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情境教学理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际贸易原理》是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其理论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十分突出。传统的网上教学设计常常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对这样的经济学理论课程感到复杂深奥、晦涩难懂,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感觉经济学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有距离,很难学以致用,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会给做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挑战,要求教师对网上教学设计不断创新。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情境教学法和对本课程开放教育学员学习情况的客观分析,尝试规划并逐步实施一套基于新闻情境的网上教学设计。
一、网上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情境教学法
受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思潮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知识和学习的性质以及教育活动诸要素,表现之一便是情境教学(contextualteachingandlearning)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焦点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新闻情境是可创设的一种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展示与课程相关的新闻文字和图片或播放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新闻情境中,了解和理解新闻,并对新闻事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学生在这种切身的体验过程中,会主动探求必要的理论知识,并无意识地自觉加以运用。
(二)本课程学生分析
参与本课程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在职的成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工学矛盾突出;文化素质、学习素质普遍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不足,不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以通过考试为最终学习目标。另外,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缺乏足够的经济学知识准备。学生希望降低学习门槛,节省学习时间,取得学习效果。
二、网上教学设计的规划
(一)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基于新闻情境的网上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进行体验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对本课程中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不同标准。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划分教学模块
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划分出I、II、III三大教学模块(如下图)。
I是教学体验模块,包括新闻素材、新闻背景、新闻关键词、新闻解读、和新闻评价5个子模块。合理选择新闻素材十分关键,既要能够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新闻情境,又要能够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程教学内容。新闻背景的提供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既为学生完成新闻情境的体验活动提供帮助,又向学生展示了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要点。将新闻素材中出现的本课程中的重要概念设为新闻关键词,让学生识记这些专业术语。新闻解读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新闻,不仅看到事件的表象,还能理解表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新闻评价让学生无意识地自觉运用经济学理论、观点和方法,表达意见和立场。
II是教学目标模块,这是一个虚拟模块,在课程网页上没有相应的实际内容,包括情境创设、知识要点、识记、理解和运用5个子模块,与I的5个子模块一一对应,与III的子模块息息相关。它既是是教师在创设新闻情境时的教学目标,也是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
III是教学效果反馈模块,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多个子模块,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习题及参考答案,体现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题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三)填充教学模块
以下是笔者提供的一个范例,仅供参考。
说明:由于模块II是虚拟的,因而只列出模块I和模块III的填充范例
三、网上教学设计的实施
在电大在线平台上,可分别或同时在课程论坛、课程网页和多媒体资源展示区实施基于新闻情境的经济学理论课程网上教学设计。
(一)在课程论坛发起讨论
教师可以在课程论坛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发起主题帖,提供新闻素材和新闻背景,标出新闻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论坛讨论跟帖的方式参与新闻解读和新闻评价。这种实施操作的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模式,教师持续的对讨论的引导和控制显得至关重要。虽然没有习题,但学生在论坛里的表现可以作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二)设置“课程新闻榜”栏目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
氢气的爆炸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
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
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思维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3.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疗上被用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
C.食盐水
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条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条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样,盐酸与BaCO3反应生成BaCl2就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第①小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二、教给提问方法,学会质疑问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提问时亦喜欢模仿教师的方式与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传授一些提问的技巧,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1.问题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可针对所讲授内容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此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提出问题.
2.比较异同法教者可要求学生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相关问题.①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会出现怎样的不同;②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③比较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④比较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异同;等等.
3.反向思维法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的学生提出:现实世界是一个摩擦力的世界,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怎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坚持“授之以渔”,定能让学生的提问向“准”、“活”、“精”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实践训练,培养提问习惯
实践表明,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实践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运用生活体验创设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有机部分。”可见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多么重要。回归生活亦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情境的源头活水。是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引起知识上的“共振”和感情上的“共鸣”。譬如,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沭阳十年前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就业状况、基础设施、环境污染等方面特点,然后跟现在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让学生掌握了城市化的标志、表现及特点。可见,通过引导学生走近和走进现实生活,可使抽象概念感性化,加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模拟真实情境
巧妙的模拟情景创设,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演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若经教师指导,由两名同学来表演,效果就不同了。具体操作如下:让两个同学上讲台,其中一人站着不动并把头充当“太阳”,另一人手拿地球仪充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同时另一只手也要自西向东轻轻地拨动地球仪自转。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也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公转”这部分地理知识理解消化了。在这样的模拟情景中,学生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获得了最深刻的情感体验。
结合当前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可以发现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设置层次更加多样、类型更加丰富的历史课程,而且还要积极地引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引导学生以多样式、多角度的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具时代性的科学的历史观,而史学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资料和史学范式,有利于历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之更加适应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因此,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当积极的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
(二)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很多高中历史教师主要的依照教材进行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知识的解说,很少有超出教材范围外的知识拓展或者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建设性的解说、评价,有很少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教学中应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意义并进行了实践,然而应试教育及自身的史学理论研究成果知识的限制,加上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学习的机会少,这不仅增加了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度,而且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正视自身理论知识的缺陷,积极学习先进的史学理论成果,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历史教学专业素质,已经成为教师专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迫切要求。
(三)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是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对整体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的初步的、基本的认识和掌握,有利于其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然而还没有达到深入的、多角度的、辩证的认识历史事实与当今时代、局部历史事实与历史进程、我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等种种的联系和区别,再加上,高中学生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对其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引导对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而运用史学理论成果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人文主义和精神的理解及认识,还可以培养其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具体来说,将史学理论研究成果中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知水平,帮助其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的思想,促进其开放意识的形成;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成果运用教学中有利于在历史学习中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史学理论成果运用氛围,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不断的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等多种观念和方法从多种角度找到正确的分析和思考角度,并用正确的历史语言表达出来;应当不断地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单传的依靠教材,过分侧重于历史事件的梳理,而应当积极地使用大量的历史史实资料和丰富的史学理论成果,模拟或者想象相关的历史场景,指导学生在原有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先关的历史知识在新的史学理论角度或视角下进行创新的理解和阐述,进而将得到的新的启发和结论有效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实的历史材料,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灵活的、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为其提供良好的史学理论成果的学习和运用环境,促进史学理论成果在教育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二)提高教师史学教养素质,促进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有意识的进行运用史学理论成果进行历史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完成教学意识的不断转变和深化,更加注重史学理论成果的运用,一切的历史教学活动应当以此为指导,在学生的历史学习和自身的历史教学及史学知识的完善等方面有意识的、主动的运用多种史观来引导和学习,进而促进教学理念的成果转变。其次,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史学理论素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余应当加强对史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及时的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新成果,不断地奠定自身的史学理论功底,丰富史学知识,并不断地结合新课改要求和先进的史学理论成果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各个历史知识,深入对其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的论述和结论,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提高历史教学的备课质量,并在教学中结合当今社会现状来思考和感悟历史,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只有教师史学知识和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才能在具体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再次,教师应当深入的研究并吃透教材内容。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使用的历史教学教材并不统一,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并把握各教材的侧重点,合理的整合教材不同板块及其之间联系,不断地提升已有理论,结合史学理论成果和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兴趣,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及时的补充教材中没有而学生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并适量的删减教材中不必要的内容和知识,探索学科规律,逐步的实现教学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最后,教师应当建立新型教学评价模式。根据新课改对学生评价的全面、多元和发展的原则不断的更新各种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模式,打破传统的百分制评分模式,指引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史学观念和理论来表达和阐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史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随机选取我院2008级两个中专班(三年制)共200人为教学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6岁~18岁,以班级为单位使用抛硬币法将两个班级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人。
1.2方法
在情景教学路径实施前,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关于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能力、护理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关系5个模块的自我评价调查。之后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并按教学大纲常规到各医院见习及实习;试验组除参加对照组的学习外,应用“情景教学路径”进行教学改革。在两组学生结束临床实习后,再次发放同样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组内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的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情景教学路径方案的设计及应用
1.3.1完善教学实施条件
首先应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设备的投入,设立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模拟产房,购置一批性能良好、多功能并可进行综合练习的实践教学设备,如腹部触诊模型、盆腔检查模型等,建立设施完善的仿真教学实验室;其次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传递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辅助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将教学大纲、课堂课件、习题等课程资源进行共享,学生可通过登录学校内网查看和学习相关内容。同时,在网络课程中的仿真教育技术中应用多种媒体结合,加入视频和动画资源,使用图形画面表达意境、动画表达概念、视频表现护理过程等,以此来突破文字解释不易懂的难点。
1.3.2改变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传统教学内容按照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要点的形式来进行组织,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解释了“是什么,为什么”,为使教学更贴近临床,我们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即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出院护理三大步骤来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向学生强调实际临床工作中应“做什么,怎么做”,在注重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决策能力及创新思维。
1.3.3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即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出院护理三大步骤来设计对某一疾病的护理教学情境,操作时采取老师示范和学生独立操作相结合,如利用模型模拟产妇分娩过程的外阴清洁消毒、分娩机制、接产、助产与检查胎盘胎膜、断脐、产后观察等。此过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配合医生进行诊疗及合理用药的能力、对疾病实施护理的能力和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通过“同步观摩—仿真实训—临床实践”分阶段、递进式的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飞跃。
1.3.4建立“一个平台、二个系列、三个循环、四个教学层次、五个教学模块”的情景教学路径
以现代护理观为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护理与人、护理与健康、护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创立“一个平台,二个系列、三个循环、四个教学层次、五个教学模块”的情景教学路径。“一个平台”是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5个教学模块的情景教学课程平台。“三个循环”是指以工学交替、院校合作为手段创新的“临岗-协岗-顶岗”三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其中护生顶岗实习是学生到医院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体现护生能否在认知、角色、技能操作上成功转变为一名社会认可的护理人员的重要教学措施。“两个系列、四个教学层次”是在护理基本技能和职业基本技能两个系列培训中对学生建立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工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3.5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按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要求确定考评标准和考评内容,建立过程考评(包括综合素质考评,教学活动、实践操作考评,重视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及应用知识能力)与期末考评相结合,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其次,根据考评内容选择不同考评方法,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考评、病房护士长(护士)评价、护理部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最后,为便于考核评价,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为依据,制定校内校外的学习考核评价表,校内考核内容有护理专业课程考试及护理技能考核评价表,进入医院临床实习前考核评价表有:临岗(实习前理论、技能考试均达80分以上)、校外协岗考核评价表(实习科室)和顶岗实习(拟就业医院)出岗评价表等。
2结果
教学改革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3讨论
3.1情景教学路径教学对提升护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情景教学路径结合了情景教学和临床路径两者的特点,按照临床护士对某类病人实施个案护理管理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情境,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因实践机会少所导致的对临床护理问题应变能力不足的教学矛盾,缩短了教学与临床护理的距离,让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流程、细节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从评价结果可看出,采用情景教学路径教学,增强了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认为自己护理操作技能和师生关系得到很好提高及改善的人数显著增加。由于图形画面、动画视频、仿真模型、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试验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都大大提高。已有研究表明,模拟医院真实环境教学和情景病例的综合模拟教学可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高质量临床护理实践中去。
3.2情景教学路径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与单纯的仅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同,情景教学路径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课程安排、考核评价体系4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我院的教学改革,本项目获广西教育厅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教学设施的完善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投入使用,让学生拥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为贴近临床,使学生在模拟临床情境中真实体验到沟通的重要性及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压力与挫折,帮助学生发展更为明确、真实的职业理念,建立更为成熟的职业意志品质,减少学生临床实习和工作的不适应性。在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中,克服了由于教材滞后而导致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节的困扰,同时也完成了教师的“充电”任务,与时俱进地提高护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再者,“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的建立,纠正了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中忽略综合素质评价这一不足;通过推广情景教学路径,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建立适用而清晰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师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教学进度,监督教学效果。
3.3应用情景教学路径的建议
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对于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说,刚开始面对很多问题的回答会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自己的主动思考,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较为不足,这时老师的鼓励、启发、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其次,教师和实验室的数目应相应增加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情景教学路径更适合小班授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领到相应任务,否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置身事外,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为评价教学效果所建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的过程考评、临岗考评、校外协岗考评和顶岗实习(拟就业医院)出岗考评,更为全面和详细,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在校期间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压力之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如何更好地使用情境教学法
1.运用语言和感情作为教学情境的基础
初高中学生还处于生理和心理素质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教师的各种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其产生较大的感染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用饱满和真挚的言语讲述各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角度由感性转移到理性之上。
2.综合运用图片、实物以及多媒
体资料再现历史情境按照相关的教学思想来划分历史教学过程,其本身属于再现过去生活和社会的一种现象,若学生在这在一过程中不能产生视觉上的触动,很难达到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图片等相关媒体资料含有大量的历史知识,通过这些资料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中学习到历史知识,把不可能再出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学生面前展现,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情境模拟教学在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宗旨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因此可以这样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一系列观念教育组成,不只是一般的知识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大学生获得某种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从而获得个体信念上的一种认同,由此才会导致相应的行动,从而达到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必然之举。而当今时代,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性格比较外向、热情直率、乐于表现,参与意识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同时,体育院校学生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政治理论水平有高有低,对理论性学习内容常有枯燥无趣之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也日趋下降。针对体院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应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情境教学直观形象、情真意切、理寓于境的特点有助于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起来,有助于让学生关注生活、强调课程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与案例情境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并根据就具体情境中具体问题的不同选择,导致案例发展有不同过程和不同结果。通过对不同过程和不同结果的不同体验和反思,引导、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悟和理解,并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政治素养的切实提高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探析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中,对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的精心布置与安排以及活动结果的总结与反馈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尤其体现在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程序及考核的设计方面。
(一)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哪些教学内容采取情境教学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方向,紧抓学生特点,改变课本章节,预设若干专题,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当前热点、焦点事件,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合理采纳,这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更高,对于课本中的理论理解得更透彻。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崭新的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就业观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二)教学程序设计
情境教学程序大致包括以下环节:1.情境模拟活动的确定。教师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人数确定所要进行的情境模拟活动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2.编制活动方案。根据所确定的情景模拟活动主题,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的人数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共同来编制活动细化方案。3.设计模拟活动场景。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之中,通过学生着装的变化等手段尽量模拟大学生求职活动场景。如组织学生参加毕业年级的就业招聘会,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在低年级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4.设计角色,进行任务分工。5.先期知识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分工,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了解相关背景,进行先期准备活动。6.活动进行和总结评定。教师作为情境模拟活动进程的控制者和学生情境模拟行为的评价者参与情境模拟活动,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境教学体验结束后,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对该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未来的其他思政课实践模拟活动中予以改善。这一总结的过程一定要避免教师的个人主观意见,尽量多角度地看问题。在教学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最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此种方式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亲自扮演角色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领会和理解。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验都是真实的,例如法律基础中关于掌握法律的尊严性以及我国司法程序的内容,如果把课堂搬到法庭上,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一次真实案例的旁听,对学生而言更具冲击力与说服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教材理论与知识的理解,打破课堂与社会的界限,能更具实效性的完成教学目的。3.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可以使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互动更为便捷,学生也更容易被带入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常设的虚拟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任务以文本、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考核设计
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采取传统单一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模式教学需要采取丰富且灵活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融会贯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在情境的创设中、角色的扮演中、小组的讨论中以及案例的分析等各个环节中,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来灵活打分。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面
欧阳国文、郑怡飞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及措施,他们主张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等等。其措施得当,途径可行。
欧阳娟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一文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她认为复杂的社会环境,特殊的校园环境,部分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不重视,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李向阳的《高职教育“两课”效益现状调查研究》和檀江林的《对理工类大学生政治理论课认识水平的调查》都通过社会调查,用事实说话,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方面,的《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思考》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针对性上,都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突出高职院校专业性强的教育特点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实效性不强。全面认识和研究情境教学模式,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课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把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研究;二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低下的归因研究;三是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四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内容和模式还停留在实验和观摩阶段,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较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属于一般性研究,即没有从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的角度来研究;二是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认识比较模糊,表述得过于抽象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没有形成针对当代高职院校特点的,特别是具有创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有所创新,只有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道路,才能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境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著作《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要在“道尔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感到从容安逸,才有“和易而思”的教学情境。叶圣陶非常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意思是说,要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感悟、想象、产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对知识和理论的亲近感。
在我国现代有关情境教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渐增多,较有影响的论著主要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从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境界说”和外语情境教学中汲取营养,从脑科学和心理学中觅取理论依据,以的反映论为理论反应,形成自己的情境教学观,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目前已完成从单科情境教学到整体情境教育的过渡,他提出情境教学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学理论模式。
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认为情境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不像语言传递和实际训练那样要靠教师向学生直接提出要求或进行具体的指导,而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活动当中,其目的是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范玉民、范天成主编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是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论文主要有:贺中元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对情境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黎彩虹的《“情境教学法”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一文,对情境教学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殷密密在《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的尝试与思考》一文中说:“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另外,还有一些散见于报纸杂志的其他有关情境问题研究的文章。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论著和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它通过提问使人陷入思维困境而反思,让学生主动思索、探求、获得问题的解决。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始阶段。”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订教学计划;利用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情境教学有了重大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他在成人外语学校中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又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是一种充满乐趣、舒适而高效的教学法。它把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活动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暗示教学的根由是情境。洛扎诺夫说:“什么是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谁都知道,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体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它以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这种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们从情境中得到了多种多样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仅能使受教育者学得好、多、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的潜力,从而提高个体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习的需要,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因此,洛扎诺夫对情境教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理论上解决了情境教学的根由,从实践上把情境教学推广到了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达克沃斯(Duckworth,1993)这样描述她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供情境,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教他们如何思考。”
美国学者Jaequeline Grcnnon Brooks等撰写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对情境教学方法作出了富有成就性的探索,并号召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建构主义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改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
客观地说,国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值得我们开掘和借鉴。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在现代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现今的语文、英语等文科教学研究中,情境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突破。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情境教学模式理论尚不够成熟,实践也还不够普及,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让情境教学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方面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祖嘉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傅道春编著.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张玉民,范天成主编.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6]任启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7]殷密密.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与思考.中学教学资料,2005,(3).
[8]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学,2005,(2).
[9]崔真.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式教学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0]林红霞.浅论高职生素质的系统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15]那瑞琴,于民伟主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17]蔡炎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黑龙江高教出版社,2005.
[18]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19]蔡汀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高时良.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2]吕达等.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3]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二、正确理解情境教学
历史诚然是对过去的陈述,但是历史更是曾经的鲜活生活的缩影,老师应着力还原其真实。情境教学要做的就是以情感教学为枢纽,以思维为核心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进入课堂,力求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巧妙链接,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一句话,情境教学是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建构教学。所以,情境教学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创新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三、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打造情境教学的平台。
功夫在诗外。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要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绝非是想来就来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苟言笑,你让他突然演绎爱笑的角色,那么一定是皮笑肉不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平时师生关系怎样对于情境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要注意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境是靠人创设的,要将历史课堂变得鲜活,人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必不可少: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民主教学;二是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三是精心设计课堂;四是多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故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打造情境教学平台非常重要。
2.善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激发兴趣。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这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了一个有效手段。历史曾经是鲜活的生活,学生要对历史理解深刻需要贴近它。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板书的短板。文字可以想象,但无参照。对于初中生来讲,由于受知识和经验所限,他们在还原历史时常常出错,而多媒体海量的资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图文并茂,画面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效果很好。如在讲时,笔者这样创设情境:笔者先找到电视、电影的录像进行剪辑,让学生依次看看这样的画面:中国人未吸食鸦片前的社会状况、旧时人们吸食鸦片的丑态、吸食后带来的危害、今天吸食者的下场。通过这样一些画面和文字还有数据的呈现我发现学生的情绪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表情里有震惊、愤怒、害怕、决绝……这堂课上学生思考得很深入,很多问题都能切中要害。课后笔者分析原因,无非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大脑活跃了,参与度高了。
3.用生动的、饱含激情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有人认为,既然多媒体有那么多的优势,那么用多媒体不就解决了所有的情境创设问题了吗?非也。我们重视多媒体的作用,但并不唯多媒体马首是瞻。战争是人类历史中很重的一页,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战争场面。如何处理呢?是简单地读一读还是照本宣科地介绍一下呢?此时不妨用生动的、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描述。如在讲“一国两制”时,完全可以朗诵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充满相思之愁、离别之痛的诗句有助于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以激发和升华。
二、问题情景创设中对于问题的要求
问题情景的创设对于问题本身有着一定的要求,否则情景的创设会受到影响,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能模凌两可,必须要具体明确。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清楚的题意,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有歧义;问题必须条理分明,不能让学生觉得听了半天课后,还不知道顺序是什么;问题的表述要正确,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很多时候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范围太大,就是问题含糊不清,这些都会影响到物理教学效果。虽然有的时候这些问题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的活跃,但是最后却对学生实际能力没有效果。所以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是像出考题一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进行斟酌。问题的难度要适宜。一个班里的学生肯定存在着差异,这就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到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前提。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有让学生成功的可能性,问题需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的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时教师最忌讳的是在问题中指出学生应该如果去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的。如果问题过难,则大多数学生都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则学生的能力不会有提过,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太简单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不会让学生的能力提高多少。所以在课堂上尽量不提出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感。物理中时常会遇到许多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也许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解决,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具备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浅入深的进行设问,慢慢的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对于整体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三、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
问题情景的创设重在通过恰当的情景,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有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通过物理实验创设出问题情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的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直观且形象的材料,同时实验还可以是课堂教学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2.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创设出各种问题情景。
物理中有许多的知识都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各种物理知识融入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及学生所关系的各种热门课件问题中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切实的感觉到物理知识可以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各种知识都是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前后的知识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创设出各种问题情景。最后达到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
4.与现在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新技术息息相关
这就是利用现在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的教学手段为背景,创设出各种问题情景。现代科技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双向闭路电视、多媒体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逼真、表现力丰富等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它能把一些无法看清的现象模拟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取足够的感性材料,为思维加工奠定基础。它恰当的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焕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四、物理课堂问题情景创设的思考
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在物理课堂进行问题情景创设基本上每一个物理教师都知道。但是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却不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找到答案的。虽然物理知识基本不会改变,但是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却是会发生改变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是要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
1.问题情景选择的素材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有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问题的提出必须要具有明确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