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历史课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主要的就是教学内容单一,可用的历史教材也比较单一。现在我国的基础教学大多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升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就更加是如此了。课堂教学都比较单一乏味,都是比较枯燥。在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进行讲解现在的教学多是为考试服务,历史课同样也不例外。学生可以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在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长期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慢慢的学生会越来也反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对于历史课程的研究以及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科技技术已经引入到了校园教育中来,但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还没有和现代技术接轨,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历史学科被忽视是常见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副科,应当先把语数外等主科学好。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学科、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表面,还要学习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现如今的历史教育方式,仅仅只是为了高考服务,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知识需要背诵,而对于其它的不在关注。
二、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具体高效教学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对于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清楚明白的了解,不能知识知道表面。教师在对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要从相应的历史背景开始,综合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对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任务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除了课本以外,多阅读相关的历史速记,现在历史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很多是课本以外的史料,但是考察的知识点是学习国的,用到的史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类似的材料,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心慌,不知道考察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多进行一些拓展,多阅读一些和历史相关的史书典籍,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办法就是用好图文史料。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提供了新教材。新的历史教材里有更多的史料,而且图文并茂,整体的可读性比以前的教材强很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在其它方面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对于历史教材的讲解要从史料的学习,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学习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更好的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帮助学生从历史教材的史料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还要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概括、解释,让学生能够清楚明了所学历史的脉络。所以说历史教师要在新的历史教材下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给学生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根据课本上原有的史料,再进行有机的整合。在运用史料设计问题的同时要注意难度。要遵循有简单到困难的一般性原则。这样可以兼顾到不同阶段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历史资料运用的恰当,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是学生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好办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53
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是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历史思维的重要学科,学习历史,会让学生们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高中历史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们的历史意识得到增强,因此历史教师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为了使学生们对高中历史这门课程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历史教学
历史是一门梳理世界发展进程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中外各国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同事件发生的原因。由于每个阶段各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因而学生们需要学会区分不同事件的不同性质。高中历史学习并不像学生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也没有一些学生们预想的那么艰难,高中历史就如同一条被迷雾遮挡住的河流,历史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们去芸层层迷雾,让学生们更好地追寻河流的源头。总的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但是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还不够,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对历史课程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以促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为此,历史教师需要摒弃旧式的教学观念,多管齐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鼓励教学必不可少。所谓鼓励式教学,又被称为赏识教学法,采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们营造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和谐的氛围当中,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对待历史课堂的态度也会更加端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而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学生们最后的学习效果也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精力,学习的效果不如预想中那么明显,这个时期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本身就比较大,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如果再面对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后果,学生们的历史学习热情就很容易被降温,甚至有些学生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身为高中历史教师,无疑是非常不愿意目睹这些情况的。为了减少这些状况发生的几率,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平常的历史课堂中鼓励和表扬学生们,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课程时能够有较强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们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教师的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教师除了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承担一部分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学校里面,承担教育工作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生们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的给予学生安慰,积极地帮助学生们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们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才会慢慢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任何人的学习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当学生们面对挫折时,高中历史教师不应该漠不关心,而应该关心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以使他们产生抗挫折的能力,对历史学习保持热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能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适当引用情境教学法。历史是一门大学问,高中历史只是这浩如烟海的世界中的小小一隅,要想使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更加有激情,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入新课。在新课开始之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在学生们寻找问题的答案时,历史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位学生,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在听取学生们的答案之后,历史教师可以先不说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在接下来的课堂之中,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一些与当时社会有关的趣味小知识,让学生们融入到春秋战国的情境中去。随着课堂讲解的深入,学生们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系,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发展程度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候正是国家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了,这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又为思想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高中历史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时带着问题进入情境中去,这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水平,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11-0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原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新课改需求为目标,对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新形势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想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这些能力,就必须重视课堂教育。历史课堂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设计意义重大
就目前来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一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导入课堂新内容,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未掌握课堂上历史教学提问问题设置艺术,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陷入误区,或者做的是没有价值的无效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教师有效的设计课堂问题,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毕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将问题作为作为学习动力,使其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用问题来生成问题毕竟学习过程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就应该对历史课堂进行问题设计。
2.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方法
2.1 从主题出发设置问题。从主题出发设置历史问题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在以主题为依据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先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毕竟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有一个中心,教师在选择重点内容的时候,应该对每一课内容进行分析,最终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开展以主题为目标的活动。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就应该了解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并把握其中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教师在对中国民主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这一单元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以《》这一课为主,毕竟运动的失败是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的,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主提出问题:历史上中国农民阶级有什么特点呢?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点儿含糊,但是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提问,多少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生会参与到其中。教师在这个时候,教师再讲相关知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的听讲,并从中找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当教师讲完课程重点内容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运动兴起、发展及主要内容。学生会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归纳相应内容。
2.2 从学生兴趣出发设置问题。上课之初,学生的思绪很可能停留在的课前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堂中,就应该采取相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相应问题,将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师在讲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时,可以将周杰伦的《青花瓷》作为课堂导入设计。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这首歌,学生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必然兴奋,会随着歌曲的节奏唱起来。在学生性情愉悦的时候,教师可以歌词为对象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中对青花瓷是如何进行描述的,在我国古代,手工业除了青花瓷意外,还有那些?就你所知道的来谈一下。学生此时正在兴奋时期,脑中关于歌词中的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种问题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讲新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3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问题。在对历史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素材出发进行相应设置。毕竟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外,还有其在课余时间掌握的知识,可能通过网络或是身边同学的谈论了解的事情。如果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不仅能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也能使其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在。这样可以将本来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简化成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同时也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之前,可以提出: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那我们现在正在享受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呢?教师以此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提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周围企业做一下调查,看其在经济全球化后,在生产和销售上有哪些变化?当学生经过相应调查和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对其进行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讲相关内容,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场所,是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思考、讨论历获得历史知识的场所。教师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就应利用好历史课堂,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方法,以不断的满足学生需求。问题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使历史课堂释放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我国在历史发展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案例或者作品,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说辞和教育。如:在讲到我国的灿烂文化,科技成就、文学成就时就行情感的渲染,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如在讲到我们历史上的美术成就徐悲鸿的《奔马图》时,这样解释,它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这些讲解,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孕育德育
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必须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想方设法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如:我在讲授我国的灿烂文化,瓷器时,上课前要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自觉寻找到一些关于我国瓷器的历史知识和美术知识,并加以理解。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我国瓷器的过程中,要认真备课备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巧,并且巧妙引入,适当引用,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感悟作品的思想,引导学生真切体验从青铜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拼搏抗争等积极情感,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三、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微课这一授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在视频中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开展教学的过程。因为微课的短小精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因此其在高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而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由于其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微课更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是非常适
合的。
基于微课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以应用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发挥出这一教学方式的最大优势: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时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修养,这样在应用这一方式给学生进行教学时,才能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创新教育的点在里面,从而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感兴趣。这是应用这一教学资源的起始阶段。
二、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微课的特点,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妥善应用这一教学资源,使整个课堂衔接得更为紧密,使教学更为高效。笔者认为在授课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从课前入手
利用微课这一教学资源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在高中历史的预习过程中,对于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肯定充满了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自主地把握方向,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首先要进行教学准备,制作微课视频来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于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有基础性的把握,从而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把握所要学习的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样就能大大减轻学生以及教师在上课时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知识的学习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2.在课中使用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完成教学过程,还要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必修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研究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英国君主立宪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之间有什么深层次的联系等,这样就能完成“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思考过程,从而将微课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微课更好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
3.在课后使用
在完成授课以后还要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深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系统与深刻,这时微课就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例如,我在教授完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以后,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性知识以后,会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如,让学生在课下去搜寻我国现存古城和古村落以及现有的保护这些地方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就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然后教师在课上再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而且还可以通过微课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使微课为高中历史更好地服务。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与微课的特点,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微课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知识。
三、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设立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习的效果,应用微课开展教学的过程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对于学生的评价应不仅局限于书面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更加完整,对学生的培养才会更加全面。例如,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在视频中告诉学生一些评价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把握学习的好坏。这样不仅能使评判更加科学,也能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的诞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合理地应用能够使课堂更加完整,教师在教学应用微课时应该提升自身的实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课堂结构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微课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授课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改革性地变化,教育教学手段,评价方式都有了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进行的,它以分数为中心,只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方法。注重短期效益,有时违背了教学规律,不考虑学生长期发展,一贯使用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手段。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也学得乏味,而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新课改实施以后,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把眼光放长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出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方法,而是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学生做好详细的调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学,以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我们的旧教育观念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几十年的过程形成的,要想改变也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也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当我们拿到新教材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新鲜。觉得比原来的旧教材要容易教。可真到教学过程中,又有许多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观念在制约着我们。所以,我们就多和其他教师交流,上网观看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发现新教材的亮点。挖掘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培养的优势,充分利用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一)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衔接”
新的历史教材,改变了原先以历史发生时间发展顺序来编排的模式。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但事实上,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好的学生学起来容易,基础差的同学学起来就困难重重了。那么为了提高基础差的学生的成绩,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全面准备教材。“历史纵横”模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感性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块衔接”部分就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补充和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产生。
(二)用好图文史料
在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史料,合理利用它,对我们课堂效率地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历史史料,有助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史论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从高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另外,图文史料里面设置的问题具有梯度性,这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由简到难、从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对史料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认知活动,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好“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模块的设置,对学生进行了考察,同时也对他们的历史综合素质进行了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这部分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安排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把教材吃透,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式教学。但是,教无定法,我们要从多角度考虑,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众多的素材当中,选取真实可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自己的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讨论法
对于一些原因、评价型的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得出全面、清楚的结论,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辩论法
对于一些争议性很强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法,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掌握。比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可以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我们历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同类历史事件的比较,引导学生灵活分析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
除了以上几种学习方法以外,还有讲述法、观察法、实践学习法等几种学习方法。我们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民主课堂环境
研究发现,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感觉下,能够放松地去学习知识,更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的心境,能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要具有层次和符合学生实际
一、高中历史课堂情景创设的现实需求
(一)新课改的要求
在新课改以前,历史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老师,课堂,书本三方面来展开的,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了比较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在2003年制定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它成为我们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新课标在教学过程摒弃以前教学大纲的传统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师生的互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不在只关注历史知识的传递,而更要关注的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模拟课堂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历史体验过程。①所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历史课堂中创设历史情景,对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或缺道德作用。
(二)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
历史学科是对人类以往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和解释的一门学科,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存在与他们之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历史知识的过去性,是学生学习起历史来有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应为历史具有不可复制性。现在的历史教学主要依靠的是历史教科书,然而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内容与字数上都与以前的课本相差甚大。为此,学生要想仅通过教材就达到教学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历史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发掘其中的资源,很多时候还要超出教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突破历史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中生年龄和认知特征
现在的高中生一般都是16到19岁之间,在这个时期,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通过小学初中九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有较强的求知欲。然而,这个时期还是他们思维的发展阶段,所以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的话,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尝试通过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的话,通过创设情景,可能学生就能更好的来理解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创设历史情景,是符合新课改的主要思路,也是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在高中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景是符合历史教学发展潮流的。虽然创设历史情景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我们也不够盲目的去创设,让历史课成为一门情景课。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历史学科的了解以及对高中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我认为在创设历史情景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进行历史情景创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资源走进了学校。它的到来不仅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历史多媒体资源,历史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通过有效使用文物、模型、地图等资源再现历史情景,比较客观的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历史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改变以前历史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听。通过多媒体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听、说三个步骤去认识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的积极性与热爱,从而提到历史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目标。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资源也不例外,我们一定要掌握好使用多媒体资源的力度,切忌过渡使用它,否则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我们传统的讲述和板书也是不可丢弃的,两者应该紧密的结合起来,始终的明白:多媒体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切不可对它进行颠倒。
(五)历史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渲染历史情景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情感的一个桥梁。在历史教学中,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老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语言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历史老师能否运用好语言的魅力,通过语言与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是否能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②因此,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们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充分的借助语言的魅力来进行情景的创设,是一些学生不好理解的历史现象或许历史感念,能够因为这个情景创设变的生动现象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达到乐学、爱学历史的学习动向。同时通过情景的创设达到一种师生互动的场景,在互动中达到师生情感的一种融合。为了让教师语言创设历史情景的最大化,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努力修养自己的内功,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此外呢,我们也应该注意,运用语言来创设历史情景虽然对学生了解、感知历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度,否则将会失去原本的效果。
(六)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历史情景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具有不可复制性,但是我们历史老师可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创设相似的历史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又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在这个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当时历史情境下的历史人物,让学生站在前人的立场和观点下思考问题,从而能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更好的链接起来,这也是新课后,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要求。
通过对学生课后的一个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个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是比较喜欢的。他们认为,通过角色扮演,感觉历史跟自己的距离不再是那么遥远,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是自己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顿时觉得都是在情理之中的。可以说,通过角色扮演的历史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也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他们不再那么陌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积极性。
(七)以问题思考,进行历史情景创设
在新课改以前,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一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的接受历史,从而很多学生都不怎么喜欢上历史课。在课改之后,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呈现了出来,历史课堂 上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思考。为此,很多历史老师运用问题思考的方式,进行历史情境创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有思维就要一定会有思考,现在的高中生正是思维形成发展的阶段,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当然我们进行问题思考,进行探究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即将达到的知识水平,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么这样的问题思考的价值是不大的,反而会挫伤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通过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是必须跟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叶小兵:《历史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出版社,2004
[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整个教学效率高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课前充分准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缺乏充分的准备,历史教学工作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有经验的高中历史教师都会在教学工作中周密准备,将各种因素统筹考虑在内,制定详实的教学方案。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搜集信息。历史教学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教材所能展示的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或是单纯的文字内容,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例如在《》教学准备工作中,笔者不仅搜集了当年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对比资料,而且还从影视作品中选取了的一些惨烈场景作为教学补充信息,这样的准备就为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直观感知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科学选择教法。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许多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切不可墨守成规做井底之蛙,一定要与时俱进广泛汲取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并融合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笔者针对历史教学方法广泛搜集了大量资料,有知名教师的教学研究论文,有教学网站上的经验介绍,也有一些推广的教学模式。将这些成功经验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寻找与自身历史教学工作有着联系或者能够吸收的要素,作为历史教学的参考融合到自身教学工作之中,极大的增强了教学方法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深入研究学生。历史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求知欲望强烈的高中生,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与教学效果关联明显。笔者既深入研究学生阶段身心特点,了解这一年龄段的高中生有着什么样的思想与心理特点,同时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以做到教学内容不过度拔高,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二、课内统筹安排,让学生学习理解更加深刻
抓好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安排,对各种因素做到统筹兼顾。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演示手段要更加先进。要将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加生动形象的信息,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例如在《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以动态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的出发点与终点、途中历经多远、经过哪些地区,还运用多媒体播放了过程中一些的困难,特别是翻雪山、过草地、渡急流等危急的场面,提高了学生感知的直观效果。
二是教学流程安排要更加科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程度,笔者对历史教学流程进行了科学的调整,特别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课堂从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学生民主参与、踊跃发言。在《》教学中,笔者将这一课设计为专题探讨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研究的背景、推动的主要力量、变法的基本内容、面临的阻碍因素,以及对其失败的结局进行分析,寻找出失败的必然性。整个教学工作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让课堂变成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学术论坛。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在其中进行点拨引导,然后大家群策群力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的教学流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整个流程前后流畅、互动有序。
三是教学氛围情境要更加浓厚。历史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浓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深刻教育。在《“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笔者除了引导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初衷背景、运用实践进行认真分析,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港澳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穿插演示了港澳回归时的一些震撼场景,特别是九七时,驻港部队海陆空同步接防香港,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这一震撼场景留在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脑海中终生难忘,在课堂上再一次展示这样的场景,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胸中澎湃激荡。
四是教学节奏控制要更加有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好引导启发的作用,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有效掌控教学节奏进度安排,保证整个教学每一个环节分布时间合理,同时要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三、几点思考
在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除了做好精心准备,夯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的向课外进行延伸,使课外系列活动成为课堂教学巩固和提升的有效载体。一是组织专题研究活动,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环节组织专题研究;二是进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学生针对历史学习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法相互交流探讨,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目的;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之,结合社会资源生活感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理解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善于引导,鼓励互动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在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善于引导,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教学互动中来,这里所说的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甚至可以打破课堂常规,实现网上互动,通过互动使知识信息得到有效的交流,从而产生生成性资源,同时还提高了生成性资源的质量。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问的倾听与发现。
2.捕捉生成,积累智慧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所以要及时捕捉,才能有效开发利用。捕捉生成一般包括:第一是捕捉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教师课堂教学开始前,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哪里是学生感到难学的地方等等。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及时对课堂教学教案进行调整。第二就是要积极捕捉学生的课中反应状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情等来分析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是否产生了生成性资源。第三是捕捉学生的课后发展变化状态。每节历史课的课堂讲授完成并不等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历史知识,而是课后学生要有机地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智慧,使生成性资源得到提高。第四是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乐于学习的品质给予肯定。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生成要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改正,最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历史教学中,教学方式一直是一个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生学的方式与教师教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缺乏必要的融合,并且始终存在着重教轻学和不同程度的学为教服务的状况。教师教的方式大都是灌输、给予的,学生学的方式则是被动接受式的,这样一种状况的长期延续,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依托。
一、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
二、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氛围的重要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营造和谐、民主、信任、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如在讲“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我先引述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问:“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什么?”诗词的导入,营造了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学生异口同声、大声地回答:“祖国统一。”“完成正确。”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继续发问:“于老的这首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如何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问题的提出,拨动了他们的思维之弦,引导学生进入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魅力来自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精通;对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熟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历史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对于历史这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需要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学习很多。我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争做一名有魅力的历史教师而钻研,为打造魅力历史课堂而探究。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有一位特级历史教师曾总结了备课三部曲:第一步:使自己懂;第二步:使学生懂;第三步:使学生学得容易、有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弄懂书本每一字、每一个词的意思,每备一课,我都查阅大量资料,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位老教师曾说过一句话:“教书三年自教自。”意思是说,一个新教师教学的最初三年也是自我教育的三年。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我初步完成了高中历史自我教育,算是做到了备课的第一步:使自己懂。备课的第二、三步,就是要结合学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得有一桶水”,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历史教师只有占有比书本内容多十倍的知识,才有可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
2.广泛阅读书籍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我阅读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以及部分国别史。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学历史教学》,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史学研究信息、汲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除此之外,我还比较喜欢听、看名家解读,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解读《红楼梦》、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我把自己日常阅读汲取的知识融在平时的教学课堂里,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常用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材料教学法、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等。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魅力历史课堂的必修课。以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为例,对于罗马法的概念这种纯理论性的历史知识点,要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对于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可以用情景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脉络。这一课的内容属于世界古代史,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范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使本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增添课堂的魅力。
二、魅力来自于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课堂上的民主气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想成长的阳光和雨露。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鲁迅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D尊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坚定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怀揣一个关爱之心,跟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许多学生亲切地称我琳姐。在课堂上,学生能放松心情,放下思想包袱,思维活跃,这样我的历史课堂在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中,不断地有精彩的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是爱的力量吧。爱能让我的课堂轻松愉悦,爱能让我的历史课堂魅力四射。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