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幼师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5: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幼师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幼师毕业论文

篇(1)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

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救了出来,我们无须再在图书馆里东寻西觅,只要一敲键盘,我们就能方便快捷地搞定所需的一切。计算机,是我们写论文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写论文的大功臣。因此,他是我所应感谢的第一人。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们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千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它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它们中的一个。是它们让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了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它们无偿地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地呼吁那些收费的站,能够向它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资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关论文;他告诉我哪个学校的网站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地教诲。

感谢负责答辩的老师。在我也不明白所写为何物的情况下,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都知道写的是什么吗?知道;参考文献都看了么?看了——后便让我通过了答辩。他们是如此和蔼可亲,他们是如此善解人意,他们是如此伟大而平易近人。

感谢那些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这些日子,他们和我一块努力奋斗共进共退,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你帮我找我帮你找,互通有无,及时沟通,以免出现论文撞车事件。我们是如此的团结友爱,从未出现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我们总是相互开导着: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白抄谁不抄?不抄大傻冒!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激励下,我那抄公的羞耻感也便见了上帝,而我的论文也得以完成并顺利通过。

-----------------------------------

篇(2)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篇(3)

[摘 要]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一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学生“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与由专职教师每周指导实习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用于交流讨论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

[

关键词 ] 实践指导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育课程

日本长期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多注重理论,缺少与实践的融合,造成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弊端。大学毕业被录用的新任保育员和教师,在保育教育现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9月公开发表的题为《重新评估提高教师资质对策》的研究报告显示,新毕业就职的保育员和教师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学校校长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回答“是否必须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时,认为新任教师能力“不足”或“非常不足”的综合评分为62.1%,其中与“实践指导能力”相关的不足事项高达50%以上,如认为教师“指导儿童/学生的能力”不足者占58.7%;认为教师“班级组织能力”不足者占58.6%;认为教师“学习指导/授课能力”不足者占54.8%;认为教师“解释教材的能力”不足者占53.7%;认为教师“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者占51.6%。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新目标,要求2010年所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则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实践指导能力”作为改革教师培养的

关键词 。1987年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有关提高教师资质能力的对策》就指出:对教师而言,应该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对幼儿、儿童和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热爱,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行教养以及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能力。这种资质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录取、培训、在职研修等各个阶段来完成。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制定的各项对策也应综合考虑,使之能够贯穿于各个培训阶段的始终。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对志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除了重视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的教育实习外,还通过选修课、课外各项活动(福祉体验、义工体验、大自然体验)等,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学生与孩子接触,了解观察孩子。为此,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与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联合协作,保证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每周可去实习一天,以此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中国的教师教育同样存在着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问题,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创办于2006年4月,是以培养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四年制专门大学。该大学在注重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还注重与保育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保育所、幼稚园和小学携手合作”(保幼小一体化)的呼声下,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了可以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的课程。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自创办以来发展顺利,根据2012年度的数据,学生由创办时的80名定员增加到现在的110名定员;能够取得的资格证除原来的保育员资格和幼稚园教师资格外,又增加了小学教师资格。该校根据障碍者权利条约的理念,构建了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共同学习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体系。针对近年来患LD(学习障碍)、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障碍的儿童增多的趋势,考虑到担当特殊教育的老师明显不够,该校还设立了一种为特殊支援学校服务的教师资格证。当然,对当今的日本大学来说,课程安排是有“上限制”(CAP制)的。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该校规定了一个学年选修课程数量的上限,因此也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获取这四种资格证。但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还同时享受“上限制”的例外规定,即该校可根据学生一、二年级的成绩,为其提供获取四种资格证的可能性。例如,对没能取得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只要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得到奖励,获得与特殊支援教育相关的学分。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是培养从事婴幼儿/儿童教育的人才的专门大学,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保育员、幼师或小学教师中任意一种国家资格证作为毕业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在日本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是在大学或者文部省指定的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向大学所在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提出申请,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124个学分以上,其中基础科目24个学分,学科科目100个学分。取得保育员资格的必须修满87个学分以上,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需修满64个学分以上,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需修满79个学分以上。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向大阪府教育委员会提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申请,由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审批决定授予教师资格证。

二、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下面根据2012年度该大学的教育课程、儿童保育学部与儿童保育学科课程选修科目表对照讨论。

(一)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

基础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共设14个科目,24个学分(见表1)。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社会学、日本国宪法、儿童文学、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宽广丰富的常识与教养,提高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其中包括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特别设有哲学科目,但不是纯哲学,而是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人间论。设置这些科目的目的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者”来培养。

(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

学科科目设置主要分为保育系科目、幼儿园/小学相关科目、实习相关科目和特别研究科目四种。

1.保育系科目。

保育系科目是在保育所以及一些保育设施开设的实习课目,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一年级的课程和二年级的前期课程多以《保育原理》《保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综合表现、造型表现)》《表现技术(音乐、基础造型、儿童体育)》《幼儿保健》《幼儿饮食和营养》等为主,还设有与实习相关的科目。在四年级开设《家庭支援论》和《保育内容总论(I.Ⅱ)》,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综合的视角来全面审视在课堂或实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

2.幼儿园川、学相关科目。

与幼儿园/小学相关的科目,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实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有关各科实习的指导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重点设置在二、三年级。学校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保育指导法I - II》,作为实习后的指导;对2010年入学的学生,开设作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教职实践专题研究讨论》。在此专题研讨会上,学生要回顾实习生活,查找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弥补,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为拓展未来提供机会。当然,在幼儿园/小学的相关科目中,还设置了其他课程,如为培养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与自豪感、一体感的科目《保育者论》《教育者论》;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儿童成长发展能力的科目《保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的科目《学校咨询》(I.II);为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科目《保育指导法》《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指导》等。

3.实习相关科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的实习相关科目,以培养具有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为目标,十分重视课程的设置。学校从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作为获取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实习条件,分别设有二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和三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两种。教育实习安排在三、四年级(幼儿园或小学)。特殊支援学校的教育实习将于四年级实施。

4.特别研究科目。

特别研究科目是与实习相关科目有着紧密联系的项目。一年级设有“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二年级设有“综合专题研究讨论”,三年级设有“毕业论文I”,四年级设有“毕业论文Ⅱ”。这些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达到两者的融合。同时,它还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培养不断钻研求索的学习态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年级期末举行“毕业论文中期发表会”,四年级期末举行“毕业会”,学生发表各自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此作为总结性的学习成绩。

三、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教育课程

如上所述,实习相关科目是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实际状态,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编制了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的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往返于现场实习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实施了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

(一)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特色实习课程,是在一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二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I》,并且每周组织一次相应年级的学生到保育所、幼儿园、小学,进行“现场实践实习”。该大学还将另一种“保育/教育实习”置于重要地位——职前体验,就是为学生毕业后选择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或特殊支援学校教师等职业进行的择业前培训。学校与附近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大阪市、京都市、堺市、池田市、门真市、寝屋川市等)以及私立保育所或幼儿园签订协议,积极指导学生选择在被指定的保育所、幼稚园或小学进行“体验实践学习”。学校还负责与相关的公立和私立机关、保育相关设施的接受部门,确认条件、委托接受、掌握实习活动状况,应对解决体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与“职业生活支援室”和相关授课(包含讨论科目)的单位共同合作,将职前体验培训纳入到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总的来说,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体验实习”具有以下特点:自一年级起就安排学生去体验实习;体验实习固定时间,每周一次;在一年时间里,每周去同一场所实习;通过一年的体验实习,学生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学会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学校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体验实习,进行学分评定;每一学年有8位担当体验实习的教员,负责体验指导和实习体会的交流。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保育/现场教学的体验( Practice),是与各科理论课程的学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体验实习计划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计划”。1700个小时包括获取毕业资格所需的740个小时以及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用时一天,总共960个小时(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三、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体验实习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这部分学生多采取在保育所、教育现场等做义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和工作体验。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为保障体验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相关的授课科目,在一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I》《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在二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Ⅱ》《综合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教学(大概人数为14~15名),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日志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提交,详细记载参加次数、学籍号码、实习生姓名;详细日期、当日天气、实习单位名、详细时间段;观察对象儿童、指导者/实习生的活动;考察与反省;指导担任者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总结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孩子、保育、教育的共同理解,从而使个人的体验能与他人共同分享。同时,通过体验实习,还能使学生对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职务有基本的理解。主持研究讨论会的老师要对学生提交的“体验实习日志”给予点评和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下周的研究讨论会上反馈给学生,同时进行讲评,其评价基准为5分制,它将作为学生学分评定的依据之一。

(二)个人学习档案卡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个人学习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的高中毕业校、毕业年份、合格人试种别、毕业后的去向、体验实习场所(单位)、实习单位的评价、希望取得的资格证的种类以及就职内定去向等。通过这张“个人学习档案卡”,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梦想与目标,还可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与孩子面对面的相处,了解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理解不同孩子的要求,培养与孩子同喜同悲的情感,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

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特征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虽然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师培养改革刚刚起步,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理论课程学习外,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有助于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

篇(4)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88-02

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与释义

1987年,Ewing等人在《美国生物学教师》发表研究报告时,使用了生物科学素养(biology literacy)这一概念。此后,又陆续有人发表了关于生物学素养的文章,虽然都使用了生物学素养,但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讨论生物学素养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来论述。

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BSCS认为,一个具有生物学素养的学生需要对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有起码的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BSCS还具体的描述了一个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能表现的具体特点:他应该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概念的发展;他应该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应该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地利用科学技术,能够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正确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

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我国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幼师生应该掌握的生物学素养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和用具,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设计自然角的能力”,“自制玩教具的能力”,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提出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养成不断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初步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和幼儿教育实际”。从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分析可知,幼儿师范生学习生物学课程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运用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与内省智能,还非常需要拥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能力。

总之,五年制幼师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生物学素养是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能够拥有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初步的教学能力。

三、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不良现状

(一)幼师学生“重文轻理”和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就表现出“重文轻理”的特点,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幼师学生主要是学习音乐、美术、幼教等专业知识,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和重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多为无法顺利升入高中或高考无望的初中生,这些学生的分数往往远低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习能力及自主性较差,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难度很大。此外,幼儿园在招聘幼教老师时,容易倾向艺术表现能力强、幼教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毕业生,而对求职者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素养不太重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幼师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会重视艺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几乎不会把多余的时间花费在生物学的学习上,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钢琴、舞蹈、活动设计等技能技巧课程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显然这一现象对幼师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十分严重。

其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往往一个班一个男生都没有或有一两个,至多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男性对理科知识的掌握一般较之女性有优势,这种男少女多的招生模式势必大大影响我国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幼师学校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以某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要求原本应该一周开设三课时的生物课,减至一周两课时,这样势必带来教师在教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生物实验教材也很难得到补充和更新;实验经费更是难以落实。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全,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匮乏,更不要说学生能锻炼出开展生物科学活动的能力。笔者对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足量的、实用的生物学知识,这一点从300份问卷调查和历年学生测评成绩中也得到了证实。

由于缺乏重视,最终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对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实习学生一般会避免开展以生物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活动课和探索活动;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也大多是以语言表达、艺术教育、幼儿心理等为研究课题,鲜少有学生敢于涉及生物学与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与幼师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薄弱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调查分析

笔者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发现,无论是刚刚走向教学岗位的实习教师,还是已经有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幼教老师,在开设对外公开课和评优课时,都很少选择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的科学素养课,其根源就是对自己生物学素养的不自信。同时笔者在旁听幼儿园教师授课过程中,多次发现一些教师出现了明显的生物学常识错误,如“小溪里游过来一条大鲨鱼”、“柳絮就是柳树开花”等,课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也常常提供错误的答案或者用模糊的概念搪塞幼儿,事后也很少去查阅资料寻求正确的解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幼儿完成青蛙简笔画时,幼儿提出的问题“青蛙的前后肢有几个指(趾)头”,教师的回答是随意而不准确的。在室外观察课上,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的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承认,在准备科学活动时,一般只要把教材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教材都是按照步骤来,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他回答不出,也不会傻在那儿,仍然知道如何进行下一环节;不管是否真正明白这个科学原理,只要按照教材去讲,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幼教老师对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不求甚解,自然也不会投入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生物学素养,而这些事实说明,目前幼儿教师在对待生物学本质、生物学严谨的实验精神认识上存在缺陷,而这对我国要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下一代是不利的。因此,探究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也是迫切的。

(二)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1、生物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师范是幼儿教师的母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提高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幼儿园保教工作中除了科学课以外,其它学科教学、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3、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1997年9月18日在杭州浙江大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工程的发展,跟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历程相比,不仅花费较少,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计算。”杨振宁教授大声疾呼:“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人应该组织起来,不惜成本,走入生命工程的第一线,走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生命科学要发展,需要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幼师学生是生物教育逼在眉捷的任务。

五、提升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对策

(一)重视生物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习的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师学生的“重文轻理”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从而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唤起兴趣是幼师学生有效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入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和实践操作方法等,开展多种生物兴趣小组和生物知识竞赛,改变因中学阶段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对生物学的枯燥看法和态度,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

在现代教育观下,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已经从传授科学知识、经验转向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态度及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重视现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于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幼儿未来的科学素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并且对幼儿未来进行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时候,应注重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培养。比如在生物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上都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如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课时比例,增加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学实习活动等。

(三)幼师学校要加大对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建立系统的生物科学教育体系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水平,就应该建构系统的的生物科学课程体系,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加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完善实验室的配置,经常开设生物学科普讲座、进行科技竞赛,指导学生选修与生物技术应用有关的选修课等;同时还可以把生物学教育内容渗透于人文社会课程中,另一方面,从人文学科中挖掘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从而构建系统、有效的生物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86-02

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来看,既需要高端的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需要能够尽快适应一线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调查显示,高等幼师学校91.8%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后不能马上进入工作角色。他们对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不熟悉,对幼儿园教育科研不了解,教学能力薄弱,缺乏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孩子活动的能力。这表明目前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必须探索出一条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之路。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第一,实践性不强。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理论性课程过多,导致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训练,特别是忽视教学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第二,师范性不强。一些高等幼师学校的教育师范性不强,学生职业技能薄弱,师范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相比在教师素质方面显示不出优势。第三,创新性不强。主要是在办学思想及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脱节,忽视对学生的教师职业信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这些弊端导致学生人文科学素养不高,专业思想教育不到位,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难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高等幼师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1. 根据行业需要,制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分类培养”的原则,划分出八个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即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双语、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多媒体技术与管理和主持与表演。并按这些方向设计出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新颖、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1)培养方案体现三个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即体现“师范性”的要求;应用性原则,即体现“实践性”“实用性”的要求;创新性原则,即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培养方案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一个能力,即关键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提高两个素质,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注重三个层面,通识教育以公共基础教育为内容、以公共课模块为支撑,专业教育包含专业理论、专业教学、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公共选修、专业拓展等;强调四个结合,即“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平台,其中公共课分为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两个模块,专业课分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和专业拓展(即专业选修)四个模块,实践课分为军事训练、教育见习与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顶岗实习六个模块,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2. 构建以“三制三课”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制三课”即“学分制+考证制+导师制+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并“按专业大类招生、按不同方向培养、按系管理”。这一模式强调根据社会行业需要培养人才,构建了“社会行业需求导向培养目标评价与管理”的机制,突出一条主线、两个面向和三项原则,即坚持以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面向社会和学生,坚持师范性、实践性、创新性三原则。

3. 以“3 个三”为目标,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采取“重点培养、普遍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的政策,以造就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著名专家、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3个三”建设计划,即教师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师”(国家、省级、市校级三级教学名师);“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师型师资队伍格局。

4. 实现“两订单”“四嫁接”“六课通”教育

“两订单”即按照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需求,实施订单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依托全省的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四嫁接”是在四个层面上实现“专业嫁接”,一是与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专业嫁接,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与幼儿教育发展需求嫁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三是与幼教机构嫁接,实现零距离上岗;四是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嫁接,培养具有国际理念的人才。“六课通”是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构筑“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与营养学”“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法”“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六大主干专业理论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平台,用于培养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 以人为本,按需培养,工学结合,注重实践

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举办育婴师、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开办普通话、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师资培训等,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其顺利就业提供保障。根

据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采取合作办园的形式,创办连锁幼教机构,尽量做到专业与职业“零距离”。实行学年“2.5+0.5”“2+1”模式,教育见习、实习“4+6”模式(即前四学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一周,第五学期到幼儿园实习六周,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实现了职业定向,保证了专业对口就业率的稳定性。

2. 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职业技能训练平台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划分为六个模块、一个平台,分别为公共必修模块、公共选修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教学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以及职业技能训练平台。该课程体系中,素质类课程课时比例占19.42%,专业理论类课程课时比例占8.72%,技能类课程课时比例占29.55%,方向拓展类课程课时比例占13.76%,实践类课时比例占28.55%。这基本解决了过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践性、师范性不强的问题。

3.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首先,让学生尽早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必修),建立创新创业社团,完善创新创业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其次,音乐综合、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制订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标准,组成考评委员会和考评小组,邀请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学生考核。五大领域综合教法等课程也采用口试、案例剖析、情境创设解决、教学模拟、考证等多种形式,在考核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从人才需求入手,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与保障,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工作能力;既具有信息运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又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

篇(6)

大家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定义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从早期的保姆、阿姨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中指出幼儿教师需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与十年前不同,现在教育对幼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师素养有所改变。它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会组织班级工作,还要会组织儿童学习与游戏活动,更要成为“研究型教师”。这对幼儿教师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保教工作,更加了解幼儿,也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出于外在压力,以及内在需求,幼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另外幼儿园之间竞争与评估升级也对科研课题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幼儿教师及幼儿园均具有积极开展各种教育研究的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

一、幼儿教师的科研困境

1、看似“繁荣”

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要求提高,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城市及部分县地区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科学研究,但于俭(2008)认为(上海市教科所普教研究所课题组,2004),幼儿园科研“繁荣景象”背后的实质乃是过程的虚化。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将其当作“形象工程”来做,科研标题大而空,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部分教师仅仅为评职称,在短时间内赶写论文或结题报告成果。

2、畏难情绪

2007年两位研究者对湖南省2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幼儿教师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详细访谈其原因后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觉得没有难度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另外除了幼儿教师,许多园长也表示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有园长谈到,不懂科研工作到底应从何入手,由此形成了畏难情绪,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困难。陈知君研究者在探究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畏难情绪成因中发现,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历水平偏低,对待科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了解具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从科研中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清晰职业规划,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3、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一方面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开展科研;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地区幼儿园通过与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且具有开展科研的经验,幼儿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现状及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来期望该研究模式对教育科研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却在实践过程中因幼儿教师角色被边缘化而大打折扣。据调查在已有研究中,幼儿教师仅仅是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指挥下扮演一个提供资料和帮助收集数据的角色,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无法展现其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综上,幼儿教师有开展科研的愿望及需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在研究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可行以及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措施。

二、突破幼儿教师科研瓶颈的应对策略

1、深化高校培养改革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从原来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要求高职生、大专生,到现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与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时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与该专业学生修读时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据了解,陕西某高校采取校地园一体化的培养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开设相关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大三学年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大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另外,从学前教育类学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院校。二是调整设计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三是不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作为培养的唯一标准,着眼于未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2、深入开展“国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目的在提升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在各省市均有开展,但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缺少科研工作的相关指导课程。目前园中的幼儿教师大多未学习过科研方法,不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开展调查及解决问题时受到局限。根据已有研究,幼儿教师因硬件环境不具备数据资源库,难以接触到专业期刊杂志,所以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限。另外在软实力方面,幼儿教师对文献法、调查法以及观察法更熟悉,而对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较陌生。但在实际科研中,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针对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获知。面对教育科研动机问题的解释,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出于外在动机,主要为了应对工作考核评职称。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20%的幼师希望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而进行科研。说明相当一部分幼师科研动机不够端正。所以也应在国培项目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素养,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教学活动,也能够启发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幼儿教师做科研,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中心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教师需要更易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期刊,网络电子资源等,方便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另外不对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设置过高的门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修改,不与高校科研要求一致,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呼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强度大,科研缺乏时间保障的实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科研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于俭.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基本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篇(7)

声誉:百格合唱团于2005年在沪成立。目前有40余名热爱合唱的非专业成员,利用周末的业余时间进行演练与演出。被媒体评价为“最专业的业余合唱团”。

名门:创始人、艺术总监兼指挥是青年女指挥家王瑾,她是中国合唱指挥泰斗、95岁高龄的马革顺先生的关门弟子。

台湾:成员不分年龄、地区。团内有两名台湾成员曾在台湾爱乐合唱团、台北爱乐合唱团就职,其中还有一名曾任台北爱乐团团长。

国际:由于合唱团基本功扎实、演出完美,与国际节日合唱团(1FC)、SVlC、梧桐合唱团等中外合唱团进行愉快的合作。2010年11月,他们还将走出国门,参加韩国釜山合唱节演出及比赛。这是本次合唱节中唯一的中国团队。

时尚:合唱团成员均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训练和演出,入团考试与规章制度极为严格,行政人员并无报酬。但每周六的八团考试永远门庭若市,其中不乏屡败屡战者。百格合唱团,成为沪上白领最时尚最向往的“周末时光宝地”。

王瑾:把“业余”玩成专业

百格合唱团指挥、艺术总监为什么个业余团队,却唱出比专业团队还好的歌々这大概是没有走近百格以前,很多人最想问的问题。而如何让这些学历高、能力强又朝九晚五的高薪白领们毕恭毕敬地每周来唱歌,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指挥家王瑾有着自己的打算。练习非常严格而且辛苦,这却是百格的“魂”一“态度业余,那永远都是业余的。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个专业的态度。“

身为艺术总监,她努力将百格变成一个筛子,能通过“筛选”的人必须有思想、能力、学历、智慧和思维,能通过坚持合唱锻炼毅力并且关注集体利益,良好地与别人沟通。她笑称自己跟训练刘翔的孙海平一样精益求精,但同时她也十分关注团员的一情感;“有一次,我指挥时看到了一个人的眼泪,我想他必然想到了一些事情。通过音乐,我力求把大家的心事挖掘出来,做一个心灵沟通者,这才是艺术的力量。”

“我努力将百格建设成一个HOM已”一袭红衣黑裤的王瑾认真地讲述她的管理理念。“百格的人都非常有协作精神,我希望以音乐为魂,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处于白羊和金牛星座交界处的她,个性中有几分热情,也有几分踏实。她非常注意选曲这个环节,她说:“定曲目必须有说服力,告诉唱歌的人为什么要唱这首歌。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觉得这是合唱中协作最基本的表现。”对将音乐看成梦想的人,王瑾赞赏有加:“合唱是生命的延续,并不是谋生的手段。艺术是要感动人的。”

陈婷婷:草根“企业”的CE0

百格合唱团团长

“对合唱团的管理,并不亚于对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管理。”百格合唱团的第二任团长陈婷婷说。她对百格Committee构成和管理方案非常满意,笑言这种“各司其职、物尽其用”的方式非常经济合理一切事务由团员选举的理事会统筹管理,下设独立的百格志愿者大队 组成了自己的组织、外联、业务、宣传和后勤团队,依托本职职业技能与特长,全力配合完成工作。

相对应完全自制的管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也让婷婷胸有成竹。指挥从艺术指导的角度启动了比较成熟的体制,一个团长、两个副团长分别进行管理。副团长以下有不同的部门,四个声部有声部长,同时各声部之间由各自联络。外联专门负责宣传媒体,走向社会,音乐会推票平面设计则设计海报和节目单,财务负责经费上的进出.后勤负责服装、乐谱的管理。每次音乐会有一个专门项目经理,专门负责宣传、推销等工作。

她对百格的演出实力非常自信,并解释了非专业的合唱人员聚集在一起,并不低于甚至高于专业人员的原因。首先因为每位成员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乐团,要求基本功扎实、乐理乐感良好。再次,乐团的艺术指导都是指挥、声乐、舞蹈等各门类的专家,对团员们进行声音、耳朵、形体、艺术修养等多方面训练,一切力求完美。最重要的,“大家用心在交流,而不是在炫技。合唱首先能打动自己,然后打动彼此,最后打动观众。”婷婷很认真地解释。

committee:这就是我们要的闭

陈俐敏&仲杨&沈晗昕&孟翔鹭文案&外联&平面设计&副团长

百格的名字由来颇有趣味,尽管官网上对此的解释是“百变风格、精致呈现”,王瑾指挥提及这个名字的由来,依然笑不拢嘴:”合唱团太多八卦了,所以大家觉得先定下来缩

这是一个没有报酬 甚至偶尔还要 自掏腰包的机构,可里面的成员 个个都谈笑风生、恪尽职守

写‘BG’。后来想到以后到国外演出一报幕是‘八卦合唱团’太难听,于是上网搜了好久,在黑板上写了很多名字,一个个排除后选了‘百格’。”至于所谓的“白领相亲团”,大家都笑称这是最大的八卦,但因为合唱团而牵手、最后喜结连理的仍然不在少数。每位成员进入渠道是一样的:通过考试,要求基本功扎实、乐理乐感良好。

篇(8)

一、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loo,则4岁就已具备50% ,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一17岁的9年中获得的。从脑科学的层面看,婴儿出生时脑重350 } 4008,为成人脑重的25 % , 1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50% , 2岁时为75% , 6岁时孩子的脑重为12008,已接近成人脑重(1350一14008)的90% o}’}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人身体、智力与经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这一时段里,孩子从只会啼哭,到会爬、会走路、会奔跑,不但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所有的认知、经验与能力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在客观上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不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而是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贻误天才的成长。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训练和装备心灵的阶段,它不仅为小学做准备,更为人的一生做重要的奠基,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命大厦的高度、广度和坚实度。因为,它涉及到儿童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注重个性的彰显,又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以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各种能力,还要有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所以,在客观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所要面对的是人类生命的塑造,是人类第二次生命的给予,任何轻微的、不适宜的闪失都可能会延缓或摧折生命之花的绽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幼师生科研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不够广博,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贻误教育时机。而传统的高校生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等弊端。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5年本科生的教育基础课13门,专业课21门,为学生奠定了广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则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幼儿教师的培养并没有因为学前教育处于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而降低师资培养的要求。例如,法国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3十2的基本学历,即先通过3年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考人教育专业,进行2年的学习与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美国和日本对于幼儿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也均在本科以上,目前硕士、博士担任幼儿教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且非常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人人心,“终身教育”、“全纳教育”等先进教育思潮呼唤“广基础、深专业、高学历、多能力、善研究”的创新型、多元化幼儿教师。在这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广基础”指具有广博的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深专业”指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课这一平台上不同专业核心课、技能课程进行深人研究,以达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水平;“高学历”指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应建立在本科层次上;“多能力”指幼儿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等;“善研究”指科学研究能力较强,善于反思,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能撰写出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对此,下面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i.育人理念

学前教育阶段除具有与其他教育阶段共同拥有的职业道德精神外,还应具有更为深刻的育人理念。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每个生命个体优化地成长为基本要求,抓住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发掘天才,通过适宜性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等,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思维、言表、创造、记忆等能力及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长,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可能的空间、环境与条件的支持,使每个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潜能发展,在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够获得既是全面的又是个性的优化成长,为人生的发展做重要的奠基。而且,这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是与时俱进的,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当然,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责的完成需要耐心、恒心、坚定的信念来成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视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事业为自己存在全部意义的热爱。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至少应系统学习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的知识。学习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知识阶段应广泛涉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卫生咨询等学科的知识,深化自身的理论构建,为专业课学习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应广泛学习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同时应深人研究某一专业技能的知识,诸如绘画、舞蹈、乐器等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而深人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还需要对众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式,选修课又可分为限选与自由选择的课程修习方式。

(2)能力目标。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应包括:创设教育教学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导、组织儿童的能力,准确地观察、发掘幼儿潜能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畅的言表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等。

(3)实践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

篇(9)

教学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幼儿教师本科化已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担负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目前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学基本技能水平不高。如何培养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技能成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缺乏整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忽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比例大,实践课程不足。由于大部分学时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教学实习见习时间不足,学生缺少试讲和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入职适应时间长。课程内容缺乏整合,内容重复,部分内容陈旧,针对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类课程少,脱离幼儿教育实际,尤其是在教育理论有关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广度不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且缺乏前瞻性,难以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二)艺术类课程形式单一,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很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英语口语、电脑绘画、幼儿体操、舞蹈、音乐、书法等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长期以来,高师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技能培养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本科生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高师课堂教学把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由于受传统高校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使幼师生缺少进行主动、互动、讨论式学习的机会,对新形势下幼师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缺少深入研究,使技能训练实效性不强。学生缺少在幼儿园体验、适应、熟悉、提高和自我培训的过程,尤其是缺少对幼儿园教改的感受,导致教学技能弱,实践能力不强。

虽然近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幼儿教师的工作繁重,待遇不高仍然是现实问题,幼儿教师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付出不成正比。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学习主动性,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投入的时间不够,教学技能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为依托,构建具有前瞻性、多元化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可以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和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四部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如何根据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的理论依据;专业实践和技能课程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必需的弹、唱、跳、讲、画等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及教育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思考理论的运用和创新,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方向课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所需设置不同的发展方向,课程的设置体现社会需求和专业的长期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为拓宽学生视野和满足学生兴趣而开设的课程。

(二)改革传统教法,艺术类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技能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艺术类课程设置应根据现实需要及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进行整合,加强艺术技能课程的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同时将专业课程中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理论知识纳入技能课程的视野中,以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技能是适应幼儿园教学需要,而不是训练艺术专长的教育观念。因此,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技能课的特点,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技能课的“教法”改革。第一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基本功,第二年在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技能,如简笔画、幼儿舞蹈、儿童歌曲演唱与弹奏等,使艺术类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此外,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多深入幼儿园参观、考察,与幼儿教师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幼儿园需要的艺术技能;还可邀请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幼儿园教师做兼职教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园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并掌握弹、跳、唱、画、做等基本技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良好对接,缩短学生到幼儿园任职适应的时间。

(三)有效运用幼儿园资源,拓展实践课程教学。

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智慧,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校改革实践教学贯彻“全程实践”的理念。“全程实践”指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做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课、各学期安排的教育见习、试教与微格教学、短期的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的课程教学环节。实践的时间从第一学期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幼儿园实际,一直持续到毕业,使实践教学与所学课程贯通。实践基地不仅包括琴房、舞蹈房、手工室、画室、手工作品展览室等场所,还包括学生见习和实习指定的幼儿园实践基地。

有效运用幼儿园各种资源对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也非常重要。高校要积极主动、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如某幼儿园进行教师玩教具制作比赛,可组织学生前往参观;某幼儿园进行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前往观摩学习,等等。

(四)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试卷形式考核理论知识方式外,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改革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时按年级、分阶段层层考核,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如钢琴、声乐、简笔画、舞蹈等技能和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案例分析。选考技能包括微型课、说课、讲故事等,学生可以任意从中选择几项,促进多种技能的发展。同时,在一些相关专业课程测试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最后,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

参考文献:

篇(10)

        高等教育

        (1)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listening text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张景京

        (3)impa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word understanding 黄伟

        (6)on the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徐小靓

        (8)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approach for

        polytechnics students whose is not specialized and not major in english

        徐硕雁

        (10)大学英语课导入部分的互动性及教育性 姜华

        (11)英语课堂用语的语用学分析 李鑫 陈盼

        (12)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刘娟

        (14)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潘丽萍

        (15)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状况及对策研究 王静

        (17)英语三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王国琼

        (18)推进项目教学法 构建高职语文与专业课结合的平台 姜静

        (19)高校微积分的教学浅析 林喜季

        (20)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方式的探讨 邵杰

        (22)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张美静

        (23)科学发展成人教育的对策探析 俞红梅

        (24)关于将雷锋精神融入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探索 胡丽芳

        (25)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李满 刘恩锁

        (26)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李花 孟得华

        (27)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 陆路 李萍

        (29)浅谈现代微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宋兆齐

        (31)“丑”之我见 苏敏

        (32)高职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又军

        (33)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 吴迎君

        (35)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辛悦

        (36)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颜冬

        (37)凝聚班集体向心力 建立和谐大学班级——大学生班长有效管理班级的策略浅探 张旭

        (38)参加技能竞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张亚东 郑玉娟 孙德刚

        (39)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研究 邹静兰

        (40)人体工程学在展示中的应用 班乃明

        中学教育

        (42)大阅读——学生全面发展的营养品 鲍冬梅

        (4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偷懒” 董海英

        (44)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黄非冰

&

nbsp;       (45)语文教学中“关联作文”的实践和思考 蔡登科

        (46)作文教学备考策略与技巧 冯华琼

        (48)“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例谈 褚芳芳

        (49)让生活的浪花绽放——浅述体验在作文中的运用 王恒

        (50)让“思维”飞一会——浅谈高三语文课堂留白艺术 谭蕾

        (51)中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蔡亮

        (52)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冯军梅

        (53)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方略 戈静

        (54)细节之美——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高立志

        (55)综合性作文题型引导作文教学改革方向 冯兴华

        (56)2012年高考作文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黎静萍

        (57)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探讨 高尚武

        (58)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杨孝雷

        (59)谈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策略 葛春荣

        (60)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刘军

        (61)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 韩志勇

        (62)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的解析 马艳

        (63)做一个会激趣的老师 李芹

        (64)浅析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马路

        (65)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刘晓艾

        (66)朗读对初中生的作用之我见 孙子东

        (67)高中生不良阅读心理及其优化 王美莲

        (68)注重教学艺术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王万元

        (69)课后练习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汪东风

        (70)“文”和“言”的完美结合 魏杰允

        (7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探微 杨爱玲

        (72)巧用多媒体,优化文言文的教与学 杨德东

        (73)借助想象、联想,提高教学效益 杨家山

        (74)回归高中文言文教学 彰显汉语语言魅力 姚春亭

        (75)试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于千

        (76)浅谈排比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张玲

        (77)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赵启云

        (78)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赵宗明

        (79)作好读书 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钟冰

        (80)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周成平

        (81)巧借诗歌三篙力,赢得作文一脉香——浅谈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朱凯

        (82)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周成荣

        (83)浅谈本土文化与作文资源的结合 朱燕英

      &nb

sp; (84)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周云田

        (85)读出诗歌情韵来 宗玉波

        (86)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程长胜

        (87)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中的运用 贾兴艳

        (89)“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张海莺

        (90)立体几何教学之我见 曲显明

        (91)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阮秋月

        (92)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 高宏军

        (93)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技巧例谈 吴月军

        (9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 肖云

        (95)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秀华

        (9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徐晓霞

        (97)数学后进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仲其龙

        (98)农村英语“后进生”产生原因及其转化途径 陈洁

        (99)例谈初中英语听力阶梯式教学 陈国强

        (100)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陈连红

        (10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浅析 陈丽

        (102)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黄斌

        (103)实施任务型教学,创建精彩课堂 李洪英

        (104)浅谈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锦兰

        (105)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 李义满

        (106)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答题策略 黄德志

        (107)初中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研究 李慧

        (108)我的学习我做主——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汤晓蓓

        (10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马宜江

        (110)浅谈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学 王辉

        (11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陆洪燕

        (11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许朝银

        (113)如何让语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黄斌

        (114)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浅谈 张玲

        (115)初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策略 王薇薇

        (116)新课程教学中政治教师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翟新鲜

        (117)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李铁

        (118)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究 齐洋生

        (119)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王永波

        (120)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裘建

        (121)探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三模块教学

” 杨梅

        (12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陈金凉

        (12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培养的方法 李云

        (125)高三物理复习课之快乐小攻略 李小明

        (126)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王达浩

        (127)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傅丽华

        (128)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策略 任利军

        (129)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洪秀玲

        (130)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崔世林

        (131)浅谈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钱书江

        (132)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徐军

        (133)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许波

        (134)高中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再认识 杨登轩

        (135)浅谈在体育课改中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 刘琼

        (136)如何解决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王洪梅

        (137)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杨伟琳

        (138)谈肖像素描方法 周游

        (139)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校本推进策略的研究 黄秋雁

        (140)见仁见智各千秋 郭莲

        (141)浅谈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华翠芹

        (142)试论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顾建忠

        (143)高效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零玉英

        (144)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 孙祥

        (145)班主任的人文管理艺术 张金丹

        (147)浅谈新形势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 陈志斌

        小学教育

        (148)教学中要注重细节 陆文霞

        (149)激活创新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 白兰花

        (150)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话 郝妍

        (151)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感悟 贺秀

        (152)架设小学生“作文”和“新意”的桥梁 季文修

        (153)聚焦“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鲍俊武

        (154)创新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陈远俊

        (155)语文美育思想研究 付金风

        (15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姜玉君

        (157)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王正婧

        (158)创新内容,改变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 葛希波

        (15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徐思花

   

;     (160)研究习作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华学红

        (161)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王素君

        (163)农村小学生作文思路拓展的几点思考 李桂芝

        (164)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浅析 李尚海

        (16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李永明

        (166)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之我见 林素霞

        (167)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 刘庆庆

        (168)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马学瑾

        (169)小学语文教育对张扬儿童自塑个性的研究 李金跃

        (170)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钱瑜

        (171)探讨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 施淑梅

        (172)联系生活实际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史林艳

        (173)书香润泽校园,阅读充盈生命——关于小学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 施彩华

        (174)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魏志东

        (175)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许东

        (176)学以致用为根本 黄红兰

        (177)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杨颖

        (178)广开言路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 薛玉珍

        (179)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 周月侠

        (180)如何让阅读教学高效 张小飞

        (181)构建以评价为主导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吴英

        (182)挖掘生活源泉 优化作文教学 朱荣梅

        (183)优化小学写作教法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杨志权

        (184)走进文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作梅

        (185)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简探 陈士高

        (186)智慧应答 成就精彩课堂 孙华峰

        (187)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 丁平

        (188)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李伟杰

        (189)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顾建芳

        (190)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扈善国

        (191)打造小数数学高效课堂刍议 毛志林

        (192)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李杰

        (193)把握“五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谢怡梅

        (194)小学数学教学浅探 孟令巧

        (195)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王玉东

        (196)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验证、拓展能力 严正光

        (197)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钱永梅

        (198)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杨丽娟

        (199)试论体态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蒋蓉蓉

        (200)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章慧

        (201)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究 殷艳

        (20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朱晨霞

        (203)浅谈课堂评价的激发作用 赵宝森

        (204)在沟通中寻求和谐——浅谈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陈永红

        (205)向往“至圣”的道德理想境界——由《中庸》的一句话想到的 郑丽芹 冯兆海

        (206)整合电子白板技术,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新平台 黄勇

        (207)用语言浇灌,以情理育人——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李勇

        (20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罗晓明

        (209)在情境中激感的火花 孙佳

        (210)开展游戏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田原

        (2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谢祥斌

        (212)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美红

        (213)试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张素美

        (214)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 谢环

        (215)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例谈 陆卫

        (216)农村小学美术课改十年后的思考 冯素云

        (217)多途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张淑华

        (218)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赵彩凤

        (219)爱是一种责任 石云秀

        幼儿教育

        (220)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王玉春

        (221)简谈如何进行刚入园幼儿的教学工作 常媛静

        (222)阳光体育 快乐体验 方娅萍

        职业教育

        (22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黄喜超

        (224)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程迎春

        (225)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丘素珍

        (227)听说读写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运用策略 孙国军

        (228)不仅仅是生命活力的颂歌——刘成章《安塞腰鼓》创作风格解读 郝雪琴

        (229)中职语文兴趣教学——《雷雨》一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张峰

        (230)比较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郭菊兰

        (232)谈谈中职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谭鹏

        (233)做好职中毕业生就业指导 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功能 金霞

        (234)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 金书芳

        (235)运用图书馆资源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 林慧

        (237)谈中专生静物素描训练方法 蒋成瑞

        (238)?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

畚谋镜闹魈逍约捌湟庖宓纳?杨科

        (240)研究性作业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刘芳

        (241)浅谈钳工实训安全教育 孙宏林

        (242)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动力——幼师地理课堂教学克服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践与思考 武洪川

        (243)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 孙玉锋

        (244)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项目教学法 崔涛 燕子连

        (245)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张建伟

        (247)小议中职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军

        教育探讨

        (248)《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毕红书

        (249)《家》教学设计 李素芳

        (250)《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潘玉蓉

        (251)《学棋》第二课时 汤维克

        (252)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新华

        (253)《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教学设计 翟其君

        综合文稿

        (255)浅谈怎样做好女工工作 袁金蓉

        (256)小组工作在涉外收养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邱文婷 何丽菲

        (257)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 闫彬

        (259)关于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关关系的论述 许云祥

        (260)浅谈陶瓷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曾良焕 郑永泉 陈炎良

        无

篇(11)

近年来,办好基础教育已成为当下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承担了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任务同时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之中的地方师范院校,更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师资。而当前地方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入职中小学、幼儿园老师时往往容易出现入职适应困难、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实践教学核心目标的不甚明确有一定的关系。如能清晰地厘定实践教学核心目标,并运用解决复杂问题的顶层设计理论,从全局的角度对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自上而下地进行全面设计,或许可以有效地破解当前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效益不高之困境。本文拟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藉以抛砖引玉。

一、实践教学核心目标的确定

顶层设计理论指出,明确目标是达成改革目标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旨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教学目标应从属于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那么其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而人们对幼儿教师岗位实践能力的认知存在分歧,这就需要对学前教育教师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厘定。

从教育价值观来看,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幼师岗位实践能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学科专家的建议。在注重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听取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建议可以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内在的规格要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规约,如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以及部分地方性政策文件如山东省2010年印发的《山东省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等等。

(二)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天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通过深入当地及周边地区幼儿园对园长及骨干教师开展访谈调查、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社会需求的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当地制订适切的专业发展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以强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合格幼儿师资,以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以及幼儿教师等就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如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实践教学之核心目标。

具体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幼儿教师岗位实践能力应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能力:教师通用能力和幼教专业能力。其中教师通用能力由儿童观察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次级能力组成;幼教专业能力则包括保育能力(幼儿生活护理技能、早中晚餐营养搭配技能、急救医护技能等)、幼儿教育能力(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家园合作教育组织能力)、艺术能力(钢琴弹奏与伴奏技能、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技能、幼儿歌曲创编与表演技能、幼儿绘画与手工制作技能、幼儿园环境创设技能等)等次级能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幼儿教师作为一种独立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具有天生的特殊性,在以下两方面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存在着特色鲜明特征,这样的差异能显著地影响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岗位实践能力可以充分发生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校,关爱学生、真诚待人、责任意识等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态度的基础,而幼儿教师对此要求则更高一些,因其教育对象是幼儿这一特殊性所致。与幼儿亲密照看人相比,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显然应更加富于知性与理性。由于幼儿教师通过完整的专业学习而拥有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更能牢固地树立“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喜欢学习并且善于学习,都能够快乐成长并乐于融人成人社会”的信念;幼儿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而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可以将普通的日常或科学知识组织成幼儿易于理解接受且喜闻芳的知识而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为其健康成长、愉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为岗位实践能力发生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幼儿园教师岗位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特点与中学、小学教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在:(1)在职前培养中并不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开设课程中具体学科高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毕竟学科高深知识的拥有对于将来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并无直接的促进作用,幼儿认知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艰深知识并不在他们认知能力所能抵及范围之内。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科艰深知识的学习的意义则更多地体现在对自身心灵的训练上,正如耶鲁大学教授们所言:“有哪一类课程的学习能够比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并因此能将其能力迁移到其他任何方面的心灵更为实用的呢?”而经过良好心灵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的自身进步将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并胜任职业岗位;(2)基于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应该更突出知识面积的宽泛程度,以适应幼儿对生活环境广泛而持续的探索兴趣之需求。对身处信息社会的幼儿教师而言,应更重视通过泛在学习等方式加强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厚自身文化底蕴,并在教育实践中凝聚成新的教育智慧和创造能力。二、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需要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运作,做好常规工作、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将是必由之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包括应严格依托教学目标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的精心设计,以构建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以确定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建立科学、规范、有效而适切的实践评价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须注重突破影响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率的三个难点:目标认同、协同培养及全面渗透。

(一)对实践教学核心目标的认同

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明显呈现繁杂状态,包括实操技能类课程(幼儿绘画与手工制作课程等),各领域教育实践类课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作为教育实践类课程重要支撑的理论课程(学前卫生学等)、各类专项实践教学(教育实习等)、校园文化、校外相关影响因素等等。如果能基于顶层O计理念统一思想并整体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之核心目标的实现将可以期待。顶层设计特别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因此,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作为实践教学中教与学的主体,深刻理解并接受实践教学目标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毫无疑义地,教师及其管理人员理应是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及其教学管理者的目标认同是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如果对改革预设的教学目标缺乏确切而清晰的认知,那么对教学实践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本质就难以把握,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难度便自然增加,教学改革效果很可能收效甚微。其中,教师作为研制实践教学目标的主要责任主体,对教学目标尤其要有清晰的认识。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通过将实践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内容,并同时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各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确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将教学大纲落实为诸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方案》等操作文件,指导教师则在操作文件的指引下具体落实有关实践教学活动,系统统筹教学衔接,合理安排实施进度,以确保有关活动的顺利实施。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同教学目标是其充分激发自身学习动力的基础。只有自身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才可以唤起更强的学习动机,更加努力完成各种艰深的知识学习任务。考虑到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研制的,为方便学生学习并认同教学目标,新生入学后,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就编制、发放《学生实践教学手册》。《学生实践教学手册》将学校关于实践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各个学段需完成的实践教学登记表格装订成册,每位新生通过手册可以了解每个学段各个实践教学任务的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及评价标准,对各项实践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手册的编制规范了实践教学管理。每个学段的实践教学结束后,由实践教学主管部门签署评价意见、评定成绩,平时由学生保管手册,方便学生总结和反思,毕业时交回学校,作为实践教学档案材料保管。

(二)实践教学实施主体之间的协同培养

最初,协同效应是指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是指两种或以上的部分加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部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作为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存在协同效应。

实践教学系统的协同也可以分为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是指高师院校与校外各实践基地之间的协同,尤其是院校与幼儿园的协同,即u-s(university-school)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包含两个层面的协同:单位之间的协同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协同应在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协商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实践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指导教师协同主要是指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校内导师长于理论与研究,园内导师则恰恰与校内导师相反,强于实践而弱于理论,二者协同互补则相得益彰,这就需要构建指导教师的合作机制,达成实践教学主体共识,共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内部协同则是指校内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各教学主体之间的协同。内部协同主要包括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各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至关重要,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各项实践活动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合理统筹安排、共同指导,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构成中,各项实践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关联,抑或存在着或前或后的逻辑关系;同时,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教育见习、课堂教学观摩又蕴含着多种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指导教师应加强协同以增强培养效率。

加强协同培养,应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共时性联系与历时性联系。

(1)共时性联系是指同一时段各门课程、各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机联系。实践教学是全程性的,在各个学段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各指导教师应加强横向联系,共同探讨培养方式方法,使各实践活动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对接,提高教学效益。以音乐技能培养为例,歌唱能力、钢琴弹奏能力、幼儿舞蹈能力等技能培养分属不同课程的指导教师负责,上述能力培养均包含节奏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各指导教师加强课程共建,合理地分工合作。

(2)历时性联系是指在时间纵向维度(过去-现在-将来)中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机联系。各项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导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延续性,关注能力发展的前期基础和未来目标是做好现在实践能力培养任务的必由之路。以科研能力为例,科研能力属于培养结构疏散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安排大学阶段中后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但科研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包含信息收集与处理、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也包括写作、沟通、组织等等边缘能力,显然,此类能力并非依靠某一科或某几科课程就能良好解决,而是需要全时段,全学科长期协同才可能产生的某种预期效应,须强烈需要各相关实践指导教师关注学生各学段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目标,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效益。

(三)实践教学实施的全面渗透

从教学时间看,应强调实践教学的全程性。以往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一般是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通常安排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后期,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是“理论之应用”[6]的传统教育范式,此类价值取向的实践教学强调普适性的教育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确实有其合理性,但从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却有忽视了实践经验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建构功能之嫌。基于此,我们强调实践教学应统筹安排在从入学至毕业的完整学段内。以教育见习为例,从新生学年开始至第三学年,每学期安排内容不同的幼儿园见习等活动,让学生能从入学伊始就接触并熟悉将来的工作岗位,其见习经验也更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进而促进理论课程的学习。

从教学空间看,传统教学实践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各院校更重视校外活动、社团活动、实践实训等各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如何利用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逆向作用却重视不足。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是交织在一起。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境况下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锻炼学生实操技能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如是观之,常规理论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融为一体,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的安排可以帮助W生既习得实践知识与技巧,又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并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这为任课教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明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