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创新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面对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已日益迫切,它要求从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结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对教育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三是创新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三、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我们要从旧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实施转变,必须对教育整体结构中的各环节进行创新,具体应该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1.树立新的观念
要真正把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纳入实质性的轨道,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观念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新的价值观。所谓创新的价值观,是指要充分认识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使创造力的价值深入到全社会的每个公民的心灵深处。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树立起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把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第二,创新的教育功能观。一旦我们认识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会积极探索和挖掘教育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因素,而避开传统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消极因素。
第三,创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新的人才观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著名的计算机专家谭浩强教授指出,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
2.课程内容的创新
第一,课程内容应该体现时代性。
第二,课程结构应注意广博性。
第三,课程设置应增加创新能力发展的专门知识。
第四,课程形成应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
3.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采取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不论是哪种教学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要注重启发引导。
第二,要注重民主化教学。
第三,要注重开放式教学。
4.创新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及方法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原有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评价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正确的导向功能。
第一,要建立创新的考试评价标准。
创新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科的主要事实、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第二,应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考分的高低,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不敢创新,只能按照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方式去回答问题,这会造成学生谨小慎微和因循守旧的个性,也恰恰是创新人才形成的天敌。
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受数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人的主观意识被淡漠,个体观念被忽略,根本谈不上自我创新?因此,转变整个社会陈旧的观念,形成创新意识,追求创新氛围显得更为重要。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所以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的潜能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
因此,要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教育民主化思想,使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得到充分的保护;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创新教育制度
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每位教师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教师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教师以充分的自;其次,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
三、创新是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能否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教师队伍自身结构的变化,我国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面临诸多不适应和不协调,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出回答。
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应使教师处在一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让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就应不断地参加学习与进修,使他们处在一种永不休止的学习状态中。
第二,培养教师运用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要求,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创新的人才。
第三,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时代同步。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列的思想的启迪者,教师只有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深刻地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意旨,才能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正确方法,才能成为推动创新教育坚定的实施者与推动者。
四、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
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做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应如何获取知识呢?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Brief talk about “innovation education”
Han Hefeng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 education reform is being developed vigorously. How to innovate education is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by each of our teaching staff. To achieve innovation education, what we should do first is to change the old education idea from our mind, based on which, to change the style of education.
【Keywords】Innovation Two “first” Initiation Student Window of wisdom
近期的报纸上有着这样一则报道:几年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11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调查评价。调查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学习中创造性品格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出来了,在文化基础知识的评比中,中国排名第一位,确实很令中国人骄傲。可是在第二个方面,即在学习中创造性品格比例的评比中,中国排名第十一位,也可以说是倒数第一位。两个“第一”都属于中国。这样的一则报道使我想到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已在我国提倡了多年,而创新教育则是教育改革中的一朵奇葩。这则报道像一声钟鸣,引起了我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为自己找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摆脱原有旧的保守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并不是粮食,用填鸭的方法怎能输入学生的大脑?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去“吃”。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只是教学生“1+1=2”,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记住“1+1=2”后,自己能开动脑筋探索,使知识面扩大到“1+2=3”、“1+3=4”……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实验渗透着方法教育,对养成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演示实验的创新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肥皂液薄膜的复色光干涉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眼睛、薄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为什么在肥皂薄膜上会出现反射像?③条纹有何特点?条纹的颜色排列是否有序?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演示实验教学方案:
案例二:测电阻率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设计五种以上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法。课堂上再讨论总结,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可有方法:
(1)安培表内接;
(2)安培表外接;
(3)两已知电阻和安培表;
(4)伏特表和已知电阻;
(5)两伏特表测---。
师生再共同分析各方法的利弊,选择最佳的方案。
案例三: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时,可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做周期与质量是否有关?我手中有两个小球,如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下面是同学们想出的几个方法。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看体积大小。
(b)用手感觉一下。
(c)用天平称一下。
(d)让两小球碰撞一下就可知质量大小。
在上面四种方法中,提出第(d)种方法最为可贵。他将碰撞中的知识应用在两物质量比较中。真正达到了发散的要求。这正是微观世界中测质量的一种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学习反冲知识后,让学生自制火箭模型和反冲式水轮机模型。
5、重视方法的总结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案例四:在学习电阻的测量中,我们就应很好地总结,我们学过的电阻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下面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测电阻方法:
①欧姆表法:用欧姆表只能对电阻进行粗测,为进一步的精确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②替代法: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只要选用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精度高,替代法测得的电阻值精度也高,而且不需要计算,可以直接读出数据。但必须有阻值可调的标准电阻.
③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但理论上无论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系统误差都不可避免,要会分析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④比较法: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未知电阻如果跟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用比较法求出未知电阻.具体作法可以把二者并联,也可以把二者串联,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跟电阻成正比,同样也可以用比较法测出未知电阻(在测电压表内阻时常用这种方法).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
三、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笔者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B)―0012―01
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适应创新教育,以满足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班主任如何适应创新教育呢?
一、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班主任要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在学生观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只是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并且创新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都非常优秀,甚至有些创新型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习惯和教师的要求相悖,他们不循规蹈矩,做事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等。作为班主任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去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重视他们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人才观上,变知识型人才培养为“智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着重教会学生做人的能力。班主任不能像“妈妈”和“保姆”,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而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二、用创新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职教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为在生产一线工作岗位上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改进等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
当前,技术工人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特别是现代化技术知识匮乏,创新能力有限。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并加强创新教育,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养大批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客观要求。下面就职业院校如何搞好创新教育做如下探讨。
一、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提供创新平台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双方思维活跃、灵感进发,也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促使师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只有课堂气氛活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应当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来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创意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萌发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工艺、新方法。学校可定期开展创新作品展评会,开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创新作品巡回展,在教室内设立创新作品橱窗,为学生提供创新展示的舞台。
二、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应该开设创新类课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因此,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提问是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问能激发学生尝试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采用导人性提问、多角度提问、开放式提问、迁移性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要求一要解放思想,使学生敢想。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的奥秘。二是要解放束缚,使学生敢问。敢问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三要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会做。
三、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首先,教师应有较强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职业学校教师除了必需具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展的需要。
其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四、做好教学组织,触发创新灵感
【Abstract】The advocate implement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s now society,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school edition the leadership. It not can only improve talented person’s quality, simultaneously can foster tal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thus advances the science and culture to develop forward, impels the human history the progress. In order to adapt the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plit up and the highly integrated time request highly, the teacher should be stands in the time most front knowledge disseminator, only then like this, can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
【Keywords】Education; Innovation; Idea; Consciousness
提倡实施创新教育的当今社会,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导。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同时能够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从而推进科学文化向前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那么,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与实施创新教育 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统治及其长期深厚的影响,造成我国尚未形成 创新性人才生成的良好的观念氛围,尤其是明朝闭关锁国以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的进取创新意识偃旗息鼓,很多消极的处世哲学、处世观念充斥社会。到了近代,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观念被忽略,这就导致了人的主观意识被淡漠,更何谈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独创性的发挥。
2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
3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应获取何种知识呢?这种知识的获取要考虑两个因素:(1)知识可迁移的程度要大、范围要广。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前沿知识,规律及其结构,掌握那些"含金量"高的知识(2)要选择那些在未来利用率高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具有超前性,也才能使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世界的创新领域,也才能更进一步的有益于社会。应如何获取知识呢?其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二,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
4教师应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与实践者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能否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呢?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应使教师处在一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让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就应不断的参加学习与进修,必须使他们处在一种永不休止的学习状态中。因为知识的更新是很迅速的,身为创新教育的主导者的教师,如果不经常的学习与探索,有什麽资格身为人师呢?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乃至研究生化已发展成必然的趋势。教师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的同时还要掌握了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参与着教育的创新。第二,培养教师运用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要求,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创新的人才。
5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教育的格局已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打破。电子技术和国际互连网络的迅速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更为广阔的前景。①计算机的使用对于人脑的创新思维具有开发作用。知识具有易老化性的特点,而人的记忆又具有易遗忘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计算机记忆很多东西,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能进一步的开发人脑。②高级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③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契机,人们可以更直接、及时的追踪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幼儿师范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承载着社会的希望。郑州幼师勤政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以及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幼师发展的基石。幼师一流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郑州幼师经历数十年探索之路,坚持把“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探索世界,学会表现表达”作为人才培养的任务,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出色的优秀毕业生。在与幼师在一起成长的日子里,我重新认识了转型期的幼师,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影响力。幼师在取得升专成功之后,他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从长计议,准确定位,分析自身的生存危机,背负着社会的希望探索幼师发展的改革之路。学校领导经过数日研讨论证,唇枪舌剑的思想交锋,为寻找学校发展转型期的创新之路而不辞辛劳,他们通过对同类院校的考察,逐步探索具有幼师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
从读大学到读研的七年时间里,我在专业的教育领域熏陶中成长,逐渐从对教育的迷茫过渡到对教育这门学科的热爱,但是能走进学校,走进学生科这个大家庭,真正践行所学的理论知识,使我对教育的意义感悟至深。学生科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理想平台,学生科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同事之间无私的帮助让我发自内心热爱这个团队,使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团队的精神。
开学伊始,学生科需要尽快对班级进行评比,评优评先工作关乎集体荣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同时需要去查看上学期学生开展活动档案,但是刚接手这个陌生的工作,从找班级评比结果到加分细则,我都一无所知,李科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及时给予帮助,通过与教务科协调,终于找到第一手材料;接下来麻老师不厌其烦,手把手指导评优所需的每一个细节,对每一项加分都详细解释,终于一起尽快评比出优秀班集体。在工作中,我看到高科长以及汤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雷厉风行的处事方式,她们以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关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她们俯下身与学生沟通交流,探讨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她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分享教育管理中的心得体会,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切问候,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我熟悉科室工作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大家的感动之中,每日的工作背后是领导、同事们无数双手的支持和鼓舞,我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的提高,更是精神上、心理上的深刻的触动。
二.感悟篇
学校各种常规活动让我更了解幼师,同时感受到具有人文气息的教育精神。来到学生科,我非常荣幸能参加青年班主任拜师仪式暨班主任研讨会,从研讨会的流程中,我看到学生科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确保会场桌椅摆放位置合理,班主任入场有序,拜师过程中师徒站立位置合适,科长都亲自试验,细微的后勤保障服务,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质的保障。拜师活动为新老班主任提供了经验交流平台,接下来的班主任研讨,每位班主任都精心准备发言稿,从教学典型案例中汲取教学的艺术与智慧,分享教学的经验。难能可贵的是校长坚持陪着我们,认真倾听班主任的心声,并及时进行点评,在谈到学校升专之后管理方式的变革时,大家围绕大学管理理念展开了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共谋学校转型期学校的改革发展之路。
每个科室都在思考学校转型期科室的改革与创新,制定科室发展的规划。学生科也为学生返校作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从早上的礼仪检查、下午的卫生大检查到晚上的班会情况,学生科老师走进教室,深入学生中间,为保证第二天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不辞辛劳。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走进班级指导细微工作,管理者能从细节做起,精益求精,从而用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种感染力触动着我的内心。通过参与礼仪检查,真正看到“礼仪十条”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力,从中感受到一种幼师精神,幼师学生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对学生的要求全面细致,教育无小事,一名管理者面对的最多的还是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琐事。张瑞敏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学生科围绕学生的成长开展细致入微的工作,用行动践行对学生的爱。
三.畅想篇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对培养合格的师范生已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原有基础上需要创新突破,找到一条具有幼师特色的发展之路。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中创造力的内心体验,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学校管理,而创新的学校管理最首要的是具有创新的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应强调人本管理,张扬人的个性。从强控过渡为弱控,由无所不包,而变成宏观管理者,把应该下放的权力还给学生,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校能依据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一部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潜能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地无限地变成现实的历史,而这种转变恰恰又是以教育为中介。传承人文精神,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布什当年在清华讲“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正好道出了美国教育的精神,教育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严,从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
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学到生存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在学校发展的转型期应该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教师要教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学对学生有用的技能。从中专模式向大专模式过渡的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大学教学的目标和精神,从而能够以目标为导向,引领学生掌握有用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高等教育能为各个阶层的人在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提供教育服务。关注学生的现实特点,学生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环境与成长环境影响,在社会制度中所养成的性格特征与学校的要求有冲突,教育的作用在于使学生从不平衡状态逐步过渡为协调和谐的状态,我认为可以定期开展讲座与座谈会,探讨优秀大学的教育理念,逐步转变教师观念。
其次,转变教学方式。多元、灵活的大学体制要求学生能够达成自我实现,教育不应该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并至始至终地完善自己。育人方式的转变,学校应该从以努力、纪律、竞争为基础进行的学习,转变为比较轻松活泼,而非强制性教育。建立创新性课程体系,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等,从传递知识,向引领学生发现知识转变,除了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之外,应该成为学生的顾问,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而不立即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教师的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从而去影响学生。
最后,教师要提升自我能力。我认为自我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用新思想影响自我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注重自我发展,在教学中找到职业幸福感,用人格熏陶学生、唤醒学生。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发展人的才能,训练和推重他们,尤其要培养学生性格和态度。所以,教师要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领悟美,并能吸收到性格中去的一种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鱼,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专业技能,课堂中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变传统的重教为重思、重乐。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以适应学校的转轨变型。
在学校的转型期,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学校可以继续有序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应该以长远发展为指向,在学习中戒骄戒躁,以掌握技能为目标,合理定位。迎着学校发展的春风,了解学前教育前沿学术理念,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深入幼儿教学第一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新的学校管理理念要求我们以前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自主的意识,与众不同的做法,而求得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
四.奋进篇
沐浴在幼教的春风里,我很荣幸能和幼师一起成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我将从以下几点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首先,加强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爱教育、爱学生,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会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人师表。
其次,提高学习能力。我将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勤奋钻研,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需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向各位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学生科处理学生问题方法得当,技巧性强,经验丰富,是我学习的宝库;通过与学生会干部的相处,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独特的魅力,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学习能力强,开展工作的几天中,学生会干部给予我莫大帮助与支持。
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理想的教学保证。学生只有在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采取学生拥有多训练机会,才能学得活、学得深、学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不至于受到拘谨、枯燥、死板、生硬、紧张的局面影响,妨碍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譬如“回答得正确”“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些话语,在学生看来,就好像一首诗或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心灵得到一种愉快的享受。教师的情感、表情,特别是微笑的表情,更能带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思想或性格都得到潜移默化,创新精神也将在这美好的教学氛围中放射光芒。
(一)注重品德教育,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创新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人在知识方面的不足,影响了他的一生而在做人方面的不足就会影响人一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教材的某些典故讲国情史,讲科学家的发现史和发明史,讲现代科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讲道德,有爱心,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人。
(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于课堂的教育和灌输,实践能力在于实验和社会大课堂。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学校要想方设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讲究活动质量,不能走马观花,实验课和科技活动要坚持做到经常化、实效化。班级活动要有声有色,培养学生的愉快心理的良好创新心理。
二、 创新教育的开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应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注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性。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 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要拥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等。
四、创新教育的目标。
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教育发展的目标。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化。教育的外部民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内部民主主要表现让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个性和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
五、创新源于心理安全
1.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课堂教学”为“课堂学习”,使教师隐身课堂,从演员变为导演;使学生进入课堂 ,从观众变为演员,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1.2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多问、多动,使学生敢说爱说。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倾听学生的发言,扮演好导演和演员的角色,处理好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善于挖掘教材中有趣味的内容。其次,消除学生对创新学习的畏难情绪。说明,我们只要通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发现并解决问题,都是创新。希望同学们能主动学习,学会创新。再次,通过热情鼓励、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要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解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老是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要“解放头脑”敢为人先。在教育教学中勤于动脑,才能有新思路;更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自己用双手去开拓。教育新理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还要“解放嘴巴”多质疑。谈天说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才能在求是中求真,在求真中创新;当然也要“解放空间”、“解放时间”。教师深入钻研业务是应该的,但不能固步自封。要超越固有经验乃至习惯的束缚,必须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书看报上网,迈出课堂,走入社会,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鉴赏艺术。
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解放成为创新型教师,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只是把他们看作一种知识的容器,显然是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这样势必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只有将主体性活动与主导性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成为学习过程中最鲜明的特色。
其次,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念还应有创新精神,并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中。他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因为他知道,干扰与错误不再只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因素,而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内部认知重组的积极诱因,是通往创新的必由之路。他将发挥他的创新思维科学地处理教材、艺术地切入突破口、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把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学习。
再次,具有了创新精神更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他会遵从创新教育的置疑性原则,让学生思维处于一定的疑惑状态,提出诱发创新思维的问题。诸如:“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通过上面的例子,我相信,大家能发现一条很有意思的规律。”他会紧紧抓住这些创新点,精心设计、巧妙诱导,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及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一定也能领会置疑性原则的精髓,抓住创新教育的关键。不仅自己设置诱发性问题,而且更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会鼓励他的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发挥逆向思维、延伸思维、发散思维,不惟书、不惟师、不惟权威,克服从众心理,勇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独树一帜、追求创新。语文老师布置学 生制作小桔灯,检查时发现竟有几个同学做的是萝卜灯、苹果灯。动手之前,学生肯定曾自问,萝卜能不能做?苹果行不行?创造性的想、创造性地做了出来,这便是创新学习,创新地学创新地教。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还会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淡化学科间的人为差异,注重学科交叉、渗透。既会注意学科内部各教学内容间的纵向联系,还会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由语文课上“双重否定就是肯定”联想到数学上的“负负得正”;地理课上,讲到“地球南北有极点而东西方向环绕”的时候,联想到成语“南辕北辙”而不能“东辕西辙”等等。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使各种知识、技能相互迁移、渗透,互成体系,最终形成“能力链”、“知识树”的整体网络。
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具备以上素质,何愁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个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