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找春天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4: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找春天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找春天教案

篇(1)

小学《品德与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第一,生命教育,包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懂得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应和谐相处。第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旨在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形成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第三,传统美德的养成,突出我国文化中勤俭、尊老、守信、团结等优良美德。第四,国情与社会主义教育,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基本情况,尤其是近代中国独立富强的历程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第五,现代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养成规则意识,具备公共生活的素养。第六,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第七,审美教育,通过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格发展。能力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生活能力,包括如何自救、控制情绪、交流以及与人合作等。第二是学习能力,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善于提问等方面。第三是道德能力,包括道德认知、体谅他人和道德实践等。为了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整体的发展,在教材编写中,既有通过典型事例、问题设疑及提供资料等方式表明活动所要达到的的直接目标,又有通过活动提示、调查提纲、问卷的设计等方式表现出对间接目标的关注与指导。教材内容体现多元目标的综合。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应把握的三个基本原则

1.贴近生活性原则

人的道德品行总是在生活中得以体现,所以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小学品德课的教学需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社会常识教学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品德课教学设计,必须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贴近生活性原则的教学设计,其素材源于生活,设计的教学过程能提升生活,最后实现的教学宗旨是指导生活。在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和教材主题教育思想的前提下,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可行而具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预案。例如《美丽的春天》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春天,并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学会注意安全。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一上课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说说春天的景象,从哪儿发现春天,尽量引导学生提出多种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春天,到校园,到公园,到田野,到山上,到河边,让学生到各处找春天;观察动、植物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人的变化,以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在第二个主题《我们播种春天》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植树好处多,把植树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并且宣传爱护、保护花草树木,做校园花草树木的小卫士;最后在主题《和春天一起玩》活动中,指导学生制作春天里的玩具,引导学生学会放风筝等,并且教育学生在活动中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教学效果非常好。既让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全面的了解,又在欢乐中懂得了爱惜胡草树木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道德情感。

2.弘扬主体性原则

篇(2)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3、培养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活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教具准备:

教师:盘子、大蒜若干头、黄豆若干袋、铁丝30根、贝贝图片、一盆吊蓝、一盆蒜、一盆萝卜苗、一盆白菜苗、课件、小苗饰物、纸杯、一盒子蒜瓣、连好的蒜瓣、纸箱

学生:盆栽植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师:这首歌曲多好听呀!春天小雨沙沙地下,种子要发芽。你们看贝贝邀请我们和他一起种小苗,你们高兴吗?

出示图片

板书课题:小苗快快长

三、讲授新课:

1、师:春天天气变暖了,风儿变柔了,雨水多了起来,万物复苏。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我们和贝贝先去看看人们在种些什么吧。

2、播放课件:播种的季节

3、展示植物

师:同学们看到了,春季人们在种花、种树、种庄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种植活动,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从家里拿来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介绍的时候说清植物的名字、是谁种的,好吗?(找4---5位学生介绍植物)

师:还有许多同学带来了植物请你们向同桌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植物。

学生互相介绍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出示并介绍四种植物

出示白菜苗、萝卜苗、蒜苗、吊蓝

师:这盆是萝卜苗,它是用萝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白菜苗,它是用白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吊蓝,它是从吊蓝妈妈身上摘下一束,种在土里长出的新吊蓝。

4、学习种蒜

(1)师:这两盆是蒜苗,它们是用大蒜培育出来的。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说对了,一盆蒜苗是用土种出来的,一盆蒜苗是用水泡出来的。我们还可以用木屑、棉子皮等种植,你们看种植的方法是不是很多呀?

师:你们看这些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种大蒜好不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我讲一步他就把我种蒜的方法贴在黑板上。

篇(3)

案例1:春天的歌

春天到了,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春游。为了安全我们要求大家坐在草地上不能乱跑。孩子们玩得很不开心。既然带孩子出来玩,我们为何不尊重他们的需求,放手让孩子去玩?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在一次的春游活动中,我先请孩子们在田野里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变化。“老师,春天到了,桃花开了”一个孩子跑过来说,“有的小树发芽了。”“你们快看,还有小蜜蜂呢?”贝贝叫道……他们看着、说着、议论着,显得十分的兴奋。我把孩子们眼中的春天编成了一首春天的歌,在我唱第二遍的时候,许多孩子便跟着哼唱起来。由于歌词的内容是他们理解的,所以这首歌他们学的特别快,也特别感兴趣。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兴趣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正是由于教师在“维持秩序”与“尊重幼儿需求”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教师的“尊重与放手”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使春游活动得以精彩的进行。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关注和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点,并对幼儿的独特表现作出适宜的反应。在活动中我们尝试了如下的教育策略:

1.抓住幼儿兴趣点,生为教育的资源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比较注重从即定的教材出发,使教材成为幼儿学习的全部内容,这种脱离了幼儿的自身需要和生活经验的学习,不能帮助幼儿获得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如教师在活动中发现了幼儿想去自由玩的意愿,这时候教师没有制止幼儿的兴趣,而是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去找春天,使幼儿当前的兴趣点成为教育的资源,让活动得以深入的开展。

2.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融入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求之中

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中,事实上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东西。关健在于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需要,并将其作为教育的生长点,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沿着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春游活动前,我们提前让幼儿了解了春天的特征,便与幼儿在春游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感受春天,发现春天。活动中当老师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时,及时改变预设的计划,将活动改成找春天,真正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让幼儿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中着手,带着需求去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我们还将幼儿找到的春天编成一首歌,让幼儿获得真正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适宜环境,引领幼儿参与

案例2:认识交通工具

结合主题活动,老师在活动的前一周布置了任务,让孩子和家长回家找车子―认识车子―了解交通标志,孩子们把收集到的各种交通标志带到幼儿园,老师请孩子介绍自己找到的标志,并布置到墙面设立交通标志专栏,供大家认识。同时还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一辆车子,家长们别出心裁运用不同的材料为孩子做了一辆辆形象逼真的大卡车、小轿车、大巴士等,教室里成了车子的世界,孩子们自主参与了主题环境的布置,使活动顺利的开展。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知道了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家长、孩子互相学习的一种很好形式,让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活动过程,并体验参与环境创设的成功感。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如今,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与创设活动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才具有意义。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聆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适时地给予提示和帮助。如活动前,老师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图片,在参与收集的过程中幼儿初步了解了各种交通标志,为开展主题活动铺垫经验。

三、设计有效提问,引导幼儿学习

案例3:萝卜屋

阅读活动开始了,老师拿出事先画好的图片,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儿回答是五花八门。老师说:“你们想知道吗?”“想。”“再猜猜会是什么呢?”幼儿述说着自己的想法,老师打开了图片,原来是萝卜。“图片上有谁?”“有一只小白兔。”“猜猜小白兔为什么哭了?”

案例中的教师在活动的引题中提了5个问题,但有效提问只有1个,其余4个问题都是无效提问。像第2个问题,教师无需思考就知道幼儿的回答是想,这样的提问使得教学活动低效而无趣。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呢?

篇(4)

课程改革已经五个年头,生活语文、诗意语文、简单语文等各种教学理念,如千树万树梨花般令教育界为之兴奋,为之呐喊,也为之炫目。在如此炫目般的背后,作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效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回顾近年来备课环节中的一些现象,做一点反思,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备课

现象:新学期伊始,学校图书室、档案室总是热闹非凡,老师都忙着找教案,以便利用假日闲暇时间对本学期的教材进行超前备课。正常,慢者,超四、五课时;快者,个把月,一本教材已经备完。

问题:这是在备课吗?身为教师,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体现在新笔迹,新备课本上的“备课”,它只能是“原版”或称“旧版”的复制品。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利用假日闲暇时间去做这样对教学实质并无多大意义的事呢?

一位青年教师的论述,基本反映目前多数学校的做法:学校检查备课,一看备课是否超前,二看书写是否工整、规范。笔者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学的确有同感。教案不需要思考,当然比独立备课的教案工整得多、规范得多,而且还容易受到领导好评。近几年,新教材的使用,为了备好一节课,了解学情、查找资料……往往需要几节课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新生成、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教师再次修改、反思。这样做,无疑对教者本人教学水平大有益处,但教案的工整程度、教学进度却受到影响。在业务检查中,不但受不到表扬,有时反而受到批评。在中心小学或规模大的学校,班级生数多、课务重,应付检查的事项多,老师真正能做到静下心来忙于备课是很难的。

反思:备课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才会在备课中进行深刻的全面的预设,才会在教学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精彩的生成,才能真正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多数学校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做法。要扭转这一怪现象,就要改革现行的业务管理评价方式,变偏重形式评价、资料评价为形式、资料评价为辅,过程、实效评价为主。学校领导要多听“随堂课”,多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测试,淡化教案超前、书写工整性的评价。多开展现场教案设计,教学案例评析,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独立备课、处理教材的能力,真正实现备课的预设功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落实新理念,为提高教学的有效。

关于文本

现象:《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师:请你谈谈对狐狸的看法。

生1:狐狸很狡猾,它与乌鸦的对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以致乌鸦上当受骗。

生2:与生1发言大致相同,师点头认可。

生3: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它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而且有耐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师(带头鼓掌):你的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值得表扬。

问题:时下有人提出要“超越文本”,上面的案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用花言巧语骗人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吗?

我们知道,“聪明”与“狡猾”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创新”与“与众不同”也是有区别的。凡创新都有与众不同,但与众不同不就是创新。如我们的平时教学都如上面教师所曰,将来会从我们的学校走出多少个“小狐狸”呢?

反思:文本的内容多元解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课标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用什么去熏陶感染?这就是文本中先进的思想,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学生的精神家园。如此,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智慧,才能如课标所说:“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才能“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课标同时又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时常有人这样说:一个课堂有多少个学生,就应有多少种声音!不错,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多元化阅读、创造性阅读。但提倡多元化阅读、创造性阅读,不等于可以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课标倡导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是“重视熏陶感染”和“价值取向”,如果违反这个前提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者须以“平等中的首席”发挥导航、引领的作用。由此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正确解读文本,把握实质,做到多元有据,独特有理。用智慧引领智慧,用人生感召人生,用真理去启示蒙昧,既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课堂

现象:《燕子》课堂教学片断。

一位教师穿上纱裙扮做春姑娘,学生戴上头饰在“飞翔”。教师读白:春天来了……

问题:春天是什么?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就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做不到这点,也可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勾起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积累。可我们的老师花了多少精力,去转入一个多大的圈子呀!你说结果怎么样?春天是如老师表演这般,这太抽象了!

时下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谈得很神秘,制造各种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般,结果,什么都想到了,这样出台的课只能让人欣赏,它是空中楼阁、水中月。我们一般学校老师望尘莫及,能够模仿也无多大价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该是什么?是初夏般繁花似锦?还是早春般小草青青?

反思: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课堂教学的所谓创新,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学校、老师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今年这样,明年那样,缺少自己的分析,结果语文教学不是涛声依旧,就是雾里看花。更多老师为了能“课改”,在教学设计中故意与学生兜圈子,设计重重“陷阱”,忙于“煽情”、忙于“造势”。

特级教师于永正关于语文教学曾有这样的论述:我们要把语文课上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作文。没有人听课的时候,你关起门来,一个一个地过,每个人都要把书读熟,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就这么简单地教,为什么不行?

前不久,一份教育杂志上曾刊登了一位从国外考察归来的特级教师的感受,他说:人家(国外)总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而我们却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学会识字,写字,然后学会读书,当心中有了要表达倾吐的需求、愿望时,就模仿学过的文章、语例,依葫芦画瓢学写文章就行了。

以上二位专家、学者之言说得多明白、简洁啊!他们的话中折射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怪现象:无病,矫揉造作。指出要简单地去教语文,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简单就是“冗繁削尽留清瘦”,就是在课堂上教者要学会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东西。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单的语文、真实的语文,必然是精彩的语文。简单、真实的语文课堂,带给我们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美,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成长气息的真实美。

关于作业

现象:(课堂实录)

师:今天学习《××》一课,回家请同学们抄写生词三遍,把这课的练习册全部做完。

问题: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多数教师一定不陌生吧?省心、省事、批改方便。家长、领导来评论也挑不出毛病。然而这样作业到底效益如何?学生乐趣如何?老师们估计很少去思考。显然这样的作业是既辛苦了教师,更辛苦了学生。少则几遍,多则几十遍的反复抄读,逐步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感。

反思:语文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厌倦,没精打采,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激情。师、生相互抵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何谓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设计作业,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不同要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作业设计上要注意作业的分层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在作业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语文能力。其次,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就要求教者在布置作业时,要丰富作业内容,变换作业形式;要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要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要关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融洽,把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以及多样的作业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山西教育报刊社.

[3]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河南教育出版社.

篇(5)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9-01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篇(6)

1.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要“灵活”。口语交际活动中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使教案不可能有非常讲究的预设。然而,教学又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预设的方案,所以,口语交际教案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的地带来进行设计。我们觉得口语交际课的教案可以采用板块式或框架式的结构方法,宜粗不宜细,给教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设计一定要灵活。例如,口语交际《怎么保护周围的环境》就可设计成三个板块: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板块,展示一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互谈感受板块;研究对策板块,并向社会发出倡议,从而把这一节口语交际课直接推向社会。也正是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才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2. 要有真实的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因为,言语的动力来自具体的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才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否则,就不可能有听和说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心灵的接触就需要有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听、说、问、评、议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交际”。

例如,围绕《怎样组织秋游》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即将要去秋游的情景,并再出示一些要去地点的风景图片及将会所遇到的困难。这样,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合的特定角色:要去秋游了,要作哪些准备呢?又如,《购书,谈体会》这一话题,有些学生兴许不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书城,学生们把自己的书本贴上价格标码,然后分配角色进行一场实际的互卖互买的交际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有了良好积极的情感感染,课堂上不会再是一堂死水,而是“唇枪舌战”,学生在听、说、问、评、议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观点提出新见解,哪怕是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话。这样,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再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在情境中拓展创新,在活动中延伸。

二、 有“趣”

1. 依据教材,用活教材,提高学生交际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口语交际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源自于生活,实用性比较强,富有现代意识。如:教材选编了《秋游怎么组织》《购书谈体会》《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等内容。这些教材中提出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能交际、互动起来,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2)教材除了实用性强的特点外,形式也多样化,富有童心童趣,趣味性强。有介绍人物的,介绍小实验的,有交流见闻、模拟借书、购物、当导游、当小记者等等。(3)教材内容的编排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学年段侧重点不同。低年级口语交际课侧重于训练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中年级侧重于在情境中讨论交流;高年级则安排演讲,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微准备后能作即席发言。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根据每次训练要求,我们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因课择法,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议一议、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中进行交际说话,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处于新奇、兴奋的积极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学生交际的兴趣。

2. 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过程、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顺序进行。

(1) 肯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 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常讲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三、 要“新”

组织多维场景,创设“新颖”的互动过程选择好话题,一旦话题无法延伸,交际方式单一,学生就会失去交际的兴趣,交流就会停止。一堂有效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只在一个层面上进行反复地交流,应该有一个向纵深发展和横向拓展的过程,多个交际场景安排时要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两人交流到多人参与的逐步变化。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体现语言能力的发展。

1. 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想说。生动真实的情境能触动人的灵感,调动人的情绪,使人萌动表达欲望。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景。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尽可能让学生真实、自然地进行交际,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投入,提高训练质量。如“比赛刚刚开始”一课,教师可模拟搭积木比赛场景,将学生分成红、黄、蓝三对,每队选三名队员、一名评委、一名拉拉队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各类角色,这样的互动很有创意。

2. 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说。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袖子、柿子、梨、苹果”等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3. 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了乐说。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如教《找春天》一课,上课开始,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景色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四、 要“实。”

1. 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落实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训练,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中。教师的引导和矫正要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融。课堂上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请大家评一评刚才那一位同学的回答。”“你讲得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一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有的低年级教师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演一演,练习口语表达,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荷花的不同姿态,让学生评论荷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关注习作教学向关注学生生活转变的更新问题上,我们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自由的交流氛围,努力让学生回忆生活情境,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尊敬的老师》这篇习作,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构思内容,由粉笔想到老师的生活节俭,由冬夜灯光,想到老师繁忙的工作,由老师的话语,想到一次严厉的批评。在相互语言交流中,学生可以找到大量的感性材料,不再为写作素材而发愁了。

2.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训练,使口语交际收到实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各种实践。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1) 校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注重正确的师生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如教《应该帮助他们》一课,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对答如流,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进行“助残”实践活动,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篇(7)

朱海宏是我们大班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其对待教学的态度为大家所称道,属精力充沛型。这次园里举行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她也是其中的一个。借此活动,她一并承担了年级组四月份的一课三议任务。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有事众人帮。我们年级组所有的成员也没闲着,帮忙找题材、选音乐、修教案,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结合朱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们制定了一个以创编歌词为主的音乐活动方案《春天》。通过年级组的多次研讨,再加上朱老师的精心加工,展示活动顺利进行了,并得到了园内姐妹的好评。朱老师在谈对次活动的体会时,很有感触地说:“这次的活动多亏了年级组的姐妹们,通过多次的实践,自身技能得到了锻炼,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生活学习,我觉得很幸运。”

篇(8)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动态生成的前提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走,也不再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师生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而是鲜活生动的互动与交流。

1.巧设情景,引发生生“冲突”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生生之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学生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生生间的争辩,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在教学二年级《时间像小马车》-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电脑显示的是小钟表和小马车赛跑),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生:“小闹钟和小马车在赛跑。”、“看到小闹钟就想到时间,时间跑得快,就像小马车一样。”我赞许说:“说得不错,时间就像小马车,跑得飞快。”突然一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不像小马车!”我故意问他说:“那你说说看,时间像什么?”生:“我觉得像小汽车。”我接着问:“为什么?”生:“因为汽车比马车跑得快呀!”顿时,学生兴致高涨,都兴奋地争着说:“不对!不对!像小火箭,不知比小汽车快多少倍呢!”、“老师,宇宙飞船跑得快!”、“不对,时间像飞艇!”我笑了:“你们真棒,把你们的想法编进歌词,我们唱一唱,是不是歌曲更动听了!”经过创编的歌曲,不仅结合现实学生生活经验,而且还丰富了歌曲内容,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获得快乐。

2.活用资源,创造生成机会

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创设逼真的现实情景,还可以走出课堂“玩”中体验。如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我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的身影,学生很高兴,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就汇报说,操场上的小草嫩嫩的,榕树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芽,校园内外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真美,还看见了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蚂蚁在地上找食物等,并把自己的发现跟同学交流。他们在寻找春天中感受、欣赏春天的美,体验到春天到来的愉快。教师活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生成机会,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炫彩亮丽。

二、捕捉信息敏锐反馈——动态生成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能否用自己的机智,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收获“有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是动态生成的关键。

1.善于捕捉教学资源的生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的资源。”《立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每位教师都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演绎出更多的异彩。

记得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学生们听的时候觉得乏味,不感兴趣。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有位学生拿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正当学生以为我要发火时,我却灵机一动,对那个学生说:“不错呀!这也是一种表达音乐的好方法。”又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也会敲。”还没等我回应,同学们纷纷说:“我也会……”接着有的学生用手掌拍击凳子来模仿木鱼,有的学生用文具盒敲击地面来模仿小镜等等。学生利用现成的器具表现想象中鸭子在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他们通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2.尊重学生思路的生成

在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思路生成,当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信息出现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进行调整。

如:歌曲《小红帽》已教唱完毕,正准备下一项歌表演,这时,我发现班上最调皮的小许正趴在那画画。我诧异地走过去,有些生气地夺过画纸,想把它收走,再将他训一顿。可是,当我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在路上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我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呢?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顿时,学生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动了起来,喜欢表演的同学开始准备动作,进行表演;喜欢语言的同学开始编歌词;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画笔,开始画画;喜欢乐器的同学立刻拿起乐器编创节奏……,通过临时改变教学思路,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还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音乐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自己实际的感受和体验。

三、抓住时机活用评价——动态生成的依托

学生是有差异的,要使这种差异成为促进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必须时刻关注音乐课堂的评价。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1.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在教学歌曲《愉快的梦》的感受和表现环节中,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好吗?”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月亮、星星、椰子树、神奇的小岛拿出来,然后请一位学生扮演月亮,其他学生扮演星星、小岛等,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学生们按着节拍有规律地摇晃着身体。这时,我发现有个扮演星星的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是用小手不停地抖动,我就走过去轻轻问他:“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做呢?”他小声说:“我想星星应该是一闪一闪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这正是他独特的想法,如果我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并请他上台表演星星形象。这下,其他同学也来劲了,都踊跃尝试,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的把星星组合起来,有高、有低,……孩子们异常活跃。及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98-02

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以教材为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本。“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显示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显示了教学的灵活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而,如今的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更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为之,强化“生成”意识势在必行,减少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巧用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法,能让语文教学更快更好地走向生本。

1 题目生成,让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跑线”。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说:“有了精彩地文本解读才有出彩的语文课堂。”他还在《浙江省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后强调文本解读要走向生本。抓住内涵丰富的“题眼”,从解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1.1 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我先从题目“玫瑰花”切入。

①破题推想:看了课题后,你能推想出小鹿的玫瑰花是怎么样的吗?

②扣题理解:鹿弟弟为什么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

③回题明理:鹿弟弟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地说你的玫瑰没白栽?

通过对题目的生成,让学生走向文本,走向朗读,走向思索。最后明白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2 教学《北京的灯亮起来了》时,我依然从题目生成,层层追问。

①读完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

②北京哪些地方的灯亮了?

③北京的灯亮起来后会是什么样的?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题目的生成,再配以精彩鲜活的课件,可以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可以焕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可以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更能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叹:北京的夜晚,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12. 北京亮起来了

灯光长安街:华灯高照

的的环形路:道道彩虹明亮

海世王府井:焕然一新辉煌

洋界故宫:银光闪闪

总 分 总

2 句子生成,让内容理解走向生本

句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课文中有语言凝炼统领全文的句子。教师如果帮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读、思、说、练,就能让内容理解走向生本。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为了能让学生更佳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我是这样生成句子的:

2.1 自由读课文,找出提出的三个问题。

①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②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③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2 仔细品读课文,对每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第一句中,通过理解的延伸感受到家人之间的亲情(父母对孩子的爱,哥哥对弟弟的爱)。第二句中体会到萨沙那颗不甘示弱的心,决心做勇敢孩子的坚定信念。最后一句让学生们看到萨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强者,从而回归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2.3 当萨沙得到妈妈的肯定自己不是最弱小时,你有什么感想吗?(主题升华)

生: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我们要去关心一些花草树木。

生:学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会关心别人就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知道被人关心很幸福,关心别人更快乐。

学生的理解也许还比较肤浅,但老师可以告诉孩子,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爱护着。有了爱,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我们不再害怕,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他们不再害怕,也让这份融融的爱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一颗颗坚强的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风雨,迎接更灿烂的彩虹。

用这种句子生成法来探究文本,使学生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效果。这样的生成,让内容理解走向生本,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3 教程生成,让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程是流动的而非晶体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把教学过程称之为“流程”。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

记得上学期自己在教《父亲和鸟》时,原本是让学生先朗读课文,说说你觉得父亲对鸟怎样?从哪里看出?然后再体会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突然一位学生打岔道:“父亲不是猎人,为什么那么了解鸟?”我愣了一下,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先找出父亲说的几次话,再仔细读读,说说父亲了解鸟有多少。再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了解鸟。最后重点理解第13自然段--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父亲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生:父亲除了快活还有担心、紧张、伤心……

师: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生:父亲(紧张)地说:

师:你为什么要填紧张?

……

……

师:父亲这么一说,你明白了什么?像这样的父亲可能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他爱鸟。

师:父亲和鸟就像()。

生:朋友。

师:是啊,父亲和鸟就像亲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妈妈一样,和谐相处。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这样和孩子们在感性的交流与沟通中,让孩子们慢慢领悟到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父亲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父亲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感受到原来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是那么美好,也领略到了人与自然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留出“弹性区间”,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让教学走向生本便水到渠成。

4 感悟生成,让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触摸春天》一课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怎样让学生领会安静拢住了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明白蝴蝶是被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的呢?

依稀记得学生的感悟:

4.1 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平常你怎么捉蝴蝶?

有的学生说要先去花丛中找到蝴蝶再去捉,有的学生说要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伸出手去捉,还有的学生说就算这样也不一定就能捉住蝴蝶,因为蝴蝶很灵敏,如果它发现有人来捉它,它肯定就飞走了,接着我就问学生,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去捉蝴蝶,你们能捉住蝴蝶吗?学生闭上眼睛后,就叫开了:

“老师,我什么都看不见,怎么捉呀?”

“老师,太困难了,太难受了。”

4.2 接着我又让学生回到课文看看安静是怎么捉蝴蝶的?

文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它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捉住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这灵性正是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感悟,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用恰当的语言鼓励他们,能让评价真实地走向生本。

反馈评价在课堂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根据特定环境随机引发的,委婉、风趣、幽默、形象而又极富启发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记得薛法根老师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一学生在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这句话时语气平淡。薛老师随机说道:“老师现在可不能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这条鱼不大,只有两三斤。”学生哄堂大笑。在让学生齐读时,薛老师发现不齐,便用疑惑不解的语气问道:“咦,我觉得有好多鲈鱼在跳?”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读齐了,记住,只有一条鲈鱼。”学生再次朗读非常整齐。

这样妙趣横生的评价语言呵护了童心,注重了引导,讲究了趣味,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课堂教学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文本语言,没理由不走向生本。

5 教材生成,让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在第四册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对春天的特征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向他们推荐了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文章,《找春天》、《春》、《春风是什么颜色的》、《雨天的歌》、《春天的拜访》、《春姑娘》等,让学生自己进行筛选,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品读,对特别感兴趣的段落或文章还可以背下来。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是盎然呀!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几个周末,让学生一次,两次,多次地走向自然,走向不同的地方去寻找春天,去拜访春天。记录下自己的足迹,发现春天,留住春天,讴歌春天,赞美春天。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精彩纷呈的生活,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熟视无睹,应积极引导他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竖起耳朵认真倾听,用他们的感官去发现,春天真的来了!

看,这是一个二年级小朋友在虎山公园寻找到的春天。

寻找春天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到虎山上寻找美丽的春天。

一进虎山就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它们真像一个个小精灵,虎山真像一个大森林啊!那里有许多参天大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光秃秃的树枝上已经冒出了点点嫩芽,有绿绿的、黄黄的,还有红红的。在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大片樱花开了,非常漂亮,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

来到了半山腰,这里绿草如茵,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的,美丽的金银花开满了整个山坡,绿树丛中,隐隐约约看见了一株桃树,也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

顺着台阶我们一直往上爬,路边有很多野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到了山顶,我们惊喜的发现,那里有几朵火红火红的杜鹃花,有的已经开放了,像个小喇叭,有的含苞欲放。

篇(10)

问题一: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农村现有课程资源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课改实验的瓶颈。

【现状分析】

新课程实验中,老师们普遍认同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文化教育资源(这在农村只是一种奢望)。资源的短缺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因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教教材、学生被动学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改变。

【对策】

1.变“单兵作战”为“合作攻关”

利用年轻教师精力足、视野广、脑子活的特点,打造一支合格、过硬的年轻教师团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和资料的开发制作,制成精美的图片、文字资料,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料体系,做到资源共享。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也鼓励教师勤于动手,制作各种生字卡片、动物头饰,使教材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2.亲近自然,让孩子主动积累生活素材

课内材料的有限,令教师们想到更多的是利用农村所特有的各种形式的课外资源,让孩子们在积极地参与中积累真实而生动的素材。如,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有好几个主题单元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如,《家园》《春天》《植物》等。老师们不妨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亲身经历的机会:春天,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去校园、田野、山坡上找春天。

播种季节,随着爸爸妈妈参加一次田间活动,明白插秧。

到田埂、菜地,认识各种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到池塘边观察蝌蚪,试着和家里的鸡、鸭等小动物说说话。

问题二: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课改工作的重要因素。

【现状分析】

新课程带来了新教材的新理念。我们与新课程的对话是通过 对实验教材的使用而展开的。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验和兴趣,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陈旧的教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令教师苦恼的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受教案和教学习惯的束缚,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错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机,教师仍然扮演着居高临下审视学生、命令学生的角色,穿新鞋走老路。

【对策】

1.和教材“完美对话”

深入挖掘教材,把每一课、每一幅图画中蕴涵的教学因素都发掘出来。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如,北师大版教材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增设了很多“金钥匙”,从识字方法、写字方法、阅读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自主学习的习惯、方法、策略。一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中,导读后范读课文,故意把“搬”念成“推”,引导学生看图猜字,进而引出学会“按上下文猜字或看图猜字的学习方法,教师巧妙地将“金钥匙”的内容与课文相融合,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终生受用的方法。

2.组织全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小组合作的方式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课堂的。小组学习中要特别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避免小组内出现“小权威”的现象,使小组成为个别学生表演的场所。

篇(11)

谈论气候的变化:天暖和了,幼儿穿的衣服少了;风不那么冷了,可以在外面多玩一会了;冰化了,不能够溜冰了。春天来了。请幼儿说说天再热一些,地上会长出什么,树上会长出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形式:户外集体活动

四月:健康宝宝

健康,是幼儿的幸福,是家长的盼望。

活动内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面入手,围绕贴近幼儿的吃、穿、行情绪,情感等方面,开展多样的活动,让生动的活动感染孩子,让好玩的游戏锻炼孩子,让多通道操作提高孩子促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幼儿自主健康意识。

五月:母亲节

活动内容:“宝贝·妈咪”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为妈 妈唱首歌;我给妈 妈画幅画;我给妈 妈讲个故事;我帮妈 妈做件事;我给妈 妈跳个舞;亲亲、抱抱我的好妈 妈;我和妈 妈玩游戏……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尽情释放了自己对妈 妈的爱,初步懂得了在受妈 妈关爱的同时,也学会关心妈 妈,使“母子情深”的美好情感更好的得到了体现,进一步增进了宝贝与妈咪的亲子关系。

六月:夏天真热

主题内容:观察夏季的各种自然现象,体验夏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季节。感知夏天明显的气候特征,乐意参加各种使身体凉快的活动。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幼儿在着装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都会留许多的汗,冷饮也变成孩子们钟爱的食品,在家里要开空调、电风扇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孩子们注意的问题。

小班世界卫生日教案 2主题名称:

第一主题:来来来,来上幼儿园(第二—四周)

第二主题:家(第五—六周)

第三主题:我自己(第七—八周)

第四主题:彩色的世界(第九—十周)

主题一:来来来,来上幼儿园(第2——第4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是以幼儿自己所在的幼儿园的环境、人物为核心加以组织的。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的老师、保育员、工作人员并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往。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幼儿园像我家(幼儿园照片、师生活动照片等)

点名时间(录音机、空白磁带)

小乌龟上幼儿园(图片、故事录音)

社会:幼儿园真大(整体课程)

看谁说得对(大全)

看大班哥哥姐姐上课(单元)

音乐:碰碰碰(头饰、录音机、磁带)

苹果(艺术)(图片、实物、磁带等)

生活模仿动作(艺术)

音乐游戏:猫捉老鼠(艺术)

小朋友散步(艺术)

科学:我的东西住这里(整体)

可爱的小鸡或可爱的小兔

请你摸一摸(科学)

数学:送片片回家

将相同颜色的东西放在一起

玩具回家

健康:小手真干净(健康)

香喷喷的白米饭(健康)

保健老师好(健康)

教授新操及律动

美术:欣赏儿童画(提供本园幼儿的优秀画)

宝宝上幼儿园(绘画)

好吃的饼干

环境创设:

1、幼儿园大环境中各种设施的安全性。

2、班级中应为幼儿创设美观,富有童趣的墙饰,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

3、班级物品的摆放应高度适中,便于幼儿取放。

家长工作:

1、允许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

2、请家长告诉孩子所玩玩具的名称并能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中。

3、建议家长让幼儿把物品放在规定的地方并要求孩子物归原处。

主题二:可爱的家(第5—6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以幼儿自己的家为核心加以组织,主要从认识家庭成员、家庭内部的环境设施和家中的活动等着手。可采用讨论、调查、制作、观察等活动形式开展,引导幼儿体会给予的关爱,激发幼儿热爱父母、长辈的情感。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语言)

小鸭找家(整体或拉大锯)

社会:我来做妈妈(整体)

我帮玩具找到家(社会)

音乐:摇篮曲(舒伯特的钢琴曲)

大公鸡(艺术)

音乐游戏:小花狗(艺术)

小老鼠上灯台

科学:各种各样的鞋子

狗的一家(大全)

数学:认识形状标记

按标记分类

健康:上下楼梯(健康)

我该怎么办?(整合)

游戏:找朋友、熊猫滚球、吹泡泡、摸什么跑回来、找小动物、长高了变矮了、红绿灯、抱球跑、老猫睡觉醒不了

美术:美丽的草地、开饭了(绘画)、绕毛线

环境创设:

1、为幼儿在活动室中展出家庭成员的照片和生活资料,如父母的服饰用品等;家庭所在的社区。

2、展示幼儿家庭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家长工作:

1、请家长经常用幼儿的名字呼唤孩子,并帮助幼儿记住父母、家人的名字。

2、经常带幼儿在社区散步、玩耍、熟悉居住的环境。

3、帮助幼儿准备好成人的服饰用品、家庭照片等带入园。

主题三:我自己(第7——第8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是以认识我自己为核心加以组织。主要包括对幼儿五官、爱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采用讨论、探索、操作、游戏等活动形式。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我爱看动画片(电视)

嘴巴歌(多媒体课件)

社会:衣服和身体(整合)

小手做一做(单元)

我哭我笑(整体)(任选一个)

音乐:合龙放开

这是小兵(艺术)

头发膝盖肩膀脚(任选一个)

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

科学:漂亮的五官(课件)

灵巧的手(脚)

手指变魔术(任选一个)

数学:认识1和许多

填空格(科学)

健康:看看我们的身体

漱口

游戏:贴五官、采蘑菇、光脚走、头上传球、过山洞、平衡木等

美术:画绵羊(一)

(二)糖葫芦

环境创设:

1、为幼儿提供小镜子、各种不同气味的物品、响声筒等,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了解自己。

2、可请保健老师来为幼儿作保护五官的教育。

家长工作:

1、请家长注意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性别的服饰。

2、请家长为幼儿介绍一些五官的知识以及保护五官的方法。

3、请家长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幼儿一起看、讲。

主题四:彩色的世界(第9——第10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是以感知彩色的世界为核心加以组织。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发现哪里有颜色?试试哪里颜色精灵怎样在画上跳舞?想象彩虹国的世界有什么?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绿色的世界(各色太阳镜、明胶片、糖纸)

我的颜色小书(整合)

社会:参观

音乐:我喜欢的动画片歌曲(欣赏)

小小萤火虫(磁带、录音机等)

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科学:会变的颜色

教室花园(整合)

数学:填空格(科学)

小小送信员

健康:好玩的七彩伞(整合)

进入梦乡(健康)

游戏:玩哑铃、玩圈、揪尾巴等

美术:彩色的木梳

快乐新家(一)、(二)

环境创设:

1、活动室中布置各种色彩丰富的画或装饰的艺术作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色彩美而丰富。

2、将幼儿收集的各种色彩丰富的毛线、布头、纸制品等布置在活动室是自然角中。

家长工作:

1、帮助幼儿收集各种毛线、布头等物,适当告诉幼儿物品的名称或用途。

2、和幼儿一起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去商场等公共场所观察物品的色彩,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

小班世界卫生日教案 3主题:夏天真快乐(4周)(第14周—第17周)(5月24日—6月20日)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夏季生活的乐趣,喜欢夏季的生活与活动。

2、感知夏季的主要特征:天气热、多雨,认识一些夏季常见的瓜果。

3、积极参与探索性的活动,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

二、环境与资源:

1、在班级开辟夏令纳凉物品实物或图片展,在意识引导幼儿了解物品的多样性、相似性,开阔幼儿的眼界,并利用这些实物或图片开展分类、排序、对应、计数等教学活动。

2、加强保育护理,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午睡前为幼儿擦身、洒花露水,让幼儿体会到在炎炎夏日里,老师的带来了凉爽、舒适。

三、指导要点:

夏季对儿童而言是个特殊的季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夏季是属于儿童的。夏季,他们摆脱了衣物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夏季。他们和大自然最为亲近,可以裸着身体在风中、雨中、水中、阳光中、月光中玩耍,他们可以做更多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如戏水、玩土、玩沙、玩小虫;夏季他们还有更多的美味、各种各样的瓜果和冷饮——夏季真是一个快乐的季节!

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引导儿童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夏季生活、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情趣,较易为年幼儿童感知与体验——这正是本主题的立意所在。

主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夏季和体验夏季的生活的乐趣。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要有助于幼儿获得快乐的体验。教师应该了解的是,幼儿的快乐只有来自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活动的外在形式(有与认识对象、教师、同伴的积极而充分的互动;来自幼儿自主、自由的探索;来自活动情景的感染等),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任何主题教育的目标,都不是仅靠几个计划性的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本主题教育亦是如此。教育要有主题教育目标的意识,机智地发现、捕捉计划之外的教育资源,生成教育活动,例如:下雨了。教师可以开发出“看雨”、“听鱼”、“戏鱼”和“问雨”等短小、有趣的活动、游戏,相信效果一定会很好。

四、 区域游戏设置:

益智区:1、提供夏季蔬菜、水果等实物供幼儿以物计数。

2、提供水果卡片,玩水果接龙游戏。

美工区:提供油泥,并用团圆、压、搓等形式制作夏季的水果。

科学区:1、提供玩水材料,让幼儿自由感知水的特性。

2、提供大小不同的容器:盆、勺、碗、杯、桶以及能吸水的毛巾、海绵等,玩运水游戏。

阅读区:布置一些关于夏季的书,幼儿互相欣赏并交流。

娃娃家:提供“娃娃”夏季服饰,引导幼儿给娃娃换夏季服装。

五、告家长书

各位家长: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