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创业之星销售总监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0年,福来取得客户满意度、经营业绩、客户质量、业务领域、团队成长等多项历史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会上,福来的每一位员工都登台与大家分享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有总结、有感悟、有教训,更有收获和经验。这正是福来“把客户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这一核心理念的不断实践,也是福来人不断得到客户信赖的源泉。
在过去的一年中,客户部“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检验工作,业绩大幅突破历史纪录;项目部坚持“简单化操作,关键点突破”,制定方案更具实战性,市场的良好反应和良好的尾款回收就是最好的说明;创意部坚持“好创意让品牌飞”,让每个创意都成为经典;设计部坚持“策略性思考、市场化设计、唯美式表现”的设计理念,作品不但充满创造性和美感,更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公关传播部坚持“公关是第一传播力、网络是第一互动力”,助客户赢在网络时代;销售部坚持“让执行创造奇迹”,为客户量身定做战略落地解决方案,确保目标实施;品牌部作为福来的“思想库”,创作并输出的厨房餐桌品牌革命、医药企业跨界等重磅观点受到企业界的高度共鸣,为福来开辟全新业务领域作了铺垫;行政部坚持“不重复,不断线”的工作标准,提供了极为贴心的后勤服务,让福来人放心冲在前方。
执行总经理郝北海做了“激情福来,飞得更高――福来年度总结及2011年度工作规划”的报告,重点强调“四化建设”和“说到做到”的执行力文化,为福来升级打造稳固保证。
回顾十年发展,福来精心推出了十年“十大瞬间”、“十大作品”、“十大感动”和“十大反思”专题片。曾经破旧的办公室,当年那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的面容,让老员工们想起那段为了理想彻夜加班还说不困的岁月;一幅幅精美的设计、一针见血的诉求、精彩的影视作品是福来给自己艰辛的最好奖励;关注生活细节让福来成为一个亲密的大家庭,不放过每一个工作细节让福来走向成功;不断反思自己,源于福来人对工作的极致化要求,正是这种再逼自己一把的态度,让福来不断超越。
年会还评出了福来“2010年度最佳作品奖”、“2010年度最佳新人奖”和“2010年度成长之星奖”。仲景香菇酱、南方黑芝麻、鱼悦水产、宛西制药和“厨房餐桌品牌革命来啦”等分别获得最佳影视作品、最佳设计作品、最佳客户提案、最佳服务满意和最佳观点文章奖。正是这些优秀的作品用创意了证明什么叫给力,用设计解释了什么叫绚丽,用提案诠释了什么叫精彩,用服务展示了什么叫满意,用观点演绎了什么叫洞见,成就福来的核心竞争力。福来新人的快速成长,使福来已经形成了稳固的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
2010年福来收获满满,2011年福来整装待发。
面向未来5年,福来总经理、首席顾问娄向鹏做了《福来:未来——福来10年总结及五年发展规划》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品牌营销咨询市场的战略变革与机遇,认为中国正处于近200年来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本土企业、本土品牌以及本土智业机构将面临新一轮的重大机遇和变革洗牌。
针对变化,娄向鹏总经理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本土智业发展进入4.0时代的鲜明主张,智业公司的竞争已经不是点子、创意、战术和个人英雄主义竞争,而是战略(思想)、模式、团队、资源的争夺,智业公司必将走向全服务链模式的阶段。同时,他结合福来优势资源,深入分析农业现代化崛起机遇,提出福来将建立“产业聚焦+品牌咨询+投资整合”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娄向鹏总经理在报告中勾画了福来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并明确了战略路径,即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以中国特色为中心,抓住中国式战略机遇,成就一个不可替代的品牌咨询传播平台,打造一个价值倍增的智慧资本整合平台。最终建立一家“在二至三个领域全国领航、综合全国领先的中国特色、独一无二、受人尊敬的品牌咨询投资集团(智本集团)。”打造品牌营销领域的福来“全服务链”产业模式,与正在走向伟大的中国品牌同行。
娄向鹏动情地说,“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作出过远大的决策”,现在,是福来做出远大决策的时候了,福来也将因此向伟大的企业迈进!
年会最后,在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下,总监分别签订了2011年工作目标责任状,责任状所承载的不是一个书面承诺,而是福来骨干们的信心和担当,更寄托着全体员工对福来新一年超越自己的期望。
晚上,在紧张的工作中,福来人仍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福来春晚”。超炫的模仿秀,搞怪的集体舞,热闹的游戏迭起。“拼命工作,快乐生活”的福来人,任何时候都要充满活力,创造惊喜。
大家晚上好!
鸡年即将跃去,狗年的脚步声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室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向文秘站网-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每一位__同仁以及驻外分支机构,向给予公司理解和支持的每一位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你们的努力和付出,让金太阳——这个光芒四射的品牌在家纺行业中快速成长和成熟。如今,我们正坚定不移地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而奋发前进。
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__公司逐步迈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奠基年。随着公司外资参股合作进程的加快及海外市场的逐步开拓,我们将打造出一个国际化的集研发设计、面料供应、产品加工、内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金太阳品牌也必将为愈来愈多的客户所接受和信赖。
20__年度,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公司年初设定的销售目标已基本实现。在老客户的维护和新客户的开发方面,与20__年相比,也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设计和研发领域更是捷报频传,金太阳设计室被评为“中国家纺四大名设计室”之一,公司的设计总监王灵杰先生被评为“中国六大新秀设计师”,我们的设计产品在“软体家具世界博览会”上荣获唯一的“金奖”。同时,今年有三款产品获得了“家纺国际优秀作品奖”。
随着20__年对设计师队伍的重新组合,新增设了设计二、三室,还与苏州大学成立了研发中心,公司在研发工作方面展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品的设计能力大幅提高,而且也逐步形成了“一对一客户服务”及“品牌产品系列设计”的格局。20__年公司成功开发并注册的专利花型有100余幅,专利款式有200余幅,为金太阳在中国家纺行业中确立其龙头地位初步奠定基础。
20__年,公司为了达到规范化企业发展的目标,花大力气在内部的规范管理上。首先,完成了从直线制向职能制转变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分工更专业化,新成立了外贸、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等部门,新增及引进中高层领导干部5名;内部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也卓显成效;以金太阳为名的专业网站也于年内运行,大大便利了与供应商间的产品信息交互,为企业形象的宣传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在员工的培训方面,今年共组织180人次的8堂内外训课程,不仅干部的管理意识加强了,而且员工队伍的规范化意识和执行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是金太阳团队共同的成绩,在此,我衷心的谢谢大家!
为了弘扬团队精神,传承先进的优良作风,表彰创业者的辉煌业绩,经各部门民主选举,评审小组集中讨论,今年共推选出“销售竞赛立功先进单位”2个,“模范职工”4名,“销售之星”2名,“销售新星”1名,“先进职工”16名,“特别进步奖”1名。让我们以先进为榜样,团结奋斗,共同进步。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20__是进步的,同时也是难忘的。当我们回顾总结走过的每一步,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内部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的服务投诉率还比较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企业宣传意识较低、产品质量与客户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交货期时常滞后等现实问题还常困扰着我们。同时内部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急需提高,管理环节还没有体现“高效、务实”的企业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现象在一些员工身上还存在。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彻底整改,必然会成为金太阳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因此,20__年度,我们将公司的发展主题定为“规范、服务、发展”,围绕这一主题,对明年的工作作如下总体规划:
一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得以飞速发展壮大,就是得益于“让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众所周知,当前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价格、功能和服务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要在竞争中谋求成功,必须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如今,我们付于了这一满意服务理念更广阔的内涵。20__年,我们的口号是“一切从客户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一切对客户负责、一切让客户满意”!在此,客户已不仅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外部客户,其实,在公司内部职能部门间、相关业务流程的前后环节间,甚至是公司为员工所提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都将成为这一理念诠释的内容。
它具体表现为:一是秉承公司“让客户满意”的优良传统,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面料。我们要在国家最高级别“国标一等”的基础上,推出与国际接轨的新质量标准,让顾客体会到金太阳产品的物超所值,让竞争对手无法超越;二是通过内部管理加强及相关流程的梳理,极大地改善交货期滞后方面问题;三是提高企业干部及员工职业化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成熟的职业技能,执行严格的职业行为规范。只有员工提高工作品质和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公司内部客户之间的满意;四是公司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进取的工作、生活环境。现在,请大家向两边看,墙面上的几幅画正是紧锣密鼓筹建中的新办公大楼效果图,预计到20__年6月,大家就可以在“星级酒店”的办公
环境中工作和娱乐了。20__年,公司要将提升内外部客户满意度上推出一系列有效举措,让服务理念成为金太阳企业文化的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二是坚定不移地走规范化企业管理之路。
今年,各方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整个公司的管理效能还有待提升。20__年依然要将制度建设及强势管理作为主旋律。同时,构筑执行文化也将会作为公司建设的长期任务,公司提倡“少说实干”,杜绝一切“拖拉、扯皮、推诿、懒惰”之风。蓄势待发的金太阳更需要营造“正面、积极、快乐、坦诚”工作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公司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正轨,常规性管理事务有章可循,制度明确了,流程理顺了,奖罚分明了,不仅员工绩效会上升,心情也会舒畅了,当然收入也会相应大幅提高。
三是快速发展,跻身一流。
20__年,公司将实施“以研发促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在设计研发领域的投入,在确保“国内面料供应龙头地位”的前提下,形成为面料供应为主,成品款式开发相配套的发展格局;在面料品种的开发上,突破传统面料的局限性,开发功能性面料;在花型的设计上,要急起直追欧洲先进的技术水准,逐步跻身于国际一流家纺企业行列。三年内,金太阳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在江苏兴建起一座中国最具研发实力的设计中心。
今年,公司新成立不久的外贸部很快就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截止到今天为止,已实现外销额?万元,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家,20__年,金太阳已下定决心拓展海外市场。外贸业务方面将向欧美和中东地区的延伸,这无疑将成为公司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耐克挟全球第一体育用品品牌之威,进入中国时却放下架子,选择了义无反顾的本土化;
李宁秉持民族英雄的品牌之利,却在世界顶级对手聚首中国时,悄悄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之旅。
1993年1月,当一家规模不大的耐克经销商在上海开店时,数以百计的民众从天未亮就开始排队,希望自己是国内第一个拥有这种美国明星产品的幸运儿;此时,3岁的李宁公司,依靠创始人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国内高涨的爱国热情,仅仅拥有一个看似成功的起点。
2004年,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达到了66%,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穿上了耐克;同一年,李宁的营业额也稳步增长,达到了18.78亿元人民币。
10多年来,耐克全力在中国市场推广其本土化策略,从最基础的培育目标消费群做起,尽管遭遇了很多挫折,却依然百折不回;10多年的发展,李宁在成为了中国本土的第一体育用品品牌之后,却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品牌国际化。
一个是中国本土老大,一个是全球老大,两个数量级悬殊的企业,都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市场,而且都志在必得,一场电光火石般的激情碰撞似乎就在眼前。
但两位老大之间的火并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安全错车。
草根渗透与洋装梦想
耐克:国际品牌的草根渗透
体育运动人群有一个规律,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是国家级的运动队,接着是专业运动员,再就是运动爱好者,最下面的是普通消费者。依循这一规律,耐克建立了一种金字塔推广模式,其核心就是“以专业体育用品市场来引动大众市场”。
耐克创始人奈特有个梦想:“中国有20亿只脚,我们要让他们都穿上耐克!”为此,耐克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生活方式的推广者。换句话说,耐克不贩卖鞋子,只营销情感。
进入上海市场后,耐克向上海多所中学进行捐赠,使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打篮球。诸如此类的动作很快得到了中国人的回应:耐克的销售额在一年内增长了60%。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中国人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推销文化、营销情感的耐克正好投其所好。2004年一年,耐克在中国的销售量增长了66%,约合3亿美元。此外,耐克专卖店以每天1.5家的速度在中国市场扩张。
但是,在中国市场,耐克还是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其主要销售业绩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耐克来说,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再演一出“渗透”的好戏,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李宁:本土英雄的洋装梦想
李宁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创业初期,其年增长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2001年,当其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时,耐克只有3亿元,阿迪达斯只有1亿元。从1997年到2002年,李宁连续保持了6年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争夺更加白热化,李宁公司意识到,要想成为中国的第一,必须成为国际品牌。为此,李宁公司将国际化、专业化确定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制订了先品牌国际化、再市场国际化的策略。
为了配合品牌国际化战略,2003年下半年,李宁公司毅然将自己品牌推广的轴心转向了高端专业体育用品市场,品牌推广靶心也转向了国家级运动队。这无疑对其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李宁公司早已走上了专业化之路:1998年,公司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1999年,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
从2004年开始,李宁公司相继推出了专业足球、篮球、网球、跑步等系列产品。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评测结果显示,这些专业产品在各项技术指标上,与国际顶级品牌产品相比已经不相上下,许多关键指标上甚至还要优于国际顶级品牌的产品,因此得到了专业运动员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2005年春季刚刚推出的Run Free系列专业超轻跑鞋,在全国都出现热销局面,重点推广的城市,都出现了抢购的现象。
专业化的国际品牌形象,无疑进一步提升了李宁产品的竞争力。2004年,李宁系列产品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8.78亿元。同时,通过认证的李宁专卖店达到了1000余家,销售网点接近3000个。
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是中国第一家进行IPO的体育用品公司。上市成功后,李宁公司无疑能在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要做国际品牌,仅凭“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是无法实现这一梦想的。初入高端的李宁并没有感到明显的“水土不服”,它的“耐克式”推广手法在高端市场成功地遏制住了耐克、阿迪达斯的迅猛发展势头,并且还借势区隔了紧步跟随的安踏、锐步等二线“倔强”势力。显然,这一记漂亮的“鹞子翻身”被投资者们牢记心中。李宁,从体育明星办公司的光环和迷雾中走过来,艰难但终于逐步走向成熟。
本土体育明星vs国际化团队
企业与企业竞争的实质,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耐克与李宁在用人原则上的差异,是这两个企业风格迥异的真正原因。
耐克:体育迷们的体育商经
在耐克公司有40%的员工不到30岁,他们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安排:中午时间在“校园”里的运动休闲中心运动2小时,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耐克企业的所在地,就像校园一样,有森林、慢跑小径、湖泊、足球场。耐克公司创始人奈特希望创造出一个祥和的工作环境,他认为世界已经够混乱了,工作时间应像家一样自由。
奈特在谈到他的用人原则时说:首先是热爱体育,而后是打破商业行为中的条条框框。正是启用了很多真正热衷于体育的员工,所以耐克总能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与机会,从而做出了很多足以影响消费者的产品与宣传定位。
根据习惯,耐克在中国聘请了很多退役的专业运动员担任职业经理人,为运动员提供专业服务。李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耐克1981年在中国签约的第一名运动员,他现在是耐克市场部经理,专门负责公司与国家田径协会的交往。耐克成功签约刘翔并启用其作为广告代言人,便是拜李彤慧眼识珠、极力推荐。
耐克与刘翔合作的广告片告诉所有中国人:“耐克知道你们骄傲什么!”这应该是对耐克本土化策略的最好总结。
李宁:团队的国际化改造
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本土公司,15年间,李宁不仅度过了高速发展的欢愉,同时也经历过种种阵痛。
受制于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迟缓,国内既熟悉行业又熟悉专业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引进经过国际化洗礼的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就成了李宁公司的惟一选择。在李宁公司,有来自可口可乐的通路建设、终端建设很强势的职业经理人,有来自班尼路的门店管理、对零售业态十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在财务、人力资源等领域,李宁公司还从外部请了4个年薪过百万元的总监级干部,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
此外,李宁公司还积极在各个领域与国际公司展开合作:聘请世界著名的李奥贝纳公司帮助起草了新的品牌认知方案;聘请全球最具规模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做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重点围绕2008年李宁公司该如何准备;引入包括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在内的国际投资公司,促进公司的国际化管理思维;聘请法国巴黎百富勤为财务顾问……
此后,有媒体报道李宁公司正在其辅佐下斥资1.8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6.5亿元)收购英国老牌体育用品企业茵宝。至此,李宁公司完成了国际化战车的基本组建。
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曾像李宁这样干过,后来他形容这样做仿佛是将波音747的发动机装到了拖拉机上,结果搞得拖拉机差点分崩离析。好在李宁公司并没有产生这样的结果。
耐克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推进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但承受着巨大生存压力的李宁公司却必须借助外部的各种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国际化。
品牌个性比较
耐克:中国语境中的形象重塑
耐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是最酷的品牌。在中国,耐克个性化、创造力、动感、活力以及休闲等基本价值正是最受欢迎的文化体验。有了这些品牌内涵作为产品的附加值,耐克的高价也就不但不是销售的障碍,反而成就了在中国市场上特有的品牌价值――文化身份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耐克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象征,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归依点。
1999年,耐克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低价体育产品,但这一降价策略不但没有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反而使原有的高价位产品受到了广泛质疑,耐克不得不赶紧鸣金收兵,转而巩固高档和高价位市场。
在降价策略铩羽而归之后,耐克也意识到它作为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有的文化地位和象征功能。近年来,耐克进一步拓展了体育营销的模式和范围,大量投放明星代言广告,宣传时尚及个性化的品牌理念,为其品牌核心价值加分。
调查显示,耐克是最受中国中产阶级欢迎的品牌。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耐克,在中国语境中完成了一个文化重塑的奇迹,重塑了中国人对于体育、时尚、流行文化的观念,成了中国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李宁:摇摆于休闲和运动之间
2001年4月,李宁公司请盖洛普公司为它做了一次全面的消费者调查,调查结果将李宁品牌的暗伤暴露无遗:
目标消费者模糊不清。李宁公司定位的目标消费者是:年龄在14~28岁之间,学生为主,大中城市,喜爱运动,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化的流行趋势。但真正购买李宁牌体育用品的核心消费者年龄却在18~45岁之间,居住在二级城市,中等收入,非“体育用品的重度消费者”。
品牌面临被遗忘的危险。品牌的忠诚消费者是崇拜李宁的一代人,对新生代追逐的流行时尚,李宁品牌是有代沟的。
品牌的个性不鲜明。在消费者眼中,李宁品牌的个性是具“亲和性、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并非是李宁公司最近几年奋力打造的“年轻的、时尚的、运动的”。
品牌内涵被严重稀释。李宁品牌的产品线不断扩张,让人很难搞清楚它的“旗舰产品”是什么。更多的产品会使得消费者无法弄清楚“李宁”到底是什么概念。
在李宁行将赴港上市的前一周,美国知名媒体《华尔街日报》对李宁品牌大泼冷水,它说李宁品牌是一个摇摆于“休闲”和“运动”之间的“二五仔”,它较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专业品牌技差一筹,又比安踏、锐步这样的大众品牌位高一等,它一直都在“休闲”和“运动”之间犹豫不决。
与此同时,浓重的民族情结和模糊的品牌形象,成了李宁品牌国际化的最大障碍。作为世界冠军,李宁身上承载了过多的民族色彩和爱国情结。为此,近年来,李宁已经很少在媒体露面,以此来最大程度降低个人品牌对企业品牌带来的副作用。
此外,李宁公司围绕着新一代的消费者打造的品牌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李宁公司聘请国际广告公司李奥贝纳帮助起草了新的品牌认知方案,将目标消费群定位于中国中高阶层的年轻人士以及青少年。这一代人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娱乐和休闲目的,而不是竞赛。为此,李宁公司还推出了一个新的广告口号:“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
李宁公司的努力方向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央视举办的“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评选活动中,李宁品牌是惟一一家入选的运动品牌。
消费者认为“李宁”像他们身边一个性格不鲜明的朋友,觉得他很亲切,很熟悉,但是就是缺乏鲜明的个性。
耐克的品牌个性固然鲜明,但在努力实现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时,由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把握不够准确,也遭遇到了新的中国难题。
中华民族的文明孕育在古老的黄河流域,它造就了中国人崇尚温柔敦厚含蓄的品性,并且宣扬仁义慈善、济弱扶贫等道德观念。而西方文明孕育在面向大海的希腊,因此培养了西方人信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哲学。
准确把握东西方民族的不同文化心态,将是耐克与李宁能否错车成功,进一步明确各自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
体育营销策略分析
体育赛事是各大品牌“逐鹿中原”的战场,无论是体育品牌或非体育品牌,都力求利用体育来塑造品牌形象。但体育营销需要将企业自身的特点与体育赛事有机结合,品牌定位,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和体育赛事联系在一起是否贴切,能否可以真正体现品牌的价值都决定体育营销的成败。
耐克:投资明日之星
企业赞助赛事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耐克公司极少赞助体育赛事,但是它的品牌曝光度却从来不比别人低。
品牌的曝光只是耐克所有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与运动员保持长期联系则显得更为重要。耐克中国公司有两个市场部,一个是品牌市场部,一个是运动市场部,前者负责广告公关事务,后者主要工作就是服务签约运动员。当年与刘翔签约即是因为运动市场部经理李彤的推荐。
从2003年,耐克开始为刘翔开起了“小灶”,在耐克能够协助的范围内尽量提供帮助,包括安排出席一些活动,满足服装、装备、特殊要求等,特别是当刘翔出国比赛期间派专人陪同,协助处理干扰他比赛的各种事务,差不多相当于半个经纪人的角色。
2004年8月24日,就在刘翔参加奥运会跨栏小组预赛前一天,刘翔为主题的耐克广告开始在全国播放,并与耐克国际版本广告在时段上平分秋色;27日起,耐克全部换上刘翔广告;8月28日刘翔轰动性取得冠军,此时,人们也不由叹服耐克的眼光与魄力。
事实上,在雅典奥运上,耐克赞助的中国国家队有24支,中国队获得的32枚金牌中,属于耐克赞助的获奖运动员有12个。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的突破性的项目,除男子110米栏之外,网球、皮划艇、女子万米等都有耐克赞助的身影。
失去了中国现在知名度最高的体育明星姚明后,耐克签下了中国下一位有望进军NBA的新秀――易建联。耐克是惟一一家愿意投资未来的公司。耐克最愿做、最擅长做的是培养明日之星。不是纯粹把体育转成商业,签合同给钱了事,而是要创造机会培养他的突破能力。有人会说只有大公司才有实力这么做,但耐克当初从小公司做到现在规模,就是因为坚持这样做。
李宁:压力下的迂回战术
因为各种环境的影响,很多本土公司寻找形象代言人的目的,都是希望迅速将明星的影响力平移到自己的产品上以促进销售。李宁公司也是如此。
关键词 :综合职业素养 培养 实践
职业是每个人攀登人生理想的阶梯,不同的职业追求,体现不同的价值和精神需求。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使一个人进入理想的企业,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赋予应对形势变化的能力与态度,促进他们的就业实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职业生涯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职业转换的频率增大,个体面临转岗的几率也加大。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企业角度看,具备较高综合职业素养的人员,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之的IBM联想公司就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出色的专业素养、敬业的态度,并拥有善于学习、总结的能力。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是进入企业的“金钥匙”,综合职业素养的高低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为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企业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认真分析整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在校学生与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在校生与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学院六大专业(电气、数控、药剂、烹饪、酒店管理、园林)各40名在校生为样本,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15人。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全部有效。选取学院150位毕业生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146份,有效135份。
1.在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我们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在校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首先,我们做了背景调查,得知40%的学生因为中考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就读技工院校,这其中当然有其无奈的成分。41%的学生因为初中时已经认识到自己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距,于是认定要学一门实用技能。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后在选择专业时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首先是选择今后就业形势好的,这个因素占了43%的比重;其次是曾在此专业就读,如今工作有成就的学姐或学长的介绍,这个原因对学生选择专业的参考权重也很大。因为兴趣而选择专业就读的比例明显偏少,只占了13%。
正确的人生规划是人生道路选择的指引,在职业素养意识的调查中,有一半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过考虑。他们当中43%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升为管理层,30%的学生希望立足技能训练,成为业内高手。相对而言,继续学业或当一名普通职员的目标,选择人数较少。虽有一半学生考虑过今后的人生,但认真做过规划的只有25%,有25%的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做不做无所谓,或觉得现在考虑工作还早,以后再考虑不迟。学生普遍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综合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对自身的发展最为重要。相对而言,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岗位需要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一般。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已经认识到综合职业素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并认为综合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方面依次是:与人交流、敬业精神、创新能力、职业态度、自我学习、吃苦耐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他们自身最希望提升的内容也是这些方面。学生认为,通过技工院校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原因有四:技工院校教育与企业、职业无缝对接,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广泛运用,促使综合职业素养提升;技工院校无处不在的专业文化,容易得到熏陶;技工院校相对严格的行为习惯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完善职业道德。
在学校开展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是开展日常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和考核,提升职业修养;最后是利用假期参加勤工俭学和教学实践活动,体验社会教育和通过第二课堂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团队合作等能力。
2.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我们选取21-25岁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他们当中将近一半的人通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继续教育,取得了大专学历;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在技能上得到提升,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从就业情况看,59%的毕业生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41%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毕业生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初次就业以学院推荐居多,对二次就业或多次就业的学生来说,除了熟人介绍外,网络应聘和人才交流会成为比较重要的就业途径。毕业生选择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其次为股份制企业,他们不再单纯地从事技术岗位工作,从事产品销售的岗位超过了设备操作,还有小部分毕业生已开始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
毕业生普遍认为综合职业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团体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自我学习能力,再次是承受压力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
在接受学院教育过程中,他们认为专业技能培养对自身的帮助最大,实现了顺利就业,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综合职业素养的积淀对自身帮助比重加大。他们觉得学校首先需加强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知识扩展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岗位成才,追求行业极致的必需素养。
对“您觉得学院对学生综合评价中除了操行品德、课程成绩之外,还应加入哪些评价内容?”有毕业生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对学生职业素养设定成长手册进行记录,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二是对第二课堂作为选修课程学分,可以冲抵相关课程成绩,以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三是多进行就业前职业素养培训,提升学生刚入职时的适应能力。
二、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需求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我们对学院核心层、合作层和辐射层的93家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了“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卷调查”,并与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南都物业、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洽谈交流,并对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为注重的是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关注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环境。在同个一线岗位,企业最愿意安排技能过硬、岗位稳定性好的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其次是高职学生,再次是职高或普通技校生,大学生排在这三类学生之后。
在企业对初次就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调查中,前三位分别是:综合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已经超过了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对企业而言,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最大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但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很广,主要包括吃苦耐劳精神、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的能力、执行能力和工作主动性等。
我们在对企业访谈中发现,对于吃苦耐劳、责任心、沟通能力等方面,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共通的职业素养。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说:“在我们所面试的众多求职者中,专业能力强的不少,但符合要求的却不多,因为我们不仅看中能力,更看重个人综合职业素养,它在求职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此,所有企业一致认为技工院校应该实行综合职业素养与毕业挂钩的政策,多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吃苦耐劳、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应该多注意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减少今后工作中出现的摩擦。
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当今技工院校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外,还应该具备“6+1”的职业素养,即六种职业通用的基础职业素养和一种职业特需的素养。其中基础职业素养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忠诚于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行业特需能力即个性化能力,取决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今后从事的工作。例如电气专业的学生,特别需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数控专业的学生,需要工作的细致和高度的耐心;药剂专业的学生,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和鉴赏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礼仪素养、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三、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近年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把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聚光到学生的“四有四实现”上来:使学生有专业,实现人生发展有舞台;有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有实力;有优势,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有定位;有潜力,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有保障。逐步探索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即:以专题教育活动为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素养;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探索就业创业一体化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职业价值。按照有秩序、梯度式和个性化区别对待的原则,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实践并探索了综合职业素养“三段三自”导向性培养模式。
1.实施教学引导下的“三段”制模式
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成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专业文化教育,形成对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和个人职业愿景的初始定位;中期面向二年级之后到实习之前阶段学生重点实施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与职场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相贯通;后期面向实习或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应知应会,提高学生的入职适应能力。
(1)初期阶段实施途径。
通过开展成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专业文化教育来提高责任意识与职业认知。每学年开学初,学院针对新生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通过举办叠被子比赛、宿舍环境设计大赛等寝室文化节活动,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通过组织新生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讲座、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学院对一年级学生实施校纪校规、道德法制为主要内容和“崇德明法”为主题的“双纪”教育,开展各类专项教育整顿工作,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性格偏差。学校通过组织编写了各专业的《专业文化读本》,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文化内涵进行俯视和概览,逐步把专业学习引向深入,形成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定期开展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以期获得专业思想的启迪、专业文化的建构,激发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并进而明确自身的专业努力方向。
(2)中期阶段实施途径。
根据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一体化课程为主体,应知应会和高端研修为两翼”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职场实景化的教学实训场地建设,促进学生与工作实际的融合;定期开展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形势发展的认识,促使学生学好专业技能。
推进任务引领型项目教学,提升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任务和项目,开展小组集体学习,加强学习过程引导,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协调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课程中融入素质培养内容,提升育人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语文、德育等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优良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实施工学交替,提升职业认同感。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和订单培养等校企联合办学优势,安排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展工学交替,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增设第二课堂,加强知识拓展迁移。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探索改革下午第三节课的内容,增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开发一些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强化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竞争能力。
社团活动常态化,提升人文素质。学院非常重视社团组织的建设,创造条件为各社团提供活动场地,配备专职教师把握社团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现成立了26个社团,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意识。学院以各类实践活动为体验平台,有组织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寒暑假务工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立、懂得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企业的市场调研、主题活动宣传策划、横向课题的研究等专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
加强学习兴趣小组建设,提升职业竞争力。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积极开展技能特长生培养工作。营造梯度跑动的竞赛氛围,努力使主体队伍带动有引力,后进生追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向上、整体发展的学习氛围。同时,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导向,加强以赛促学工作,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后期阶段实施途径。
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的规则要求、纪律制度,培养学生认真、守纪、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从而真正感受到自我定位与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推进高段学生课题研修制,提升专业适应能力。学院对高年级学生采用专题研修教学形式,以高级职业资格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企业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专题、典型技术专题、综合技能专题等研修科目,使学生融入企业进行课题设计、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并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
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提升入职适应能力。学院大力改善和优化实习阶段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应知应会,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并邀请学院优秀毕业生来校分享就业与创业经验,邀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作企业推介等,真正实现课程系统与外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实施学院管理辅导下的“三自”管理体系
学院通过构建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规范教育行为,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自我管理网络,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能力。
(1)建立生活服务楼长层长寝室长负责制,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每幢宿舍设楼长1名、层长4-8名,每个房间设寝室长1名。通过亮照片、格言、服务等,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平时,他们协助公寓管理员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的宣传与教育,以及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学生晚归和夜不归宿等现象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组织开展住校生寝室文化节活动。由此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信心,并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友谊,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2)建立校园文明监察岗,实现学生自我监督。
设立文明监察队和校园护卫队,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文明监察队成员每天在非教学时段对教学区进行日常检查,发现违规、违纪或不良现象进行督促整改,对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起到积极作用。在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时,护校队成员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局面并协助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开辟学生论坛,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橱窗设计等,为学生提供自我监督、自我锻炼的平台,创造更多的主体参与、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建立校园110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学生自我服务。
为加强非教学时段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学院将服务性项目统一纳入到110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一是开展校园24小时巡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维护校园内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二是做好学院综合应急服务,及时救助在校园内受伤、患病、遇险及有其他困难需要帮助的师生员工,组织对突发的教学生活设施故障进行抢修,解决特殊情况下学生的餐饮、住宿等问题。三是做好校服和校牌补办、节假日车票代售、中职资助卡激活、保险理赔业务和通讯业务受理等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做好与教学时段工作的有机融合与对接,保证了校园24小时的安全与服务畅通。
四、实践反思
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推动,依靠强有力的基础建设来保障,依托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只有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培养合力。
1.创设良好的机制
学院要紧密围绕杭州市十大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优化专业,对接职场,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内涵,建立“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工学一体,共评学生技能,共促学生就业,共建专业文化,共享合作资源”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落实和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等制度,以制度促建设。
2.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和活动场地,为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理顺院系两级关系,加强协调和联动,发挥职能处室指导、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教学系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积极性,形成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合力。同时,要重视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建设,优化数字化资源平台,重视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和多媒体宣传载体的建设工作,提高当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营造宣传氛围。
3.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将企业先进的理念和前沿的技术带到教学过程中。建立班主任培训的长效机制,提升班主任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快班主任梯队建设,形成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建设一支作风正派、终身学习、业务精湛、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管理有方、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关键性保障。
4.加快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化
在坚持培养方法、培养途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课程的理念,对培养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系统性设计,将培养内容加以整合,使之成为较为稳定、便于实施的课程。通过课程化确保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常态化,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分阶段梯度化创设综合职业素养课程。在初期,开设军政训练、“双纪”学习、专业文化学习、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在中期围绕“第二课堂”开设多门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课;在后期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及课题研修等课程;探索建立内容系列化、途径多样化、评价学分制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