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药市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以水半夏充半夏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市场上所用半夏大部分为水半夏。水半夏与半夏来源、性状、功效均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不可作半夏药用。其主要区别点为: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饮片为椭圆形、类圆形,有的顶端具凹陷的芽痕。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呈类圆锥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cm,顶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或茎痕,有的下端略尖。饮片为圆锥形、椭圆形、长卵形,有的顶端有突起的叶痕或芽痕,另一端渐尖。
2.青果与混伪品藏青果
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果核梭形,暗红棕色,表面具纵棱3条,其间各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破开后内分3室,各含种子1枚。种子长梭形,种皮棕红色,子叶2片,富油性。无臭,果肉味初涩,久嚼微甜。
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干燥幼果。呈长卵形,略扁,一端渐狭,多稍弯曲。渐狭端微凹,具淡黄棕色至棕色圆形果柄痕。长1.5~3cm,直径0.5~1.2cm。表面褐色或棕褐色,具明显纵皱纹和沟纹,有的具细微横环纹。质坚硬,脆断面果肉棕褐色或黄褐色,具胶质样光泽;果核梭形,表面棕黄色,具不规则纵沟,破开后1室,中空,内表面光滑。无臭,味苦涩,微甘。
主要区别:二者来源不同。藏青果果胶质样光泽,破开后1室,无种子;而青果3室,各含种子1粒。藏青果具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的功效,而青果具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的功效。
3.香加皮与地骨皮误用
商品中常将香加皮误作为地骨皮,主要区别为:
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外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粉末显微鉴别含有方晶和乳汁管,无纤维。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外表面灰黄色呈棕黄色,断面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粉末显微鉴别有砂晶和纤维,无乳汁管。
4.连翘与混伪品金钟花果实
连翘呈长卵形至卵形,长1~2.5cm,直径0.5~1.3cm。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形似鸟嘴,略向外反曲,外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具有多数灰白色颗粒状突起和不规则纵皱纹,每瓣中央有1条纵沟;内表面淡黄棕色,平滑,有1纵隔,种子棕色,多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乌绿色或绿褐色,大多无疣状突起,内有多数黄绿色种子着生在隔壁上,披针形,微弯曲。
金钟花果实为木犀科金钟花的干燥果实。呈卵球形,长1.2~1.5cm,宽1cm,顶端呈喙状,基部稍圆,有的自尖端开裂或裂成2瓣。表面浅棕色,稍光滑;下半部具略凸起的细纵纹8~12条,每瓣中央有深纵沟,内表面浅绿黄色,光滑而有光泽,每瓣中央有纵隔壁。种子略呈长三角状四棱形,黄绿色。
主要区别:金钟花果实与连翘相似,但要小些,壳薄,无灰白色颗粒状凸起,边缘无明显的翅。金钟花内表面颜色是浅绿黄色,连翘是淡黄棕色;金钟花种子是长三角状四棱形,黄绿色,连翘的是披针形,棕色或黄绿色。金钟花果实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连翘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二者功效虽一样,但药典中的连翘只有一个来源,金钟花果实能否作连翘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以汉中防已冒充防己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饮片断面灰白色,平坦,木部有排列较稀疏的浅棕色放射状纹理,味苦;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汉中防己的干燥根,饮片断面黄白色,皮部较厚,木部有较密的放射状纹理,向外方二歧及多歧分叉,味微苦。
6.川楝子与混伪品苦楝子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为类球形或椭圆形的核果,长1.5~3cm,直径1.5~2.3cm,表面棕黄色或棕色,有光泽,略皱缩,具红棕色小点,顶端具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革质而薄,果肉黄白色或浅棕黄色,质松软,海绵状水浸湿后显黏性。果核木质,球形或卵形,有6~8条隆起的棱线。种子6~8枚,扁椭圆形,紫黑色,具细小突起。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cm,直径0.8~1.5cm。表面棕黄色、黄棕色至红褐色,皱缩而有光泽,具6条突起的纵棱,有多数红棕色或棕色小点,顶端具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革质,易剥离。果肉淡黄色,较薄而松软。果核木质,长椭圆形,有5~6条隆起的棱线。种子4~6枚,梭形,红棕色或紫红色。
主要区别:果实较正品小,有6条突起是纵棱。苦楝子果核长椭圆形,有5~6条隆起的棱线,川楝子的呈球形或卵形,有6~8条隆起的棱线。苦楝子的种子4~6枚,梭形,红棕色或紫红色;川楝子的是6~8枚,扁椭圆形,紫黑色。苦楝子毒性大,具杀虫、驱蛔的功效;而川楝子毒性小,具行气、舒肝止痛、驱虫的功效。
7.以水菖蒲冒充石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饮片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断面纤维性,类白或微红色,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水菖蒲为同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饮片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辛。
8.百合与混伪品小百合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1、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特点
1.1、建设项目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
公路建设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涉及面广,路线长,主要以跨地区、跨省区作业为主。因而,在施工过程中,物资、劳力和项目计划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加之工期长,工作生活场所难以固定,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都为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
1.2、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路施工过程中,跨省作业受不同地方不同地理条件、环境因素等影响较大,使得工人工作量、工作报酬、生活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实现统一。加上不同的公路工程项目带来的功能和效益不同,因而,施工管理难度不一,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1.3、对工程技术要求高,管理严格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大型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且流动性较强,为保障工程质量及施工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高要求。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复杂工程的高效完成。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在公路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为广大施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只有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最大化的确保工程质量得以提升,工程进度不被延误,整个施工过程安全高效的运行。究其根源,施工现场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场地,在施工现场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只有在现场加强管理,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夯实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公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新时期背景下公路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施工企业难以意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责任主体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相互推诿,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仅不利于施工的开展,同时还会对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上不科学,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导致人员和机械配置不合理,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不到位,从而对质量安全带来影响;
三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有效的落实,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加上一些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往往由于制度的缺乏而无法有效的推进;
四是在施工现场设备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导致设备管理往往难以有序高效的进行,进而影响整个设备性能安全高效的发挥;
五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赶进度,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最为常见的就是灰尘满天飞,极大的影响了施工现场的环境,加上一些施工企业在倾倒施工现场的垃圾时往往处理不当,随意倾倒,极大的影响了施工环境,同时也对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麻烦。
4、解决当前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问题措施
4.1、完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要完善考核机制、激励要素,这样一来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对现场的勘察,并画出平面图和写现场报告也是必不可少了,这为日后的施工控制和工程决算奠定了基础。
(2)要对施工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施工中的各个控制点都要进行加密保护和记录,为工程的进度以及设计提供依据。
(3)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的考核,施工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对工程的整个流程、质量的标准以及操作的规范等都要有所了解;在工地还应建立实验室,里面需要配备相应的材料测试仪器以及强大的数据库。
(4)施工的各项设计要考虑到工期、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建材供应等方面的要求。
4.2、加强制度管理,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工程总量大、投资金额多、建筑周期长、施工难度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受多变因素(天气变化情况、工程技术条件的支持情况、施工资料供给情况的变化等)的影响,对此,怎样合理安排公路施工中的不同要素,如何在既定的时间内合理、高效、有序的逐步实施各项工作内容,认真贯彻交通管理局的各项规定,提高对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实现迅速、低耗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公路施工建设项目,对于此类问题的合理解决,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施工过程的主要障碍之一,逐渐备受关注。在施工过程中,要依据每个月的计划进度确定每个月原料的使用量、机械设备的配备以及具体施工人员的安排等,以使施工进度计划正确反应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部分工程的重要依据,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要依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分配计划表,充分利用既定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重要指导依据。
4.3、科学安排施工进度
(1)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要要保持质量、成本、进度的统一,才能使工程按时按量的竣工,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所以科学的掌控工程施工进度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施工进度计划事关施工现场进度的管理,要在遵循施工合同、考虑施工单位的建造能力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2)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在优化现场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的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特点和道路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使用立体交叉作业、多方位作业的手段来加快施工的进度。最后,在考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度的赶工。就算时间急迫,需要赶工,也应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进行赶工,盲目的赶工会造成不良的质量隐患,为了贪图一时之利最终还是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4、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往往会忽视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我们天天强调施工安全但真正做到安全施工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力度并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肘时刻刻做到防患于未然。
4.5、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信誉与市场信誉,因此相关的质量管理保障机制的建设与落实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把好各种原材料进场关,严格控制进场渠道,对进场材料加大自检力度,从源头上保证质量。第二,强化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与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加强作业现场细节控制,落实现场施工工艺、工序要求,加大自检频率,坚持以数据指导生产。第三,结合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下发的《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细致整改。第四,各工序施工前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切实做到了参与施工的各级人员清楚施工工艺及实施要点,细化各道工序操作,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质量要求标准,明确人员分工,责任到人。第五,选派经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得力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施工现场。第六,完善工程质量自检工作,强化自检管理,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各项监理程序的基础上,力尽所能地保证自检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设备、仪器,不断完善质保体系,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坚持开工、施工报验程序,杜绝野蛮、违规施工行为,实行质量预控,消除质量隐患。坚持按规定的频率、方法进行自检,杜绝纯粹不自检或用监理抽检代替自检或降低自检频率的现象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
4.6、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1)要建立健全与成本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中可以包括对建材的采购、安防、使用等环节进行限制,减少成本的支出。(2)对工程进行分项成本控制,将总成本划分给各个项目组,分工合作,若超出预算应及时核算及提出应急策略,减少成本。(3)要进行仔细的核算,虽然工程竣工了,但管理工作还没结束,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并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偏差的原因。
4.7、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公路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首先应确保各项材料的质量满足要求。现场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材料的管理,除了负责材料的采购之外,还要联合质检和监理部门,验收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等,禁止同一项工程中使用不同规格的材料。同时,还要科学计算材料成本,杜绝资源浪费。
总之,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经济活动,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加强施工现场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为公路工程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吗,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胡承正.试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重视的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2:200-201.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及公路工程建筑材料的不断进步,做为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以下简称为水稳碎石)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做为承载层的水硬性结合料显的尤为重要。水稳碎石基层是位于土基和面层之间的结构层,主要承受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所以必须具备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所以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水稳碎石强度形成
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空隙,形成板体后具有较高的强度、水稳定性、抗渗性和抗冻性。
二、水稳碎石混合料对材料的技术要求
水泥剂量是压实度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水泥剂量不仅对经济效益而且对工程质量都有好处。所以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的3%~7%。水稳碎石收缩性主要表现为两类:干缩,在水稳碎石施工结束,养生节段容易产生横向裂缝,沿纵向10m—20m就会有一条横向裂缝,缝宽0.2mm—2mm;温缩,在北方主要是由于气候温差所形成的,一般是头年铺筑好的路面第二年春天便表现出。为了尽量减少温缩裂缝,沥青面层一般采用改性沥青。
三、水稳碎石配合比组成设计
(一)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规范中对水泥在初终凝时间方面做了特别的要求,应选用初凝时间1.5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10h以上)的水泥,宜采用标号325或425的水泥。主要考虑施工在运输、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时间因素。规范限制集料最大粒径主要为了施工宜于摊铺,过大的粒径对摊铺机会造成损伤,容易出现离析现象,也会对基层的平整度带来不利的影响。原材料宜选用级配碎石、级配砾石,使其筛分能有平滑的曲线。主要控制点为4.75mm,筛孔力求其通过量接近级配范围中值,而4.75mm以下筛孔通过量在级配范围中值线偏下为好,为了使混合料压实成型后能成为悬浮密实结构。
(二)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确定水稳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就是采用重型击实。 在试验时主要测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为施工提供控制标准。从加水到拌和到压实成型(制件)的延迟时间对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在水稳碎石施工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延迟时间问题,从拌和开始,水化作就开始,有资料表明,随着延迟时间推移,水稳碎石强度损失也随之加大。延迟2h就会有10%—20%的强度降低。在施工延迟时间较长也不可能有较大的干密度,也影响路面的压实度。因此在施工中应尽量缩短延迟时间。
(三)影响强度的试验因素
干密度:对强度影响很大,施工单位一般采用配比试验所得出最大密度定值。但是做为基层所采用的原材料一般都不是很稳定,材料变化没有体现出来,一方面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没有能很好的控制施工。预定的干密度宜为当天混合料击实的干密度,测定混合料的干密度试验也是很快的完成的。一般压实度也采用此值,这样符合当天的施工质量控制。
试件制备方法:我国对无侧限强度试件应用的是静压法,在试验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试验规程,试模两端的压柱应匀速的压入试模内,这样试件的两端密度才能达到一样,一组试件的强度变异性才可能小。
脱模时间的影响:水泥的初凝时间在1.5h以上,终凝在10h以上,过早的脱模会破坏其内部结构的形成,会影响其强度的形成,容易毁坏试件。
湿度、温度的影响:试件用塑料薄膜包复后宜放在标准养护室内,在北方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湿度和温度是试件强度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施工工艺对水稳碎石质量的影响
(一)摊铺时的离析
施工中由于摊铺机摊铺不均匀,形成大料集中,由于缺乏结合料而松散;拌和不均,造成胶结料不足而形成松散;由于原材料含水量不稳定,局部地方含水量偏少,不足以成型而松散;厚度不足或基础弯沉太大,造成的松散。
(二)水稳碎石混合料与下层联结不牢固
施工摊铺前,下层未洒水湿润,造成底部缺水不成型而松散;下层弯沉值太大,没有压实;大料集中,压不实而松散。
(三)路面通车后出现唧浆、坑槽、拥包现象
基层强度未形成,提前开放交通,行车荷载产生剪应力在水稳碎石层形成的剪切破坏;水稳碎石层养生的不好,整个路面基层强度降低,水稳碎石基层上部有1—2cm深破坏,形成粉末和小块,这些粉末和小块破坏了沥青层与基层的粘结,而形成拥包。
(四)推移、波浪或起皮
施工碾压过程中,振动式钢轮压路机出现推移、波浪或起皮有轻微的推移属正常情况,由于钢轮作用在松铺混合料,会推动混合料稍稍移动;由于下层不平整,会碾压时出现波浪和推移;混合料偏细,骨料缺少也会出现推移;碾压弯道没有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碾压直线段没有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起皮主要由于原材料特别是细集料中含泥量大或有泥块。
(五)碾压过程中出现细料下沉,骨料压碎现象
混合料中有碎石存在大量的超颗粒;混合料偏粗,在振动碾压时,细料下沉,骨料露出易被压碎。
(六)碾压过程中出现表面松散或起弹簧
表层松散主要是含水量偏少,可补洒少量水;起弹簧为局部含水量太大所引起,起弹簧处可挖除重换新料。
(七)预防措施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在施工前对路基应适当洒水和水泥,增加上下层的粘接。水泥碎石稳定混合料摊铺采用摊铺机,辅以人工绑线精密整平。水泥碎石基层施工安排尽量减少纵、横向接缝。摊铺前先测定松铺系数,以控制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均匀,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和碾压时的水分损失。摊铺机后设专人检查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注意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摊铺后的混合料及时碾压完毕,混合料加水拌和至碾压完毕的时间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以内。碾压时间掌握在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跟在平地机后及时碾压,后用重型振动继续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碾压过程中,水泥碎石稳定层表面要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及时补洒少量水,严禁洒大水碾压。
水泥碎石稳定层碾压完成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要立即进行洒水养生。在整个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砂处于潮湿状态,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养生期间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得轻易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需设置横向接逢,机械要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要与混合料的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石回填约3m,其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碎石垫层顶面清扫干净。平地机返回到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平地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要避免纵向接逢,如不能避免纵向接逢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做支撑,方木的高度要与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方木。
综上所述,要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质量及避免一些常见质量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它的工程特性,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就装饰材料课程特点与市场调查环节结合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探索其实践规律,更好指导课程教学。
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特点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合理选用材料的初步能力以及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装饰材料品种多且复杂形成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双方都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系统性差,不同材料之间的知识跨度大教育论文,缺乏关联性。在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为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教师难讲、学生难学。②品种差异大、指标参数多、逻辑性差。教材中所介绍的各种材料从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到使用条件等几乎都以参数表格表示。面对数目繁多、枯燥乏味的表格和数据,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也很难把数据和装饰材料结合起来。③实践性强,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装饰材料需要有样品实物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但由于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没有足够的装饰材料样品,许多材料的装饰效果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欠佳。
二、市场调查的意义及操作方法
市场调查是学生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类型多样,有综合型市场、有建材超市以及一些分布在社区的小建材五金店。在台州市内大型建材市场有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市场、椒江家乐居建材市场、路桥装饰城、洪家装饰城、临海恒大装饰城以及各小区的建材小超市,市场上产品多样、不同层次的产品很多,要调查的装饰材料可以分很多专题进行。通过市场调查,学生直接面对产品,了解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丰富的信息。
在课程理论授课部分内容要有比较和取舍,课堂上精练的讲授要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科前沿,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讲授之中,适当弱化理论内容教育论文,强化应用内容,在知识的广度、归因推导上把握尺寸,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复习。备课中,要找到案例说明市场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善于从国内外书籍、报纸和光盘、网络上搜集资料并归类整理,运用这些近似于实际情况的材料训练学生,让他们不离开课堂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综合运用市场调查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成功的市场调查,是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
在市场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分组(每组6人),设立本组调查课题名称和课题计划,初步拟定调查计划、调查目标和调查范围。教师在对课题名称和课题计划的审查中,必须要留意各小组组长的选择,在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的选择上特别注意方案的可行性,在调查计划草案中把握其实践经费的控制。
三、完成市场调查报告
学生在参与市场调查活动后,掌握了一定的资料,写报告时还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全面规范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活动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对收集回来的各种繁杂的资料、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并引导学生从各种资料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另外教育论文,聘请建材企业专业人士给学生作现场讲解,使学生在认识材料时更接近社会,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写出更全面准确的市场调查报告。
我们要求调查小组以PPT的形式,把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以及产品图片分类制作,汇报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以课题答辩的形式打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收集到的各大类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同时选出最了解材料的同学代表本组做介绍,最后在教师和各组代表同学的共同打分下给出每组市场调查的分数。市场调查活动不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们的市场阅历,如何和商家打交道,收集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分工协作精神,独善其身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各大类装饰材料的市场调查的,自己做好了别人没有动,根本不能完成本组的任务,最后选派一位表达能力好的同学来介绍本组的市场调查总结,是答辩中真正能出彩的地方。当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作业是有内涵的成果时,他们就会采取及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市场调查报告,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长了同学们的才干。
市场调查成绩由组长确定的团队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分各个阶段的课堂项目完成的情况评定教育论文,包括报告的科学性、方法的技巧性以及最后的答辩情况(报告的说服力、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各组课题项目各个节点的检查和审定,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应用能力。最后的答辩环节更是综合考验了该小组的课程学习情况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基础与前沿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入了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市场调查,较好地达到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中的市场调查环节还存在许多可以探索、思考以及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更多令人感兴趣的教学规律还有待挖掘和归纳。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改革完善教学方法,逐渐摸索出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一般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将成为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宏观体制改革将直接决定整个利率市场的调节作用,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在利率及调整资产结构等方面给予各银行一定的的自由度空间和裁定的时间,但是很多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扩大行业资产规模使得中国银行业蓬勃发展,但是中央银行针对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也使得银行业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增长率较低,只能使用大量的小额货币政策工具,这样就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地解决负利率压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源配置等问题,这反过来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健康有效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有关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业改革问题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旦存贷款基准利率被放开,银行间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和客户,伴随的不仅是利率剧烈波动,还有各个商业银行间存款利率竞相上升、贷款利率竞相下降,必将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竞争的加剧会出现部分信用程度低、管理能力差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等问题。我国银行在实际运行中,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对利差依赖性过高,而商业银行的改革速度却举步维艰。
(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三部分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外部环境,如何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如何进行利率改革,如何增加国家的持有和储备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汇率自由化的关键。从宏观环境上看,我国的货币国际化落后于国内金融改革,如果存在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会使得国内许多金融产品根本无法准确定价,这就会使资本项目等套利机会增加和资本交易的波动。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可以相互补充,因此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能够有效的推进利率市场化。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充分地反映了供求关系,能够积极地引导市场环境及供求关系的优化配置;同样,利率是货币的使用价格,面对市场经济环境要充分利用利率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资金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实体的发展。经济和金融是决定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而目前,银行导向型的金融体系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银行业各种指标显示,银行业仍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服务实体的主要力量,是宏观调控的关键,并且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等能够减少负面影响,控制经济有效的运行。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考虑到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管理能力和生存、发展空间。
(四)货币信贷调控及监管模式调整问题
存贷款利率管理是采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方法,实行利率市场化会导致贷款利率整体水平下行,并且能够进一步刺激社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扩张货币信贷。所以,应该进一步实施严格的机制,同时金融监管当局,应实现监督和监管的作用,过度要求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坚持适度平衡的原则,才能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银行不具备充分的竞争,严格的监管制度将无法派上用场,银行监管将成为形象工程。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
利率市场化基本上是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在先,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放开在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机构占主导地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对薄弱。由于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市场竞争的推动,大多数国家的存款利率大幅上升,但净利润率下降,许多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或兼并的可能性。同时,出现贷款利率出现大幅的攀升,市场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但大多数国家已从点到面、分层推进,逐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控制范围,直至完全放开,最终实现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业的竞争力
在宏观层面,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完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高级管理系统。按照以人为本,综合考虑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速度、效率、风险、质量之间的关系,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规范竞争行为,继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银行的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和自我改造的能力,努力拓展业务种类,提高竞争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在微观层面,要正视利率市场化,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和优化收入结构。坚持开发风险可控、合法、合规的创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要在投资范围内实施,在实施投资标的等方面进行适当拓宽,为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灵活创新银行的传统业务;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大力开展债券承销、财务顾问、保险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低廉的价格提高行业优势以及产业竞争能力。在此要注意,创新需要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过度的金融创新不一定是好事,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才是银行业创新改革的发展方向。
(三)合理优化货币信贷调控和监管模式
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需要积极探索金融系统的实际情况、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形势,抓住机遇,创造有利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优化配置,如在货币信贷调控模式下的控制,坚持以基准利率为依据,坚持价格型间接调控为主,并辅之以数量型工具的模式。在监管模式方面,首先,稳步推进综合管理,实践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其次,通过“防火墙”,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立;第三,加强监督和协调。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
(四)进一步促进市场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配套金融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是平衡的协调推进。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交易品种多样化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债券市场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关键条件。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系统,有效的预防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随着银行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管理系统,切实管理好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系统,实行程序化管理预防不必要的金融风险,确保利率市场化关键阶段的金融稳定。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
立项者:范寅寅
项目的类别: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青年教师基金
项目名称:文化景观中场所精神再现的设计方法探索
编号:12NZYQN02
一、引言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间联系日趋紧密,城市规模随同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已进入“成熟期”而言,我国的城市发展可以说还处于“成长期”,而成长的过程,往往又是一个丧失的过程。[1]在“大拆大建”的开发建设中,全国城镇普遍出现“千城一面”、“伪”地景等现象。虽然设计完成了形式和功能两大要素的结合,然而,城市形态特色越来越模糊,人们走进家园的感觉也越来越淡薄。
城市出现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设计形式背后的文化薄弱。人类赖以生存的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内涵特质,这种内涵特质是在自然与人文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设计背离了文化基础,必然导致地域文化的丧失。
现今我国的城市依然面临地域文化磨灭的危机,甚至愈演愈烈。地域文化的丧失已是不回避和搁置的问题,而地域文化的保护是城市长远发展的必要前提。那么,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应该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实现地域文化的保护?
二、城市的文化景观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多种要素按一定方式或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物质文化属于文化的表层结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2]在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文化的表层结构具有显性特质,易于改变;而深层结构具有隐性特质,难于改变。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表层结构的变异会导致深层结构的瓦解。
就设计层面而言,能够作用的更多的是文化在空间中的物质形态,即文化的表层结构。设计通过人们对文化表层结构的感知,影响其深层结构。因此,忽视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尽管目前只是改变了文化的物质形态,然而这样的改变正在侵入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危及文化的本质。
设计是通过“物质”作用于“精神”,对于这些物质形态,可以尝试以“文化景观”的概念进行理解。
“文化景观”来自文化地理学。它探讨的是人的活动与“原生”景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学家苏尔(Carl Sauer)指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间内形成一地基本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文化景观区别于其他的景观类别,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文化景观具有延续性,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文化景观具有象征性,是人们生活方式、民族身份和信仰系统的象征。
可见,文化景观无论是概念还是内涵都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以及文化的深层结构。正因如此,在探讨地域文化保护的时候,将“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在空间中的物质形态进行理解,整个研究工作将更具地域针对性并更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城市的场所精神
城市为人所用,是生活发生并具有特性的空间,它不仅包含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系列物质要素,还承载着人们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在对城市的认知过程中,如果片面的强调城市的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和系统等各种抽象内容,而忽视城市作为“家园”这一层面更深刻的意义,城市可能将会失去其可见、实在的具体性质,甚至包括不可替代的人文特性。因此,在地域文化保护的前提下,更应该将城市作为一个“场所”进行理解和分析。
场所不是一个抽象的地点,而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城市作为场所,必然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及“场所精神”(genius loci)。场所精神的产生是依赖于环境客体与感知主体双方相互建构的。一个有意义的场所的产生,是源于丰厚的文化积淀,精神的巨大张力通过物化的文化景观以“冰山的一角”显现出来。具体而言,城市通过其文化景观,如建筑、广场、构筑物等与人们的记忆对话。当提及某一建筑、或某一广场时,便能唤起人们对此相关的全部记忆和情感。当然,不同的人对于城市的记忆也是不同的。但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场所,给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景观,对于多数人而言往往又是一致的。在那里承载着一些让人感动的内容,也就是它的场所精神。[3]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集体认同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深层文化,它们显现于那些人们所熟知的“核心”文化景观,而这样的“核心”文化景观就成为了人们在城市中得到归属感的情感寄托。
地域文化是靠积淀而成的,不可能运用某种设计方式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与此同时,地域文化涵盖内容众多,很难凭借某种设计手段对每一层面的内容进行同等力度的保护。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更关注现有的集体认同,并保存城市的特性(即场所精神)。通过人们对于城市场所精神的体验,完成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感知,最终实现人们对于“家园”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产生。
四、地域文化的保护需要彰显和强化核心文化景观中的场所精神
在城市的发展中,地域文化不是一种固定和永久的状态,文化与时代的适应性发生碰撞,文化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有时甚至非常剧烈。文化景观作为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可避免,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与发展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体系,给予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感受来源于人们对场所精神体验的过程。场所精神是一种特质文化,即在一段时间里所保存的集体认同,个人认同性与社会认同性的发展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无法在连续的变迁中产生。[4]
终上所述,由于文化的可变性以及人们对稳定精神的需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承载的集体认同的“核心”文化景观是保护的重点,设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空间手法彰显和强化核心文化景观中的场所精神。
在重庆渝中区闹市中心,矗立着一座世人皆知的“解放碑”。这座“纪念碑”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是典型地域文化保护的案例(图1)。
“解放碑”的前身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堡垒”。1941年12月31日,当为了激发全民族的抗战决心和鼓舞士气,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垣残壁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建了一座木质纪念建筑物,即“精神堡垒”。抗战期间,每当重庆经历一次轰炸,人们都会聚集于“精神堡垒”周围,庆祝自己的幸免于难,并鼓舞坚持抵抗的民族士气。“精神堡垒”在胜利后,被改建为“抗战胜利纪功碑”,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又被改名为 “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尽管,这座“纪念碑”在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名称、建筑形式和纪念对象的改变,然而,“纪念碑”作为重庆“核心”文化景观被保存至今,它所承载的场所精神也得到了彰显和强化。因此,无论是“精神堡垒”还是“人民解放纪念碑”,都作为重庆的地标,作为群众性活动与聚会的重要场所,一如既往的满足着市民对于集体认同与历史记忆的情感需求。
五、结语
城市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对于地域文化保护而言,是不可回避的挑战。而那些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环境,给予人们归属感的“家园”,不仅承载着人们大部分的生活内容,还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它们更是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漠视城市的场所特性,削弱其场所精神,采用肆意拆除重建的景观设计方式,最终的成果可能是无人问津的失落空间。景观设计中,对于地域文化保护的倡导,并不是拒绝发展,也并不意味着盲目的保存所有的文化景观。然而,对于那些承载着某种强烈感情、集体认同的“核心”文化景观是应该给予重点的保护,它们所积淀而成场所精神应该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强化。
参考文献:
[1] 张松.为谁保护城市[M].北京:三联书店,2010.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