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党员积极分子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6: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党员积极分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党员积极分子

篇(1)

敬爱的老师学哥学姐们各位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能参加这次新党员审查大会我感到十分的激动。首先要恭喜顺利通过审查的学哥学姐们。

听到学哥学姐们对党的认识和切实的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的,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我会提高学习马克思之以理论的自觉性。我会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论修养,真正做到“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入党”。要学会辩证思考,坚持学以致用。

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从政治、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思想先进,学习优秀,工作积极,生活热情,才能有机会去争取党员的资格,才能影响和团结广大同学共同进步,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会注意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洽与同学们的感情,同时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观察发现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怀着对能投入党怀抱的美好愿望,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入党。

篇(2)

一、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充分利用网络不断为自己“充电”,注重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升工作质量。

(一)教学工作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教学时,充分兼顾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积极做好辅导工作,包括对临界生的培养以及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月考、阶段性检测等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等及时进行总结和鼓励。

3、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xx年年6月参加广西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获三等奖。

(二)班级管理工作方面

1、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我得到最多的评价是:“有民主的作风,更有一种让学生敬重的人格魅力”。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并能及时的,耐心的进行教育,给予每个学生期望和鼓励。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引发动机,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的最佳选择。举行两周一期的小组黑板报比赛、“旗士大创优”每周德育评比、各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并对收到的效果及时进行表扬或鼓励,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表现后得到弘扬。xx年年秋季期班级获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2012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15届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唱响和谐”读书活动中获一等奖。

4、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通过举行班级书法比赛、主题绘画比赛、“热爱祖国、唱响和谐”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5、班级实行德育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激励效应。

①成立自律小组,以学生管理学生,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

②班级实行“德育大比拼”。以量化管理,制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公平、公正的对学生纪律监督与劝导,对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德育和教学成绩双丰收;接手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

篇(3)

学习上

我有科学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打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带动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不仅自己收获颇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大大提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到预习、复习一起抓,并经常去图书馆浏览各类报刊杂志,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工作上

篇(4)

档案普遍依托于纸质、光盘、磁带、缩微胶卷等具体有形的载体,以及部分数字化档案,因此在利用服务上具有直接性的特点。然而利用者对于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却因纸质、磁带、光盘、缩微胶卷档案的载体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缩微档案须借助专有缩微设备进行阅读,声像档案须借助媒体播放设备才能阅读。由此也形成了将不同载体的档案分别保存在不同保管库房和查阅室内的局面。在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将相同主题内容、不同载体的档案经过数字化后集成到一个数据库之中,在统一界面的服务平台上进行利用。

具体方法上可运用磁盘阵列镜像的方式,将馆藏实有档案信息数据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资源库中,通过信息检索引擎、智能模糊搜索技术在各异构数据之间实现统一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快速反馈给用户,充分体现集成的资源优势。馆藏实有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的好处包括:

1.有利于分类归属管理和形成规模效应。馆藏档案按照全宗归属进行集有利于建立多个信息子系统,成也有利于数据扩充和形成规模效应。

2.有利于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馆藏实有档案实行集成服务之后,原来负责对其管理的档案专业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服务动态,为前台服务人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信息导航、资料检索和参考咨询等服务。

3.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馆藏实有档案的集成有赖于档案信息化作为基础,这势必会带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机制建立的方法

如今的档案馆早已不再是往日单纯的档案集中保管地,而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满足现代用户大范围、深层次、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中心。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基础之上,而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开发完善通常取决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在开放类档案信息集成服务的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当前,与档案信息集成服务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技术主要有:数字化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缩微扫描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网站开发与维护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许多方面。而其中最主要运用到的包括:

1.信息检索技术,为利用者提供检索界面和查阅系统,利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检索所需文献。通过人工智能软件或后台软件,可以完成自动或半自动的信息服务。

2.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把用户所需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眼前。将被动等待用户搜索转变有目的地主动推送,这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还通过减少无序访问降低系统负载。

3.Web 数据库交互技术,通过信息网络在前台服务界面和后台数据库之间实现实时访问、动态交互。

在实际运用中可考虑综合利用上述技术,尽可能地对各种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实施集成,着重具有相同技术属性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如采用Web 数据库技术的开放类档案信息,用检索技术实施档案跨库检索查阅,在超文本技术下完成信息浏览导航,使用网络互动交流技术进行实时咨询和服务。同时再将上述不同技术基础的应用服务模块化,并通过网络加以整合,使其既可继续完成原有的服务功能,又能融合在一个新系统内发挥更强大的作用。而用户可在一个服务界面上随时切换到信息检索、信息阅览、信息导航、实时咨询等不同的服务平台,从而形成以服务功能模块为要素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从整体上达到综合、集成和便捷的服务效果。

三、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建设的保障

档案信息服务同其他服务工作一样,离不开组织和人员的支撑和保障。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共同扮演了档案信息服务中的核心角色。为了对应档案信息服务的集成性要求,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也应通过协调合作等方式进行。

1.组织机构的保障

长期以来,档案的接受征集、档案保管、整理编目、开发编研、信息服务等环节各自隔离,客观上造成了管理力量的分散。而档案信息服务机构多以开发利用自有馆藏资源为主,和外部信息服务机构如图书馆、企业档案馆之间的交流较少。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档案信息服务机构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之间虽各有优势,但不能整合起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档案信息便捷化服务机制必然要面对用户的多样化主体需求、便捷性操作需求与海量信息数据、繁复的后台处理程序之间互相矛盾的情况,因此必须高效迅速的处理各个信息流程环节,可以通过集成相似的服务功能和相关的工作步骤来提高信息处理与反馈的速度。因此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内各部门、各档案信息机构之间都应打破独立各自封闭管理体系,加强沟通、合作}与融合,共同完成从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开发到最终服务的一系列步骤。

篇(5)

一、电子档案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档案室由过去单一的纸质档案逐渐演变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由于电子档案对比纸质档案无损耗、检索方便、查阅快捷可靠并能实现资源共享,所以许多企业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办公系统,电子档案数据保存在企业信息中心数据库中。

(一)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形成后真实可靠,不易造假,稳定性强,只要按照档案存放标准执行不会损坏;但纸质档案查阅时具有局限性:一份纸质档案只能在某时、某地让能够接触到它的一人或几人查阅,经常查阅不可避免造成磨损甚至损坏或丢失。而电子档案具有检索方便、查阅迅速、复制打印快捷,利用人能多人在不同地点同时、异地查阅,电子档案经多次查阅不会损坏丢失。但电子档案也有不稳定性,很容易被修改和被破坏;保存电子档案的介质或设备损坏会造成部分甚至整个电子档案系统瘫痪、电子档案数据损坏或丢失;系统损坏、网络故障、停电等因素都将无法使用电子档案。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电子文件的剧增,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力企业均采用增大电子档案存档的比例和普及使用范围。电力企业的电子档案一般保存在企业信息中心服务器的硬盘上,其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日益突出。为确保电子档案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档案备份必不可少。

(二)公司档案系统。我公司2008年以前,档案管理系统在OA办公系统,文档一体,数据存储在信息中心服务器中。2008年至今,公司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是飞扬公司档案管理软件,公司办公软件采用的是A6协同办公软件,公司所有数据包括档案管理数据均保存在信息中心服务器中,信息中心共有8个服务器(包括备用服务器)。公文自起草、初审、会签、审核、审批、用印、知会至归档,全部在A6协同办公系统流转;文书档案管理员在A6协同办公系统将收、发文件按年度、类别归档在指定文件夹后,将数据通过OA接口导入飞扬档案管理系统,然后,在飞扬档案管理系统里的文件登记里进行分类整理,按年度、问题、保管期限录入文件分类号、盒号、保管期限、责任者、成文日期、页数等,再提交归档,整个电子档案保存在飞扬数据库中,部分没有电子档案的文件,通过扫描上传或挂接在飞扬系统中。

二、电子档案数据丢失经过、原因分析

2012年10月,公司电子档案发生了因服务器损坏数据全部丢失的事故。下面就以此次事故为例,简要介绍公司电子档案数据丢失经过、原因及处理办法。

(一)数据丢失经过。本人从事档案管理多年,2010年11月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虽然科技发展很快,电脑速度日新月异,但是归档速度和查询速度还没有以前的速度快,而且经常发生错误,在整理归档电子档案时,归档上百条后,就无法再归档。档案管理员A6协同界面出现“白脸”现象。联系信息人员告知现在协同身份人员增加多、文件容量增大,加之访问人员时多时少,公文在A6协同中通过OA接口导入飞扬档案管理系统时,经过两个系统转换导入,影响A6协同,建议每天减少归档数量,或利用休息时间其他人员不用协同时,再归档案数据。在每天减少归档数量后,情况不仅没有改善,上述现象越来越频繁,后来发展到档案人员归几十条档案后,全厂协同办公系统瘫痪,影响公司正常工作。并且归到飞扬档案系统的文件有的可以打开,有的打不开,还有部分文件打开时出现错误:文不对题;有时归档顺利,有时归档几次均不成功。终于在2012年10月中旬的一天,协同系统中的电子档案无法归档,登录档案管理系统查不到档案信息了,立即询问信息中心原因,信息人员检查、操作后回复:包括备份服务器在内的公司8台服务器全部损坏,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中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数据全部丢失。

(二)原因分析。1.各级管理人员对档案重视不够,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尤为突出。没有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意识,不重视电子数据的保存和备份工作。2.公司信息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反馈到信息中心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正确处理,往往以客观理由应付了事,本来是很小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日积月累,发生8个服务器全部损坏的大问题。3.没有按公司管理制度要求备份,对档案人员多次提出的档案数据应及时备份、特别是发生问题时,仍然没有备份造成数据丢失后很难及时恢复。4.信息管理人员硬件水平较低,对档案人员多次反映的问题,只是从软件操作方面寻找原因,采取正常工作日限制档案管理人员归档数量,让档案管理人员在晚上和周六周日进行归档。没有找到硬盘损坏等真正原因。5.公司没有定期进行载体更新:定期淘汰更换服务器、硬盘等保证数据安全的规定和措施。

三、丢失电子档案恢复方法

(一)与软件公司联系恢复系统及电子档案。得知公司服务器全部损坏、电子档案数据全部丢失的答复后,立即联系北京飞扬公司来人重新安装飞扬档案管理系统,恢复备份的电子档案。飞扬公司技术人员在信息中心没有找到备份电子档案。

(二)在现有电脑中查找电子档案资料。由于有部分资料保存在正在使用的电脑的硬盘里,立即交代有关人员停止对电脑硬盘文件进行操作,包括停止回收站的清空工作。把这部分电子档案整理保存。在档案管理员使用的电脑中,找到部分备份,恢复到飞扬档案系统。

(三)重新收集整理电子档案。1.把协同文件夹中的收、发文重新归档,导入飞扬档案管理系统,部分缺失文件,用扫描仪重新扫描挂接到飞扬档案管理系统。2.查找安装单位移交的设备资料,将光盘中的电子资料和文件恢复到飞扬档案管理系统。3.根据纸质档案资料,逐一联系有关人员将电子档案汇总到档案室,4.在信息人员协助下,从报废的MIS设备中抢救出来许多老电子档案资料。5.档案人员在档案室报废的旧电脑硬盘中找到部分电子档案,将硬盘逐一取出恢复数据,又恢复了部分电子档案。

(四)无法找回档案恢复问题。尽管采取上述措施抢救和找回了大量的电子档案,但是还有部分无法找回。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根据纸质档案归档目录对照找到的所有资料,重新归档整理,将缺失电子档案重新扫描、拍照、手工录入等方式,加班加点,一件一件恢复。

四、经验教训

(一)教训。这种公司级的电子档案因服务器损坏全部丢失的情况非常少见,也是电子档案丢失最坏的结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最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员主观过失的原因。如果及时考虑解决客观的原因(如定期淘汰更换服务器等),解决人员主观过失问题,这次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篇(6)

后勤档案是高校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高校正常运转,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有序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高校后勤档案见证了后勤工作的发展,真实记录下了高校后勤建设的逐步推进。因此,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后勤档案资料,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及教训,方可逐步增强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进而推动后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2)后勤基建档案记录了高校所有基建工程规划、施工、改建、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材料。一旦此类档案缺失,将会对后勤管理及服务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3)高校后勤工作往往一环套一环,但后勤领导及职工变动却较为频繁,若不充分利用和参考后勤档案,将很难保障后勤工作的连续性及有效性,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4)是学校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是高校校史教育的基本载体。后勤档案承载了高校艰苦建校的成就,是高校发展的缩影。因此,利用后勤档案可以对广大师生进行校史教育,以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号召大家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

二、加强高校后勤档案资源开发及利用的措施分析

(一)充实后勤档案资源,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创造条件

高校档案工作是以后勤档案的收集与接收为基础开展的,因此,不重视档案的收集与接收,则后勤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无从谈起。有关部门必须逐步扩大后勤档案收集门类及接收范围,加快构建数目庞大、结构科学、内容丰富、质量佳、个性化十足的后勤档案资源信息化保障体系,确保馆藏档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推动高校后勤档案资源的充分开发及利用。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时刻谨记长、短期效益相结合,虽然某些档案短期内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但并不表明该档案毫无开发和利用价值。具体而言,应从如下方面做起:(1)就后勤档案部门而言,应转变传统档案资源分散管理体制,组建综合档案管理部门,以便对高校后勤档案进行统一管理;(2)就档案馆而言,应继续坚持馆藏数量同质量并存的原则,除了继续扩大收集和接受范围以外,还应对档案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转变中文档案为主的局面,加强各单位所保存专业化档案的收集和接收力度,致力于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3)建立健全后勤档案补充制,设法将社会及个人手中所保存的珍贵历史资料进行收集;(4)逐步扩展电子档案的征集范围,打破普通档案入馆的限制,将重点放在党政机关电子档案的征集方面,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相互补充。

(二)构建完善的后勤档案检索系统,为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途径

针对后勤档案检索工具单一、速度慢、功能少、效率低等问题,应加快档案检索工具体系的建设,以馆藏实际情况为依据,构建合理、完善的检索体系,确保检索工具的规范化及标准化,能够全面体现档案的内容、特点、形式及保存点。1)加快对全引、案卷、专题、机读等目录进行检索工具的编制,确保档案开发利用者能够利用检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找出所需信息;2)搞好诸如大事件、汇编、简介等专题编写工作,以便开发与利用。同时,加强编研力度,利用科学手段对档案资源进行分类、总结、加工及处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编辑,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途径,并为档案利用人员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效能;3)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反馈情况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时了解后勤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社会最新动态与需求,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效果。

(三)加快后勤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开发与利用的不断创新

篇(7)

一、当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的很多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将成为衡量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标识,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成为我国医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现已越来越重视跟加强医院的人事资源管理,人事资源管理的制度较之前也完善了许多,但是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陈旧

虽然我国近年在卫生事业单位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做了很多的尝试,强调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但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仍较陈旧,人员的调配更多地还是受到编制的限制。

2.竞争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大医院长期在各方面都领先与较小型医院,面对竞争,国有医院的工作人员始终觉得抱着铁饭碗,缺乏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对患者服务的态度不如民营医院热情周到,加上国家现出台的全民医保政策,使得大医院在收费方面也不再拥有低廉的优势。大医院不再是病患的唯一选择,造成病患的大量流失[2]。

3.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在我国,职称的评定太过于模式化,职称与工资与各种福利挂钩,一评上就是终身制,而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却未能体现出晋升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使得同一职称级人员的实际水平相差甚大,这种过于模式化的机制,造成了职称的贬值;而由于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制度的不健全,考核太过于注重形式,考核方法不科学,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极大地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人才的潜能未能有效地开发。

4.人才培养问题多,流失不可避免

(1)重视引进人才,轻视内部人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这种观念,大医院过重的重视外部人才、不重视培养自己的内部后备人才,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科发展问题。(2)重视优秀人才的确立,轻视优秀人才的管理与使用。(3)重视个人,轻视团队。(4)重视科技人才,轻视医疗人才。(5)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轻视医院管理人才。没有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导致医院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6)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在对人才的使用上缺少规划,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充分挖掘引进人才的价值和潜能,使得大医院在面对外部环境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时,不能更好的面对。(7)重视学历教育,轻视继续教育。我国教育手段与形式过于严肃,不够灵活多样,难以满足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求知需求。

5.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评价是医院聘任、奖惩,职务升降等政策正确实施的基础和依据,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管理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我国目前的薪酬分配政策缺乏绩效考核体系和反馈机制,绩效考核标准的不规范,有些医院过于强调绩效考核,却忽视了绩效管理,导致薪酬分配政策缺乏竞争性和激励作用。工资对所有员工失去了激励作用,而奖金就成为了激励的主要动因,这样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又比较僵化,很多医院存在着重资历,轻能力的现象,收入与付出的不对等,导致很多医务人员收受病患红包,拿医疗器械和药品回扣,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了阻碍了医院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

6.大医院一般建院时间长,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多,行政后勤的管理队伍也日益庞大,随之而来的各种费用开支也日益增多,行政后勤管理的运行效率也不高,加之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用于离退休人员的花费逐步增加,这些都加大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二、当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要明确人力资源工作

人力资源工作并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事情,它还涉及到所有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配合,才能彻底真正贯彻人力资源的理念,才能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群体开发人力资源的优势。

2.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针对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长远有效的培训计划;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晋升、及激励机制;再次,为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先要制订科学的人才引进标准,建立人才评价系统;最后,要营造有利人才发挥其作用的环境,提供其所需的科研设备,制订各种优惠激励政策。  (1)在人才培养方面:①制订培养规划,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短期方案,要注重基础教育重视前沿科学;②完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提供能发挥其特长挖掘其潜能的机会;③注重全员教育,把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点面结合,点的培养即重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科带头人,人员从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人员中选拔,对选中人员加以重点培养;④加强对临床型医学的相关人才与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⑤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内容;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适合大医院的人才培养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优胜劣汰;⑦通过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制约机制,以减少人才的流失,增强整个队伍的稳定性。

(2)在人才教育方面:①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其加强科学管理;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医学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3.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型综合性医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的相对缺乏。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医院对其所属员工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并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法。通过制定适当的目标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具体的目标制定中需要注意协调好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关系,使二者保持相一致。医院管理者应充分相信员工,提高员工对医院的管理工作的参与度,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到医院总体目标的制订工作中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医院的主人,进而增强他们对医院认同感与归属感。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又有利于医院总目标及其个人目标的实现。

(2)岗位竞争激励法。即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建立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医院为了解决员工总量冗余,结构性缺员和人员能进难退、能上难下的问题,应积极推行较为灵活的岗位竞聘制度,面向社会吸纳急需的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使人员能进能退,岗位能升能降,收入能增能减,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医院的生机和活力。

(3)尊重、信任激励法。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尊重、信任是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尊重、信任员工,就是放心、放手使用员工,支持其工作,广泛听取职工的建议,大胆启用人才,使员工 生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动力 。

(4)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积极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员工能力的最大发挥。

三、结语

总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整合医院的资源,而且能够提高医疗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创立医院的品牌形象提供发展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芳.浅谈新时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师,2009,(3):208~209.

篇(8)

针对以上困惑,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展示自我,让学生从喜爱展示自我开始爱上美术课

我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墙报专栏,每月更换一次内容,让每个学生的作品每学期有一次被欣赏的机会。还在校园宣传栏办展览,在宿舍楼上挂上装裱过的“校园小画家”作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美术特长班,把好作品拍下来当教学素材。每月一期主题墙报、五四活动、运动会等,我组织学生绘画或做一些活动图标设计。

二、合理利用教材,因地制宜

我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改编内容。把人教版第一册中《建筑之美》,改成画《家乡的民居》,画《家乡的变化》。(2)更换方式。人教版教材以美术鉴赏为主,我就在网上下载资料,把这节工艺制作课改换成了一节传统民族文化欣赏课。(3)扩充内容。利用初中教材“冀教版”第十四册《花的畅想》一课,除了让学生采用画的方式设计花的图案外,我还让学生准备彩色的橡皮泥,用手来捏制各式各样的花朵,制作盆景等。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66-01

一、探讨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的意义。无线网络中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应用要求网络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QoS)。保证QoS的一种方法,是为每个请求QoS的连接保证足够的资源。然而,许多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具有数据压缩、大容量、突发性等特点,而且用户往往希望自己获得的网络资源越多越好,这就很容易引起网络拥塞并使应用QoS恶化。资源分配问题是近几年资源分配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由于无线信道容量有限,节点的移动性,并且无线节点不能同时接收与发送数据,无线信道是共享资源,许多用户之间竞争网络资源,如何对宝贵的网络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便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

二、无线网络资源分配要求。无线网络数据业务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无线网络的特殊环境下,实现多用户多服务质量要求下的公平最佳的资源分配和控制。随着无线网络的复杂性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增加,网络资源管理和分配变的越来越重要。为在无线网络上实现有效数据传输,提出了更多方法和技术,希望在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广域网络上支持多媒体业务。同时对于无线网络结点,当前的主要研究是针对信道质量的时变特性,对有线网络的资源分配和控制手段进行改进,来探究如何实现吞吐量、时延等网络性能和公平性之间的有效调和。

三、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现状比较。公平性是目前无线网络中为提高服务质量的资源分配机制的一个主要设计目标,同时也是拥塞控制中的重要级问题,目的是确保所有的数据流能够公平的共享端到端的网络带宽。随着无线网络在复杂性、规模和服务的扩展,对无线资源公平有效的管理和分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简单的说,一种公平的资源分配就是意味着:不存在由于要满足其中一些用户的利益而损害享有共同资源的其他用户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管理和分配机制的目标就是在无线网络的限制条件下将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和高效的利用。

同时对无线网络来说,会话的生存周期比较短,并且节点保持移动,这些特性可能会产生过载。一种调节的方法就是网络中的用户能够满足自己的效用或者满意函数,同时还能使得所有用户的效用综合达到最大。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知道用户的效用函数或“满意”函数,这样才能在分配网络带宽的同时最大化效用函数的总合。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用户必须直接知道他们自己的效用函数。可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的满意度并不能用分配带宽的具体函数表示出来。

文献[1]首次以无线网时隙多信道下最大最小公平性为目标,给出了对应的调度策略,但算法部分是集中式的,需要全局信息,这并不能满足无线网络分布式的特性。另外它主要针对单跳流,而不适用于无线多跳网络。

当然,也有很多研究学者针对无线多跳网络的带宽资源分配机制进行研究。文献[2]的作者们将有线网络中的代价机制应用于无线多跳网络中。在[3]中,作者提出了在用户效用总合最大化的情况下的一种自适应算法。文献[2]同样也对于WANET中端到端的多跳数据流,设计了一种旨在使各数据流总效用达到最大的代价机制。但是,这类方法都需要知道准确用户的效用函数,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四、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机制设计需要实现四种目标。从上述分析综合得之,无线网络中带宽资源分配机制同时需要满足:

(1)在无线网络的限制条件下将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和高效的利用;

(2)为完全分布式,需要集中控制器的资源分配机制不满足无线网络的特性;

(3)不需要全局信息以及用户的准确效用函数,因为在很多现实情况下,用户的效用函数无法用明确的数学公式或者函数描述出来;

(4)随着无线网络在复杂性和规模的扩展,针对单跳的资源分配机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设计必须满足无线网络多跳的现实要求。综上所述,设计的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机制需要能够同时满足四个明确目标,简言之即:公平、高效、完全分布式以及多跳。

五、总结。本文的工作主要分析比较了当前几种典型的国内外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机制,针对目前无线网络对资源分配的要求和研究现状,提出了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机制设计需要实现四种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篇(10)

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看似是个两难,在经济发展初期,技术水平较低,工业化过程导致了资源的粗利用和环境的逐步恶化,当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超出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生存环境的恶化又迫使人们不得不放慢经济增速,试图改善环境质量。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经济增长模式下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可以进口的,但是空气、水、土地这些资源和环境是不可进口的。我国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雾霾,就是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超出大气的自净能力,也就是超出了环境容量,这使得很多地区不得不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做出一些纠正。

三、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

1.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植被、矿藏资源的高消耗。我国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铜、耕地、淡水等战略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17%,11%,17%,43%,38%,即使是我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整体上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低,企业依赖资源的高投入、粗放使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的污染事件,资源约束日益趋紧。

2.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的大气污染;以废水排放为主的水土污染。从大气来说,根据国家环保部的《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仅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达标,达标率仅4.1%,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长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2013年雾霾发生的特点是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更高、危害程度更大。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活动,同时危害公众健康。

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德国和日本大约用了30-50年时间,根据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条件,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碧日,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至少20-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的改善环境,也需要15-30年左右时间。

从水来看,根据环保部的监测,2013年10大流域中劣五类水质比例占9.0%, 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且地下水超采严重,饮用水安全堪忧。从土地来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四、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破坏具有长期性,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和人民生活要求的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将保持刚性增长,为了保证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需要公民、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起责任。

1.要通过各类宣传、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资源环境和个人生存发展关系的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节约意识,鼓励民众对企业的生产行为及政府实施的环保措施进行监督。

2.在传统的企业经营行为中,由于环境的外部性,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反映在产品成本中,导致企业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盲目追求发展,向环境中排放了过量的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未来,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利润时也要考虑生产行为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福利产生的负作用,增加环境投资、大力支持环境技术的研发、普及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为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转变提供技术保障。从主要依靠资源的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更多的去依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促进增长。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66-02

一、目前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认同,体现在大学生身上就是会出现价值混乱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当今,我国社会正从一个以权威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向一个以商业文化和大众传媒为主导的商品社会转变,当代大学生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在个人至上、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开始由理论原则向现实生活转变,出现了对价值评判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假贫”现象套取资助

根据各学校辅导员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每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可以说,在受助大学生群体进行奖助学金申请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刚性的要求来衡量申请者是否贫困,面对广大的申请者,我们无法真正衡量其申请者的贫困程度。我们衡量的过程就是在每次政策下达时,需要受助的群体提交申请、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困难申请表,填写内容基本就是家庭成员以及收入状况之类的简单调查,之后就是各级政府或民政部门的签章,只要这些表格和签章具备就符合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贫困生”,所以面对如此低的门槛,相当多的同学都会尝试,申请与否,大多时候都取决于“贫困生”的“良心”。还有部分同学在申请困难补助的时候就会“财产缩水”,时尚服装变成校服、高端智能手机变成“砖头块”、笔记本电脑无影踪、女朋友也不联系,待到贫困申请补助通过,补助金发放时又变回以前的模样甚至更“阔”,更加高端的手机,更加时尚的衣装,趋于奢侈品的电脑,甚至带着女朋友出入各种高级场合,这些都是因为审批程序和调查程序简单而形成“假贫”,经了解,利用假贫现象套取资助的同学在该校也不是少数。

(二)受助群体缺乏感恩意识

目前大学生有相当的一部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重视索取、忽视回报的错误心态,对父母和他人失去了感恩精神,甚至还认为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帮助与关心是理所应当的。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受助群体中,缺乏感恩的思维体系还表现在具有极强的虚荣心,总是将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物质需求时,将父母对自己的哺育之情抛在脑后,对于父母的恩情表现出明显淡漠的态度,否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切。由于中国传统家庭思想的过度发展,一来认为子女是对自己生命的延续,二来不愿子女走自己的老路,不希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过度受累,这就在父母的思想上形成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累不能累子女”的思想。这无形之中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三)资助资金遭到不当使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印象,导致目前在校大学生消费时尚化,多元化,激情化。当代大学生对待文化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它代表了某种意义上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消费已经逐渐过渡为目的而不是生存手段,“快乐”就是要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他们不再关心消费的结果,即不再仅为维持生存与发展而消费,而是更追求消费行为本身的社会意义,比如以消费行为显示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超前观念等。

(四)普遍缺乏对受助群体的自强、自立、信心教育

自强、自立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备条件。当前,虽然党和政府在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但是不同地区,不同

校,由于具体的历史的原因,贫困大学生数量和比例不一,所受资助的面和力度是不均衡的,特别是西部地方高校,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加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在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各种资助力度有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问题。但贫困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完善资助体系,贫困是可以解决的。同时,贫困大学生应该对自身充满信心,要相信人生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如贫困学生当中的残疾学生,孤儿学生、单亲学生、更应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1]。

二、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解决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最盼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但我们在大学生的资助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在开展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的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2]。

(一)荣辱观的淡化导致诚信缺失、争抢资助

通过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多样、多元的状况,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看是不错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调研,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大学生思想特点,认为大学生思想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但仍然对一些基本理论认识模糊,并且存在价值评价标准双重性、缺乏与时代相呼应的荣辱观、感恩意识等重点问题。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孟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道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的含义也是诚实不欺,主要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在考试、就业、资助等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困难补助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表现。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拜金主义在校园的反映

我们已经度过了21世纪的头十年,我们国家改革也已历时30多年,受商品经济的影响,绝大多数青年有了相当的竞争、效率、商品等商业意识,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本领获得相应的收获。他们认为“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3]许多青年中的短期行为和拜金主义不仅以一种观念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曾一度在行动上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步,校内从商,崇拜财经类和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甚至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存在大面积的辍学经商的现象,这在相当一批青年中成为风行的时尚和追求的焦点。

许多高校都在学校设有勤工俭学的岗位,大多根据劳动的轻度设定这些岗位补助的程度,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参与学校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都愿意选择到图书馆、各机关进行辅工作,而教室与学校园区的打扫卫生等相对劳动程度强的岗位则鲜有问津;还有不少受助大学生在挑选岗位时会选择补助金额较高的岗位,待申请到手后选择将这个“工作”机会转让给没有申请到勤工俭学岗位的同学,轻松的从中倒手赚钱,这就完全浪费了学校乃至国家的资助机会。

(三)文化全球化思潮影响带来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

大学生消费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经济收入,但其年龄特点却决定了他们在整个成人消费群体中处于时尚的前沿。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体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文明程度。对于过分的消费行为的引导要首先从消费观念入手,引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兼顾个人与社会、集体、家庭、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兼顾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等社会经济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明确自我需求以及需求满足的途径,根据实际需求划分层次,以优化、现实、科学的原则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列出具体的消费计划,进而增强其独立自主的生

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有可靠的立身之本。家长与辅导员应该密切配合,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监控,对不良消费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其摒弃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另外,学生在勤工助学中应加深对国情、民情、社会认识的同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习俗的侵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4]。

(四)精神资助缺失

在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就完全意义上来讲,我们有时候做的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帮助,而面对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诱惑和宣传,在资助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资助,这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的体现。

有学者指出:“当理论界对转型时期多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理想信念存在一定差距但还不能完全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导引的时候,加之部分媒体的自由化倾向和失之偏颇的宣传,大学生自然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抛出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英雄主义”等,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挑战,并主要通过文化同化、生活方式同化等方式迷惑大学生主体价值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同学就会出现价值观的空虚和迷茫。

参考文献:

[1]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200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