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一部红楼经典,能够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一人心中一个红楼梦”,更何况被奉为经典的87版在观众的印象里根深蒂固,而作为命运主线的十二钗更是焦点中的靶心。如今新版红楼已经揭开面纱,相对于87版十二钗的形、神皆似,一眼就能认出个大概。那么新版十二钗则感觉特点不够鲜明,虽然她们个个漂亮胜前版,但也许是额妆的局限,众钗站在一起,若不是看上一会,还险能分清这是哪家小姐。

从十二钗的“形”上说,87版是严格遵从原著中的时代背景的,所以人物外形鲜明。而新版创新的额妆造型,强化了新红楼的艺术感。而十二钗的“神”是最难把握的,既有创作者们对人物的不同理解,也有不同时代的不同视角。我们看到的87版金钗严格按书中描绘挑选演员,而新版没有完全苛求于原著中的形象,赋予了角色更新更全面的拓展空间。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是红楼十二钗之首,陈晓旭版清秀,自然、娇弱,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神仙妹妹。而蒋梦婕版黛玉虽然有着古典的样貌与气质,但少了一分孱弱,骨子里透露出些许的叛逆来。

篇(2)

1、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

2、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观两套《红楼梦》烟标,除了印刷上旧版正面的画与背面的诗句呈直排,而新版却是横向排列,其他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一样是由上海海派画家刘旦宅先生着笔,以泼彩技法和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钗人物造型,一样由南京书法家陈大羽题写的《金陵十二钗》套标名与十二个分标名,一样印着七言律诗,一样的繁体字,甚至连烟壳边沿古铜色图案也是一样的,给人以一样的古典、一样的精美、华贵的感觉。

然而,细细观之,区别还真的不少。新版烟标上的七言律诗后面,多了红学家周汝昌的签名和印章,且新版烟标上的七言律诗,不同之处涉及七枚烟标,其中有把简体字变为统一的繁体字,也有纠正错字的,当然还有换用了新的诗句。

据我所知,大抵是这样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卷烟厂的《金陵十二钗》香烟面市后,因擅自使用周汝昌有关《金陵十二钗》的12首七言律诗,又不署周汝昌名而引起作者不满。此时的周汝昌,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遂委托他在南京的“红学”弟子,时任《南京日报》编辑的严中他处理这一纠纷。由于南京卷烟厂与周汝昌的人严中各执一词,周汝昌不得不以原告身份诉诸法院。后经法院调解,诉讼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开始了重新合作之新局。周汝昌先生不仅同意出新版《金陵十二钗》的烟标,还同意在烟标上签名盖印,并纠正了老版烟标诗作中的一些错字,对个别诗画不配或者不甚满意的诗作,重赋新诗。

新版与旧版

新版《金陵十二钗》烟标,与旧版烟标比较,改动甚多,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是对繁体字中夹有的简体字予以统一。如《宝钗扑蝶》一题的首句“苍苔不惜鳳鞋潮”,其中“苍”字是个简体字,新版改为繁体字“蒼”。此外还恢复了两处异体字。如《可卿春困》一题,将首句“绿窗好女出寒家”中的“绿”字改为“綠窗好女出寒家”;《李纨课子》一题,将末句“嫠婦孤舟韵最哀”中的“韵”字改为异体字“韻”,即成“嫠婦孤舟韻最哀”。

二是对旧版上的错字勘正。如:《黛玉葬花》一题 ,将三句“香土一杯愁万种”正为“香土一抔愁萬種”;《惜春描图》一题,将二句“芳噶金碧写新缯”正为“芳園金碧寫新繒”。

三是更替新诗。如《凤姐设局》一题,旧版诗题:繩間懸縊水沉淹 /素指纖纖數止三 /知否雪花銀更飽 /琉璃佛火善財庵;新版诗题:會芳園側石嶙峋 /轉出驚鴻語意勤 /午夜篝燈人影亂 /相思猶對鏡光勻。又一题《湘云拾麟》,旧版诗题:亭亭麟器佩當腰 /可有同行慰寂寥 /慧眼草間能得寶 /陰陽高論最風標;新版诗题:清虛觀裡出奇珍 /偶落花間待此人 /他日雙麟重會處 /芳心默默豈無因。兩首比較,後者明顯更勝一籌。再一题《迎春诵经》,旧版诗题:林下風清識我師/上元燈火事歡悲/壽筵不賞風光好/早為羣芝掃落花;新版换上的是:虎狼階下肆呵/園內風雲日夕多 /太上一編勤誦習 /累金冠風付誰何。从切题角度看,后者更显精当。

这三题之精粹有神,是集北京周汝昌、上海刘旦宅、南京陈大羽等三位大家神来之笔的诗、画、字一体的《金陵十二钗》烟标,更显经典、厚重,堪称无与伦比,烟标中一绝。

《红楼梦》烟标的维权故事

每每面对这两套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烟标,我总是思绪起伏。

你想啊,一个是侵权方,一个是受害方,而且已经对簿公堂,大有势不两立之状。眼下有个流行的做法,即因著作权受到不法侵害非要让法官断个明白不可的案子,并不少见此类案子,人家也没有错啊,这叫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倘若周老非要讨个“说法”不可,甚至要求对方赔偿多少万元的损失,也未尝不可,毕竟对方是以赢利为目的侵权的,而烟类产品又是高利润商品。可是,到了后来,受害者周老居然可以与侵权方握手言和,可以成为对方的合作者,没有宽大为怀的气度,没有可以承载一部《红楼梦》的心胸,这绝对是办不到的。从这点上看,周汝昌先生的做法不仅是成人之美,而且善事善做,不仅纠正了老版上的错字,还特地重新赋了三首新诗,足见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和精益求精的学者风度。

篇(4)

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热点搜索趋势里,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 (蓝线代表“金陵十二钗香烟”)平均指数都在310以上,且在2013年期间还多次达到小高峰,其中最高一次是在2014年2月份时达到了653的数值。相比之下,关键词“娇子x” (绿线代表“娇子x”)的整体热点搜索指数要相对低于“金陵十二钗香烟”。

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这就是这两款细支烟的搜索指数。因为我们忽略了第一个关键词有一个重要的干扰词“金陵十二钗”, 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别名,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12个女子,它的火热程度从古至今都没削减过。但也正由于南京中烟生产的这款细支烟以此为名,更是赋予了这款细支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名气。不同于金陵十二钗烟的娇子x系列,单从其标志性字母“x”来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字母,而是一个未知数,代表着神秘、未知、感性、魅惑等特质,吸引了不少独具个性、追求时尚的人们的关注。

在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的相关检索词排行中,就如上文所叙述的那样,有关《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那些事儿还真不少。按照惯例,我们排除不看,则在此排行中有关“金陵十二钗香烟”的相关检索词有5个。其中有关此款烟价格的相关检索词热度居于首位,其次还有有关此系列卷烟种类的关键词。除此之外,还有“金陵十二钗香烟图片”这个相关检索词,大概是此烟精美的外包装设计吸引了不少检索用户的缘故吧。

相比前者,在“娇子x” 相关检索词排行中,并无太多无关的干扰词,仅“万宝路”一个。但与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相同的是,价格也是“娇子x”检索用户首要关心的问题。“娇子x龙韵”“娇子x玫瑰”“娇子x金桂”“娇子x星座”“娇子x生肖”等相关检索词,都是娇子x系列里的,可见检索用户对娇子的品类规格还是有一定认知度的。

再来看看“金陵十二钗香烟”的百度知道检索排行,提问热度排在第一位的是有关此烟的价格问题,且价格问题也是此排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十个问题中有五个都是有关价格的问题。由于此烟是薄荷烟,有关薄荷烟健康与否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在排行榜的第三个问题里也出现了有关健康的问题。除了这些,还有关于“金陵十二钗香烟”购买渠道的提问,例如“如何买到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金陵十二钗香烟礼盒哪里能买到”等,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还可以侧面了解到,此烟还有作为礼品烟的特质。另外,“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盒后面的诗句”这个问题,也让人捕捉到了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同样这也将是吸引文化人或文艺青年的一个特点。

在“娇子x”的百度知道检索排行中,有关其是否是女士烟的提问排在了首位,并且有关性别的提问就有4个之多,可见人们对于这系列的细支烟的定位可能还较多地停留在了女士烟的印象上。与“金陵十二钗香烟”类似的是,也有关于购买渠道的提问,而且多达6个问题都是有关购买渠道的,可见娇子x系列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的检索用户地区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此烟产地的江苏地区排在了第一位,且指数要超过其他地区许多。其次是山东和浙江地区,前三位都是相邻的沿海地区。除此之外,安徽、辽宁、河南、河北、北京、内蒙古、上海等地也都在前十名内,只是在往期栏目中从来都排在前几名的北京地区,这次仅排在了第8位,而与江苏相邻的较发达地区上海也只排在了第10位。

从“娇子x”检索用户地区分布图上看,整体的指数要略低于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而非娇子x系列产地的山东地区居然排在了首位,山东地区在“金陵十二钗香烟”的分布图上也排到了第二位,也许山东地区的人们相较于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比较易于接受细支烟吧。排在“娇子x”检索用户地区分布图上第二位的是北京地区,接着是河南。江苏、辽宁、陕西、河北、四川、浙江、黑龙江等地也纷纷上榜,从地理位置来看,可以看出“娇子x”检索用户较“金陵十二钗香烟” 的分布范围要广。

篇(5)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2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2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19、《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篇(6)

历史上最早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可以追溯到清后期改琦的红楼人物绘画。据《清史稿》记载:“琦,通敏多能,工诗词。嘉、道后画人物,琦号最工。”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书店从民间搜求到《改七芗先生红楼梦册页》,共39幅,乃印制发行,对后世影响很大。兹后,红楼人物绘画,虽代不乏人,总觉得难脱窠臼,能提神醒眼者鲜。

3月8日,在一个小型展览会上,涂漱维老师的数十幅“金陵十二钗”画作不经意的一次展出,竟一时轰动了南昌画坛,有人一连数日来展厅揣摩端详,也有不少人询问售价,提出购买收藏。业内行家比较一致的评价是:“有新意,有突破!”

涂漱维,女,号蚕石,高级美术师、教授、南昌画院特聘画家、江西女艺术家协会常任理事,从事美术创作近40年。她的早期作品以油画等色彩画创作为主,上世纪90年代后转向中国画,具有扎实的素描、色彩、造型、构图等美术功底,尤其擅长人物画,作品曾在全国、省市数十次获奖,众多作品被美国、香港等海外人士收藏。

在我的印象中,涂老师是一个十分坚毅执着的人物。在一个艺术家大都表现得“很艺术家”并且“很商家”的年代里,你会觉得涂漱维素朴得几乎不像个艺术家。她非常钟爱她的绘画事业,以致喧闹的世界离她似乎很远。她生活在喧闹之中,内心却能够静到没有一丝杂音。近年来,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研究敦煌壁画中佛、菩萨、飞天等人物的艺术造型。我去过敦煌,也看过涂漱维的敦煌题材画。你几乎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将现代与古代的韵致,在水墨与色彩中调合融会得那样奇巧和自然。你甚至可以在她新鲜的墨韵中看到时间的皲裂和历史的斑驳。她的那些画可以叫人一眼看出很“像”敦煌,却已是一种完全印象化、气韵化了的敦煌。

涂漱维老师的组画《金陵十二钗》,最早绘于2006年,第一次尝试采用没骨画法以突破既往的程式,赋予人物一种迷蒙之美,隐约并有些深邃的感觉。2008年至2009年间,涂漱维重拾工笔画法。她决计在传统技法里探索新的创造。

传统工笔红楼人物,多作古代仕女造型。你可以看出那是古代人,却无从判断她们是哪朝人。就像传统戏剧服饰一样,不管哪朝哪代,一色的明代装饰。涂漱维的画是从反复读书并对照研究古代服饰史入手的。她在《红楼梦》书中发现了“宝玉身着箭服”的线索。箭服是清朝服装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大致延续了盛唐袍衫的样式,其特点是在下摆处开衩,通常皇室贵族开四衩,平民开两衩;箭服的袖口部位有外翘的“箭袖”,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行礼时,要抖手快速地将“袖头”翻下来,再行半礼或全礼。于是涂漱维便据此将她的红楼人物定位为清人装束,创造出一组大胆突破传统程式的新的人物形象,并赋予人物特定的时代特征。

然而,清代装束在绘画表现上又似乎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缺陷,其质沉厚,很难产生“草衣出水,吴带当风”一类的飘逸感,影响画面的生动,必须进行艺术的再造,否则必显刻板呆滞。涂漱维想到了影视剧。她将剧中那些身穿清装的人物当成模特仔细揣摩,对着电视画速写,将影视人物动感活泛的身段、表情、头饰、背景融入到她的绘画当中,创造出十分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为此,她看了不少影视剧,然而这个“拙劣的观众”却说不出剧名和故事情节。

涂漱维的红楼人物能给人一种诗意的体验。“她们”从传统的造型与情景“定势”中解脱出来,以青春花季最美丽活泼、最能给人审美愉悦的姿态和表情,百般婉转地呈现给观者。她创作前的必修功课是《红楼梦》诗词研读,从中捕获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冀图“以诗境开拓画境”。她笔下的黛玉不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那个荷锄葬花、顾影自怜的黛玉,而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青春少女。淡雅的色调,眉目间闪烁的情思表现了她的清丽高洁,“花自无言鸟自羞”的人物个性活脱在宣纸上;她画迎春,以“游来宁不畅神思”的诗意和繁花景象揭示“迎春”的内涵;画探春,仅用“万里寒云雁阵近”暗她的远嫁,画面依然充满青春的喜悦;她甚至想到了用“宝鼎茶闲烟当绿”来写照王熙凤,通过隐含的“治家”的特性来削弱凤姐儿泼辣强势的一贯印象,尽展金陵十二钗共有的大家闺秀的气质。

篇(7)

关于大观园

大观园不仅是一座普通富贵国亲的园子,更是一部见证了宁荣二府兴衰的书!

从元春嫁进深宫,宁荣二府花巨资修建这座省亲别墅,到最后变成闹鬼的荒园。这之间,有宝玉“对额动诸宾”的机灵,“投鼠忌器瞒脏”的情义,“杜撰芙蓉诔 ”祭晴雯的柔情;有黛玉“埋香冢泣残红”的多情,中秋夜与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才华,亦有“焚稿断痴情”的痴气;有宝钗“出闺成大礼”的悲切,老祖宗“两宴大观园”的气派,湘云“醉眠芍药? ”的无邪,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诙谐,凤姐“抄检大观园”的威风,更有园内众姊妹们“共结海棠社”的佳话!

偌大的一个大观园,锁着一段段恩恩怨怨,一桩桩爱恨情仇,一滴滴辛酸眼泪,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是个何等富贵的家族,何等精致的园子!

竟没想到结局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离乡的离乡,留下那一个往日充满阳光、笑语,如今荒凉,闹鬼的空园!

这岂仅仅是宁荣二府衰败的历程,也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从兴到衰的写照,更是对封建大家族的封建思想的极大讽刺!

关于金陵十二钗

对于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是有偏见的。诸如秦可卿、元春、巧姐这三人,几乎是除了了解她们的身世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包括她们的性格,皆一概不知。

喜欢薛宝钗,是因为她那首《忆菊》中的“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这一句。喜欢她的随遇而安。然而,她却受封建教化思想太重、太深,遇事太“随”,全然不像探春那样有主见,敢于斗争,最终嫁了宝玉,孤苦一人守着空房。

对于林黛玉,也只有用她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来形容了。我不喜欢这样一位多情、多泪又清高自傲的女子,对于凡世不屑一顾,却为尘世肝肠寸断!

真正喜欢的,是史湘云的豁达!她的身世遭遇几乎与林黛玉相同,却从不把悲伤放在心上,洒脱地面对一切,开开心心地过日子,甚至到最后的守寡,也是坦然从容,不比林妹妹,总有流不完的泪。

另一人自然是王熙凤——这个小说中塑造的最经典的角色!她的出场、铁槛寺弄权、泼醋打平儿、借剑杀人、抄检大观园……这个性格刚烈、直爽,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是“泼辣”、“阴险”的琏二奶奶,是宁荣二府有一无二的,更是封建家族有一无二的女强人!喜欢凤姐的脾气,不娇柔造作;只可惜这样一个女子,要强、好胜了一辈子,到头来遭人冷眼,曲解了她的心,孤苦一人走上了黄泉路,这个昔日威风大震宁荣府的王熙凤,可怜一生为家计争强,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我一直以为,《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是极具悲剧色彩的,它胜于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程度!它写迎春、元春、王熙凤、林黛玉的死,写惜春的出家,探春的远嫁,以及巧姐的离家,妙玉的遭劫,湘云的守寡——这些无不从女子的角度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她们一生的悲剧命运,想来用林黛玉的一句诗来描绘,是极好不过的,那便是“冷月葬花魂”……

关于通灵玉

要说宝玉的这块通灵玉,自然要从说宝玉开始。

小说中“甄”、“贾”二宝玉,即“真宝玉”和“假宝玉”。甄宝玉幼年虽和贾宝玉一样喜欢同众姊妹们玩,但后来变得正经好学,搞得满腹经纶,而他最后的结局小说并没有交代,他是否考取功名,我们也无从得知。

而贾宝玉生性聪慧,却是个不思进取之徒。糊糊涂涂地过了一生,后经仙人指点,方看破红尘,用心读书,中了乡试后出了家。

对于甄宝玉下落的留白,是十分高明的!这实在是应了太虚幻境入口的一幅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而小说的最后一回,是确切地点出了“宝玉即‘宝玉’也”。——这个结局,对于每个认认真真读了《红楼梦》前一百十九回的人真真切切是当头一棒!我自己读到此处时,是鼻子一酸,有想哭的冲动的!

在第一回中,写道“就将此蠢物,夹带其中,使他去经历经历”。一直以为宝玉的通灵玉才是那青埂峰上的石头……

小说的第九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从写怡红院十一月开了株海棠花,到宝玉的通灵玉莫名其妙地丢失,之后就净是些稀奇古怪的事——宝玉成了呆子,大观园闹鬼,宁府被抄了家当,凤姐撞了秦可卿的鬼魂……

一块石头就这样“枉入红尘几许年”,让尘世女子为它落泪、归天、受冤,让宁荣二府妻离子散,最终却“尘缘已满,携归本处”,落回青埂峰——这样无情的结局定是叫作者本身也是“不忍而为之”的,不然,他怎会将这石头的归宿安排在与“情根峰”谐音的“青埂峰”!

关于后四十回

曹雪芹将《红楼梦》著到第八十回,故事的一部分结局已初露端倪,但高鹗补的后四十回却是硬生生地将曹雪芹的设想一一更改!

论对这个故事的下手,曹雪芹无疑是要比高鹗“狠”的!他的原意定是要让宁荣二府全部败光,只有高鹗不忍心这样,于是让“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曹雪芹狠心要让香菱活活被夏金桂害死,高鹗却把夏金桂弄死,把香菱扶了正;曹雪芹下决心要把湘云配给宝玉,高鹗却舍不得冷落了宝钗……

这也许是高鹗一人比不上现在的“红学会”,看不太出前八十回中的玄机,就像他不知道曹雪芹为凤姐结局安排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怎么个死法,就只好让她草草地、莫名其妙地死了!(此诗句至今未有人猜出曹雪芹的本意是要叫凤姐如何死法)

但也许,中国历史上也仅有高鹗一人忍心让林黛玉死!这一死,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升华到至高点,胜于一切其他结局——这点,恐怕是高鹗补得最成功的一段了!

然而我却觉得,补的四十回虽算不上完美,但读来却更叫人寒心、悲凉——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触,却不知如何说出个“为什么”来,也许,正是应了这句话:“残缺也是美。”

——而《红楼梦》本身,不也是一个残缺吗!

《红楼梦》,真是一部让人看了不禁流泪的人间悲剧!我们随着这块顽石,一道游历了尘世的风风雨雨,体会了一番儿女柔情,感悟了一段爱恨情仇,见证了一部旷世悲剧!

有道是: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后记:

这些的确都是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出错!

写《红楼梦》的读后感,我认为首先要拥有的,是勇气!这勇气,并不单指你是否敢于评价这本巨著,敢于部分否定这本巨著(高鹗的后四十回补本);而是要看你是否敢于创新——打破《红楼梦》读后感的一贯传统,只从“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切入。

篇(8)

日前,新《红楼梦》导演李少红接受专访透露新《红楼梦》最新进展,表示十二钗将会运用露背造型,因为明代的人是露背的,像大明宫词一样,很性感。

一部经典,不仅可以流芳百世、传唱不衰,甚至还能影响到其他艺术形式并催生出新的经典。小说《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不仅让读者百读不厌,更是成为艺术创作者屡试不爽的经典素材。这不,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那部《红楼梦》电视剧不仅自己一炮走红,还一举培养并捧红了诸多演员,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对于80版《红楼梦》的剧情至今也还历历在目、津津乐道。按说,这80版《红楼梦》电视剧已然堪称经典,大可不必才过二十多年,便重拍新版,但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一部经典名著就如同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新意,甚至超越80版而成为新的经典。不过,当导演把“露背造型”“性感”作为新版《红楼梦》的特色甚至卖点时,如此新意倒是令人不敢恭维。

尽管现如今,“性感露背装”早已进入普通女孩的衣橱,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也不时可见,实在算不得什么前卫了,更何况,李导演在新版《红楼梦》中采用“露背造型”也并非毫无依据。“明代人是露背的,像大明宫词一样,很性感”,刻意作为李导的考据和佐证。如此看来,新版《红楼梦》采用“露背装”,不仅没有故弄玄虚,反而是既符合了现代审美价值观,又忠于史实,可谓经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难设想,当性感的新版《红楼梦》以“露背造型”窈窕出世时,还真有望引来万众瞩目,并一举而成新“经典”。不过,明代社会是否真的着装方面如此领潮流之先,“明代的露背装”是否如同“民国的旗袍”那般普及,咱没有研究,不敢妄言。但是,即便“露背装”风靡明代确实属实,作为《红楼梦》的读者,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曹雪芹的笔下,似乎并没有对金陵十二钗的“露背装”大着笔墨,原作者都未曾在意的东西,却成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此“露背造型”称之为喧宾夺主式的误读,恐怕当不为过吧?

不难看出,新版《红楼梦》之所以热衷于“露背造型”,并将此作为特色和新意所在,恐怕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苦心挖掘经典的结果,而不过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对当下娱乐式性感审美的曲意逢合罢了。从这一视角来看,鲁迅先生有关《红楼梦》的那句名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其实同样适用,只不过在最后加上一句“娱乐圈导演看见‘性感露背装’”即可。只是但愿,当新版《红楼梦》的所有悬念渐次拉开时,“性感露背装”不要成为唯一的看点。

篇(9)

作为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写照,电影这个融语言、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传播媒介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日显其异彩,由此,电影登上国际舞台时所带有的标签,即影片的译名也越发引人关注了。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而言,一个理想的电影译名在观影前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在观影时会引发观众深切的共鸣,而在观影后则留给他们恒久的回忆。若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电影片名的翻译就不再只是文字转换的机械工作,而是结合了语言和文化的一门高深艺术。这就要求译者能够从电影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出发,取得一种同时超越形式语言学和文艺理论,但又凌驾于两者之上的更广阔的视角。这种视角包括了语言科学、语言艺术和电影艺术在内,是人类不同种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在接触、碰撞、交流中互相影响、渗透,互相借鉴、促动的动态的视角,即语言、社会、文化三位一体的全透视视角。有了这样一种视角,译者便能以跨语言文化的姿态来应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处理好语言与艺术、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译名入手,以广大观众熟悉的影片译名为例,探讨这种语言、社会、文化交互作用的三位一体的视角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作用,解读各种译法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

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从开拍之日起,其别具一格的电影名称就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上映之后,影片扣人心弦的情节、恢宏壮观的场面以及演员对片中人物淋漓尽致的诠释无不给人留下极具震撼的观影效果。仔细回顾这部难得一见的爱国大片时,观众们一定不会遗漏电影片头及海报上的英文译名The Flowers of War。中国观众以及那些深谙中华历史文化的观众在观影之前难免会对这个字面意义与原名相距甚远的译名心存疑惑,那么观影之后是否豁然开朗了许多呢?其实,这种情况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并不鲜见,那么译者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翻译以及其中究竟蕴含了多少语言和文化的深意,本文且从《金陵十三钗》入手,为观众细细解读。

(一)转换意象越东西文化之界

大凡具备一些中国古典文化常识的人对“金陵十二钗”都不会陌生,因其出自于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指的是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城中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她们出身名门,资质不凡,最后却在封建礼教的桎梏和家族命运的起伏中结局凄凉悲惨,无不令人扼腕叹息。而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在爆发初期的南京,一座教堂里的几个神职人员、一群躲在教堂里的教会女学生、十三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的故事。这里的“十三钗”指的是故事中十三位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片名采用的仿拟修辞法不仅浓缩了影片的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深深地吸引了观众,激发了人们的观影兴趣。

然而,对于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外国观众而言,“金陵十二钗”却是个陌生的词条,也许他们既不知道金陵代表着南京,也不了解《红楼梦》中的这些奇女子。对外国观众来说“金陵十二钗”这个意象在他们的文化中显然是不存在的,那么在该意象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金陵十三钗”就更是虚无缥缈,令人摸不着头脑了。因此,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既体现不了故事的主题,也无法再现原名中仿拟的修辞效果。那么译者又是如何抉择的呢?为何原名中的“金陵”和“十三钗”都没有出现在译名中呢?

篇(10)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26-01

文学巨制《红楼梦》堪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其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巨幅画卷。小说中塑造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以“枕霞旧友”自居的史湘云,其天真、娇憨、豪爽、大气的个性特点,一直广为读者所喜爱。但是由于《红楼梦》原作的缺失以及高鹗续书脉络中与原著的明显差异,87版《红楼梦》在拍摄时并没有沿用高鹗的续本,而是邀请周汝昌、王蒙、周岭、、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重新创作,因此在结局设置上呈现出与高鹗续本南辕北辙的差异。

一、史湘云人物形象概述

史湘云是曹公落笔最多的几个角色之一,《红楼梦曲》中道其“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风光耀玉堂”,预示了她文中生性豁达的性格特点。“烤鹿肉割腥啖膻”(四十九回)、“醉眠芍药P”(六十二回)等情节都表明她是一个不拘小节、风流倜傥的豪爽女子;芦雪亭(五十回)、凹晶馆(七十六回)、海棠社(三十七回)三度联诗证明其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她虽自幼父母双亡,为叔婶抚养长大,不曾浸于娇惯的生活之中,但终归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贾府史老太君娘家的孙女,故而也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充满豪情的女性形象。

二、史湘云人物结局探佚

由于曹雪芹《红楼梦》80回以后的情节早已遗失,所以目前市面通行的高鹗、程伟元续书版本,行文中关于史湘云结局的设置,是不能作为曹雪芹行文立意依据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提到曹雪芹的行文手法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因此有关史湘云的结局遭遇可以通过前80回的文字脉络中找到蛛丝马迹。其中较为重要、也较为清晰的就是来自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梦《乐中悲》曲以及第七十六回与林黛玉中秋联诗。(红学界部分认为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节预示了史湘云最终的情感归宿,但对此并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故本文暂不对这一情节展开分析)。第五回的判词和《乐中悲》曲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其自幼父母双亡的人生遭遇,并通过“湘江水逝”、“云散高堂”等字样,揭示了其日后夫妻生活短暂、情境悲苦的局面;第七十六回史湘云与林黛玉凹晶馆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句被红学界公认为预示二人日后宿命的谶语,“寒塘孤影,落寞凄凉”,只言可见其悲剧氛围。

三、87版《红楼梦》电视剧对于史湘云结局处理表现方式的优劣

(一)悲剧结局的肯定性延续

87版《红楼梦》对于原著最大的尊崇就是没有照搬高鹗续本“兰桂齐芳、家道复兴”的结局,而是根据前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曹雪芹惯用的“伏线”之法,延续了春夏秋冬太极章法最后的大悲结局。比如四大家族的彻底没落(非续本中的“家道复兴”),等。而对史湘云“安排”,电视剧的最后是这样刻画的:从狱神庙逃过一劫的贾宝玉孤身一人带着林黛玉唯一留给他的遗物――玻璃绣球灯,遇到了被迫沦落风尘,在花船之上被迫陪酒的史湘云。只是此时的宝二爷已经无力救助自己的云妹妹,只能在史湘云无助的呼喊中,望着那艘划船渐行渐远。史湘云与林黛玉的悲剧宿命,也恰恰印证了当初联诗时的那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二)对人物性格的背弃

虽然87版电视剧对史湘云进行了悲剧结局的设置,但是沦落风尘、卖笑陪酒确实不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前文中已经提到,史湘云虽没有娇生惯养的生活状态,但骨子里却有与生俱来的豪情,她不是那些只会在深闺之中对月感伤的怨女,亦不可能为了维系生存而废弃自尊、沦为封建社会掌权者(男性)手中的。《红楼梦》“寿怡红夜开群芳宴”一回中,史湘云占“海棠”花签,外加前文中其咏白海棠以及其在诗作白海棠中的情感表达,都预示了其性格之中与海棠的相似性,即清高孤傲、自尊。

篇(11)

1、是的,林黛玉之母为贾敏,为贾宝玉之姑,林黛玉与贾宝玉为姑表兄妹。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2、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3、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