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营销管理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6: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营销管理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营销管理工作计划

篇(1)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供销和仓储物流作为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仓库订货、产品出入库、货物装卸等环节,这些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具有信息量大、不易操作、信息内容繁杂等特征。因此企业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供销及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向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在总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一、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现状

1.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

2.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相对孤立,缺少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到供销存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①

3.供销存系统设计存在盲目性

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供销及仓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相脱离,甚至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盲目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或者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位,导致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RFID技术设计出一套企业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

1.RFID基本原理

一般,RFID系统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到读写器的范围之内,标签内置天线获得感应电流,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感应电流为标签提供能量。同时,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测到数字信号,被送入到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标签将内部存储的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调节器传到读写器,读写器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最后送到后台系统处理。

2.系统设计与应用

(1)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在货物入库之前,管理员事先将待入库的物品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物品将要入库的时后,相关人员通过前段软件对待入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并根据清单对物品进行入库前检查核对。同时粘贴对应的RFID标签,然后让物品通过设置在门径处的固定式阅读器,通过RFID标签核对信息。如果有错误警报,则退回该物品,核对完成的物品由仓库人员上架。②

(2)出库管理

仓库的相关人员通过前端软件对待出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物品的具置。将物品下架,出库时物品通过门径处的同定式阅读器,同时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物品上的RFID标签,对物品信息进行核对识别,正确出库,否则做退回处理。

(3)库存管理

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处理的是营销业务过程中的供销和仓储活动,而且业务的发生具有时序、动态、并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库存量的变动,任何入库、出库业务都会改变销售商品库内存量,库存量的变动制约着销售业务的开展,因此,这些变动必须得到及时的反映。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修改等,通过手持阅读器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盘点,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根据盘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货物位置的调整,对物品进行货位调整后,将调整后的物品货位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以便对货物位置信息更新;退货管理,对退回的货物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

三、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建设存在盲目性,设计孤立,缺少整体性。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供销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The influence about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work ethic of administration in the digital campus

Chen Mimi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Digital campus has changed the mode of the college administration. College administration must establish a new work ethic with suitable and master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 digital campus;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work ethic

1 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要求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数字化校园的关键特征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学校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学校的未来重新设计,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

为适应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新需求,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及工作伦理都必须随之优化调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推广力度、应用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否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事关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管理的成败。

2 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概念首次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1]。“信息素质”使用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在需要时能够识别、查找、评价和有效地使用信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清楚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2.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又称信息技能,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信息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操作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也就是能够对管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必要的加工;三是信息开发能力,包括对管理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流程进行设计,结合管理业务对现有信息系统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相关处理,根据信息处理结果融入个人的思想和见解并通过恰当的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

2.3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是指其对工作信息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知识包括一定的信息文化知识、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知识。

3 数字化校园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伦理随之转变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数字化校园将高校原有管理和服务网络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重新理解和定位高校的社会职能,设计和重组内部组织结构,再造运作流程,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的系统变革,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管理制度和机制构架。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新型工作伦理。

3.1 建立促进高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工作伦理

数字化校园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互联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行政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使得高校行政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垂直模式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3]。

建立扁平化的工作伦理可以使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不再受到层级限制,促使权力的进一步下放,简化了中间管理环节,从而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特点重新梳理工作流程,然后以高校各项事务的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以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削减某些烦琐的管理层次,取消一些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使高校事务指挥链条最短;根据高校各项事务的目标,确定各级行政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增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自主决策权。

3.2 建立保证数据准确性、有效性的工作伦理

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各院系专业和行政机构的网络化,建立健全了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库,进而建立了全校性的数据库。高校必须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收集、共享工作。

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的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才能方便校内数据和行业数据之间的流通,才能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因此,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数据标准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

3.3 建立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性、灵活性与协作性的工作伦理

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办公的异地化,解决了多校区办学、领导出差等情况下,信息互通、学校管理不便的问题,使得部门管理者不受上班时间和工作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工作,使工作更具灵活性。由于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活动都被信息技术平台固定下来,极大地抑制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从而促进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伦理的建立。

数字化校园使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使得信息资源的传输打破了行政、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障碍,实现了院系与院系、各机构之间、学校与数据库以及学校与国内外网络之间的互联,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新的伦理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减少人员和计算机功能的闲置与浪费。通过工作伦理的转变,带动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信息综合集成的合力。

4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环境里,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少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4.1 加强信息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高校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教育资源、图书情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教育和培训[4]。培训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分辨信息优劣、剔除冗余和不良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整合有效信息,创造性地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四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各种新科技、新知识的积极性;五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4.2 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一方面,营造信息化环境和氛围,激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动性是一种提高信息素质的方法。另一方面,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软硬件基本建设,高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和场所,着力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

4.3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纳入其上岗资格考核和薪酬考核体系,并建立工作绩效与个人待遇相联系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制定一套合乎数字化校园要求的科学、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良好氛围,以充分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卜忠飞,韦凯.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38-41.

篇(3)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得以有效利用,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消防信息丢失、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威胁着消防工作的安全。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消防信息化工作。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消防信息化

1.1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指的是用一定的设备将多个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技术形式。这种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功能较齐全的高科技网络,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各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协调用户之间的工作进程,促进合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节省数据与信息传递的成本,扩大数据与信息传输量,并能将世界各地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到不同的用户端,省去了用户查找有用信息的麻烦。

1.2消防信息化

消防信息化,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呼叫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进行消防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等工作,实现消防信息的高效共享与消防资源的共同使用。消防信息化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①消防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提升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省去了以往许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从而提升了消防工作的质量和速度,增强了消防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救援能力;②消防信息化在消防队伍网络内部实现了信息公开,提升了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督促广大消防官兵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信息公开也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消防工作的监督,使消防队伍的良好形象得以进一步确立;③消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有效信息的获取范围,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准确程度,从而使消防工作走向规范消防安全化,有效地降低了工作误差率。

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消防工作的通讯网络,努力构造多层次的网络体系,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和体系化;②要加强消防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消防信息网络运行安全、信息数据真实可靠。应当着重采取措施,防止外来人员对消防信息的窃取和骗取,为信息设置密码和客户访问权限,防止信息出现被盗现象。在发生信息丢失等突发事件时,应当能够启动应急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③要加强对于消防信息网络的管理。在确保网络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完善网络体系管理的相关制度,为消防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供制度保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信息安全监测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网络的设计者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建设资金也不够充足,这导致计算机网络建成以后,在信息安全的监管方面存在很大隐患:①计算机主机没有得到有效监控。网络设计者只考虑到了对一些接入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进行安全监测,却忽视了对主机本身的控制,从而对整个消防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②可以移动的信息存储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监控。很多消防官兵在使用消防计算机网络时,习惯用硬盘等下载数据并存储工作信息,而这些硬盘本身有可能是计算机病毒的携带者,它们一旦接入计算机,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并影响到其他网络体系的正常运转;③外部的来访用户没有得到有效监控。由于消防网络具有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每一台机器都有可能成为外部用户访问的对象,这些用户自身携带的病毒和异常程序也会因此进入消防网络系统内部,造成重要信息泄露或丢失、网络瘫痪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影响消防部门的正常工作进程。

2.2缺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从表面上看,大多数消防单位都有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但实际上,这些制度在工作实际中的落实情况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消防单位对于信息安全不够重视,没有将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致使安全管理制度只停留在书面层次上,而没有实际起到预防和监督作用。有些消防单位在遇到网络安全威胁等突况时,就采用消极的方法进行回避,如干脆将网站的入口关闭,或者不让用户继续使用信息等。这种做法实际上破坏了消防安全制度的严肃性,使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2.3缺少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很多消防官兵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组织好与实施好具体的消防工作,至于消防信息安全知识,他们不需要掌握得太详细,只要能看懂计算机上显示的信息,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常识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如果广大消防官兵不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就有可能难以识别一些新型的消防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难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消防官兵有必要接受专业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消防官兵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网络安全技术的培训班,有条件的消防单位也可以组织官兵开展专门的消防信息安全学习,督促他们做好学习笔记,并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

3保障消防信息网络安全的具体对策

3.1技术对策

要解决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改善技术是基础。在技术层面,我们要全方位加强信息监管,确保系统内部的信息安全,并有效阻止外部的有害信息侵入计算机系统内部。具体来讲,可以完善信息防火墙,隔离消防系统自身的网络与外部的网络,阻止外部的用户违法进入消防信息系统,从而保护系统内部的信息不受侵害,又不妨碍信息之间的互通;可以定期更新和升级计算机杀毒专用软件,使杀毒软件的更新能够赶得上计算机病毒种类的增加速度,从而有效实现杀毒功能;可以对于消防信息系统内部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使信息的具体内容不会轻易暴露给外界,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3.2管理对策

要解决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规范管理是关键。规范消防安全网络管理,主要应当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入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制度责任具体化,确保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全面实施。例如,可以建立负责人制度,指派专人对信息系统的某个领域进行专项管理,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实在的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可以确定信息安全监管重点,对于经常出现安全问题或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管程序,保证消防官兵在信息化工作中按流程办事,提高程序意识。

4总 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广大消防官兵有必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知识水平,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消防信息化工作安全开展、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付鹏.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2]段秀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科技传播,2012(23).

篇(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24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工作难度不断增强,给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流程优化中的工作流技术,建立高效的事务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学生事务管理流程优化

工作流技术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它是一类能够完全或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优化,通常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的Petri网工作流模型,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在校中的具体业务流程处理为主要线索,对学生工作中各阶段的事务和学生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划分与匹配,简化工作程序、优化工作过程,力求转变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困境,为改革做准备。

2 现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流程繁冗

通过对当前系统流程分析,发现各项学生工作基本需要经历三次流转,一般先从学校各相关部门到各院系再到学生个人逐层布置,再从学生到各院系再到学校的审批、汇总和上传,最后再从学校到各院系再到学生个人的最终确定。流程存在反复的审批、汇总和统计工作,且基本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如此繁冗多余的工作直接导致业务处理的流程变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2.2 现有信息系统灵活性差、利用率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工作要求的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工作需要。虽然工作伴随着自动化的信息处理,但学生工作人员仍需用大量时间做繁琐、复杂的统计、汇总等重复性工作。如常规的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学生需要在系统中提交家庭困难认证信息、奖学金申请信息等,辅导员、院系认证后,学生还需再次提交纸质申请,辅导员不但要在系统中操作一次,同样要在纸质材料中进行再次审核,这不仅没有给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带来便利,反而增加了工作程序。

2.3 现有系统缺乏服务性

现有系统的建立仅以完成本部门任务为出发点,缺乏服务性考虑。从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改革目的仅是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而作为直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却忽略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服务性。因此流程优化工作,要有助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学生办事的质量,畅通信息的纵横传递,从而规范行为,提升服务育人的意识。

2.4 学生事务管理相关部门沟通存在障碍

由于学生工作内容繁杂,事务工作涉及学校不同部门,有时一项工作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完成。在当前的学生工作中,各部门仅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各部门对学生信息的需求往往存在重复性,增加了工作负担。且在工作中,部门间沟通的媒介往往是电话、QQ、邮箱等工具,传输过程中容易出错,信息的传递也存在时间差与延迟,从而制约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服务质量。

3 工作流技术应用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流程优化的优势

3.1 工作流程规范、流程管理实现统一

工作流技术的介入,将使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以流程化、标准化要求被规范起来。通过设定标准,定义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程序,重组与优化,实现对各环节工作内容与行为的规范统一,提升管理过程运行的稳定性,也是工作流技术的最大意义所在。

3.2 流程控制力度加强、工作灵活度提高

工作流程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宏观而细致的重组过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人力、资金的投入成为阻碍学生工作改革的障碍。而工作流技术可通过功能分离,既独立设计管理模块,又可插入流程中形成一个整体,有着随时调用、灵活使用的优势。

3.3 服务质量提高,真正转向以学生为本

在工作流技术应用中,学生事务工作流程重组将打破以管理为出发点的职能设置,而真正转向学生事务的服务性需要,以学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事务工作为对象开展提炼和重组。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重组后的工作流程必然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

3.4 不同部门间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工作流技术采用路由的形式将任务推送到要完成下一步操作的部门,从而将各个任务单元衔接起来。这种推送式的流程化工作模式实现了多个业务部门间的有效协同,删减了多余环节,优化了实际需要的程序。事实上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跨部门并联办公系统的公共协同平台的搭建,优化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5)

国内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大多停留在依靠工作流程性文件、教务新晋工作人员在试用期的轮岗制、通过组织讲座、甚至于传统的师徒式的工作交接,缺乏必要的互动,容易让学员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激励,实质上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打破原先对于该问题的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而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选拔、培训和激励的过程,最终达到对于教务工作的团队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新晋教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提高准入门槛。教务工作人员是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行政制度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纽带。一个优秀的教务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外,还需要组织协调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制作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甚至是危机处理能力。在选聘之初,除了使用传统的对智力、资质、能力以及兴趣等内容的笔试之外,引入绩效模拟测试(即工作抽样法和评估中心法),基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复杂性和繁琐程度,在面试阶段应引入压力面试的部分,对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激性反应和处理,如考务工作中的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状况等。从而对新晋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从其中选拔出与实际工作更为相符的人员。

二、对教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进行所有培训之前,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团队拓展素质训练。打破某一岗位的单一刻板印象。可采用信任背摔、齐眉棍、驿站传书、团越高墙等训练游戏方式,对教务团队的概念模式进行深化。

现代企业培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两种。将这两种培训模式引入对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来操作:

2.1脱产培训

2.1.1课堂讲演。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流程进行介绍,并传授各岗位的专业技术,人际关系或解决问题技能等知识。

2.1.2视频讲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清晰的演示国内外现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并演示其他培训方法不容易展示的特殊技能。

2.1.3模拟实习。通过实际完成实际或者模拟的工作环节进行实习。方法有:对特定案例(如之前出现过的教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务具体工作实习、角色扮演和团队互动等。

2.1.4 入门培训。通过对于特定的一个模拟工作环境下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设备或软件(如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工作学习培训。

2.2在职培训

2.2.1 工作轮换。通过内部横向轮换,允许单一岗位教务人员调换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为教务员提供不同工作任务的机会。如一段时间对调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等岗位从而进行轮换。

2.2.2实习分派。通过外派学习的方式,利用与其他院校、部门的交流机会,进行业务学习和再学习。

2.2.3继续教育。要求所有在职教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学习,从而形成组织内部的良好学习氛围,带动教务人员内部形成良性互动,终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起学习型组织。

三、对教务的日常工作进行标准化操作。对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权化管理,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组织架构,合理搭配教务处和二级院系的教学任务分配。真正确立教务处监管、二级院系协同的管理模式,将教学管理工作从平日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繁琐程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四、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争取针对教务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待遇等福利举措。在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务队伍的情况下,对教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激励。如严格奖惩制度,对违反教学相关制度的行为要严格处理。严肃教学规定的权威性。对教务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多利用赞赏、升值、成就等激励性因素,合理使用薪金、工作环境等保健性因素,促使教务人员在压力下,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

五、引入价值导向理念,以教务团队的共同信念和期望模式,尤其是老一批教务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以模板建设起属于“教务人”的组织文化,进一步加强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完善教务这一团队的理念建设。

高职院校教务工作人员的团队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目前社会上对于教务工作的误解和忽视,只有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真正的做出实效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校对此工作忽视的传统观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所谓的市场营销管理,就是企业在指定的时间段,利用某种方式来适当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并在此过程中以顾客的需求和消费欲望为主体,满足消费者购物需要的同时将其与企业利润、顾客利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并根据市场的消费环境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推出不同组合的营销活动,以此达成企业的市场营销目的。而面对如今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环境,面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购物需求,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下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实行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营销管理战略的创新,是目前各大企业关于稳定市场营销工作、提高经济收益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营销管理中融合项目管理的浅要分析

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定义就是依据各个阶段的企业发展战略,针对某个工作计划或者目标,在前期定制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关于工作过程中对于人员以及工作内容的管理,做到整个项目进行过程的系统和科学合理性。而项目管理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将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带入到市场营销过程中,将营销目标变成一个独立的项目工程,并按照项目管理中的发展思想将营销工作内容划分为多个相互的工作区域,并依据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来进行内部工作目标的实施和对于员工的管理。因为项目管理系统本身的性质使然,在营销管理创新活动中融入项目管理,能够使营销管理变得更加系统化,更加趋于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满足顾客的购物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新时代营销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战略化发展方向在当前的营销市场大环境中,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和相当可观的受众,优秀的营销模式对流动顾客也有着充足的吸引力,并且企业内部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相当强大,在整个市场营销环境中占据着有利地位,好处固然存在,但是发展过程近似于“一路畅通”的此部分企业大都在处于一定的制高点后,会出现故步自封或者急功近利的现象,前者不注重对于新产品、新模式的开发和创新,将企业营销重心全都放在发展现状上,后者则是急于想要利用新产品及新的营销模式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定天地,从而导致自身根基不稳,容易出现差错。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制定良好的企业发展战略,发挥目前自身优势的同时展望未来,制定详细、完备额度发展计划,是能够保证自身发展一直处于平稳的重要保证。

(二)知识化发展方向人才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企业保证自身不断进步的关键环节,是决定企业营销战略制定和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营销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主要助力。新时展环境中,各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着营销市场环境及顾客选择这两大因素,具备此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了决定各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创新的主导力,而营销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具有的知识素养也成为了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各企业加强内部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人才的培养工作,重视起知识素养在未来市场中的重要性。

(三)信息化发展方向电子产品广范围的普及以及广大电商企业的崛起,当前消费市场已经开始由实体化往信息化转变且发展。如果企业一意孤行,不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不但会失去市场优势,还会使原有的受众群体渐渐流失,从而损害企业利益。因此,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创新也要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打通信息化时代的消费市场,吸引网上顾客,做到实体与信息双向发展,并通过网上客户的实时反馈及时的进行相关产品的优化设计,完善市场一手营销资料,从而保证自身企业的竞争力,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保障全面发展。

三、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创新过程可能遇到的阻碍因素

(一)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不论是对于企业的项目管理或者营销管理工作,目前具有相对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较少,缺乏相应的熟悉项目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管理工具的专业人员,对于营销管理系统来讲,尤其缺乏能够具有项目管理和营销管理两种技术相兼备的全面型人才,不但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使项目管理的优势不能够在营销管理中更好的进行发挥,从而阻碍营销管理的创新进展。

(二)企业决策层对项目管理在营销系统中的实施不重视当前大部分企业对于权力的理念都是领导集权,企业决策层喜欢把企业战略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此种管理理念,导致大部分的企业决策者并没有对项目管理的地位起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主动的将项目管理融入到营销系统中。由于企业决策者并没有对项目管理的作用和优势进行系统、理性的思考和了解,在他们的观点里,可以根据市场营销的生命周期来进行临时的人员重组,来应对新社会的消费趋势冲击,从而降低企业的发展稳定性,对企业的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为营销管理的创新带来内部阻碍。

(三)营销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新时展给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带来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和先进信息化设备的引入程度。信息化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决定着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而近年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开始汇入消费市场,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为营销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但在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管理项目中运用传统手工业来进行作业的方式仍然大面积存在。

四、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创新措施

(一)加强定向培养营销项目管理人才的力度在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思考和进行的点就是对于营销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对于任何项目来讲,无论其大小,事先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和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指引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而在营销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时,其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将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制定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营销计划,只有明确大方向后,才能够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好的在营销管理中进行开展。在制定营销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场调查、社会走访、消费者采访等过程来完成对于数据的收集,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形成计划制定的数据定量结果;然后需要将拥有的一手、二手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形成目前的市场调查报告。并依据此报告确定目标市场,对自身企业所拥有的产品进行战术分组,提升产品组合的深度、宽度和吸引力,并制定合理的价格框架,以期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专业的关于项目管理和营销管理的全面型人才来进行实施,运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保障战略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并能够依据实时的市场变化来对计划进行适当的变更,从而保证营销管理的创新和企业的收益,因此,培养专业的定向性人才,加强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想要进行营销管理创新和保证项目战略目标科学性的关键因素。例如,为实现企业营销管理项目战略目标的制定,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全面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开设关于项目管理技能和营销管理技能相结合的定向培训班,传授给工作人员专业的知识和必备工作技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培训过程中关于课程的选择,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和前期目标规划方案来进行选择,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不能盲目的跟随大流,影响营销管理的创新。

(二)企业决策层要重视起营销项目的实施工作和对于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企业的发展决策和方向主要依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在对营销管理项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层要重视起对于营销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营销项目不偏离实际发展轨道,从而更好的进行创新。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前期的市场调查报告,营销部门需要配合生产部门对现有的产品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地位,并依据当下市场主要需求将产品进行合理组合,确保每一种产品都能通过去与其他产品的融合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依据营销项目战略目标,针对当前市场需求状况来制定全新的产品战略,运用正确的定价方法来实现全新合理的定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保证在激励的价格竞争环境中自身能够稳定发展;企业领导层还要重视起营销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进度管理是能够保障营销项目按照计划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主要环节,对整个营销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要安排专业人员对管理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营销工作的效率。例如,企业决策层可以在企业内部成立监督部门,由企业领导带头,对营销项目计划的实施和进度管理进行实时监督,确保企业高层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营销项目的发展进程和状况;企业决策层也要加大对于营销项目管理创新工作的资源投入力度,保证营销项目部门能够时刻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关于营销项目进行的相关规定制度,确立明确的奖罚制度,以此来督促和限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保证营销项目的健康。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目前市场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信息化设备开始进入市场大环境和企业内部的营销项目管理中,而在这种大发展背景下,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潮流,还会使自身原有的营销优势逐渐丧失,直至失去竞争力,那么营销项目创新也就无从而谈。因此,企业不但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和建设,还要合理的依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营销项目进行管理。信息化技术包括的层面较为广阔,能够满足营销项目创新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主要功能是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把控、分析实时市场数据来进行内部营销计划的制定、利用企业内部数据对企业的市场地位进行更新、依据企业营销项目创新进展来提高对于风险的预支和应对能力等,信息化技术能够把各个部门之间的详细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信息的整合和内部备份,完成整个营销项目系统的融合交流。例如,建立信息管理模块,根据自身企业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并逐渐应用到营销项目的创新过程中。配备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对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实时监控工作过程,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全面保证营销项目的创新过程能够有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

五、总结

想要在市场环境洗牌后占到一定的先机,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和整体效益,就需要企业将对营销项目的创新提上发展日程,并制定详细且完善的创新计划,保证创新过程的健康性和市场营销项目的完整性,促进两者更好的进行融合,为企业的整体收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澜.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管理创新[J].中国商论,2019(13).

篇(7)

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是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能够进行电力营销作业、管理、决策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决策支持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客服支持系统、自动化抄表系统、客户交费支持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等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即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营销的工作质量、服务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加工和处理、服务设置和服务手段的落后,制约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是供电企业改革的需要,是服务客户的需要,也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市、县级供电企业广泛应用子系统有业扩报装、电量电费计算发行、电能计量管理等子系统,用电检查、电力市场预测、营销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的应用与实用程度还需要持续提高。

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1.1业扩报装子系统的功能

(1)客户基础信息的收集、输入、建档。建立客户业扩报装申请档案,对申请单进行登录、分类、传递和查询管理。

(2)工作单的登录、打印、传递、反馈和查询管理。

(3)业扩报装工程进度管理;业扩工程概算管理。

(4)窗口费用(各种杂项费用)管理。

(5)临时用电客户管理。

(6)供电线路管理;低压配电网管理。

(7)业务信息维护管理。

(8)客户综合信息查询管理。

1.2电量电费计算发行子系统的功能

电量电费管理内容复杂烦琐,计算任务量较大,时限性较强,准确性要求很高,业务内容变动频繁,与客户、银行、内部其他部门联系较多,技术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功能:一是数据采集功能,主要包括抄表管理,远抄、集抄、电能量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二是电量电费计算;三是收费管理;四是账务管理;五是统计分析及查询管理,一般包括售电量、电费、平均售电单价的统计分析;行业、用电性质分类统计售电量、电费、平均售电单价的增长情况;客户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峰谷电费构成情况;各类报表的统计、汇总;客户情况和电力销售情况查询管理。

1.3用电检查管理子系统的功能

(1)系统辅助制订定期检查工作计划,按实际情况调整,形成用电检查年、季、月工作计划。

(2)高、低压用电检查人员要完成的电力企业日常用电检查工作。

(3)用电检查人员对客户用电工程实施管理。

(4)对事故性停电进行检查处理。

(5)配合相关部门对客户影响电网安全事故进行调查。

(6)对违约用电、窃电进行检查和处理。

1.4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子系统的功能

(1)系统辅助制订各项工作计划,按实情情况调整,形成年、季、月工作计划。

(2)对负责市场分析、策略研究、市场开发与策划等人员进行管理,并按工作需要授予工作权限。

(3)对市场分析、策略研究形成的管理状态分析、经营业绩分析、典型客户动态分析、市场开发分析、策略效益分析以及市场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及工作业绩分析和考核。

(4)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市场策略研究和用电产品推广、应用。

1.5营销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子系统的功能

(1)经营业绩分析。

(2)营销工作质量分析。

(3)市场策划。

(4)客户动态分析。

(5)营销效益分析。

1.6电能计量管理子系统功能

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电能表数量多,基本信息输入量大,生产和管理的两重性,时间性较强,变化性较大。它应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电能计量装置档案的建立与修改。

(2)客户及系统变电站计量点档案的建立与修改。

(3)标准设备和指标仪表的档案建立和修改。

(4)电能计量装置的周期检定计划和定换计划的生成;综合误差的计算和分析;标准设备、试验设备的分类检索、统计和报表的生成。

(5)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

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

当前,市县供电企业广泛开展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工作,但是企业之间的应用水平与实用化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也带来了营销管理精细化程度的差异。市、县供电企业,要注重营销管理系统的实用化建设,借助系统功能实现客户基础信息的正确建立,业务流程的规范流转,电量、电价、电费的准确核算及计量信息的全方位管理等。

2.1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拓展

信息系统是为营销管理服务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能只是依赖于开发商提供的功能,还要按实际工作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向系统开发商提出应用需求,使系统功能不断优化,更好地为企业营销管理服务。

2.2业务流程办理的监督与制约

在正常条件下,系统开发商要根据营销管理的要求,提供规范的业务办理流程。在具体应用中,可能出现营销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管理权限设置不对应,系统权限与密码的管理不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未实现制度化,部分岗位系统权限设置过大等原因,带来营销管理的漏洞,为企业经营管理埋下隐患或造成损失。实现业务流程办理的监督与制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企业营销管理制度中,明确各类业务的办理岗位、岗位权限、工作流程、办理时流程流转的岗位之间做到相互监督与制约。

(2)具有业务审批权限的岗位原则上不应有业务办理权。

(3)一个岗位只有本岗位的业务办理权限。

篇(8)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营销作为供电企业发展的核心,如何通过最恰当的营销管理模式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创新理念,探究出创新管理模式,以促进供电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的改革,供电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逐渐加快,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这种根深蒂固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的判断供电市场的发展形式,则很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失去竞争的优势,并且由于供电企业具业务种类多、专业差别大以及环节多等特点,从而严重制约者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合理采用信息技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并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减人增效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提高电力营销管理以及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和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营销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高素质电力营销队伍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供电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电力营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强的电力营销人员,减少传统的供电企业给员工自身带来的优越感,让每一个员工树立“以客户为理念”的营销观念,这样才能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并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应该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培训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从而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真正能够做到驾驭市场,真正提高电力营销工作能力,实现电力营销经营管理目标,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3.加强电力线损管理的力度

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提高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首先应该落实电力营销工作的管理制度,在电力营销中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将供电企业的各个单位以及各个部门的线损管理工作也应该纳入工作计划中,强化对线损管理的工作的考核,还应该不断优化电力企业自动化计量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对于电量的统计采取分区、分线以及分压的统计形式,从而保证变电站的母线电量的平衡,在电力企业企业中,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加大对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色设备的投入,更新变压器,对监督和管理岗位的人人员实施相互管理,相互牵制的机制,从而加强对线损管理的重视。最后还应该在供电企业实施问责制度,制定线损标准管理,严格落实线损管理的手段和考核指标,通过不断加强电力线损的管理,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和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从而获得广大用电客户的满意,以不断提高营销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部门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将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渐覆盖整个营业区,面向所有客户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处理功能,实行网络以及电网等电力服务,还应该逐渐开发或者引进全新的数字信息支持系统,提供紧急服务、报装接电、日常营业以及投诉举报等功能,从而实现对电力市场营销全方位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欲管理。

篇(9)

1、20xx年销售收入完成计划安排

按月销售收入完成计划如下表:国内销售收入5000万元。

注:不包括XX公司20xx年的20xx万销售收入。

按公司任务分配计划如下表:

注:XX公司负责国外市场20xx年20xx万的销售收入计划。

2、20xx年计划具备12家商、20家经销商的渠道规模,进一步开拓未覆盖销售区域,拓宽渠道,加强销售工作的规范和管理,对于各公司,实行专人、专车、日报、周报的管理模式,32家、经销公司及1家XX公司,覆盖全国各个省份及国外市场。

3、继续推广服务标准化,塑造XX服务品牌形象。借助XX市场宣传平台及XX品牌知名度来进行广告宣传和产品市场推广。借助XX强大的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力量快速推进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

4、制定稳定的价格体系及合理的销售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发货和回款及时性,充分掌握及客户财务状况,减少应收账款风险。以成本为基础,以同类产品价格为参考,使价格具有竞争力,顺应市场变化,及时灵活调整。

5、整合业务、理顺流程,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岗位人员。

营销管理部各岗位人员配置如下:

6、建立初级培训制度、以自培为主、激发潜力。管理人员也要去市场学习、接触用户、了解竞争对手,以方便日常工作。

培训计划表如下:

7、实行内部轮岗制度,让大家业务互通,能弥补人员的不足,配合公司整体新的销售体制,制定完善市场销售任务计划及业绩考核管理实施细则,提高部门的销售业绩,激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8、完善销售发车程序,与发车相关部门配合,按照新流程执行

9、建立合同管理台账,每一份合同分项逐条记录,保证合同从签订到下单生产、入库及发车、回款等每一步骤顺利进行,全面实行台账跟踪制度直至合同执行完毕。

销售管理部工作计划【2】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销售经理的工作计划范本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工作计划资源请搜索工作计划与你分享!

一、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自己是团队的领导者,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每天要保持一个好的状态,部门主管的状态直接影响整个部门的状态,只有看到部门主管的狼性和冲劲他们才更有狼性和冲劲.自身加强产品知识,销售技术的学习,只有自己深刻理解了才能给员工讲出东西来. 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以及工作的标准和追求的效果。只有掌握了这些,员工才会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才会思想上引起重视严格管理在部门树立威信.对于自己说到的要负责到底.

二、团队建设:

建立一支熟悉业务,比较稳定的销售团队。人才是企业最

宝贵的资源,一切销售业绩都起源于有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在人员结构形成一个1+8的人员结构,,目前团队人员3人:王记刚,戚龙凤,徐斌。打造三种类型的员工:思考型,激情型,执行型。重点培养有潜力员工,形成金字塔管理。打造团队执行力文化。团队文化,对团队执行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影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营造竞争氛围。竞争,能激发活力,调动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激励体系。实现目标,需要团队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奖励, 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培训激励.

三、加强培训:

没有培训的销售人员直接上战场是公司最大的成本1,集体加强对产品知识的学习。经常利用早会的时间分享行业新闻,产品新闻让每位同事对产品有个深一步的了解,从内心对产品认可,只有我们对产品认可了,才能在客户面前显出自信。2,销售技巧:发现问题马上处理。针对不对的员工用不同的方法就解决,理论与实践并进,针对每个人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总之是缺哪补哪。

四、部门严格化:

1,纪律:早晨上班时间,早,中,晚会。部门的奖罚制度。适当的和员工保持距离,在部门树立威信。

五、客户管理:

也就是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市场情况,对我们公司产品的卖点,消费体,销量等进行适当的定位。 就是对一开发的客户如何进行服务和怎样促使他们提高销售或购买;对潜在客户怎样进行跟

进。

六、销售目标:

根据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把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分解到每月,每周 ,每日;以每月,每周 ,每日的销售目标分解到各个销售人员身上,完成各个时间段的销售任务。并在完成销售任务的基础上提高销售业绩。如出现未完成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改正! 帮助员工去完成目标。跟踪到位。

总结:做团队需要点点滴滴,所以要关心团队中每一个成员,严格要求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利用这个月的时间把部门打造具有很强执行力的团队。.不知这分计划可否有用. 还望领导给予指导! 我坚信在自身的努力和公司的培训以及在工作的磨练下自己在这方面一定会有所成就!

销售管理部工作计划【3】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经过20xx年国家国八条、限购等宏观调控政策,导致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观望态度的持续,给原本复杂的房地产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营销管理部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公司各部支持配合下,营销管理部全体员工本着 “以完成经济任务指标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第一,以提高服务质量、开拓创新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为主题”的宗旨,齐心协力,为完成公司下达的经济任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将主要实际销售收入、主要完成工作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项目营收状况(截止到5月31日)

1-5月销售情况:

颐景园:3,389,763.00面积:303.03平方米

蓝筹公寓:15,027,931.00 面积:2830.93平方米

香山美境:1,244,300元 面积:198.36平方米

小计:19,661,994.00 面积:3332.32平方米

1-5月销售现金回款:

颐景园:3,919,658.00

蓝筹公寓:14,186,746.00

香山美境:1,768,859.00元

小计:19,875,263.00

二、 上半年主要完成工作:

1、5月中下旬已完成《销售管理制度》和《销售管理提成办法》的定稿;

2、置业顾问的招聘已完成,新进置业顾问4名,销售助理1名,经过公司多次系统地培训后,他们已基本熟悉了公司所开发的项目及各项目的具体情况;

3、为了新开发项目“慧谷阳光”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已确定陆影同志为此新开发项目销售主管;

4、5月底已完成由“株洲晚报”和“株洲在线”联合组织的“天元淘房团”的

前期的广告及现场布置工作;

5、在过去的半年针对老客户也加大了回访,特别是对现有客户的维护和管理方面,通过对客户档案资料的整理后,每周销售人员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一方面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客人反馈信息,和客户的消费动态。

6、为了拓宽销售宣传渠道,我们围绕“高科十年,十分感谢”通过网络平台、短信、派单、夹报等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进行公司的宣传,一方面收集潜在客户信息,在宣传的同时拉近了客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接下来的“慧谷阳光”蓄客。

7、加强内部员工的学习及交流和培训工作。

三、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

1、市民持观望态度的多,由于当前国家出行的各种限购政策或者降价新闻使得市民多停留在观望状态;

2、销售队伍不稳定,特别是缺少有销售经验的人员,而且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亟待加强;

3、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能力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A、缺乏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一纵而过,有一些有效的信息在我们身边流过,但是我们没有抓住。B、缺乏信息的交流,使很多有效的信息白白流失和工作的被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信息的作用,加大信息的交流,加强信息的处理能力,加强内部的沟通交流;

4、公司具有针对性促销活动少,特别是针对性的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期间的策划,致使物业信息、公司知名度没能更加深入地传达给市民,下半年会加大这方面的开展活动;

5、市场推广过程中意向客户普遍反映价位偏高。目前,周边出现的同类型的房产无论是在价位上还是地段方面比我们的产品有优势,所以很多意向客户比较后最终会选择我们的竞争对手;

6、进一步强化置业顾问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业务水平。同时为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团体,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部门活动,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计划性;培养销售人员的工作独立性。

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和打算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人云:“思路决定出路”。营销管理部将及时调整营销计划策略,勇于开拓创新,加强学习,团结奋进、敢挑担子;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高科十年,十分感谢”活动的结束及抽奖。

抽奖结果将会在“株洲在线”、“长株潭报”、“株洲晚报”同时公布,颁奖活动将在株洲高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楼营销中心举行。

2、慧谷阳光的前期营销策划工作及8月份的开盘准备:

1)慧谷阳光前期的推广方案及广告画面安装到位

2)慧谷阳光样板房的装修标准确认及完工

3)慧谷阳光用户户型图准备及印刷

4)慧谷阳光定购协议及销售合同准备

5)财务收款流程及销售合同签约审核流程准备;

6)开盘活动的节目策划

3、内部管理

(1)通过对销售人员实行拜访量的考核及每月有效客户量的考核,促使其加大对老客户的拜访和新客户的拓展,增加客源量。

(2)通过与老客户带新客户的办法,对老客户和新客户实行促销奖励政策,如送物业管理的办法,从而增加物业的销售。

(3)加大内部和外部宣传和促销工作。通过置业顾问行销、回访、信函促销,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

(4)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部门内的管理,及时掌握项目销售的市场形势,并针对销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方案,及时调整;

(5)建立客户档案,听取客户意见,并及时做出调整;

(6)落实下半年销售部目标责任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解到人,严抓工作落实及完成标准。

(7)置业顾问销售项目的分配,将按工作能力及销售任务进行安排,既要保证目前项目的稳定发展,又要确保新开发项目的稳定销售。

4、对外管理

(1) 加强团购促销和协议签订散客市场客源的开发,提高我司的知名度,增加系统外散客的市场份额。在开拓散客市场,重点是河西客户

(2)在区域内继续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深入了解客户群消费心里,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做好调整措施。

销售管理部工作计划【4】一:基层到管理的工作交接

在本项目做销售已有半年之久,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体,包括已成交客户和未成交的潜在客户,把已成交客户的售后工作及潜在客户的长期追踪服务,移交给一名替代自己的新员工手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及稳定的客户资源链,已达到能够快速的上手接任自己的工作。

二:金牌销售员的认定及培养

对于新上岗的几位新同事,选出一名具有潜力值得培养成为优秀销售人员的新员工,并能够做出令公司满意的业绩,以替代自己。

望公司近两天多搞一些培训活动让新员工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好观察出最具价值的人员出来,人员选定将在25号之前选出,望公司多给予支持。

新员工认定后将有为期20天的员工培训,3个阶段,每阶段7天,其中休息一天,时间为晚上2个小时,并在白天注意观察他的工作情况,已做好记录,待培训时做好总结,通过对于新员工的高要求使其快速提高,以达到公司的目的。

三:高效团队的建设

主管已不再像销售一样单单靠自己去完成公司指定的业绩,而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团队心态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现场管理等。自身总结出以下几点来做好团队管理工作:

1.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主管不应该成为“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我都独自承担”的典型,主管越轻松,说明管理得越到位;奖罚分明公正,对每个人要民主要平等,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在生活中,项目主管需要多关心多照顾同事,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2.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 项目主管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或者监督者,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如果项目主管自身都难以遵守,如何要求团队成员做到?

3.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 项目主管要给员工规划出一个好的发展远景和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使之与项目目标相协调。

四:落实自身岗位职责

1.应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公司最大效益为目标,对公司应具有绝对忠诚度。

2.协助销售经理共同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服从上级的安排,竭尽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3.主持售楼部日常工作,主持每日工作晨会, 沟通上下级及售楼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并保持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工作气氛。

5.及时传达公司下达的政策,并不断的考核。

6.负责落实楼款的回收工作,督促销售人员的贷款流程的正常进行。

7.做好每日的来电、来访登记及审查工作,负责销控表的销控核对,统计每日定房量,填报各项统计表格,以保证销售的准确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64-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用电需求量持续增长,电网不断发展壮大,由此对基层供电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是全面加强供电所管理、提升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需要加强对供电所专业工作的管理。将供电所的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营销管理、计量管理、优质服务管理等分别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和营销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供电所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供电所硬件设施标准化

结合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建设,加强供电所设施完善工作,规范供电所功能设施,加强基础管理。按照上级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创建的要求,制订标准化供电所创建实施方案,对供电所的办公环境统一规划,对供电所的功能设施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各功能区更加合理、清晰。营业服务、办公、工器具及备品备件存放、后勤生活等功能区合理设置,整洁有序,做到办公区统一、规范;生产区标准、实用;车辆、应急抢修设备等设施齐全,定置管理,对安全工器具和生产工器具进行区分和规范,统一货架,专人管理,规范并明确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等台账,并设专人进行登记领用记录,做到“账、卡、物”相符。正确规范使用“国家电网”标识识别系统,建立和规范供电所上墙资料、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管理记录等方面资料,做到上墙资料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摆放地点统一、各种记录统一。

2.供电所基础制度与资料标准化

抓好供电所标准体系制度梳理完善工作,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备台账等各类资料、档案管理准确详实。定期开展生产、营销、服务等专业管理分析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制订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坚持学习培训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突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本着“学我所做,做我所学”的理念,采取标准化知识问答、现场提问、集中考试、工作观摩等方法,使员工对标准化知识熟记于心、力行于岗。

3.供电所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标准化

加快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整合,全面完成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设置工作;按照作业组织专业化要求,对标准化供电所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生产、营销、服务三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应设立供电所“一长、三员、三班”组织机构,将员工划分为各专业班组分组作业,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解决供电所混岗问题,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彻底改变供电所班组划分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随意性强的松散管理状况,逐步优化队伍结构。加强规范农电工管理,完善奖励与考核制度。

4.供电所各项工作过程标准化

加强标准化作业管理,全面导入供电所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岗位工作流程,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专业技术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工作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细化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操作措施、操作标准和操作人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的顺序排列组合成具体的工作程序,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协调,突出工作过程标准化。实行专业化管理后,供电所要深化对各专业组的组织协调,用标准和制度加强供电所计划管理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执行供电所管理流程,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人员熟知、资料齐全、执行到位,实现协调有、工作高效。

5.供电所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依托SG186系统实现供电所与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的数据实时传输基础上,加快实用化进程,达到设备信息、营销数据、流程控制、指标分析、业绩考核等实时管理功能,操作票、工作票、业务流程等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工作流程实现网络流转。相关工作人员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能按规定时限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信息。

二、基层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指标管理

按照标准化供电所的工作要求,根据指标管理的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记录、数据统计及报表台账,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责任人,落实责任制,确保统计的真实、准确、有据。要及时分析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到管理和考核的协调统一。尤其是针对三大指标(线损率、电压质量和功率因素、供电可靠性)建立管理体系。

1.线损率指标

基层供电企业定期对高、低压电网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根据各供电所的电网结构、负荷量和管理现状,分供电所、分季度制订10kV线路和配电台区线损管理指标。供电再所根据供电公司下达的线损率指标,将每条10kV线路、配电台区线损管理指标落实到人、考核到人。供电所应在年初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计划制订本所的工作计划、降损计划及降损保证措施。要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分析当月的线损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降损措施。同时,对上月降损措施落实情况加以总结,看是否对降低线损起到了作用,及时调整降损措施,使其落到实处。配电台区应设置在负荷中心,坚持多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原则。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失。按照要求,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应小于或等于15公里,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小于或等于0.5公里。

2.电压质量指标和功率因数指标

优化无功补偿,坚持就地分散补偿和线路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线路集中补偿点应根据负荷分布及线路长度确定,并备有调峰的补偿设备。功率因数以10kV线路为考核单位。供电所应制订无功管理和无功补偿技术措施,建立无功补偿档案,做好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根据高、低压电网的功率因数情况,及时投、切无功补偿设备,定期巡视检查无功补偿设备并作好记录。建立电网监测点档案,落实专人负责,对电压质量和设备情况检查记录。定期对电压质量进行分析,查找电压质量波动因素,调整无功补偿的功率,调整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保证电压质量在合格的范围之内。

3.供电可靠性指标

县区级的基层供电企业应按月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及允许停电的时户数合理分解到各条线路。技术员应根据基层供电企业下达给供电所的供电可靠性月度指标及允许停电的时户数,根据“先算后停”的原则,制订供电所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停电工作,执行停电工作流程,按规定填写相关记录。

三、标准化供电所的日常管理

1.安全管理

供电所每年根据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结合本供电所实际情况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活动,进行安全分析,组织反事故演习,建立安全生产闭环和常态运行机制,实现无人身伤亡事故、无设备事故、无责任性人身触电事故、无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无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零”指标。供电所内安全指标的考核管理由安全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指标的考核管理由技术员负责组织实施,重点查处安全生产制度和设备缺陷处理的执行情况,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主题活动,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2.营销服务

规范供电所的营销行为,制订完善规范、合理、统一的营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做到电价准确、应收必收、收必合理,用电户全部实现一户一表,建立健全客户营业档案。增强电费电价的透明度,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严格落实优质服务各项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优质服务工作的落实。

3.培训管理

供电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生产技术、电工基础、营销管理、法律法规、优质服务、职业道德、线损管理、无功电压管理、可靠性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等。供电所的培训内容要以实用的岗位技能知识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要根据人员的不同类别和层次,有侧重地安排培训内容。对供电所的“三员”、各专业班长,要以理论知识和岗位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对农村电工,要以职业道德、优质服务和实际操作技能作为培训重点。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会务管理

供电所工作例会是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制订工作计划的重要方式。供电所工作例会可以将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例会、月度线损分析例会、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半年民主生活例会和优质服务行风建设例会等合并召开。让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全面、及时地了解当前的工作形势和工作任务,认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标准化供电所的考核管理

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对供电所按照年度签订的业绩考核责任书和指标进行考核;供电所对所内人员按月度进行考核,并与工资(或奖金)挂钩。

篇(11)

一、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职代会是职工参与管理企业的有效形式,两级职代会上行成的决议,代表了集团公司及我XX农电公司全体职工的意志,是对公司2015年工作的结论性评定和对2016年企业发展目标、管理方法的科学选择与安排,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今年年初召开的两级职代会精神,公司积极印发相关资料组织学习,对各支部学习贯彻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各单位对两级职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十分重视,并紧密围绕职代会议的主要精神内容,对我公司第一季度的具体工作展开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并展开了具体的落实工作。

二、分析工作开展问题情况

目前,我XX供电企业正处于农网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时期,在农网的市场营销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我公司电力营销的发展。主要问题有:

1、企业员工竞争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目前在我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存在有部分员工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由于部分员工的竞争意识淡薄造成了营销供电服务质量差,无法适应如今农电需求的增加,制约了我企业农电营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此外,我企业部分人员的营销观念仍停留在对执行工作的浅层认识上,责任心和事业心都较为欠缺,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导致较低的服务水平难以满足人民高质量的服务需求。

2、营销系统与管理流程不完善。

目前我农电企业的营销体系和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保留住客户的阶段,公司整体营销力量薄弱,营销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太低。在营销管理流程方面,我企业还的管理模式还不够完整,缺乏科学性和多元化,对企业内部还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和超前控制的战略意识,部分管理制度条例还存在落差。此外,我企业还缺乏专职营销调研、策划人员,整体缺乏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营销,难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3、企业基层执行力度弱,落实工作不及时。

在第一季度的工作开展过程之中,我企业基层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及时,执行工作绩效难以达到目标。对于我企业的新出政策,以及新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基层部门很难第一手掌握,这造成了我企业的营销工作收到了延缓,此外基层部门对于新的工作计划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些盲目杂乱,这导致了基层执行工作过程之中力度弱化。

三、针对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针对我企业目前存在的各项相关问题,我部门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并对此做出了如下的改善措施思路。

1、更新观念,积极培育市场意识,提高员工竞争意识。

面对我企业员工竞争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的状况。应首先树立员工的效益观念,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奖惩制度挂钩,制定出一系列的绩效惩奖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此外,我公司还应定期开展员工技能与素质培训活动,积极鼓励员工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企业工作绩效与员工责任意识,建立一支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营销团队。

2、完善营销体系,整核管理机制。

我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包含有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营销管理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网络信息王志成的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控制、监督为一体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此外,我企业还应设定专门的营销调研与策划团队,为企业的市场开发作出有力的研究与计划制定。增强我企业的市场开拓与效益提升。

3、增强基层执行力,提前规划基层工作

对于各个基层部门,我公司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执行要求准则,具体规定工作执行时间,目标计划效益达标百分点等,制定出一系列的完备可行的农电营销管理工作制度。通过链式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考核,保证各个营销环节都能够及时得到开展。在每次制定新计划前,我企业都应提前要求各部门做好执行准备。要求办公室人员第一时间做到上传下达,以保证营销的实际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