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育理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3: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理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理论论文

篇(1)

(一)生活上物质和精神关爱缺失

“生活决定教育”,由于父母在外,留守儿童多是与祖父母为伴或独自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很难得到充分满足,很多年龄尚小的儿童面对生活的窘境和重压学会的不是“坚强和奋斗”,而是出现心理偏差,变得“孤独和自卑”。

(二)普遍与社会接触面较为狭窄

“社会即学校”,由于物质条件和地域限制的原因,留守儿童对于社会的认识多限于老师的课堂教授、长辈和同龄人口口相传,甚至是未加干预的网络信息影响。普遍缺少正面引导的和较为深入的与社会接触、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因此留守儿童不仅难以社会为师,连正确认识社会都存在一定障碍。

(三)教人做事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教人做事更重要”,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学生的本分,但由于学习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差别,留守儿童需要独自承受生活重压,依靠“成绩改变命运”比城里孩子更难。学校教育对他们来说更不只是学习、考高分,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教会孩子如何做事做人、如何掌握生活技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结合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发掘生活教育理论中对留守儿童培养有益的因素,得出如下启示:

(一)为师者应转变观念让孩子认识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的内容与范围,主要指康健的生活教育、劳动的生活教育、科学的生活教育、艺术的生活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教育等。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师既是课堂学习的老师,还是引领他们认识生活、克服困难的“生活老师”。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引导,善于用积极向上的活动引导孩子如何面对生活挫折、如何从中学习知识、受到启发,如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趣味足球、拔河、书画等比赛活动等。

(二)为师者应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

陶行知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留守儿童走进社会课堂的机会不多,学校和老师引领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生活”的责任显得尤为突出。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校和老师应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去校外进行调查、参观、劳动等活动,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便利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接触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成为“社会人”。

(三)为师者应创新方式让孩子学会学习

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对于缺少家庭辅导和家教条件的留守儿童来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更为重要。学校和老师应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2)

教师在对这两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前,应该在班级上进行集体目标的要求,设置让本班在当月争取到学校“班级流动红旗”的目标。然后,教师再独自对这两名学生说明他们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将会导致集体目标的失败,再结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引导他们设置自己改掉不良习惯的目标,教师负责每天监督他们的进度,并不断的给予提醒。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最终集体目标得到了实现,这两个同学也在不知觉中改掉了不良习惯。给学生设置一个个目标,并且教师亲自带领着去实现目标,让学生在前进中改掉不良习惯,可以增加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二、在小学思想教育中应用集体影响来激励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对友爱与归属都比较缺乏,学生也非常渴望拥有他们。而思想道德品质较为落后的学生对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则更是强烈。每个学生内心都希望能跟同学在一起学习、玩耍,在集体中得到快乐。但是,思想道德品质落后的学生身上绝大部分都有着诸多问题存在,而且学习成绩多数情况都不会很好,这群学生多数情况都是存在于集体之外的“边缘生”。

篇(3)

二、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是一名合格的蒙特梭利教师,是早期蒙特梭利理论的支持者,他非常赞同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这种观点。父母在孩子成长时也不断地面对挑战,如果父母想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就必须先发展、观察孩子的能力,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接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孩子的“拖拖拉拉”和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成人世界的仓促和繁忙让我们忽视了孩子在他特有的年龄阶段本该呈现的样子,而一味地要求他们停止一切“无关行为”,迅速配合我们的步调。早上起床穿衣服,我们要赶时间,不能等待孩子一个一个慢镜头的动作,拿过衣服两三下就给孩子穿戴完毕;早上洗脸刷牙,我们要赶时间,不能等待孩子一边玩水一边洗漱,洗脸刷牙全权代劳。孩子做的事情,即使他们很慢,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的是会做的。如果我们帮他们完成就是剥夺了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权利。蒙特梭利认为父母这样做是“鲁莽地拖着孩子做人生的跑步旅行”。父母要学着放慢步调与孩子做慢节奏的努力,用孩子的步调与孩子一起成长。

三、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在孩子发展到可以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自觉的就成为了孩子人生奋斗过程中的第一个敌人。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并会一直持续着。父母显然是无比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种疼爱很多时候却变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阻碍。父母不了解孩子与成人不同,成人的自我形成已经完成,但是孩子仍然是正在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完成恰恰是需要孩子在独立的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完成的。当父母不断地去干扰甚至阻碍孩子去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不妨试着换个角度改变自己的步调来配合孩子,这样就一定会明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就。父母过多地照顾服侍孩子,实际上恰恰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更多的危险。成长受到阻碍,孩子会停留在发展阶段。不认识危险的孩子如何去辨别危险呢?没有接触过危险的孩子将来一旦遇到危险父母能第一时间来帮他们解决吗?相信孩子,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多提供些探索的机会,他们就会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来才会更加安全,父母才会真正放心。

四、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自己照顾自己并且照顾好自己是一种生存能力。首先,在家庭里建立一定的规矩,比如自己吃饭、自己入睡、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自己收拾玩具、从哪里拿的东西用完了要放回哪里去等。很多规矩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或细节,在建立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多贪快。孩子在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接受困难等问题,父母不能操之过急,但是也不能轻易就妥协,坚持就一定会有成效。在建立规矩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采用恰当的方法,避免过多的训斥和责备,避免轻易地妥协或直接替代。适时地采取让孩子自主选择的方法或是冷处理的方法,正面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作为父母努力的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整洁的生活环境。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时,可以请孩子帮助家人拿东西、分筷子、浇花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父母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持之以恒,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篇(4)

1.1基准课程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其课程属于基本阶段英语课程。

1.2学位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医学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在达到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顺利通过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并尽可能取得良好成绩。其课程属于提高阶段英语课程。

1.3专业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今后从事医学领域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将有利于其实际工作,也为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拓展阶段英语课程。

2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医学成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初步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此,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熟练程度。这里重点讨论学位英语教学层次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实行传统的面授教学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校的面授课程和计算机上的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面授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学时,面授课程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内容,综合语言功能,把讲解词句、结构难点以及英语三级学位辅导内容等语言形式放在面授课程的重要位置上,并把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渗透在每次在学校里面授课的内容当中,以便让学生能够抓住并掌握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因素,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分析,从他们的思想及语言表达中抓住信息反馈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薄弱点并做进一步的加强。在课堂上无论从课文的朗读到词语的讲解,尽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尽快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网络学习内容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操练,也是面授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每学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络课程训练,其英语学习任务占英语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时。网络学习内容对应教学大纲中的单元内容和三级水平考试内容,学生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认真完成网上布置的单元作业,并且在网络上完成每一单元的测试题目,最终完成规定的网络学习任务。

3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3.1医学成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并制作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大学英语完整课件,包括大学英语1~4册每课授课要点、语法结构、词汇用法、难句分析及精彩、优美、实用的句式等。以确保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授课教师发生改变,但授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及学生的运用仍能得到不间断的贯彻落实和执行。针对推行的医学成人专升本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对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进行调整。保留已选定的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以及郭杰克主编的《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3.2扩充学生学习资料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对教材及学位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语法要点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并配合以相关支撑的大量配套练习题目,如:词汇(介、副词,词组的固定搭配,三级必备词汇)选择、完形填空、挑错、阅读理解、翻译(中、英互译)。收集汇总了近十年的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真题,并配有相关分析讲解及参考答案,自行组卷整套三级题目或模拟试卷供学生学习练习使用。

3.3配套的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为了满足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参加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的需求,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三级英语学位考试,应用语言学系增加了校内教材,即《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辅导用书》,作为配套的英语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书中涵盖了三级考试中所要求掌握的全部语法点并配有大量的对应练习题目,供学生复习时参考使用。其中包括名词与主谓一致;常用时态;被动语态;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虚拟语气;强调句;倒装句;附加疑问句;情态动词;各种从句(主、宾、表、定、状、同位语从句);介词搭配等。此教材先在学校课堂面授教学中进行使用,待使用成熟后再正式出版发行。

篇(5)

长期以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目光集中在了少数——在个别学校也可能是多数——“成功”学生的身上,而那些被遗忘的失败者只有带着沮丧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走上社会,那不甘的“升学情结”便会变本加厉地追加在下一代的身上。教育对于受教育主体——学生的意义到底应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展开,还是应放在尚未触及的未来实现?如果说那些“成功”的学生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也算成功了,而那些处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学生,他们得到了什么?

受应试困扰的基础教育如此,那相对自由的高等教育如何呢?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背景下,作为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和生产并传播知识的大学,浮躁之风日渐盛行。教师忙于科研疏于教育,学生也急于投入社会一显身手,没有硝烟的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专业化知识的加深,使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快餐知识”却炙手可热。各种资格证书漫天飞舞,人格证书却难觅踪影。先天不良,后天欠补,难怪有人惊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太贫乏了。不知是应试教育的惯性使然,还是为了使迷航的心灵得到慰籍,投身新一轮更加实际的功利性追求成了大学生消除迷茫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来看一下今天的教育。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教育活动本身已经逐渐成为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活动。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专业化知识更显示出了其优越的经济价值。由于知识本身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直接。

于是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呼声日渐其高。教育成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也抓住了挽救教育补给不足,促进教育规模发展的救命稻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运行方式冲进了校园,仿佛一夜之间,学校、教师、学生都裸地置身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了。教育的经费来源、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分配、内外部管理体制等开始转向了经济的要求,学校创收、开发不得不列入学校的主要工作日程。盲目的扩招、合并、设立分校成了某些部门、某些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合理的运行方式。教育的这种功利性追求不但在形式上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更深入的影响着教育的其他方面。

由此,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教育与社会诸关系中正超乎寻常地凸现出来,教育的功能被狭隘地以经济上的功利主义所涵盖。正在膨胀的功利性追求越来越模糊和遮障着人们审视教育价值取向的视线。仅在教育与经济关系圈内争论的,经济决定教育还是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无异于置身庐山而欲辨其本来面目,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对经济的依附,使教育沦为经济的附庸,从而使教育丧失了其在建构人的精神上的主体独立性。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得不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受制于不健全的社会需求及评价,从而导致教育的裂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举办和发展正在以片面地追求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经济意识和经济行为日益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活动中。在教育的诸功能中,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相对忽视教育的其他功能的经济主义倾向已经出现。

篇(6)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从20世纪初发端,经过了渐兴、停止、恢复、发展等阶段的近百年的发展,今天已呈勃勃兴盛之势。但在这兴盛之中,却也呈现出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既阻碍着美术院校的发展和完善,又对一些美术从业者和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利。

一、美术界人士对美术理论还应更加重视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浪潮,从“85美术”到“波谱”“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波波的艺术浪潮中,有些艺术家由于相对欠缺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基奠,缺少对中西方艺术史和艺术背后的整体知识的系统了解,致使他们在这些艺术浪潮中虽不乏创作了固于本土而面向世界的时代力作,也有一些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矫饰的作品。

叔本华曾说:“人类总免不了会犯同样的错误。”在今天的美术界,有些人仍视美术理论为美术创作的附庸。比如笔者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朋友就曾不屑地认为“艺术家所需要的是灵感,是手上工夫,是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理论。”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积淀又何来灵感?没有理论知识引导情感表达创作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今天,有些青年艺术家都把自己一头扎进画布而不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并把这些视之为是对艺术的另一种“执著”。然而,笔者看来,他们中有些殊不知这份“执著”有令人扼腕的叹息。

有几次,笔者遇到几个某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自由画者,他们问:“谁是山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还问到:“是八个大山人吗?”笔者啼笑皆非。然而,当我们了解到有些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在我国,有些高等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其美术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相对不高。一些绘画专业在有些学校在设置的专门的美术理论课课程上存在安排得不足。一些学校的美学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被列入公共文化课范围内,总课时约占公共文化课的30%左右。

二、从西方学者的观点,谈美术理论的重要

西方本质主义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人类的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因此,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教育作为现代大众化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下面四大部分,即: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在艾斯纳和格内尔的这份课程列表中,美术理论所占有的比例明显很大。由此可见,西方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理论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还是较高的。

美学是与人生价值问题相联系的。美术院校通过对美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对美的本质、形态、类型等问题的了解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悟、认识、鉴赏和判断能力。而美术批评是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对美术批评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判断能力。而美术史的学习,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更显得重要。学习任何专业的人,都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状况。俗话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美术院校学生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过去美术史的发展和现状,更在于他们可以去传承其中优异的部分,去开拓更加宽广的艺术局面。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美术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去汲取养分、获取灵感。师古人、师传统,犹如师造化一样都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法。三、从美术教育的本质看美术理论的重要

中国美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先生的“以美育救国”的口号下发展、壮大的。“美育救国”在今天仍然具有发展国家,提高人们审美意识的时代紧迫感。因此,美术教育在今天作为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其本质仍然是“美术文化和审美文化的教育”。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日益高涨,美术学院作为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培养的人才理应是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独立审美自觉的人,而不应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操作者;所培养的理应是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自己的美术工作者、美术教育者和美术热爱者,而不仅仅是所谓的艺术大家。

在我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中,只有既重视专业理论又重视专业实践,使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审美教育的途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这两者相对而言,专业理论是“虚”的教育,其重视的是精神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实践课则是“实”的教育,其重视的是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只是当这“一虚”“一实”相结合时,既重精神又重技能时,才是最有益于一个审美的人的发展。

结语

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一个想要在实用美术领域中有所收获的人,还是一个想成为艺术大家的创作者来说都如此。好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如一位当代西方哲人所说,在艺术领域,你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意识的多少与高低将决定着你的眼界有多高,也将决定着你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参考文献:

篇(7)

作者:冯羽 单位:上海科技馆

HPS教育理论

H(HistoryofScience)指科学史,P(PhilosophyofScience)指科学哲学,S(SociologyofScience)指科学社会学,HPS教育旨在扩展科学教育的视野和科学教育的内容,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HPS教育的三个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新宁认为:“缺少了史学和哲学,不会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我们接触科学,一定要看到科学的真实”。科学最起码可以从三个纬度去解释,作为知识的科学,作为探究的科学和作为社会交往的科学。第一个维度,科学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它还包括认知的过程。要想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必须知道它是什么,同时也知道它怎么来的,这就是哲学,科学哲学(P)就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第二个维度,科学需要探究,需要花时间,甚至五年八年二三十年进行研究都是可能的,这样一个探究就是史(H)的维度。现在中小学强调科学探究,就是为了探究这个知识怎么来的,科学家当时怎么研究的,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去再现这个过程。第三个维度,科学是社会对话的结果,是共同体,这就是科学社会学(S)的维度。一个成果为什么二十年后才能得到诺贝尔奖金?这是因为科学是与社会不断对话的结果。比如,虽然我们现在科学非常发达,iPhone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是这个和大众的距离似乎并没有缩短,为什么?就是科学与社会的对话没有做好。我们不懂为什么要iPhone4S,不懂每个技术背后都有哪些创意的历史和文化,而事实上法国人、美国人在用iPhone的时候不只在用技术,而是让技术真正成为生活中潜在的一种工具和文化。

HPS教育如何推进科技馆科学教育

我国的展览往往是单一强调Communication(互动性)、Scientific(科学性)或Philosophy(哲学性),很少有一个整合在一起的展览。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用HPS教育理念才能推进科技馆科学教育呢?第一,内容策划方面。科技馆里任一展示主题的说明和展教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当代和思考未来,所以做一个展览内容策划,一定要有科技史的展教内容,只有做到以史为荣、以史为鉴、才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智慧启迪。展览中孤立的知识点的解读和实物的展示还不如翻阅资料或网上查询更方便,因此,我们在做内容策划上要紧紧围绕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三个维度来阐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建立用三维的角度去看科学、看世界的方法。第二,教案编写方面。要打破科学教育长期以来只关注“科学知识的结构和逻辑”的这样一种封闭的学科本位思想,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提倡在科学教案编写中适当加入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科学元勘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科学,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教案中融入HPS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背景,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刻地理解;而且有了人、事、情感的参与,使科学教育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拉近了学生与科学以及科学家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的仰慕”变为对“科学的投入”。第三,科普老师培养方面。科技馆里的科普老师对科学的想象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学习时对科学的理解。高水平的科普老师队伍是普及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的前提,科普老师也是HPS教育引入科学教育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我们科技馆管理者要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培训科普老师教育思维方式和观念等紧密相连起来。四、结语HPS教育基本思想就在于:坚信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这些学科的有机融合,才能使科学教育变得更有效。我们用HPS教育的方法来推动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建设,不是单纯欣赏或是崇敬科技工作者那些建树当代惠及后代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发展的足迹中去体悟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索的智慧和方法。回望和审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源流,特别是在源头,科学、哲学和社会学是不可分的。

篇(8)

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学习是根本前提。坚持全员性、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集中辅导和老师自学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学校领导应该对教师的工作不定时的检查,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说明,并派辅导人员进行辅导,努力提高师资教育的理论水平,这是科研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创新模式,师资对于起到重要作用

(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根据学校科研研究的特色,做好布局分配,与具有资历的研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与地方政府、协会进行联系,创建新型的教育服务平台,这不仅仅可以缓解学校科研工作的紧张,也为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建立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图书阅览室和科研实验室,逐步完善学校的科研教学条件。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是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实现科研目标的关键。没有教师就无所谓学校,师资队伍得不到发展,谈何学校的发展。无论在什么时期,学校的竞争都是师资队伍人才的竞争。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人才、吸引住人才、运用好人才,将开创学校师资队伍的新局面。

加强师资队伍一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思想观,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增加事业责任感,追求精神上的提高;二是加强高层师资力量,一个科研项目需要资深的带头人,建立学校科研的特殊岗位(如客座教授、资深博士等),以他们组建科研小组,带动教师走进新的局面;三是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可以大力宣传优秀老师的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加重教师的主题地位,对于青年教师,应该为其配备科研经验丰富的导师,使其能够尽快的提高教学和综合能力水平,帮助他们快速成才;四是推行新型师资管理模式,建立出相对稳定的师资高层,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教学研究的骨干,合理的利用,向社会任聘高水准教师,推行优胜劣汰的新型管理机制;五是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经费管理,让有限的经费在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作用,也可以引进地方科研培养经费,真正的达到专款专用,提高师资综合能力水平。并且完善学校津贴分配,坚持效率优先,直接与教育工作挂钩,奖励科研贡献突出的教师,真正的发挥出激励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制定科研制度,强化科研管理

一个完善的科研教育制度是学校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以及上级部门应该就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科研制度,对于科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应作出适当的奖励,为科研工作的实行扫除障碍。(教师科研工作制度、年度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考核等都是为了提高科研工作的成绩而提出的,也是激励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目的之一。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首先要明确科研课题,在这过程中可以参照“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等文件的精神,对于学校的科研课题实行课题的负责制度,在学校成立科研小组,通过一系列的申报、研究、统一开题等方式,进行实施。并且把教育工作中的疑难、敏感等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样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能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让科研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

篇(9)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为知行、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1914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后,就一直从事于旧中国的教育改造。1946年7月25日,积劳成疾的陶行知病逝。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并创办了晓庄、工学团、育才等新型的学校。幼儿教育理论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主要观点

1.2.1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人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幼儿教育应该建立在幼儿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将这种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范围应该拓展到社会,让全社会成为幼儿教育的基地。另外,陶行知认为,有效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学做合一,即将幼儿教学、幼儿自我学习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1.2.2创造教育

陶行知指出,有效的幼儿教育必须以相信儿童为前提,相信儿童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幼儿自己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幼儿自由地发问;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支配时间,从而培养其创造力。

1.2.3科学教育

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应该科学、全面,让幼儿教师与幼儿一起“玩”,玩科学的把戏,促使幼儿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在教育过程中,陶行知认为科学小实验是推动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向大自然和社会获取知识,通过自制玩具与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优良的科学氛围。

2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

2.1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活的环境,而尽量不用或少用死的书本。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知道幼儿园体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与习惯,从而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合理的体育活动目标。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按照不同发展层级的幼儿适时调整体育活动目标,从而形成网格式的目标体系。二是丰富体育活动的各种形式。幼儿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晨间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教学课的相关活动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自制器械,促使幼儿能在使用各种体育器械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丢手绢、跳绳等游戏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根据体育教学课活动的情况,不断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和身体发展需要做出调整,从而推进教学改革,完善体育教学课程的各项活动。三是科学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开发各种有助于提升幼儿能力的场所,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器械,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选择与制作合适的体育器材,探索创新,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2.2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陶行知的理论,儿童6岁以前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为促进各阶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主要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传授幼儿生活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愿望,强化与巩固幼儿生活自理的行为与能力.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各领域教育、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结合,促进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三是制定良好的班级班规,注重环境的熏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促进和巩固幼儿规则意识,推动大班幼儿身心发展。

2.3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一是完善幼儿一日生活。一日生活是幼儿每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日生活,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二是在谈话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更好地解放幼儿的嘴,幼儿教师应该在晨间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幼儿交谈,从而拉近师生关系,了解幼儿的发展动态,引导其参与谈话,促使其将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形成有意义的话语。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社会、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应该给幼儿大胆讲话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与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启发式地提问,促使其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去。四是在领域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领域教学是幼儿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良好的领域教学总是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培养幼儿的各种兴趣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将语言训练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把音乐欣赏、游戏体验、思维发展等与幼儿语言提高结合起来,全方面地提高幼儿的能力。

2.4推动幼儿科学教育发展

按照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充分利用好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将其作为科学探索的主要对象,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一是从自然、社会等多角度选择合适的科学内容,将科学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幼儿通过科学感知周围事物。二是明确科学教育各阶段的目标,即紧紧围绕幼儿的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经验的积累三个方面,全面规划小、中、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长远目标。三是设计恰当的活动,解放幼儿的双手与大脑,促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四是材料的选取应该遵循多样性、严谨性、探究性、恰当性的特点,使幼儿能在通过有效的材料完成探索活动,并保证活动效果最优化。第五,幼儿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幼儿的各项操作,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及时解决幼儿难题,归纳与提升幼儿结论,灵活调控整个活动过程。

2.5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

一是践行行知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建立健全音乐区,并在规定时间内播放音乐,使整个幼儿园都充满了音乐的氛围,让幼儿每天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其音乐感知力。另一方面,鼓励与引导幼儿用心感悟音乐、创造音乐,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孩子们热爱音乐。二是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其美术能力。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在绘画中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积淀丰富的美术经验,形成良好的美术感知能力与美术创造能力。

篇(10)

我校是办学条件、生源素质比较差的学校。办学条件差,主要是教学场室一少二差,不符合中学的办学需要,学生普遍不愿到六中就读。生源素质差,就是每年招生经过三、四次择校后,很多素质较好的学生都转走了,而补充素质较差的进来,使“学习困难学生”占了较大比例。年夏一年,我校的生源一直是处于市直中学的第三档次。过去,学校曾努力尝试过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或用拼体力、耗时间的方法去争取好成绩,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九三年调整领导班子后,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反复的学习、研究。大家从自己的体会和教师们的实践中认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差,并非智力水平低,而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如果能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他们是能够进步和成功的。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这类学校,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改革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校落后面貌。在此同时,我们组织了本校教师去参观广州109中,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上海建平、闸北八中的改革经验,对学生进行广泛问卷调查,到二十多间小学去了解情况,召开了几十次学生座谈会。发动教师展开讨论等。经过一系列工作后,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出现的原因、心理特征、人生追求等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比较一致地认为,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无心向学,不愿接受教师的教育等,不能用简单的批评、处分、惩罚等方法去解决,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为他们创设激励性的环境,给予成功机会,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内驱力。经过反复酝酿,提出了开展激励教育的设想。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形成了《佛山六中激励教育实验方案》(讨论稿)。今年初,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深入开展激励教育(深入到学科课堂,深入到学生心理素质,深入到教师教育思想转变)的决议,修订了方案。

二、激励教育方案的实施按照激励教育方案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

我们主要在把德育工作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和“两个课程”教学方面进行实验。

(一)、把德育工作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1、开展“一人一职”活动。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担任班里一个职务。各班都设了几十个职务,由于学生担任班里一份工作,他们就有了表现自己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工作能力的机会。不少同学特别是哪些过去从未负责过集体工作的学生,好象找回了一点自我。因此,他们都很珍惜这个机会,积极认真把本职工作做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2、建立奖学促学制度。就是改变过去主要“论分行赏”的做法。这个制度,内容包括各方面获得成绩、表现突出、为集体作贡献、学习进步、甚至克服了缺点,改正错误进步大的,都可以得到奖励。范围从过去的少数人扩大到65-70%。办法是物质上奖给一元几角的小物品。精神上是一本荣誉集。获奖者得小奖状一张,或照奖励相放进荣誉集里,作为奖励记录。这些奖励微不足道,但这是学生成功、进步的体现,得到的是师生们的认可,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平衡、同时也是他们争取新的进步、成功的鼓励和鞭策。

3、进行讲评活动。就是由班主任(或学生)对学生的工作、学习和活动进行讲评。对做得好的,表现好的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得到鼓励,又为全班树立了榜样。而使没有做好的能分清是非,受到教育。这对树立良好班风,养成良好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讲评每天或隔天进行。

(二)教学工作中的激励教育活动

1、开设活动课程。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我校把它列入正式课时从九四的开始,在初一、初二开设若干个活动小组,全体学生参加,每周二节。活动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特别是那些学习上的“失败者”、“落伍者”,有了获得成功的希望和可能。在获得某些成功后,而使自己增强信心并逐渐把兴趣、信心转移到学习上。实践证明,开设活动课程能较好地做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也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

2、进行学科课程教学改革

(1)、学科教学要求。根据大多数学生实际,方案提出的要求是:“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低起点”就是适当降低教学的起点和要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进步。“小步走”就是不要只赶进度。教学步子要小些,多设几个台阶,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让学生感到处处有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多活动”就是改变教师从头进到尾的教法,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有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反馈”就是及时了解、收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使取得成功的同学及时得到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2)、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各种方法,如介绍历史故事、直观教学、画简笔画、“三分钟导游”、简评作业和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以引起学习兴趣。老师们还在实践中创造了激思法、激情法、激趣法、激励法、启思法、每周一向等多种引趣方法,改变对学生被动的说教式教学,做到寓教于乐的双边活动中。

(3)进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学习困难学生”过去是经常失败、屡遭挫折的,他们大多存在着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在实验中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要求学生、“一卷定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自信心,有的用分层设起点、分层提要求、分层评成绩的方法,给学生通过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机会;有的用对学生点滴进步写上简短的激励性话语,使其增强信心,有的对课堂上积极思考,有某些创见的给肯定、鼓励,这些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4)把激励教育深入学科课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的激励教育实验进入第二阶段:学科课堂的激励教育。近年来各学科组已迈开步伐。如叶培德主任的“课堂教学几种激励方法”,冯建新主任的“语文活动课激励教育渗透”、黄海宇老师的化学实验分层激励模式,黄沛元老师的语文教学“质疑点拨疏通七法”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三、激励教育的初步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效。

激励教育使“学习困难学生”逐渐从自卑、厌学向自信、愿学的方向发展。九二年级是第一个实验级组。在实验中,同学们得到各种肯定、鼓励后,内心是高兴、喜悦的,感到自己也能学好,积极性不断提高。九四年期中测验后,不少学生感到有较大的差距,有80多人要求补课。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开了一个补习班。没排上的还多次要求,有的说补两科不行就补一科吧。老师们深受感动。今年初二也出现同样情况。今年初一,不少同学下课、放学后请老师辅导,请同学帮助。学生的学习热情唤发出来了。学习信心的增强,积极性的提高,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今年市教委来督导,提供给我们的中考信息是:九三学年及格率最低的学科是38.2%,最高的学科是67.3%;优秀率最低的学科是0.62%,最高的学科是23.5%。九五学年及格率最低的学科是63.9%,最高的学科是86.4%。优秀率最低的学科是38.8%,最高的学科是55.4%。九六年略高于去年。九五年初二地理会考,合格率100%。对我校开展激励教育实验,九五年四月十一日,《佛山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以《不信东风唤不回》为题,作了详细报道。九五年五月市教委来校视导给予的评价是:“六中开展激励教育实验,走出了新路子,初步办出了学校特色,就是‘合格+特长(指学生),达标+特点(指老师),规范+特色(指学校)’”。九七年五月市教委来校督导时认为,“六中开展激励教育取得了突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一个实验年级)

九四年航海模型小组有四位同学代表佛山市参加第九届省运会,取得一个第三名,一个第四名,并评为市优秀运动员。九四年市初中语言知识基础能力竞赛,三人参加,获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九四年城区中学生象棋赛,获中国象棋高中组第三名;九五年第五个土地日征文比赛,六个获奖,其中有四人是九三届的,九五年城区初中组蓝球赛获亚军,九六年获冠军。男子足球几年都列前六名之列。九七年女子蓝球赛获中组第三名,足球第五名。

(三)、教师教育思想转变有了质的飞跃

1、提高了对开展激励教育的认识

由于我校学生入学时素质较低,老师普遍不喜欢他们,一谈到他们就摇头摆手,气不打一处来。学校提出开展激励教育,有的老师说,对他们进行激励,不如说是激气。怨声怨气也不少。在开展实验中,学校通过召开座谈交流、总结表彰会,出版《激励教育探索》论文(经验集)等,使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黄志华(第一个实验年级组长)在介绍中深有体会地说:“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冯建新主任在论文中写道:“让我们的爱心之火燃烧起来吧!既激励学生,又激励我们。”何秋良老师以“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为题,畅谈了班级开展激励教育的经验和体会。雷晖老师说:“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也可以肯定好学生的恒心,是一种费力小而见效大的好方法。”只有二教龄的古嘉庆老师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以激励教育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老师们用激励方法来教育学生,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摒弃。

2、增强师生情感,促进教学工作

激励教育的不断深入,使教师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只用批评指责的办法,学生是心服口不限的,有时口也不服。讽刺挖苦,责难体罚,是“征服”不了学生的,有时会造成反抗,使师生积怨越来越深。只有给学生真诚的爱,做他们的知心人,才能与学生沟通,有利于教学工作。如叶培德主任,对不论如何差、甚至有时为难他的学生,都不还以难听的语言、难看的脸色,始终以情去感到、以理去打动学生,都不还以难听的语言、难看的脸色,始终以情去感动、心理去打动学生,教学中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学生都很服他,他的学生朋友特别多。他的激情、激趣、激思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普通欢迎。九五年参加教学的欧蕴莲老师,她任教的初二(2)班,有七个纪律松散,无心向学的学生考试成绩总在20-40分之间,她曾进行过多次批评教育,但依然如故,收效不大。后来欧老师改变方法,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学习上的困难,并帮助他们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提起学习勇气,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这些学生感到再不认真听她上课就对不起她。这几个学生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完全改变了学习态度,努力上好数学课,初中毕业时,这七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全在80分以上,有三位90多分。欧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对学生有深厚感情,才能上好课,才能教出好成绩”。现在初一年级的老师说,九七届学生原来素质并不好,入学时有七位同学结业成绩三科总分在100以下,最低的26分。不少学生成绩很差,但我们不嫌弃他们,不放弃他们,而是主动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以鼓励,多给他们成功机会,学生都乐意上课,下课后,放学后,主动找老师问功课,问作业,找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情绪比较高涨。初二年级也是这样,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及其家长积极要求补课。

3、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次多类型激励。

黄志华老师在九四年就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采取分层要求和评价学生的办法进行课堂教学。她对作业书写整齐,符合格式的就给予“好”的评价。并把平时成绩分为:留心听课占10分,按时缴交作业书写认真占10分,自觉预习占10分,知识考查占70分。前30分其实起到了调到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功效。她在总结中说:“低起点赢得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小步走’使学生取得了学习成效,‘多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反馈’提高了学习效果。冯建新主任用激励教育渗透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挖掘课文中的激励因素,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情、手势、眼神等去影响、感染学生。在活动课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环境、鼓励参与、引入竞争、开展竞赛,引导学生去争取成功,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了个性,得到了同行的赞许。最近他获得了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课例、论文评比三个一等奖。年青教师胡志棉,用讲评学生作业,分层提问学生,分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按上、中、下进行辅导的方法,教学效果良好。本学期所教的初一(4)班数学,至十二周尚未有学生欠交作业。同学们做练习册时,做错了或不会做也不抄后面的答案。期中测验全班平均分75分。年青教师黄海宇的化学课用分层激励模式教学,效果较好,近两年升中考试,她所教的班成绩高于其他班10多分。

四、几点体会

(一)、教育改革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求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的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各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各种各样改革时,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方向。如果偏离了,最终还是要走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我校开展激励教育,从实施方案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来看,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吻合的。从四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激励评价,而且特别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个核心内容。因为能坚持这个目标,所以走出了新路子,初步办出了学校特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教育改革必须抓住教师教育思想转变这个关键

篇(11)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模式,纠正了传统德育中只重视知和情的错误,将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把德育从传统的口头教育和纯文字灌输中解放出来,延伸到受教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把生活当作是统一知、情、意、行的有效德育途径和载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还重视知、情、意、行的联系和区别,不放任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注意引导和启发,在拓展意和行的德育途径时同时也注意知和情的教育,做到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能够发挥受教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德育是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在受教育者的内部思想斗争中,这种斗争源于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原有思想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从而产生理想的德育效果,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不要把受教育者封闭在象牙塔内,不要把德育搞死、搞僵,认为受教育者本身才是教育的主体,应引导受教育者去参加人际交往和活动,在学校生活之外,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道德标准。生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不同的德育情景模式,让受教育者在生动的情景中选择和学习,认识到怎样的道德标准和道德选择才是正确的,让受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去学习和进步,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

(三)生活即教育理念重视德育环境的构建,对德育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的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的过程,不可能实现一蹴而就,有时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倒退。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德育成果。传统的德育观只重视对受教育者本身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德育如果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式的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呆板、单一、枯燥的教授方式也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倦感。陶行知认为好的生活就会有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只会产生坏的教育,陶行知不仅仅在理论上重视环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又特别把实践观引进了道德教育思想,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结构开放、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环境,生活实实在在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起着重要的第二课堂的作用,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将德育实践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给受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生活即教育理念反映出的对德育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重视集体的力量,重视构建良好的集体环境,发挥受教者所在集体的教育作用。受教育者生活在集体中,集体是受教者生活中直面的教育榜样和教育环境,利用集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利用受教育者的从众心理,形成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对集体中的每个人产生导向和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每个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集体环境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参加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接受集体的评价,一些不同于集体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会被排斥甚至谴责,从而影响个人放弃自己不良的道德取向保持与大众一致的方向,个体在这一德育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排斥,而是经历主动代替和自我选择的过程,从而产生集体环境对个体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

二、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队伍多元化

生活是多元化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群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贴近生活,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当做是教育本身,因此要做到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积极发挥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榜样的教育作用,加强各种群体之间的沟通,如利用受教育者在校接触的老师和同学的先进榜样、家庭生活中接触的亲属的先进事例、社会上接触的德育榜样等,组织各种教育力量。除了学校教育的老师外,受教育者接触的同学、亲属等各种群体都可以被当做是教育队伍的一部分,积极联系他们,学会利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进行教育,要把德育延伸到学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直面生活中鲜活的教育榜样,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二)实现“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阵地化,系统化

生活是零散、杂乱的,而德育又有着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没有对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仅靠一些临时性和突击性的教育往往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可以组织一些连贯性较强,主题鲜明的活动,如礼仪文明月、学雷锋活动周、关注灾区系列活动等,利用各种场合,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应避免死板,避免走过场,把德育和体育、美誉有机集合起来,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在生活中寻找德育的契机,把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好各种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不断拓展新的德育平台,关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的各种设施和场所,对这些设施和场所加强建设和管理并进行整合,占领生活中的德育阵地,实现生活即教育的阵地化,系统化。.

(三)注意生活中的引导,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生活即教育的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由于受教育者缺乏经验,在生活中可能出现道德标准模糊甚至做出一些错的道德选择,还可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中一些道德情景或者忽略一些道德选择,因此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要加强生活中德育的引导,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道德情景,选择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要让受教育者参与到生活中各种的社会关系中去,并通过亲身的体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对社会关系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磨炼自己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选择,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