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

篇(1)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篇(2)

自2007年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出台之后,我院即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医师考核委员会,制订了符合本院实际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并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布署开展了两个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但在前三周期的考核工作中,我们感觉此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被考核对象不够重视,相关职能部门不了解考核制度的不足,在接到省厅转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后,我院拟定了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5-2017年度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通知》,并重新调整了医师考核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书记任副主任委员,成员由院领导、医务处、质控科、党委办公室、人事科科长组成。医务处为定期考核的办事机构以及业务水平测试机构,负责制订、修订定期考核的有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新增了符合本院实际、便于量化操作的考核条款,比如与本院违规记分管理挂钩,考核周期内有一年记分超过40分为不合格等条款,党委办公室负责医师医德考评,各部门严格分工、密切联系,明确职责。

二、  加强宣传、落实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我院于6月底召开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会议,会上学习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本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相关文件精神,使得各科执业医师认识到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性,会上布置了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给每个科室设置了审核员账号,对科室审核员逐一进行医师定期考核电子版操作培训,要求执业医师按要求完成个人信息录入等有关工作,审核员负责本科室执业医师名单审核,上报,启动了本周期的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截至2017年8月,我院共上报了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医师453名,医务处对上报名单进行了进一步审核,对于申请简易程序的人员进行了审核批准,共核定适用简易程序执业医师219名,适用一般程序执业医师234名,并公布了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人员名单以及适用程序。医务处设定专人负责督促适用简易程序的人员完成个人述职录入,并对医师个人工作成绩进行评定。与此同时党委办会公室结合执业医师本周期的医德表现,根据《xx省医务人员医德考核实施方案》及《xxx医务人员医德考核实施方案》对执业医师医德情况进行评定,共有5名医师医德考评不合格。

对于适用一般程序的执业医师,医务处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业务测评,内容包括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组织各相关科室主任出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急诊医学、病理学、麻醉学等17个专科试卷。医务处精心组织,做好考务工作,抽调了临床科主任、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了监考小组,对参加考试的人员进行编号并对考试座位进行了安排,于8月29日晚分三个考场进行了综合笔试,监考人员严格履行职责,严肃考场纪律,保证考核的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考试后组织专人进行阅卷、批改,并统计了考试成绩。其中应考人员236名,扣除产假2人、援助平潭2人、进修10人、免测40人,共182名医师参加了考试,其中180名及格,2人不及格。对于不及格人员,我院组织进行补考,补考人员全部合格。

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本院共考核453名医师,其中简易程序219名,一般程序234名,考核合格448名,考核不合格5名,合格率98.89%。考核结束后,我院及时公布了考核结果,并设定了复议程序。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依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予以处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并且对于不合格人员登录中国医师协会网实事求是地录入了考核信息。因此,我院执业医师逐步、逐渐地认识到医师定期考核对于其执业生涯的重要影响。

本次医师定期考核采取纸质版考核以及电子版考核并行的方式,我院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电子版的各种信息录入,同时完成纸质版考核档案归档。

三、  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建议

1、由于一贯以来,各种考核、评议名目繁多,比如医务人员有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医务人员医德考评、聘期考核,如果是党员还有年度党员评议等等。长期以来,大部分的考核都是流于形式,因此医师定期考核作为执业医师执业后的监管的重要手段亦同样缺少权威性,部分医务人员不重视。

2、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同时采用个人信息网上录入的方式,部分医师不能及时、准确地录入或更新个人信息,造成了考核工作的滞后。

篇(3)

西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其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执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教学是否有成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易于学生接受等,需要较全面、规范化的考核及有效的教学反馈。执业医师考试作为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本专业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1-2]。本次研究通过对传统考核和模拟执业医师考核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数表,按照学生学号随机抽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1级40名学生及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2级级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1级40名学生考核方式采用传统考核方式,2012级40名学生采用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的考核方式。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均一致,且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方式采用“PBL、LBL及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以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教学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寻找答案,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讲述,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方面,采用外科实训室集中示教、演练、纠错的方式。

1.2考核方法

传统考核: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试题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题库系统随机抽取,共计10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判断题(5题,每题2分),简答题(3题,每题5分),病例分析题(1题,15分)。平时成绩共60分,包括课堂提问(20分,每次提问最高分5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0分,包括缝合10分,单手打结10分,器械打结10分,穿刺(胸腔、腹腔、腰椎随机抽取1项)10分。综合得分=(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按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考核分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采取网上查阅和购买方式,依托我校试题库系统建立执业医师真题外科相关试题库,题型与实际考试相同即:A1型题(单句型选择题),A2型题(病例摘要型选择题),A3型题(病例组型选择题),A4型题(病例串型选择题)和B1型题(标准配伍题),各题型数量分布按照执业医师考试标准,依据传统考核随机抽取的内容及知识点从执业医师真题题库中进行选题并组合试卷,题数100,每题1分,共100分;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方式,进行多站式考核,包括病史采集(采用同一病例)、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头颈部、胸部、腹部随机抽取)、病例书写(随机抽取一份病例)、医嘱用药(采用同一份病例同时进行考核)、外科缝合技术(包括缝合、打结、剪线、拆线)、换药、穿刺(包括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三项中随机抽取一项)、留置导尿、无菌技术(包括刷手、穿手术衣、手术区消毒、铺巾等)、手术协作,制定每站考核的评分细则,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每站10分,共100分。带教教师不参与技能考核评分,每站考核由同一教师进行评分,考核教师接受专门培训,熟悉考核内容、考核要求以及考核相关规定。综合得分=(理论考核×40%+技能考核×60%)。上述两种考核方法的理论考核内容均符合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所考核的知识点具有一致性。

1.3问卷调查

考核结束后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对考核的整体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考核形式、考核难度;满意度评价:①非常满意;②不满意。二是考核对自身能力的反映程度,内容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按照强弱程度评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三是考核的导向作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助于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按照强弱程度评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问卷回收及有效率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对考核满意度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形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考核(P<0.05),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难度的满意度低于传统考核(P<0.01)。

2.2考核对自身能力反映程度评分结果

由表2可知,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反映程度均高于传统考核(P<0.01)。2.3考核导向作用评分结果由表3可知,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的改进、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的导向作用均高于传统考核(P<0.05)。2.4学生考核成绩比较由表4可知,传统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及综合得分均高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P<0.01)。

3讨论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导向,不完善的考核体系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导向和能力培养的偏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的行业准入考试,能考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3],亦是检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4]。将执业医师考试引入外科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能做到完善,因为它较全面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相结合;其次,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因为它是行业准入考试,有统一的标准;第三,能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说明医学生具备了医疗行为能力,达到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第四,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中,模拟执业医师考核中的临床技能考核属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研究表明[5-6]OSCE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每一个医学院、医院、医学机构或考试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它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因此,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可以准确地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能力,为学生今后尽快由“准医师”过渡到“执业医师”奠定基础[7]。

3.1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辅导和促进作用[8],并为学生营造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9]。因此,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突出考核对学习动机及知识学习的导向作用,注重执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反映。基于上述几个原则,此次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评价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实施效果。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形式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形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考核形式,说明模拟执业医师考核的形式易于被学生接受;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对自身能力反映程度的评价结果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能够让学生尽早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和知识的缺陷,激发学习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更符合医学生执业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对模拟执业医师考核导向作用的评价结果来看,模拟执业医师考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临床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临床与基础知识的链接,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篇(4)

成立*县医师定期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业务科),办公室主任:汤敦华,副主任:王一志、邓晓文。

二、考核机构

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负责本单位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公共卫生、口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医学会负责考核;中医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中医药学会负责考核。

三、考核对象和时限

(一)考核对象: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二)考核时限: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周期。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由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向考核机构提出进行提前考核。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2010年1月开始启动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20*年12月31日以前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近两年内的执业情况进行考核,以后每年对执业注册满两年的医师进行考核,一般从本考核年度的3月开始,至4月底前完成。各考核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医师定期考核情况汇总报卫生局业务科。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三项,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考核还应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根据执业医师的级别、类别和专业区别对待,重点测评法律法规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测评主要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进行,测评的具体标准暂由各考核机构自行制定。各考核机构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专业的医师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并及时报县卫生局备案。我局将在总结各考核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医师考核内容,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五、考核程序和方式

考核机构于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考核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对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医师,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采取简易程序考核;其他医师采取一般程序考核。对符合简易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由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后,报考核机构审核;对采取一般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对其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报考核机构复核,考核机构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形式组织进行业务水平测评。

六、执业行为和考核结果记录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档案,将医师执业行为记录(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及《医师定期考核表》及时存入其档案中。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部门给予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定性任务及取得的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者,即为不合格。

每次考核结束后30日内,由医师注册所在机构及时将被考核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报送到注册机关,注册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考核情况进行审定,并在被考核医师的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至*年*月考核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印章(由注册机关刻制),同时将考核结果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如考核不合格,经培训3-6个月后再次考核合格者,在其《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考核合格”字样印章。如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篇(5)

2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推进PBL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执业医师考试和高等医学教育内容也正日趋深入和全面,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内容不仅仅是涉及某一学科的知识,也不单单是临床技能本身,还包括医师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等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多重要素,考试更加注重的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医学相关知识,发现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一发展趋势的导向给高等医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0]。当前,世界诸多国家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尽早接触临床,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阶段,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大力推进基于病例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实际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形式和跨学科多知识点融合的PBL教学特色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建立了基于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的PBL课程模式,加强了以问题为线索的小班教学和研讨教学。首先,按照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由各学科高年资教员集体搜集、整理和编排贴近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覆盖医师考试大纲、体现课程教学重点、符合临床诊疗流程的典型病例,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每个典型病例的内容均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查体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病例库的编写和建立,其目的是大力推进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为此,我们编写了基础医学器官-系统模块《基于问题的学习指导手册》,分学生用书和老师用书。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病例开展PBL教学。具体实施时,将学生分组,采用小班讨论方式,由一名老师组织引导PBL教学过程。每个案例的PBL教学均分两次课进行,第一次课先由学生针对病例发展进程、患者的信息和诊治过程,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课堂上由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自己分析、解决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再总结出一些相对复杂且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二次课是在学生充分搜集查找相关书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解决第一次课总结出来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整个教学环节,教员不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只是起到不让讨论过多偏离主题,并进行一些适时地点评作用。学员通过病例的讨论学习,可从机体的生理过程、解剖特点、病因机理、病理特征等方面阐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疾病的治疗思路、合理用药的原则,初步了解健康教育、医患沟通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基于临床病例的PBL教学的实施,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贴近临床实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医德品质、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多学科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转变。

3加强辅导答疑与带教,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实现了以学员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的目标,同时由于总课时限制,理论课教学课时比例大幅度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中常会产生大量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在鼓励学员查资料自行解决的同时,加强多途径的课后辅导答疑,给学员更多的启发和引导,非常必要。首先,我们在基础医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了课后辅导,每个学科每周安排教员晚自习时间至少跟班辅导一次;其次,每天安排教员进行网络值班,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答疑功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再次,由网络值班老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论坛专栏里提出学员感兴趣的讨论专题,吸引学员结合理论课程所学内容展开广泛讨论,以巩固课堂所学。另外,对一小部分学员的探索性问题,教员给予引导启发,指导学员设计课外科研课题,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对研究较深入的课题,由教员指导学员撰写科研论文。对于学员而言,课外科研的实施,增加了学习兴趣,开拓科研视野,开阔了科研思维和眼界,拓展了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也培养了学员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知识水平与能力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以学员为中心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授课教员知识结构、能力技能和专业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器官系统模块纳入了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4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病例式PBL教学中,代课教员在授课、辅导、答疑过程中会遇到学员各种各样跨学科、跨领域的问题,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框架结构,甚至打破了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界限,授课教员必须破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也必须具有通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员综合教学技能全面满足课程整合需求[23]。在实践中,我们加强对教员基本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使教员充分认识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特点,教学改革方向与措施,建立科学的基础医学教学理念;通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师资教育培训、常态化的精品课教员评选和课堂授课质量评估等具体措施,加强教学技能培训,促使教员基本教学技能显著提高;为教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员积极参加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相关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依据执业医师大纲,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专题学习,参加临床实践教学听课和观摩,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采用以上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员基本教学技能和跨学科专业综合能力,确保了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质量和效果。

5加强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试方式

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宽、知识点多,很多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和全面掌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参考兄弟院校先进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核方案,引导学员紧抓知识要点,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夯实医学基础。依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组织教员逐单元、逐细目、逐要点地编写了覆盖全知识点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考点习题与精解》,建立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试题库。在课堂上,教员根据课时安排,每节课结合授课要点从编写的书籍中或者从历年真题中选择几道相关习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以便学员紧扣大纲,把握重点;课后通过网络课程从习题库中选择适量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员,再由老师批改评分,促进学员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学练结合,查漏补缺,综合理解所学内容;在单元或系统内容完成后,通过网络课程给学员安排模拟测试。经过多阶段的练习,学员不断看书复习,熟能生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是促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全面、系统再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法。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的理念已经逐渐被接受。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合理设置考核方案,让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和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讨论表现、书面报告等综合方式,有效避免了考试中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考试的主观性,增加了客观性。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开展阶段测试、历年真题讲解和基础医学综合考核等环节,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6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医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方向。我们在实践中把网络信息技术与医学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尝试了基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相关教学活动,如教学信息的,教学资源(幻灯、教案、课程标准、授课视频等)的扩展,课后辅导答疑,作业布置批改,阶段测试考核,专题论坛讨论等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员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有效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习需求,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辅导答疑、作业布置、测试考核手段落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笔者日前参与的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也是网络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综合教学系统。“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在教学内容、方法等多方面都有突破,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元素,契合高等医学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特点。此外,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给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网络信息化数据应用于个性化学习体验的做法正在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学中,启发学员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如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文摘或期刊全文等相关数据库,开展在线学习,鼓励学员持续追踪和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发展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倡导高质量与独特性的学习体验,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兴趣。

篇(6)

2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推进PBL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执业医师考试和高等医学教育内容也正日趋深入和全面,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内容不仅仅是涉及某一学科的知识,也不单单是临床技能本身,还包括医师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等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多重要素,考试更加注重的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医学相关知识,发现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一发展趋势的导向给高等医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0]。当前,世界诸多国家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尽早接触临床,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阶段,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大力推进基于病例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实际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形式和跨学科多知识点融合的PBL教学特色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建立了基于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的PBL课程模式,加强了以问题为线索的小班教学和研讨教学。首先,按照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由各学科高年资教员集体搜集、整理和编排贴近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覆盖医师考试大纲、体现课程教学重点、符合临床诊疗流程的典型病例,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每个典型病例的内容均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查体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病例库的编写和建立,其目的是大力推进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为此,我们编写了基础医学器官-系统模块《基于问题的学习指导手册》,分学生用书和老师用书。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病例开展PBL教学。具体实施时,将学生分组,采用小班讨论方式,由一名老师组织引导PBL教学过程。每个案例的PBL教学均分两次课进行,第一次课先由学生针对病例发展进程、患者的信息和诊治过程,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课堂上由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自己分析、解决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再总结出一些相对复杂且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二次课是在学生充分搜集查找相关书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解决第一次课总结出来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整个教学环节,教员不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只是起到不让讨论过多偏离主题,并进行一些适时地点评作用。学员通过病例的讨论学习,可从机体的生理过程、解剖特点、病因机理、病理特征等方面阐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疾病的治疗思路、合理用药的原则,初步了解健康教育、医患沟通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基于临床病例的PBL教学的实施,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贴近临床实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医德品质、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多学科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转变。

3加强辅导答疑与带教,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实现了以学员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的目标,同时由于总课时限制,理论课教学课时比例大幅度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中常会产生大量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在鼓励学员查资料自行解决的同时,加强多途径的课后辅导答疑,给学员更多的启发和引导,非常必要。首先,我们在基础医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了课后辅导,每个学科每周安排教员晚自习时间至少跟班辅导一次;其次,每天安排教员进行网络值班,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答疑功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再次,由网络值班老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论坛专栏里提出学员感兴趣的讨论专题,吸引学员结合理论课程所学内容展开广泛讨论,以巩固课堂所学。另外,对一小部分学员的探索性问题,教员给予引导启发,指导学员设计课外科研课题,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对研究较深入的课题,由教员指导学员撰写科研

论文。对于学员而言,课外科研的实施,增加了学习兴趣,开拓科研视野,开阔了科研思维和眼界,拓展了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也培养了学员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知识水平与能力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以学员为中心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授课教员知识结构、能力技能和专业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器官系统模块纳入了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4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病例式PBL教学中,代课教员在授课、辅导、答疑过程中会遇到学员各种各样跨学科、跨领域的问题,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框架结构,甚至打破了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界限,授课教员必须破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也必须具有通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员综合教学技能全面满足课程整合需求[23]。在实践中,我们加强对教员基本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使教员充分认识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特点,教学改革方向与措施,建立科学的基础医学教学理念;通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师资教育培训、常态化的精品课教员评选和课堂授课质量评估等具体措施,加强教学技能培训,促使教员基本教学技能显着提高;为教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员积极参加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相关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依据执业医师大纲,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专题学习,参加临床实践教学听课和观摩,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采用以上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员基本教学技能和跨学科专业综合能力,确保了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质量和效果。

5加强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试方式

  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宽、知识点多,很多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和全面掌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参考兄弟院校先进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核方案,引导学员紧抓知识要点,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夯实医学基础。依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组织教员逐单元、逐细目、逐要点地编写了覆盖全知识点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考点习题与精解》,建立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试题库。在课堂上,教员根据课时安排,每节课结合授课要点从编写的书籍中或者从历年真题中选择几道相关习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以便学员紧扣大纲,把握重点;课后通过网络课程从习题库中选择适量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员,再由老师批改评分,促进学员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学练结合,查漏补缺,综合理解所学内容;在单元或系统内容完成后,通过网络课程给学员安排模拟测试。经过多阶段的练习,学员不断看书复习,熟能生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是促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全面、系统再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法。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的理念已经逐渐被接受。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合理设置考核方案,让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和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讨论表现、书面报告等综合方式,有效避免了考试中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考试的主观性,增加了客观性。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开展阶段测试、历年真题讲解和基础医学综合考核等环节,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6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篇(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关于印发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内卫发[2011]43号)、《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呼卫字[2012]44号)文件精神,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期圆满完成了第一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一、组织学习沟通,奠定基础

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于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加强对医师执业的管理,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心首先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吃透政策、领会实质、提高认识,为顺利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由于第一次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在文件内容把握不准、单位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中心经常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中国医师协会等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使得一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同时,中心组织一名工作人员到上海参加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两名工作人员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等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为顺利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组织结构,明确职责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由中心主任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负责中心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结果的审定工作。委员会下设医师定期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由人事科、党委办公室、科教科的负责人和考核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方案和考核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完成后负责将考核结果上报和存档。人事科负责医师考核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及建档;党委办公室负责本中心医师职业道德评定的组织实施,并将评定结果报人事科;科教科负责医师业务水平测评的组织实施,并将测评结果报人事科;中心各科室成立医师定期考核小组,负责本科室医师工作成绩考核评定,并将考核结果汇总报人事科进行复核。

三、制订方案制度,确定步骤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工作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初稿进行分析讨论,确保方案、制度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反复讨论研究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印发《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案》、《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医师定期考核的各项程序、实施步骤等,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进程。在考核工作中从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抓起,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及上报的各项表格等方面都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以探求最便捷、实用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在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成效地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任务。

四、按照考核规定,落实考核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次提高执业医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标准来衡量。中心医师考核委员会,要求中心各科室组织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时段为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中心参加本周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核共有88人,由本中心负责考核。按照文件要求,参加简易程序考核的有55人,参加一般程序考核的有33人。简易程序考核为本人书写述职报告,包括考核周期内工作成绩、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对参加一般程序的人员进行了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考核和业务水平考核。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与此同时,完成了《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录入工作。

五、规范考核管理,提升素质

这次医师定期考核,是对中心所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一次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考核和业务水平的检查。考核委员会严格执行考核程序的有关规定,做到了客观、科学、公正、公平、公开。通过此次考核,积累了一些经验,促使各级医务人员增强了责任意识,敬业理念,为更好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后的定期考核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确保医师执业管理达到实效。

篇(8)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管理,做好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市于2004年成立领导组,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责任,制定具体方案。各县区根据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对符合免试条件及考试条件的逐一对号入座,严把准入关,统一规范发证。截至2013年底我市有3885人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3885人完成注册并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2014年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做好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的通知》(卫农秘[2014]149号)文件要求,在全市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中。

(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工作

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市及县利用每年的中央财政支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对村医进行轮训或集中连片学习或下乡分批指导,近年由于推行网络教育,一部分乡村医生开始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条例实施以来至2013年底约有13238人次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由各乡镇卫生院统一组织实施,对不依法执业、不服从工作安排和管理者,考核不予通过,并依此核发公卫等经费。

(三)加强督查力度,规范执业行为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对村卫生室监督执法,对违法违规人员主要采取吊销、暂扣乡村医师执业证书、暂停执业活动、罚款等。截止2013年底我市对乡村医生实施行政处罚案件共计3件,2011-2013年3年间共计2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

针对此次监督检查工作,我市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开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成立了“***市卫生局综合监督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市卫生局综合监督工作协调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与任务,扎实开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我市在日常监管中注重加强对《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村卫生室人员的法律意识,每年定期召开培训会,发放法律法规资料,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卫生行政执法的监督,确保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阳光、透明。

(三)积极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卫生违法行为

为规范村卫生室管理,保持农村医疗市场的相对稳定,各县(市)卫生监督所结合年度校验每年初下乡督导,县农合中心结合农合报销亦定期下乡督查,县(市)卫生局每月工作检查也对村卫生室进行检查(特别是药品零差价),如此多的“跟进”,大多数村卫生室都能遵纪守法,依规执业。今年,根据省卫计委要求,以县为单位,开展村卫生室有关工作地毯式检查与乡村医生“再注册”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清理整顿乡村医生队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医生队伍逐年减小、年龄结构偏大

由于目前村医政策待遇、社会地位、收入等原因,致使许多医学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村级医疗卫生工作。还有些年龄较轻,具有一定医疗技术的村医生,也弃医从商或弃医务工,不安心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据统计,我市乡村医生60岁以上就有1110人,30岁以下仅69人。村医生队伍出现明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乡村医生素质较低,服务能力有限

据统计,我市3000多村卫生室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村医不足500人,知识的老化,学历和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乡村医生待遇较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

目前,由于在岗乡村医生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机制缺失,其性质定位处于半农半医。很多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投身村卫生室,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当他们从这个岗位“退休”后,将面临没有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困境。

四、工作建议和意见

(一)完善保障制度,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

积极建立村医养老补偿机制,医疗风险保障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工作待遇,解决后顾之忧,增加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吸引力。

(二)强化在职培训,提高乡医从业素质

篇(9)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67.81%,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59.81%。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3.4%,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28.73%,未就业率32.1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经验,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1 临床实习管理和带教中的问题

1.1 临床实习生和带教教师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及工作安排上有分歧。一般来说,带教教师总是安排实习生从事临床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例如病历书写、办理出院手续、陪同病人去做相关检查、一般性的临床观察等,但是实习生总是渴望参与手术及诊疗性操作,如胃镜检查、支气管检查等,最好能体验手术一助或二助。

1.2 带教教师的临床工作、科研任务较繁重,容易忽视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有的手术占用工作时间,又要进行临床一般性工作,例如医疗文书的书写,病情观察,抢救等,加上不时出现的医患纠纷,临床诊疗工作及医师自我提高成为工作的重点,临床实习带教往往被放在次要地位,难以兼顾实习教学[1]。

1.3 考研与实习冲突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2]。近十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的难度逐年增大,导致相当多的临床实习生选择考研,考研占用实习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实习质量,影响了实习带教工作的稳定性。

1.4 当前不良的医疗环境对于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前形势下,医患关系渐趋紧张,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促使医院和临床带教老师更加重视医疗安全,相对而言对于临床教学的时间精力的投入相应的减少了,甚至有的带教教师认为实习带教工作是一种负担[3]。按照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临床实习教学中发生的医疗差错或者医疗事故主要由教师承担责任,给带教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很多以前实习生可以承担的工作,

1.5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临床实习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临床实习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年,因为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实习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就业招聘会及面试,占用了大量的实习时间,同时对临床工作的安排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实习的后半阶段,临床实习纪律松弛,出勤率下降,很多情况下,临床实习都达不到要求。相当一部分临床教师在管理上也放松了。

2 临床实习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实习前的思想教育,提高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的认识。强调临床实习的内容与考研、就业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考研的内容很多都是临床实习中能够掌握和学习到,如果不搞好临床实习,有些考研题是做不出来的,光靠死记硬背得不了高分;就业后大多数学生就要从事临床工作,没有好好实习,工作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很难适应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和教育,临床实习的过程就是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2.2 加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实习生和相应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实行导师责任制。对实习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例如医德医风,医疗文书的书写,考勤、技能操作、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相关考试,促使实习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考核要求,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4]。并且,在考核的时候,尽量使用历年考研真题和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容易获得实习生的欢迎和认同,同时,对于那些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实习生,这种考核有了一种模拟考试的氛围。

2.3 实习前务必组织学生集中系统的培训,主要内容就是医疗管理规范和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和依法执业思想。结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让实习生充分了解临床诊疗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等法律问题,明确实习生的权利义务。特别强调,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习生不得单独执行诊疗措施,实习生有了问题一定要及时报告带教老师。

2.4 改进实习带教工作的方式和相关内容。当前,就业形势和实习生考研的压力日益增大,实习带教老师必须正视这些现实,不能盲目压制实习生的考研和求职愿望,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实习带教中,实习带教老师可以把历年的考研真题作为带教内容,真正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实习生备战考研。就业后必须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所以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是所有实习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实习带教老师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结合学生的实习内容,在临床实习中认真贯彻,必然得到实习生的衷心欢迎,并且对学生将来的从医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承华,林良辉,苏鉴宁. 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1,11(8):126~127.

篇(1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触角,通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为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施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将进一步完善我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工作。因此,必须坚持有利于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转变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二、组织管理

将“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主任为组长,并下设办公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细则,并报区卫生局备案。

(一)管理形式

本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设置。一般1万居民左右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依法申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命名、标牌、标识按规定统一。

中心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服务站实行全方面统一管理的体制;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的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服务区域与功能划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区域的划分应以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区域按照原服务区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区域原则上为站点坐落位置所属的社区居委会。工作基础与基本条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区卫生局批准可增加服务一个临近的社区居委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规定的服务功能履行职责,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完成的工作指标纳入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指标。

(三)人员管理

1.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执业人员由中心统一管理并实行聘任制。对符合聘任条件的执业(助理)医师,经个人自愿申请,由中心进行考试考核择优调配聘任,并报区卫生局注册备案。

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的聘用须经区卫生局审核后注册录用。

2、服务站执业人员由中心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工作量等情况配置,原则上每站至少配备2名职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和1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3、中心下设的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由中心聘任,站长聘期为一年,每年与中心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与奖罚等。

4、聘用单位必须按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给聘用的服务站执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5、对下设的站点,中心应建立严格的执业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记入执业人员档案,作为年终评优和工资兑现、奖罚、聘任的主要依据。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由站长对本站人员实行考核奖惩制度。考核标准与考核情况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备案。

(四)业务管理

1、中心对下设站点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服务站的日常事务、人员调配、考核奖惩、规章制度、台帐资料等统一管理。中心对服务站实行综合目标管理。

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站,中心对站点的业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站点应服从本服务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与业务指导。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月调度、季考察、年考核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向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月报表、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工作总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所属站点的业务管理,及时调度站点工作开展情况。

3、服务站必须实行24小时应诊制,公示值班电话。对急危重病人应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护送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要与所在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保证就诊者得到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和急救渠道的畅通。

4、服务站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实行统一的门诊登记、观察记录、诊病处方、收费发票和操作规程等。必须做到看病有登记、观察有记录、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载、收费有发票,并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操作技术规范,杜绝医疗差错,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5、服务站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从事超范围诊疗业务。

6、服务站执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区卫生局及中心定期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药品管理

1、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由中心统一配送;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可自行从正规渠道采购,保留采购单据以备查看,执行国家药品统一价格。

2、中心按照“进货渠道规范,质量可靠保证,价格低廉合理”的原则,统一采购药品、器械和卫生材料,满足临床基本用药需要。要实行专人专帐管理。服务站用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用药目录》范围。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3、中心下设的服务站的用药计划必须每月报送中心,中心根据服务站的用药计划采购和调拨药品,在药品出库单上要注明该药品的产地、批号、规格、零售价格等。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须按以上标准报送区卫生局。

4、服务站设立药品进销存明细帐,药品实行季度盘点。严禁服务站从其他渠道和个体药贩手中进购药品及其它医用材料。

5、服务站药品要有专人负责,并按要求落实防盗、防鼠、防潮、防霉变等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严禁将药品分散保管。

6、服务站不准经营品和一类。

(六)奖惩

1、开展评选“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活动,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贡献突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由区卫生局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