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老年人心里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基本对策
1.1 孤独: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1.2 健忘: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因此应首先让老年人具有好奇心和上进心。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动力,启发好奇心的有效措施是组织老年人学习。适当的脑力劳动,能锻炼神经系统并延缓记忆衰退的进程。
1.3 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因此应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 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很紧张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一些健康有趣的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集邮、钓鱼等,都能使人做老有所乐。
1.4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1 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要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镜: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住院环镜要逐步家庭化,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镜,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应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疾病和各种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友善热情接待老年人,教育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生死观,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2.3 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焦虑和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我们给予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痛苦,切记要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谈话。告诉病人患病的事实及其可治疗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帮助老年人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教育家属密切配合,维持家庭关系和谐,多关心体贴老人。
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2541例,其中65岁以上1000例,男880例,女120例;65~69岁(55.71%),70~74岁(29.53%),75岁以上(14.76%),年龄最大者91岁。
老年病的特点: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内外环境调节功能失衡,易产生各种疾病。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各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易合并感染,并发症和留有后遗症。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老年患常伴有心理情绪改变,有的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有择优心理,选择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和护士,用好的药物为其治疗,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疗效。在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细心观察,语言沟通,掌握病人不同的心理需要,孤独者给予温暖热枕;焦虑者给予解释疏导:抑郁者给予劝慰开导;失望者给予信心力量;急于求成者,给予热情帮助[1],向他们介绍主管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尽早与医护人员沟通感情。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对老年人特别重视礼貌,称呼患者要用尊称,切勿以床号代替姓名,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关心体贴;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到病房温暖如家,心情愉快,积极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2]。
护 理
老年病的预见性护理: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慢性病,病情复杂易变化,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用药的护理:因老年患者器官动能下降,解毒和代谢机能降低,故对药物治疗反应各异,易出现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因此,护士应熟悉药理知识,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的护理程序。
合理用药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静脉输液给药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一旦出现药物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用药后,严密监测药物疗效,记录必要的数据,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
老年患者康复指导:①饮食与营养:由于老年患者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咀嚼困难,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即色美味香,易消化吸收,富于营养,少食多餐,在饮食营养护理中,鼓励患者大口喝水,小口吃饮,荤素兼吃,不嗜烟酒,让患者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多吃新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并可让老年患者经常食用花生、核桃、葵花、栗子、虾皮或虾仁等,以弥补每日膳食中硒摄入量的不足[3]。老年患者应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年患者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既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又会影响疾病康复进程,故应做好入睡前护理,避免声、光、冷等的刺激。对因病情影响睡眠的患者应及时对症处理;心脏病患者晚餐不宜吃饱,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因饱餐诱发心绞痛;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服用适量镇静剂。③加强运动锻炼:老年人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脂肪代谢,防止肥胖,锻炼思维,延缓衰老,对长期卧床患者,有计划地变换,活动四肢,做深呼吸等床上运动,同样能达到健身目的。
参考文献
安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老年骨折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中之重。骨折病多因突然而来的意外使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跌仆、坠床、误吸、皮肤压伤、自伤等意外,护理人员加强防范意识,并根据现存的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或管理规定,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老年骨折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
1.1跌仆由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肢体乏力、功能障碍等,行动不便造成跌仆;因久病卧床突然改变如突然站立、久卧坐起等造成头晕;地面湿滑或鞋带不合易跌仆;患者突然患病未能接受现实,评价自理能力擅自下床,或自身疾病引致的问题导致跌仆。
1.2坠床意识障碍的患者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用品、食品放置不当,未能及时解决患者合理的需求。
1.3误吸卧床患者喂食速度过快;家属喂食时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高龄患者吞咽障碍致使食物误吸入呼吸道;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进食。
1.4皮肤受损卧床时间过久,患者自觉疼痛,经久不改变,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欠清洁,引起瘙痒抓破皮肤;多处骨折、骨盆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改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欠妥;水肿的皮肤。
1.5自伤患者在康复期间,患肢功能锻炼过急、过暴造成患肢再次受创;老年脑改变患者,进行一些危险异常的行为,如:硬物自伤、玩火等。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86-02
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的建议:我国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据预测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40年将增加到3.74亿[1],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不断的延长,人口老龄比例会越来越高,尤其妇女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4~5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女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修复能力的下降,器官功能的衰退,免疫功能的低下,且痛觉、触觉阈值下降,以及长期接触并积累一些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导致其更易患妇科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妇女愿接受手术,而且接受手术的年龄逐渐增大,如何使老年人更好的得到治疗术后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成了医护人员的追求[2]。妇女进入老年后其手术耐受性较差,且术后的并发症也复杂又存在着合并症、营养、经济、信仰等诸多的特殊护理问题。因此加强老年妇科的术后护理十分必要。
1 术后护理服务
1.1 术后一般护理:护理的重点是早期发现异常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皮温情况间接了解潜在的病变在生命征方面的表现。护士应帮助病人穿好衣服,将病人送到休息室休息,认真写好手术记录单,注意患者外阴阴道流血及腹痛等情况,阴道流血量不多、腹痛好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正常方可离院。阴道有纱布填塞的患者要向和患者本人和家属强调在术后12~24小时内自行取出纱布,不能遗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除了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老年妇女外,门诊多数老年患者进行小手术都是为了取标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疾病的诊断。故在留取标本时要千万注意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标本来源部位,更要保护好盛标本的容器,以防打翻、洒漏,防止差错的发生。术后常规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必要时行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1.2 情感护理。老年人护理有其特有的特殊性,从病人一进院时应主动热情接待, 老年病人多数由于已不工作,退休后社会地位转变,子女远离照顾不周,以及同辈人亡,故引起孤独寂寞及无聊感。再加上病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住院后环境的改变,甚至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无用感”,感到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在护理中更应该注意对老年病人的称呼应有尊敬之意,用温暖的语言安慰病人。多巡视病房,对病人的语言亲切,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实施关爱性抚触护理,让病人感到温暖和被关怀[3]。加上部分老年人医疗知识的局限性,会产生情绪低落,万念俱灰的消极心理。比如妇科老年病人由于对卵巢和子宫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妇科手术存在误解,认为切除卵巢会使身体衰老得更快而表现出情绪低落,顾虑重重。且对医务人员和家属的言行和表情特别敏感,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的病情,这是护士应注意语气温和,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言语及神态和表情。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济问题,常感到前途曙光黯淡、悲观、失望,表现为沉默寡言,暗自泪流。这是更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和周到的态度服务,缓解老年病人的不适心里。用亲情、友情唤起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变其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1.3 术后专科护理:护士要完成好妇科的一些专业护理,比如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做好尿管护理,尿管拔除后协助督促及时小便。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根据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判断妇科疾病的变化, 阴道填塞纱条者,于术后24 h内取出,切口有引流条者,外敷湿透时随时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双侧腹股沟部有负压引流管时,应观察引流量、性质,每日局部伤口换药一次。根据医嘱及时完成治疗及输液。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妇科老年病人抵抗力下降,器官功能减退,储备力降低,使药物代谢血药浓度偏高,用药剂量应酌情减少,机体内环境稳定失调,适应能力减退,水电解质平衡易失调;老年病人全身情况比年轻病人差,免疫力低下,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因此护理过程中也应按照不同老年妇科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的护理,提醒老年人按时按量吃药[4]。
1.4 健康宣教: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和听力下降的特点,健康教育时语速要慢,音调稍高,距离保持在1m内,分开多次进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进行可增强记忆效果,宣教后进行提问,直到掌握为止。为保证宣教效果,同时对家属和陪护进行宣教。知道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按医嘱口服抗生素3~5d。禁性生活及盆浴一定时间,如有阴道流血量多,腹痛剧烈等情况随时就诊。1周后需要到门诊复查恢复情况及了解病理检查结果。定期到门诊作体格检查作好健康保健。护士可以安排病人在适合病房,或者安排相当年龄的老年人住同一病房,解除其孤独感[5]。这样也便于请手术恢复良好的老年病人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等,既可以加强与病人的病情联系,精神有所寄托,又可从另一侧面减轻病人的顾虑,增强对手术的信赖。
1.5 感染护理:年人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小,腺体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抵抗力及全身反应较之低下,尤其是免疫反应低下,容易感染炎症。所以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感染十分重要。除了内在的因素导致的典型疾病外,多数妇科疾病都是由于外在的因素导致的,如外阴炎、宫颈炎等。要提倡老年妇科病人术后要长期及间断护理并且一定要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治妇科疾病最先进行的是清洁护理,清洁护理不单指用清洁药剂对局部进行的一种操作技术,它还在礼仪、心理、宣教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有的疾病术后瘙痒、异味可以通过医治护理短时间内痊愈,有的则比较顽固,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应嘱患者不要用指甲搔抓,避免划破患处皮肤而感染。有的患者长期患有尿遗症,还有由于不注意医嘱导致旧病复发的现象,所以护理中应提醒患者小便后注意清洗,保持尿道阴道周围的清洁。也要注意外阴清洁护理,由于妇科肿瘤病人常有阴道出血症状,而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缺乏,常患有老年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6]。除可通过阴道用药增强其抵抗力外,应指导老年患者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证外阴清洁干燥。
1.6 心理护理:大多数老年病人对手术存在顾虑,有会因文化程度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老年病人的身心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病人,了解其心理状态、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手术后的老年人及家属常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实施关爱性触摸护理,能给病人及家属提供情感的支持,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爱,更好配合治疗。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认为只有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听从他们的安排,疾病就容易好,相对心理负担比较轻。而一些受教育较高的病人,对所患疾病比较注意,通过阅读此方面书籍,知道此疾病的预后从而产生迷惑。对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的认识程度应灵活处理,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决不同阶段疾病带来的不适应,同时要关心鼓励病人,使其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老年护理不仅局限于生活护理和疼痛的护理,还有重视心理层次的护理。
1.7 饮食护理: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逐渐降低一般比成人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h内进食少量流食, 48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同时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应,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尿潴留的预防:有些手术后为预防术后尿潴留需要留置尿管,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对于留置尿管的护理要注意老年女性尿道纤维化变硬,括约肌萎缩、松弛,使尿流速度减慢,易引起留置尿管的脱落和堵塞,因此护士应注意在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保持尿管通畅。老年人的膀胱肌层变薄,纤维组织增生,收缩无力,易发生排尿无力、不畅,因此在拔除尿管前应先夹紧尿管, 2h开放一次,反复3~5次,可避免拔管后小便自解困难,引起尿潴留[7]。 2.2 腹胀的预防:手术麻醉后患者胃肠蠕动减弱,伤口疼痛,术后早期活动又少,加上老年人胃肠功能恢复缓慢,是老年患者易出现腹胀,影响伤口愈合和营养的吸收。为预防腹胀的发生,术后及时应注意观察排气情况,协助翻身,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以有利于伤口愈合,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腹胀及肠粘连。如出现腹胀不易排气,可于胃部放置热水袋和热宝, 或采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或促排便药物促进排气。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
2.3 跌倒的预防:护士应有意识的对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时候注意防止老年人因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突然起床时发生跌倒的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别需要耐心反复交待相关事项,直到确定其完全掌握为止,例如呼唤开关的使用等。
2.4 伤口血肿、裂开:少数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可出现伤口裂开的严重并发症。多数伤口是清洁封闭创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创口上没有引流物,直到拆线都不必更换敷料。创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压痛明显、肿胀、检有波动感,应考虑为切口血肿[8]。护士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用无菌手术巾覆盖包扎,送手术室协助缝合处理。
参考文献
[1] 范凌云. 妇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5)
[2] 付熙梅. 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3, (09)
[3] 冯秀芳,黎兰芳,黄小莲,冯丽萍. 妇科高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03)
[4] 谭晓珍.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剖析与整体护理体会[J].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 (07)
[5] 苏玉萍.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 (04)
[6] 方云霞,侯元华.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J]. 实用全科医学, 2004, (03)
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由于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发骨质疾病,而且多数患者一旦发病卧床时间比较长,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2010年2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岁年龄组93例,7l~80岁年龄组48例,8l~83岁年龄组12例,90岁以上1例;下肢损伤占64.07%(其中23例为股骨颈骨折,1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为股骨干骨折,13例为胫腓骨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7例为踝关节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为腰椎间盘突出,5例为腰椎管狭窄,3例为腰椎失稳,7例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滑脱及胸腰椎结核各1例),关节疾病占12.70%(膝关节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结核4例、下肢骨与关节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数为15 d。
1.2 护理方法与经验
1.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关心他们。要考虑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态,使用恰当的称呼,对其关心冷暖,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诉说,此时,要用耐心聆听,不能显得烦躁,讲话声音及语速要适合老人的听力需求。告诉患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还可以让成功的病友用现身说法来鼓励其正视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对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和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讲解适当的内容,还要注意内容要通俗易懂。讲解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要适合老人接受的范围,比如宣教片、宣传册、活体人物指导等。在口头讲解时应配合相应的动作给予示范,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语言教育方法,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等。居住环境的优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恢复。所以,护士因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为特殊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护士在患者初次入院期间要亲切的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以及科室人员,家属什么时间探视,如何使用病房内的设施。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倾听,尽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对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争取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使其有一种被尊重、受重视感,避免其紧张或恐惧心理的产生,对护士产生一种信任。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动。使不正确的健康知识得以纠正,消极压抑的心里得以疏导。
1.2.2 营养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卧床期间活动减少,因此要选择多样化的饮食,首先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做到少食多餐,进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维生素,如牛奶、瘦肉、鱼虾、蛋类、芹菜、韭菜、红薯、玉米等,卧床期间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对于3 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通便。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给护士带来麻烦,总是人为地控制饮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对待这类患者要向其讲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科学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 日常护理 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龄、精神状态、服用药物、退行性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这些状况都是不容易预防的,也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的发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欢安静,因此,要考虑到患者的这种特点,尽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单间内,还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间夜灯、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使用轮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带,最好是选用老年人专用轮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动,要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别注意加强其基础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的头发、口腔及皮肤的清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2.4 并发症的防护 (1)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统病史者,有的患者还要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恢复期间,上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所以,对患者在入院时就要嘱咐其戒烟,病房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鼓励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咳嗽、咳痰,嘱咐患者要练习深呼吸,增加上肢运动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雾化治疗,稀释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护:要告诉患者注意卫生,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每天对外阴擦洗两次,确保会的洁净,还要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对导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断地变动,确保通畅引流,对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还要注意练习收缩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两次。长期留置导尿者,一般5~7 d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导尿管发生阻塞或引流不畅,导致逆行感染。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按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3)褥疮防护:活动受限、截瘫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运动量的减少,血液循环不利,皮肤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地受压,其弹性及抵抗力降低,该类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特别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疮的发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褥疮知识的宣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防护,如骶尾部垫褥疮垫、使用气垫床、在骨突处垫海绵圈等。患者的衣裤要柔软舒适,对末梢感觉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压伤和烫伤。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应隔1~2 h协助翻身1次。护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两保持,一避免,职责到人。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的重要性。(4)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护:对于老年患者其循环系统的机能衰退尤为明显,如心脏功能减退、心血管潜在栓塞、心、脑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创伤后疼痛的刺激、精神过度紧张、卧床时间过久、活动量减少都有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该类患者在入院后就应该给予重视,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5)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及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活动度减少,血流减慢,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并发症增加。因此在术后禁用止血药物,并积极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及活动非制动关节,促进下肢血循环,或在医嘱容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CPM机锻炼。
1.2.5 康复性锻炼 康复性锻炼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利于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进行锻炼,机体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康复锻炼要注意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情;锻炼还要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并要坚持锻炼;对于体质虚弱不主动去锻炼的患者,要督促或协助其锻炼,要以不疲劳为度;关节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动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康复锻炼,按摩肌肉要向心性进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肤微红为宜,以达到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患者下地锻炼要确保锻炼的安全,最好有家属或护士陪伴,锻炼时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剧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过程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1-2]。
1.2.6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饮食营养以及自我护理。并向家属交代老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和心理活动。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康复方案,还要告诉患者复查的时间及负责医师的联系方式,不能让患者或家属有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和担忧,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3-4]。
2 结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要提倡人性化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把握该类患者病情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一定要杜绝再次跌倒,减少安全隐患[5-6]。对患者还要有责任心、爱心,周密地观察病情,发现异常要及时给予处理,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在这种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要懂得如何和老人沟通,并去关心老人,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成为当今护士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珞珞.浅谈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4):24-25.
[2] 田丽华.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7(9):76-78.
[3] 许秀凤,张春兰.浅谈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特殊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11):54-56.
[4] 张义,徐秀霞,任彩英,等.脑中风偏瘫的功能锻炼[J].基层医学论坛,2006,7(6):33-35.
本人通过对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我科205例年龄在70岁以上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发现股骨骨折123例占总数的60%,膝关节置换62例占总数的30%,其他骨折20例占总数的10%。其中有一例因合并脑梗塞转入神经内科,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有病大多表现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也有的表现为烦躁、焦虑。首先我们应当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与患者多交谈,生活上多关照,加强基础护理,治疗时的多做解释,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使之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2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护士要多加巡视,观察病情要细致,与患者多交谈,一旦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
另外督促患者多饮水,饮食平衡,多吃时令新鲜蔬菜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病房应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励将痰液自行咳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另外指导患者深呼吸,吹气球,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
2.3.4预防泌尿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加之骨折处疼痛,怕多饮水排尿不方便,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清洗会。对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会清洗、消毒,定时更换集尿袋并保持引流通畅。
2.3.5预防压疮:老年患者由于耐受性差,皮肤弹性差易受损,加之疼痛,不愿意活动,易造成压疮,应指导患者三点支撑式活动,或定时翻身,减轻局部皮肤受压,指导家属正确使用便盆,预防压疮和擦伤发生。
2.3.6预防静脉血栓: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对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抬高,并经常按摩患肢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血液、感觉、运动等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3 功能锻炼
3.1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锻炼的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争取早日下床。
3.2早期可活动健肢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及足趾、 踝关节活动,以不引起疼痛、轻度疲乏为宜,拆线后可利用助行器下床活动,要有专人协助,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3.3指导老年人活动时要有耐心,活动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1.1身体器官的衰退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和反应能力都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在下肢的运动过程中,该现象会导致老年人摔倒的概率增大,同时由于年老,他们的身体疾病在不断的显现,服用的药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大大降低人的身体平衡力,这无疑也会对他们的骨骼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长期的吸烟与饮酒也是造成老年人骨科问题的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开发力度,研发有效的骨骼治疗方法。
1.2留守老年问题的出现
社会在发展,农村在出现留守儿童的同时,留守老人的问题也跟相继出现,老人得不到照顾已经是普遍问题。而在城市,激烈的职业竞争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老年群体逐渐被忽视。根据最新统计,接近3000万的老人还处在贫困阶段,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老年人所居环境处于无水无车的贫困地带,他们的出行非常艰难,因此留守老人中出现失能,骨科疾病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由于我国目前医护科研人员较少,农村、乡镇、社区的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患者的后期康复和护理不能得到解决。致使一种老无所医的情况出现。加强病患医护是必然所趋。儿女在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陪伴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避免因摔倒而出现的骨科问题。与此同时,老年人也应该注意自身条件,不要盲目出行。
1.3车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的代步工具,而老年人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反应系统与行动能力在不断地减弱。因此,老年人因车祸等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骨科疾病也在呈现上升趋势。骨科疾病严重影响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对于各种术后情况,应有专业的方式,不可盲目处理。
2老年骨科疾病的术后处理
老年人出现骨科疾病后,由于身体健康处于减弱的阶段,一般需要长期在病床上修养,在此过程中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面对不同的案例,我们应进行针对性治疗。
2.1专业的药物治疗与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骨骼受损之后,在长期的卧床过程中,若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病症,例如并发症。在不少的病例中,老年人由于并发症而直接导致死亡。对于并发症,除了要用药物治疗外,同时还应该做好防御措施,防患于未然。在很多病例中,老年人在卧床过程中还会产生褥疮。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卧病在床,腰背部、皮下组织较少处,与外界接触过多,不能够得到保护而产生压疮。若护理不当,压疮处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床铺的干燥与整洁,在行动方面尽量避免皮肤的擦伤。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停留尿管及时清洗床铺,并且增加按摩的频率,以便增加血液的循环。长久卧床之后,由于运动量的减少,造成消化系统不良,食物吸取量减少,长此以往营养不良,恶性循环,会出现衰竭之症。食物是支撑人体活动下去的必需品。对此护理人员应该提供一些新鲜可口、助消化的水果,饮用适量的水分帮助肠胃的畅通。若出现大便干燥等,适当时候可采用药物治疗。长期卧床的过程中,患者体质在不断下降,抵抗病毒的能力更是减弱,若是天气转凉或是室内温度骤变,都可能导致感冒。若是加上血压和血糖不稳定,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因此在患病房内,在注重通风的同时,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夏季使用空调时候调力和时间。老年人长期卧床,运动减少,肺活量减少,体内痰液较多且没有自己能力的老人痰液长期集聚,可能造成肺部感染,引起疾病直接导致死亡,对此护理人员对于有肢体行动能力的应该鼓励其多做一些上身运动,如扩胸运动。在此基础上,鼓励其咳出,对于瘫痪,没有行动能力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必要情况加以药物辅助。
2.2心理治疗
在医学治疗领域,人们往往会忽视心理的作用。他们认为健康为身体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心理疾病也在上升,在这片领域投入的关注与资源也在增加,同时我们也发现,心理治疗对于患者病情好转也具有巨大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在骨科患者身上也同样重要。老年患者在患病之后,他们通常会产生恐惧、忧虑、自卑、怀疑风心理。在患病后大多数老人对于所要面对的手术与医院环境充满恐惧,有时担心自己的病症会拖累自己的儿女,成为他们的累赘,耽误他们的工作,增加生活负担。对于医护人员的低声说话便认为是在讨论自己的病情可能恶化。这一系列的心理想法都会缓解患者的康复,若严重,可能会加重病情。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个体要采取特殊化的方式,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以及病痛所产生的情绪进行分析,观察入微,细心呵护,努力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让患者能够足够的信任医师,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子女也应该经常陪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爱的一方。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应该尽量满足,让他们能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院方提供的治疗方案。
2.3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加快恢复速度
许多患者在术后或者患病之后,会感到束手无策,他们不知道究竟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病情的恢复。在这种情形之下,首先作为医师和护士,必须以身作则,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第一,帮助患者分析他们的病情,告诉其病因所在,让患者清楚的了解自身毛病,以便在日后生活中引起重视;第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并提高他们治疗的积极性,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第三,加强自身的医学知识,研发新的治疗方法,为骨骼护理的创新奠定基础。对于患者自身而言,认识到自身疾病所在是首要任务。首先必须坚强,勇于面对自己的疾病,多向医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其次,要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骨骼受损后如果长期卧床会导致身体的灵活度和平衡度严重失调,只有积极锻炼,不怕受累才能加快恢复速度。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医师和护士的指示合理服用药物,运动方式要得当。只有医师和患者一起努力,骨骼护理才会有一定进步。
一、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84例,男33例,女51例,年龄60-98岁,平均73岁。其中胸腰椎骨折23例,四肢骨折55例,肋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3例。
二、结果
在84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10例出现并发症,84例痊愈出院,痊愈率达100。
三、护理
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患者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反应力差,骨折部位愈合差等特点。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定时为患者叩背,每2小时一次,每次5分钟,自下而上,从内到外的叩击,夜间可延长时段。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促进肺部膨隆和排痰。下肢骨折的患者,鼓励其每天定时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抬起上身,在保持牵引有效的情况下,协助患者每天更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在吸入液中加入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以达到抗感染,稀释痰液,便于痰液咳出的目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对于痰液较多,且排痰无力者,可给予电动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由于长期卧床,排尿不方便,怕麻烦陪护、家属或护士,而不敢饮水,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500-3000ml,使尿量在1500 ml以上,达到冲洗尿路,预防结石的发生。有留置尿管者,应每天更换一次性引流袋1次,每星期更换一次性尿管一次,留置尿管3天以上者,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必要时遵医嘱用1:1000的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
4.预防压疮的发生: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长期过度受压,造成组织营养不良,缺血坏死。骨隆突处是压疮的好发部位,间隙性解除局部压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剪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每天2次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每天1次温水擦浴,避免推、拖、拉等动作。可垫气垫床,在骨隆处使用荞麦皮制成的压疮圈,使骨突处悬空。
5.防止便秘的发生:因环境改变,活动受限,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而便秘的发生将会给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带来危险的后果,应正确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的食物。对腹部进行自右向左的环形按摩或轻轻拍打,可被动促进肠蠕动。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如用屏风遮挡,避开房、治疗时间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6.:正确的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四肢骨折术后取平卧位,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肿胀,对于有石膏外固定者应用沙袋或软枕衬垫妥当。长期卧床患者应穿矫正鞋将足踝固定于功能位置,被子不要压在足趾上,可用护理架使足部的被子悬空,防止垂足的发生。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改变时,必须使肩部和骨盆同步移动,不可使脊柱扭曲。股骨颈骨折行保守治疗者,取平卧位,患肢行皮牵引,外展15o,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肢体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曲脚等。
7.加强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首先制定计划,根据骨折愈合的过程,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分主动和被动锻炼,主动锻炼是患者用力,保持肌肉的拮抗作用,使骨折断端稳定或以健肢带动患肢。被动锻炼有按摩肌肉和被动关节运动,由陪护、家属或护士进行。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强度由弱到强,以患者不觉疲劳,不在骨折处疼痛为度。对于部分记忆力差,理解能力迟钝者应反复讲解、示范,直到患者、陪护或家属掌握为止。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摩擦,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溃烂。常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老龄患者的骨突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肩胛部及足跟等处,日常护理方法如下。
1 褥疮预防
护理的内容是协助患者整理床铺、翻身、观察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等。根据老年科工作的经验,针对老年人病程长、病情复杂、活动受限等所做出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1.1 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 鼓励和协助卧床患者及陪床人员经常更换,一般每2~3 h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 h,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帮助翻身时要采取翻滚方式以免损伤皮肤。在易受压部位,骨骼突出处可垫水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等[1]。
1.2 翻身时要检查按摩受压部位 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浴或按摩1次。若发现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翻身后用红花酒精(红花15 g,75%酒精 500 ml浸泡1周)倾倒于手掌中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局部皮肤10~15 min,也可以仅用70%酒精或白酒、痱子粉按摩。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2]。
1.3 患者衣服、铺位 应保持柔软平整、无皱折,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如是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特别要注意皮肤的保护和床单的干燥,尽量减轻局部皮肤的刺激,不要使用脱瓷的便器,以防擦伤或擦破皮肤。定时用温水擦身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可涂油或用痱子粉等吸潮并减少摩擦,夏天需慎用[3]。
1.4 增加患者营养 尤其是老龄患者更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
2 褥疮护理
2.1 初发期,局部皮肤由于受压而出现红、肿现象,此时可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 min,身上出现水泡时,未破的小水泡用滑石粉包扎,以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使其自行吸收。
2.2 中期,红肿不退,使受压皮肤变为紫色,并有水疱形成和表皮破损,这时可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擦患处表面,使局部干燥,并注意避免继续受压;大水泡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 %呋喃西林溶液[4]。若水泡已破,可涂2%红汞或用新鲜鸡蛋内膜平整紧贴于创面,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利于上皮生长。
2.3 后期,表皮水泡破损而引起局部感染并呈现袋层坏死症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擦干创面和周围的皮肤。在家中可用60 瓦白炽灯泡的台灯照射长褥疮的部位,白炽灯发出的红外线对褥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照射距离约30 cm, 烘烤时灯泡距离创面不能过近,避免受伤,也不宜过远,减低烘烤效果照射,距离以促进创面干燥愈合为标准。1~2次/d,10~15 min/次[5]。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止烫伤。长期不愈合创面,可在创面上敷一层白砂糖,然后垫上消毒纱布,用整块胶布封闭创面,每隔3~7天更换敷料1次。借助糖的高渗作用,杀灭细菌,并可使创面消肿,能改善局部循环, 增加局部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第四期,坏死期。坏死期时的创面呈黑色,并伴有恶臭,甚者可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李星,万虹.不宜翻身患者应用水垫预防压疮.护理研究,2005,19(5B):910.
[2] 刘秋梅,舒秀敏,李刚,等.红花芍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1,16(4):197-198.
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诸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造成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常易留有这是思维,表达能力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听力下降、记忆力差,可造成主诉不确切;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和疼痛反应不敏感,造成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老年病人器官功能衰退,自理能力差,心理上固执不易接受,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老年病的发病、护理规律;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日常中老年病人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导致老而无用猜疑、依赖返童等心理。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向医护人员提出质疑,甚至发脾气。因而,医护工作者对老年人更要多理解,多体贴,不厌烦不急躁。多方体贴关心,让病人更多的感到人间温暖,工作中要耐心细致,说话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准确,平时要用尊称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以满足自尊需要。促其心理平衡。
老年病人的护理要求
1)了解老年疗养员的心理情况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本要求。了解其他相关情况,如原来的工作单位及职务、性格特点、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等等,对明确老年疗养员的心理状况是必需的。
2)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自身内涵、修养,特别是要掌握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沟通技能[2]。应重点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
3)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心理方面对家庭的依赖性增加,而传统家庭结构的削弱迫切需要护理人员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3]。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对老年疗养员使用敬语,既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又可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维护老年疗养员的个人隐私权。一个人有身体不适,往往不希望更多人知道、了解,否则会极大的伤害其自尊心,并破坏了护患关系。
3)禁用刺激。年老者通常情感比较脆弱,对外来刺激非常敏感,刺激性的语言不仅使患者听后心情不畅,有时甚至会加重其病情。因此,护理沟通必须禁用刺激[2]。
3保持护理人员的良好心态
1)护士应始终如一地保持稳定、健康的状态,以自己高雅的姿态赢得老年疗养员的信任。
2)护士积极主动地关心老年疗养员,对于调节气氛和增强他们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3)天使的微笑对于老年疗养员来说是心灵的安慰剂,有了微笑,明天将会更有希望。
4)积极倾听诉说有利于及时发现老年疗养员的心理变化。
总之,老年疗养员的心理护理,需要认真做好护理前的准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保持护理人员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