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英语学习热情的激发策略虽然近年来已引起众多学者关注,但相关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研究结论,在已有的研究中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并且诸多研究没有关注对学习热情的激发策略进行探索,即对教师动机激发策略有效性的认识不足。对可能影响学习热情激发策略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大学英语学习者水平的差异的影响没有作系统探究。本研究从师生的双重视角开展研究,探索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激发的相关策略。主要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进行分层,并提出不同英语水平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激发策略。
一、高水平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大学英语的学习学习动机是变量,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对于那些高水平学生来说,教师的帮助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这类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知识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任课老师和教学的知识无法得到这类学生的满足,那学生就有一种失落感。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把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故障消除。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的心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细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比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头脑,激发他们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热情。对于不爱学的同学教师要耐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其学习热情。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成绩上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精神快乐。同时,教师还要适当的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来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采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的时候穿插语篇分析,介绍背景知识,以便达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适度的鼓励与表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教师要耐心讲解,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鞭策。如果教师能够真诚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就能够增强他们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大学英语学习热情是学生追求学业的动力,如果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其学习动机很容易维持。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此举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热情。 同时,高水平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英语水平和技能,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从内容、情境和诗意维度,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指导,使高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在班级中形成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持久因素。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深层能量并保持下去是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旧引新的教学顺序,在引出新知识点的时候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要想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也非常重要。教师不只是教育者,同时也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与学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充满活力。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予成功的期望通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激励感。为学生创设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策略获得学习的满意效果,从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为他们增强勇气,树立信心。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利用有效的课堂和校园空间来营造一种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三、低水平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低水平学生,降低对这群学生的期望,对低水平学生也很少关心和鼓励表扬等等。由此导致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对学生的成长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学生之所以英语差,首先是没有学习兴趣,再者是由于自信心不足。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英语,那么所获得的成效将是最小的。应把对外语学习作为一门知识,学习这门语言所有的信息,从而获得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外语学习是需要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需要一定的环境刺激。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应给予支持,鼓励。教师不要期望学生会有大的进步,多给与他们鼓励。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如果引导得好,完全可以使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地获得提高和进步。教师要注重情感策略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才可能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潜能。
目前外语动机激发策略研究仍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以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为主,实证研究不多,而有限的实证研究又基本都是基于教师的单一视角进行的,对动机激发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没有足够的关注。本研究将尝试突破这一局限,从师生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探索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机激发策略。
由于课时量大、课题开放等原因,仅凭少数专职教师难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依靠众多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的推广有赖正确的理念支持,否则既便开展此类课,也会貌合神离,而理念传播的使命自然就落在专职教师的肩上。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惯性”会对理念的贯彻产生“抗力”。理念的接受是一个“洗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凭一两次讲座难以奏效。而理念不清所产生的问题,将会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暴露出来,这就给专职教师纠正认识偏差留下了后续工作空间。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是否到位,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认识态度相关。而后者又与领导的重视与否、学校的教研风气、评价制度等相关,其中领导重视最重要。笔者在霞浦六中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宣传和课程实施研究中能取得一定成效,二十几位教师承担案例编写和试验课任务、出版校本教材,就是基于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笔者是霞浦县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人,在该学科的全县性教师培训中,仅有8人参加。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在霞浦仅有霞浦六中“一支独放”。这一对比说明:赢得领导重视将对理念的贯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引领者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上什么?怎么上?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须有效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地方资源,地方资源又包括物质、文化、人力、机构等方面。专职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领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论证、甄选和利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特色的课程资源,以笔者所在的霞浦县为例,就有“空海人唐处”、“松山妈祖庙”、“盆景园”、“杨家溪风景区”、“闽东第一古刹”等特色资源,据此可以设计一系列课题的活动案例。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挖掘。以上街购物为例,看到招牌上的错别字一联想设计
三、课程设置的设计者
专职教师应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设计者。课程设置既要符合理念,还要以当地的课程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例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本应是整合的,其中的“信息技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应先作为一个“学习内容”,单独排课(每周一节为宜),因为农村电脑不普及,小学未上电脑课。而城市初中生一般已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则“信息技术”主要是一种课题研究的手段,应与其它内容整合。
课程设置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的组织形式,它牵涉课时、场地、师资、课题等诸多因素,需要专职教师作一番研究,制定一个符合本校的宏观方案。以下几种活动组织形式是笔者经过试验摸索,结合外校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供参考。
1、按“本”活动式(我校初一年段采取的
按校本教材(或总课题组或各地编写的案例)中设计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各班统一活动课题和进度。其优点是可以集中一两个较“专业”的教师辅导,保证活动课质量,排课容易。缺点是教师不可能对各专业性知识都熟悉,有些课题无法辅导,且无法同时照顾所有学生的兴趣。
2、班级主题式(我校上学年高二年段试用模式)
每班一主题,并将主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全班分成相应的若干子课题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种模式适用于主题探究式活动课,优点是适度照顾各学生的兴趣,缺点是各小组同时活动,教师无法兼顾。
3、跨班级式(我校下学年高一、高二计划采取的模式)
同年段学生按不同的课题重新编班(组),统一活动时间。优点是顾及学生的兴趣,排课容易。但因场地所限,班(组)数不可能太多,这样课题较少,仍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且一个课题上了一学期显得太长。较好的办法是采取每学期二至三轮课题,每个课题活动时间5至8周,这就要求各班(组)同一轮课题活动结束时间必须相同,以便后一轮重新按课题编班(组),且需要较多教师参与辅导。
4、年段总课题式
即年段总课题、各班子课题、小组分课题的模式,属于大课题、长周期的一种主题探究活动形式。优点是适合完成较大的课题研究。缺点是选题较难,课题缺乏循环性,周期太长,有可能使学生后期活动积极性降低,或提前完成任务后,无事可做。
5、小组课题式
同班同学按不同的课题自由分组活动(每组4至8人为宜),课题由师生共同提供,最后论证选定。这种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但活动课操作困难,因为一个班有几个至十几个课题组,不仅活动受场地限制,还需要许多老师共同参与辅导。
6、跨年段式
不同年段的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选择同一活动课题,组成霞浦六中肖晓阳角色定位及要求综一日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活动小组(或班)。优点是充分关注学生兴趣,活动课题不受年龄限制。但活动时间难以统一,除非各年段统一活动时间(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活动,不属于课程范围,没有普及意义)。此外,不同年段的学生因年龄、水平、能力的差异难于协调辅导。综合实践活动并无定式,以上几种形式可综合运用,或结合其它形式。虽然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但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说到底,所有的活动都是一种载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根本目标。
四、课程实施的指导者
教师初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不懂教”或“教不到位”,其原因可能是理念不清、经验不足、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课题知识欠缺等。对此,专职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为了让“新”教师尽快“上手”,笔者曾在初一年段采取“开示范课”和“跟班带课”的方法,收到一定的效果。后者的做法是:先指导“新”教师(共有二十几位)设计案例,然后将我的课时分配给承担试验课的教师,每班一师一课题(共两轮、十六位教师),我则“跟班上课、示范教学、课后点评”。这样的传帮带对“新”教师十分有益,从中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某教师在《探究微生物》案例中设计的学生实验活动是这样的:将某食品加热杀菌后分两份,一份密封,一份敞开,观察哪个先发霉,然后附说明原因的阅读材料。这样的设计没能跳出“教案”框框,显然是作者理念不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功能和学习特点不了解。于是笔者引导:应将“教案”改为“学案”,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空间”,借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后将实验活动作如下修改:1、删去“阅读材料”;2、增加对照实验项目(一份加盐、一份放置冰箱内);3、增加现象原因的研讨:常温敞置与密封、加盐、放冰箱后有何不同现象?这些不同现象说明了什么?对于食物防腐有什么启示?通过这一案例修改的剖析,许多教师对案例的设计与编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活动课或“放任活动”都是教师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认识不清所致。更常见的问题是“新”教师对于“学生活动”的课堂设计往往停留在“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师问生答”这一层面,而忽视活动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对活动进行拓展和调控,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流于形式化、简单化。这样的活动课不仅无效,而且乏味。在笔者“跟班”的《危难自救》课的资料交流活动中,发言学生(仅两人收集到资料)只会念稿(念得不流利),“听众”不专心,课堂气氛不活跃,眼看课(两节连上)就要进行不下去了,于是笔者及时介入引导。首先让学生知道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发言者须先读懂资料内容,再转告其他同学;“听众”则是在“不劳而获”地得到劳动成果,因此要尊重发言者的劳动——善意接纳、专心听记。接着反馈交流效果,发现所有学生对老师抽查的知识点(如:求救旗语的动作演示等)均不懂。为此笔者将资料中的各知识点逐一抛出,要求学生根据资料的描述及其迁移知识,作各种演示和解答。如:“SOS”怎样呼叫?嗓子哑了呢?手拍痛了呢?无法声传呢?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电话传达“SOS”?怎样用手帕模拟求救旗语?怎样让烟火信号产生浓烟?画图说明怎样在旱地收集饮用水?用粉笔模仿石头堆积路标……通过各种演示、讲述、答辩、评议、模拟危难情形的自救(如遭遇歹徒、“色狼”的自救等)及拓展性知识介绍,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有了切实的收获。在课后的交流中,任课教师认为笔者能上好此课的原因在于对理念的理解已深入骨髓和对课题知识的广博。
五、评价方法的研究者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必须有相应的师生评价方法,否则不利于课程实施。“怎样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诸多研究课题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对于这块“难啃的骨头”,笔者尚无良策,仅就思考所及提些看法。
1、在笔者所读到的(包括自撰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中,常有“活动评价”一项,多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对活动本身来说,评价表的设计可能十分合理,但实际操作却不便。如:有的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有的是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有的是评集体(小组),有的是评个人,有的是组评,有的是师评,有的是自评,有的评等级,有的评分数。这样每次活动都必须印制相应的评价表格,且因评价方法、标准不一,学生的期末成绩难于总评。因此设计平时可通用、期末易评价的评价表是有益的。
2、学生成绩单必须有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栏目,其评价表可以单独成单,也可与其它学科成绩合在一起。期终评价表的设计既要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学期活动情况,又要简单易行。评价的方式一般有量化、等级、评语三种。采取平时量化、期终等级加评语的方法似较妥当。量化以10分制或5分制为好。等级可分列优、良、及格、待及格四等,从中勾选。评语也可逐条预设,从中勾选,还可预留手写评语空格,以备填突出表现的评语。
3、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成绩)具有对该科学习优劣的界定和提供升学参考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评价者,评价的主要根据是“平时量化”,即根据各次课题活动的量化成绩进行评估。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小组民主评定(组长负责)和师评为主,可根据实际适当考虑自评、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评价的项目和档次不宜多,例如:项目设“态度”、“能力”、“成果”、“总评”;分值按5分制。教师可在“组评”的基础上,结合“小组成绩”给每位学生评分。
4、综合实践活动属非考试学科,对专、兼职教师的评价没有操作标准,因此就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这是不公平的。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势必影响教师承担此课程的积极性,最终影响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完善,从而提高中高考成绩(这是专家根据大量研究的数据作出的结论)。据此,在中高考的奖励中,应有一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份额。愚以为取毕业班教师考试奖励的年平均值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年奖值较为合理。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应有相应的职称系列。
六、专职教师的素质
一、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我们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们认为目前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有四个主要特点。
1、多数学生明白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作用,但不少学生表现为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
表一显示,有48%的学生知道学习思想政治课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4%的学生喜欢学习思想政治课,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治,喜欢探究政治问题,他们学习时很用心,思考问题积极。有35.5%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这其中是因为有不少学生要参加对口升学的高考,还有少数学生是为了评优评先的需要。有12.5%的学生是为了能拿到毕业证,为此,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多数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明确的,但也有48%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究其原因我们觉得,一方面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成功的,多数学生能够明白学好思想政治课对自己的人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升学考试的指挥棒和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对青年人影响也是巨大的,他们迷失了人生方向和学习目的,这更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表二显示,高达72%的中职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作用的认识是正确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始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让所有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引导作用。
2、多数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但学习主动性差
课堂听课与课外学习是了解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途径。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是很差的。
表三显示,只有7%的学生上课“专心听课,认真思考,认真记笔记”; 64.9%的学生虽然能够跟随老师的上课思路走,但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有10.6%的学生因担心被老师批评勉强在听课,眼睛看着讲台心却在别处;更有17.5%的学生人虽然在教室,却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事情,玩手机、讲白话等等,这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干扰很大,教师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教学和教育引导,他们一副心不在焉、无所畏惧的样子,在学习中所起的负作用不小,其负能量很容易传递给原本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那些同学。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查发现,中职生课堂外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主动性更差,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在课处阅读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书,对时事政治也不太关心。
3、部分学生能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分析研究学生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及参与课堂讨论情况,是了解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表五:在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你的感觉和行为是什么?
选
表五显示:多数学生面对老师课堂提问时能够思考问题寻求答案,但真正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参与讨论的学生只有18.4%,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且不主动参与讨论发言,更有13.9%的学生根本就不去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分析研究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完成课外作业情况,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动力情况的重要依据。从表六的统计情况看,26%的学生课后能复习教材内容,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69.4%的学生课后不会看书,只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根据我们平时观察,这部分学生写作业基本上拿别人作业抄写的,没有独立思考的成分;5.1%的学生连抄写作业也不做。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4、少数学生能学以致用,多数学生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效果怎样,我们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考试,题目类型有判断分析、填空、选择、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一般来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后及格不成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对于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能拿高分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表七所示)。
我们认为,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不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运用思想政治知识指导自己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此,检验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应该更多地侧重于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二、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不少学生表现为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学习主动性差;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多数学生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自身、教师行为、教材内容等三个方面。
1、从中职生自身来看,个人的学习生活阅历,就业导向的偏差,造成了学习自信心严重受损
中职生群体在初中阶段有一个共同特点:考试成绩差。每考试一次,这些孩子都会承受来自老师、家长批评教育的压力。这些孩子努力过、挣扎过,因为主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总是收效甚微,慢慢失去了成为“好学生”信心,初中毕业不得不选择进入不看学业成绩的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也调整为低期望,“去职校,学技能,混几年,长大点,去打工”是家长对中职生的指望。自信心受损造成了中职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自信心受到损伤后,一方面会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分散和不稳定,学习动力缺失,另一方面会造成个人心智力变弱,自我控制能力、吃苦耐劳精神都会向消极面发展。进入中职后,重技能轻知识的就业导向偏差,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缺失。
2、从教师行为来看,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损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际中,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观念更新跟不上学生实际:在教育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认为“老师讲,学生学”天经地义,调查显示,62.4%的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师生双边活动有限,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在教材观上还是在教教材不是用教材去教,缺少积极思考学生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教学任务为驱动,满足于把教材教完。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课授课方式依次是: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学习(占39%);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探究问题答案(占24%);先学生自学,后分小组讨论,教师对讨论结果作分析点评(占19.4%);教师运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占18.6%)。实际上能运用这几种方式开展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很少,调查显示:62.4%的教师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12.5%的教师以学生自学为主,14.5%的教师以师生相互讨论学习为主,10.6%的教师能根据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教学。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损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教材内容来看,理论知识多而杂,偏离学生实际,造成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损伤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现行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四本:《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教材编写上本意是讲简单点,中职生不需要掌握很深。为此很多重要理论观点都只有一两句话呈现,知识点多而且杂,教师迫于教学任务压力不敢展开讲解分析,只能把抽象的理论作抽象介绍,而学生来自于初中的“成绩差”群体,知识基础本来就比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教材内容理解不了,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损伤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改变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现状的对策
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时产生的问题是主观、客观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无法左右客观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但可以从教师自身职责和能力出发,积极作为,和学生一起努力克服学习中的问题。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实践、整合教材内容开发教学资源。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重塑学生自信心
教育观念是教师行为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思想观念的创新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蕴藏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二是建立开放的教材观,要十分明确“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三是确立新型学习观,要切实践行“学习不是被动授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四是构建平等的师生观,要时刻牢记“师生关系首先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中职生的思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成功,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学生平等相待,和学生交朋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要让学生先喜欢你这个人然后再喜欢你上的课。重塑学生自信心,才能很好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2、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让思想政治课不再抽象和空洞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潮汕地区
一、我国英语口语教育现状
80年代初期到现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各地中学普遍开设了英语课,有稳定的教材,日常教学有了保证,学生的中考和高考的及格率逐年提高(刘道义 2007:11)。虽然我国开展英语教育多年,对英语的应用教育注重却一直较少,我国目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远滞后于开发和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近几年所作的调查与分析看出,中学学生总体发展水平明显偏低。中学六年花费900多课时,但是大多数学生只能粗懂一点语法,能辨认大约1,800个单词,使用英语的能力很差:听不懂、不会说、读不快、写不好(刘道义 2007:11)。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哑巴”式英语授课模式和大量“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保守、学生被动学习、中高考对教学的制约、学习成效低下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人才的重要技能之一。社会的发展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我们外语教学也必须从外语口语和实际应用能力抓起。《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两份纲领性文件明确的阐述了对英语学习者“说”的要求,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更是新编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要从改善英语口语的日常教学开始。中学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语感和口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不增强和培养开始说英语的意识和习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能表达自己,和别人交流。为了使学生学会学英语,使语言脱口而出,进行口语有效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浅析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1.1高校对口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中,潮汕地区中学如大多数地区一般,英语口语教学的观念普遍较为陈旧,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英语教学只重视听力和笔试能力的培养,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限制较多。由于课时有限等原因,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讲授语法、词汇、阅读等基础知识,而不愿意让学生花更多时间进行口语训练。根据一份口语教学情况调查,84%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差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练得太少”。因此他们的口语总是停滞不前。中学阶段对英语口语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口语基础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学生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的原因。
1.2高校口语教学条件相对不足。
在硬件条件上,高校口语教学设备普遍缺乏。有些乡镇学校除了比以往多个录音机外,上课还是一本书,一张口,一支笔的旧模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潮流,影响了教学质量。虽然近年来,潮汕地区不少高校都增建了语音教室, 对学生的口语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用来提高学生听力,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语音课室一般都不常使用,只有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才会有固定的口语练习课程。
2.师资方面
2.1英语老师的口语应用水平整体素质偏低
潮汕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英语口语能力差。在大部分中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口语教学,所以高中英语的教师没有经过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作为要的指导,从而导致中学的口语教学的成效比较低,教师口语技能方面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语交际能力很差。中学教师在口语技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据我接触及了解到的,教师存在以下几种口语问题:第一种情况主要是存在着语法错误,语音发音不准的情况,特别是较为年长的教师和落后农村地区的教师;第二种情况是缺乏系统性,说话比较随意,经常会出现“Becausewhat”、“Togetheranswer”等中式英语;第三种情况是课堂的用语不够活泼,说话比较单调,所以语言的表达需要丰富多样化,课堂的表现情况有所不同,教师的评价语需要有更多的层次的变化。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的不同,课堂用语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客观的评价,从而受到一定的鼓舞;第四种情况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较少,因而使学生失去英语听说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落后。
2.2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缺少“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有不少教师对说这一基本语言技能思想上不重视,教师最看重的是听和写,认为学生只要会写“会做题”能拿分就行,口语好坏无所谓。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口语课堂的教学时间甚少,且教学组织模式单调,方法刻板。
在潮汕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学校没有开设语音教学、口语训练等课程,也几乎没有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特意留出时间进行与口语相关的活动,甚至不少学校连最基本的音标都没有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不会音标, 需要记忆的大量生词经常借助拼音或汉语死记硬背,单词的发音更是可想而知。在口语交流中常常是“有口无心”,听不懂、说不出。老师在课堂上极少强调口语的重要,也大多直接用母语教学,导致学生也没有重视英语口语训练的意识。
教师一般将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了知识上,教学活动设计也多是研究怎样教授这些知识,很少顾及英语教育中的交际性原则,他们往往只讲授教材中的词汇、句子、语篇、语法等知识点,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其牢牢记住。于是在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讲解上,老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常出现“应声虫”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说,没有进行真正的口语交流。学习语言知识没有错,问题是我们应该了解“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最大特点由原来注重语言的形式分析逐渐过渡注重语言的功能分析,或者说更加注重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束定芳、庄智象 2008:16)。英语教学不应把语言完全作为一种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该把考试学知识当成唯一目标。
3.学生方面
3.1学生口语基础差,课堂焦虑现象严重。
由于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未把英语口语作为重点项目开展,在潮汕地区许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能力非常差。不少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在课下打招呼、玩游戏时很活泼,但是一到口语课堂上就几乎一片安静,除了几个口语不错的学生愿意主动发言外,更多学生只是忙于记笔记。而在教学生作文时发现其实学生书面表达挺流畅的,就是口语表达完全不行。
一部分学生语音语调不够标准,羞于开口;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或是性格内向,平时就沉默寡言,或是害怕说错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和被同学笑话,总之,除非被老师叫到,否则很少愿意主动争取机会。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二是由于学生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的不够标准,词汇、句型、语法的使用不够正确规范等,以致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退缩心理,越是怕越是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这一问题使原本便不受重视的口语教学更加难以开展。
3.2学生对口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口语练习严重不足。
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只有少数学生会积极参加“英语角”等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尽管现在高考中有口语部分,但是相比其他技能,学生更重视中、高考的书面部分,他们会跟倾向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语法等技能提高上,而相对轻视口语学习。
四、中学英语口语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1.大胆实施新课标,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
学校要重视英语口语教学,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大胆地进行教改,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创新,最好能实行教师任课单班制、小班制。中学英语课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英语的运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提取英语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注重并提高学生用英语的能力和表达的思维。
2.教师应尽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说英语的轻松氛围。
由于农村英语教学的设备相对落后,英语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给学生起带头作用,营造说英语的氛围。教师的口语速度在一开始时放慢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大概听懂,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在一段时间适应后,教师再用正常语速讲课。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教学方法紧密相关,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一方面,学生在表达时可能会中断或有些错误,教师应采取鼓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马上打断并纠正,那样会影响学生的表达思路,打击他们开口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哪怕进步只是一点点,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言一语的赞许足以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信心和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大胆开口的勇气。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会话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开口说英语,而且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教师可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实际运用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10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轮流进行一些有准备的课堂小演讲、小对话、开展一些有趣的竞猜复习知识型活动、唱英语歌曲等,既增加了锻炼口语的机会,又能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坚持实践性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是英语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精讲”是指教师精炼地教授语言知识,“多练”是指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口语的练习,教师要处理好“精讲”和“多练”的关系,在课堂上,讲解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但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学生的练习。要有效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将课堂上所要教授的内容精练化,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理解,在用中掌握,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勤练口语。
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在这里我想作为一名潮汕学子谈谈我个人的亲身体会,在潮州从小学到高中,我多次担任英语课代表,英语成绩也一直算是优异。上大学时,我自信满满地选择了英语专业。来到大学一上课,一发言,一对比,发现身边来自其他城市的同学口语都挺不错,至少是流利的。而自己和大部分潮汕地区的学生一样,书面成绩不错,但是口语基础十分薄弱,一开口跟别人相距甚远。因此在大学期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基础,以加强提升口语。在中学时代英语的学习仅限于书面,其实真的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你卷面成绩再高,但没有办法大胆地流畅地用英语跟别人交流,那还是失败的,因为学不能致用。我认为中学英语口语锻炼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时期打好基础,有利于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应该主动、大胆地抓住机会好好训练口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不要怕出错误,不要怕别人笑话,要大胆说,经常说才能学好英语。
鼓励学生勤练口语。课上要积极发言,课文要大声地读出来,课下主动找同学或老师进行对话,创造机会锻炼口语。在交流时要发散思维,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机应变引出新话题。当遇到较复杂的内容,用简单句来表达,能表情达意即可,尽量别让对话终止。另外,学生应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阅读是学习语言和吸收信息的重要途径。材料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符合自己的爱好,这样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读物篇幅不要太长,可以在短暂空闲时间争取读英语。而且最好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随时随地可以读,以便使其成为习惯。必要时使用词典,摘记重要词汇和精彩句段熟记,并尽量运用于口头表达中。书读多了,口头表达就不难了。
五、结语
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实在令人担忧。本文也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浅析了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潮汕地区英语口语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水平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更为严重的是中高考对教学的制约。改变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各学校转变传统应试观念,鼓励并实施教改,促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注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及训练,才能切实有力地提汕学子的英语口语能力,实现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中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目标。
由于我的经验、知识理论、采取的方法,采集的资料等方面的局限,我的论文研究仍有很大的不足,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够全面深层,忽略了很多其他存在的信息和问题,这无疑是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可这些不足正是我们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创造的最大动力,只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足和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作为今后想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我定会更加关注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并尽所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争取更好的为英语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2000.
[2] 康志锋,陆效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
[3]刘道义.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6]孙倩倩,李金萍.高校英语口语现状及解决措施 [J].科技信息.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