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公路交通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7: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路交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路交通

篇(1)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论文百事通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著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新晨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篇(2)

0 引言

公路建设是一项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土地的分割、植被的破坏、噪声的影响等等无不破坏生态环境,相关资料计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最高可达5~7公顷[2]。要实现交通、环境、经济的协调和全面发展,需协调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就要求对生态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全周期进行评价,指导环境保护设计,最大程度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公路技术的发展,进而创建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行业,实现公路交通系统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生态公路交通内涵

“生态交通”跟“生态公路”一样是指代“生态好”的“交通”。因为“交通”词义内容的包容性,“生态交通”是交通体系为核心,以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交通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多重属性。

“生态公路交通”自带系统性,是由人、车、路、环境、能源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2]。“生态公路交通”将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纳入到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考虑范畴当中,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形成结构优化、资源节约、污染最小、生态良性循环的公路交通系统。

2 CSBMD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CSBMD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生态公路交通系统主要完成两大方面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与公路交通功能。由于交通系统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系统,所以首先要满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公路交通系统属于人工系统,需要融合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中,所以也需要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需求。若要满足生态环境和公路交通两方面的功能需求,就需要做到一定的融合,故公路交通系统需制定应对措施,让生态环境系统与公路交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使生态环境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都达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所以,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功能可以归纳为: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支持能力(supporting capacity)、平衡能力(balancing capacity)、应对能力(managing capacity)、发展能力(developing capacity)。基于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五个功能,可以构建CSBMD生态公路交通指标体系框架构建模型。

―― 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CC):公路交通建设不仅仅需要满通需求,还必须做到可循环、可持续,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生态环境能够承载交通的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能够承载交通发展带来的废弃物与污染物污染;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够承担交通发展带来的消耗。

―― 支持能力(supporting capacity,SC):公路交通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经济系统服务。在满足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对运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起到纽带作用,保持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提高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 平衡能力(balancing capacity,BC):公路交通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公路交通系统是个复杂的人工系统,容易使原有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就要求生态公路在公路景观设计、生态恢复、环境防护等方面考虑到与生态的平衡。

―― 应对能力(managing capacity,MC):面对公路交通系统带给生态环境系统的改变,公路交通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例如:在管理方面制定保护环境的制度和措施、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环境防护的设计、检测并控制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

―― 发展能力(developing capacity,DC):生态公路交通的发展,是生态环境和公路交通共同的发展,即生态环境和公路交通能达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获得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2.2 CSBMD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CSBMD指标框架和指标的构建原则,以及各种规范、标准,从几百个指标中,选出基于5大能力的31项指标,形成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群,基本符合生态公路交通指标体系提出的目标、范围、功能要求[3]。

3 建立Vague复合物元评价模型

Vague复合物元评价模型是Vague集与可拓物元评价法的融合,此模型能够适应于多种评价类型[4]。

3.1评价物元的确定

物元分析是研究物元及其变化规律,并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不相容问题。物元理论是将评价的物、物的特征和物关于特征的量值组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即物元 (物,特征,量值),记为 。

3.2综合物元的确定

Vague复合物元评价法的待测物元与评价物元的量值都是一个区间。记待测物元为 ,则,

将待测物元与评价物元写到一起构成评价综合物元:

3.3特征量值转化成Vague值的计算

(1)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的量值是一个单值,无法直接用Vague值表示,需通过极变差法对定量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定量指标可分为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即越大越好性指标和越小越好性指标。通过规范化处理后的每个评价指标量值,都可以转化成隶属度在[0,1]中的Vague值形式。

(2)定性指标

作评价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定性指标,把定性指标科学的表达出来并有效的用于评价模型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构建语言变量集来描述一个定性问题,将定性指标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差、非常差五个判别等级,每个判别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值划分区间,再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定性指标量值,最后参考定量指标的转化方法把定性指标量值转化成Vague值。

3.4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是决策者根据重要性赋予指标的不同值,各指标的权重为 ,且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的权系数,对其计算过程不作说明。

3.5 Vague复合物元关联函数

关联函数就是寻求待测物元与评价物元中不同等级之间的关系的函数,传统的关联函数将在Vague复合物元中不再适用。可以利用相似度量法,相似度量法实质就是Vague复合物元的关联函数。

相似度计算:

1 (1)

周晓光等人验证了此种相似度量方法对各种情况的适用性。

待测项目与某个等级的整体相似度计算:

(2)

式中,

是指待测项目 的某一个指标值与第 个评价等级对应指标值的相似度;

是待测项目 与第 个评价等级中第 个指标的相似度;

是指待测项目的指标值;

是指第 个评价等级的指标值;

是指待测项目与第 个评价等级的相似度;

是第 个指标的权重;

3.6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相似度的定义,待测项目的评价等级就是待测项目于评价等级相似度最大,即相似度量值 最大的一个,所以

(3)

由 所对应的等级即为待测项目的评价等级。

4 实例分析

为了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生态公路交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章选择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厦蓉线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段的实体高速公路进行实例分析。实例评价的详细过程参考模型建立步骤,评价等级介于三级与二级间,但是 微大于 ,所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厦蓉线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段生态公路交通综合评价的等级为“二级”。

5 结束语

公路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健康、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环境友好的“生态公路交通”必将成为以后的发展方向[5-6]。本文提出了CSBMD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将Vague集理论和物元评价理论进行结合,用于生态公路交通评价。需要指出的是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是一项多目标、动态的工作,为使评价更加完善,作者建议在以下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讨:

(1)评价指标实测数据收集;(2)评价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3)评价内容系统化,即从宏观评价到微观评价,从综合评价到专项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1):69-71.

[2] Xu F L,Tao S,et al. Lake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indicators and methods[J]. Water Research,2001,35(13):3157-3167.

[3] 徐安宁.生态城市可持续交通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3.

[4]傅新平,胡伶俐.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综合交通系统服务水平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4):580-583.

[5] 马果.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6.

[6] 李亚茹.生态公路交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10.

篇(3)

噪声是生活中产生的令人不快的声音, 它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睡眠和娱乐, 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 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1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 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 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 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 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

这类噪声中,夹杂有汽车的引擎或喇叭声,但这不是噪声的主要来源,这里主要的噪声来自轮胎撞击路面的声音。乍一看,柔软的橡胶和沥青路面的接触似乎不会发生什么声音,但是公路噪声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接触,并且能以很多种方式发出恼人的噪声:轮胎的任何部分接触路面时,就会发出用橡胶锤敲路面似的噪声;再有,轮胎上的防滑花纹离开路面时会发出尖叫,就像运动鞋迅速离开地板时发出“吱吱”声一样;另外,轮胎在路面上混动时,会排挤和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噪声。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生产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声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音。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声增长约为2~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交通量小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关系。因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是非稳定的、长期的,其危害也是较大的。

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交通量、汽车种类、行驶速度以及一些偶发的驾驶员行为都直接影响交通噪声的大小, 故对于同一地点来说, 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是变化的。

2噪声的危害

这些噪声会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失眠等)和生理(血管收缩、听力受损等)上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较小。

美国“全国健康协会”的调查显示,1000万美国公民因环境噪声导致永久性的听力失聪。“国家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3000万美国人每天所处环境的噪声,足以对他们的听力造成伤害;6到19岁得小孩当中,每8人就会有一个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成年人变聋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小了。美国国家耳聋及其它交流性疾病研究所的主任,詹姆士.贝托利教授说:“45岁到64岁得人群中耳聋的比例有显著增长,这比我们预计的平均年龄提前了20年。”

其实,噪声损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听觉:如果噪声超过85dB,就会损害听觉;如果噪声在75 dB时,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在65dB时,可能会导致压迫感、抑郁症、甚至某些心脏疾病。而在我们周围,电话振铃声可达80dB;电吹风噪声可达90 dB;救护车的鸣笛声可达120 dB。尼特.洛伊来自纽约,她也是一个噪声环保的激进者,曾向美国国会提交过噪声环保的议案。她说:“噪声污染是危害大众健康的一大致命的元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缓噪声对大众的威胁”。

3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已愈来愈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大力强调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并协调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建成一条生态环境绿化公路。

在项目建设时应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环保设计方针,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环保设计原则是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从主观上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设计上的努力,达到避免引起环境破坏、污染进而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设计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交通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主要是针对交通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3 个关键环节, 有多种措施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

3. 1 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⑴ 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 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 3dB。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 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 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 可降噪2~ 8dB。因此, 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

⑵ 运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鸣笛, 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 调整交通信号使交通流顺畅因而车辆不需经常停顿等交通管制手段对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较为明显,也易于采用。但这些措施不宜于野外公路, 以免明显降低车辆速度和道路使用的方便性。

3. 2 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⑴ 在公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即隔音墙)。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两侧,都树立起了高大的隔音墙,尽管这看起来有点别扭,但是对附近的居民来说,这是他们的“安宁墙”。这些墙一般是采用反射音波或吸音原理。尽管隔音墙并非要采用什么高科技,但是造价不菲。这种隔音墙只能减少5~15dB的噪声,但是依照噪声传播的指数特征来看,它的效果已经非常不错。噪声减少10dB,人们所听到的噪声的强度,就可以降低一半。

当公路距离敏感点较近、用地受限且环境超标5dB以上时采用隔音墙;隔音墙应设在靠近声源处,路堤地段隔音墙内侧距路肩边缘不宜大于2.0m;路堑地段则应设在靠近坡口部位;桥梁地段结合护栏一并设置。隔音墙的高度、长度应根据噪声衰减量、隔音墙与声源及接受点的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公路线型、地面因素等进行设计。

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 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 对距公路200m 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是一个明显干涉声波传播的阻挡物或部分阻挡物, 它可以阻挡声的传播而形成一个声影区其降噪效果随声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一个足够高和长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

声屏障的形状和材料种类多种多样, 可以用土、砖、混凝土、木材、金属和其它材料来构筑, 修建声屏障除考虑其降噪作用外, 还要注意其经济实用, 并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做到视觉满意。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使用了砖混式隔音墙为砖混式隔音墙的局部结构, 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设计了轻型泰柏板隔音墙为泰柏板的结构。

虽然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明显且易于修建, 但声屏障的使用也是有局限的, 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 声屏障对山坡上的居民或距公路较近的且明显高于声屏障的受声点是难以起作用的。另当受声点分布太散时, 修建声屏障会明显增大投资而作用并不明显。

⑵ 在公路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资料表明, 非常稠密的树林(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没有清楚的视线) , 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 5m 以上时, 树林深入30m 可降噪5dB, 如树林深入60m 可降噪10dB, 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dB。

种植林带险具有降噪作用外, 还兼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 但会大幅度提高公路用地范围, 当公路经过荒山丘陵地区时, 该方法较为实用, 由于我国耕地紧张, 所以当公路途经耕地时, 该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⑶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 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在公路选线时, 应充分考虑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 尤其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规定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 类标准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噪声敏感点,应先估算其噪声声级, 如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就需考虑调整线位, 增大线位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 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例如京珠国道主干线驻马店至信阳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纸上定线时, 线位在K48+600 处距刑庄小学55m , 估算噪声超标12dB, 拟采用声屏障降噪, 后经实地踏勘, 发现该校教室为教学楼, 设4m 高的声屏障只能降噪8dB, 后经局部调整使线位距学校85m , 这样再设置声屏障就可以解决噪声问题。

3. 3 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 也能达到降噪目的。

篇(4)

公路网不同功能公路交通事故分析

为了获取不同功能公路交通事故特点和成因,研究人员以中国某省公路网为依托,采集了该省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卷宗资料,并进行了信息提取、整理和分析。

1分析范围

因特大交通事故不仅死亡人数多、而且影响大,从预防公路特大交通事故的角度出发,交通事故分析对象限定为:全省死亡3人以上、发生在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剔除了发生在城市道路、专用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数据和不能确定公路功能属性的事故数据。经整理获得有效数据267条,干线、集散和地方连接公路有效事故数据分别为119、102和46条。

2分析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事故现场勘察记录、现场勘察图、询问笔录、车辆鉴定报告、事故认定书等资料,归纳不同功能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与成因。

3工作过程

公路网不同功能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分析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步:采用复印和相机拍照的方式采集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卷宗资料,每起事故所拍事故资料照片存入一个文件夹,对文件夹进行编号,在文件夹名中标明事故的编号、道路编号、地点等信息。第二步:从整理的照片文件资料中,逐一分析事故资料,提取事故相关信息,并填入特大交通事故信息表中,每起事故形成一个数据记录,最终形成特大交通事故信息表,事故记录文件名称与存放事故资料照片的文件名一一对应。第三步:根据道路属性确定交通事故所处路段的公路功能。第四步:根据事故信息表归纳不同功能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

4分析结果

根据特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各功能公路特大交通事故主要特征和成因如下。干线公路。1)相比较于其他功能的公路,特大交通事故中干线公路无证比例、酒后驾驶比例、未按规定停车、让行和占道行驶的比例较低,但超速和超载比例较高,超载比例接近集散公路的2倍;2)会车、超车和掉头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3)长纵坡路段和陡坡急弯路段超载货车事故较为集中;4)在道路平纵线形或弯道内侧障碍物(山体、房屋、树木)导致的视距不良路段,若前方道路线形与驾驶员预期线形不一致,车辆容易冲出路外发生交通事故;5)路侧临水、临崖或深边沟路段车辆坠落后死亡率较高;6)穿村镇路段交叉口和其他视距不良交叉口事故率较高。集散公路。集散公路和干线公路特大交通事故的特征区别并不十分明显,这与中国以往路网规划与建设中没有明确区分公路功能有关,总体来说集散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具有以下特征:1)弯陡坡和连续下坡路段,由于弯道超高不足,车辆超速、超载或机械故障容易导致车辆冲出路外;2)在道路平纵线形或弯道内侧障碍物(山体、房屋、树木)导致的视距不良路段,若前方道路线形与驾驶员预期线形不一致,车辆容易冲出路外发生交通事故;3)路侧临水、临崖或深边沟路段车辆坠落后死亡率较高;4)死亡人数较多的交通事故车型主要是大、中型客车事故或大型货车连续碰撞事故;5)在人的因素方面,集散公路中酒后驾驶的比例相比较于其他功能公路高。酒后驾驶涉及车型主要是小客车和摩托车,同时小客车和摩托车存在超载现象;6)平面交叉口路段也是次干线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路段。地方连接公路。1)摩托车、农用车超载及非法拉客驶入河中或深边沟;2)超载摩托车或农用车在进入视距不良的干线公路交叉口发生事故;3)客车翻入路侧河中或深边沟;4)穿村镇路段车辆碰撞路侧或横穿行人道;5)道路平纵线形或弯道内侧障碍物(山体、房屋、树木)导致的视距不良路段对撞事故;6)道路平纵线形或弯道内侧障碍物(山体、房屋、树木)导致的视距不良路段对向冲突导致车辆冲出路外。

公路网不同功能公路交通安全改善建议

基于特大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功能公路特点、安全现状与需求,提出交通安全改善建议。

1干线公路

(1)双向四车道干线公路应设置对向隔离防撞护栏,在穿村镇路段应设置防止行人随意横穿的对向隔离栏杆。(2)在村镇附近的干线公路路段应加宽硬路肩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通行空间。(3)在穿村镇路段应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和中央分隔带隔离设施,避免沿线居民随意横穿和在路侧危险区域内活动。(4)应在双车道干线公路路段根据路侧地形条件间隔设置港湾式紧急停车带,在大桥两端和隧道出入口安全距离范围内也应设置港湾式紧急停车带。(5)应在干线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前方设置检修区和加水区,并设置完善的提示标志。(6)宜在干线公路上根据路侧地形条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路侧停车区,为长距离出行的驾驶员提供停车休息或车辆检修的安全区域。(7)全线应完善道路指示标志、危险路段(点)的警告标志和限速标志。(8)全线路基高度大于3m的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在视距不良路段、急弯陡坡组合路段、桥梁路段、沿河路段、深边沟路段应提高护栏的防护等级,防止大、中型客车冲出路外发生特大交通事故。(9)与集散公路或其他干线公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应设置交叉口预告标志,交叉口应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流特征进行渠化设计。(10)应采取工程或行政措施封闭干线公路弯道路段的小型出入口,尽量封闭其他路段的出入口,减少出入口对干线公路的影响。应在视距不良或不容易被驾驶员注意的出入口设置警告标志和黄闪灯。

2集散公路

(1)在村镇附近的集散线公路路段宜加宽硬路肩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通行空间。(2)危险路段(点)应设置警告标志和限速标志。(3)应通过改善线形、移除障碍物以提高视距不良路段通视性,否则应设置线形诱导标、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并根据路侧情况设置护栏。(4)应在视距不良路段、急弯陡坡组合路段、桥梁路段、沿河路段、深边沟路段设置足够防护等级的护栏,当路段设有客运线路时,还应提高路侧护栏的防护等级。(5)应对弯道路段超高进行严格核查,对超高不满足要求的路段应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改善,暂时不具备改善条件的路段应设置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和振动减速设施,并在弯道外侧设置足够防护能力的护栏。(6)与集散公路连接的交叉口应设置指路标志,视距不良的交叉口应提前设置警告标志。与干线公路连接的交叉口应设置指路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和标线(或信号控制),交叉口应该渠化,视距不良时应设置交叉口预告标志。(7)应对设置于小半径弯道路段的居民区或村庄出入口采取移位措施,否则应通过警告、提示设施提前告知驾驶员出口的存在和出入的位置,同时避免主路驾驶员将支路口当作线路方向。(8)居民或村庄出入口应设置道口桩等出入口提示设施。(9)应在不能正常识别的穿村镇交叉口设置黄闪灯。(10)穿村镇路段应考虑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如机非隔离带、混凝土护栏等。

3地方连接公路

篇(5)

1.概述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规划一个经济区域时,往往离不开交通资料。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

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著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篇(6)

1.概述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规划一个经济区域时,往往离不开交通资料。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着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

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

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篇(7)

但是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在高速公路交通中,越来越成为束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安全问题。众多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精神痛苦。本文就笔者在行车过程中的发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疲劳驾驶及超速行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尽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人的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且主要为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致。其中疲劳驾驶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明显多于普通公路,是因为高速公路上景观单调,弯道少,基本没有横向干扰,驾驶员极易疲劳,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驾驶员的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也容易疲劳,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力大幅度下降,极易发生危险。

此外超速行驶也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全封闭、全立交、横向干扰少,而且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量相对较低,这些都给车辆高速行驶乃至超速行驶创造了条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超速车辆的驾驶员来不及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速公路一般的限速为120km/h,山区高速更是限速为100km/h,而高速公路上行车时速超过此限速的情况屡见不鲜。超速行驶的另外一种情况是速度过快,虽然没有超过交通管理部门颁布的限制速度,但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超过了安全行车的速度要求,从而导致危险。

2.雨雾冰雪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雨天对安全行车十分不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因素较大。在雨天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会产生“水滑”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轮胎和路面间没有附着力,制动、转向将失效,驾驶员的视线障碍较大,能见度大幅度下降,可视距离大大缩短,事故危险要比干燥路面时增大2~3倍。

雾天能见度下降,妨碍驾驶员的视觉。特别是浓雾天气,驾驶员的视力下降更多,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力,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天除使视距变短外,还有因空气湿度大而引起的玻璃透视率下降和后视效果变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冬天下雪时的雪花及雪后经碾压形成的冰雪路面,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在这样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上作用力的突然变化很容易破坏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状态,使轮胎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导致汽车侧滑、甩尾,失去控制,甚至发生事故。

3.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发生

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现场的人员、车辆、抛洒物与过往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再次发生事故。容易发生二次事故的路段多在弯道、坡道、隧道等处,另外,雨雪天和大雾也容易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初次交通事故方原因造成的;二是初次事故处理方原因造成的;三是途经初次事故现场方原因造成的,四是上述2个或2个以上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高速公路行车有着和普通公路行车不同的要求。行车秩序的管理是保证车辆按照高速公路行车要求行驶,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的必要措施。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行车前,驾驶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行驶中要严格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范,以消除可以杜绝的安全隐患。确定行车路线、熟悉沿途交通状况、正确掌握道路信息、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包括检查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后视镜、灯光装置等,必须保持齐全有效。保持正确的架势姿势和行驶方法,当车辆增多时,由于受到前后、左右行驶车辆的约束,最好采用顺应车流的速度行驶;保持一定的车距,主要涉及停车视距、跟车视距等。

进入高速公路的瞬间,首先要在加速车道的入口处看清高速公路的车流动向,然后决定跟在哪辆车的后面进入高速公路。打开左转向灯,在加速车道上行驶一半以上的路程,车速接近高速公路的车流速度后,轻轻操纵转向盘,汇入车流;高速公路上不能紧急制动,因为车轮抱死拖滑时,其横向摩擦系数接近零,必然产生制动侧滑,引起汽车撞横转、翻车;进入隧道前应减速,在距隧道入口100m处应开启前照灯;雨天要减速,雨天制动距离是晴天的两倍;雾天能见度低,摩擦系数小,行车时应将雾灯、前照灯打开,不超车,控制行驶速度,当视距降为50m左右时,应将车停在路肩或紧急停车带上,并打开车上警告灯。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规定的车速驾驶,保持车速在限制的范围内,不超速行驶;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

发生事故后,应在第一时间启动车辆危险灯,在事故来车方向后方规定距离摆设明显的警告标志,迅速转移到高速公路防护栏以外的安全地带,拨打报警电话等待高速公路交警处理,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当今经济建设进一步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更是快速增加。交通状况不容乐观,改善交通状况更是刻不容缓。提高广大群众和交通参与者的高速公路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是搞好交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向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群众进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专题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以消除安全隐患。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护栏、防撞垫、车载缓冲装置等防护设施时,应注意各种设施的设置原则和形式选择,因地制宜,保证不发生对人车系统产生二次伤害。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整个社会系统管理的难题,它需要社会各个行业、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共同遵守有关交通方面的法规,高速公路需要统一管理的体制,逐步完善交通管理法规,高速公路需要统一管理的体制,逐步完善交通管理法规,加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力度。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体制不顺,影响了交通安全的协调和管理。针对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特点,必须监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一体的统一管理体制,以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效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给其安全管理赋予了更新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完成道路安全通畅运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不仅需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者们的努力,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与积极配合。我们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统地研究安全管理新理念、新思路、新措施,着眼于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控制和预防高速公路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道路畅通,为推动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交通网,http://.

[2]中国公路网,http://.

[3]人民网,http://.cn.

[4]薛玉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8)

一、公司简介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金衢分公司是国有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公司。公司前身为浙江杭金衢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2007年公司资产被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后成立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金衢分公司。分公司成立后受集团公司委托负责建设、管理黄衢南高速公路,管理甬金高速公路金华段,成为集团公司直管板块,合计管理里程约为520公里。其中包括甬金高速公路金华段(G1512),全长69.747公里,起自东阳嵊州交界处的白峰岭,途经东阳市、义乌市、金华市3个县市区11个镇,终接杭金衢高速公路于傅村镇洪塘畈,是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体系的主通道。

公司下设十个职能部门和一个监控指挥中心,以及杭绍、金华、甬金、衢州、衢南、衢黄六个管理处(共40个收费所,9对服务区、5个拯救大队、3个隧道所、3个停车区)。

杭金衢高速公路和甬金高速公路金华段先后被省交通厅授予省文明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作为文明样板路,通过了省交通厅组织的检查验收;直管板块下属杭金衢、甬金金华段全部29个收费所均被省交通厅授予“三星级文明收费所”;各服务区先后荣获“中国高速公路优秀示范服务区”、“中国高速公路环境优美服务区”、“省级青年文明号”、“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优质服务活动优胜单位”、“省级文明服务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实践活动

主要是跟着基层人员了解公司的基本工作,还有对杭金衢路段进行了体验。

三、实践感悟

高速公路的出现,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凭借强大的通行能力、快捷的运行速度、灵活的运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优化了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区位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我国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实例就是很好的例证。

但是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高速公路交通中,越来越成为束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安全问题。众多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精神痛苦。为了解决交通事故所引发的问题,我国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研究与对策与了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以应对高速公路的突发状况,使突发状况得到有效解决,高速公路状况大为好转。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进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 通行能力大等特点。 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交通事故大为减少,但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仍然较多, 这主要源于我国高速公路应用年限较短, 驾驶员对高速公路使用程度、 水平不同, 加之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落后等。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多, 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 法规建设; 车辆建设; 驾驶员管理; 核查及审核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及其安全设施的验收与管理、道路治安管理及交通污染管理等。

所以中国改善公路交通现状的任务是十分严峻的,也是十分复杂的。比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 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 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当道路竣工之后对道路进行验收,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以消除安全隐患。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实现高速公路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机遇。如何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 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这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确实感悟了很多。实践的内容时常在我脑中徘徊,让我这个在父母保护下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体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在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过渡作用,对三年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在工作单位一定要向他人虚心求教,因为在学校学会的一些东西需要在社会中得到验证。还有一些人情世故在大学中不一定能学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能很好地收获,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另外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不曾真正进入过社会的我实在有许多需要学习。实践出真理,为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实在有许多不足。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位,从另一方面也督促了我的学习。同时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篇(9)

1.国家尚未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一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行自收自支体制,因此交通运输行业普遍存在重视收费、轻视管理的落后现象,由于没有建立起具有前瞻性的市场预测机制,无法形成良好的运输市场。当前的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缺乏先进的指导理念,甚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在管理实践中常常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2.运输管理水平不高,且效果不明显。

部分地区的公路运输管理队伍组成人员良莠不齐,有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且很少参加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等,因此非常容易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问题。还有的地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不同地区之间非但不能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还互相封锁、排斥,导致运输组织水平相对较低,空驶率则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的形成。

3.运输站场基础设施落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客货运输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几乎停滞不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乡镇、县城,还是城市,公路运输企业难以从通村客运中获得较为丰厚利益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中尤以乡镇最为严重。由于运输企业缺乏积极性,通村客运进展不佳,很多客货运输场站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而且现有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极大地阻碍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公路设施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也不利于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4.缺乏先进管理理念。

运输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甚至没有充分认识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很多运输管理人员并不十分了解运输行业的知识,而且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缺乏发展物流行业的信心和勇气,因此部分地区出现了其他行业部门占领物流行业主阵地的现象。

5.没有做好构建完善的运输体系的准备工作。

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道路运输体系,才能有可能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顺利发展,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从当前来看,我国对构建现代化的道路运输体系只停留在初步认识的层面上,更不要说付诸于实际行动了,导致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比铁路行业、航空行业落后很多。

6.公路运输行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企业产权结构缺乏合理性,资源配置不佳,直接影响了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挂靠车主很难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将眼前利益总是放在工作的首位,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当前货运市场中的专业运输企业十分有限,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货运场站不仅在数量上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根本没有健全的功能。从整体来看,机动车维修技术不高,机动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买卡卖卡行为。打击“黑车”的力度不够,导致“黑车”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阻碍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及时更新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运输业为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向着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第一,制定明确的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政策,必须有所限制,有所禁止,还要有所鼓励,并结合市场作用,构建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构建城乡客运网络体系,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政府要加大对客运行业的扶持力度,真正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推行IC卡的使用,构建运政信息系统等,改善运输管理服务质量,提高运输管理服务水平;第四,促进运输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运输水平。运输企业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第五,设立交通运输服务平台,加大网站建设力度,重新整合各运输信息,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最便捷、优质的运输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市场的供需现状,找到正确的投资方向,以免出现重复性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2.形成依法治运的管理理念,促进运输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运输行业的范围广,所涉及的领域多,而且大多依靠民间资本的支持,所以交通运输市场必须以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尽管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运力投放控制的管理力度,运力增长趋于平缓,可是随着更多的高速公路不断投入使用,运输能力不断增加,运输能力的增长幅度大于运量的增长幅度,运输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另外,运输市场各运输主体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不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依法行政,彻底解决存在与交通运输行业的问题。从立法来看,要完善交通运输法规,解决交通运输管理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同时要加快制定规范性文件,如提高出租车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文件。从整个运输市场管理来看,尤其要避免出现不作为和乱作为两种现象,前者指的是忽视非法经营行为,导致黑站点林立,非法营运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交通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后者指的是监管机构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违背法律规定。

3.加大客货运站场建设力度。

国家要在“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原则下建设更多、更能够满通运输需求的客货运站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出覆盖面积达到百分之百的站场网络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要加大客运安全管理力度,尤其要加大对驾驶员以及经营者的管理力度,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禁止从事交通运输行业。不能忽视对客运车辆的管理工作,严禁客运市场出现安全隐患的机动车,另外,也要重视管理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督促企业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由专业人员负责。加大对关键时间段的安全管理力度,如上下班时段、节假日期间等,禁止出现超载行为,提高客运市场的安全性。

4.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并做好落实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客运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承担起安全排查责任,排除安全隐患,坚决落实车辆和驾驶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客运站场要增设安全车和安全员,直接负责站场安全工作,配备专门的上车检测仪,避免出现车上出现爆炸品和易燃品。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公路营运的安全系数。

篇(10)

交通量调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有公路一个时期交通量的调查,为公路进行规划、修建和养护管理提供确切可靠的依据。在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不论是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提出项目建议书,还是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设计任务书,都要以交通量作为主要依据并预测未来的远景交通量,以确定公路建设规模、路线等级、修建方案,并据以推算该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在初步设计中,更要根据远景交通量确定路线具体标准,如互通式立交的形式、特大桥的宽度等,在路面设计中要根据交通量中汽车的不同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以设计路面厚度。同时,交通量也是决定公路建设规模、施工时间和工期、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及投资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交通量的调查工作。面对我省高速发展的公路网,如何做好交通情况调查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正确反映公路网的营运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合理确定路网发展规划、公路建设规模、标准周期,以及路线设计、养护投资等提供依据,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课题。

1、交通量调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省交通量调查工作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及待解决的问题。

1.1当前公路建设和养护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也已由建设单位和养护部门负责并实行面向全社会招投标,我省的交调工作大多委托养护部门调查。而公路的交通量又直接影响到到公路的建设规划与日常养护计划及经费,各种经济实体的利益交错,必然给反映各种利益、各种经济指标的交通量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1.2交通量观测设施建设不足。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对交通量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观测手段也逐渐由手工向半自动、全自动过渡,但仍有大部分站点采用手工间隙式观测,观测人员多是由道班工人或临时养路工组成。间隙式观测存在点多、分散、加之观测经费偏低,导致观测人员责任心不强、观测数据不准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统计分析工作。

1.3部分实行全自动观测仪器的站点,交通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工作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处理。仪器观测及计算机的应用在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给一线观测员及管理人员带来极大方便,把他们从机械的计数及繁重的人工数据统计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诸多环节,实现了人员压缩,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使用自动化仪器观测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各种数据结果都是由仪器和程序自动完成,工作人员仅需按计算机的提示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久而久之,对业务的熟练程度将会降低,对数据结果很难发现错误。另外,观测仪器的维护离不开厂家,遇有故障时,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处理,从而影响到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交通量数据的准确性。

1.4我国于1958年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已规定进行公路交通量的观测,但到1979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几十年来,有关交通量调查工作的理论、规范却很难看到。随着机构的调整及人员年龄的增大和人事的变动,新的接办人员面对大量的工作内容却缺少相应的学习资料,对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的困难却不知所措。

1.5对交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些年来,交调工作逐步引起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重视,但仍有一些基层单位或相关人员对交通量观测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理解不深, 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思想,导致工作松懈,从而造成观测资料失实。

2、提高交通量调查工作质量的若干途径

2.1加强交通量调查的组织与管理。公路交通量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广、所需相关知识多,观测站点分布散、统计数字单调等特点,且在实施任何一项交通量调查时均需有人操作仪器及进行其他工作。这一系列工作需基层的观测站(点)、地方主管部门各级组织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同时,由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对调查数据的精度也有影响,需要由有关机构对所测的数据进行考核、审查,以选取尽可能准确的资料,上报有关部门备用。以上各个环节任务的相互配合,均需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才能实现。

2.2加大交通量观测设施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实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自动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是提高交调数据准确性的途径和必然趋势。因此要选取质量优、数据过硬的仪器,并在全省组建一支由各市相关人员组成的维修组,由厂家对维修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2.3制定统一、科学的调查规则与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

2.3.1交通量调查具有调查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由于交通流的各项参数虽然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制约,因此,不能只调查某些项目而推算其它项目。每一单项资料均需经过专门的调查才能取得,而调查方法各异,要求提供的资料内容深度亦不同,故交通量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2.3.2交通量调查工作既具有简单的基础工作,更有复杂的分析研究工作。交调数据不仅要及时,更要深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确定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方法,供有关人员掌握使用,并经常对各级交通量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交通量调查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交通量调查工作的有关理论也必须形成较系统的文字,以促进交通量调查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指导今后交调工作的进行和推动交调工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公路交通量调查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11)

1 引言

我国的公路总里程从1949年的8.07万公里至2010年底的395万公里,增长了近50倍。随着公路里程的增长,等级不断提高,这对生态环境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1]。目前的生态公路评价主要是针对生态环境影响,注重建设期的评价,缺乏对生态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全周期进行评价。构建科学的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生态公路交通综合评价的基础,是实现公路交通系统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基础。本文从绿色、节能、高效、安全、经济的角度和承载能力、支持能力、平衡能力、应对能力、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评价生态公路全周期的综合指标体系。

2 生态公路交通评价的提出

2.1公路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owns定律指出:良好的交通设施建设固然会降低出行时耗,但是也会引发新的交通需求,增加更多的交通量,交通需求就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交通就会重新变得拥挤,这就会有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引发新的交通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如此循环[2]。

根据Downs定律,公路交通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反复刺激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系统却不可逆的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生态环境效益与交通、经济发展关系如图1所示。

2.2生态公路交通系统分析

生态公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具有独特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仅由系统内部造成,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有着复杂的关联性。解决公路交通环境问题,单纯从交通系统内部考虑是不够的,需要多系统,多层次寻找解决方案。

生态交通系统是交通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组成的复合嵌套系统,不仅应包括传统意义的交通系统内涵,还应包括对交通产生驱动以及交通对其产生影响的其它方面,具体包括:(a)人口与社会发展系统,人是交通活动的主体,也是交通活动的需求者,没有人就没有交通活动;(b)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经济水平是交通的直接驱动力;(c)公路交通系统,即传统意义的交通活动以及完成交通活动的其它要素;(d)资源环境系统,是生态交通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生态交通优化管理的约束系统;(e)政策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上四个子系统的反馈和控制中枢[3-5],生态交通系统组成与其它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对生态公路交通评价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生态公路交通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但是立足点必须是交通系统,不能使研究范围过分扩大。

3生态公路交通内涵与评价内容

3.1 生态公路交通内涵

本文根据“生态”和“交通”的概念解析,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交通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多重属性,给出了生态公路交通的概念。

“生态公路交通”自带系统性,是由人、车、路、环境、能源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6]。“生态公路交通”将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纳入到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考虑范畴当中,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形成结构优化、资源节约、污染最小、生态良性循环的公路交通系统。

3.2 生态公路交通评价内容分析

生态公路交通系统主要完成两大方面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与公路交通功能。由于交通系统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系统,所以首先要满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公路交通系统属于人工系统,需要融合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中,所以也需要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需求[7]。若要满足生态环境和公路交通两方面的功能需求,就需要做到一定的融合,故公路交通系统需制定应对措施,让生态环境系统与公路交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使生态环境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都达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所以,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评价内容可以归纳为: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支持能力(supporting capacity)、平衡能力(balancing capacity)、应对能力(managing capacity)、发展能力(developing capacity)。基于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五大评价内容,即可以为构建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 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CC):公路交通建设不仅仅需要满通需求,还必须做到可循环、可持续,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生态环境能够承载交通的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能够承载交通发展带来的废弃物与污染物污染;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够承担交通发展带来的消耗。

—— 支持能力(supporting capacity,SC):公路交通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经济系统服务。在满足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对运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起到纽带作用,保持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提高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 平衡能力(balancing capacity,BC):公路交通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公路交通系统是个复杂的人工系统,容易使原有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就要求生态公路在公路景观设计、生态恢复、环境防护等方面考虑到与生态的平衡。

—— 应对能力(managing capacity,MC):面对公路交通系统带给生态环境系统的改变,公路交通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例如:在管理方面制定保护环境的制度和措施、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环境防护的设计、检测并控制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

—— 发展能力(developing capacity,DC):生态公路交通的发展,是生态环境和公路交通共同的发展,即生态环境和公路交通能达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获得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4 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与原则

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求,遵循国家对公路交通发展设定的目标,反映公路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达到提高决策水平,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设成本,加强运营管理,促进交通发展的目的。

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客观公正、代表性强等基本原则外[8],本文还提出了如下原则:

—— 体现公路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关系。交通系统是为社会经济系统服务的,生态交通就是探讨生态环境与交通的关系,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含交通系统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支持性指标,必须包含交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承载性指标。

—— 包含公路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全周期。公路要能被称为“生态公路”,必须在三个阶段都贯穿生态理念,并且具有合理的生态措施。

—— 显现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绿色、节能、高效、安全、经济”目标,这五大目标是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考核目标。

4.2 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生态公路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各种规范、标准,从几百个指标中,选出基于5大能力的31项指标,形成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群,基本符合生态公路交通指标体系提出的目标、范围、功能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这31个评价指标是定性、定量指标的结合,由于运输枢纽无缝衔接评价是一个大系统,故指标体系数量比较多,限于篇幅,针对定量指标的具体计算不做详细说明。定量指标的取值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和现场测量以及具体参考文献,对定性指标的取值可以依据各行业专家评定打分综合确定。

5 生态公路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解析

(1)两大系统的促进

生态环境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原本是两大不同的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公路交通系统属于人工系统,生态公路交通系统是两大系统的融合。生态公路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模型综合了两大系统所要求具备的功能,形成生态公路交通系统的五大能力。这五大能力各有侧重:承载能力和平衡能力侧重于生态环境系统,承载能力是生态环境对公路交通的承载,平衡能力是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平衡;支持能力和应对能力侧重于交通系统,支持能力是生态环境对交通发展的支持,应对能力是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进行应对,最终满足发展能力。但是五大能力中任何一个能力没有完全割裂两大系统,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生态公路交通的两大系统如图4所示。

(2)三个层次的推动

生态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层次是基础层次、调节层次、拓展层次。承载能力和支持能力是基础,平衡能力和应对能力是调节两大系统融合的核心,交通建设三个阶段的各项应对和平衡措施都属于调节层次。拓展层次是相互促进,得到发展的层次,生态公路交通的三个层次如图5所示。

(3)三个维度的融合

指标体系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系统维、目标维。时间维是建设生态公路交通项目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生态公路的调节性指标属于调节层次的内容。系统维是指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指标,也就是生态公路交通系统满足其它系统的功能指标,由五大能力分别解析。目标维即绿色、节能、高效、安全、经济五大目标指标,指标体系的三个维度和目标与功能的关系如图6、7所示。

6 结束语

公路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健康、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环境友好的“生态公路交通”必将成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了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将三个层次、两大系统、五大功能融合于一体,解决了不同阶段、不同系统指标一体化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是一项多目标、动态的工作,本文仅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作了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为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作者建议在以下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讨:

(1)评价指标实测数据收集;(2)评价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3)评价内容系统化,即从宏观评价到微观评价,从综合评价到专项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1):69-71.

[2] 马乃喜等.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先兵.重庆市生态公路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2006.11.

[4] 陆化普,高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引导型交通规划新理论体系的开发[J].公路交通科技,1999(4):33-35.

[5] 徐安宁.生态城市可持续交通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