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0 14:41: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篇(1)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成果: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消费是知识产权的衍生概念。综合相关研究,本文将知识产权消费定义为通过合法渠道为购买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而进行的消费。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法起步较晚,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自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后,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视频付费,网易云、QQ音乐等各类音乐软件提供了付费音频,App Store也规范了苹果手机软件购买渠道……使各种“盗版”和“山寨”横行得到有效遏制。对知识产权消费及其相关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就青少年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还不多见。即使有一些研究会偶然涉及到这个领域,也主要是以成人的眼光设置议题和开展研究。本文是以在校中W生的身份开展的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情况研究,笔者不仅在设计问卷时就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特点,同时也以一个在校高中生的身份和立场上对调研中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笔者希望本研究对各界深入了解青少年知识产权消费的现状、趋势、规律、特点及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一)研究方法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使用了问卷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开展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

1.问卷调研法

围绕着当今高中生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现况、消费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普及等方面,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组包括20个问题的《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调查问卷》(具体见本文附件),并于2016年8月通过“问卷星”这一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本次调研共回收到有效问卷为228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海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真实情况。

2.数据分析法

为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倾向以及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笔者对调研中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了量化处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倾向时,笔者对受访者的排序进行量化处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排在第一位为5分;第二位为4分,以此类推。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越高,就意味着某受访者越倾向于该种知识产权消费。

其次,在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时,笔者对答卷问题的选项进行了量化处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赋值如下:选项“很合理”为1分;“无感”为0分;“不合理”为-1分。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越高,就意味着某受访者越认同该种知识产权消费。

(二)研究样本与调研内容的选择

1.研究样本及其的典范性

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笔者以228名上海市在读高中生(受访者)作为样本,其中男生为125人,女生为103人。男女比例较为平均,能够代表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性别差异。

同时,上海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市,市民容易接受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西方文化影响。上海的高中生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具有开阔的眼光和视野,对各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国内大多数城市强,并容易形成属于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因此,他们的答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上海在读高中生作为研究样本,能够代表中国社会新生代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知程度。

2.以著作权消费现状为对象

本调研的研究样本为高中生,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产权消费对象基本不涉及工业产权等,因此本调研主要围绕高中生的著作权消费展开,并结合中学实际情况划分为以下五类:

A.文学作品

B.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

C.音乐作品

D.计算机软件

E.美术、摄影作品

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对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现状进行重点观察和系统分析,并有助于了解和总结其消费的特点、规律和趋势。

二、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现状及分析

(一)上海高中生了解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

关于上海高中生了解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在228名受访者中,占比情况依次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占比约为85%,排在第一;其次是通过读书的渠道,占比为49%;排在第三的是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占比约为37%;排在第四的是通过与老师家长的交流,占比为32%;排在第五的是通过听演讲或讲座,占比为25%。

(由作者根据问卷资料整理)

(二)各类知识产权消费倾向的现状及分析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倾向反映出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各类知识产权消费支出的相对大小。对此开展研究有利于解释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我国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对问卷中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得出上海市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倾向。(见图2)由此可知,在上海高中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知识产权消费是文学作品,其次是音乐作品、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而美术、摄影作品的消费倾向最低。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等。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经济尚不独立、受父母管束等原因,影响他们消费倾向的因素会有所不同。参照相关研究,笔者将兴趣爱好、经济情况、父母管制、闲暇时间列为主要影响因素。原因在于:兴趣爱好是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原因,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潮流。经济情况是客观因素,限制消费者必须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做出选择。闲暇时间是客观因素,限制着消费者的时间、精力。父母管制是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对学生的强制要求,并反映出父母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确定了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后,笔者方面据此进行调查,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228名受访者中,有92.54%认为兴趣爱好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44.74%认为经济情况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34.21%认为闲暇时间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14.91%认为父母管制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据此可以分析得出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倾向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首先,文学作品最受欢迎无可厚非。读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所在,也符合学校和家长的价值取向。同时,这个兴趣爱好的经济成本不高,不需要大把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和其他几类相比,文学作品的消费倾向最高是理所应当的。

音乐作品位列第二。“乐”在中国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商之后,周公以“礼乐”治天下。战国时孔子更是将礼乐文化发扬光大。在现代社会,音乐是快节奏都市生活中一个很好的兴趣爱好。同时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同样比较低廉。

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是消费社会的新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不多。它们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青少年有很大吸引力。与之相关的兴趣爱好,如追韩剧、打电脑游戏等,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和父母的价值观有冲突,同时与文学和音乐相比,它们的经济成本相近但时间成本却偏高,所以只能屈居在文学、音乐之后。

排在最后的是美术、摄影作品。美术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迹可循;摄影作品是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消费。它们的主要问题是受众较小,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在高中生群体中的消费倾向最低。

由上可知,影响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主观因素主要有文化背景、同龄人和父母的价值取向。客观因素主要有时间、经济成本,是我们在推广知识产权消费时需要充分注意的。

(三)各类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的现状及分析

对问卷中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得出上海市高中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

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显示出消费者认为该项消费是否合理。由图4可知,在228名受访者中,文学作品认同度为71%,美术、摄影作品为63%,计算机软件为51%,影视作品为40%,音乐作品为34%。

为找到消费者认为不合理的原因,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

您认为付费不合理的原因是?

A.别人都不付费,不值得付

B.付费太烦

C.钱不够

D.其他

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A、B、C的三个选项占比较为平均,其中,选项A占比为30%,选项B占比为23%,选项C占比为30%。“别人都不付费,不值得付”体现了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付费太烦”体现了付费繁琐、付费渠道不便等问题。而“钱不够”则体现出经济成本的制约。对此加以总结,影响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而客^因素方面主要是付费方式和经济成本。在当前,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付费程序和渠道、付费方式和经济成本对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几乎具有差不多同样的影响力,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需要同时从这几个方面

抓起。

(四)关于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影响因素的比较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消费者认同某商品的价值,就会去购买它。但从上海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调研情况看,消费倾向与认同度并无直接联系,尽管影响消费倾向和认同度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相近。也就是说,由于各种原因,一方面,已经消费的人未必认为该消费是值得的,另一方面,那些认为该产品有消费价值的人也未必会去消费该产品。

根据问卷调研,上海高中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倾向(从最倾向到最不倾向)排序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美术、摄影作品。而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从最认同到最不认同)为:文学作品>美术、摄影作品>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在这两项排序中,位置变动最大的是美术、摄影作品与音乐作品。这是因为,对于美术、摄影作品,尽管受访者认可它的价值,但却较少消费。这主要是因为美术、摄影作品的价格相对高昂,对于经济尚不独立的高中生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音乐作品,受访者主要觉得花的经济成本不值得。一方面,这表明付费音乐作品已成为上海高中生的刚性需求。相对于弹性需求,刚性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小,一般是指“必须品”。换句话说,音乐作品对上海高中生十分重要,即使它从免费(原先的盗版产品)变成了收费产品,也不影响高中生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受访者尽管认可音乐作品的价值,但又觉得为之付费不值得,这与整个社会的音乐消费态度有关。据《中国音乐盗版研究、影响、成因及行动》,目前只有12%的受访者会购买音乐CD,而高达86%的受访者则直接从网上下载免费音乐。受此影响,在回答“您认为为音乐作品付费不合理的原因”这个问题时,有15人次选择了“其他”选项。其中包含有“大家都可以享受的东西却强制付钱才能听”、“音乐是大众的”、“不应该付费”等答案。

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中,书从古至今都能用钱衡量,而音乐与钱的转换关系就比较暧昧,致使人们普遍不把音乐当作商品,由此形成了虽看重音乐作品的价值但却不愿为之付费的现状。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松巴音乐就将版权音乐的概念引入中国。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各大型音乐平台才出现了付费音频。而大部分中国音乐平台的音频仍是免费的。要真正克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文化消费公司改变轻视版权的经营方式。

(五)关于上海高中生与其他群体知识产权消费认知的比较

在228名受访者中,关于“有没有听说过知识产权消费”这个问题,有22.8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77.19%的表示“有”,显示出上海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概念和实践并不陌生。(见图5)201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曾借助《中国知识产权报》开展过“社会公众认知度调查问卷”。该调查结果显示,有51.38%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有36.19%表示“听说过”,仅有11.16%“相当了解”。相对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消费”更加专业,这表明地处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加上比较开阔的知识和信息渠道,上海高中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并不亚于一般的上海市民。

在228名受访者中,关于“是否认为某类知识产权消费合理”的问题,认为“很合理”的占比不足77.19%,而认为音乐作品付费合理的占比仅为51.75%。(见图6)这表明,知道了知识产权消费的概念,不一定就会认同知识产权消费的意义。实际上,这一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上海高中生。一份《杭州地区大学生知识产权调查问卷》显示,法律专业学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甚至还不如非法律专业学生。在面对“一部你想看的最新大热的电影,你一般会选择在哪里看”这个问题时,选择在“在网上下载免费资源”的法律系学生占比为37.93%,而非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占比为30.6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对知识产权消费宣传的不足,也是相关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的问题。

三、关于提升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调研及所反映的问题,特别是由于这个调研对中国其他城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参照价值,笔者以此为基础,就如何深化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识,提高其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宣传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广度”,但在“深度”上有较大欠缺。由于高中生课业与升学考试的压力已经很大,因此在普及宣传上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新模式。

在“线上”,应丰富宣传形式,深化宣传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开设新的网络平台,增添新的活动方式。比如,创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有关知识产权消费的内容;拍摄制作相关微电影、公益广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线上问答、线上研讨会。

在“线下”,以学校为中心开展相关的各类活动,重点让学生明白知识产权消费的重大意义所在。比如,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对知识产权消费的介绍,就此内容举办辩论、分享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相关企业,调查采访知识产权受侵犯的人群等。

(二)提升高中生依法依规进行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

提升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化市场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产品销售的途径,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高中生依法依规进行知识产权消费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从市场意识培育上,改变中学生在知识产权上的一些模糊和错误意识,树立健康的知识产权消费观,培养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前者,市场上盗版作品唾手可得,正规的产品购买渠道不便利,是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自X性较低的直接原因。以音乐作品为例。在中国数字音乐盗版率超过99%。横向对比欧洲,数字音乐的盗版率约为18%。因此,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商品的销售,是提高高中生知识产权的第一步。

在后者,主要是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产权消费方式。特别是针对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版权意识被认可,而音乐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等新兴消费品认同度较低的现状,学校应重点加强音乐、计算机软件和影视作品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化产品的审美情趣,正确认识各类作品的价值,以便发自内心地认同知识产权消费。

(三)运用互联网+学校的方式创新普及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

由调研结果可知,互联网已成为高中生培养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要更好和更便捷地开展知识产权消费教育,必须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

互联网传播的优点是可以迅速获取相关内容,而问题是这些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时会存在各种问题。高中生记忆力强、获取新知识的动力足,但在判断和鉴别上存在不足,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上的知识。一般说来,网络与学校是学生接触知识产权消费的主要渠道。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考虑搭建一个“互联网+学校”的平台,改变高中生和同龄人、老师交流等占比较低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消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应白雪,苏茜茜,方芳,李潘迪,曹妤琪.《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基于杭州若干高校的调查与分析》《新校园(阅读)》,2016年第4期.

篇(2)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开展研究性

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主动探究、分析、判断、体验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研究的结果。在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关心人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参与活动,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合理消费这一小节时,教师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几个子课题:“三代人的消费观”“高中生的消费观”“寄宿制学生消费剖析”等,然后选择了几个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两个专题,一个是“中学生消费之我见”,一个是“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方式,学生获得了研究成果。在研究性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童图新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

篇(3)

高中生物

生态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4-6058(2016)32-0114

生物学是21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尤其是生态观的教育。这一点已在2011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来。笔者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出可用于生态观教育的素材。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高中生物生态观教育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长期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过度索取和工业化发展对大自然带来的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电器(如电冰箱、空调等)排放的气体,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2)土地沙漠化。由于西北部地区植被遭严重破坏,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至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且向东、向南发展,以致威胁京津地区。

(3)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是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状况极为严重,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被污染,白洋淀、太湖、滇池等诸多水体被污染,甚至有些地方的饮用水也被污染。我国海洋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出现赤潮天数在不断增多。此外,资源短缺是水资源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近一两年来,我国出现大面积干旱,使很多地区(如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等)出现长期水资源短缺现象。

(4)植被遭严重破坏。长期以来,我国植被遭破坏状况日趋严重,如长江上游植被遭破坏、东北地区植被遭破坏等。

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例如,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的干旱、2012年初全国大面积的雾霾、2015年部分省市的蝗灾以及2016年全国大面积水灾等,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水资源缺乏,导致国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我国京、津、东北等地区的缺水,使工业、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西北地区的缺水也使得西部开发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态观念。

二、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态观教育的策略

我国近些年来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加强国民的生态观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在提高国民生态素质,尤其是各级人才的生态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适于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

1.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物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等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

(1)使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中仅仅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绿化观念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在为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和该生物对人类有益与否来划定生物保护的范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观念,而且要使学生有保护连名称也不清楚却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基因库的价值)的野生生物的观念,即树立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或学生讨论活动,使学生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例如,某一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发展经济,每年砍伐一些天然林,同时又种植一些树木的做法为什么不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是用人工林替代了天然林,大大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不可取的。

(2)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识

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等,并且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寄生链或腐生链的关系。如果某种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让学生研讨保护不同生态系统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识。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于《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让学生讨论现在人们热衷于建草坪的做法与植树造林相比有什么不足。通过学习教材中关于湿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周围存在的池塘、湖泊、河流、沼泽等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观念。例如,二三十年前,天津市周围众多的坑塘被填平,对气候、降水等带来不利影响,这使学生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2.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时,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让学生思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来,大部分高中生都会进入大学深造,毕业后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科技人员或管理者。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及科技人员的决策与行为。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分析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很有必要。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调查、讨论或写论文等方式分析探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应走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之路,这才是对国家、人民、企业都有益的决策。

二是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消费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越来越多,那么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也就会越来越大。例如,冰箱、空调等在消耗电能的同时还会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家庭装修将会浪费大量的木材;洗澡、冲厕所会消耗更多宝贵的水资源;大量食品的精美包装将成为垃圾;等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调查,学生意识到应该适当限制自我消费,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垃圾,为生态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生态观教育

篇(4)

1.引言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然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不仅能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知识,加大课堂信息容量,而且能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2.应用的意义

(1)视听结合,形声统一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职业高中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直观易懂,更全面深刻,更利于记忆和保持。

职业高中生由于本身的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认识能力、理解力较差,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只是以往的教师口授,而是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各种材料: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例如:在“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时只要制作好每章每节教学内容的PowerPoint加上“案例”:录像片或动画制作短片,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明了,不会象以前只是“听”,不但学不到,而且还十分痛苦。

(2)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将大量的信息呈现于课堂上,这将使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容量和水平得到尽可能的延伸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许多职业高中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而不了解或者无法知晓的知识、现象和规律用相关材料呈现于课堂上,例如:在“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录像:密密麻麻的村庄,人头攒动的交易市场,拥挤不堪的公共交通等。又如:关于纸币发行的教学中,可播放1994年我国消费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在师生教学中将不再困难,显而易见起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尽可能地延伸。

(3)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反馈信息,师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实现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控制视听信息的强度,呈现时间的长短,反复的次数,并可以调节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分开或同时传输,学生也能在接受与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政治教学,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主题例如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这一规范共同上网,得到信息之后,在网上发出自己的讨论提纲,老师可以在网上直接给出反馈信息。

3.如何运用

(1)直接播放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料

现在有许多专业厂商,出版社专门出版了许多一般消费大众或特定市场的多媒体CD-ROM节目,以及许多知识的光碟,录像带等。例如,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尸教学中,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院士讲坛的节目内容。

(2)选择或剪辑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

优秀的CAI可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有设计,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将之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而且现在CAI课堂的制作开发越来越多,可以得到资源重复地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3)教师自己制作所需的课件

由于政治课有时事性的特点,职中政治教师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如“校本课程”,再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自己制作思想政治课的课件,教学软件制作工具有我国“方正”或美国的Authorware。

4.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适实而用,切勿随意

多媒体技术的确有用,但不必神化,因为它也只是教学的工具之一,不可滥用。

政治教师还是要根据政治课以及职业高中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

(2)注重人机交互,但更应重视师生沟通

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更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因为多媒体技术使用时,学生更多地关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材料,或人机交互的界面,尽管教学的方式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师生传递情感的主要方式,因为人的交流才是更主要的,教师更应从学生个性的实际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语言上、目光上、甚至肢体上的交流。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77-01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起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科学教育理念。STS教育强调理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1]为学生提供科技知识,加强其对科技本身的理解,发展其科学探究的能力、社会决策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人教版“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模块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3],对其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提供参考,为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制中更好的体现STS教育理念提供思路。

1 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材”以“生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开篇,给同学们概括性的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并进一步通过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等四章逐一展开论述。正文共17节,栏目计16种,文字庞大,栏目繁多,主要以阅读资料、学习活动两类方式呈现STS教育内容。

1.1利用阅读资料呈现STS教育内容

“教材”每章都以“科技发展之窗”介绍本章主题的历史发展及最新进展,并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开始,以“总结与拓展”总结科技知识,梳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可能结束。“从社会中来”作为背景资料,利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起始每节的内容,再结合“资料卡”、“现实中的问题”、“拓展视野”、“书海导航”、“网站链接”等栏目进行STS教育。其中,“资料卡”以卡片的形式出现,就像学生自己的小笔记;“现实中的问题”引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拓展视野”作为课外读出现在节末,提供本节内容相关的前沿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4]“书海导航”和“网站链接”分别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文本资源和网络资源。

1.2安排学习活动呈现STS教育内容

“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很多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例如,“教材”中提到,传统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生态坏境恶化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在这样的材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又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产品对人畜无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此外,“教材”设置有搜集资料6项、调查6项、讨论21项、模拟作决策4项、参观1项,分布在“到社会中去”、“思考与探究”、“讨论”、“资料分析”等栏目。例如,搜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存在争议的原因、调查绿色消费现状、讨论现代生殖技术面临的伦理学问题、制定防止蝗灾再次大范围发生的预案、报道《生物技术药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撰写预防生物性污染的论文等,[5]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决策能力。

2 启示

“教材”中STS教育内容以生物科学在健康、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为框架,运用了讲解和探究的两种基本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6]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启示我们在落实STS教育理念方面应该:

2.1注重各栏目间关联

栏目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学生读懂教材,教师用好教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材”体现STS教育的栏目数量众多,却不松散,彼此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从社会中来”激发兴趣,“到社会中去”走向社会,二者在结构、内容上相互呼应。

2.2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合理设置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获得发展,特别是搜集资料、调查、讨论、模拟作决策、参观、报道、撰写论文、做板报宣传等。

2.3配置网络教育资源

信息化的今天,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促进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已经势不可挡。单纯的“书海导航”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络链接”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导引的基础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配置、电子教材和网络教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蔡民.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04(9):12- 13.

[2]王小阳. STS科学教育的新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 15(2):62-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篇(6)

综合探究课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可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比如开展“金钱是否万能”的辩论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题手抄报等。有些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可以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去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关心了解社会现实,感受课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具体做法是由集体备课组共同商定一些研究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如中学生消费观调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防城港市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情况调查等。每位科任教师负责指导一到两个课题,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研究任务。课题的开题、实施和结题由年级和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部署,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所收获,也有利于教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政治特色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理解、领悟政治学科知识,我们组织开展了一些政治特色活动。例如: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观看时政新闻,并让学生及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评论;结合十精神,举行十知识竞赛;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参加消费维权科普知识讲座,开展“我的中国梦”合唱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承担了“高中中等生学习策略指导的行动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高效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互动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教师还得有意识地在教学研究实践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撰写教学活动设计、心得和教研论文,并且连同教学所用课件素材等汇总起来构建学科资料库。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例如,政治学习策略课题研究组把课题研究成果做成教育主题网站———中学生学习策略网,并参加了全区的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荣获一等奖。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高中政治学习策略应包含完整学习环节策略、信息加工策略、自我调控策略、专注策略、学习动机策略和互助策略六个方面。这对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以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收获与困惑

(一)新课改的收获

1.师生的变化新课改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学生的学及其全面发展。政治集体备课活动更加充分深入,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时,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使得师生之间变成了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更亲近、融洽了。

2.课堂教学的变化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教学需要设计一些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注重运用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对话等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得学生更会学、乐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篇(7)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

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

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

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3000二: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我欣然说好!不几天同学打来电话叫我去他姨在的那家超市工作,同时还有另一个同学和我一块。 到那儿之后,工作并不是当售货员,而是这段时间超市在搞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也是顺应国家号召家电下乡的举措,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向市民宣传这一活动兼咨询员的身份。具体细节,在下文中会有详细说明。

那是一个有点阴的早晨,给我介绍工作的那位同学和我一块去了那家大型超市,到那后与另一个参加工作的同学会面,然后我和那同学一块被引荐给给我们介绍工作的同学他姨,我们都很有礼貌的称她为姨。随后,她把我们俩领到了一个会议室,让我们在这先休息休息,过会儿会有人来告诉我们具体的工作流程等。是时,会议室已经有几人学生摸样的人在那儿了。大约十分钟后,来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子,进门后他做了一个极其短暂的自我介绍,随即切入主题,现在由他正是为我们培训。 他发给我们一人一张活动宣传传单,不等我仔细看那张宣传单,那人便像我们介绍起来:我们这次搞的这个活动叫做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看着那张传单,你看那个电视是不是标有两个价,一个是原价,另一个是以旧换新价。什么叫以旧换新呢?怎么个换发呢?传单上说的很清楚,但是我还是要跟你们讲一遍,因为你们得比一般人更加明白,你们说是不是?!在座的有人点头,有人说是,还有人在莫名的偷笑。那人接着半开玩笑似地说道认真听啊!这可不跟你们上课一样,上课走个神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是吧?但是在这,一会没听明白给我走人。我们都笑了。笑后想想,他说的很在理,等到真正参加工作时,如果态度不认真负责,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失去这份工作! 那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跟我们解释,不仅脸上的表情丰富,肢体语言也很有特色,似乎生怕我们不能理解他所说的任何一个字:所谓的以旧换新就是把旧家电折合成一定的现金,当然这现金不能兑换,只能用于买传单上的那些电视机,旧家电不一定非得也是电视机,什么洗衣机、电磁炉的,只要是家电就行,当然手电筒是不行的。我们又是一阵欢笑,渐渐佩服起他的幽默来,这家电呢,不论它坏没坏,不管它坏的程度怎样,都能拿来换。当然有人会问,21英寸的旧电视跟25英寸的旧电视折合一样的钱?对!大家都知道,旧家电回收后就只是拆它的那一点稀有金属,而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家电这部分的含量都是差不多的。说句实在话,旧家电值不多少钱,关键是国家补贴的那13%。不同价位的电视优惠不同,你看那传单上,是不是越贵的优惠的越多?我看了一下,的确是。

培训临近结束,那人说道大家都明白了吧?不懂的抓紧问一次机会,两次机会,好,没机会啦!我们只是笑,听他讲的那么细,谁还会不懂呢?看见我们都懂了,他接着说好。看来大家动明白了,那现在我给你们分派一下任务和地点,咱们还有几个分店,总店这边就留两个人。一会呢,你们每人拿一摞这个传单,到时有人向你们咨询时发给他一张,再一个,不咨询的碰上了也发一张。发了他不就咨询了嘛。你们工作的地方呢,条件还是很好的,到时候在超市门口外边搭一个帐篷,你们就在那个帐篷里,有人就会过来问你们了。之后,他给我们分了工作地点,我很幸运的留在总店。

其实,在以前我曾见过这种活动,所以这次培训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没用多大点功夫我就熟知各项事宜。于是,不自觉的在心里做着各种各样的实景模拟,甚至在想到时要不要说普通话。想归想,还是要付诸实践才行。半个小时后,我已坐在帐篷里当起了咨询员,面前有张桌子,桌子右前方竖着一个牌子,上写着咨询处,而帐篷上也挂有横幅家电下乡 以旧换新。看着感觉着这些,心里莫名的感到一种自豪。原以为是两个人同在一顶帐篷里工作,不想却是分开的,超市有两个入口,可谓前后门,所以一个门口搭了一顶帐篷。不过,自己干就自己干,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第一个服务的对象是一位老大爷,他说一口地地道道的本地话,受他影响我怎么也说不出普通话来了。老大爷似乎对一切都很好奇,一直在问,问得很是仔细,我并没有感到厌烦,反而觉得能把我知道到表达出来,从而让别人明白,这是很令人自豪的事情。我发现在我耐心给老大爷解释的时候,老大爷的身后旁边又都聚集了好些人,他们都在全神贯注的听我讲解,忽然感到一阵紧张,在这之前我哪有当着这么多人说这么多的话过呀!我想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吧,与人打交道,没什么可畏惧的,想到这先前的紧张渐渐变得很淡很淡了。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的理解统统告诉人们,看见他们带着一种理解了的表情离去,真的很是欣慰!

篇(8)

高中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新课程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现今中学政治课逐步开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45分钟的教学也开始逐步探索出颇有成效的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论辩式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还主体地位于学生”,然而课外的学生学习仍只停留在简单的预习课本知识和应对作业的层面上,这样也就说明了学生课堂的参与仍未将自己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地得以展现,更多的还是木偶式地表演。这显然与新课程倡导的精神是相悖的!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立足于社会生活,着眼于知识的运用、着眼于解决新问题,政治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书本知识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要重视实践的作用,更应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因而学好政治这门课,课外功夫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就显得非常必要!

政治新课程下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外延伸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探究社会,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参与现实生活中亲自体验探究和认知过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使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顽强意志、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探究社会。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能有机会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使他们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学科能力,从而增强学好各门功课的信心。

现今高中政治学科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很不容乐观。一方面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领导的说辞稿中、学生的期末个人小结里,政治学科的“副科”身份依然没变,在学校教学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政治老师们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45分钟的学习气氛也开始有些活跃,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仍保留着备课和课后评价工作是老师特有职责的传统观念,往往忽视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参与,学生在课外更多停留在完成作业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天下的意识非常薄弱,课余及休假日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剧、玩电脑游戏及超市购物等方面,很多同学对《焦点访谈》等著名的新闻类栏目一无所知,甚至有些同学对于发生在自家周围的社会事件漠不关心。因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外几乎无从体现,以致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显得非常稚嫩,主体作用发挥很不尽人意。

其实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高中生的能力特征来看,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主体作用也将会在课外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们也将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政治课教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学生学习的潜能很大、表演策划能力很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鲜活的资源,集思广益,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真正得以延伸,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课前参与,自主探究。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彩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此外还可让高中学生参与命题,参与教师的学科课题研究工作,使其主体作用在课外得以真正地延伸!。

对于政治新课改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政治教师应具有大胆改革的精神,要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魅力,完全真正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意识、政治素养!

篇(9)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2012-04-11

《污染海域》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作家西村京太郎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71年。作品发表之际,日本先后发生了“水俣病”、“森永奶粉事件”、“萨利德迈安眠药事件”等多起公害事件,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为了应对和消除这些公害事件对日本国家和社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日本政府积极采取对策,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7)、“大气污染防治令”(1968)和“噪音防治法”(1968)等一系列法规,并认定“疼痛病”、熊本与新泻的“水俣病”等为公害病。这一系列举措,为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指明了方向[1](8)。

《污染海域》讲述的是一起公害污染、公害杀人事件。小说以律师中原收到一封来自17岁自杀少女梅津由佳的来信拉开序幕。该少女----主人公梅津由佳是新太阳化工厂的一名工人,工厂位于伊豆半岛的锦浦。由佳因长时间在废气弥漫的环境中工作,患了哮喘病,痛苦至极。她认为这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关,请求公司补偿,可公司的回答却是:如果住院就开除。中原律师虽然能干、正直、善良,但为了生计,也不得不以能赚钱的诉讼案件为先。所以,由佳的信就被搁置起来。直到某一天,中原从报纸上得知由佳从游船上投海自杀,良心受到谴责,才奔赴现场调查这起事件。在调查过程中,他遇到了质朴的高中教师吉川,这是一位领着一群高中生投身于家乡环保事业的教师。同时他还遇到了“公害调查团”的团长、公害“专家”----吉川的老师冬木教授等人。冬木等人出于私利、竟然无视公害事实,公然断言该地域没有污染。作者以中原出于正义,着手调查少女投海自杀事件为主线,揭示了海洋污染给民众带来的身心伤害,凸显了“利己主义”等精神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危害这一主题。

生态文学研究者鲁枢元曾将生态学分为“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精神生态学”,并将梁漱溟指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等人的复杂性与其提出的生态学三分法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相对应。他认为:就现实的人的存在而言,人既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其观点强调了精神生态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和研究价值。[2](146-147)论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解读,从精神生态角度对《污染海域》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该作品对人类精神生态的积极探索,使得小说成为一部充分展示作者生态智慧的作品。小说的题目《污染海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生态观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度思考。

一、 人与自然的对话

“我们关于自然的知识及对自然的理解,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3](28)。早在日本古代,人与自然的对话已悄然开始。那时的人类尚未意识到自我,对自然抱有依偎和敬畏之情。随着历史的推移,特别是到了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立国思想浸着人们的心灵,人类中心主义开始抬头。自然成了被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和平等对话关系被彻底摧毁,处于矛盾与对立之中。诚然,大自然是脆弱的,但只要不过分施压,它仍然富有弹力和韧性[4](93)。正是因为人类的施压超过了自然的承受力,大自然遂对人类的胜利进行报复。西村京太郎的《污染海域》,描写的正是日本战后在经济复兴、工业发展过程中破坏自然、破坏环境,导致大量公害事件发生,从而招致严重后果的过程。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在四日市建起了全国第一个石油联合企业城,工厂废水排入伊势湾,使得海水变臭,大气浑浊。仅几年光景,整座城市便黄烟弥漫,上空几百米厚度的烟雾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的重金属粉尘[5](31)。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市民在病痛的折磨中艰难度日,几年后,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痛苦而自杀[1](8)。上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继50年代后又迎来了以出口急剧增长为背景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维持着世界第一的水平。70年代,石油制品的消费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农业、林业和渔业为代价的。梭罗曾经慨叹道:“感谢上帝,人类现在还飞不起来,所以还不能像蹂躏地球一样去蹂躏天空。”[4](99)但是,一百年后,梭罗的感慨不仅在美国,在大洋彼岸的东瀛也变成了现实,蓝天、大地、海洋无不充满了人类破坏的痕迹。《污染海域》就是在这种历史和现实的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污染海域》发表于1971年9月,正值日本四日市哮喘病患者剧增之时。小说中的锦浦海域,曾是一个海天一色的小渔港。自从这里建了化工厂以后,昔日美丽的自然、这片纯净的海域和清新的空气被化学工业吞噬殆尽,人们终日为污浊的海水和空气所困绕。片片褐色的油污漂浮在海面,臭气熏天;座座烟囱吐出的毒烟形成厚厚的天幕,令人窒息。“残缺不全的大自然,成了一首被抽调了某些更令人兴奋的乐章的交响乐,一本失去了很多章节的书。” [4](91)工业霸权摧毁了原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肆意掠夺与侵占,招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冬木教授前一天还断言,锦浦海域没有污染,而遇害后被扔入大海的他,尸体上却沾满了油污。冬木的死被断定为他杀,是因为他死后,胃里灌满了伪造的干净盐水,而尸体上却沾满了海里漂浮的废油。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另一方面,高中教师吉川带领着高中生“专家”,建起了“锦浦高中公害研究所”,三年如一日,奔走于山间、海边,做着亲近自然、拯救自然的努力。小镇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鲤鱼旗下,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风向;用温度计测气温,用手表记时间。手里的温度计各式各样,女学生拿的,还有可爱的人偶形温度计。鲤鱼旗也好,温度计也罢,都是他们走进深山、靠近大海、与自然对话的工具。他们用最柔和的方式感悟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最质朴的对话。

二、 人与人的对话

当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话关系也被无情摧毁。梅津由佳在与厂方交涉无果的绝望中最终投海自杀。律师中原正弘出于自责和义愤,毅然挺身投入到案件调查之中。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中原意识到公害调查和诉讼是一场困难重重的持久战。人与人的关系,因利益的不同而处于相互排斥甚至尖锐对立的状态。

年轻女子自杀,通常要选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吧,可这个女孩却偏偏跳进了污浊的海水里。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对公司和县政府的讥讽,有的说是为抗议而自杀。[6](16)

——《污染海域》笔者译

主人公梅津由佳因工厂不承认自己患病是公害所致,而住院治疗又要被开除,于是绝望中走向绝路。她在投海自杀之前,曾试图与企业管理层对话,期望通过对话唤起对生命的共鸣,寻求一种生命关怀。但企业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又怎能愿意开辟对话的空间!律师中原几度去找新太阳化工厂的管理人员,甚至去找企业老板佐伯大造讨说法,希望通过对话,唤回理性,为那些控诉无门的渔民开拓可能的生存空间,但也是无果而终。

受害的渔民在对话无果的情况下,竟也采取了默许公害的态度。查明公害产生的原因,超出一般渔民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如要渔民举出因果关系的证据,实属不易;若通过科学检验方法取证,势必拖延诉讼,而且也无力承担觉得诉讼费用。而受害人若等得到赔偿后再行医治,恐怕早已处于绝境之中。这一点,从中原的叹息中也可窥见一斑。

公害审判难,且久拖不决,这是常识。证明发病和公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尤为困难。常识上认为理所当然应断定为公害病的,在诉讼审判时,这种常识却行不通。就连发生水俣病的熊本,那些行走困难,有语言障碍的患者中的一部分人,因不能完全证明患病与公害间的因果关系,而一直得不到认定。[6](49)

——《污染海域》笔者译

于是,受害的渔民为了生存,抑或为了眼前利益,只好选择了自欺欺人和欺骗他人的妥协方式。与其等待漫长的公诉,还不如在谎言的世界里实现人与人的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换来企业捐赠的市立医院,换来高中的若干现代化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将污染的海产品卖给不知情的市民而换来维持生计的钞票。

环境卫生部长:

近来,传言锦浦海域受到了污染,导致向京滨、关西地区出售的海产品被杀价。这是关乎我等渔民生死的问题。

锦浦海域并未受到污染。这里捕获的鱼贝类全部是新鲜的,绝对安全。恳

请县环境卫生部门向各方人士澄清事实。[6](24-25)

——《污染海域》笔者译

这是《污染海域》中“锦浦鱼会”写给环境卫生部长的一封“请愿书”。由此可见,利己主义的魔咒已经将人与人的对话推向了不可实现的境地。原为师生关系的冬木教授与高中教师吉川之间竟然展开了师生对决。受雇于新太阳化工厂的冬木,率领“调查团”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所谓的公害调查,并发表了“中间报告”,向当地民众宣布该地域没有公害。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背弃了道德良知和责任。但冬木遭害前,与自己的学生吉川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是富有良知和值得庆幸的。冬木在弥留之际,终于被眼前这个领着一群天真的高中生,进行空气和海水污染检验的吉川所感动,他读完了吉川和高中生们记录的公害日志后,在最后一页写道:“惭愧。我竟然不如这些高中生。吉川君,你是对的。”[6](206)

冬木与吉川通过对话达到了生命共识。只是这种共识来得太迟,冬木在被企业利用后还是难逃被杀害的厄运。

三、人与自我的对话

人类精神生态的健康是当今自然生态健康的前提,而健康的人类精神生态需要汲取自然生态中的健康营养[7](88)。在被人类异化的自然面前,人类的精神生态也无法保持平衡,这其中包含人与自我对话的建构失衡。在工业立国的背景下,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渔民变身为工人,农村人口急剧流向城市,人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人自身原本包含精神与物质、肉体与心灵两个方面。作为完整的人,应该两者兼顾[8](11)。但现代人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往往看重物质欲望的满足,忽略了精神追求,精神受到了污染。这也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由和谐走向冲突的根源之所在。

在《污染海域》中,在主人公中原由佳自杀前,人们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受害者的苦痛和公害的危险。观念的改变是源于由佳之死。律师中原在赴锦浦调查公害事件的途中,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的偏颇言论,某种程度上和中原曾有过的想法不谋而合:企业进驻后,贫穷的小镇摇身变成繁华的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有了酒吧,有了脱衣舞剧场,就连近处的艺妓,只要招呼,都会雀跃而至。那些整日喊“公害、公害”的家伙,真是烦死人。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里有钱赚?但由佳的死令他幡然醒悟,开始自我反思,并从灵魂深处进行自我批判,进而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公害事件的调查中去。出租车司机的偏颇言论,非但未让中原动怒,反而使他深刻反思自己此前的态度和行为。

锦浦的工厂、医院均是新太阳化工厂老板佐伯大造出资建造的,整个小镇都被束缚在他的权利和金钱桎梏之下。物欲堵塞了人的心灵渠道,科技文明腐蚀了人的健康心态。在这个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小镇,人的精神空间也被侵蚀殆尽。

我作为冬木调查团的一员来到这里,但请大家不要误解,并不是因为这里发生了公害我才来的。

我说说来到锦浦后的最初印象。这个地方充满活力,各位气色颇佳。我问了镇长,他说自从引进企业以来,镇里的收入飞速增长,道路修得好,今年内下水道也将全部铺设完毕。我也参观了漂亮的镇医院,由此理解了锦浦活力四射、各位红光满面的缘由。[6](77-78)

——《污染海域》笔者译

镇里的公害事实,一目了然。但在这位学者专家的“专业考证”下,锦浦摇身变成了一座活力四射、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现代化小镇。物质欲望的膨胀远远超过了自我精神欲求,“在自然生态系统蒙受严重损伤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在随之恶化[9](36)。”

比利时生态学教授P.迪维诺(Paul Duvigneaud)早在70年代初在他的《生态学概论》的最后一章中就正式提出了“精神污染”这一概念[10](21)。这种精神污染具体体现在自我和道德感的丧失。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链条,自然万物中的一名思考者,在敌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无法寻回原初意义的人的善良本性的。而三年来凭借一己之力和非凡见识,率领一群高中生,从事公害调查的高中物理教师吉川的行为,如同黑暗中的一抹曙光,让有良知的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了生的希望。吉川憧憬的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他与冬木的斗争,可称为“竹枪战术”,一方是由所谓专家学者指挥的调查团,配备精良,一方是高中教师率领的学生团,工具简单、粗陋;一方是直升机、发烟筒、二氧化硫自动检测装置,一方是自行车、鲤鱼旗、学校化学实验室、宣传册等。势不均力不敌、几乎赤手空拳的吉川,在几近挫败之时也没有退缩。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认为,大众幸福(the general happiness)是唯一有价值的和值得追求的东西[11](59)。“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以行动者的共同利益作为道德和行为的基础优于仅仅以行动者的个人利益作为道德和行动的基础[11](37)。”吉川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自我欲望,他是通过自我反省、发现,并将大众幸福和大家的共同利益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而付诸行动的。人类认识自我,是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之一。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摆脱自身行为的盲目性和愚昧性,真正主宰自己。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人类才能实现与自我的对话,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结语

与自然为友,天长地久。生态文学表层上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求其深层研究意义,是探讨人与人、人与自我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于生态文学而言,也许自然环境只是外在的物态,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12](378)。所以,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西村京太郎的《污染海域》,深入分析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和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作品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了解日本社会上世纪70年代的生态环境和精神意识状态,而且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对话,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1][日]佐岛群巳:《学校中的环境教育》,东京:国土社,1992年。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德]汉斯?萨克塞著,文韬译:《生态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

[4][美]唐纳德·沃斯特著,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5]张庸:《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环境导报》,2003第22期。

[6][日]西村京太郎:《污染海域》,东京:德间书店,1987年。

[7]钟燕:《生态批评视野中的:一个“蓝色批评”个案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8]吴先伍:《现代性境域中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冲突的观念论根源》,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9]鲁枢元.《生态解困:期待一场精神革命》,《绿叶》,2007年第3期。

篇(10)

教材是教学蓝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效来源.在新课改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材中编排了不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找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研究课题.

例如,(1)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然而在解决有关集合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事实,请试着整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2)一个三角公式既可以正用,也需逆用和变用,请试着整理后者.(2)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难点之一,其常见方法主要是垂面法、三垂线法、定义法,本质上是以点定位,也就是当点在二面角的棱上时运用定义法,若点在一个半平面内时则应用三垂线法,而当点在空间时则使用垂面法.看似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然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因为点的个数较多,则难以决定用哪个点作定位点.请试着给出以线定位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与步骤.

二、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优选研

究性课题

首先,在社会生活与生产等方面,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探究学习,那么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兴趣.同时,若教师能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现实生活,发掘生活现象蕴涵的数学问题,然后提炼出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则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关注生活,灵活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课题小组,研究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以银行贷款,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商业住房.在购房时,我们普遍心理是想弄清楚其中每一细节,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计算这些贷款利率及分期付款该付多少.请运用数列等数学知识,研究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在学生研究之前,教师需要予以提示与指导,如重点研究如下问题:(1)现在的购房贷款形式;(2)调查正在采用购房贷款的人群及其特点;(3)分析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注意事项;(4)了解购房贷款的市场需求;(5)了解各相关群体的利益与风险;(6)分析购房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7)了解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①住房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与保障问题;②居民收入预期问题;③居民住房消费心理问题;(8)研究购房贷款的窍门;等等.

其次,教师应明确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即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如多媒体、网站、实验报告、论文亦或其他形式.在课题研究中,可指导学生分组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以调查报告、网站、宣传单展示、视频展示等形式呈现.

另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的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主题活动网站等.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更轻松地分析与解决社会中所碰到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同时这些研究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管是对学生的思维,还是对学生的生活而言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性问

题,选择有效课题

篇(1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根据新编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联系现实生活的基本含义

 

要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无非就是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入手,以学生为主体来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结合生活案例对教学知识进行高度的深化,通过教学引导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并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从宏观层面上来看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化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潜在需要。目前很多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时都表现出了消极、怠慢的态度,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太呆板、枯燥、无味,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明显会给整个教学开展带来负面影响。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可以进行"感性化认识",以此构建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将大大地促进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对于任课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老师的教学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其教学理念也将推陈出新,其教学能力也就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准。(3)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契合。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同时也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2.联系现实生活的基本要求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上、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

 

3.联系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

 

3.1拓展多元化生活内容,丰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载体就是教学内容,而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政治教学的基础原则。首先,教师要用开放的眼光去拓展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生活化理念。如在讲解《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教师可以着重选择学生的职业理想规划这一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职业特质"和"我也有的特质"两个表格,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打工者""公务员""创业者"和"富二代企业继承人"等职业角色进行探讨,既要肯定每一个职业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又要引导学生看到各种职业之间的差异;其次,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生活角度来推进政治教学。所谓多元化,就是要在政治教学中通过问题与现象的多个层面推进和剖析,让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运用故事法、对比法、图表法来呈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掌握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灵活性,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3.2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

 

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问题。

 

3.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将高中生置于模拟的生活环境中,从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政治问题,这是有效提升政治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第一,教师要选择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将政治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如在教学"消费观"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习惯入手,引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教师要考虑生活情境的创设技巧,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图表和多媒体方式,尽可能地设计出符合生活实际的场景;最后,教师要注重政治课上的生活化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内容,用生活实践去检验学过的知识,在加强记忆的同时深化和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