女性用药方面未予明确用药建议[8],因此,本文旨在针对相关指南关于阿司匹林在妇产科疾病的防治中推荐的用法不一以及对特殊人群临床应用研究空缺的现状,探讨和分析我院阿司匹林在妇产科医院专科门诊的具体使用情况,以期为阿司匹林在妇产科疾病方面的超说明书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所有含阿司匹林的处方,共计3 109张,分别对患者年龄,疾病诊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涉及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均为25 mg(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统计方法
使用电子表格软件 Office Excel 2007,对上述处方数据进行汇总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数值或百分率表示。本文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的依据参考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信息和采用Thomson证据评级[7-9]。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门诊阿司匹林处方3 109张,其中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为(32.10±6.50)岁。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人数最多(n=1 691人)占54.39%;其次为20~29岁(n=1 145人),占36.83%和40~49岁(n=218人),占7.01%。年龄在20岁以下和80岁以上的应用人数相对较少,均占0.1%。
2.2 就诊科室分布
开具阿司匹林处方最多的科室是妇科门诊(占56.32%),其次为产科门诊(占20.88%)和生殖免疫门诊(占13.73%),结果见表1。
2.3 临床诊断
对处方开具的临床诊断分析得出,根据现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说明书,所有处方均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结果见表2。
2.4 用法用量情况
有89.84%处方用药的剂量≤50 mg/d,其中每日2次,每次25 mg的用法用量最常见,占43.84%,其次为每日1次,每次25 mg,占39.24%,结果见表3。
2.5 联合用药情况
阿司匹林单一用药处方1 691张(占54.39%),联合用药处方为1 418张,多以两药联合用药为主,两药联合中联合西药的主要为阿司匹林联合雌孕激素制剂或促排卵药物;联合中成药的主要为阿司匹林联合活血化瘀剂或滋阴剂,该用药方案常与女性不育症、月经失调以及习惯性流产等临床诊断相关。
3 讨论
3.1 判断超说明书用药的参考依据
本文判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的依据主要参考 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10],其有效性以及是否推荐使用通常都有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中依据等级包括有效性、是否推荐和证据等级3个方面信息。采用Thomson证据评级,其中有效性等级包括治疗有效、证据支持有效、有效性具有争议和治疗无效4个等级,有效性等级依次减弱。推荐等级包括推荐使用、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不推荐使用和不明确这5个等级,推荐等级依次减弱。证据等级包括A类(证据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多个、设计良好、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B类(证据基于:结论冲突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小规模或研究方法有显著缺陷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研究)、C类(证据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个案报道或系列案例)和没有证据这4类,证据等级依次减弱[11]。
3.2 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分析
妇产科门诊阿司匹林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较为普遍,抽取的3 109张处方均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①阿司匹林在我院超说明书用药主要为女性不育症,本次研究发现此为该药最主要的适应证,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提高种植率和成功妊娠率。根据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美国FDA尚未批准阿司匹林超适应证用于女性不育症的辅助治疗。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b,有效性具有争议;推荐等级Class IIb,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证据强度B类。②超说明书用药较多的为月经失调。根据中国专家共识月经失调治疗原则是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在无排卵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肌层合成前列环素明显增加引起的月经过多,建议先行药物治疗,推荐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可用于不愿或不能使用性激素治疗或想尽快妊娠者[12]。③本次研究中妊娠状态或妊娠状态(早孕、中孕)常合并其他诊断如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对于合并有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病史、本次妊娠辅助生殖技术(IVF)、多胎妊娠、合并糖尿病、高龄等高危因素时多项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根据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美国FDA未批准阿司匹林超适应证用于IVF妊娠相关性高血压。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a,证据支持有效;推荐等级Class IIb,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证据强度B类。美国FDA未批准阿司匹林超适应证用于子痫的治疗。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a,证据支持有效;推荐等级Class IIa,大多数情况下推荐,证据强度A类。④习惯性流产根据其病因可分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而免疫因素常有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组织非特异性抗体、组织特异性抗体等异常的免疫因素的复发性流产,抗磷脂抗体形成是导致获得性血栓前状态的主要原因,引起胎盘微循环血栓的形成,对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复发性流产,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3]。对于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妇女,如怀孕前出现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应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有一项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或不联合肝素的大型随机试验发现,对于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女性,单用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联合肝素治疗都不能提高其活产率[14]。根据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美国FDA未批准阿司匹林用于成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b,有效性具有争议;推荐等级Class IIb,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证据强度B类。
在用法用量方面,妇产科应用阿司匹林以小剂量应用为主,主要以每日2次,每次25 mg口服和每日1次,每次25 mg口服为主,有研究针对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预防剂量为每日50~150 mg不等[15]。因此,针对中国人种的超说明用药的剂量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产科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预防多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而对于妇科疾病因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且存在月经周期,很多妇产科疾病存在联合激素周期治疗,如不育症等妇科疾病等多以阿司匹林联合1~2种西药的治疗方案常见,主要为阿司匹林联合雌孕激素制剂和(或)促排卵药物的方案,如阿司匹林联合戊酸雌二醇和(或)氯米芬。
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面,有研究报道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4%,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另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可引起过敏性表现如哮喘,神经源性水肿等症状[16]。回顾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10年至今未收到关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上报。而在阿司匹林妊娠期应用对胎儿安全性方面,有综述报道,多项研究关于妊娠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胎儿发育影响的结果报道不一,用药的利弊尚存在争议[17]。因此,在今后的应用中可加强患者以及其子代的长期随访以最大程度地收集女性患者特别是妊娠期女性患者阿司匹林超说明书使用的远期安全性数据。
4 结语
本研究显示,妇产科门诊阿司匹林应用以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主要由于相关指南与资料推荐阿司匹林防治的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为育龄期相关疾病,在该年龄段特别是高龄产妇(>35岁)多见[18]。在我院以妇科门诊应用最多,产科和生殖免疫门诊次之。基于目前关于阿司匹林在妇产科领域的临床应用有国内外文献研究数据和证据,我院阿司匹林超说明书应用具有科学依据,但阿司匹林在妇产科领域的超说明书应用仍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对妊娠期阿司匹林的应用,由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巴黎联合工作组(PARIS)、母胎医学的健康与人类发展协作网(MFMU)、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以及Cochrane等机构的指南给出的建议或组织研究的结果间差异较大,对目标患者予以抗凝药物预防尚无明确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给药建议[18-21],而国内的妇产科超说明书使用阿司匹林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有必要在基于临床的实际应用下开展女性患者应用的数据研究。本次由于处方信息内容有限,无法追踪到妊娠状态患者的具体孕周,无法详尽地体现妊娠期女性应用的实际孕周和治疗疗程,因此,未来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和荟萃分析,来评估阿司匹林在中国女性人群中应用的远期风险和并发症,从而为育龄期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女性超说明书应用阿司匹林提供更为详尽的参考数据和保障其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Jack DB. One hundred years of aspirin[J]. Lancet, 1997, 350(9075): 437-439.
[2] Patrono C, Rocca B. Aspirin: promise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millennium[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 28(3): s25-s32.
[3] Thun MJ, Henley SJ, Patrono 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s anticancer agents: mechanistic, pharmacologic, and clinical issues[J].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94(4): 252-266.
[4] Rothwell PM, Wilson M, Elwin CE,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20-year follow-up of 5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10, 376(9754): 1741-1750.
[5] Cuzick J, Otto F, Baron JA, et al. Aspirin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J]. Lancet Oncol, 2009, 10(5): 501-507.
[6] Caitis S, Sibai B, Hauth J, et al. Low-dose aspirin to prevent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high risk[J]. N Engl J Med, 1998, 338(11): 701-705.
[7] 何志超, 李幼平, 伍俊妍, 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阿司匹林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回顾性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 15(12): 1365-1371.
[8] 曾静, 卓琳, 詹思延. 国内外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分析与比较[J]. 中国药物警戒, 2015, 12(5):271-274.
[9] Harold J. DeMonaco HJ, Ali A, et al. The major role of clinicians in the discovery of off-label drug therapies[J]. Pharmacotherapy, 2006, 26(3): 323-332.
[10] Czaja AS, Valuck R. Off-label antidepressant u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mpared with young adults: extent and level of evidence[J].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12, 21(9): 997-1004.
[11] 张波, 郑志华, 李大魁.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参考[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9-14.
[1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49(11): 801-806.
[13] 林其德. 复发性流产免疫学诊断和治疗共识[J]. 生殖医学杂志, 2008, 17(1): 4-5.
[14] Kaandorp SP, Goddijn M, van der Post JA, et al. Aspirin plus heparin or aspirin alone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J]. N Engl J Med, 2010, 362(17): 1586-1596.
[15] Bujold E, Roberge S, Lacasse Y, et al.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with aspirin started in early pregnancy: a meta-analysis[J]. Obstet Gynecol, 2010, 116(2): 402-414.
[16] Stevens W, Buchheit K, Cahill KN. Aspirin-exacerbated diseases: advances in asthma with nasal polyposis, urticaria, angioedema, and anaphylaxis[J].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15, 15(12): 1-10.
[17] 郑艳彬, 印杰, 钱莉敏.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新进展[J]. 上海医药, 2004, 25(6): 273-274.
[18]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03-508.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江苏省口腔医院门诊综合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配套服务用房及自行车库,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下三层一部分区域为水泵房,一部分区域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6级人防掩蔽所;地上部分一至十层为门诊楼,十层以上为教学和办公用房。设计日门诊病人2000人次,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5043平方米,建筑高度为65.8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2 系统简介
2.1 给水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从本工程东侧上海路上的市政给水管路上接入一根DN150的引入管,分两路,一路DN100的管道供应供本建筑生活用水,一路DN150的管道供应供本建筑消防用水,分别在生活和消防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水表计量。市政最低水压0.20MPa。
本建筑生活给水采用分区供水,系统分区如下:-3~2层由市政供水管路直接供给;3~10层由低区变频供水设备增压供水;10层以上由高区变频供水设备增压供水。用水压力大于0.20MP的给水支管上设置减压阀减压。除此之外,冷却塔补水设有专用变频水泵,抽水增压至裙房顶冷却塔,冷却塔补水管上设置水表计量。低区、高区增压给水系统及空调补水系统设计秒流量分别为6.95l/s、3.87l/s及1.5l/s。按照业主要求,本建筑地上一至八层普通诊室分科室单独计量,九、十层VIP诊室设水表单独计量,十层以上办公区设水表单独计量,除此之外地下厨房用水单独设水表计量。给水系统示意图见图1
2.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分区原则同冷水供给水系统。诊室及厨房生活用热水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以蒸汽作为热媒,采用汽水半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向本建筑热水管网集中供热。除此之外屋面设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面积约为430m2,作为生活热水的补充热源。热水设计供水温度60℃,设计回水温度55℃。热水供应系统回水管道上设回水泵,当温度低于55℃时,回水泵开启,加热至60℃关闭。其中厨房热水由单独一套半容积式热交换器供给,热水系统设置机械循环。热交换进水管上均设置水表;地上诊室部分由另外两套半容积式热交换器供给,热水系统设置机械循环,各科室热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水表计量热水用量。手术室热水采用容积式电热水器加热供给。生活热水系统高区设计秒流量为4.1l/s。热水系统示意图见图2
2.3排水系统
污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即设置伸顶通气管的排水系统)以及设有专用通气立管的双立管排水系统,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支管和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且横支管大于12m的污水横支管上还需设置环形通气管。底层污水均单独排出;地下室水泵房、车库等处设置集水坑,用潜污泵提升污废水至室外排出。厨房上方有卫生间的地方结构降板处理。污水收集后,经整个院区集中的污水处理构筑物二级生化处理并消毒后排入东侧的市政污水干管。根据业主要求,诊室内牙科医疗设备排水采用真空排水系统,由专业厂家深化设计。地下室水泵房、车库、消防电梯等处设置集水坑,用潜污泵提升污废水至室外污水管。地下室内卫生间污水经过污水提升设备排至室外污水管,厨房内生活污水经过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
2.4 消防系统
消防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采用一根DN150消防给水进水管。消防水池设计容积按满足一次火灾发生后,同时使用的消防系统最大设计流量和相应的火灾延续时间来计算。
在院区内本建筑南侧已有一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400 m3,距离本建筑80米,可供本建筑室外消火栓消防使用,故本建筑消防水池设计容积按储存2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和1小时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用水量之和计算,共计360m3。在屋面设有18 m3消防水箱1个,箱底标高为66.00米,可保证火灾初期的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成环状管网,由两台消火栓消防泵(一用一备,位于消防泵房内)自消防水池抽水增压供给。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设高低2个供水分区:地下3层至9层为低区,10层及以上部分为高区。在低区室内消火栓供水的主管上设置静压减压阀,保证低区的静水压力在100m以内。各区凡出水压力大于等于50m的消火栓,均采用稳压减压型的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共设有2个水泵接合器。
室内消火栓设置在建筑内门厅、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其间距保证同层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防给水管均联成环状,并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保证检修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在水平环状管网上引出的单个消火栓前均设一个DN65的检修阀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由两台喷淋消防泵(一用一备,位于消防泵房内)自消防水池抽水增压供给。每个防火分区的喷淋管道自成系统,在每个防火分区的水平总管上设1个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屏上显示出每个报警阀和每个防火分区的供水总管上阀门的启闭状态,以及喷头动作时火灾所在的层数和区域。报警阀及压力开关的运行情况也都能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屏上显示出来。
闭式玻璃球喷头均采用快速响应喷头,除厨房采用93℃温级喷头外,其余均为68℃温级喷头。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单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系统共设有7组湿式报警阀,集中设在一层报警阀间内。
3 特点探讨
3.1 门诊楼部分给排水设备管井的设置
由于本工程门诊楼各门诊科室需要单独给水计量,且用水点较为分散。传统的给水系统是在楼层集中设置一个主管井,给水系统通过在楼层吊顶内设置的水平干管输送到门诊部的各个用水点,该种方式的特点是占用楼层的空间小,节省了医院门诊的有效建筑面积,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楼层只设有一个给水主管井,且给水干管均吊顶内敷设,楼层内各科室用水检修,操纵均不方便。2.由于给水干管沿楼层布置,大大增加了给水系统的管道管长,增加了系统的造价。经过与院方的沟通本建筑门诊部在楼层分科室设有设备检修管道间,且尽量保证管道维修间上下对齐,便于给水立管的安装,同时也有利于楼层给水支管的维护和管理。具体平面布置见图3
3.2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共同规范科内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并将其分成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根据“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压力大小,技术含量”等全面衡量每一个护理工作应得得分值数,在全科达成共识,并确定不同量化分值。
急诊科护士工作量化指标及评分细则
工作量表:如:姓名、班次、肌肉注射×2、成人静脉输液×3、小儿头皮输液×6、肌肉注射×1、皮试×1、接液×1、拔针×1,加药×1、吸氧×1、县内出诊×20等等。
1.1根据每项工作的难易以及完成的优劣程度按质量计分,使每个环节职责分明,评分过程容易操作。
1.2突出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拉开计分档次,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既便于管理,又能确保急诊护理质量。
1.3我们还根据薄弱环节制定了加分或减分标准。例如:服务态度满意率测定达90%以上加3%,参加院部完成考核成绩优秀者加2%,及时完成本班护理工作加3%,静脉穿刺不成功,重复穿刺给予相应扣分,大夜班每夜班加2%,根据考核标准每月进行考评一次,科内建立监督机制,选出质控人员和记分员各一名,由她们每天对各人的工作量进行核对和总结,方法:根据每天输液卡上签名、重打牌号及签名、出诊呼叫登记记录等等为依据,能及时真实反映出其工作量登记的真实性,这样有力的督促了每一位护士如实填写考核表,结合院部制定的奖罚细则进行加分、扣分。
1.4加分、扣分方法:工作数量量化考核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确定工作数量量化项目,经过测定,确定每项计分分值,每日由当事人公开填写项目分值×数量,并累计总分,月底汇总,护士长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工作量填写的真实性进行抽查,若发现有造假现象,一经查实每次扣30分,2次以上扣除当月绩效分。
1.5工作质量量化考核采用倒扣分方法,扣分以医疗、护理质量、感染管理检查,每月综合目标检查反馈、科内护理质量检查、护士长平时及定时检查考核为依据,感管科检查扣分,感管科抽样不合格扣责任者5分,输液外渗一次扣3分,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扣20分,液体滴速未按病情调节发现一次扣10分,不按操作规程每发现一次扣5分,自己工作范围内不完成任务每次扣20分。
1.6服务质量量化考核:收到病人表扬信或锦旗加40分,不耐心解释致病人或家属纠纷,争吵扣20分,脱岗扣20分,仪表不符合要求扣5分,收到批评信、病人投诉、问卷调查收到批评者扣40分。
1.7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加20分,杜绝严重差错或事故者每次加6分,集体工作(活动)参加者每次0 30分,论文在省级以上正规杂志发表每篇加20分,晨会提问未作准备不能回答扣10分,回答不全扣5分,无辜不参加院科业务学习每次扣20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及其他方面的考核均由护士长平时记录,月底汇总,公开结果,使每人心中有数,并在各自的绩效考核表上签名,最后护长签名交由财务科统一计算绩效工资。
2 体会
中图分类号:R978.1;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7-0025-03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007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更是把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酷的事实告诫人们,抗菌药物的严格监管刻不容缓。我国卫生部也自2011年4月18日正式拉开了一场为期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序幕。而在抗菌药物应用的人群中,儿童相比于成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为儿童是人类社会中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感染性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在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的发育阶段,生理特点独特,对抗菌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在药动学、药效学方面与成年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大,受抗菌药物滥用危害也较成人更为严重,这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1]。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多家三级医院的儿科门诊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目前儿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成效,为进一步完善儿科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提供参考意见。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全部门诊处方数据来源于参加上海市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医院处方分析系统的17家三级医院儿科。
1.2 采样方法
在2011年每月随机选取1周(周一~周日,7 d;全年总计84 d),提取该周内17家医院儿科门诊的所有处方数据(包括患者年龄、处方数量、诊断药品名称和用药金额等)。
1.3 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基本应用情况
将17家医疗机构的儿科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基本应用数据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表1)。儿科门诊量虽然随着季节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依然无法掩盖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趋势;二季度、三季度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相对于一季度有持续性大幅的下降,四季度较三季度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前两季度依然是下降趋势。
将儿科门诊所应用的抗菌药物根据《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的分级管理类别分类并按季度统计各管理类别用药处方金额所占比例(表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非限制使用类的抗菌药物消耗金额逐季度上升,而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则逐季下降。
2.2 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将样本医院儿科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别按用药金额排序,统计前10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表3)。由表中数据可知,目前儿科门诊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这3大类,占据了近80%的份额,而且二代头孢菌素用量逐季上升,三代头孢菌素用量则呈逐季下降趋势。
2.3 单品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使用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见表4。其中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长期占据抗菌药物使用前3位。根据在总金额中的占比分析,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和头孢硫脒有逐季上升趋势,其他品种则呈现逐季下降趋势。而在前10位抗菌药物中仅有4个口服制剂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3 讨论
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品种应用于临床上的“黄金时代”越来越短,“后抗生素时代”——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引起人体对抗菌药物产生严重耐受进而演变成“无药可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所关注[2]。鉴于我国在生产和应用多方面均是“抗菌药物大国”的客观现实,卫生部先后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等文件,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并在2011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上海市各家三级医院也按照该指导思想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2011年的整治活动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否有推进作用正是本文期望通过分析上海市三级医院儿科门诊处方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为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完善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从儿科门诊的基本情况来看,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在2011年第一季度高达80.63%;自第二季度相关文件出台后,抗菌药物应用比例降至72.93%;而在医院采取淘汰抗菌药物品种、建立和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一系列措施后,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一度降至55.72%,当然这一低比例也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而在第四季度,抗菌药物的应用比例相比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但较前两季度依然是呈下降趋势的,这可能与管理放松以及冬季高发呼吸道疾病有关。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也是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进行管理[3],明确各级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可很大程度地保护抗菌药物,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从前文数据也可看出,该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应用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目前儿科应用最广的抗菌药物当属二代头孢菌素,品种主要是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和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在国际上属于主流品种,且均有口服制剂,一直被广泛使用;而头孢替安和头孢孟多则属于国际上用得少,但在国内却应用较广。特别是头孢孟多,存在着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的风险,被如此广泛地应用于儿科值得进一步关注。
三代头孢菌素中儿科应用较多的是头孢地尼片和头孢唑肟,但对于儿科常见的细菌感染均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首选一般是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菌素仅作为备选用药,因此三代头孢菌素的高应用率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仔细分析数据也可发现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比例虽高,但也在逐季下降中,这也可算是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化的进步。
除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外,大环内酯类也是儿科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和麦迪霉素。这一方面是因为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着口服制剂,服用方便的因素。
总体来看,目前上海地区三级医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2011年的整治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旧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应用品种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细菌检测和耐药监测工作,还需要加强对老百姓的健康教育,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彻底摒弃滥用抗菌药物的恶习。
参考文献
[1] 张清,郭京艳. 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 4768-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