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
A.提防(dī)竹篙(hāo)寒噤(jìn)瓦砾(lì)
B.地窖(jiào)差使(chāi)赃物(zāng)瞥见(piē)
C.诘问(jié)憎恶(zèng)狼藉(jí)栅栏(zhà)
D.半晌(shǎng)愧怍(zuò)取缔(dì)奔丧(sàng)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过来。(4分)
锐不可挡大廷广众转弯抹角张皇失措
眼花瞭乱郑重其事令人惊骇不可明状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名著阅读(2分)
坐了好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不,他不能服软。他拉车不止一天了,夏天这也不是头一遭,他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泡”一天。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象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出了不少,而心里还不畅快。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他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而告终。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危险。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量猛增,约有5000万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因此有必要对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①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③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⑦《爱莲说》中表现莲高洁的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3分)
A.俯攀拉斜B.探拉勾倾
C.探攀缩倾D.俯抓提斜
8.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的古板。
D、黑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9.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远了再关门(10分)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要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⑤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结尾作者说有些善很小,却能带给我们一份真情的感动。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横线上另外补写一个例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善。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9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
1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便舍船屋舍俨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乃大惊乃不知有汉D.屋舍俨然若听茶声然
17.翻译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渔人辞别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有什么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公冶长背诺(8分)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来报长②,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③。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言以对。
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②鸱(chī):鹞鹰。③邑宰:县官。
1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居无何__________⑵恐人夺之___________
21.翻译句子。(2分)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公冶长自食恶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3.题目:____________,我的最爱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24-01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教师需要先明确尝试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将尝试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一、尝试教学的含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去做练习。尝试教学打破了原有教学的死板性和被动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做一定的尝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互相讨论,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达到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形式就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尝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程和相互交流讨论,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和练习中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下,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外,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主张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自己的主观思考,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教学中,其淡化了教师对文章复杂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阅读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结果。尝试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不是重复课本上的教学步骤而是让学生自主地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动性的地位。尝试教学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所阅读的文章的思想底蕴。
三、尝试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尝试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尝试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模式,让师生之间可以互动,形成一种轻松的、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去了解作者陶渊明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标注解释自行去理解文章的大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用轻松、疑问的语气去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去思考。在学生思考之后进行教学,既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2.尝试准备,进行有目标的引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要对作者生平经历充分地了解、掌握。教师要通读文章,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去确定教学方法,准备好尝试题目。教师也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了解,能够通读全文,让学生自己去查询一些陌生词语,如“阡陌”、“郡下”等发音,让学生在预习时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有利于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在学生已经进行过预习的前提下,教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尝试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尝试教学中的课堂活动都是以尝试题目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课文《云南的歌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教师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搜集一些民歌民谣,按照书上作者所描写的方式去整理分类,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让学生去模仿,去演唱这些民歌民谣,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作者所描述的文化进行体会。经过了这样的思考和经历,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可以知道自己哪里有优势,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学生之间的交流比教师传授更容易被接受,也能增进彼此的友谊。
四、结语
尝试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挑战,尝试教学强调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去一味地灌输教学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尝试性教学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尝试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仕彬.谈“沉思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2009,(1).
[2]赵继洲.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才智,2008,(12).
识字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的经验是教学中,经常留给学生一些自由识字的空间,如:在出示生字后,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记认生字。如:有的先记音,后记形;有的先记字的特别难写部分;有的记了偏旁,再记其它;还有的先记字义等等。在识字过程中,学习场面总是热热闹闹的,边记边读,边记边数笔画……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推广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形近、同音字时,学生总在运用中出差错,怎样让学生在用时不混淆这些字,而正确地记忆呢?我根据实际,编排了很多组词,填空练习,把形近,同音字进行选择,比较运用。经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弄懂了生字的音、形、义,加深了认识和印象,最后达到熟练运用。
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了缩短这一过程,实现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识字。我认为,识字本身有一定规律,掌握规律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识字程序1.读准字音;2.识记字形;3.弄懂字义,如用组词、说话、联系上下文等方式。4.学习书写。在完成识字过程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懂得灵活运用识记生字的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我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同时也要掌握写字规则,把“识”与“写”糅合在一起。
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学生识字的途径往往是对字型结构产生感知开始,而对个别细小部位辨别能力较差,经常忽视,造成识字与写字的混淆与错误。“鸟”与“乌”就因为一点之差,“土”、“工”就因为竖的长短之差,“田”、“电”的竖和竖弯钩之差。
因此对易错部位强调写正确,还严格要求对照多练写几次,反反复复,强化识与写,尽量把差错消灭在萌芽之中。
其二,辨别同音字,结合“识”与“写”。
如“工”,“公”;“在”,“再”;“青”,“清”;“做”,“作”。他们分不清字义就随意使用这些字常常出错。于是在教学中,我反复地出现一对同音字,让他们在分辨中组词(识词)辨字(识字)再练习写字,强化字的“形”和“义”的区别,也强化“识”与“写”的训练。让他们掌握这些同音字时,“识”与“写”都得到了强化,在组词,写句时,出错率明显下降。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扣在识字、写字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本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种种的书”首推经典名著。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中的一大重点,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荐与阅读》专项。与此同时,中考也已经把名著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这都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名著阅读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从自身做起,运用更便捷、更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呢?
一、认真研读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是中考指挥棒,是中考内容的风向标,因此,认真研读课标要求是指导名著阅读的首要任务。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根据这些要求,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具体安排如下:七年级(上):《汤姆・索亚历险记》;七年级(下):《西游记》;八年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下):《水浒传》;九年级(上):《格列佛游记》;九年级(下):《朝花夕拾》。
在认真研读了课标要求,在对学生阅读指导时才会心中有数,脑中有序。
二、仔细分析中考题型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检测题,时至今日,“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
下面就苏州市自2008至2013年的所有名著阅读的中考题型来具体分析:从考试出现频率来看,6年以来,《水浒传》出现过4次,《西游记》出现过3次,可以看出《水浒传》和《西游记》每年必考其一,甚至两篇均考,而其他《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均只出现过一次。就题型来看,主要是精彩情节讲述、重点人物性格分析,以主观题为主,而客观题几乎没有出现过。
三、精心安排阅读计划
俗话说:“前不算,后要乱。”“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名著阅读也是一样,要有计划性。初一的学习任务最少,初三最紧张,同时本着前紧后松的原则,可在名著阅读完成的安排顺序上作适当的调整。比如说,七年级上学期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寒假完成《格列佛游记》;七年级下学期完成《西游记》,暑假完成《水浒传》;八年级上学期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寒假完成《朝花夕拾》;八年级下学期完成《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关影视剧的观看;九年级查漏补缺,扩充阅读。如此有序的安排,既让学生知道阶段任务,又让阅读张弛有度,延伸自如。
四、充分储备自身能量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引导好学生的名著阅读,必须先用名著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桶”里装满名著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也即做足名著指导前的储备功课。
1.反复读透作品内容
《三国志・魏书》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要反复读,方能领悟其要义。媒体人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时也主张:经典名著不可浅层次阅读,需要反复看,甚至一生都要阅读。如果教师都未能将这六本名著读通读透,又怎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指导学生呢?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描写、丰富的人物性格、深刻的思想意义……又岂能仅从点滴资料与讲义中去寻求答案?所以,反复读透作品内容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
2.广泛了解相关知识
仅仅多看几遍名著还远远不够,毕竟名著涉及的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只有教师涉猎了广而博的知识,才能在指导阅读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比如说,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我先反复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狗・猫・鼠》《元常》等篇目,我还查看许多关于鲁迅作品的评论,对于鲁迅的相关小说、杂文、散文诗也要了然于胸。在指导《西游记》的阅读前,我先查找有关神魔小说的介绍,再翻阅关于该作品的评论,同时还浏览了《东游记》等相关作品。如此种种,为的是做一个先有“一桶水”的教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农村初中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大多数学习时间都用在课本上,因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愿望与兴趣,这种愿望与兴趣往往比城市学生来得更强烈。只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好好的组织学生去参与活动,才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渐成了学生的“冷饭“,教师的“闲饭”。因此,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语文心理需求,从教学心理上充分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它,而不是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闲事”。其次,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经常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与自然现象打交道,然而他们又经常无法说出这些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名称与特点,常常处于好奇与懵懂状态。作为语文教师,就不能无视这种现象,或者干脆把它看作是生物教师的事,而应把生物学习与语文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如在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适时带学生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认识自然,并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再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花的开放、草的萌发,也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认识、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如日记、童话、寓言等)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再者,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旅游、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如在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农事经历,引导他们描述母亲劳作的形象,体会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这也许比从网上搜集一些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或观看一部母爱电影来得更直接、更深切。再比如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农事或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兴趣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校,无论是校舍、设施还是文化信息,都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但却自其特色语文资源。像我区不少的农村中学,如姚家庄中学、姚家房中学、东辛庄中学等,都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办过农校或扫盲学校,有着城市学校没有的农村语文资源。这些语文资源里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语言,如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谚等。我们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怎样搜集资料”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带学生,从以前的农校资料中,去搜集那些还有生命力的语言,去积累现在还能用的词语,并从语言的变化中去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再比如,在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关注我们的社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的形式,去调查本村当初这些上农校或扫盲校的爷爷奶奶辈的文化生活和当今农村青壮年的文化情况,尤其调查记录他们在不同年代的不同习惯用语,如问候语、流行语等。借此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脚步,增强对农村的认同感,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m应能力。
(1)理论价值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根据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育质量更是一句空话。“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针对目前我校作文低效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情的作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高效,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2)实践价值
①形成校本教学策略。针对我校的校情、班情、学情,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之健康有序发展。
②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在研究中飞跃。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所达目标
①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②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作文教学方式,有效、有序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③扭转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作文写好就行,书写好坏无所谓。重视书写,重视写字课的系列安排,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④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部曲批阅作文,使作文批改更科学、更有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训练的内容要有阶段性、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从而形成适合于本校学情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课题主要内容
①摸底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②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③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④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
⑤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重过程评价。
三、课题的实施
研究的准备:
组建课题组,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加强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的联系,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解决作文内容丰富、真实,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实施:作文指导改革,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力求科学有序,全方位、多角度搞好作文指导,探索一条严谨、高效的作文指导路子,创建开放性作文指导模式。
1.作文主题上:七年级主要围绕正确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进行训练;八年级主要进行如何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训练;九年级则是培养深入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作文目标上:七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解决“想写”的问题;八年级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会写”的问题;九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解决“能写”的问题
3.作文内容上:七年级是感受自我、感受周围世界;八年级是学会观察说明各种事物和整理;九年级是思考自己、自然、社会、艺术和人生。
4.作文要求上:七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具体真实、有真情实感,表达活泼流畅;八年级要学会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内容确切、表达准确,行文规范,结构完整;九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丰富,有思想有文采,个性要鲜明,表达要生动。
某些经典阅读篇章因写作年代距离今天久远,且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如果学生对其不甚了解,阅读时往往会不明其意,甚至一头雾水。所以对此类文章教师讲授时只有开门见山地说背景,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一文,学生只有了解了鲁迅先生青年时留学日本时清末衰败、饱受列强欺凌的社会大背景,才能理解文中鲁迅先生敏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依然弃医从文后以笔作枪、战斗不止的爱国心,才能明白在当时这种历史背景下,藤野先生这种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极大地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的精神和行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而使藤野先生潜移默化走进学生心中,逐渐成为学生脑海中一个亲切而感人的难忘形象。
二、感知文意插背景
某些经典阅读篇章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格调昂扬、语言精美,适于吟诵。如果上课伊始教师便直说文章背景,未免太煞风景,不能使学生首感其美,也不利于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所以此类文章适于学生熟读课文、感知文意之后,教师再插叙背景。
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不仅使学生陶醉于散文诗的音乐美中,而且使高傲勇敢、乐观自信的海燕根植于学生心中,然后我适时设疑:高尔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激越豪壮的散文诗的?“海燕”是他闲情逸致下的海边观赏之物吗?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此时我及时穿插其写作背景,不仅使学生深入把握了海燕的象征意义,而且被经典美文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彻底折服。
三、巧用文本提背景
某些经典阅读篇章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时代痕迹,是作者现实生活的体现,所以这些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无需单独介绍,只要巧用文本信息,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筛选出能体现作者当时社会生活的关键词句,然后轻轻一点,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轻松了解了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
如在学习牛汗的《我的第一本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一文时,我抓住文章难点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请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童年生活“荒寒”的语句。学生相继找出“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和“我把书撕了一半给乔元贞,一人看一半”等句子,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本文内容只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苦难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自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四、结尾升华点背景
有的经典阅读篇章运用象征手法,感情委婉曲折,主题别有深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提高阅读的能力,适宜结尾升华点背景。
(一)语文教材整合。教材的整合是对整体教学的二次开发。整合是需要经过对教材的研读、宏观理解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自身的擅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化。“整合”不仅仅是对教学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教育之本优化多样的进步表现,是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第一步。
(二)整合的原则。第一要一切以学生出发,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学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第二要强化整体意识,课程目标、年级目标和单元目标的统一。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大纲领,而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就是年级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就需要更具体地实施操作并加以指导,这三者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一步一步的夯实基础,才会有上层建筑的巩固。第三整合以育人为本。整合教材要着实以发展性的眼光,教师不能仅在关注学生的成绩上,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终生的发展。对于课本上所没有的或言简意赅的,只要是有益的,具有发展性的都应该寓之于学生,让其思考并有所感悟。
二、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为追求课堂形式,忽视学生的主观需求。在针对初中生阅读教学而展开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将近一多半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授课没有吸引力。究其根本,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授课点太多,不能够完全消化。还有34%的学生认为需要老师指引如何选择能够充实自己的书籍,避免在阅读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同时也需要加强阅读理解上的指导和技巧。当代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已广泛普及,导致严重忽视了教材是根本的意义,而将授业解惑流于表象,大大地降低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是追求题海效应,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八年级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中承站,学习压力偏大。教师会将授课与练习分离开来,反而叠加更多的课外阅读训练,并常常将答案标准化,这很大程度上会禁锢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法。
三、整合初中语文教材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首先,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本仍旧是任何课堂的本源,适当地将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图文音频并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大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进行第三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一文课程讲授,可以利用多媒体道具,添加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与文字信息,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
其次,发动小组化学习。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文化,讲求听、说、写、读的综合应用,所以要增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多元化的理解,培养同学间学习默契。互助式的小组学习可以将同学间以好带差,互帮互助,既巩固了基础又紧密了学生间的联系。同样也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分享,利于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再次,要提高学生预习意识。八年级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段,为将来直升高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课前学会审视自我,勾画出自己的弱点和重难点,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法感触。与课后所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八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当一种情况被人们重视并冠之以“现象”时,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其背后的根源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从生理、心理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成熟体型发育,第二性征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二)心理原因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八年级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三)学习压力
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八年级学生应该尽早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选择一个自己认可且确定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各尽所长,各从其志,努力承担所属责任。作文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个性、智慧等文化素养,展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对学生恢复自信、拥有健康身心并维护其社会功能稳定至关重要。
而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对于写作训练以单元为单位,这使得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和系统化的训练。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影响了完成八年级学业的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能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认为八年级作文训练应以认识自然、感知生命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和分析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研究,注重作文个性的研究。
二、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作文序列化教学
(一)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八年级学生常常处在迷茫、矛盾和冲突中,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更新。因此,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文题目示例:《我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只期待飞翔的小鸟》《被自己感动》《我的烦恼》。
(二)认识自然
八年级认识自然,写景状物一类的作文与七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而在于无论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
作文题目示例:《寻觅秋天的踪迹》《我心目中的春天》《在这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眼中的四季》《寻春》。
(三)认识社会
相对于自然,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很粗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作文设计要简单,易于把握。比如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家乡,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作文题目示例:《到民间采风去》《我家乡的节》《我爱我班》《城市与我》《绿色生活》。
(四)感悟生命
八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直觉日渐敏锐。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可以洋洋洒洒数千字,但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文章“假、大、空”,不妨从一个人物、一个细小的生命、一件小事谈起。
作文题目示例:《生命,有时也脆弱》《每朵花只能开一次》《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命,脆弱的生灵》。
(五)体验成长
作为青春少年的八年级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但长大的同时是伴着喜悦和泪水的。关于成长的作文是八年级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描绘成长的感觉,抒发成长的心曲,议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作文题目示例:《成长的烦恼》《成长是一种美》《脚印》《成长的喜悦》《种子·幼苗·大树》《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六)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似乎成了当代学生的共性,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需要。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感恩是幸福感的基础。感恩教育更是八年级作文序列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文题目示例:《妈妈,我想对你说》《我心中的太阳》《师恩难忘》《他为我摆渡》《爱在左,感恩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