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课程辅导:面向小学到初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情况的30多名孩子进行教科书辅导,辅导范围为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科目。根据孩子们的复杂情况,我们实行小组辅导制,即:把孩子们按年级分组,同一个年级的分为一组,然后由我们队员分别辅导,这样提高了对孩子们辅导课程的效率和质量。
(2)公开课:面向大多数辅导的孩子,开设心理辅导、健康知识、音乐学习、读书交流、百科知识这五门公开课,让孩子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开发思维,掌握更多课外知识。
(3)文娱体活动:本次支教活动除了课程辅导和公开课以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文娱体活动,我们组织了乡村运动会,带领孩子们参加包括跳大绳、摇小绳、踢毽子、扔沙包、跳橡皮筋、50米跑等活动,增强孩子们身体素质,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对本次爱心支教活动的简单介绍,通过本次支教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们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认为本次活动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我们全体队员的努力,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快乐。短短七天,孩子们和我们队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相亲相爱一家人,我们也被他们的天真无邪和欢声笑语所感染,所打动。孩子们在我们这里了解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我们也感动于他们的淳朴善良。
(2)我们队员在支教过程中,重新学习和巩固了基础知识,这也是对队员们文化素质的一次考验和锻炼,让队员们重新检验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参加支教,也成为了一名“老师”,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包括与孩子的沟通能力、与家长的交流能力、传达知识能力、讲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且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老师“这个职业的不易和伟大,深刻理解了“师者,传道授惑解业也”这句千古名言,更加珍惜我们和自己老师的师生情谊,
通过本次支教活动,我们整个支教队都受益匪浅,但我们的支教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辅导方面:由于孩子们进入辅导班的时间不同,导致同一年级的进度不同,这就需要不同的队员来辅导,使得辅导的队员有时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要解决之一问题,需要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尽量统一孩子们参加辅导班的时间和进度。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我紧密联系电脑组队员的,认真实际的调整我们的活动方案,并且针对补课学生的年龄和阶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课程和增加实操课,增加家庭无电脑的同学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等,并且组织几次有趣的活动。由于同学对我们的支教服务很感兴趣,所以渐渐人越来越多,给我们的实践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大家面对这种压力更是充满热情和责任,积极地去抓住这次锻炼机会,更好的帮助这些求知好学的农村孩子。在为期四天短暂支教活动中,全体队员发挥自己所长,相互协作,运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结合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新课改之下的素质教育的现状,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认真的实践总结,使得我们实践活动在义务支教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全体实践队员也获得了真实深刻的切身感受。
虽说是去贫困农村,但是上塘村的村民接待我们的吃住,条件并不算艰苦。在那多是父母出外打工儿童,可我们在他们脸上看见的是更多的天真无邪的微笑。原本想象中的寂寞,孤僻,内向的孩子们,完全出乎意料,他们远比我们设想的开朗,也比我们想象的坚强。也许他们没有得到最好的照顾,但孩子们一个个衣着朴素整洁,看到我们时会热情的喊:“大哥哥!姐姐好!”
去到孩子们家中,叔叔阿姨对我们都很热情。我住在一个叫“谢栩晴”的小女孩家里,“栩晴”的爸爸是一名司机常出外工作,而“栩晴”妈妈则是一名朴实的农民,阿姨对我们能到其家里来开展这项活动很是欢迎,在原本条件就不富裕的条件下还每天热情为我们提供了桌椅、风扇和解暑茶,我们很是感动。
在上塘小学义教过程中,一开始我教孩子们用电脑绘画,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看着这些孩子们认真的学我打心底里高兴。当他们有不会做,或不是很明白的问题时,就会问我们,在那一刻让彻底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便是他们知识的源泉,我们不能出错,他们会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相信我们讲的每一道习题。
在那里的很大一部分小孩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当我们向他们问及电脑基础知识时。他们都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由于学校的资金力量的薄弱,学校并没有过多可用计算机。这群如此可爱的小朋友们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去学习计算机,但是他们的求知欲让我们感动。都要求让我们教他们。我们就只有从最简单的打字教起,教他们怎么调用输入法,怎么打字。最后还教了使用windows自带画图工具画一幅简单的画。一个个都学得很认真,“娃,你们真的很棒!”
这群可爱的孩子,最喜欢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画画。一方乡土,一方人。合川的儿童画很是特色。活动中看着他们画的画,我们心里真的有种成就感,真的!就觉得自己很开心!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看着他们童真的一张张笑脸,让我们羡慕不已!真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虽然知道并不是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就可以让这些孩子们的心理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至少可以让这些平时缺少关爱的孩子多一份快乐。帮助孩子们打开心扉,健康的成长。
做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真的很有意义,我想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每次分批,然后对合作社进行一定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对西红柿的出现的问题,如长势不好、病害的发生进行解决。有时也帮助做一些农活,减轻了一少部分合作社的工作量。
党的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4年4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座谈会,提出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4月1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2014年5月26日,北京市委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规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一系列文件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小学网络德育生态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本期,我们通过典型案例、观察分析、思考评论、专家视野、国外经验五部分,力求为读者呈现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的概貌。典型案例:选取五个案例,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中小学网络德育故事,重点展现网络德育创新的手段、丰富的形式,突出故事的典型性、可读性以及教育意义。观察分析: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从青少年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出发,畅谈如何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考评论:结合网络时代特征以及青少年的特点,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及思潮进行分析,探寻行之有效的网络德育新途径。专家视野:以访谈的形式,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网络德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行动方向。国外经验:对国外公民德育文献进行综述,提出用证据进行道德推理可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从而促进道德进步,树立公民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伴随着互联网的演进,人们已然生活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网络之中。毫无疑问,广大的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生力军。学生们借助互联网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我们要特别关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强调,“网络对德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然而正面影响往往被人忽视。”透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组组生动的动漫,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段段精致的微视频,我们不难发现:符合网络时代特征和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正能量”正在积聚、生长……
(王晓波)
入学初期,学生需要在短期内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尽快明确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班级所有成员的详细情况,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快速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接下来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奠定基础。第一阶段的班级建设是中职生三年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创建学生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袋里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以统一表格的形式登记学生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父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认识的调查报告,整体反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班主任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个人测试报告,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试,并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测试报告,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其次,制定班级目标,导入生涯规划理念。教师在与班级成员基本熟悉后,及时导入生涯规划理念,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与班级目标相结合,安排以制定班级目标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全班学生参与,班主任引导,集思广益,采用小组推荐、集体讨论、公开投票的方式确定班级目标。教师要站在“以学生为本”的高度,根据班级专业特点,尽力了解专业就业现状、发展前景和未来方向,基本做到让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勾勒出专业就业的蓝图,激发学生对从事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内在渴望。同时指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生涯规划准备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引进企业文化
进入生涯规划准备期需要三个基础:一是对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整体了解;二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对专业的大致了解;三是有一个学生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提供对口专业的社会实践单位,并定期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发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多形式、多渠道接触社会、认识专业、认识职业、认知自我。继续强化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规划意识。指导学生撰写一年级认知性社会实践报告、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纳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组织学生参加校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一)创新模式,实现班级准企业化管理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培养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所以,中职班级管理相比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应有所创新。具体可以根据班级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班干部队伍的设置、班级运作方式和学生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班级管理之中。中职班干部采用“因能设岗”,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分配不同的岗位,能力包括理论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等。引入现代企业中的经理、副经理、助理、中层干部、班组组长、职员等职务,并对全班学生采用企业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使学生明确担任不同层次职务的关键是能力的大小,而如何增长能力需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让学生在班级的环境里感受和了解企业的管理氛围和运营模式,产生新鲜感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上进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的同时使其充满活力。
(二)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完善班级制度
中职学生毕业后即流向各种企事业单位,班级制度融合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今后适应职业生活尤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伴随着同学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多方面接触,冲突和矛盾会在班级管理中显现,如何解决冲突和矛盾也是班级制度需要健全的一个原因。此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利用开展下企业社会实践的机会,了解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之处。同时开展网上资料搜集活动,多渠道了解目前知名企业的制度建设情况,将其中先进的部分整合到班级制度中来,逐步完善班级制度。
(三)积淀班级文化,营造职业氛围
美化教室环境,使班级的文化布置凸显班级专业特色,特别是将班级目标张贴在显要位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主要做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黑板报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育环境的和谐,结合学校每月主题,力争做到与黑板上方的标语搭配。开辟专栏,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实时更新与专业发展动态、行业发展相关的图文内容。二是知名企业文化进教室。引入本专业成功人士名言和知名企业管理理念,制作条幅,并注明出处,悬挂在教室四周墙壁。让整个教室洋溢着专业和职业的气息,创设极具职业感染力的教室环境。三是加强图书角的管理。充分挖掘除课本以外的和专业相关的阅读资源,班级集体征订一套专业刊物并鼓励学生捐献其他刊物,在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使学生时刻了解专业和职业以及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目标设定期:深刻认识行业发展,明确自我定位
第三阶段需要“多管齐下”开展职业指导,主要做法有:组织学生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关宏观环境、产业发展趋势、职业环境等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所学专业,涉及的职业及行业进行[dYlW. 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分析;开展职业规划现场咨询,学校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团队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咨询,系统分析学生职业取向、自身价值、职业机会等,确定学生个人的职业定位;邀请相关行业成功人士,讲解行业发展现状、前景、人才需求等。通过第三阶段的目标设定期,努力做到使学生能够科学、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行业,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今后的职业定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纳入学生成长档案袋。第三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明确职业定位的前提下合理评估自身职业技能,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逐步达到职业岗位要求,做好思想、行动、能力储备等方面的准备。
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的专门研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1语文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语文基础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多关注职教前沿、多了解职教精神、多接触企业,成为“职教通”,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关注职教前沿,学习职教精神;多走进企业,领悟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多接触、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以中职语文新大纲为标准,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中职语文新大纲中,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每个模块都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各模块中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是基础,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语文基础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提升,侧重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职业模块,在教学内容上,多是关于职业定位、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学习中,学生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拓展模块,则是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提升,对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依据教材,深入挖掘文本职业素养内涵。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要在遵循新大纲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时数,深入挖掘文本职业素养内涵,以达到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其中,零点起飞,启发学生放飞人生梦想;品读职业,引领学会恪守职业道德;直面社会,教育学生塑造其健康人格;走进经济,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寻物象,引导学生守望自然。
4建立语文学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评判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评判学生,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并以此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了建立语文学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力求评价体系多元化,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为主,分别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测评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由期末卷面分数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局面。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所采用的评价体系,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分别占65%、35%,其中,平时成绩的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组成,确保评价的合理公平公正性。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职业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职业岗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良好形式。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到社会上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以后学生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优势。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00年设立由语文教师和德育教师组成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职业体验,并要求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再由领导小组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继而指导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一员,笔者总结得出,有益、恰当的社会实践,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6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使其形成健康人格。
近年来,学生频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不容忽视的现象,就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心理素质的疏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教学,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6.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向上、积极、乐观、进取的健康人格。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明白语文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和开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杨道麟先生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指出:“语文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静静地传授知识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且应当是充满时代气息、跳动时代脉搏,反映人类智慧的场所。”为此,语文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多向学生推介中外名人传记、名著作品,使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从作品中学到知识、读懂人文、汲取养分;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通过鲜活的社会现象和实例,学生可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融合,有效避免自我认知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去读懂社会、读懂人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6.2通过批阅作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对学生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中职学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他们往往比较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拼命封闭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不愿与家长、教师和同学交流,而往往把真情实感诉诸于笔端,在作业、周记和作文中流露自己的内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可通过批阅学生作业、周记、作文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于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比如:如何通过德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公共基础课的共同作用,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师如何“以身示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如何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等等。笔者在此呼吁:希望更多地职业教育工作者能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问题,也希望更多地语文教师能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使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更上一个新台阶,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切实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Z].2000.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
[3]张玉荣.中职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z1).
[4]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Z].2000.
[5]杨道麟著.语文教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56.
中职生实训报告1
__年2月27日,我被学校安排到东山区税务局征管科实习。到征管科实习,是我踏出校门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征管科是税务档案的管理部门,里面的档案资料征是各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的历史记录。档案管理,听起来让人觉得很轻松,因为当今社会电脑相当普及,任何资料都智能系统化。我来之前也是这样想的,可当我来到这里真正接触这项工作时才知道,事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有些东西电脑根本就做不到。
我刚来实习,正好遇到征管科资料倒库。资料倒库这个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因为这个科的资料特别多——有两个资料室,每个资料室都放满了资料),而且很复杂——首先要把资料装箱,然后进行交换,交换完后就要把它们上架,上完架后还要给资料编新位置码。特别重要的是:因为保存的都是纳税人的档案,是绝对不可以泄漏出去的。因此,这项工作除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很高的警惕性。
长期以来,资料的分类、装订、归档、查阅、变更、移外区、管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人员。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国税系统在征管方面进行了改革,很多方面都已跃上了新了台阶,走在时代的前沿。去年全市国税系统征管数据大集中和税库联网,今年的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等等,标志着我市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步。然而税收征管资料管理模式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存在各种问题,处于落后的局面。所以,我认为有许多地方都要迫切进行改进:
一、资料管理要科学
资料管理如果不规范、不科学,就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给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比如说税收征管资料转送到经办人那里后,按要求经办人应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归档、上夹的,但由于现在各管理分局特别是小规模管理分局普遍存在:
1、管理户多,失综户多,催报、催缴及看失踪户场地以及各种专项工作又异常繁重,造成工作中顾此失彼的状况;
2、部分经办人不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无暇顾及各类应整理归档的征管资料,造成这些资料很容易遗失。如我所在的征管科就严重存在这种情况:一是资料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有些资料一放就一两个月,二是资料堆放随意性,从桌面到桌底到处都是。
二、资料管理要规范
1、资料一定要齐全,而且归档一定要符合标准。
资料不齐全或归档不符合标准,就会给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如我所在的征管科的资料就有“张冠李戴”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单位的形象。
2、要有专用、足够的场地。
没有专用的场地或场地不足的话,资料就很难整齐堆放,这样一来,就一定会出现资料查找不方便、检找速度慢等现象,造成既费时,又费劲。如我所在的征管科,征管资料由于受存放场地及其它因素的限制,需查找资料时,则要翻箱倒柜,不仅容易造成资料破损,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3、纳税人资格发生变更的,征管资料要及时转移。
我所在的征管科就存在这种情况:在接收一般纳税人资料时,发现有10多户纳税人资格发生变化(有个别业户变更时间在半年以上的),而税收征管资料尚未移送到接管的小规模管理分局。
4、资料保管要安全。
中职生实训报告2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自从走进了中专,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成了想说都说不完的问题,再现今社会上,“有经验者优先”,可在学校里面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有多少,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于社会之间的接触,增加个人在竞争中的经验,锻练和提高自身能力,以便在毕业以后能够真正走入社会,使自己在社会中能够接触各方面的问题,且我走进我家乡的一家民营饭店,开始了这一学期社会实践,这是一份让人看上去容易却深入其中的一份艰辛工作—酒家服务员。
这绝对是一份劳动力要强的工作。绝非任何人看到都一样的东西。只要是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无心理障碍的人做服务员,做一年就升职加薪,每天早上都跟同事们很早起床,按领班分配的工作去做。分配好餐桌与包房打扫卫生,那不是随便打扫那么简单,需要的是全范围的清理,而且每天都这样。按大厅与包房的大小桌子,多少等来根据员工表现来定。做的多,做的好,工资自然也多。老员工做的却没我们那么多,因她们做的范围比较大。总的来说,包房比大厅素质要高一点,特别有时顾客比较挑剔,你就要特别注意,不要气他们,否则就麻烦大了。如果没事干就可以休息一下,多人的话就要忙来忙去。如果顾客要走就说,“请慢走,下次光临”、“请问几位”、等话,打后就开始在酒家四处走动。拆碗筷,加菜、倒水、上菜等接着而来。让你痛苦的是整天要跑来跑去,让人明白了什么叫供不应求。在这工作的人并不多,做的时间长,工资又不多,所做职位超级辛苦,客人走了还要收拾残局,让人心惊胆战的是下一桌又来了,等大家工作完后大家就共进午餐,吃完饭后,回宿舍休息一下,下午四点继续上班。晚上下班后,搞完卫生,整理好就回去宿舍里洗澡休息。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流程。第一,你不能得罪顾客,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第二,为了不破坏酒家名声,因为你还要工作。第三,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错,不是别人的错。第四。自己所做的工作都与工资挂钩。
所以说“读书还是比工作好”,我现在的确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有些人说这份工作很辛苦的,但我觉得还可以。虽然这份工咗很少钱,但起码我也尝试过。从小自己就在父母的监督下渐渐长大,父母抚养我们有多辛苦,现在也明白了赚钱是多么的艰辛,正所谓“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回想起这次实践那么快就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在社会上也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自己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虽然这次实践的不是关于本专业的工作,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也学到很多。如:1·在社会上善于与别人沟通;2.对自己也要有一定的自信心;3.要懂得积累经验。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感触很大,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起亲身经历。在今后踏进社会,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
中职生实训报告3
短暂的时间,短暂的实习,却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实习的时间里,我主要学习了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熟悉了财务科目,基本掌握了该系统的记账和复核的操作。
按公司要求对分公司以及营业点的收入、成本进行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我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营业点的核算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4)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01-02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增加专业资格考试或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初中、高中的考试制度和方式。目前在"应试"教育仍然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成绩较好一点的初中学生都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剩下这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才无奈地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传统的考试制度下,中职学生某些课程不及格的人数甚至超过及格的人数,学生对考试越来越厌烦,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职业适应能力,缺乏竞争优势。
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渐达到所从事职业的要求、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并且能够利用环境、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因此想要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就要改革考试制度,解决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的情况,多元化比较科学地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研究对象与范围
我校以2010级护理专业三个班为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共156人,2009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91人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初中起点四年制中专学生,组间年龄、知识基础、自身素质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制度,实验组采用新型考试制度。
2实验步骤与方法
依据教育教学的研究资料,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课题组研究决定建立多元化的考试考核措施:调整考核内容,调整学科考评成绩的构成和百分比,改变单纯纸笔考试的方式等。具体实施如下:
2.1善考核内容,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并重。
按照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做到全面又重点难点突显,且兼顾高职考试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同时,在考核中体现部分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主要有职业道德水平考核,包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爱护病人、对同事以诚相待、乐于奉献;基本能力考核,包括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考核,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判断分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就业能力考核,包括求职应聘能力、自制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交往合作与协调能力等。
2.2调整学科考核成绩的构成。
学科理论考核成绩总分仍然采取百分制,具体的分值比例为: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考查占30分,期中考试占20分,期末考试占50分,学科期末总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及格。
2.2.1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考查包括:出席情况满分为5分;课堂纪律满分15分;提问满分4分;笔记与作业满分3分;阶段测试3分,授课教师灵活掌握时间与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考核。
2.2.2期中考试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人机对话等方式均可。期末考试:考试科目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以百分制出题判卷,按比例折算成50%;考查科目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掌握期末考查形式。最后期末考试与平时课堂学习情况、期中考试成绩合成学科的总成绩。
2.2.3专业课程实践操作成绩单列。总分采取百分制,具体的分值比例为:出席情况满分为5分,课堂纪律满分15分,课堂实践技能学习效果10分,期末考试占70分,学科期末总评成绩80分及以上为及格。
2.3考核形式灵活多样。
2.3.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奖励加分与扣分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开始进入各学科学习前,平时成绩均为满分,即30分,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和分值,对学生违反平时考核规定的项目进行扣分。只要学生不缺席、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课堂记录、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23分。课堂提问采取抽查与举手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抽查回答错误扣分,举手回答问题的错误者不扣分,正确者奖励加分。
2.3.2根据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核形式多元化。加强学生的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与敬业精神考核,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考核量表,自评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及团组织评价综合的形式考核。专业课考核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病例和实例分析题在考核中占主导地位;组织学生分组参与社区实践、到医院见习,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或编演情景剧等考核学习效果。实践技能期末考试时教考分离,学生全员逐项过关,授课教师交叉考核、现场评分。举行系列实践技能大赛,在各种竞赛中的成绩作为相应学科考核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实践技能学习效果成绩而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独考核,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畅想未来、案例分析、演讲比赛、应聘模拟等形式考核。
2.4期末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
2.4.1期末考试命题题库制,期末考试课程的考试,根据专业、学科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人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命题,依照内容结构、难易结构双合理的原则建立考试题库。考试时教务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试题基本知识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提高题比例恰当,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护士执业考试与高职考试相结合。
2.4.2试卷评阅采取密封、流水作业评阅,教师评阅试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保证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结果
分别于2012年 1月、2013年1月对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随机抽样,由各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填写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问卷,统计结果见下列各表:
采用t检验比较2009级和2010级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各项目得分有无差异。由表2可知,在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能力、就业能力上,两个年级中职学生表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4.1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敬业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要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与考核。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如何引导他们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学校制定了思想道德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学生每学期学业考核的一项独立内容。同时教师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考核的内容,即课堂讨论过程中结合病例和实例增加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探讨,明确哪些做法是对的,那些做法是错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4.2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考核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分值构成比,对平时学习过程考核中的学习状态量化赋分,逐渐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试内容中增加大量的病例分析题,有效地培养了资料搜集与处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根据护理操作技能目标,确定考试内容、操作流程标准。对练习时每个学生的态度、操作准确性、熟练度都予以逐项赋分,督促学生勤学苦练。同时,通过举行实践技能大赛,将竞赛中的成绩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进一步调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4.3强化就业能力考核,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4.3.1中职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趋于浅表化、简单化,从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步"--面试、求职应聘时常常手足无措。所以,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就要了解社会,知道就业的要求,给自己的职业适当定位,清楚该怎样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独考核,以联系生活实际畅想未来、案例分析、演讲比赛、应聘模拟等这些联系实际生活和实践的考核方式,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面试技巧与求职应聘能力。
4.3.2中职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低,自我评价与监控能力差,纪律观念弱,多消极的自我暗示,少成功的体验。对此,学校制定合理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量表,同时加强赏识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学生感觉到考核目标只要我"翘翘脚"就能够达到,使学生的自制力在不断被肯定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4.3.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经常处理病人的急救、死亡或病人与家属不合理的纠缠等问题,因此,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作为护士必备的条件之一。而部分中职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心理学研究显示:对挫折的预见可以降低挫折感,减弱受挫的消极体验,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在考核过程中,结合临床的病例和案例进行交流与辩论或编演情景剧,使学生明确护士的职责和价值,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善于舒解各种压力,促进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的形成,提高社会竞争力。
4.3.4具有良好的交往合作与协调能力是每一个从业者必备的素质。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团结协作或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实践、医院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撰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论文或编演情景剧等方式考核实践成果。在实践与考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4不足与思考
4.4.1学生基本能力提高不明显。由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加强了基本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今后在教学中除改革文化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外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反面要加强研究,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
4.4.2平时成绩考核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要加强教师的改革意识。由于课程设置的因素,部分教师一个学期授课的班级数较多,而且每班每周只有一次课,甚至两周一次课,而且课堂上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有限,这样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付出更多的经历。为此,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教师的人才观、评价观的转变,保证考试制度改革的效果。
4.4.3主观因素影响考核结果。小组答辩、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论文撰写、口试、演讲和辩论、师生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可以充分考核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但考核结果受考核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需加强教研,统一考核标准,避免人情分,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公平合理。
考试制度改革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考试制度改革要结合专业、学科与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考试方案,转变考试观念,科学的进行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考试与现代中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唐文君.论能力本位教育观与职业教育考试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
一、中职学校应用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没有目的性,认为学习应用文没有用处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加之中职学校“动手能力是真理”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学起来抽象、呆板、枯燥乏味,这主要是因为应用文写作课上教授的理性的东西很多,感性的东西少。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太大帮助,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现有的应用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脱节
笔者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虽然上、下两册语文教材都有关于应用文的部分,但内容仅限于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和计划,而对会议记录、总结、请示、汇报、社会实践报告、说明书等这些可能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容却没有涉及。学生如果想学习这些内容,就只能再买专门的应用文教材了,但是专门的应用文教材是否适用还是未知数。
此外,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提供的应用文范文材料过少,而且有些并不适用。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和接触的知识面也有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大量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地解答,导致教学效率降低。而且教师的解答如果没有课本作为支撑,学生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不高,并很容易遗忘。
3.教师授课方式的局限性较大
应用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述各种应用文写作格式为主。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具体知识点的讲述,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应用文写作,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地研究。
二、改进中职学校应用文教学的措施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材教法的明显滞后,导致目前学生厌恶学习应用文,影响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一毕业就意味着走向工作岗位,在现实中,总会用到应用文,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工作心得、经验教训甚至是工作细节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这就意味着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应用文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大至处理国家大事、政务,小到日常生活中交际应酬、传递信息等都离不开应用文。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生产活动都会用到应用文。
2.编制符合中职特点的应用文校本教材
根据学校实际,编制应用文校本教材。在新教材中,加大对每一种文种具体写作知识点的讲述,相应地减少纯理论知识的讲述,将知识点讲细、讲具体,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多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作为案例。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作者简介]岳瑞凤(1965- ),女,山西左权人,中原工学院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119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98-02
一、职前体验式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笔者认为“职前体验式教育”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前的大学职业准备阶段接受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体验的教育。即高校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职业实践,通过理论课堂、网络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基于问题、项目、案例、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了解自己理想职业的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行业需求、职业需求以及职业环境基本状况,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并对比自身专业、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实际情况,找出自身在理论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差距,进而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作出一份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目的,为今后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实践性活动。职前体验式教育的意义在于深化、细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及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职业生涯、事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管理意识。短期目标在于加深学生对各行业的认识,增加就业机会;中期目标在于加强学生个人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形象和职业素养;长期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目前高等教育中职前体验式教育的实施情况
美国有上百年的生涯教育历史,学生职业体验从上幼儿园开始。体验式教育作为美国大学多数高校专门的学科,已经纳入课程计划中,体验式教育理念深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目前,我国体验式教育在中小学阶段作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在大学阶段注重学习,而忽视职业体验式教育,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疏于管理,甚至可有可无的状态。大部分高校对体验式教育没有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体系,也没有相关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实践缺乏理论支撑。部分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无论是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在评阅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方面都无法精耕细作,使学生感觉任务不明确、目的和意义不清晰、实习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开始前,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理论指导,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策划意识和实践目的性不强,往往抱着完成学校任务的态度,让实践单位在社会实践表上签字盖章,以取得这门课程的学分作为最终的实践目的,使社会实践形式化。2012年2月3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前体验式教育模式
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全面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笔者认为大学生职前体验式教育需要构建需求五层次理论,即职业生涯规划力、职业行为体验力、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阶段发展力和事业阶段生涯力,笔者把它称之为大学生职前体验“五力需求”模型,通过职前体验式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职业化过程中学会成长、成才和成功,自信地步入社会进行职业化生存。
1.职业生涯规划力是大学生职业行为体验的前提。理论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而实践来自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的训练。美国心理学教授费尔德曼认为“在21世纪,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生产性工作来说,能够最大化个体的职业潜能,对于国家和机构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能够建立或保持在竞争力的经济边缘”。因此,高校首先要用职业规划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让学生保持生涯觉察。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学习自我探索、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决策、制订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时,对职业规划的方式方法比较感兴趣而且容易掌握,而由于职业规划原理多且容易混淆,往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导致课后社会实践中职业体验理解、感悟不够深刻,成为他们职业规划的瓶颈。笔者认为以下最主要的几个职业规划原理需要活学活用,才能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帕金森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强调自身的主观条件与职业的客观环境进行平衡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的平衡是进行合理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根据职业特征将人和工作环境归为六种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考察人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同等条件下,人和环境的适配性或一致性越高,个体的职业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感越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按照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论述了人们在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2.职业行为体验力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基础。部分毕业生通过投简历、面试等环节,手里拥有几家有签约意向的单位,但迟迟不签约,一味地等待、观望,辅导员看在眼里,但又无力说服他们。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职业行为体验,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无法取舍。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性较强,高校应将大学生的职业行为体验教育有计划、有目标地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在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任务时,让学生从职业生涯体验的角度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完成任务。在职业行为体验中,让学生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进行自我探索,知道自己是谁,明确自我发展的责任,通过社会认知,明确自我职业发展方向,通过熟悉生涯决策和生涯行动的方法,澄清和初步确定几个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执行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去填补自己和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评估、修正。在职业行为体验中,职业选择最为重要。职业选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人很难一下子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需要结合职业规划理论不断地实践。
3.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关键。德国劳动力市场专家梅腾斯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就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跨职业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范畴以外的思维能力、方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进一步拓展。要培养学生的职场关键能力,就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国外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体现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国内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进入职场的自信心也强,职业目标定位、归因风格清晰,行为动力强。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化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职业化就是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应用到工作中去,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就是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就是细微之处做得专业,就是尽量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别人不能轻易替代。职业素质是指按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塑造自己,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这就要求大学生作为职业人在进行职业行为体验时,从过去重视职业资格标准考取许多证书,转变为重视职业行为标准,更多关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
4.职业阶段发展力是职业人成功的必备条件。部分毕业生工作后频繁跳槽,总觉得工作不如意,也有些毕业生虽然自己努力工作但总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自我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笔者认为部分学生缺乏职业化自我管理能力。职业化管理包含职业化行为、职业化技能和职业化素养三个递进层次的主要内容。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地体现在一个单位做事情的章法上,主要是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行为规范。职业人要用心工作,经常思考使自己脱颖而出的竞争力在哪里,努力应对环境,改变自己,影响他人。职业化技能是单位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包括学历认证、资格认证和社会认证(头衔认证)。职业化素养是职业化生存中最根本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单位无法对员工职业化素养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职业化素养更多的体现在员工的自律上。因此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社会实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在大学生活中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工作、自己能够为团队做些什么、钱以外的工作动力是什么、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等。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单位,它必将会成为受到社会尊敬的单位。
5.事业阶段生涯力是人生中社会使命最大的价值体现。职业规划的理论都来自西方,以个人为中心开展生涯规划,容易使职业规划变成个人谋得机会与自我实现的手段,容易变成一种学生功利化技能提高的重要舞台,缺乏时代使命感和价值观。因此,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过程中,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涯发展的社会共同使命是什么。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大力开展信念教育、使命教育和理想教育,要用国家需要、社会期望、高校办学使命、个人生涯发展以及理念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他们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艰苦地区、复杂环境中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在职业行为体验时要志存高远,积极利用寒暑假和实习、实训机会投身社会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此引导下,高校帮助大学生拓展其更好的成长空间,激发大学生积聚其更好的成长动力,引导大学生探询更好的成长路径,触动大学生养成更好的成长习惯,让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事业才是最好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黄天中.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一、中职英语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课程教学目标指出中,新课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该目标强调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语法和翻译为主,不能有效的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我校中澳班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澳班的学生在入学时没有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该专业学生在两年级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目前在用教材是《新视野商务英语》,该书每单元都有商务概念和较复杂的说明性文章,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缺乏商业背景知识,初中毕业就进入中专的学生来说,内容和在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很大,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很难对商务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再加上很多同学还沉浸在中考失利的阴影中,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就造成学习热情不高。鉴于新大纲的要求和我校中澳班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现状,笔者引入了内容教学法,并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得以实践。
三、内容教学法的提出
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外语界都十分推崇的一种教学理论。内容教学法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内容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它侧重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的能力。
内容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为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对CBI的影响也很大,他认为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meaning)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form)的理解。传统教学法是将重点放在语法和语篇上即语言的用法和形式上,内容教学法却将重点放在语言的使用上,强调学习有关内容,而不是学习有关语言。
四、内容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内容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根据语言和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的不同,Brinton(1989)提出CBI可有三种基本模式:主题式语言教学(theme-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保护式学科知识教学(sheltered subject content instruction)、混合教学(adjunct instruction)。其中主题式语言教学模式选择与学生兴趣和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并以这些话题内容为载体,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常用于基础阶段的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借助学习内容最发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综合水平。该教学模式和我校中澳班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相匹配,最适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
五、内容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内容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集中策略来进行。
(1)依托内容教学法模式指导商务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法主题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路人”和“参与者”指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与学生一起思考、学习和合作,实现“教学相长”。如Unit2 Company一课,如果仅凭教师介绍几个世界知名公司,并对商务词汇课课文加以分析,肯定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采用抽签的方法按照3-4人一组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用英语介绍六大著名的电子产品公司(如Samsung,Apple等),内容包含该公司的历史、所销售的产品,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该公司的现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Group work)的方式进行资料采集,最终并用A4纸打印成完整的一份报告并制作PowerPoint。教师在课堂上做必要的讲解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按计划完成任务后,每组进行角色分配,每位同学都要作为该公司的代表在课堂上用英语汇报。学生边讲解边演示PowerPoint,激活了同学们的背景知识,活跃了思维,进行了口语和写作的操练,同时也为直接阅读创造了条件。
(2)教学内容要围绕商务主题。根据内容教学法“使用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学习新信息,适合学习者具体的需求”的基本特征,凡是课本上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不使用的、过时的内容都要摒弃。如:Unit 9 Business environment 里面的图表阅读题所使用的材料还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互联网的技术,已经过时,所以删去。Krashen(1982)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言材料之后自然获得的,教师的最大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前资料准备应围绕相关主题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真正适用于各种商务场合的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通过网络寻找英语商务谈判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并讲解,因为这种实例具有可理解性和实践性,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课本的内容非常有限,笔者围绕商务主题补充阅读材料,所选的材料一般来自具有代表性的报纸(Shanghai Daily)或者网络。Shanghai Daily上的内容都是时下最新的,也是Native speaker进行撰稿的,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对一些专业词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3)以学生的能力本位,强调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和“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商务英语的授课中帮助学生围绕商务主题进行任务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商务实践活动。
如recruitment主题学完以后,要求学生上网寻找资料,依据个自求职取向,下载相关英文求职广告,然后按其要求,撰写个人简历和求职信,并与口语课程整合,进行求职面试的项目学习。在课堂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同学创造真实的面试场景,一位同学做面试官,另一位做应聘者,让他们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巩固了主题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后参加招聘会打下了基础。
结合Marketing主题的学习,利用学校每年一次的“爱心特卖”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采购商品,何种商品才能赢得最大的利益呢,这就要求学生用英语做市场调研,设计问卷,明确产品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客户群,并完成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得出调研结论。“爱心特卖”结束时就是检验学生成果的时候,谁采购的产品最好卖,谁采购的商品盈利最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了解英语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教师可以进行评奖。
关于E-commerce的主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海淘”),根据时下流行的“网购”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学生详细讲解如何到国外网站去购物流程后,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海淘”。比如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如何找到自己想买的目标商品,如何与卖家咨询商品信息讨价还价,在把商品加入购物车后如何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最后商品到达确认收货以及评价商品这一的网络商业过程,用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英语能力并掌握基本的商务技能。教师可以在学生收到货物后,让学生自己用英语介绍“海淘”的心得,分享网购经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其介绍的内容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六、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注重校企结合,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流程,商务主题的选择要与时俱进,选取有时代特征的,去其落后、过时的内容,正确引导学生从商业的角度去思考并理解、解决问题。内容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双管齐下和双丰收。既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步提高,也可以消除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差异。我们有必要遵循内容法教学理念,系统开展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把学生有效地培养成为具有扎实语言基本功、具有宽广的商务知识面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omon.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