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购买行为主要涉及两类主体:一类是小微企业群体,一类是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群体。每次博弈都由一家小微企业与服务机构随机配对进行,小微企业可选的策略假设为A={购买,不购买},服务机构可选的策略假设为B={提供,不提供}。小微企业的收益假设为:假定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时,前期投入的寻求成本为C1,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服务机构洽谈服务等费用,若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则还需支付服务费用C2,获得安全产出R1,此时小微企业收益为R1-C1-C2;若服务机构不提供服务,则部分小微企业投入资金I来满足安全生产服务需求,即自供安全生产服务,比重为r1,其余的由于资金不足而进行违规生产,违规生产会引发安全事故,概率为r2,罚金为F,此时小微企业收益为r1(R1-I)-(1-r1)r2F-C1;若小微企业不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则可能自供安全生产服务,也可能违规生产,此时无论服务机构是否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其收益均为r1(R1-I)-(1-r1)r2F。服务机构的收益假设为:假定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服务时,前期投入的提供成本为C3,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员工培训、与企业洽谈服务等费用,在小微企业购买服务的情况下,其还需投入服务成本C4,获得服务产出R2,主要包括向小微企业收取的服务费用、自身信誉、经验增长等,此时其收益为R2-C3-C4;在小微企业不购买服务的情况下,收益为-C3;若不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则无论小微企业是否购买服务,其收益均为0。根据上述假设分析,可得该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二)模型演化过程分析
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假设小微企业群体中选择购买策略的企业所占比例为p,服务机构群体中选择提供策略的企业比例为q。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即策略的增长率等于它的相对适应度。
二、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
(一)选择某种策略的群体初始比例
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其中p0和q0分别代表小微企业群体选择A1策略和服务机构群体选择B2策略的初始群体比例,根据参数取值范围和现实条件,其余参数假定为R1=1.7,R2=1,C1=0.3,C2=1,C3=0.3,C4=0.5,I=1.5,F=5,r1=0.5,r2=0.01。从图2可以看出小微企业与服务机构群体间策略交互行为演化的路径依赖性。不同初始条件下,系统演化路径不同,且在演化到稳定状态之前均不会重叠或相交。演化速度与小微企业选择购买策略的群体初始比例有关,且该比例越接近稳定状态演化速度越快。对比图2中的两个子图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购买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不仅受本群体中选择购买策略的企业初始比例的影响,还与服务机构群体中选择提供策略的机构初始比例有关。
(二)小微企业安全产出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假定服务机构选择提供服务的初始机构比例为0.35,其余参数取值保持不变,分别取R1=1.52和R1=1.9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当选择购买策略的小微企业初始比例较大时,随着安全产出的增加,系统演化速度加快,加速进化到(A1,B1)的理想状态;而当小微企业选择购买策略的初始比例较小时,系统演化速度发生改变,且有从(A2,B2)加速进化到(A1,B1)的趋势。因此,从安全产出入手,提高小微企业感知到的期望安全产出,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服务。
(三)安全生产服务费用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同理,取C2=0.82和C2=1.18进行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对比图4的两个子图可知,服务费用越高,系统越易陷入“不良锁定”模式。因为随着服务费用的增加,购买服务的总收益逐渐减小,而对资金投入的要求逐渐提高,当高于小微企业承受能力时,小微企业由于资源实力不足而选择不购买策略。而理想状态是小微企业购买服务,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引导策略,帮助小微企业减少服务支出,促进其购买安全生产服务,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三、促进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安全生产服务市场的培育力度,提高服务市场化程度
通过技术培训、资金奖励、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服务机构进入安全市场,积极发挥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中介桥梁作用。同时,减少服务机构与政府的挂钩,提高安全生产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为此,政府应转变意识,努力从安全生产服务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变为监管者与推进者,培育一批数量多、质量高、市场化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
(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效益高的小微企业进行奖励
安全效益R1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却又往往被低估。因此,政府应针对小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让企业决策者能充分认识并合理评估安全收益。此外,还可以定期检查考核,对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小微企业进行奖励,从而间接增加其安全产出,提高其服务购买积极性。
2南通小微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
笔者实地走访了多家小微型物流企业,用SWOT分析法对调研资料进行了整理,详见下文。
2.1优势
①运营机制灵活,能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小微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以灵活的用人机制,结算机制,人性化的服务在细分市场中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赢得客户信赖。虽然小微物流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服务的半径相对较小,大多以南通市内及周边地区为主。但在有限的服务区域内,小微企业能全面掌握客户资源,了解客户的需求。该市小微物流企业多集中在火车站、叠石桥家纺城、农副产品批发中心等特定的物流集散地周边,大多专注为某一特定领域、专线或客户群提供物流服务,对细分的市场有深入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②是大中型物流企业的有效互补。大中型物流企业以干线物流服务为主,而该市小微物流企业则更多地侧重支线物流服务,它们的灵活性是其成为大中型物流企业的有效补充,是完成物流服务链每个细小环节服务的主力军,具有不可替代性。
2.2劣势
①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运营成本高、业务量不稳定。规模小、实力弱和企业资质不高是小微物流企业的特性。南通小微物流企业在企业人数、自有运输车辆、自建仓储面积等方面规模都很小。据调查该市小微物流企业平均拥有货车3.2辆,难以实现规模化物流服务,单位运营成本高。同时小微物流企业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的业务量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②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服务内容单一。小微物流企业大多以人工操作为主,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低,不仅物流服务效率低,更重要的是无法满足中高端客户对信息化物流服务的需求,企业难以获取优质的订单。调查发现,该市小微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以仓储保管业务为主,其次是装卸搬运和货运,只提供局部、内容单一的物流服务。③低价竞争,服务水准下降,影响客户满意度。小微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通过低价的方式来抢订单,无序的竞争压低了行业的利润率,也扰乱了市场的运行秩序。随着行业利润的下降,企业往往会压缩人力成本,低薪资必然导致服务水准降低,客户满意度下降,最终削弱企业市场竞争力。调研中许多小微物流企业反映,当以低价竞标成功后,企业往往要承担未来燃油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风险,但为了维持合作关系,即使亏本也会履行合同。
2.3机会
①宏观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日前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南通被列入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同时江苏省的《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纲要》和南通市政府的“沿江物流带”、“一核四中心”规划的实施,都将推进该市物流业融入长三角经济体,分享巨大的物流商机。②物流市场需求的保障。据统计,2013年南通工业完成增加值1135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民航货邮吞吐量,公路、水路货运量,南通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都实现10%以上的增长,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为该市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③长三角物流的区位优势。南通处于江苏沿海与长三角的叠加区,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宗物资的集散将逐渐向临近地区转移。南通已进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区位优势明显,在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物流中转基地后,物流业将得以进一步提升。④产业升级“、营改增”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南通具有船舶制造业和现代家纺业等特色产业,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深化调整,该市物流业将以港口带动型和商业带动型的综合模式发展,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将不断增长,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同时随着“营改增”在全国服务行业的施行,小微物流企业以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缴纳比原营业税更低的税率,低税负增加了该市小微物流的发展的动力。
2.4威胁
①市场低价竞争,油价波动和人力成本提高。物流行业价格透明,企业获取订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行业资质和成本控制,而小微物流企业在这两方面都是短板。因为小,所以不可能获得较高资质的认证。同时,市场油价的波动和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增加了运营成本,降低了小微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②大中型物流企业瓜分优质市场份额。南通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凭借较高的企业资质和完善的服务网络,在市场中获取了大量的优质客户的订单,特别是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后,大中型物流企业为了扩大营业额获得更高退税率,抢夺了大量超过企业服务能力的订单,然后再把订单分包给小微物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小微企业获得的一手订单量不断减少,利润锐减。③客户对现代物流要求逐步提高,小微物流企业升级压力凸显。随着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市场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物流企业的软、硬件设施面临着不断更新升级的要求。对于缺少资金,特别是服务低端市场的小微物流企业而言,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3南通小微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南通的小微物流企业应当采用SO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专注细分市场深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小微物流企业可以尝试让银行给企业出具信用等级评估报告,增强企业的市场信用。同时,还可以尝试发展金融物流,由银行为物流企业做信用担保,提高小微物流企业信用。小微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专注客户服务,不断积累和提升企业信用,努力实现与客户的深度捆绑,摆脱业务量不稳定的困扰。
3.2组建物流联盟向市场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小微物流企业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区域内的小微物流企业通过组建物流联盟的方式整合运输与仓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联盟成员的物流能力完成物流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小微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单一、能力不足的缺陷,又实现了向市场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可能,提升了竞争能力。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有关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今年4月和6月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至新的水平。在有力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加之小额贷款公司级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小微企业融资“贵”依然严重
渣打银行9月17日的“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8月份指数从59下滑至58.7,显示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依然较为艰难。虽然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金价格仍然较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2013年,我国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15%,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为2.25%、3%和1%,由此简单推算,我国资金价格是上述发达国家的2~6倍。
二、小微企业管理问题
(一)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缺失
企业管理工作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企业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存在很大问题,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企业管理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小微企业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对实际应用的认识不足,多数小微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往往由管理人员独自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和工作经验,以及部分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存在较大问题,导致企业管理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数据的精确度大大降低,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企业管理模式不明朗
以当前的形势看来,小微企业中,规模普遍较小,小规模就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过于简单。这方面自然就导致了小微企业的管理权过分集中,对于相关的管理严重缺乏民主性。企业管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必然失去决策的权利和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效能。
(三)企业管理执行能力欠缺
现今我国小微企业中部分人员往往存在好逸恶劳,做多错多的心态,认为只要不做事情便不会出错。且容易出现由点及面、以偏概全的现象,而且管理上也有可能产生漏洞,在执行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欠缺。基于此种因素,相关制度引导下的监管措施不能充分实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要综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就要加强企业对于制度的执行能力。
(四)管理行为不够规范,缺少长远目标
现如今多数企业的管理体制还不够成熟,甚至相应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使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伴随新问题不断产生,没有通过仔细研究就提出一些新举措,或者向其他企业看齐,将新制度符合企业发展与否置之不理。部分企业还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或最大化利益,对永久经营目标极为忽视,还有些企业虽提出了发展目标,但都不符实际情况,成为空谈,让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三、小微企业管理对策
(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企业管理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是保证管理有效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微企业必须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引入工作。小微企业应该积极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高校中挑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内容较多,因此,小微企业必须要加快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保证企业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小微企业还必须要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定期对企业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小微企业也应该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纳入绩效考核当中,约束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小微企业也应该将企业管理结果同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对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数据问题较为严重的或者是出现工作失误的项目经理进行警告和处罚,以保证小微企业的整体效率,保证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微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人才的引入工作,并积极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高校中挑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应用到企业当中之后,能够以实际的能力来做好企业中的企业管理工作。
(二)完善企业管理的模式
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是保证小微企业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小微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模式,保证企业管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对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散型、交叉型以及统一型三种,针对不同小微企业环境具有不同的应用效果。完善企业管理的模式,能够体现出管理的成果,而这需要依靠绩效来体现。企业员工的努力程度,影响着员工的绩效,换个角度来说,绩效管理的制定,也决定着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工作努力,则企业必然收获更大的效益。对于员工来讲,绩效薪酬和职位的升迁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企业也是首要重视效益,这看上去似乎就产生了矛盾,但本质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涉及到商业信息。商业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此不做一一列举,总之,各种信息的搜集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在这方面工作上下足功夫。
(三)综合提升企业管理的职能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素,而企业的风险控制部门,职能就是为了控制企业外部和内部的风险,避免或者降低企业由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企业管理,在企业的整个运行体系中有着贯穿全局的职能,不但指导着企业一系列的工作,更掌握着企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此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从这点不难看出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诸多学者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在风险和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战略管控模式制定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企业管理不善的首要因素就是控制工作没有做好。这就需要将企业管理的职能,深入应用到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中,使得两个部门强强联合,加大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提升企业管理的职能,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对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制定目标
通过管理层转变思想,对企业管理观念进行明晰,制定切实有效目标。将企业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选择可以凸显本身优势的市场,做专业化小且精的经营方针;结合小微企业比较灵活机制的特征,寻求适合市场间隙,为步入市场奠定基础,结合自身特色与产品服务对客户进行吸引,进一步将市场占领;除此以外,企业还可结合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开发,勇于创新。
二、第三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然而,自行建站对大部分小微企业而言,营销成本高、营销效果低,这些弱点促使了小微企业对知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所谓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指独立于买卖双方,为买卖双方提供在线交易、支付、配送等买卖服务的网络商务平台。入驻资费是小微企业首先关注的问题,表1列出了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入驻资费情况,尽管像天猫、当当、一号店等入驻资费相对较高,但像淘宝、亚马逊等门槛低,且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基本上涉及到各个行业领域,小微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有种类之分,大概可分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客户)、C2C(客户对客户)、O2O(线上对线下),小微企业若要有效营销,应根据自身营销对象和行业类别选择相应的种类。首先,B2B商务方式,一般生产型的、提供原材料的小微企业以及行业特色鲜明的垂直类企业可以入驻此类B2B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商机网、万国商业网等等,这些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商业信息和外贸交易等支持,还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和融资服务。其次,B2C商务方式,这是企业直接面向普通客户,偏向零售业,代表平台有综合性商城天猫、百货类商城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等,规模较小的经营直销产品的小微企业可选择这类平台,不仅可快速扩大业务交易范围、降低交易信息成本、缩减流通环节。第三,C2C商务方式,这种方式是客户关系营销,商品信息直接推送至消费者,包括淘宝网、拍拍网等,通常是经营底端产品的微型企业选择这一方式。最后,O2O商务方式,即线上对线下的营销关系,通过打折促销、服务预订,将线下商品信息推送至消费者,主要有拉手网、聚划算、美团网等,对于拟进行促销活动的小微商户可通过该平台消息,从而将拉手网等线上的用户转化为线下用户。
首先,竞争区域同质化。商业银行因其自身性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大型商业银行以其网点众多、覆盖面广、国家信用支持力度较大的优势,一般将其竞争市场定位于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业务范围,中小商业银行也将主要业务范围定位于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以及中小企业的分布较多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而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很少会设立分支机构,这就造成了区域间金融资源的不均衡。
其次,业务类型同质化。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推出了不同名称的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但各个业务本身性质相似,以抵押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由于产品的创新程度有限,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会很快被复制。小微企业实际分布的行业非常广泛,企业经营千差万别,不同类型小微企业对银行金融产品的需求差异较大,银行现有的产品及服务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实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经营体制,这阻碍了金融机构间业务范围的交叉和拓展。从商业银行这个角度来讲,分业经营不利于其为小微企业提供组合型、方案式金融服务,无法对多种理财产品和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只能推出单一性的金融服务,从而容易被竞争对手仿效。
(二)担保方式单一,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由于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灵活分散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特点,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信用信息难以得到有效收集,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且导致了征信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中小企业中融资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小微企业获取银行贷款主要以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比例有限。但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有限,尤其是对于刚刚成立的小微企业,在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却几乎没有实物资产用于抵押。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建立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机制
1.应适当调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小企业贷款前期评估风险大,贷前营销和风险控制成本高,贷后的管理与结算成本也很高,适当放宽银行业对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制定更为灵活的专项管理办法,将有助于引导银行贷款流向小企业。为此,监管机构可以改变对不良贷款的刚性监管的做法,根据自身实力、抗风险抵押能力等指标来确定对风险的容忍度,形成一种贷款利率形成机制,针对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所处区域的不同对客户采取不同的不良容忍度。
2.对存贷比实行动态化监管。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要受到存贷比的约束。小微企业受发展程度的限制,为银行带来的存款等回报比大中型企业少得多,尤其是对于存贷比相对较高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往往会压缩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应对存贷管理限额的对策。为了缓解存贷比监管的困境,可以采取二次差异化的存贷比监管政策。鉴于存贷比仅为银行流动性监管的一个辅助指标,因此可以在适当放宽小企业存贷款比的同时,通过强化流动性比例、备付金率、流动性缺口等监管指标,确保流动性监管不被削弱。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1.健全小微企业立法担保体系法律规范。
以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对现有的《担保法》、《公司法》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与解释,就担保机构的性质、地位、准入条件、业务范围、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及运行能够有可遵循的规范。同时,完善与小微企业担保体系相关的配套法律,尤其应严格约束政府在担保业务中的行为,引导政府参与小微企业担保的方式由直接介入向监督管理的转变,切实保障小微担保企业担保机构的独立地位与自。
2.加强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
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指导作用,加强人民银行与工商、税务、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合作沟通与信息共享,建立广泛而统一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小微企业诚信教育,培养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强其对自身管理、财务等重要信息的披露力度,服务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
(三)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1.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一是建立基金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二是建立小微企业贷款台账。市、县两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小企业贷款台账,对每笔贷款的对象、金额、期限、用途等项目进行记录。并结合当地制定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办法,对小微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得以全面落实。
2.完善小微企业贷款保险制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小微企业融资的各个环节中;中央与地方各部门还应出台财税等优惠政策,对保险、保证机构给予适当补贴,提高进入该领域的积极性。
3.鼓励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明确各机构风险管控的分工。银行负责申请贷款企业的信用调查、贷款初审以及资金使用监控;保险公司负责银行贷款初审的复核及最终确认,并对企业宏观环境、经营管理行为等情况进行分析跟踪。二是确保保险公司、银行及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比例,银行所承担的比例不宜过低,确保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保证其参与。此外,为了不加重小微企业的保费负担,可适当添加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实现以保险为主、抵押与质押为辅的担保方式,有效实现风险的分担。
(四)完善助力小微金融税收优惠政策
1.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
一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界定小微企业,从而更有利于从政策扶持层面上实施公平的扶助;二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域,制定有差异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通过优惠税率引导企业增加自有资金,促使其将所获利润进行再投资,并引导外部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对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对于民间投资和融资业务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税收减免政策。
2.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目前很多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所得税多采用核定征收。但是,目前由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竞争日益激烈,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应考虑继续降低企业所得税征收率。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营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只有将自身的产品营销出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小微企业而言,竞争力明显弱于大中型企业,网络营销的出现为小微企业的营销带来了转机,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问题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仍然明显滞后于大中型企业。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使得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小微企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次机会,结合“互联网+”的核心营销理念,主动调整网络营销策略,为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经指出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在有的文件中也指出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小型微型企业或者小型微利企业。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别员工总数、资产总额、销售利润等对小微企业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如表1-1所示。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但是管理不规范、竞争力薄弱、营销技巧缺失、融资困难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阻碍。
二、“互联网+”时代核心营销理念
(一)“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核心是价值观营销。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就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营销方法则是企业价值观的实现系统,只有赢取众多志同道合的客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运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基本逻辑。在传统的营销体系中,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定位大多都是高消费、高学历以及高素质,而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则成为企业营销的关键,收入、学历及素质的高低并不会过多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要有鲜明的价值观就会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消费者借钱也会购买产品,相反的如果没有鲜明的价值观,企业就不会有忠实的消费者粉丝,客户就不会喜欢企业背后的价值观,有钱也不会购买产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营销。(二)“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关键是消费者的信任。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五花八门,宣传途径多种多样,品牌宣传效应越来越低,客户的忠诚度也越来越低,客户的信任和忠诚成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取得消费者信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营销中,免费大行其道,很多企业都以免费作为博取大家眼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仅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无法取得品牌建设的成功。品牌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网络口碑和长远发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之后消费者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品牌的代言者,为企业无偿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强化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互联网+”营销不是传统的营销,而是借助于现有的网络营销平全颠覆传统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创造技术的营销方式。因此,小微企业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取得网络营销的成功,首要的就是要树立网络营销意识,离开网络营销,“互联网+”营销也不能成为现实。小微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要主动强化自身网络营销意识,要意识到网络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机遇,要加大对网络推广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投资,聘请专人优化网站,优化产品,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好于广告投入效益。(二)注重客户的维护与互动,提高产品的评价。在“互联网+”时代,取得客户的信任成为营销取得成功的关键,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主动维护与客户的关系,用事实说服客户,不断提高客户对于产品的评价成为重要的网络营销手段。因此,小微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与客户进行联系,主动回访客户或者回馈客户,取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三)明确客户群体和价值定位,创新营销策略。小微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追随市场。在网络营销上,小微企业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价值定位进行网站建设和网络推广,在网站上要对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规模大小、成长历程等进行简述,对于企业的产品要以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描述和展示,要充分展现企业的营销理念和经营宗旨(四)创新网络营销方式,确保网络营销效果。很多小微企业片面地认为网络营销就是简单的优化搜索引擎,或者通过聊天软件与客户进行交流,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还应该包括网络宣传、资源整合、网络调研等,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网络营销的要求。因此,小微企业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博客、qq、邮箱、网站链接等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和范围,保障网络营销的宣传和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微企业要主动调整网络营销策略,以鲜明的价值定位,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取得新时代网络营销革命的胜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目前创业的浪潮中,众多小微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微企业不论是在注册登记数量上,还是在销售收入、上缴税款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的提升。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让数亿人员顺利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然而,在小微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未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容乐观,长期来看,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与小微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因素都息息相关,需要从多角度思考会计信息监管的问题,积极思考对策。
二、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记账业务质量堪忧
小微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财务人才较为匮乏,很多小微企业选择记账,仅仅也只是因为报税的需求,因此,记账业务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重要问题。首先,记账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方式,相关会计凭证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妥善保管,在利润、成本、销售、采购等环节的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本身就容易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如果记账人员只是根据实际收到会计凭证的时间来进行记账,那么是不能客观反映小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其次,记账人员和小微企业的出纳人员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缺乏主动配合精神。很多小微企业的出纳多采用家人或者是创建者本人担任,缺乏基础的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管理过程中较为随意,规范性差,有的甚至还会出现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管理混乱,以至于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记账机构往往不能妥善处理成本核算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就很难提供出完整的成本核算相关资料,因此记账人员难以全面履行会计职能,再加上对小微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甚了解,在核算过程中难以很好地坚持成本核算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记账人员会直接将人员工资、采购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者转入销售成本之中。
(二)会计核算规范性差
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还十分滞后,很多财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很多小微企业在会计实务中仍然沿用老制度,只是简单地把自身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报表栏目参照准则进行了修改。二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诱发做假账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小微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审核程序,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很多小微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凭证不真实、凭证开具错误、经济事项表述模糊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缺位
客观来看,小微企业的大量兴起和快速发展,的确给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调整,以前的经济主管部门职能发生变化,不再继续履行会计管理职能,财政部门在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时也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目前,财政部门仍然主要通过执法检查、资格管理、继续教育等渠道落实对会计人员的监管职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部门通过资格管理实现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源头管理,为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相关信息变化较快,能否实现管理的及时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方面,虽然会计执法在大型企业中已经较为平常,但是行政部门的执法触角还是未能广泛深入到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中,即便是开展检查,发现问题,也常常顾忌财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未能直接给以处罚,威慑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会计信息的使用部门,也只关心自己工作所涉及到的一部分数据或者信息,很难有一个机构能够针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以税务部门为例,税务部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和税务检查中,如果发现不合规现象,一般都不会同财会人员进行直接沟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为了迎合客户,也不会就会计信息质量向客户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工作长期停滞不前。
三、强化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的主要对策
(一)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现状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
根据现有的情况和条件来看,小微企业应当逐步形成中介监管为主,政府及内部监管为辅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以便更全面地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社会中介监管力量的主要构成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服务小微企业的工作模式,帮助其解决会计信息监管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会计业务咨询、年报审计等业务,帮助小微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把关。税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纳税情况审计、纳税筹划、纳税申报、完善税务制度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规范涉税工作,减少错误的发生。除了上述中介机构之外,其他各类型中介机构还可以开展大量的管理咨询业务,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在政府和内部监管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层面督促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并且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加强关心和指导,帮助小微企业做到依法建账,对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核实人员信息,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将政府部门的职责落到实处。在内部监管方面,应该推动小微企业尽快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体系,在平时开展各类自查等。
(二)强化对会计人员、信息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要想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监管质量,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因此,规范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小微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首先,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培训内容和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更接地气,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的日常管理需求,同时又能够尽可能地简单易操作。培训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会计税收知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展开。其次,小微企业还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针对每一次的学习,都应该通过备案、考核、反馈等机制督促相关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培训纪律,提升培训质量,不能让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也需要给予小微企业相应的支持,鼓励小微企业能够为财务会计人员创造业务交流的机会,并且及时更新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信息的变更情况,做好相应的信息采集工作,逐步让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工作规范起来。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根据广大小微企业的现状,要想提升其会计信息监管质量,需要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入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在财务工作方面,需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明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内控原则,逐步设计实施能够相互制约、牵制的职务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小微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法人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很难直接采用一般企业的治理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而小微企业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十分彻底。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阶段、需要、背景等综合因素,探索出真正适合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比如,如果企业处在发展创业阶段,可以重点考虑家族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小微企业需要重视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外部可以积极争取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会计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来说,小微企业实际感受到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较小,因此可以考虑扩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增加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从提升需求水平的角度出发,平衡信息的供给质量和需求质量。
四、结语
提升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强化会计信息监管工作,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小微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必须意识到,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化工程,难以做到一蹴而就,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上述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树立起严谨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观念,继续做深做实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财务会计信息的源头上打好基础。
作者:严绍毓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2.1发展电商产业集群、促进小微企业电商应用的必要性
2.1.1集群有利于电商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其次,集群能够降低知识、信息等行业资源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在企业间流动、互补、共享的阻力与成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技术扩散;再者,集群的规模优势会吸引外地的技术、资本和人才等经济资源向集群所在地集中。上述这些都恰好是当前力量分散的小微型企业所缺乏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条件和资源集中到一个专业化的电子商务集群中去,在软件研发、硬件建设、营销服务、平台服务等内部产业链环节的发展上无疑能够产生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效果,能够为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加集中、专业的电商服务,对陶瓷电子商务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全面、更持续的促进作用。
2.1.2集群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发展
集群除了在规模效应和专业分工上更有优势外,还能和景德镇市内外的关联产业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实现链条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充分耦合。专业化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培育,一方面能够使集群与金融、科研、人才服务、物流、会展、园区等环节之间实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则能令处于产业链上游地位的陶瓷等产业得到集群的有效带动和反哺,小微型陶瓷企业无疑也将从中直接受益。
2.1.3集群有利于孵化新企业
处于起步阶段的景德镇电商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新企业的孵化,当然,集群内部的资源分享和技术扩散也能降低创业难度、为创业孵化和发展提供环境和氛围;创业所带来的资源内生优势,又能反过来促进创业资源积累,使产业集群的孵化条件不断改善、形成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新企业的孵化往往伴随着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步伐,陶瓷电商可藉此从目前常见的零散网商,向专业化、品牌化的高附加值专业电商服务企业乃至大型陶瓷双边交易平台转型,而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当前区域内小微企业现状的电商服务平台。
2.2发展电商产业集群、促进小微企业电商应用的可行性
2.2.1陶瓷电商已有一定基础,产业集群萌芽初现
目前,不少陶瓷行业经营者已充分意识到电子商务等新型商务模式的价值与前景,积极开展电商应用的企业比比皆是,电商在小微陶瓷企业中的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以目前小微陶瓷企业最集中的平台“淘宝网”为例,网站中的陶瓷网店以来自景德镇的为数最多,而且“上架”销售的景德镇陶瓷产品多达38.12万种(2013年数据,同期来自外产区的产品数据是:唐山陶瓷1.38万种、佛山陶瓷2.47万种、德化陶瓷2.71万种,相比之下无疑差距显著),而且在工艺、功能、艺术设计上更富特色,区域品牌网上知名度更高、口碑更好。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认为景德镇事实上已在小微陶瓷企业自发开展电商应用的基础上,拥有了处于萌芽阶段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虽然集聚程度与专业化程度有限,但也已为专业化电商集群的培育升级打下了关键基础。
2.2.2景德镇陶瓷优异的区域品牌与资源禀赋
依托陶瓷这一传统特色产业的千年积淀,即便是力量薄弱的小微型景德镇陶瓷企业,也能依托人力(例如庞大的艺术设计和工艺、技术人员群体)、物质(例如原料、机械、模具、窑炉等)等方面的资源禀赋条件为陶瓷电商产业集群构建起产业链上游环节,还能为其直接提供价值不可限量的区域品牌;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在信息化环境下能更为快、更充分地为电子商务集群带来差异化优势,使区域品牌有效内化为集群品牌,让集群内每个成员都受益匪浅;当然反过来看,集群化的电子商务在规范、创新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广度上的优势也有利品牌的维护、发扬,实现区域品牌价值的可持续增长。此外,在企业孵化的层面上,丰富的景德镇地域文化资源、以亲情与乡情为纽带的民间人际关系网络和信用体系等亦能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从而有效促进新企业的孵化。
3促进景德镇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提供思路明晰的政策支持
从国内电商发达地区的既有经验可知,小微企业的电商应用与专业化电商集群的加速发展需要得到综合、连贯、稳定的政策扶持,这种政策以不同政策领域中的单个手段与目标兼顾、协调为特征,政府需要发挥其整合作用,以使不同领域的政策相互协调,确保提供有利于集群发展的框架条件。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明确思路与定位,能够作出长远规划,例如,应根据景德镇市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足的实际情况,将处于萌芽、成长阶段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定位为紧密联系地方特色产业的区域性孵化型产业集群,以便有的放矢地优化政策措施。在厘清思路和定位后,还须尽快推出各类成文政策和实际措施;例如,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同时,提出专门的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与规划,明确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在具体的扶持措施上,则应将上述政策、规范落到实处、做出成效,例如对电子商务创业与投资行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税费以及融资便利,允许电商企业与小微陶瓷企业优先享受技术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3.2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所需的基础资源与配套条件
首先,应加强专业电商企业、陶瓷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产业园区等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为陶瓷电商的发展更有效地提供知识、技术、人力等必需资源;其次,还应改进投融资环境,利用日益完善的政策条件创办、引入各类社会性投融资机构和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市内外机构加大对小微陶瓷企业和电商创业企业的投资力度;再者,应注重专业服务机构的引进与建设,引进专业的电子商务咨询机构、技术中介和法律援助机构;此外,区域内高校开展的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也应得到更切实有效的扶持。
3.3建设孵化器平台
如前所述,景德镇市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有限、专业企业数量不足,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可定位为孵化型产业集群,而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正是可以进一步加强集群企业孵化能力的组织形式。孵化器是一种为企业孵化提供空间与资源的新型组织,可以为处于孵化、初创阶段的企业提供必需环境(如场地、设施)与氛围,同时能便捷地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外包服务、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交易中介等资源,降低企业孵化的风险和成本。根据外地经验可知,陶瓷电商孵化器的建设,在初期可以政府为主、仰赖社会协作,也可直接在高校、科研院所内部或周边构建孵化平台,更好地实现产学研三结合;在孵化器发展成熟之后,则可逐步引入社会资本,组成以企业为主、兼顾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的股份制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化运作。
第一,在年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内部员工素质相对较高,而且员工都比较年轻,在该企业中,技术型人才很多,其素质也高,他们都有高学历,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企业市场的时效性强,灵敏度高。高科技产业可以靠自身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占据市场,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产业可以领先竞争对手。因此,在创业期、发展期到成熟期,各个阶段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因为各阶段的收益是无法预知的,从风险控制角度看,银行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采取观望政策。
1.2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重视不够。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一直都是侧重于大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其认为大型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却忽略了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其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资源,另外,小微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造成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举步艰难。第二,营业状况不佳。企业规模小,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阻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因为其规模小能力有限,同时管理方法不够规范导致许多小微企业面临倒闭。第三,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根据了解,小微企业也要缴纳各种税金,而且税率和那些大型企业都一样,还有其他一系列费用,如此重的税务负担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进步。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就是产量的增加。通常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增长,也就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产品与劳务增加,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二,优化经济结构,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经济结构方面的改进;第三,对经济质量进行改善和提高,即经济效益的提高、卫生健康状况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的提高及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改善等。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方法及模式,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向着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良性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打破现有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及相关的结构,重新构建合适的结构。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第一,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其次对城乡结构进行调整;最后,调整地区的经济结构。第二,提高效率。首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然后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最后,改革事业单位,开拓市场,创新技术。第三,建立经济体制。转变增长方式,重在打破传统的增长模式,建立全新的增长模式及体制。
根据最新的企业划分标准,我国99%以上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约有6000万户。如此众多的小微企业,一方面满足了商业银行对日益增长的客户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一般额度较小,且时间要求十分急切,贷款频率较高。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相比,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及审批手续却较为繁琐、费时,不仅周期较长,而且手续复杂,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
(二)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小微企业不仅业务经营规模小,产品种类较少,而且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也相对较小,资金实力弱。调查显示,我国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的年经营规模仅有100万元左右,这种较小的规模不仅使得小微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呈现出灵活的反应能力,而且有利于它们迅速捕捉市场机会,调整经营策略。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小微企业的这些特点,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他们极易受到宏观调控和行业周期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国内外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先天性特点使其很容易陷入生存危机,从而大大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三)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纵观国内小微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企业,其经营风格和经营模式受企业主个性的影响十分明显。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层面,多数企业尚未构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有些虽表面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行的仍然是传统管理模式,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凭企业主的主观臆断作出,从而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此外,会计制度不健全、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是我国小微企业当前呈现的另一个十分突出的且带有共性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还十分滞后,征信平台尚不完善,加剧了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银行面对小微企业贷款时表现得十分谨慎。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
小微企业主为了尽可能地逃避税费,在向金融机构和政府工商、税务等部门上报会计信息时,往往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其结果又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的信贷风险
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主经营不善造成的,许多小微企业主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管理经验缺乏,商业信誉较差,这些问题将严重威胁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弊病,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过程,往往由企业主个人决定,凭经验和喜好管理企业,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误差较大,后果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倒闭。
(三)银行信贷管理粗放导致的信贷风险
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审批往往重抵押物或担保,而轻现金流,忽视了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考察,这种片面性评估不利于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此外,与小微企业的庞大数量相比,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客户经理数量明显不足,导致这种信贷业务人才短缺的最重要原因是岗位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仅如此,现有的小微企业信贷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经验,业务水准不高,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压力,这些小微信贷从业人员通常盲目授信,许多信贷业务存在资料虚假、数据失真、抵押无效、拿回扣等违规违法行为,其结果必然增加了操作风险。
(四)外部环境恶化导致的信贷风险
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这种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经营不确定性大,极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特别是在外部经济处于低迷期时,小微企业的信贷违约率会迅速上升,自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大大提高。国际著名的穆迪公司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小微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债务回收率比在经济繁荣期低1/3以上。二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受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一些新产品和新工艺将代替旧产品和工艺,小微企业如不能及时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必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从而致使企业倒闭关门。三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毫无疑问会产生重大影响,当小微企业的经营方向与国家宏观政策相悖时,企业生存环境必然急剧恶化,最终也将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健全征信体系,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解决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及时出台与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上报、披露、使用和保护,将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使用都纳入法律范畴,为小微企业甚至全社会创建一个开放自由和公平公正的信用环境。同时,通过立法扫清制度障碍,建设全国联网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协调来自工商、税务、海关、财政、统计、社保以及银行、电信、电力等部门的信用数据,构建小微企业征信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各方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并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要健全与之相应的征信监管办法,净化征信市场氛围,为惩戒失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保证征信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此外,为了惩戒失信部门或企业,应该建立失信举报制度,动员各方力量,实现征信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统一。
(二)规范管理,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在企业管理方面,小微企业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观念,构建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及时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同时要注重吸引社会优秀的中高层次人才加盟,适时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激发企业管理的内在活力。在会计制度方面,小微企业要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企业经营管理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在人员素质方面,除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以外,还要经常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水平培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如通过选派管理人员参加政府部门、高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或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研修班等,以提高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加强信贷管理,创新信贷模式
针对小微企业及其信贷特点,商业银行也要实行不同于大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模式,即“四单”管理: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单独进行信贷评审、单独予以考核激励、单独配置专营队伍。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对分支机构进行业务考核的过程中,要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市场占有率、小微企业客户数量以及利润贡献率等作为单独考核指标,纳入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体系之中,并单独对这些指标配套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划拨专项业务发展经费,配置专项信贷额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与业务绩效奖励并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把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物质奖励与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规模、小微客户数量、贷款质量及效益等综合指标相挂钩,从制度设计上调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授信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在小微企业信贷模式上,可实行分步贷款,通过对小微企业业务细分,将整个贷款按照业务的流程进行分步发放,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四)全面考察企业,注重实地调查
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立之前,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更要关注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从全面审慎的角度出发,多方面考察小微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合理确定小微企业的授信控制量。要全面了解和评估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来获取企业经营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时应更多地将实地调研作为判断依据,减少对企业的正式财务报表等书面文件的过分依赖。在调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要从风险控制、客户管理和价值发掘的角度对授信的小微企业进行科学细分,进而对它们实施差别化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同时,为了保证调查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商业银行要注重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的设计,可以采用“三问三看”的信贷调查方法,即“问人品、问经营、问风险,看报表、看流水、看凭证”。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双人实地调查制”,最好是客户经理和风险岗位人员共同开展实地调查。这样有助于将信贷风险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把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从而有效降低信贷过程中和信贷之后的风险。
(五)重视生产技能,创新信贷产品
缺少可抵押物是小微企业信贷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难题,而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抵押物,这种银企之间的信贷矛盾始终是小微企业融资的绊脚石。鉴于此,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值得反思和重构。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商业银行应该逐步转移传统的信贷关注点,即将关注信贷抵押物转向关注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因为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最能反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不同层次、不同产品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