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存在的优势:
1、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
自从进入七年级以来,备课组长们以身作则,在上好自己课的基础上抓好备课组之间的活动,各科任教师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以大局为重,尊重级部和学校的意见。更关键的是,大家都支持学校的工作,推动了级部的管理工作。
2、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给我很大的一个感触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无论是家长、学生、老师之间从没有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尽管有些老师的脾气比较大,个别老师的管理比较苛刻,也存在过个别老师生气时不太合理的处理方式,但是学生们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老师是一心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而家长们也十分配合老师们的工作,从没有刁难过哪位老师,使教师的权威得到了维护,孩子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3、班主任得到优化
本学期在班主任方面我们又有了新的变化,从整体来看给我们班级管理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其他老师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头作用,也让班级管理工作上升了一个台阶。
二、存在的不足:
1、师资存在严重不足
整体师资结构不够完善。尤其是地理,在高老师生病之后,严重影响教学,尽管毕老师兢兢业业,但毕竟非学科、无教学经验;另外还存在个别学科成绩差,有学科在期中考试时已成弱科;地理、生物学科面临八年级毕业会考……等等原因,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成绩。
2、班级管理还需要加强
尽管我们的班主任们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但是在学生管理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的性格粗放,缺乏细致和耐心,有的身体不适,难以全面用在管理上,有的过于专横,缺少民主,有的性格内向,难以服众,导致学生管理难以达到最佳理想状态。
3、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学校正在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确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依旧偏多,担心给学生漏掉一个知识点,担心学生有一个知识点学不会,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起抓;其二,作业分层还不是很够,还存在个别作业量较大的现象;其三,个别老师还存在课堂准备不足,经常需要离堂拿资料的现象;其四,导学案利用不够充分,种种原因,导致我们的课堂效率还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4、个别老师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我们还存在个别老师在自我约束能力上较差的现象,经常出现上课随意外出、不到位或迟到、上课一激动讲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乱串办公室、在办公室内闲聊等现象,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注意的事。
三、工作改进:
通过以上分析,我想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在抓好以前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打造一流的班主任
加强班主任培养和管理,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抓好班级学风和班风的良好发展,打造一支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2、进一步加强备课组集体教研的力度
备课组集体教研的水平决定了这个学科的成绩,从单元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的使用两个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真正让集体的力量发挥出来,形成合力,打造一流的备课组。
高三文科班的教学工作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两年的工作洗礼,我已清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最大弱势所在了:那就是学究气太浓,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性格刻板,缺乏新意,教学上不能向老教师及时请教等等。地理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概念多,原理多,图型多,要记要背的东西不少,要理解掌握的原理规律不易为学生所接受,我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照学生订购的《高三地理总复习·金牌方案》来精讲例题,巧设练习,反馈讲解。讲解内容涉及“地球地图”、“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陆地和海洋环境”以及“高二地理选修”。
当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一诊”成绩差别较大。最高分为彭雪,获得了56分,有效分上线人数为7人,远没有达到我心中预定的目标,更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相差甚远。这昭示了一个道理:教学须有方;教无方则人不尊。我总结自己教学的最大过失在于我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对症下药,没有狠抓落实,一定要使学生知识过手,哪怕学生只掌握一点点,哪怕学生只听懂一点点,一定要使学生能学到知识。象008等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好象下苦功夫又不够,而班上其他平时学习比较刻苦的学生,譬如007等好象虽下了苦功夫却效果不太理想。
本学期担任高三文科班和初二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特总结如下:
ⅰ.高三文科班:
高三文科班的教学工作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两年的工作洗礼,我已清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最大弱势所在了:那就是学究气太浓,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性格刻板,缺乏新意,教学上不能向老教师及时请教等等。地理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概念多,原理多,图型多,要记要背的东西不少,要理解掌握的原理规律不易为学生所接受,我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照学生订购的《高三地理总复习·金牌方案》来精讲例题,巧设练习,反馈讲解。讲解内容涉及“地球地图”、“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陆地和海洋环境”以及“高二地理选修”。当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一诊”成绩差别较大。最高分为彭雪,获得了56分,有效分上线人数为7人,远没有达到我心中预定的目标,更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相差甚远。这昭示了一个道理:教学须有方;教无方则人不尊。我总结自己教学的最大过失在于我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对症下药,没有狠抓落实,一定要使学生知识过手,哪怕学生只掌握一点点,哪怕学生只听懂一点点,一定要使学生能学到知识。象008等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好象下苦功夫又不够,而班上其他平时学习比较刻苦的学生,譬如007等好象虽下了苦功夫却效果不太理想。大多数学生学起地理来如趟苦水,对地理的兴趣不大,地理这道难关似乎太难。具体来说,学生对图的认识程度不够深,看不懂看不透地图,搞不清楚地图中蕴涵的丰富的地理信息。诸多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缺乏应用意识,不熟悉地理语言,而我的授课也缺乏新意,讲题往往只限于知识点,难有开拓,易忽略学生的基础,对学生情绪变化较少顾及,教学就成了我的单向传输,而非双向互动交流,因此下学期我的工作要改变这一现状,力求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做什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然后再进行行之有效的讲解。
ⅱ.初二年级各班:
初中地理我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但有一部分出于地理不算总分的想法没有认真对待这一学科而导致分数不理想,这是他自己造成的。初中地理本来就是鸡肋,目前就全国而言,单独的以省为单位组织地理学科参与中考的省级行政单位一个都没有,但以地市级单位为平台,有一部分(尽管是一少部分)地级市组织了地理中考,因此我总是勉励学生学好地理,并不遗余力地劝学。我还特意订阅了《新中考·地理》报纸(周刊),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这种不合理现象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改变,我会尽力教好我的学生。
1. 试题针对性不强,表现为检测范围过大、综合性过强。高二后期,学生即将学完所有的内容,高一的内容还没有复习,遗忘较多,新知识还处于学习和储备期,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这时,周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夯实新知识,检查学习中的问题,做到“周周清”。由于工作量大,有的教师直接选用高三后期的诊断性测试题。这些题覆盖面广,特别是对高一内容考查较多,而对近期学习的内容没有侧重,考试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复习的方向,导致周考成绩不理想,加剧学生的焦虑情绪。因此,不恰当的试题非但不能起到反馈问题的作用,反倒会增加负面影响,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
2. 试题不够规范。由于周考频次高,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试卷进行校对,总会犯一些小错误,最常见的是答题卡题号不连续,漏题,分值有误,答题区预留距离不合理等。
3. 教师不阅卷、不打分。地理教师往往课时多,教学工作量本来就大,加上班额大、学生多、阅卷量大,有的教师往往不能亲自全批,有的干脆就不批改,直接将答案发给学生。其实,学生最关注的是分数,他们希望通过教师的评阅,知道自己的水平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正因为有了对成绩的关注、对分数的计较、对差距的认识,学生才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才能在失败和成功中不断总结,追求进步。所以,即使是简单的周考,也会因为教师不同的态度,引发学生不同程度的关注,教师评分与否将直接影响考试的效果。
4. 考试安排不合理,过于频繁。有时一周内恰好有月考、期中考试或者某些竞赛,这时就没必要再安排周考。或者一天内安排多个学科考试,这样频繁的考试也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变成考试的机器。所以,年级要统筹安排好各科考试的时间和次数,确保考试的质量,协调好考试和授课时间的比重,力争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 学生答题时间安排不合理。文综考试时,总有学生在匆忙和草率中结束考试。有的学生用最后35分钟解答地理试题,有的甚至更少。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当然没法取得满意的成绩。究其原因,有的学生是做题速度慢,有的学生则是对地理学科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将大量时间花在历史、政治上,导致地理没法完成。
二、建议
1. 试卷格式规范化。结合四川省高考的试题特点,地理单科试卷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2道,共48分,非选择题2-3道,共52分;文综三科合卷考,制定标准的答题卡。这样有助于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养成适合自己的答题习惯。
2. 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规划,提高命题质量。每学期,制定好学期计划后,就要大致规划本学期的周考内容,便于教师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鉴于每周都考试,教师命题、阅卷等工作量大,可利用年级教师的集体力量,分工合作,轮流出题、审阅。这样既可以分担教师的工作量,又可以提高试题的整体水平。
3. 试题范围以近一两周学习的内容为主,再加上部分以前的内容。这样,滚动性地出现过去的知识点,新旧知识交替出现,便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巩固易错点或者主干知识。根据人的记忆规律,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及时的复习是有必要的,阶段性的巩固也是避免遗忘的最好方法。适当地涉及过去的主干知识,将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4. 教师做好考后辅导。考后辅导包括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成绩后,教师针对本次的成绩,进行整体分析,找到部分学生了解其错误情况、考前的复习状况等,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指导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良好的答题习惯,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个别的交流,也有利于明确后期的教学重点,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这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随着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结合今年高考试卷我认真回顾了这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算不上经验,就此谈点自己的心得。
一、高考试卷分析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卷考查的内容多为学生熟悉的“老面孔”,有利于学生发挥,但总体上说试题还是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相比省市质检,本次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难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试题涉及的计算较多、实验较复杂。
二、高三复习过程总结
1.一进入高三,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我们备课组参考以往实施新课程高考的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同时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先对高三化学教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因此一开始我们的复习方向性就把握的很好。
2.抓好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基本教材为线索,《世纪金榜》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3.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这阶段我们还是用《名师伴我行》第二轮复习资料,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在知识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增加理、化、生三科的综合。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实验、计算七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4.5月份,以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主要形式。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反思可以形成思维链,促进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要引导学生严格纠错,以达到规范、正确解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适应性得以加强,这样,学生无论知识性失误还是心理性失误都会大大减小。
三、反思
1.我们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的缺乏。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课时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和实验员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很多很多的实验仪器都是学生在考卷上而不是在实验室认识的,很多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只能在脑海里演绎它的过程。
3.对于学生训练量还是要多,但是如果稍许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所有的这些题目都只是建立在学生的那本相比起来不能算厚的笔记本的理论知识上面,并且题做到最后每每都能碰到做过不止一遍的题目,这更说明了题目是逃不出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范畴的。而学生在一味做题的同时却容易渐渐的远离理论知识的本质,钻进本无必要多花心思的题目里面去,结果往往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因此从这方面来讲只重视解题而不重视思路的梳理无疑是化学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缺失。
化学老师个人总结2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化学,由于初三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又是一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本班学生比较活泼,所以暂时三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能够进取参与,课堂中也比较活跃,可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记忆本事差,使整体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故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人也就这三周的教学作一个简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取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必须的阅读时间。针对不一样的学生设计不一样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本事。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我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到达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所以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提高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忙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简便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资料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当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职责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景、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仅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齐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必须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教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构成与锻炼,有了必须的思维本事与打好基础,能够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期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景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必须效果。
化学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年度,我担任了高一化学的化学教学。现在就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我想做一个总结: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二学期的教学: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周我就为高一下学期的化学教学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我认为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做到及时发现情况,及时思考,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解决疑难问题:
我认为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课备得好,才有可能讲的好,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灵活的运用知识点。
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我都会遵循这样一个大致的程序:先把课本认真的看一遍,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划出来,仔细分析。然后结合着《非常学案》上的“基础自主梳理”,把“基础自主梳理”上的填空题都做一遍。
接着看《非常学案》上的“名师点拨”,我觉得这本资料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每一节前面的“名师点拨”,因为它把这一节中最精华,最重点的知识全部都罗列了出来,并做了详细的解释,对于把握本节的重难点很有帮助,并且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上并没有提到,但是学生又必须要掌握才能够做对题目的。
所以深刻理解这部分知识很有必要。同时这也是我要求同学们必须要好好看的地方。第四步是做非常学案上的习题,弄懂每一道题目的考察意向,我深深的明白这样一点:自己会做题目没有用,必须要会讲题目,让学生能理解和听懂才是一个老师在教学上的成功。
三、注重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老师的实战场地,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在课堂上,是老师最容易捕捉到学生心理变化的场所。对于化学这门课来说,由于它属于理科范畴,而淮海中学的学生有很多是理科成绩都非常不理想的,他们本身对于理科知识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认为理科太难,所以上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四、注重课后作业和复习: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这就需要教师把这些知识点具体化。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事物,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生活化的信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例如,在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笔者采取了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准备好小棒后,出示题目:“要把十本书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本?”学生能很快地分好,并能列出算式:10÷2=5(本)。“如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本?”学生也能很快分好,但是写算式时,有的学生把余下的“1”漏掉了,或者不知道这个余下的“1”怎么表示。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分好的小棒,找到剩下的一个,告诉学生“剩下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然后,学生自己再次尝试写出除法算式:10÷3=3(本)……1(本)。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分10本书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独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10÷4=2(本)……2(本),10÷6=1(本)……4(本)。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观观察,独立思考去分小棒这个过程,创设生活情景,使课堂教学接近课堂生活,从而真正理解余数这个概念,形成关于余数的数学模型。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1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2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工作总结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320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4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5回顾20__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四中任教以来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15)班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努力注重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开展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科任老师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3-02
所谓元学习,就是对学习的学习,即个人对他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概括说来,元学习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学习方法;善于检验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按照元学习理论,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模式:教师总结知识点――学生准备材料――教师指导筛选材料――学生依据材料及知识点进行设问――教师点拨――学生自行修改及补救――学生设定答案――总结反馈得出经验。我们进行了积极的课堂探索,其中一项就是初一的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一项参与性非常强的活动,它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风采的机会,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节的新课,我们事前将主要知识点发一份给学生,根据知识点学生来准备发言材料,将小组的材料收上来简单检阅,将比较优秀的作品给学生按照小组再行更改完善,点拨后总结出一份正式稿件,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五分钟不长,但是准备工作和修改的工作比较繁重,因为是学生自己参与了这个过程,兴致很高。在实施这个试验之前,教师先讲清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初一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最终对学生在本科目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要求学生按照小组抽签,每天抽中的小组派一位同学上讲台演讲。并给予当场打分,分数由学生根据演讲学生的表达、声音和内容来制订标准,教师给予辅导。历史与社会学科材料的选择在上半学期是要求关于地理知识及时政热点,下学期是国外、国内所发生的热点或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还可以是本地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并能够结合书本上的内容作一定的分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在考试中,为了鼓励同学的参与,材料题适当引用学生的材料作为命题的来源。并注明引用学生的姓名,让学生把这项工作当成一种荣誉。
这个学期初一年级一直坚持用讲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用自己所学的道理,用独特的视角评点天下事:或激情高昂,或饱含忧患,或愤世嫉俗,或真诚渴望,在这里,有思维的火花,有激情的碰撞,还有会心的微笑与共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表象在这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台上五分钟,台下许多功。每一次精彩、漂亮的演讲,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捕捉到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兴趣的热点,然后进行加工整理,用所学的地理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认知,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这无疑对学生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提炼概括、加工整理的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磨炼,当然对逻辑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极有裨益的。小演讲的内容大都是同学们所普遍关注或感兴趣的话题,在上课一开始就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烈吸引学生。如:“冰川融化会不会影响深圳?”“地球会爆炸吗?“频频地震,地球告诉我们什么?”“‘两会’中的议案是怎样来的?”等演讲都让师生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学习地理有无尽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宇宙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感悟生活。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不应该只埋头专研课本,满足于学会课本知识。而学习历史与社会课,更应该突破这一传统教学的误区。让学生通过演讲这种形式,观察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走近社会,用自己的心感悟、描述、注解、读解社会,而不是锁定课堂一隅。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自信心。有几个平时特别不爱学习的孩子,因为在五分钟演讲中选了大家感兴趣又有趣的题材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高分,非常开心,以至于在上课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很认真。
这项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七班有个叫赖润菲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选材连续要求重新演讲了四次。不善言辞的同学学会勇敢地面对众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善执笔的同学学会用朴实地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在每一天从座位走上讲台的过程中,同学们既战胜了自己又赢得了他人,从而避免了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增进了同学感情。通过每天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同学们在活动中释放了自己,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人。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口语表达等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在演讲过程中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使同学参与,我们将制订更好的策略来促使大家的参与度,避免台上同学在演讲,台下开小差的个别现象。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周写一次演讲稿作为周末作业,让班上负有责任心的孩子来记录检查,老师负责督促;每周可评选一下演讲之星,除了演讲当场由学生评点外,每两周一次给表现最为突出的同学发奖状,发挥科代表的作用,让他作好人员的安排,至少提前两天通知到演讲人;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用家校通的方式鼓励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完成,有条件的先行点评。
课前五分钟的训练要发挥实效远不止这些策略,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1)不可过多地占用课堂阵地,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2)不可放任自流,要有的放矢,适时点拨;(3)不可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要经常检查督促、鼓励、总结、改进、坚持不懈。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给我们不断的惊喜!
参考文献:
我校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往往在高二下学期开学就已经开始进行(大概2月底或3月初),先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及必修一开始进行,这一部分知识复习时间较长,大概花三个月左右时间;接下来是《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复习,基本上也放在这一学期进行;而必修二与必修三的复习则放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基本上在二月底完成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时间大致有一个学年的时间。
二、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升解题能力。
(一)夯实基础,构筑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讲清、讲透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地理概念是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概念、术语、名词很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讲清楚。如褶皱、断层、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等概念,我们既要教会学生用文字描述,同时又要能转换到图形中,增加其直观性。彻底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是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重要保证。
讲清地理规律。如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中的一些重要规律,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规律等,利用地理规律所反映的共性知识来掌握具体的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演化,地理成因等内容。如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南北纬30~40°地区的大陆西岸,典型的是地中海地区其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成因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联系实例,具体分析,如非洲好望解附近,澳大利亚的西南部。
(二)拓展地理基础知识,构筑知识间的联系。
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因果关系,还有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在复习时要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如讲地球的运动时,提到黄赤交角为23.5°,想到回归线的纬度为23.5°,而极圈的纬度与回归线的纬度互余为66.5°,同时又可联系到五带的划分界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运动,又引起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由此又联想到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几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因此一轮复习时对地理基本概念要讲透,地理的基本规律要讲清,同时要能由此及彼,拓展地理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有提高。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训练解题能力。
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的简洁准确的描述和阐述是高考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每复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都可以配套做一张小题训练,时间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钟,题目难度不大,题型主要是针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运用,让课堂上复习的基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加强,做完一张试卷后老师及时进行讲评,有时也可以由学生中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传授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地图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老师在讲题时要尽量教给学生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的能力,学会用简洁、规范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比如我们学校所在的灰山港镇环境污染严重,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所以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而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画图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
1、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的很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都可以转换为图形进行分析,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讲解时,边画图边分析,同时也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如“天气与气候”这一部分知识中,对学生来讲比较难于理解的概念有“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热力环流”“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等都要求学生必须画图来进行分析、理解。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画图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在解答题目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比如做光照图的有关题目时,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能把图形转换成我们比较熟悉的侧视图或俯视图。有时也可以将文字转为具体的图,化抽象为具体。这类题多为无图考图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景,老师在讲解时,可以教会学生从背景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画来,使抽象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2、审题读图、整合地理有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审题不清,读图不细心,思考不周,答题不全,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的通病,而这恰好也反映学生审题读图能力的欠缺。因此,在平时的练习和试卷讲评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分组探究、分析总结,再进行小组评比,并相互指出各组答题不够完整之处,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
在平时课堂上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学会找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并标记出来,提取有效的地理解题信息,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审题读图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高效课堂应满足:第一引发学生兴趣,第二促使师生多维互动,第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第四关注全人教育,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所以我认为在一轮复习时,老师不能是拿着一本复习资料从头讲到尾,而学生在下面是昏昏欲睡。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多看其优点,要明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去做,并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做出来。
第一轮复习:从头年7月暑假补课开始――次年元月结束,分三步走。
1.复习经济常识上下两册书:从7月暑假补课开始――到9月底结束,约3个月。
2.复习政治生活一本书:10月初――11月中旬结束,约1个半月。
3.复习哲学两本书:11月下旬――次年1月下旬,约2个月。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五本教材基础知识,从微观入手,以框为单位,面面俱到,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以节、课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次年2月――3月底结束,主要是教材的宏观知识复习。
本轮复习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哲学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为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一轮复习以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整理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学生兴趣更大,领悟更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三轮复习:4月上旬――6月2日结束,前面两轮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于讲教材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把握教材知识。第三轮复习是实际联系理论,重在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轮复习又分两步走。
1.时政热点复习和题型训练相结合(4月上旬――5月中旬1个半月)。教师展示热点材料,学生熟悉当年度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背景材料,答题时根据三种依据即教材依据、材料依据、相关的时政依据。此环节要把握好训练题的难度,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迅速提高其应试能力,以此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2.回归课本和冲刺训练相结合:5月20日――6月2日结束加强研究,精选各地试题训练,大胆取舍教材知识,调动思维,揣测高考命题的思维角度和命题倾向,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看教材,做限时训练题,过好应考心理关。
二、教学重点规划
1.学科内规划:根据近几年湖北高考试卷和教学实际,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是重点,在复习时间上要大量倾斜,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2.学科间规划:根据地理八本书、历史五本书、政治五本书的内容,而且地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强、理解后不易忘记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时间分布上,高三上学期多倾斜地理、历史,下学期地理、历史、政治三门学科再齐头并进,把文综高考150分钟相对分解到各科,即地理55分钟、历史50分钟、政治45分钟,平时分科考试并以此为限来相对衡量和要求学生。政、史、地三个学科教师要打总体战,做到相互协调、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备战文综高考。
三、规划备考方向,做到不偏离正确的航道,尽量少走弯路
1.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题。历年高考试题是好多命题专家的心血所在,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作为高三备考人研究它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教师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能很好把握高考政治的复习方向;二是有利于对考生进行规范化训练,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心理适应能力;三是防止来年重考同一知识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中归纳总结高考命题的总要求、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研究前五年的高考题主要是看题型变化、看设问方式的变化、看考查知识点的角度等,对离得最近的五年高考题不仅是看以上内容,而且要求组内全体教师年年像学生那样亲自去做、去考、去体验,并有时间限制,以从中体会高考的难度和高度,把常规思维备考和非常规思维备考结合起来。今年高考题恰是反猜命题意识比较强的一年,如今年考的38(1)民族知识点曾在08年考过,今年又出现,只不过变换一种设问形式来考。怎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知识点在近五年高考中考查频繁等等,不得不引起每个备考人对历年高考题的高度重视。
下面对比一下这两年高考题民族这一知识点比较相似的设问法:
2008年39题第(5)问: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2011年38题第(1)问: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两设问的比较:首要的是所给材料不同,08年的题可以从材料中读出部分答案来,再根据“为什么类”的题型答法围绕“长期坚持”这个词作答即可,侧重于谈实践依据。2011年的题从材料中直接读不出来,从设问“根据”一词可以谈原因和意义,侧重于谈理论依据。
2.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和考试大纲。这三者是备考的纲和本,特别是每年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更是高考备考的依据。教师要仔细研究它的变与不变、变多变少以及怎么变,并据此归纳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板块结构等。这样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知识体系建构就可以以此为据。
3.新教材思想理念、内容和形式等的渗透复习。2011年是旧教材高考运行的最后一年,2012年新教材高考即将开始,2011年高考备考处于新旧教材交替时期,根据往年的湖北高考题,新教材必定要渗进2011年高考,问题是命题人怎么命题,备考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备考。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我们确定以旧教材的体系为依据,把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按照旧教材的体系融入进来,把经济、政治、哲学三本新课程必修教材大胆取舍改编成一本教材(40面)印发给学生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一是学习有依据,二是思想上重视,三是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新教材,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师要根据《纲要》精神,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为我园科学、合理使用该套教材指明了方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一)深入剖析《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领域安排不均衡。教材中的某些主题在前后设置上不够合理,比如大班下学期连续的三个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从头到脚》、《动感天地》,它们的主题基调都偏向科学领域;单个主题中教学活动的领域安排也不够科学,比如小班下学期的主题《好伙伴》中,大多是体验情感、分享快乐的社会活动,艺术领域中的美术、音乐活动缺失。
2.领域内部不同类别活动不均衡。整体而言,语言活动中故事偏多,散文欣赏、看图讲述等内容偏少;音乐活动中歌唱教学偏多,节奏乐、音乐欣赏、舞蹈偏少;美术活动中偏重于绘画教学,美工造型、美术欣赏偏少;数学中对数量的感知较多,测量、统计、守恒(大小、面积、重量等守恒)方面的内容偏少。
3.学科领域特点和关键经验过于淡化。部分学科领域目标不明确,连贯性不强,在课程中有轻技能培养的现象。如语言活动主要以已有经验的交流、表述为主,看图讲述的技能较薄弱;美术活动更加关注构图、创意,忽略技能的练习和掌握。
4.部分领域知识经验零散,缺乏系统性。教材中某些系统性、递进性很强的学科并没有严格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音乐、数学、美术等领域,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先难后易的现象,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打击乐课程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在配器方面,小班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废旧材料替代乐器进行演奏比较适宜,但中、大班在乐器的选择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小班打击乐《厨房的节奏》中涉及的节奏型比较复杂,中大班反而简单了;中班上、下学期的打击乐都是《加油干》,但是上学期要求分声部轮奏,下学期只要合奏,难度也明显降低。
5.教材中缺少当地乡土文化的教育。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由于教材在编写时更多地考虑各个地区的通用性和可行性,势必缺少一些结合当地乡土文化的内容。
(二)客观分析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思考,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在制定周计划时,往往只关注五大领域的均衡,对知识点的系统性、完整性思考较少。当发现主题中某一领域的活动偏多时,教师便会随意挑选其中一、两节;缺某一领域的活动时则到其他教材上寻找,补充进来的活动很可能与原主题的知识体系不相吻合。还有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时,会考虑材料的准备是否取材方便,活动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一些难以准备,实施起来比较繁琐的活动就被剔除出教学计划。
2.活动顺序的安排比较随意,忽视幼儿的已有经验。我园教师的专业构成比较特殊,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12名,非幼教专业的教师16名,由于专业的限制,我园大部分班级仍然实行分科教学,造成了每周活动的安排顺序基本固定。年级组内教具的共享也造成一些活动顺序的安排是交错的。为了保证每周教学活动都涵盖五大领域,教师也会打乱教材中给出的参考顺序。
(三)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
1.预设主题的选择。教师根据本园实际及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地选取课程中适宜的内容作为班级的预设主题。如:小班主题“快乐的六个宝”、“亲亲一家人”、“小小蛋儿把门开”等,中班主题“朋友见面真开心”、“红彤彤的年”、“我有多爱你”等,大班主题“开心一刻”、“不一样的我”、“走近小学”等,我们在分析后认为这些主题是我们孩子所感兴趣的内容,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各项教学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进一步提升和能力的提高。因而,把它们作为预设的主题活动。但是,有一些预设主题,如中班下学期的主题“我和空气做游戏”虽然是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切入,在这个主题中孩子可以与气球、风车、肥皂泡尽情嬉戏,但是对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很难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的提升。此主题调整到大班上学期更为合适。
2.主题内容的选择。在选定了预设的主题后,我们再认真审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从活动的价值大小、适宜的开展时机、适合的学习方式、领域的均衡性四个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能贴近幼儿需要和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具体内容。
(1)分析活动的价值大小。对每个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分析,主要从发展能力、经验提升、目标达成三个方面来分析。
(2)选择适宜的开展时机。判断活动开展适宜的时机,主要以幼儿的兴趣、经验为依据。一般而言,观察、调动直观经验分享的活动安排在主题的前期,利用直观经验进行表达、表述的活动放在中期,总结性的活动放在主题的后期。
(3)思考适合的学习方式。《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考虑每个活动适宜在集体教学中还是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中进行。偏过程性的、幼儿有差异的,适合个别学习;偏结构性的,适合一起讨论分享的,需要教师梳理提升的,适合集体教学活动。
(4)考虑领域间的均衡。在领域均衡一块,教师应有更为长远的考虑。不必强求每周平衡,某一段时间内,可以是一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基本均衡即可。因而,在主题选择时,可以考虑前一个偏向于科学,下一个偏向于社会情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
(5)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带领教师分析教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开展“一课多研”活动,使教师从过多地关注教材逐步转变到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和本身的发展水平,从关注教学效果到寻找教学规律,以理性的思考来评价、分析一个教学活动,把现代教育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避免了观念和实践的脱节。
二、提高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一)做好部分学科知识系统性的优化补充工作
针对教材中“部分学科领域特点和关键经验过于淡化”、“部分领域知识经验零散,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我们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为蓝本,结合各年龄段领域目标对“建构式教材”部分领域进行分析,梳理出教材中原有的活动涵盖了哪些目标,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落实,并寻找相应的教材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予以弥补。
(二)尝试开发本土化活动方案,作为教材的补充
在使用好《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同时,我园尝试进行本土化活动方案的开发,教师们已经设计出小班“我爱莲花”、中班“我爱园区”、大班“我爱苏州”三个活动方案。通过本土化课程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所生活地区的乡土地理、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真正满足幼儿当下发展的需要,并为幼儿今后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依托园本教研,开展课程园本化的研讨交流
课程园本化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她们在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中有实践有思考,有成功也有困惑,所以组织大家进行研讨交流能让他们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启迪,获得更快的成长。我们通过园本教研,在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带领下,以全园、分组交流的形式,开展了不同内容的研讨交流活动。此外,我们还不定期地组织全园性、姐妹园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借助专家的引领促使研究不断深入。
三、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由于区域活动更能体现认同幼儿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的特点,因此,我们将“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活动内容有机地延伸到区域之中,这就能为幼儿的自主建构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
(一)围绕主题目标,创设与目标相适应的区域
1.将主题教育目标分解为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和区域活动目标。依据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我园教师将主题教育目标分解为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和区域活动目标,制定了区域游戏周计划。
以中班主题《香香的蔬菜》为例,主题目标为:
(1)通过学习,知道几种常见的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体会蔬菜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3)通过各种感知觉去关注蔬菜的不同特点和作用,知道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和多种吃法,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分解后的区域活动的目标为:
(1)乐意参与区域活动,在看看、做做中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在情境化的游戏中,体会蔬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在剥一剥、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品蔬菜的情感。
2.将主题性区域活动目标转化为各区域活动的发展目标,使各区域保持内在的联系。仍然以中班主题“香香的蔬菜”为例,图书区侧重于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制定的目标为:通过阅读有关蔬菜的图书,认识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其内部特征。美工区侧重于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制定的目标为:会用团、搓、压、剥的方法制作常见的蔬菜,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角色区侧重于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制定的目标为:通过菜场游戏,加深幼儿对蔬菜名称、外形的认识,真实感受菜场的买卖过程。生活区侧重于孩子的亲身体验,制定的目标为:通过剥一剥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在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过程中,萌发对蔬菜的喜爱。
(二)将区域游戏与集体教学有机结合
1.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中集体教育的预习和预告。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教师可以在区域中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一是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二是使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问题,以便生成、调整集体教育内容,或者在后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采用更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方式。
2.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中集体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能力存在差异,部分能力较弱的孩子无法在活动中及时达成目标。区域游戏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真正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还有一些教学活动可挖掘的信息量很大,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部分知识点很难在二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中补充。如中班活动《美美和丑丑》讲到了毛毛虫变蝴蝶,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希望收集、分享一些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后的样子不一样的昆虫,孩子回家收集的资料就可以放入区域中,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