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进餐礼仪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接着我用儿歌对文明进餐公约进行了讲解。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比较认真。孩子们真的理解了公约的内容吗?我心里真的没底。活动在幼儿进行文明进餐中结束了。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有很多问题存在。首先,在观看短片中,教师没有适当地引导幼儿观看,而是任幼儿自己发展。未对观察得不认真的幼儿及时提醒和关注。由于观察不仔细,在后面的回答问题中,孩子们回答不积极,气氛不活跃。其次,在同小天使翻阅解读公约时,由于小椅子摆放的关系,未能照顾到每个孩子,没有营造出翻阅解读的氛围。再次,老师解读大幅公约,只是我说你听的一个过程,没有真正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孩子未必都能理解公约的内容。
怎样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同老师们讨论后,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调整,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要求。
1. 在观看进餐短片时,我蹲在孩子的身边,适时用温和的语言、轻柔的手势引导幼儿观看短片。我发现孩子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能够发现很多细节。在接下来的回答问题中,孩子们发言积极、争先恐后,气氛非常活跃。孩子回答的问题都能说到点子上。
2. 不坐小椅子,改坐地毯。在同文明小天使翻阅解读公约时,我把孩子们分成五组,每组一个文明小天使。五个小朋友一组围坐成半圆共同翻阅。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公约,也能听到小天使的讲解,有了一定的氛围。在小天使讲解完后,我请小朋友自己讲讲公约上的内容。这样,小朋友对公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 我对大幅的公约进行了讲解,使幼儿对公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当然不够。添加文明使者表演文明进餐礼仪,让孩子在小天使的进餐中感受文明礼仪,对孩子的心灵有一定的触动。在接下来的进餐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按照公约要求执行,做到了文明进餐。
通过两次活动的不断展示、反思、调整,活动的各环节和教学方法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幼儿的自主发展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规范意识,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1.餐前洗手是重要的环节
用故事、游戏、观察等方法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洗手"、"不洗手会怎么样"的道理,通过儿歌《洗手歌》并运用动作示范法直观地告诉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卷起袖,淋湿手,打上肥皂搓呀搓,搓手心,搓手背,指缝指尖都搓到。搓四指,搓拇指,再把手腕搓呀搓,哗哗流水冲一冲,甩甩甩,一二三,擦呀擦,我的小手最干净"。在老师的讲解和带动下,幼儿在水池旁学习洗手,慢慢地幼儿学会了并独立完成。
2.生动有趣的餐前食谱介绍,引起幼儿的食欲
同时在进餐过程中,为幼儿播放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
3.学习正确地进餐方法
通过故事《华华变花花》、《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幼儿懂得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养成不剩饭,不洒饭的好习惯。运用手偶游戏《胖胖熊和瘦瘦熊》、《挑食的小小》、儿歌《幼儿园饭菜香喷喷》、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教育幼儿懂得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能挑食、偏食等。观看图片《进餐礼仪》比较两组图片的不同,请幼儿来判断进餐的正确行为。如:坐姿、餐具的使用等。
3.1学习餐前儿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进餐方法。如《吃饭歌》——小勺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干净,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高。《进餐礼仪歌》--要做文明好宝宝,就餐礼仪不能少。筷子勺子不乱敲,讲话嬉笑就不好。不挑食也不剩饭, 细嚼慢咽肠胃好。餐后收拾少不了,比比谁是好宝宝。为了不让饭菜撒在桌子和衣服上,要求小朋友一手扶住碗,另一个手拿勺子吃饭,吃饭时不要东张西望,小朋友身体要向前倾,接着小碗吃。
3.2观看图片进行总结,讨论正确的进餐方法。入座后两脚自然的放在座位前,人要坐正;一只手扶碗另一只手拿小勺(教幼儿用右手的三指拿小勺),能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示范用毛巾擦嘴的方法:用小方巾擦一下嘴对折一下,再擦一下嘴对折一下。小班幼儿都能很好地做到;站起来把凳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学习餐后收拾将桌面上的饭粒及骨头等捡到自己碗内。把碗内的残渣轻轻倒入纸篓内;把自己的餐具和毛巾轻轻地送回家(放在指定的盆中)。
4.保护牙齿做到餐后漱口
学习儿歌《漱口歌》--含口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牙齿干净白又白。学做动作:先喝口水,然后闭上嘴,两腮鼓动,最后轻轻地把水吐出来。提醒幼儿不能把水咽下去,也不能喷出来。注意把水吐到池子里面)。用毛巾擦嘴。
5.有效的进餐评价
大家共同制作"健康宝宝"评比表,在进餐中,利用照片、小贴花等分几方面进行评比如:坐姿好不讲话、不挑食、不撒饭、漱口、擦嘴等。在进餐过程中,对不同的幼儿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榜样示范法、 座位安排法 、鼓励表扬法、积极竞争法、建议提示法等来促进幼儿的进餐习惯的养成。
因此,我把幼儿礼仪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目的多途径地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启蒙。在实施过程中,我有效地运用了以下途径。
一、礼仪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每周我会按期初制订的小班礼仪培养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个礼仪教学活动。在礼仪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有:
1、故事法
以故事为载体,“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如: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借助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漏嘴巴,漏嘴巴为什么不好,在情景模拟中,老师表演大公鸡,幼儿表演吃饭的小弟弟,幼儿为了不让大公鸡吃到米粒,个个都专心用餐,看不到东张西望的坏样子,不知不觉中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进餐礼仪:眼睛看着碗,一手扶着碗,一手舀米饭,张开大嘴巴,嚼呀嚼,咽下去。
2、儿歌法
如在“穿衣礼仪养成活动中”,在第一组幼儿(小班分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是在活动中幼儿在伸衣袖的时候,总习惯性地把另一只小手放开,这样就造成手伸不到衣袖里,衣服始终穿不到身上,幼儿很无奈地又要寻求帮助。于是,我在第二组幼儿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策略,根据班级孩子喜欢朗诵儿歌的特点,创编了一首短小的儿歌,并且配上形象化的象声词,如呜呜开火车、拉拉、哈哈等,孩子们边学边记忆儿歌,很快解决了难点。
3、情景法
情景的合理设置,能给礼仪教学活动带来无限生机,能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上的认同。同时,使幼儿行为习惯能自动化养成,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得到提高。
集体教学活动是以交流、分享经验,解决共同的问题为主要目的,把幼儿共有的兴趣内容和一些基本的概念方法等零散的知识,以集体的形式教授给幼儿的教学活动。传统集体教学活动开展主要是以“听”为主,以观看教师的实物演示、听取教师语言讲解的被动接受为主,缺乏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经历,所以获得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入脑入心,记忆长久。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开展体验式学习则让幼儿主动地“做”,主动地“学”,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知识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大班数学活动《测量》中,我们准备了多种材料,如小棍、筷子、绳子(粗绳)等,让幼儿探索在先。通过设疑,让他们各自选用材料带着问题进行测量。孩子们拿着绳子量一量桌脚,再量量椅子脚,并在量下长度的时候用记号笔画线;还有的孩子则拿小棍子量书本的两边,发现原来书的两边长度也不一样。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幼儿不仅学会了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而且在测量与比较中还发现周围很多物品的长度和原本设想的不一样,这更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现在的日常活动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手拿工具进行测量。在《测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开展体验式学习,不仅让每个孩子都实际地去“做”,深刻体验“测量”,而且对周围环境也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体验式学习让幼儿获得了入脑入心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完成了体验式学习。
二、 生活活动中体验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始终。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生活化园本课程精神,在生活活动中给幼儿尝试了体验式学习,效果明显。
从幼儿入园到大班毕业,我们一直都实行“文明进餐礼仪”,这也是我园生活化课程的其中一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请幼儿亲身体验,在自己的体验锻炼中学习文明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请幼儿学做“值日生”,学习分碗分调羹,让每个幼儿都有平等的机会进行体验,锻炼自己。首先请每组的值日生数所在组的幼儿人数,然后取放和人数相同的碗碟和调羹,并把老师分好的饭菜汤呈三角形摆放,汤放左边,菜放右边,饭放最前面,最后请值日生把毛巾分给同组的每个幼儿,并督促同组的其他幼儿把毛巾叠放整齐放在左边。每组的值日生轮流管理各自小组的进餐情况,幼儿的进餐秩序有了明显提高,进餐习惯也变得更加良好。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帮助老师分碗和调羹,做好“值日生”的工作,树立了“我要当榜样”的信心。幼儿不仅在分碗和调羹过程中练习了数数,还有效地实施了“文明进餐礼仪”,管理同伴进餐,促进自己和同伴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现在我园的文明进餐礼仪正在进一步深化与巩固。
三、 社会实践中体验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孩子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活动的延续。通过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幼儿会有所发现并有所获得,这真正体现了“寓教育于社会实践”的精神。
我园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安排幼儿参观农场,亲自体验农场的环境和工作,了解农场里的当季作物,明白农场工作人员的辛苦。每个孩子亲自挖番薯,大家卷起裤腿,拉起袖子,轻轻地拨开泥土,沿着番薯藤往下挖,终于挖到了番薯。孩子们兴奋极了,举着番薯,笑着说道:“原来这就是我们吃过的番薯呀。这么硬。”观察仔细的幼儿还发现“原来番薯的叶子有点像爱心”,还听到许多孩子的疑问,“为什么番薯要种在地下”等等。每个孩子都在这次实践体验中获得了感受,这才是体验式学习真正的意义。
亲自挖番薯的经历十分珍贵,这种延续课堂活动的社会实践,不仅让幼儿把课堂中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实际体验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还切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成功。
四、 节日活动中体验
节日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我们精心筛选出幼儿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有意义的并富有趣味性的节日,让幼儿在节日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亲自“做”获得关于节日的教育意义,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社会活动《我的妈妈》,在幼儿衣服里塞皮球变成大肚子,挺着走路,弯腰捡东西,让幼儿亲自体验妈妈怀宝宝时的辛苦,学着关心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社会活动《帮妈妈做一件事》,让幼儿帮妈妈洗脚、捶背,并请爸爸配合拍照,把照片带来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帮妈妈做事的过程和心得;美术活动《我的妈妈》,请幼儿把自己心中的妈妈画下来,并送给妈妈。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不仅使孩子感动,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很多妈妈都含泪笑着说道:“这是孩子第一次帮我洗脚,真的好感动。”
孩子们参与了体验活动,学会的不仅仅只是“洗脚、捶背、画画”,还有爱妈妈、关心妈妈的心,乐意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了关心家人、挚爱家人,使幼儿爱长辈的情感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让德育真实生动地存在,使生活和德育真正有效结合并积极开展,使幼儿和家长获得内心的感动。
国庆节,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心里都深深记得。我们在园内遍插彩旗,高挂灯笼,营造节日的欢乐气氛。为了让幼儿在体会到节日快乐氛围的同时,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我们请孩子亲自参与国庆系列活动。升旗仪式时,请幼儿穿园服,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在国歌声中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国旗。音乐活动中,我们根据各年级段幼儿的学习接受能力,组织幼儿学唱《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五星红旗我爱你》《国旗歌》《美丽的国旗》等,让幼儿用最动听的声音唱出最美的歌;语言活动《我的祖国》中,通过视频、图片、国旗的展示,孩子们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节日的气氛,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操作,小班幼儿进行国旗涂色活动,中班幼儿学画国旗,大班幼儿练习画“天安门”,并与同伴分享画画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深刻体验对祖国妈妈的尊重,使幼儿真正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时刻牢记“祖国在我心中”。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中、西餐文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学习吃西餐的礼仪,知道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3、感受西餐的用餐氛围,体验愉快的用餐过程。
活动准备:
刀、叉、盘、面包、午餐肉、PPT、视频
活动重点:
1、学会西餐基本的用餐方法。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习惯。。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平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好客,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今天老师家里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改怎么招待我的小客人呢?
小结:啊?请客人吃饭啊?!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那你们都去过哪些饭店呀?”
——“这么多的饭店都不知道要选哪个了?”
2 中餐与西餐的区别:
2.1 认识中式餐厅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咱们扬州哪家餐厅最有特色,招待客人老师最合适。
——“你们认识这家店吗?”(认识饭店招牌)
——“富春是经营中餐的饭店,是我们扬州最有名,最有特色的中餐(图片)饭店。家里来客人,爸爸妈妈都喜欢请客人到富春,品尝扬州的美食。
——“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富春里面有哪些好吃的,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图片:老鹅、请炒虾仁、狮子头、大煮干丝、富春包子、最后是最具有扬州特色的扬州蛋炒饭
——看完了菜谱,我们再去考察一下看餐厅用餐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的什么餐具?
——餐厅里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了哪些餐具?餐厅的环境怎么样?
小结:中餐用的餐具是筷子(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筷子了,筷子运用了物理上的杠杆原理,手指能做的事情,筷子都能做)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共同分享美食。
2.2 认识西式餐厅:
——刚去了中餐的饭店,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除了中式餐厅,还有其他风格不一样的餐厅吗?
——“你们认识这家餐厅吗?”(认识必胜客三字及其标志)
“必胜客是一家西式餐厅,在扬州也非常受欢迎。许多哥哥姐姐交朋友、小朋友过生日都会去。
——必胜客有哪些好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牛排、披萨、甜点看上去好好吃哦,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餐厅用餐的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了什么样的餐具?
小结:吃西餐时,我们用到的餐具是刀叉,每个人都吃自己面前的这一份,餐厅里面还会放着轻柔的音乐。
2.3 比较不同。
——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家餐厅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中餐与西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使用的工具、进餐的方式以及环境。吃中餐时大家围桌而坐,夹着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吃西餐时,每人一个盘子,吃完自己盘子里的。 西餐厅有音乐。
——一家是中餐、一家是西餐,那我们请客人朋友去哪家餐厅呢!?
4 西餐的礼仪:
——既然大家都选择去西餐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吃西餐的礼仪和方法(看PPT)。
4.1 餐巾纸摆的方式
——“刚刚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进餐前人们都会在腿上放什么?”
——“她们是怎样放的?”
小结:“西餐的餐巾有两种摆法,一种是我们看到的将餐巾打开,平铺的自己的腿上,然后端正坐好。另一种方法是把餐巾打开,把其中一个角压在盘子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来示范一下,其他小朋友要观察谁做的好”(2名幼儿演示)
小结:我觉得这位小朋友做的非常棒,因为他只坐了椅子前面的一半,看上去非常好看。小朋友为防止弄脏衣服前襟,也可以将一整条餐巾张开夹在衣服上。
4.2 刀、叉的拿法
——“吃西餐的时候用到的餐具是什么?哪个手拿刀、哪个手拿叉。”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喊左右就请你们伸出相应的手”
——“我们把游戏的难度再提升一点,我说叉你们就伸出左手,我说刀你们就伸出右手。”
——“先在我来示范一下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双手握住刀叉、手背向上。当我们在进餐时,用叉子插住食物,刀沿着叉子的侧面,向下切,切大小为一口的食物就可以放进嘴里吃了。” (2名幼儿演示)
4.3 当我们用餐结束后,我们的刀叉应该怎么放呀?(出示图片)我们把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不能放在桌面上防止弄脏桌巾,最后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就可以离开位置了。
5 情景体验
—— “你们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吃西餐呀,那我们就找好伙伴手拉着手,一起去餐厅吧。”
——“嘘,我们已经来到了幼儿园西餐厅,在进去之前我提一个小小的意见,男生们要有绅士风度,如果你的伙伴是女生的话,那就请你帮她把椅子拉开请她坐下来,然后再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好吗?”
幼儿结伴进入“西餐厅”,按照正确的用餐方法体验餐具的使用,感受用餐氛围。
幼儿体验:重点操作,摆放餐巾,用餐结束将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吃完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最后感谢厨师、保育员说“我喜欢”、“味道好极了”、“谢谢”。
6 光盘行动
—— “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餐桌,大家表现非常好,吃完了自己的食物,老师想问问你们,
在餐厅吃饭时,如果有许多菜吃不完怎么办 ”?
一、呈半圆形摆放,音乐游戏很有“律动”
很多幼儿音乐欣赏游戏需要幼儿协作完成,如欣赏的时候需要大家安静倾听,歌唱的时候需要让彼此听见合唱,而打击乐器的使用则更需要彼此配合。以《小蚂蚁》这首歌曲为例,在欣赏的时候,可以将桌椅布置成半圆形,每一个幼儿距离音箱的位置都是相同的,这有助于幼儿在相同的前提下捕捉音乐的旋律。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如启发幼儿领悟:“要像小蚂蚁一样合作,才能够演奏出这样好听的音乐。”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幼儿和相邻座位的同伴一起讨论要如何伴奏,然后尝试使用乐器来打击出《小蚂蚁》的节奏。半圆形的座位能够让幼儿彼此看到对方,更好地进行交流,让音乐游戏更具亲切感,而幼儿在使用乐器尝试自编自演的时候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律动。
呈半圆形放置的桌椅能促进幼儿共同感受音乐节律,更投入地交流自己在欣赏音乐中的感受,促进幼儿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提高,在律动中更好地感悟音乐。
二、围成U形,语言游戏很有“故事”
在进行“万能宝宝”这个语言游戏的时候,幼儿除了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外,倾听能力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将桌椅摆放成U形能够让幼儿的倾听更加集中,更好地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倾听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游戏中的故事性。教师在游戏前可以告诉幼儿:“其实每一个宝宝都是万能宝宝,可以用‘水’来做很多事情,大家谁能用‘水可以用来……’讲一个小故事,说说自己能够用水做什么事情呢?”U形的桌椅也能够让幼儿相互之间提高倾听效果,使幼儿更好地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有的幼儿说:“水可以喝,我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而此时其他幼儿立刻提出:“刚刚已经说过这个了。”由于U形桌椅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看到彼此,听到彼此的声音,所以幼儿在听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互动交流的感觉就更强烈。
语言游戏中将桌椅安排成U形,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相互交流、感受故事,还能让教师在幼儿参与语言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观察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更好地认识幼儿。
三、小组摆放,进餐游戏可以“竞争”
在进餐游戏的时候可以将桌椅按照小组的形式摆放,然后让幼儿根据就餐活动中的相关项目来进行比赛。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让幼儿进行个性化餐桌设计,用自己在手工区完成的作品布置桌椅,并设置相关的主题,如“小鸭嘎嘎桌”“喜羊羊桌”等。此外,还可以进行文明礼仪比赛,进行“餐桌好习惯”的比拼,让幼儿在就餐前先复习自己要遵守的就餐礼仪,如安静、专心地进食,保持桌面整洁,不挑食等,然后在幼儿完成就餐之后评选一个就餐礼仪完成得最好的小组。每一次就餐活动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些有趣的活动课,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让他们养成健康的就餐习惯。在就餐游戏中合理摆放桌椅能够促进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在竞争中强化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六个支架”理论的支持下,幼儿教师可以从改变桌椅的摆放形式做起,给幼儿更多的游戏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更好地控制幼儿活动室,更独立地进行游戏。
参考文献: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一、喝水礼仪中的谦让教育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包含孩子的喝水、进餐、洗手、入睡等。就喝水方面,每天幼儿的喝水次数不少于5次。“取一取、接一接、拿一拿、喝一喝、放放好”,简单的儿歌就让孩子学会了拿杯子接水喝的习惯。而针对简单的幼儿喝水礼仪,我挖掘出更多的礼仪内涵。
1.喝水之前的谦让教育
每当一个活动结束后,就开始了幼儿的盥洗时间,可喝水空间有限,只能分组去喝,可让哪组幼儿先去呢?我把选择权利交给了孩子。于是,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你们分为男孩、女孩两组,你们让谁先去喝水?”中间有几个带头的孩子争抢着说:“男孩先去”,“女孩先去。”于是我便答道:“这样到最后还是所有的幼儿都去,挤不下啊!”这时豆豆来了一句:“还是女孩子先去吧。”柯柯说:“还是男孩子先去,我们不渴。”听到孩子的话语,我很开心,他们已经有了谦让的苗头了。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西方国家的礼节:“男士(男孩子)对妇女(女孩子)要主动谦让,电梯门开了,都是女士先进去,男士跟在后面进去;入座时,都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一切都遵循女士优先。我们的男孩子将来可都要成为绅士,那现在让谁先去喝水呢?”男孩们异口同声地说:“女孩先去,LadyFirst!”现在每次喝水时,女孩总是先去,有时也会引导她们让男孩先去。突然发现谦让之花已经在孩子心田悄然发芽。
2.接水过程中的规则教育
接水的水龙头只有一个,虽然已经分组接水了,可七八个孩子一起接水,还是显得很拥挤,不时就有小朋友打报告说:“她不让我,”“她把水弄到我手上了,”“她插队。”于是,接水过程中的排队规则教育就很重要,小脚印告诉孩子们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当效果不够明显时,我便询问他们有没有到肯德基里用过餐,当看到长长的队伍时,如果你插队了,其他人会怎么样,孩子们都会大声说:“别人很生气,会笑你不懂礼貌。”于是我趁势说:“我们排队接水喝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后你们能够做到一个一个排队接水喝吗?”孩子满口答应:“能。”
二、进餐礼仪中的服务教育
“洗洗手、选餐具、慢慢吃、理干净、放放好”,这首礼仪儿歌让幼儿对进餐前的准备、进餐过程中、进餐结束后的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有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缺少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于是,在实践活动中,我抓住进餐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1.餐桌的摆放体验合作精神
幼儿进餐的桌子是长方桌,直接拉出来,会将桌脚拉断,必须两个小朋友相互抬。于是,我便安排力气比较大的两个孩子一起抬桌子,当孩子们排好餐桌,我便请所有幼儿一起说谢谢。渐渐地我发现,每当吃饭前,总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忙着摆放桌子,有时还看到那些力气比较小的孩子主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2.餐具发放中的主人翁意识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将所有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得周到细致,以至于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接受,忘记了付出和回报。于是,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每天为本组孩子分发勺子,采用轮流制,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渐渐地孩子们都争着当小组长,进餐时能够主动提醒本桌小朋友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收获了为他人服务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人翁精神。
三、入睡礼仪中的交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