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专门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核专业应当建立系一级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例如,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应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为组员。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为以下三点:制定系一级的辐射安全规章制度并保证实施;定期组织辐射安全检查并确保整改要求的落实;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3专业的人员资质及培训
3.1人员资质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当为教师或专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并具备一定的核专业知识背景及工作背景。本科生或研究生因其流动性大且与学校不存在雇佣关系,只能协助管理,不适合作为唯一的管理责任人。
3.2外部培训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培训并取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证书到期前应参加复训,保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3.3内部培训
核专业实验室应定期组织辐射安全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培训,以掌握最新的辐射安全法规和要求。内部培训应当有培训内容记录、培训后考核记录及培训效果反馈。
4严格的使用申请与登记制度
4.1“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每一个“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应指定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学生姓名”等信息。简单仪器可以由学生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复杂仪器应由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使用应有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包括“使用人姓名”“导师姓名”“样品名称”“样品数量”“开始使用时间”“结束使用时间”等信息。每一次使用记录需有使用人和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4.2“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所有“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未使用时均存放于“源库”。“源库”由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遵循双人双钥匙的管理原则。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等信息。“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进出“源库”时应有领用与归还记录,记录应包括“领用时间”“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编号”“用途”“归还时间”等信息。每一次领用和归还需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签字确认。 完备的辐射防护用品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辐射监测仪、报警仪、个人累积剂量计、工作服、手套、防护服等。 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应对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如“姓名”“岗位”“工作年限”等)、个人累积剂量值、体检报告以及职业健康评估报告。其中,个人累积剂量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体检为每年度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专门体检。职业健康评估报告为核专业内部根据个人累积剂量值和体检报告结果做出的综合性年度评估。 定期的辐射环境监测对“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存放地点以及“源库”应当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分为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
4.3外部监测
外部监测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包括辐射环境、土壤及可能涉及的三废排放,监测结果必须有正式的书面报告。
4.4内部监测
内部监测由核专业内部的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一般根据监测方案使用辐射监测仪器检测各个监控点的辐射剂量。内部监测所使用的仪器应当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内部监测应做好记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
5充分的事故应急准备
5.1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应估计核专业实验室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针对每一种可能性制定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行动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及分工、应急行动的步骤、上级主管部门及外部救援的联系方式等。应急预案内容应定期进行修订,以更新应急联系方式以及加入新的法规要求。
5.2应急物资
应将应急物资存放于专门的储物柜。应急物资应包括应急预案的副本、伤员急救药品、应急需要的工具、事故报告的表格、文具等等。
5.3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方案及报告应做记录。
2化学品安全存放要求
化学品存放应以2011年国务院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依据,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与特点建立相应的存放模式,同时对每种化学品建立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让操作者更容易、更直观的了解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安全防护、泄漏处理等情况。
2.1一般化学品存放要求
化学品区域要独立,不能和其他物品混放,其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在存放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志。化学品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日晒,还应隔绝火、热、电源,并注意防水。
2.2特殊化学品存放要求
2.2.1易燃易爆危险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乙醇、二甲苯、甲醛,该类化学品存放必须有独立的危险品仓库,坚决不能整箱堆置存放,必须拆箱分类存放于专用的化学品防爆柜中,并于防爆柜外部醒目位置张贴其相应的MSDS,并配备灭火装置。该类危险品的存储温度不能超过30℃,应在存储位置悬挂温度计由专人进行监控并记录。平时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储量适量即可,不提倡过多储存。
2.2.2腐蚀化学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腐蚀化学品有盐酸、硝酸,对于该类物质的存放应放置于专门的强酸、强碱储存柜中,并于箱体外侧张贴MSDS。该类储存柜采用进口的聚丙烯(PP)材料,耐酸碱强度高,也易于清洗,很多从事实验室防护设备的公司均有出售。该类物质必须与碱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不能混存,因该类腐蚀性化学品易挥发,以免发生反应造成危险。
2.2.3剧毒或致毒化学品
对于该类物质病理实验室比较少见,如氧化汞等。该类物质从安全角度考虑作者不建议病理实验室存放,本院是由药剂科联系专门机构进行存放,使用时由专人送至病理实验室,用多少取多少,用完后送回专门存放点存放。
3化学品的使用
化学品在使用时根据需要量领用,不能随意领用。在领用时要严格遵守双签名的原则,由科室负责人和化学品管理员审核签名后领用,并将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于化学品使用记录表。使用过程中未使用完的试剂放置于托盘中,同时根据试剂在MSDS中的理化特性贴上相应的化学品标示。对于配制的试剂要配备相应的存放容器,并在容器醒目位置贴上标示注明其试剂名称,配制日期和有效期。对于过期试剂或失效试剂按照废弃液体处理流程处置。
4化学品防护原则及措施
4.1防护原则
病理实验室针对化学品防护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还是个人防护物品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因为这关系到工作场所的环境保护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可忽视。
4.2防护措施
病理实验室的防护措施要从两方面来阐述:病理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和个人防护措施。
4.2.1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
病理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要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建立相应的缓冲带,同时要制定标本接受流程、取材工作流程和制片工作流程,将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污染较大的区域要适当的增加空间,这样有利于稀释空气中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于空气污染区域要配置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以降低空气中毒性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如在取材室要安装配有标准排风系统的取材台,而制片技术室要安装通风柜,使包埋、染色等易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操作能在通风柜中进行。对于易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要密封保存并加强相关区域的通风,一般要求室内与外界空气的更换次数不少于2次/h,某些特殊的室内(如取材室、标本储存室)通风至少要换进空气6次/h,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环保试剂替代,不过相对成本会提高。取材后的标本应储存于独立的标本存放室内并配备冰柜,可有效的降低取材室的甲醛浓度。工作区的温度控制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根据P2实验室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7℃,温度过高,会加剧挥发性化学品的挥发。
4.2.2个人防护
(1)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对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危险意识不能松动。
(2)在防护物品配备方面要齐全。在接触化学品的过程中,口罩、帽子、手套、防护衣是必备品,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配备防护眼镜、活性炭口罩、防酸手套以及独立洗眼台。
(3)员工必须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要加强监督,由病理科负责人组建监督小组,针对科室内部人员工作中的防护问题进行自我内部监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组建的病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对于很多单位工作环境中甲醛、二甲苯严重超标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效果往往要好于科室内部的自我监督,南京的组建经验值得在很多地方推广。
5化学品泄漏处置
病理实验室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化学品倾覆的事情发生,导致化学品暴露在外部。当少量泄漏时,操作人员穿好防护物品,并用干布或吸水纸吸干已暴露的化学品后置于黄色垃圾袋中,交废物运送处由专门机构集中处理。泄漏物较多时,要根据化学品处置流程与原则将泄漏处置分为初期应对、抢险救援和后期处理三个阶段,并根据这三个阶段建立规范化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本院目前使用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见图7。
6化学品废弃处置
病理实验室的化学性废弃物比较多,这些废弃物如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通过下水道进行排放。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相关责任部门不具备该类废弃化学品的处理资质和能力,这就带来了如何处理这些废弃化学品的问题。目前,病理实验室产生的化学性废弃物主要来自组织固定、组织脱水、制片染色这三个环节,由于接触环节人员较多,作者建议指定专人负责病理实验室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废弃液体放置于专门的密闭有盖的化学桶中,且最大存放量不能超过该桶的2/3。在化学桶外侧要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和试剂成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化学废弃品不能混合放在同一个桶中,因为目前很多处理机构只能处理单一类型的化学品。当化学桶达到最高存储容量时,由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从病理实验室将其收集,用专用收集车送至专门机构作无害化处理。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验教学中心于2010年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自正式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运行以来,充分贯彻ISO9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建立安全绿色环保实验室,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了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从而为培养环境学科高质量、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创新突出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1.2安全与环保问题
实验教学中心共开设专业实验课程11门,授课对象面向全校12个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参加实验的人员约900人次。中心还积极组织绿色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SRT)、环境友好科技大赛、学生绿色协会活动等绿色课外实践。仪器设备的频繁使用以及多种类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无疑给中心的安全及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为:(1)安全观念和环保意识不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观念和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选择试剂最低使用量以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实现实验绿色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尤其是处理含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废弃物,仍需强化学生的无菌意识,一定要作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避免实验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危害。(2)奖惩工作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应该有明确的奖惩制度[5]。对于违章操作或麻痹大意、而发生安全事故,致使国家财产受损失的,应按具体情况进行赔偿、罚款、通报批评、行政批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设置奖励基金,奖励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2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6]。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卫生制度等;为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即刻启动预案,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实验室采取安全责任层层落实,中心主任和实验室主任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各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具体安全工作,每间工作室指定安全责任人;实验用的仪器、设备等的使用说明书妥善保管,分类登记,并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保证使用正常运转;坚持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借用登记表及维护维修记录表。
3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及培训
实验教学中心十分重视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讲座及培训的方式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增强防护能力,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另外,对于新生初次进入各实验室时,实验室教师需对新生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与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危险性强的实验项目,实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对未参加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将不允许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此外,将安全和环保教育落实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实验课前,实验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该实验的有关规定,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4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其品种繁多,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着很大的危险性[7-9],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0]。首先,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场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安装通风装置[11],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种类、性能,对性质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要严格分类存放,对易燃、易爆、剧毒、致病微生物、麻醉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做到专室专柜储存,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专账[12],根据储存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安装防盗装置加以监控;其次是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使用人员能正确使用危险化学品,明确防范措施,使用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确保实验安全;还要对过期失效、无标签的废弃危险化学品,集中妥善保管,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最后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易挥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计划,要严格按照实验使用量购置,不存余量[13]。
5建立健全消防、防范设施以及安全、环保措施
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按建筑要求安装消防栓和配备灭火器。各实验室均安装了烟感报警系统。中心在实验室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了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三层漏电保护,封闭了实验台上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形成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实验操作台均为标准实验台,台面材料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实验室通风、照明良好;水、电、气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室噪声低于国家标准。中心设有专门的保安岗位,实行24h值班与巡逻。现在实验室设施、环境能保证安全和环保,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消防设施、应急灯、安全通道齐全规范,防火、防盗可做到智能化监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提供整个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并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1.1源头环节
通常,农产品种植是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源头环节,其种植质量对整体供应链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种植仍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埋下祸根,引发社会潜在食源性疾病,威胁公众身心健康[1]。
1.2生产环节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食品生产市场存在大量的小规模作坊,食品加工缺乏安全保障,生产质量与生产环境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小规模、技术水平低、管理混乱等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生产环节主要面临的问题。
1.3流通环节
当前,我国食品流通体系较为标准、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国家投入力度较大,市场回报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食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落后,食品流通受阻,主要表现为食品运输机械设备专业水平低,大多为干线运输,湿度、温度、运输时长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质量;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采用非专业运输方式,运输操作不符合标准流程,缺乏专业的运输设备[2]。
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中央政府应集中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立法、执法环节,以法律威严约束食品安全。首先,应统一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立法,有效规范质量安全供应链。鉴于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有218项[3],涉及食品安全生产、运输等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统一化管理,有效管理分段立法。其次,相关部门应统一管理食品安全执法监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再次,我国立法、执法部门应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也在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相关人部门应统一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安全质量检验标准,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标准。从行业角度出发,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解决同一食品监管标准多重化问题,引导食品企业尽早适应国家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标准。
2.2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力度
我国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备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行业协会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组织协调力度。食品行业协会是一种处于食品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自律组织,有效沟通政府、市场与企业,协调食品供应链多方利益。中央政府应联合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为食品行业协会合理监控食品安全供应链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应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意识,提高其服务意识,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为有关政府部门发展食品产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再次,食品行业协会应自觉提升协会综合价值,引导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中的领头、示范作用。当前食品行业协会仍存在规模小、数目少、现代化水平低[4]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全面覆盖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借力,以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
2.3提升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我国食品企业应从自身做起,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提升自身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战略。食品企业应认识到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对企业食品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当加快完善供应链管理制度。食品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严格筛查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问题,保证从原料采集到成品运输销售,每一环节均符合国家食品生产安全标准,创新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采取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法及时解决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问题。同时食品企业应重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员工对食品生产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强企业自身检验能力,健全食品生产管理体系。
3结束语
食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安全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政府、食品企业以及食品行业协会应协同合作,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加大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管理力度,共同努力为人民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高品质的食品消费环境,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罗丽纯.食品安全保障:从质量标准体系到供应链综合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7(36):8-9.
[2]黄彩霞.食品供应链环节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J].现代食品,2017(17):43-45.
引言
就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而言,我们的设备在电磁兼容等方面取得了较全面、深入的进步;然而在安全试验和设计方面差距仍较大。只有先深刻理解了关于安全试验的标准与要求,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做出设计和改进。
1电子产品安规试验的一般原则要求
试验之前应理解如下一些原则要求。
1)产品安全测试前,应首先确认设备的移动性、设备对电击的保护类型、与电源连接的方式、以及污染的等级等;
2)列出所有经过认证或未经认证的安规元器件的清单,确定是否应作为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承受规范规定的有关试验;
3)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型式试验,应在一个样品上进行,该样品应承受全部有关试验;
4)如果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已清楚地表明某一试验对设备不适用,则该试验就不应进行;
5)当元器件未由公认的试验机构认证,该元器件应作为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承受本规范规定的有关试验;当元器件已由公认的试验机构认证,符合与有关的国家标准或IEC元器件标准相协调的某一标准时,不承受有关的国家标准或IEC元器件标准中规定的那部分试验;
6)跨接在危险电路和安全电路间的封闭和密封的零部件、及灌封零部件,应承受相应的温度循环试验和潮湿处理试验,然后再进行抗电强度试验,检验其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绝缘;
7)MOS器件和IGBT器件的封装材料属于已认证的材料,不进行耐热、防火及抗电强度的试验。
2电子产品安全试验项目与要求
2.1温度循环和潮湿处理试验
对跨接在危险电路和安全电路间封闭的、密封的、和灌封的零部件,应承受相应的温度循环试验和潮温处理试验,然后再进行抗电强度试验,检验其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绝缘(吸湿材料的判定,必要时可通过潮湿试验处理后进行抗电强度试验来确定)。
该试验不做任何判定,仅用于抗电强度测试前对器件的处理。
2.2介电强度试验
检验设备中元器件使用的绝缘材料是否具有足够的抗电强度。在进行抗电强度试验前须进行模拟发热试验,使这些元器件和部件处于充分发热状态。
试验期间,绝缘不应击穿。当由于加上试验电压而引起的电流,以失控的方式迅速增大时(即绝缘无法限制电流),则认为已发生绝缘击穿。电晕放电或单次瞬间闪络不应算是绝缘击穿。
2.3机械结构试验
2.3.1机架稳定性试验
试验分下列4项,每项单独进行。
1)当使设备相对于其正常垂直位置倾斜10°时,该设备不应翻倒;
2)对落地设备,在距离地面不超过2m的最不利的高度上,沿任意方向施加大小等于设备重20%的力(但不大于250N),该落地设备不应翻倒;
3)对高度≥1m,质量≥25kg的设备,在距离地面不超过2m的最不利高度上,沿任意方向对设备施加大小等于设备重量20%的力(但不大于250N),该落?设备不应翻倒;
4)对落地设备,当将800N恒定向下的力,在最大力矩点处施加到任何水平工作表面上,或施加到距离地面高度不超过1m,具有明显支点的表面上,该落地设备不应翻倒。
如果各装置设计成固定一起、且不作单独使用的情况,则不须考虑单个装置的稳定性。
2.3.2部件恒定作用力试验
本试用来验检验设备的各部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具体方法是,用试验探头对操作人员接触区内的整台设备、或内部的零部件施加30±3N的恒定力,持续5s。
对手柄、操作杆、旋钮、液晶的屏面不进行该试验。
2.3.3外壳的恒定作用力试验
本试验用来检验设备防护外壳的机械强度。
试验应使用能在直径为30mm圆形平面上,进行接触的适用试验工具,对固定在设备上的防护外壳施加250±10N的恒定力,持续5s。
2.3.4钢球试验
可取样品的完整外壳、或能代表其未加强的面积最大部分进行试验。
1)垂直冲击力试验样品以其正常的位置支撑好,用一个光滑的实心钢球,使其自由落到样品上进行试验;
2)水平冲击力试验将该钢球用线绳悬吊起来,并使其象钟摆一样,从垂直距离为1.3m处摆落下来进行试验;如果摆落试验不方便,则可以将样品相对于其正常位置转90°安装,进行垂直冲击试验,模拟对垂直或倾斜表面的水平冲击试验,以此来代替摆落试验;
必须注意钢球试验不应施加到设备的液晶显示屏和压板玻璃上。
2.3.5跌落试验
本试验仅适用于检验手持式设备和直接插入式设备的机械强度。
将完整试验样品从1m高度处,以其最不利结果的位置自由跌落到硬木表面上,样品应可承受3次跌落冲击。
2.3.6应力消除试验
由整台设备构成的一个样品(或由外壳、连同任何支撑框架一起构成一个样品),放入气流循环的烘箱内承受高温试验,烘箱温度要比温升试验时在外壳上测得的最高温度高10K(但不低于70℃),试验时间为7h,试验后使样品冷却到室温。
2.3.7把手及旋钮松动试验
如果把手、旋钮、夹具、操纵杆松动会引起危险时,则应以可靠的方式固定,以便使在正常使用时不会松动。不应使用封口胶和类似的化合物来防止转动;如果把手、旋钮等是用来指示开关或类似无转换位置的、而且它们置于错误位置时易引起危险时,则设计应保证不能被置于错误的位置上。
对把手、旋钮、夹具或操纵杆等元件,在轴向施加作用力1min,试验抗拉脱能力;试验中,把手、旋钮、夹具、操纵杆应不会松动、或不能被置于错误的位置上。
2.4耐热和防火试验
应注意,在进行耐热和防火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会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
2.4.1防火外壳的可燃性试验
对于总质量超过18kg的移动式设备和驻立式设备按如下要求进行试验。
1)应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每一个样品由一个完整的防火防护外壳组成(或由防火防护外壳上代表壁厚最薄部分、而且要含有通风孔在内的切样组成)。
2)样品应按其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安装。在试验火焰施加点以下300mm处铺上一层未经处理的脱脂棉。试验火焰应加在样品的内表面,位于被判定为靠近引燃源,而有可能被引燃的部位。
对防火外壳的内材料也要进行如上的可燃性试验。
2.4.2大电流起弧引燃试验
本试验用来检验样品在大电流起弧条件下的可燃性。
用一对试验电极以及可变电感性阻抗负载,与交流220~240V,0~60Hz的电源串联进行该试验。引燃受试样品的飞弧平均数量对于V0级材料不应少于15,对于其他材料不应少于30。
2.4.3灼热丝引燃试验
检验样品的可燃性。试验开始时,电路被通电以使电流通过热丝产生0.26(1±4%)W/mm的线性功率密度,试验将继续到试验样品引燃120s止。当引燃发生或已经通过了120s时,中断试验并记录试验时间。
对于绕线部分已经熔融但仍未引燃的样品,则当样品不再和所有热丝紧密接触时,试验应中断。
2.4.4灼热燃油试验
也是检验样品的可燃性。
将一个有完整防火防护外壳底部的样品,牢固地支撑在水平位置上。在该样品的下面约50mm处放一浅平底盘,盘上铺上一层大约为40g/m2的漂白纱布。
取一个带有浇注嘴和长勺把的金属小勺,在试样上的开孔上方约100mm处,以大约1mL/s的流量,将勺中的灼热油全部平稳地倒入该图形开孔的中央。
在这两次试验期间纱布不应被引燃。
2.4.5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按如下项目分别进行。
2.4.5.1V0,V1或V2级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先检验样品的可燃性级别,然后选取该材料或组件的10个样品,放至试验火焰上,任一样品上火焰燃烧的持续时间,对V0级不应超过10s,对V1级或V2级不应超过30s。
2.4.5.2HF1,HF2或HBF级泡沫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先检验样品的可燃性级别,然后将一个样品平放在钢丝网上,样品的一端与钢丝网的上弯端相接触(对组合材料的样品,应将其泡沫塑料的一面朝上放置)。将样品放至试验火焰上,灯焰应移到样品的下方停留60s,然后将灯焰移开。
此后,应在另外9个样品上重复进行本试验。
2.4.5.3HB级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先检验样品的可燃性级别,然后先用夹子将样品夹住,并使样品的纵轴线成水平方向,横轴线与水平方向成45°。将一块平整的钢丝网水平支撑在距样品最低缘以下,并使样品悬空端正好直接位于钢丝网边缘的正上方。
再将灯焰移到样品悬空端的规定位置停留30s,或者烧到25mm标记线为止,然后移去灯焰记录时间。燃烧或灼热燃烧从样品较低缘的25mm标记线燃延至100mm标记线为止,然后计算燃烧速度。
2.4.5.45V级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先检验样品的可燃性级别,然后用安装在环形架上的夹子,将每一根条样从其上端夹住,而且应使试验条样的纵轴线成垂直方向。本生灯支撑在安装件的斜面上,使该本生灯的灯管相对于垂直方向处于20°的位置。试验条样的窄边应面对本生灯,在火焰施加点的下方300mm处铺上一层未经处理的脱脂棉。
火焰应与垂直方向成20°角施加到条样底部两个棱角中的一个棱角上,使蓝色锥焰的顶端能接触到试验条样。火焰应施加5s,然后移开火焰停烧5s。该操作应重复进行,直到每一根条样全都烧了5次为止。
2.5外形结构防触及试验
可通过本试验检验设备的防触及性(电击及能量危险)对外形结构的防触及性,在目测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可利用试验指和试验针进行试验判定。
2.5.1用试验指进行试验
试验时,首先将可拆卸零部件(包括熔断器座)卸掉,并使操作人员可触及的门、盖等打开,然后将试验指外壳上的开孔时,不应触及规定的危险零部件。
2.5.2用试验针进行试验
试验时,当试验针插到外部电气防护外壳的开孔中时,试验针不应触及带危险电压的零部件。试验时,可拆卸的零部件,包括熔断器座和灯应保持就位,操作人员可接触的门和盖罩是关闭的。
2.6接地电阻测量试验
接地电阻测量试验主要检验接地保护的可靠性。
测量时可利用专用测量仪表,或用测量接地点的电压和电流的方法经计算得到电阻值。
应测量保护接地端子或接地接触件与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压降,然后根据试验电流和该电压降计算电阻值。电源软线中保护接地导线的电阻值不应计入该电阻测量值内。
接地端子或接地接触件,与需要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电阻不应超过0.1Ω。保护接地导线不应串接开关或熔断器。
2.7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试验
检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2.7.1爬电距离测试方法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2.7.2电气间隙测试方法
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2.8电源软线的拉力试验及通流量的测试
电源软线应承受规定的稳定拉力25次,拉力沿最不利的方向施加,每次施加时间为1s。
试验期间,软线不应受到损伤,可通过外观检查以及在电源软线导体和可触及的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抗电强度试验来检验,试验电压为3000V。
试验后,软线的纵向位移量不应超过2mm,该软线的连接处也不应有明显的形变。
2.9接线端子导线安装试验
检验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的可靠性。
从具有适当标称截面积的软导线的端部,剥去约8mm长的绝缘层,使该多股导线中的一根线悬空,然后将其余线束完全嵌入并夹紧在接线端子内。
在不向后撕裂绝缘层的条件下,这根悬空的线应沿每一个可能的方向弯曲,但不要围绕隔离保护物锐弯。
2.10电源接口稳态输入电流测量
设备应在正常负载的条件下,以及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中的最低电压的条件下,待输入电流达到稳定时进行测量。
预定直接由电网供电的设备,其电路的最小电源容差应按额定电压的10%来进行设计。
2.11温升试验
在正常使用时,设备及其零部件不应产生过高的温度。
一般应采用热电偶法来进行测定,而测量绕组的温度时可采用电阻法。
规定的最大温升限值是基于设备工作时室内温度为25℃的假设作出的。试验期间,室内环境温度不要求保持在某一规定值上,但须记录。
试验应在样品正常负载条件下进行,首先记录试验开始时的室内环境温度,然后打开电源,使样品工作在正常负载的状态,保持状态观察温度变化,当温度达到稳定时,记录此时零部件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
2.12对地漏电流测量试验
检验设备电源部分对地漏电流是否符合要求。
对无保护接地的II类设备,应对操作人员接触区内的导电零部件,以及对贴在可触及的非导电零部件上、面积不超过10cm×20cm的金属箔进行试验。金属箔在被试表面上应占有最大可能的面积,但不超过规定的尺寸。如果金属箔的面积小于被试表面,则应移动金属箔,以便能对被试表面的所有部分进行试验,应注意避免该金属箔影响设备的散热。
2.13异常工作和故障试验
2.13.1元器件的异常工作试验
检验当部分元器件工作异常时,或者误操作后,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危害程度。
试验时应使设备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电压下工作,并在设备上或模拟电路上,一次施加一个下列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
1)当该机电元件正常通电时,应将其机械动作锁定在最不利的位置上;
2)如果某个机电元件通常是间断通电的,则应在驱动电路上模拟故障,使该机电元件连续通电。对出现故障时不易作人员察觉到的设备或机电元件,连续通电时间持续到建立起稳定状态或引起其他后果为止,对其他设备或机电元件,持续5min或引起其他后果为止。
2.13.2元器件故障试验
本试验适用于除电动机、变压器和机电元件外的元器件和电路。
首先通过检查设备、电路图和元器件规范,以此来确定出可以合理预计到会发生的那些故障条件。
如果设备有多个插座连有同一个内部电路,则只须对一个样品插座进行试验。与电源输入有关的一次电路的元器件(如电源线、设备耦合器、EMC滤波元件、开关等),它们互连一个故障条件。
2.14安全电压试验(ELV)
小于42.4V的交流电压或是小于60V的直流电压叫安全电压;安全电压电路仅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导体与导体之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的交流峰值不超过42.4V或直流值不超过60V的二次电路,一般仅靠基本绝缘而没有接地,所以不允许操作人员触摸。
2.15SELV可信性试验
对于SELV(即安全特低电压电路),应进行下面的破坏性试验:
1)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模拟基本绝缘击穿或单一元器件损坏,测试SELV电路的电压;
2)在一个或几个互连的SELV电路内,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量其任何两个可触及的电路零部件之间的电压或与保护接地端子之间的电压;
3)模拟单一基本绝缘失效、单一附加绝缘失效或某一个元器件失效时,用示波器测量SELV电路可触及的零部件上的电压。
2.16标牌耐久性试验
可利用本试验对标牌的耐久性进行检验。
首先,用一块蘸有水的棉布用手擦拭15s,然后,再用一块蘸有汽油的棉布用手擦拭15s,试验完成后标记仍应清析,标记铭牌应不可能轻易被揭掉,而且不应该出现卷边。
2.17安全标志的检查
通过目测观察,标识的原则要求是:
1)设备上必须有能保持长久、清晰易辨的标志或标牌,应给出安全使用设备所必需的主要特征,如额定参数、接线方式、接地标记、危险标记等;
2)由于设备本身的条件所限,不能在其上标出时,必须以其他方式清楚、可靠和有效地将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使用人员(例如用操作说明书或安装说明书的形式),在此情况下,这种文件应视为设备的组成部分;
3)设备上应该清楚地标出制造公司、牌号或商标,如不好实现,则可印在包装箱上;
1引言
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化,因此,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然而,近年来国内城市建筑坍塌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问题。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2.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2.4建筑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2.5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7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安全监理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
3.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观念
在管理工作中,应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将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
3.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与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3.4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此外,施工环境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同时,还要减少噪声、粉尘等对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使施工人员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
3.5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对施工中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6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
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投入,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3.7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燃气的出现其实人们并不是很陌生,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城市燃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城市燃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其安全、稳定等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城市燃气的安全性,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因此,在城市燃气运营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针对每一个管理环节,进行全面的深化,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城市燃气运营质量。另外,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也可以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了城市燃气的安全、稳定等性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1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燃气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导致其安全、稳定等性能会有多下降。其实,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管理步骤都是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危险,主要体现在采气、输气、输送等方面,下面就针对这几个方面,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分析和阐述。
1.1 城市燃气输送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受到了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气源质量有所下降,这样就会导致城市燃气输送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城市燃气输送的过程中,其管道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管道就会发生腐烂、腐蚀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导致一些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使用不规范的现象,缺乏相关的安全使用知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城市燃气管道铺设相对不规范
在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的加快,对城市燃气管道的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在城市燃气铺设的过程中,由于管道铺设的数量逐渐的增多,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大,其规划也相对缺乏一定的合理、科学等性能,导致管道与管道在连接时候,其密度性能也相对较差,这样也会对城市燃气管道的使用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在城市燃气施工单位在铺设的过程中,经常处于表面化,没有按照相应的管理和施工流程,展开该项工作,这样就会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影响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质量。
2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一些主要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城市燃气的本质上来说,城市燃气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全面的提升其安全、稳定的管理性能,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构建,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提升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高度。同时,在构建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等性能。另外,在城市燃气安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加大城市燃气安全管理力度,并且对其安全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宣传,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形式,加强用户对城市燃气的使用的安全意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性能。
除此之外,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其相关的管理流程,展开该项管理工作,使整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合理等性能,并且将其管理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以此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燃气安全、稳定等性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2.2 加大管理力度的投资
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些相关的城市燃气单位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大了相应的管理力度,并且对先进的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设备,进行引进和应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程度。另外,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实际的燃气运营和管理的情况,构建相应的技术管理小组,这样可以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全面的提升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性能,避免其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引进先进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设备基础之上,也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媒介,保证了城市燃獍踩管理环节处于统一、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性能。例如: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在对其管线、接口等方面,实施全面动态监控。并且,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GPS信息技术系统,加强相关信息和数据的管理性能,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质量,也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3 加强城市燃气安全防范
由于我国城市燃气运营的过程中,自身存着的很大的危险系数。因此,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城市燃气管道建设、验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对其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这样对我国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性能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在城市燃气管道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管道铺设的实际情况,加强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性能,并且对其城市燃气管道的土质、开挖的深度等方面的一些数据和参数,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计算,这对其管理性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管材的质量,进行全面的选择,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管材的大小和型号,并且加强城市燃气管材外侧的保护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燃气管材的耐腐蚀性,以此避免燃气发生泄露的现象,提升了城市燃气的安全、稳定等性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其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以此提升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性能,保证城市燃气的安全、稳定等性能,这对我国城市燃气运营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肖国岐.对于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讨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6:171.
[2]付亮.对于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讨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6,23:115+117.
[3]薛亚丽,刘广兴.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20:175-176.
引言
建筑起重机械在如今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通过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后,抓紧对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走向专业化管理方向迫在眉睫。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是在高空中工作,机械旋转范围不但在工地内也包括工地外的范围,一旦发生事故,比如高空坠落、倒塌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的完成情况,而且有可能严重危及到工地内的工作人员及工地行人的人身安全和周围建筑物的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社会影响。塔吊起重机械在作业中,假如钢丝绳发生断裂,上面所吊重物将从高空中直接坠落,其过程的危险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方面发生类似事故的教训也不少。
起重机械作业事故由此引起的伤亡后果对施工单位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将会被停止在经营中的投标资格,企业的生产奖无法正常的运转从而产生生存的危机;其次将会被停止施工生产,工作进度受到影响,施工单位经济上受到损失;最后因为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赔偿费用和财产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搞好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设备出租行为不完善
由于建筑起重机械投资的回报率较高,因此有很多单位和个体都选择购买起重设备向外出租,其中由个体出资购买的设备一般是挂靠经营。这些出租单位的管理水平、资质、人员素质各有不同,对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多数的单位是不具备进行施工作业的资格的,更不具备对起重设备的安装、检查、维修的资格。一些出租单位聘请司机来开机,在缺乏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以及设备的使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的培训的情况下,对设备初始安装后就让自己的司机使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自行检查、维护和附墙装置的安装。
2.2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和保养问题
机械在施工场地正常使用时,按照管理上的规定,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工作应该是由施工使用单位负责进行。但是施工单位一般使用的设备都是从外租借来的,这样就导致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工作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还有一些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过于陈旧,有的使用年限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这样使设备问题不断堆积,安全隐患也不断升级,维修成本也随之增加,大大的超出了预算成本。也有一些企业将临近淘汰的设备再另行转让给一些要求较低的小型单位或个体户,这样旧设备经过几次周转后,设备自身的情况变得模糊不清,没有使用经历也没有说明书,安全隐患也随之变大。
2.3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不完善
如果没有完善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就无法控制建中起重设备机械的使用寿命。根据《备案办法》的规定,设备备案时的产权单位只有提供完整有效的技术资料证明,才能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合法正常的使用。但是现在任然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①设备备案往往与实际使用情况不一致,导致政府管理部门无法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②设备在备案时一般情况只需要出示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复印件,但是有好多的企业使用的都是经多方转让的旧设备,很难对其生产厂家的状况进行查证。③机械设备的合格证或其他有效的证明文件遗失,虽然有些地区运行以设备安全技术性能评估来代替遗失的证明材料,但这种安全技术性能评估往往趋于形式。所以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也为设备使用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实行对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出租管理
要想切实做到对设备的出租管理就要对设备产权单位的出租行为加以规范,制止转租行为,希望能够做到有效的避免没有起重设备安装资质的出租单位实际管理设备。
起重设备经产权单位出租后,建筑施工使用单位不得再将设备转租给第三方,即只能由产权单位将自有的产权设备直接出租给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租单位和承租单位在签订设备的租赁合同时,必须将起重机械设备的相关信息全部包含于合同内容,并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3.2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俗话说,磨刀子不会耽误砍柴的功夫。首先要重视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对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维修资质,因为在施工现场,对起重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工作,是要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查维修保养工作,且时间也较短,所以决定了此维修工作必须交由专业性比较强的人员专门进行维修,因此从事起重机械设备维修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设备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查。其次政府应该将设备的维修检查工作作为监管内容之一,将其看做与安装后的检测检验一样重要,能够确保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万无一失。
3.3完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
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严格的执行力度,仔细的完善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的每一项规定,由地级市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起重机械设备备案工作的统一办理,并由备案机构定期的向社会公示有关备案信息,不但提高了起重机械备案工作的水平也极大的保障的第三人的知情权。在当地建立建筑起重机械协会,由其代安全监督机构检测司机信息档案,避免无相应资质的司机操作起重机械设备,并定期的向外界公布司机的档案信息。将起重机械设备及司机的相关信息录入互联网,由社会大众均可实行对其的监督。
4.结语
社会还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新问题也将不断地出现,所以要做到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管理责任的认真落实,真正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恩来.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问题及监督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288-289.
市安监局局长李寿发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就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谈了五点意见:(一)增强信心,形成工作合力;(二)打好基础,抓好内部管理;(三)立足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四)强化监管,厉行责任追究;(五)衡保安全,严防事故发生。他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认真做好矿山和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证工作,努力为三明市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明市安监局)
福建省委托乡镇(街道)行使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
【本刊讯】为进一步体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同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委托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部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的请示,明确委托执法权限为:
一是对辖区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二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三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或整改;四是按简易程序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至此;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从法理上解决了有责无权的问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明市旅游局举办旅游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编制培训班
【本刊讯】日前,三明市旅游局举办全市旅游企事业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及安全管理实务培训班,省旅游质监所、省劳保科研所i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保险公司、市消防支队等单位的资深专家莅临授课,参训人员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旅游危险源辨识、安全事故的评价与控制、旅游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技术等安全管理实务,还参加了市消防支队组织的现场模拟灭火演练。通过两天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战消防演习,全体参训人员熟练掌握了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安全防范技巧,提高辨识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与消防监控能力为旅游企业单位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制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12个各县(市、区)旅游局和星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区、旅游车队、游船公司、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及全管理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三明市安监局)
厦门市统一校车标识
为进一步力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校车交通事故,3月9日;厦门市教育局、市交警支队、市安监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在杏林英才学校联合举行厦门市校车统一标识工作现场会。统十校车的安全标识和颜色在全国尚属首次。
目前,厦门市共有各类校车220辆,平均每天接送学生5564人次。中小学、幼儿园;校车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但校车的安全状况却不尽人意。使用过期;超过正常检测日期车辆等情况时有发生;校车驾驶员素质也令人堪忧。
厦门市安全监管局邱天胜副局长指出,厦门率先在国内统一校车安全标识和颜色是对校车安全工作一个全新而大胆的尝试。这些校车不仅从感观上明确了自身职能,又便于群众辨识,有利于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管理,为校车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是为广大中小学师生做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构建“平安厦门”的一项重要举措。(厦门市安监局)
海沦:再度查获翔大公司非法储存危化品
4月5日下午,安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海沧新大街1号有一非法储存危化品窝点,市、区安监部门人员立即赶到报案现场,发现在一处肋0多平方米的场所内,几十个油漆桶横七竖八地“躺”着,里面装着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等危化品,仓管员正在悠然自得地抽烟,安全意识极为薄弱,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据执法人员调查,系厦门翔太贺易有限公司在此非法储存74桶易燃易爆危化品,这个场所电器未采取防爆措施,消防设施匮乏,未经安全评价,不具备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条件,且该公司屡教不改。就在今年2月20口,该公司同样在这个地方非法储存了132吨危化品,这是近年来厦门市查到的最大宗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案件。时隔一个多月,翔大公司又“卷土重来”,再次将74桶危化品隐匿于此。翔大公司作为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明知故犯,情节严重,安监部门将立:案进行调查,进一步查处,并立即;将危化品转运到专:用仓库。(海沧区监局)
城厢区:联合执法突出“五个重点”
为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管理,城厢区政府把4月份确定为集中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月”,出对五个重点开展联合执法,一是道路交通由交警大队牵头,区交通局、农业局等部门配合,重点查处拼装车、农用车非法载客营运及超载、超速等违章行为二是消防安全由消防大队牵头,区经贸、工商、建设等部门配合,重点督促重大隐患整改,打击取缔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场所;三是危险化学品:由区安监局牵头,区经贸、工商、农业、教育等部门配合,重点对存在隐患的危化品生产性及销售企业、农药等剧销售网点、学校实验室进行整治四是非煤矿山:由区国土资源分局牵头,区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重点打击查处无证非法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开;采;五是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安监、供销社、工商等部门配合,重点查清各储存点,各类库存危险物品的安全防范工作。(城厢区安监局)
武夷山: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日”
4月3日,武夷山市实验小学举行了以“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日”启动仪式,在校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由交通民警引领示范的“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人”宣传仪式和签字活动,并通过上交通安全课、观看宣传录相、征文演讲、专题版报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强化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武夷山市安监局)
南平:依法关闭21家非煤矿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