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普通外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4: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普通外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普通外科论文

篇(1)

2 教学过程中的3个“重视”

2.1 重视外科基本功训练

普通外科是1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获得技能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努力给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1些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如换药、拆线、外科清创缝合以及门诊小手术等,先由教师严格按操作规程向学生讲解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然后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带教老师1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他们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较熟练地完成操作。日常带教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位新入科的实习医生先由教学组长示教1遍操作,再让每位带教老师示范和监督,做到不厌其烦,反复纠错,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使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得到了规范和强化。

2.2 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可直接反映临床医生认识、处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好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②指导学生学会收治病人,初步培养其临床思维;③重视教学查房,不断加强其临床思维训练。

2.3 重视医德教育

篇(2)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6604

国内刊号:11-4526/R

邮发代号:2-74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3)

绩效考核即为成绩或成果测评, 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用来正确评价护理人员个人优缺点, 工作表现以及执行工作效率的一门考察标准[1], 平顶山市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于2000年开始实行效益工资, 中间经过一系列改革, 于2011年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管理, 护理部根据各个专科特点, 制定了不同的绩效考评标准, 与奖金挂钩。在普通外科护理工作中利用绩效考核机制, 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尤其是一线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充分体现了不同水平的劳动价值及业务技术含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普通外科床位126张, 分两个护理单元, 各有63张床位, 护士20名, 年龄21~45岁, 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8名, 护师12名, 护士14名, 临床支持护士4名。其中本科毕业12名, 专科毕业的28名, 与2010年相比, 护理人员在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护士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1. 2. 1 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 以护理部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为大纲, 根据普外科护理特点, 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及全体护理人员讨论达成共识后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并以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护理人员每月的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奖金挂钩, 作为使用奖惩、进修学习, 晋升的依据。

1. 2. 2 绩效考核的内容 考核权重由三大项构成, 其中护理服务质量占50%, 勤/绩占40%, 职称占10%, 共100分。

1. 2. 3 绩效考核的核算方法 采取标准分和附加分组成, 实行倒扣分法, 根据各指标确定扣分分值, 强调了负强化的扣分指标对护士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1. 2. 3. 1 护理服务质量核算 护理服务质量包括行为规范与综合能力, 行为规范占10分, 包括护理人员的劳动纪律、仪表、语言、服务态度等, 综合能力占40分, 包括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指本职岗位上完成工作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参加科内及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活动[2]。

1. 2. 3. 2 勤/绩核算 勤指出勤次数, 出勤分值指每月每人所上班次的天数与其相应班次系数的乘积之和。夜班另外加分:晚班一次0.2分, 通夜一次0.3分。绩即工作量的核算, 包括各责任管床护士每天包干患者数, 入院人数, 护理级别, 患者病情轻重, 以及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次数。

1. 2. 3. 3 岗位系数核算 界定护师职称分值为职称基准分值, 满分100分, 职称分数依次为:副主任护师+1.2分, 主管护师+1. 1分, 护师+1.0分, 护士+0.9分, 支持护士+0.8分。

1. 2. 3. 4 其他奖惩 即护理服务质量未涉及到的一些考核盲区。诸如突发事件, 典型案例, 科研(论文)教学, 护理服务满意度, 责任组长的奖惩等。

1. 2. 4 计算方法

护理服务质量折合分值=护理服务质量合计分值×50%

勤/绩分值=(出勤分值+工作量)×40%

职称分值=职称基准分值×职称系数×10%

2 结果

3 讨论

3. 1 绩效考核 提升了护士礼仪,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士的言行举止、站、坐、立行等日常工作礼仪关乎着科室的整体形象, 开展优质服务也影响着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实行绩效考核后, 护士的行为规范了, 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多了, 通过绩效考核反馈信息比较, 可以让护士认识到自己差距所在, 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自我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制定长期学习, 努力的方面, 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3]。

3. 2 体现劳动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 通过绩效考核与岗位职责相结合, 对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等实施量化管理, 体现了护理技术含量, 风险与责任, 通过核算分值奖金最高与最低相差可达30%, 打破了传统的平均分配制度, 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3 明确岗位要求, 提高护理质量 岗位职责明确了不同岗位护理工作内容, 护理绩效考核从多角度, 全方位进行考核, 体现了明确分工, 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从而提升护理工作内涵, 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 4 激励护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每月绩效考核分数排序作为年度优秀先进护士评选的依据, 职称的评聘与平时工作业绩、科研水平挂钩, 护士由原先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大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业务培训, 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了业务能力, 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 实施护理绩效管理的量化考核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促进了护理工作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 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 激发个人潜能, 整体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同时也转变了普通外科护理服务理念, 使医、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篇(4)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特点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的学员和教学工作有较为突出的特点:①该学科为新兴学科,专业性强,理论要求高,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②所有学员均为所在单位科室的骨干成员,但由于部分学员来自基层,理论基础不扎实,且存在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学习理论知识缺乏主动性;③培训时间较短,每次仅40学时,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训练,难度较大;④内容涉及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知识,一般学员课前若无相关知识预习,难以迅速掌握;⑤该项目所需硬件平台和技术力量需要多个科室如普通外科、手术室等科室配合。

2 教学方法

2.1 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等因素参差不齐,除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外,针对底子薄、基础差的学员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报名后可将课程内容提前以信函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充分理解消化相关理论知识,便于在后续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已经接受过该领域相关知识培训,渴望在新技术、新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的学员,则主要以提升其原有知识水平,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实践作为教学目标。

2.2 高学历授课团队及合理分组模式

以科室主任为核心成立博士学历、副教授职称以上,内分泌科、普通外科和手术室联合的授课团队,选定内容,编写教材,并担任教学组长,并以各科室中青年教授、讲师为主分组见习带教,形成科室主任、各级教学组长、见习教员的三级授课制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

2.3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1]。每小组配备接受过PBL教学培训的教员,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以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授课以外,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及课后时间进行组内讨论,教员引导讨论的方向和难度,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则让学员查找资料,鼓励学员对技术进行创新,最后由教学组长点评,解释分歧和疑问,以提高授课质量[2]。结合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有助于知识的自我更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强化实践及科研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开展该项目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的运用达到熟练程度[3]。学习过程中严格规定该技术项目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列举所需的设备种类、购置途径,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在授课期间的操作实践中,由教员按SOP现场演示操作过程,由学员提出问题,现场予以解答和示范。鼓励学员撰写相关领域科研论文,对有发展潜力的学员在授课完毕回到原单位后鼓励其以合作的形式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使每位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学习班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关系的结束,为了巩固授课内容,真正将该项目技术普及到基层,受惠于民,我们采取外援医疗小组的方式,多次携带专业器械前往各级医院协助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之,对于该项目学习班学员的培养,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其目标应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疗骨干和精英,通过培养,使学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扎实掌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干细胞、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4]。

参考文献

[1] 齐殿君,欧凤荣.对临床学科PBL病例有效性评估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12):11-13.

篇(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有一个座右铭,是这样写的: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在几十年人生旅途上,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一直忠实地践行着这个座右铭。他对知足与不足的理解太好了。

做人要知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物质享受,生活待遇,名利地位方面要知足,不能过高要求,不要贪得无厌。裘法祖先生,他曾担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却一直住着50平米的房子,用着上世纪50~60年代的旧家具,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中,裘先生很知足,他觉得这样就足够了,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从来不向组织,不向单位张口伸手要这要那。

做事要知不足,就是说在做事中,工作中知道自己的不足,方能改进,完善,创新,提高。裘法祖先生是我国外科医学的开拓者,先行人和技术权威。上世纪50年代就名满天下,但他知不足,不满足,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先后改进了20多种普通外科手术。直到91岁高龄,他还在不懈工作,带研究生。

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说在做学问中,不知道什么叫满足,什么时候到顶了,什么样子就足够了。才能励精阁治,排难而进,绕过崎岖山路,向光辉的顶点挺进。裘法祖先生是留德医学博士,是著名的我国外科医学专家,外科医学教育家,可谓学富五车,但仍苦学不辍,努力钻研,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医学教材40余本。

人生在世,千忙万忙;人生旅途,千头万绪,归结起来,不外手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件大事。如何把握这三件大事的尺度,足与不足,何长何短;三件大事做到什么程度为好,孰宽孰窄,裘法祖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裘先生的座右铭因其人格的魅力而彰显光辉,启迪后人,昭示人生。

篇(6)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篇(7)

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各方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以及同一矛盾的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主、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临床科研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矛盾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概括来说,临床科研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研究对象特殊:临床科研的对象是人,除研究人的生物学因素外,还要研究各种心理学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2)研究方法困难:由于研究的对象是人,不能随意对人体做直接实验,只能采取间接的研究方法,用某些动物进行模拟实验,两者差距很大,实验结果只能作为对人体的一种参考。

(3)研究内容复杂:因为研究对象是人,所以研究的内容庞大而复杂。既要探索生命现象奥秘,又要研究外界环境中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因素。

(4)临床学科繁杂:各学科收治的病种、疾病的严重程度、所采用的诊疗手段差异较大。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要根据本学科医疗工作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准研究的突破口。

比如,烧伤创面愈合后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是瘢痕增生,其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早期防治瘢痕增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我院烧伤整形科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一直从事“弹力加压阻抑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又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一直是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收治的主要病种之一(主要矛盾),其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和协调好手术与保守治疗(矛盾的主要方面)尤为重要。于是我院组建了由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和核医学科组成的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心,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有效地解决了协同治疗问题,明显提高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水平。

“大项目”攻关与“小项目”的开发

为了明显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医院的声望,在临床科研活动中,由医院牵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高等级的科研项目(大项目)联合攻关,以其将来申报高等级的科研成果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临床工作的多样性,结合工作实际,大量开发能短期内产生效益的小项目如“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三新)”也很重要。唯物辨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从一项“三新”项目的开展到大量“三新”项目的开发应用(量变),必然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明显提高(质变)。因此,临床科研活动必须遵循“大项目”攻关与“小项目”开发并举的原则。自“十一五”以来,我院每年均组织一些档次较高的课题申报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一批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已获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同时,医院积极鼓励各科室大量开发“三新”项目,做好年初有计划、开展后及时登记、年终评审并奖励,基本上每个科室年年均有“三新”项目开展,使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得到了全面、长足的发展,从而为我院几年来实现跨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研活动中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篇(8)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91-02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TEP)在国内已日渐成熟,它是目前内镜下完成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进行成人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为此,对本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完成的56例经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其中,斜疝53例,直疝3例;单侧疝55例,双侧疝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肺、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及绞窄嵌顿疝需行肠管切除者。

1.2 手术方式

术前准备同开放式疝修补术,均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置患者于头低足高15°~20°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健侧,于脐下做一长约1.5 cm左右弧形皮肤切口,依次切至腹白线,切开前鞘,将腹直肌向两侧牵开显露后鞘,置食指于腹直肌后和腹膜前之间隙,在此水平间隙向左右作钝性分离。然后,以外环口为中心,以脐下切口为半径点,作一圆弧,在弧线上距切口两侧约5 cm处各作5 mm皮肤切口,以食指在腹膜前间隙指引下各置入5 mm Trocar,脐下切口置入10 mm Trocar 于腹膜前间隙,缝合固定,插入腹腔镜,充入CO2气体,气压维持在12~14 mm Hg,在腹腔镜直视下以电凝钩扩大腹膜前间隙,分离显露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精索、疝囊,充分显露Bogros间隙,判定是斜疝或直疝,如为直疝,分离疝囊后可直接回纳,斜疝则需要切开精索内筋膜找到疝囊,将疝囊与精索仔细完全分离,使精索腹壁化,清楚显露“危险三角”、“疼痛三角”。进入阴囊的疝囊剥离困难时,可在颈部结扎后横断,远端旷置。分离出腹膜外足够的空间并彻底止血后,于10 mm Trocar 置入巴德 3D Max 补片并充分展开,标记箭头对内侧耻骨结节方向,凸面向前。补片内侧应越过耻骨后中线,下方越过Cooper 韧带,外侧覆盖内环和精索并延伸至腰大肌表面,修补双侧疝时应将两块补片在中线处重叠。用钉合器将补片固定,钉合过程中要避开“危险三角”、“疼痛三角”和腹壁下血管。有学者主张不钉合固定,以减少并发症[1]。直视下释放出CO2气体,可见放置补片的间隙像夹心饼干一样重叠在一起并恢复解剖结构。

2 结果

5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101.9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8 mL。术中腹膜撕破2例。阴囊血清肿1例,自行吸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 d。1例术后复发,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愈。余病例随访2~36个月,平均17.3个月,无复发和手术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成人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目前,手术修补是其治疗的有效手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的主要方法有腹腔内置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mesh,IPOM)、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TEP)。IPOM直接进入腹腔,在腹膜后修补,补片与腹腔脏器接触,术后并发症较多,国外已逐渐淘汰。TAPP虽是腹膜前修补,但是进入腹腔在腹膜前修补,腹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存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TEP是1992年 McKeman和Laws[2]首次提出,其原理是不进入腹腔,保持腹膜的完整性,在脐下腹膜前入路,进入腹膜前间隙并制造足够大空间,放置补片,在腹膜前修补肌耻骨孔薄弱区域。因此法不进入腹腔,操作完全在腹膜外完成,减少了肠粘连等并发症,疼痛轻、恢复快,逐渐成为LIHR的首选术式[3],是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由于其手术空间小,视野局限,操作难度大,难以从整体上辨别在开放手术时已经熟悉的解剖结构,不是一般初学者所能掌握,因此,现根据TEP操作特点及临床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

3.1 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按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分型[4]为Ⅰ、Ⅱ、Ⅲ、Ⅳ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适应证一直存有争议[5],但目前得到认可的是复发性腹股沟疝和双侧腹股沟疝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适应证[4],TEP是腹腔镜专业技术较强的手术,对于Ⅰ、Ⅱ、Ⅲ型疝,可首选TEP,而对于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疝、难复性疝、放置补片间隙有瘢痕分离困难者不适宜行TEP;对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全麻、嵌顿疝急诊手术、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或局部存在感染者则为禁忌证。

3.2 手术的关键技术

TEP手术的关键主要是:(1)腹膜前间隙操作空间的建立,利用脐下小切口进入腹膜前间隙,建立完整的手术空间,腹膜的破裂与否及足够大的放置补片的空间是手术成败的关键。(2)充分显露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精索、疝囊及Bogros间隙,将疝囊与精索完全分离,使精索腹壁化,也是手术的关键和难点。(3)清楚地显露“危险三角”、“疼痛三角”,能否避免损伤“危险三角”是手术能否继续的关键,能否避免损伤“疼痛三角”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4)足够大的腹膜前空间可将巴德 3D 补片充分展开,标记“M”及箭头对内侧耻骨结节方向,凸面向前,正确的放置补片符合工程力学原理。(5)补片内侧应越过耻骨后中线,下方越过Cooper韧带,外侧覆盖内环和精索并延伸至腰大肌表面,修补双侧疝时应将两块补片在中线处重叠。

3.3 手术注意点

TEP不进入腹腔,操作完全在腹膜外完成,保持了腹膜的完整性,几乎没有腹腔内并发症[6]。但由于其手术空间小,局部解剖标志难以辨认,操作精细、难度大,不是一般初学者所能掌握。所以,术中应注意:(1)脐下小切口进入腹膜前间隙后,以食指在此间隙水平向左右作钝性分离,勿进入腹腔。(2)充分显露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精索、疝囊,充分暴露Bogros间隙,仔细分离疝囊与精索,勿撕破腹膜,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如撕破腹膜,将气腹针置入腹腔,放出气体,于腹膜前修补腹膜破损处,重新建立腹膜的完整性。(3)分离操作时及固定补片钉合时,绝对避开 “危险三角”、“疼痛三角”和腹壁下血管。(4)足够面积的补片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7]。

综上所述,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不进入腹腔,完全在腹膜外操作,如无撕破腹膜,且无腹腔干扰,减少了并发症,疼痛轻、恢复快,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技术,是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保军,刘津,张国建,等. 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J].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5.

[2] McKernan JB,Laws HL. Laparoscopic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 using a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approach[J]. Surg Endosc,1993,7:26-28.

[3] 李健文,郑民华.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合理选择[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824-826.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26.

[5] 唐健雄. 我国疝外科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C]. 中华医学会第16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29-32.

篇(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2-01

急诊外科是外科工作的一部分,其诊疗和护理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病患能否在最短的时间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同时,急诊外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其工作方法会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都十分重视急诊外科工作方法的使用,并加强了对其研究与分析。一般来说,普通外科往往会通过问病史、做体检、写病历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但是由于急诊外科接待的患者常常时间紧迫、情况危急,所以其诊疗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外科,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急诊外科更加注重的是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并尽量减轻其病痛,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1]

1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既能够对病患病情进行有效处理,又能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工作方法的探讨。

1.1 加强急诊意识:对于急诊外科医生来说,加强急诊意识是最基本的工作素质。急诊外科的患者其病情的情况往往比较危急,时间就是一切,作为医生要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病情询问并进行迅速诊断,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病痛。面对急诊病患,医生的主动和反应快速不仅是职业的需求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医生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理,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心理治疗与生理治疗同等重要。

1.2 强化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外科最能得到体现。作为急诊外科医生,加强时间观念,赢得时间进行生命的挽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程序。如,通过体格检查就能进行确诊的就不必进行辅助检查;能简单辅助检查确诊的就不必使用复杂辅助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节省有效的时间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因此,急诊外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一定要牢记救人观念,以最简捷的手段进行病情的准确诊断,以此来最大程度的缩短就诊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1.3 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急诊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能够对常见的非本专业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迅速做出诊断和处置。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对相关医疗知识的研究,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使自身的医疗素质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急诊病情进行科学的处理,做到临危不乱,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1.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是做好急诊外科医疗诊断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急诊外科往往接待的是病情危急、情况复杂的患者,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做好医疗文件书写工作,既能够了解病人的病情,明确治疗,又能够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因此,作为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规范尤为重要[2]。

2 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的抢救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能够对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因此,注意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对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对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重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作为外科急诊中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以及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因此,医院要重视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此来保证人员护理水平的增强。例如,医院可以定期派遣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培训与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进行考察。这些手段都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应急护理能力。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这是急诊外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对患者需要进行了解,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与真诚,从而能够使患者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水平,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加强与病患的沟通,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抢救工作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检查准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的说明,以此来帮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意向进行了解。

2.3 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增强心理素质:做好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离不开对护理行为的规范以及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在急诊外科中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法制观念,做到护理行为的规范,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要避免因个人承担过多工作量而导致操作简单化出现的护理质量下降或护理纠纷等问题。同时,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各种突况进行沉着冷静的应对与分析,做到临危不乱。急诊外科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急能力也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进行治疗配合。[3]

总而言之,急诊外科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外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提高急诊外科工作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的积累,拓宽专业知识面,使自身能够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患者病情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篇(10)

医生是人,需要情感,但情感代替不了医术。“医生是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唯一的支柱”。自此何松青不断地想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支撑起病人的希望。

不可回避的责任

1994年,何松青本科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作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选留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从此他的青春、他的事业、他的梦想、他的成就,便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他的人生便和中国肝脏医学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03年,何松青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陈孝平教授,毕业后留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工作。

不想囿于领域,他选择于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培训。在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他得到了国际著名免疫学专家Stephen Tomlinson教授的精心指导,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成绩突出,他于2008年4月晋升为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研究助理教授。何松青常说,自己像一块海绵,出国学习是为了使自己尽可能地吸满水分。“一旦哪天把自己充满了,我就该回来浇灌这片日思夜想的土地了。”负笈海外,一朝回国,只为把所学带回祖国。2009年7月,婉言谢绝了Stephen Tomlinson教授的极力挽留,何松青回到祖国任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副教授,2010年6月,回到自己的母校桂林医学院,任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教授。

兜兜转转十几年间,何松青辗转于东、西方,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相遇,已经不再是形式的混体,而是精神层面的和平融合。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肝脏移植,各种肝脏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为其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然而由于供体紧缺、免疫排斥等问题使得大量的肝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绕开供体肝移植, 肝脏再生的研究已经成了肝脏疾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肝脏外科领域肝脏切除、肝脏移植、严重创伤等。

如何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改善肝再生一直是困扰肝脏外科专家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针对这些临床前沿问题,何松青课题组利用小鼠肝脏IRI、肝切除以及部分肝脏移植模型,探索减轻IRI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率先将补体调控与肝脏IRI/肝再生研究结合起来,并成功找到了减轻肝脏IRI及促进再生的突破点。

传统研究认为:一方面,补体系统的激活是肝脏IRI的中心环节;另一方面:补体C3a和C5a为肝脏再生所必需,肝脏的再生需要加强补体的激活。而他们的研究表明:补体成分对肝脏的再生也有双刃性,尽管低水平的补体含量对肝修复有利,而高水平的补体含量是促进肝损伤的,抑制肝脏再生。补体的完全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不利于肝脏再生,平衡过度激活的补体有利于改善肝再生,减轻肝损伤。

他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验证了“补体在肝脏再生中的双向作用与可控性” 理论。即:补体成分对肝修复的双向调节作用,补体的完全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不利于肝脏再生。可以通过拮抗或抑制补体激活的各环节调控补体的激活,达到改善肝再生的目的。基于绝大部分病人肝切除术后不存在补体系统缺陷而是补体过度激活,因此,临床促进肝脏再生的策略应是适度抑制补体活性而不是传统的促进补体激活。

该研究成果是对“补体为肝脏再生所必需”传统理论的重大补充与完善,为补体调控减轻IRI及改善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和靶向性调控的治疗策略,对减轻IRI对残肝或移植肝再生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

生命奇迹的背后

凭借扎实的基础研究功底,何松青很快便在业内声名鹊起。“医生是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唯一的支柱”。他从来没有忘记一名从医者的根本――治病救人。

有一年春节,到处是浓浓的年味儿,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更让人感觉窗外的寒冷。何松青坐到饭桌前,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挂断电话后,他便披上外套急匆匆地走了。原来,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医院刚刚接诊了一名危重患者。经过近6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考虑到患者病情刚稳定,他不顾疲惫,仍坚守在办公室,直到天亮才离开。

何松青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65岁的患者因为中肝内长了一个十几公分的巨大肿瘤,希望请到何松青的导师全国著名的陈孝平教授做肿瘤切除术。在这之前,病人曾辗转区内几家大的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医生都表示无法做手术。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肿瘤巨大,更是因为位置太特殊,手术十分凶险。患者肿瘤十分紧邻下腔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不小心碰破哪里,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出血。

如果弄破血管,一是容易形成气体栓塞导致死亡,二是大出血也会导致死亡,所以风险很大。因为陈孝平教授当时有事无法来桂林,何松青看了片子之后,对病人说:“如果你相信我,我就帮你做。”患者最后决定由何松青来主刀,实施复杂性肝中叶切除术。

这种做法难度较大,而且一定会损伤部分血管,所以要求医生能掌握全局,血管一破,就必须立刻缝合止血。最后,整个手术出血量不足500毫升。术后,患者恢复得也非常顺利。

还有一位患者一直隐隐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经过反复的检查,在肝脏尾状叶发现直径10cm的巨大血管瘤,肝尾状叶的处理非常棘手,来回往返于多家大医院不愿意接受他。最后,他慕名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经过周密检查,最后确诊他患的是“肝尾状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肝尾状叶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临床上很少有单独的尾状叶切除术的报告。更以其手术上的难度和对外科的挑战性,被我国肝胆外科的奠基人――黄志强院士称为肝外科的最后堡垒。

肝尾状叶位于肝后下腔静脉的前方,第一肝门的后方,三支肝静脉的下方,亦即夹于三个肝门结构之间,血液供应、静脉引流、胆道引流复杂,位置深在,显露困难,解剖异常多见,因而手术风险大,曾被认为是肝脏手术的及肝叶切除的最后领域。

对于肝尾状叶肿瘤进行肝动脉栓塞及射频消融均因极高的危险性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并发症而不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因此,手术成为肝尾状叶肿瘤最后的治疗。但是,肝尾状叶位于三个肝门之间,右侧与肝右后叶无明显界限,尾状叶血管与肝动脉、门静脉主干或分支、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相通联,尾状叶切除手术风险极大,稍微不慎可能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另外胆管狭窄的后期治疗也非常棘手,因此,很多外科医生把肝尾状叶切除视为手术。

以往,为切除这一部位的肿瘤,往往需连同左半或右半的肝脏一并切除,以求更好的显露,降低手术难度。何松青带领他的团队采取左右及前联合径路的切除方法,为毛先生成功施行了单独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全切除术(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手术过程有条不紊,没有输血,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没有并发症……

因为肝脏再生有太多不可知因素,何松青才更感觉到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继续了,病人就有可能存活;我们停止了,病人就有可能离去。”锲而不舍这4个字已经超出一般字面的意义并且牢牢的注入到他的心里。因为,对他来说,“锲而不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生命重来”。

与何松青交谈,他谈的最多的是责任。对学科进步的责任、对发展医院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责任、对广大患者的责任……的确,追随何松青归国4年来的奋斗足迹,他始终都在为了最终的目标奉献自己。

为了在医院开展“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何松青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到武汉同济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学习器官移植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的开展了该院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工作。大部分的器官移植需要通宵达旦的紧张工作,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辛勤的付出成就了病人的喜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的开展了18例DCD器官移植手术:包括13例肝脏移植和26例肾脏移植,给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医院器官移植技术力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次受到卫生厅及红十字会的褒奖,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针对医院微创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何松青和他的同事大力开展了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通过一年多的推动和学习,医院微创技术多点开花并迅速普及,整体水平进步神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大力发展微创技术为契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起来,医院正在呈现跨越发展的新气象,医院内涵登上新台阶。在何松青的大力倡导下成立了桂林市普通外科学会,大力推动了行业发展,为桂林市普通外科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成立后多次成功主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极大的活跃了桂林市学术气氛,繁荣了学术氛围。

篇(11)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由于误诊因素较多,术前诊断困难,如延误诊治常引起缺血性肠坏死,病死率高达60%~100%[1]。现对1995~2007年收治的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6~81岁。既往有高血压4例,高血脂3例,冠心病4例,心瓣膜病3例,房颤2例,腹部手术后2例。常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其中上腹痛7例,脐周痛3例,下腹痛2例。恶心、呕吐咖啡样物6例,腹泻、便血3例,不同程度腹膜炎体征6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3例。

2结果

术前经B超、CT和MRI确诊4例,其他为剖腹探查术中确诊,误诊疾病有肠痉挛、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胃肠炎等。死亡1例,为中毒性休克、心肺功能衰竭。

3讨论

3.1熟悉本病的基本情况: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常见原因:(1)肠系膜动脉栓塞,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子多来自于心脏瓣膜病、房颤、心肌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等。(2)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大多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常累及整个肠系膜动脉,也有较局限者。(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较少见,继发性与获得性凝血障碍有关,如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肠系膜血管损伤,腹腔内的炎症,充血性心衰,糖尿病,长期口服避孕药等。(4)非阻塞性的肠系膜血管缺血,多发生于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等可导致低血流量、低灌注的疾病中[2]。

3.2高度重视可能导致本病的诱因:对急腹症病人,当遇到易导致本病的常见的基础疾病时,应提高警惕,既要注意常见的诱因,又要注意一些少见的因素如:外伤、口服避孕药、腹部肿瘤(胰腺、结肠肿瘤)。

3.3本病特点:本病好发于老年人,有容易导致发生栓塞的疾病,当突然剧烈腹痛,早期出现腹痛与体征不相符,血性呕吐或大便,很快出现休克表现,并出现腹部膨胀,肠鸣音消失,腹膜炎体征,腹穿血性或淡黄色渗液时应警惕本病的发生。若出现下列三联征应高度怀疑本病:(1)剧烈腹绞痛但无腹部阳性体征,即临床症状和体征不相符合;(2)频繁呕吐、腹泻;(3)器质性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病史[3]。

3.4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

3.4.1腹部平片:特异性差,50%~70%呈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征象。如出现“僵襻征”(小肠壁和系膜增厚)、“指压征”(假肿瘤征)可作为本病的特征表现[4]。

3.4.2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报道[5]对本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超声检查可通过直接征象确定该病的诊断,并可判断肠系膜血管栓塞的类别、范围,是肠系膜血管病首选的检查方法,但肠胀气明显时难以显示。

3.4.3CT: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特点:肠管管径增宽,血栓形成区域前后管径不成比例,在血栓早期肠系膜静脉内血栓呈较高密度,随着血红蛋白的分解,栓子变为低密度的充盈缺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CT特点:平扫时,肠系膜上动脉密度增高,此为新鲜血栓所形成的高密度影[5]。

3.4.4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血管病的“金标准”,在肠坏死之前可明确诊断,诊断率在63%~91%[6]。有以下特点:(1)造影剂反流征象,造影剂淤滞于动脉弓或逆流入动脉;(2)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呈痉挛表现,动脉变细;(3)动脉相延长超过40s;(4)肠系膜静脉充盈缓慢,静脉显影超过40s;(5)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6)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不显影;(7)受累肠段造影剂染色时间延长,肠管内亦可有造影剂,肠壁增厚等。诊断率约为61%~93%[7]。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无典型症状与体征,难以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只有早期正确诊断,才能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201.

[2]巩方明,刘洪俊,石玉龙﹒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11(3):192﹒

[3]曾剑锋,苏志明﹒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1例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221.

[4]郑毅﹒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35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