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管理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峡江县属赣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形,丘陵面积8.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8%,土壤多为土层深厚的红黄壤,呈酸性或微酸性,是杨梅生长最为适宜的立地条件。峡江县林业局从2005年开始实施万亩杨梅基地项目,推广优质高效杨梅良种(东魁、荸荠),推行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创建生态无公害果园。2006年3月,峡江县玉笥山林场1998年种植的133.3hm2杨梅生产基地被江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所生产的“玉林”牌东魁杨梅经农业部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该县在开展杨梅种植管理技术创新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杨梅种植培育技术
1.1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依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NY5201-2004、NY/T391-2000、GB3095、GB4285、GB5084、GB8321.1-6、GB15618),制定了《峡江县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印发至各种植户,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
1.2基地选址
选择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湿度适宜,方圆3km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土壤、空气、水质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类)标准(要求)的区域,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远离城镇居民区、工矿企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堆放地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源,没有或不受污染源影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区域,同时对土壤、空气、灌溉水质进行综合监测。
1.3合理的施肥管理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允许的有机肥、生物肥、专用复合肥,适当配合使用无机肥。在生产过程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补;基肥为主,追肥为补。幼树期施肥以促春、夏梢,争取实现早出梢,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一年中施基肥1次,追肥2~3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厩肥、饼肥等,追肥通常使用尿素和三元复合肥。成年结果树每年施2~3次肥,分别为花前肥(1月下旬至2月下旬)、壮果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后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花前肥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一般株施焦泥灰15~20kg或硫酸钾0.5~1.0kg,如花量多,可在上年11月施下,以迟效肥为主,株施草木灰或堆肥或腐熟栏肥15~20kg,加硫酸钾0.5~1.0kg。树势弱的加施适量尿素。采后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速效肥料,株施草木灰或堆肥或腐熟栏肥或饼肥2kg加焦泥灰10kg,树势强的,结果少的,可不施采后肥。壮果肥要看树施,挂果较多的,可株施硫酸钾1kg;对树势弱可根外追肥,用于快速补肥或补给微量元素,喷施时间宜选择阴天或傍晚。一般选用喷施宝,高效复合稀土液肥等,采前40d禁止喷施任何叶面肥。
1.4整形修剪
杨梅的树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好,树体高度控制在3m以内,主枝3~4个,主枝与主干的角度45°以上。主枝上配备不同方位的副枝3~4个,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群。结果枝以5~15cm的中短结果枝结果最好。以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根据这些特性,修剪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采果后,即7月上、中旬进行,促发夏梢,控制晚秋梢,加快花芽的形成,以大枝修剪整形为主,不剪小枝,锯除顶部直立枝、交叉枝、拖地枝、密生枝。7~10月不搞修剪,以控制晚秋梢。第二次修剪要看树势定时进行,对强树早剪、弱树迟剪,强树在11月份剪,主要是促进枝梢老化粗壮,增强花芽发育,弱树在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剪,过早易受冻害,过迟影响开花,以小枝疏删修剪为主。
1.5病虫害防治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以及影响杨梅质量的农药。推广使用防治病害的农药主要有石硫合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2”抗菌剂;防治虫害的主要有杀灭酯乳剂、潜克可湿性粉剂、机油乳剂等低毒低残农药。病虫防治1a不超过5次,少的1~2次。关键是病害预防在前,虫害在初孵幼虫盛期重点防治。根据森林食品的要求和杨梅无果皮的特性,禁止采前40d使用任何农药及叶面肥,确保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产品质量管理
2.1采摘
1茶树修剪
1.1茶树幼龄期的定型修剪
在茶树幼龄期进行3~4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龄茶树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增加骨干枝数量,迅速形成健壮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第1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进行。当移栽苗高达25cm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cm处留1~2个分枝,剪去顶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25cm时,可留到5月中旬。进行修剪时,用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第2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动前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用整枝剪在第1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cm。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第3次定型修剪:在第2次定型修剪1年后进行,用篱剪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垂枝、弱枝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通过3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龄茶树,可形成树高40~55cm、树幅60~100cm,具有一定数量的、粗壮的骨干枝层,然后采用“春、夏茶打顶轻采,蓄枝养蓬”的技术措施。秋茶后进行轻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cm,用篱剪剪成平顶形或略带弧形。经过2年打顶轻采养蓬,在茶树高达60~80cm、树幅达100cm以上时即可正式投产,进行成年茶树修剪管理。
1.2成年茶树的周期修剪
1.2.1常规茶园的周期修剪。①轻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树冠面,使发芽部位相对一致,调节芽数和芽重,控制树高,刺激下轮茶萌发,提高鲜叶质量等。树势强健的修剪宜浅,只要剪去3~5cm即可;树势较弱的修剪稍重,以剪去5~10cm为宜。修剪偏重可使单芽重明显增加,但芽的密度减少;修剪较轻则有利提高发芽密度,修剪时需根据茶园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轻修剪可在每年秋末冬初(11~12月)进行,也可隔年修剪1次。如在高寒山区为了早发春茶,多采春茶,轻修剪最好延迟到春末夏初(5月下旬)时进行。修剪的茶树以弧形为好,可增大发芽面和采摘面。修剪工具都采用绿篱剪(杭州、四川生产),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用电动整枝机修剪(日本零件,杭州组装)。②深修剪。茶树经过几年轻修剪和采摘后,树冠面的枝条会变得密集而瘦弱,为使采摘面上的枝条得到更新就需进行比轻修剪重的修剪,这种剪法称为深修剪。深修剪程度一般是剪去树冠面绿色层10~15cm,大叶种20~30cm处,即基本上剪掉上一年留下的全部枝叶。深修剪对当年产量有一定影响,应隔3~5年进行1次较为恰当。
1.2.2密植茶园的修剪。密植茶园成园投产后,在年度轻修剪时尽量减少对萌动芽的损害,充分利用秋冬季形成的越冬顶芽和上位肥壮腋芽的生长优势,从而实现继续增产。为此可采用抽枝修剪法,即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和徒长枝。这种修剪法,绿色叶面损失极小,枝条受伤少而轻,越冬芽完好无损,既保证了芽的数量又增加了芽的重量,并且可以比一般轻修剪提早5~7d萌发,春茶提早10d以上开采,增产达2成以上。抽枝修剪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进行,对密植茶园来说也是协调个体、群体矛盾的有效手段。连续抽枝修剪几年之后,茶树高增长太快可用深修剪进行调节。密植茶园因树冠面大,可在每年秋冬季(也可在春茶前)修剪1次边脚枝。
2茶树采摘
2.1幼龄茶树的采摘
在正常肥培管理条件下,经过2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cm以上,经过第3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cm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茶。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2~3叶,采1芽1~2叶;夏茶留2叶,采1芽1~2叶;秋茶留1叶,采1芽1~2叶。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经过3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cm、树幅达130cm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2.2成年茶树的采摘
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1芽1叶初展或1芽1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1芽1叶初展、1芽1叶展或采单芽。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1芽2~3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2~3叶。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1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2.3机械采茶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是中国陆上实力雄厚的钻井承包商之一。该公司秉承“真诚服务甲方”的合作理念,大力实施“四大技术管理”方式方法,着力为国内外油气能源公司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工程技术服务。
1“四大技术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安全钻井的背景
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成立30多年来,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进程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各项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也名列前茅,以良好的技术实力,敢打敢拼的精神铸就了“石油工程铁军”形象。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整体下跌,2015年愈演愈烈,2016年石油工程行业进入“极寒期”,各油田不断压缩投资,钻井工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网络化办公的普及,凸显出技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钻头、螺杆等工具、钻井液处理剂材料质量监管难度大,部分钻井队日常检查有漏缺,工程故障、复杂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钻井安全提速。因此,进一步挖掘技术管理潜力,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内涵
在创建现代化油气井钻井企业过程中,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着重实施“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技术交流模式创新、科技进步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四大创新管理。1、技术管理制度创新。2、技术交流模式创新。3、科技进步创新。4、保障机制创新。
3“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3.1创新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迈上网络化时代
(1)建立钻井队技术日报表汇报分析制度。针对公司钻井市场分布广,钻井队分散,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及时覆盖所有井队等问题,技术部门建立了钻井队技术日报表分析制度,创立报表模板,以收集、汇报、分析、反馈模式运行,实时监控公司各钻井区域的生产技术情况。(2)加强质量控制,规范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使用管理。由于钻井队的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厂家和品种较多,质量监管难度大,公司技术部门修订完善了《钻头、螺杆钻具管理规范》、《钻井液处理剂管理规范》,实施统一归口、动态管理。每月对钻头、螺杆钻具使用情况月度报表,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处理剂进行随机抽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速度,降低了综合成本。(3)全面提升井队基层技术管理。针对部分井队基础工作不扎实、日常检查有漏缺的问题,公司技术部门制定了《基层技术管理细则》,各项目部和基层井队认真贯彻实施。细则主要针对现场操作,内容涵盖井控制度落实、井控装备安装管理、井控现场作业管理、钻井施工现场管理、钻井液现场管理、完井作业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等7大项目,47小项简评项目,全面规范了井队现场技术管理。(4)建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针对技术人员在外部市场比较分散的情况,技术部门建立QQ技术交流群,实现技术信息共享,加快了施工中技术难题处理。特别是对年轻技术人员,提供了随时可以交流、学习、解决难题的平台。(5)改造优化ERP“生产技术”栏目。利用公司ERP加强工程设计的执行,加强施工方案、邻井资料、技术措施的监管、制定和落实,加强钻头、螺杆等工具的使用经验交流和优选,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ERP生产技术板块主要分为公告栏、井队汇报栏、工程技术栏、技术交流栏、技术文档栏等5部分。从钻头、螺杆及钻井液材料的使用分析,到施工井的井史、技术总结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从工艺技术的介绍到技术成果的交流展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公司技术人员分享交流的平台,查阅资料的信息库。
3.2创新技术交流模式,技术措施“直达现场”
公司技术部门利用钻井技术分析日报表制、QQ技术交流群、ERP“生产技术”栏目等资源,对生产井情况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会诊、及时处理,发挥了“一井一策,分类指导”的作用,保障了各钻井市场生产井的安全、优质、高效。
3.3创新科技进步,攻克技术瓶颈问题
针对各区域市场影响钻井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公司技术部门落实“一井一策”,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施工方案,狠抓技术攻关,保障安全快速施工。在西南礁石坝工区的施工井二开浅层气、东北地区的井壁稳定、营城组可钻性差、川西项目上部地层造浆严重、易钻头泥包,下部地层钻井液密度高、地温高;陕北、山西项目刘家沟地层重复性漏失、冀东项目五段制井多、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上,通过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骨干联合攻关,避免了故障的发生,工程事故时效为零,复杂失效大幅降低,钻井速度、工程质量均有提高。
3.4创新保障机制,区域市场技术管理负责制“落地生根”
以总工程师为主导,技术部门副总师、技术专家为骨干,在日常巡视和工作督导的基础上,分别侧重分管不同钻井市场定期进驻项目和钻井队指导生产;强化了“双配套”技术管理模式,与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融为一体,同抓共管,提高了技术保障能力。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产出包括发明、数据库、专利、技术、专著以及发表的论文,其中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从而保证了最基本的质量及独创性,从而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科学合作的载体以及一个体现个人学术价值的指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形式之一。关于论文的统计数据来源有三种方法:其中之一是文献计量和数据库中所提取的已发表的论文。合作是指在科研项目中两个或更多学者之间的密切交互,这种交互是带有一个或更多目的的,如为获取资源而合作等。Cumming提出了五种科研合作行为:责任划分、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学术会议、交互技术,观察Cumming论文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五种合作行为与六种项目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知识转移与项目产出之间的6个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四个合作行为。进而科研合作可以看作在公开发表物上的成对出现的地区名称,所以对于本文所建立的数据库而言,是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上发表的由NSFC项目资助下的共同发文的单位名称。本文研究团队于2013年7月5日-12日期间在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中,按照期刊检索条件为“支持基金”,并在该选项中输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396名博导在1999-2012年间所获475项NSFC项目的批准号进行摘要式检索,共检索到8156篇论文。采集检索结果中的“作者”、“作者单位”、“年份”三项信息,所检索出的信息逐一录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项目数据库”。Katz总结了影响科学合作的十类因素,其中第十种就是空间距离的缩短。他提出分析位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合作关系应包括三个步骤,参照Katz所提出的步骤,本文在第一步中构造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科研合作面板数据库,同时对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进行了扩展,如引入了引力模型开展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
3研究结论
3.1随着距离的增加,合作是否会随之梯级式减少
距离所造成的合作障碍因素包括文化的、语言的以及组织间的差异性,因此大部分的交流强度在本质上会随着两个交互主体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削弱,同时因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项目参与者频繁地开展研讨活动,从而处于相同或邻近地域的学者之间开展科学合作的可能更高,更倾向于空间上的集聚。从空间上看是否是这样呢?从图1中展示的是1999-2013年期间8156篇论文中合作发文单位所在城市(同一城市内部的除外)对子,可以看出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经度23°117''''E至45°75''''E以及纬度104°067''''N至126°65''''N的不规则梯形区域里,这一区域的四个顶点分别为成都、广州、上海、哈尔滨。另外,华东地区是七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便引发了如下问题,即图1中仅是展示的是城市之间的合作,若从地区层面来看,又呈现出怎样的更为深入的现象和规律呢?Hoekman对2000-2007年期间的WOS数据库中33个欧盟国家的313个地区的合作发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就总体而言,样本的科学合作发文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地区边界效应要强于国家边界效应,而后者又强于语言边界效应,这三者的弹性系数依次为:-3.342、-1.645、-0.969,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发文具有地域性,且“远程逻辑”与“地域逻辑”并存。本文对Hoekman的远程逻辑进行细化,对应图2中的地区③间合作以及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而地域逻辑对应图2中的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图2中三种合作占比在2003年以前呈振荡态势,以2004年为界地区间合作占比与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占比两折线开始呈现明显的交错上升态势,地区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为2009年的0.067,而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为0.052,地区间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最高值于2012年达到0.051,这两个占比的最低值均大于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的最大值,且从2005年开始后者一直远远低于前两者,说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NSFC项目资助下在发文上呈现出的“同城”偏好④以及“跨区”偏好,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得到了加强。这两个偏好的发现恰恰与Pan不谋而合。尽管当前交互工具有较快发展,但科研合作中的引力定律仍成立,意味着科研工作者更倾向于寻求与他们位于同一区位的合作伙伴。然而远程合作却并不少,且相互作用的强度呈指数衰减。由图2发现假设1部分成立,即合作会减少,但不是梯级式的,而是发生了主体的跃迁,即跨区偏好和同城偏好之间的偏好跃迁。
3.2跨越不同边界时,合作是否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牛顿第三定律可用于揭示位于空间上不同点的主体之间的交互问题,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区域网络中科研合作的决定性因素,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强度取决于两个地区各自的发文量及两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分别借助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展开进一步分析,可借助静态面板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NSFC项目资助下所开展的科研合作进行分析,关于距离与科研合作相关关系的代表性文献使用引力模型建立静态面板的总结如表1所示。Montobbio总结了距离的四种测度:地理距离(包括三种计算方法:两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也可用两地区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亦可用两地区的最大城市之间加权的距离来衡量);考虑了交流成本的“时差”距离;文化历史相关的距离;技术距离。由Montobbio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发现第一种距离中的三种类型的距离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99,从而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即可,同时结合表1的归纳,本文采用的是与Pan相同的测度形式,即以两个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度量。根据技术经济及管理博点的分布,参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的划分,中国七大地区的中心城市最终确定为⑥:沈阳(东北)、上海(华东)、武汉(华中)、广州(华南)、重庆(西南)、和西安(西北),本文中地区之间的直线距离采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度量。本文所使用的引力模型与表1中Hoekman以及Ponds的形式相同为:Cij=kPα1iPα2jdβij,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pubi+α2lnpubj+α3lndisij+vit(1)式1中co.pubij为地区i(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地区i)与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pubi表示地区i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pubj表示地区j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disij用两地直线距离⑦表示。α0表示截距项,误差项为vit,i=1,…,7为横截面下标,t=1,…,13为时间单元下标。经过LLC单位根检验,发现co.pub、pub、dis均不存在单位根,说明不存在伪回归,可以使用OLS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⑧,结果如表2所示。(1)地区合作的距离效应、自我效应、寻他效应与滞后效应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性,但在地区间的重要程度不同,一个地区的知识生产不仅受到其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而且与其所处的研究网络中关系邻近地区的影响,Scherngell研究发现两个组织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00km,两者的合作会减少27.8%。表2对某个地区其他地区之间合作发文的计量模型进行了静态面板回归,发现七个地区的距离与合作发文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负值并介于-0.16至-0.31之间,即距离disij与双边合作co.pubij呈负相关关系又即存在“距离效应”。其中华南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弱为-0.1615,说明短期内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该地区开展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而华东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强为-0.3017,表明在短期内空间距离仍是影响该地区开展科研合作的关键因素,意味着该地区开展区际间合作时地域空间的邻近性显得更为重要。地区i及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与该地区自身发文量pub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华东地区自身发文量每增加100篇,其与其他六个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64.83篇,在七个地区中“自我效应”最强。“自我效应”强即当对方合作发文量一定时,某地区自身发文量越多则其会吸引其他地区参与合作发文的意愿越强。西北地区的“自我效应”最弱,其相关系数虽也为正,但不显著。自身发文量弹性系数低于0.3的地区有东北(0.2899)、华北(0.2998)、华南(0.2609),高于0.3的地区为华中和西南其系数值分别为0.3368和0.3442。地区i的合作伙伴j的发文量pubj也会对这两个地区间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影响,但却呈现出正向和反向两种情况:如华东地区合作伙伴发文量会对华东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产生反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0191(虽然并不显著)。华南和西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虽然会对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产生正向影响即为正相关系数,但却不显著。东北和西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与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均高于0.3,在显著性水平均为1%时分别为0.3270和0.4707,其中西北地区的“寻他效应”最强,即当该地区自身发文量一定时,其合作伙伴发文量越大,则西北地区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同发文的意愿越强。表2的分析均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合作的短期规律,那么长期条件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规律呢?借助动态面板开展进一步分析,引入co.pubij的滞后项,建立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L.co.pubij+α2lnpubi+α3lnpubj+α4lndisij+vit(2)由于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进而造成了估计的内生性问题,可采用由Blundell和Bond所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减小了一阶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了更多的样本信息,可以控制某些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式(2)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所示。当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作为解释变量后,发现华南、华中、西南的Sargen值均低于0.05,分别为0.0000、0.0139、0.0049,表明未通过Sargen检验即存在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问题。表3中仅有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四个地区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观察表3发现东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会对当期合作发文量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存在正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3574,表明东北地区上一期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文量每增加100篇,下一期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35.74篇。可认为东北地区存在“滞后效应”即前一期的合作发文量L.co.pubij会对后一期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这与Defazio以及Jonkers的研究结论相吻合。Defazio利用GMM模型对1990-2004年间欧盟项目资助的科研网络中296位学者在基金资助下的科研合作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在资助期结束后,科研网络中的合作对科研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上一期的论文产出对后一期的论文产出在显著性水平为1%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2.40-2.55之间。Jonkers在2009-2011年期间对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CONICET科研机构124位受访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同时前期发文量与当年国际合作发文量之间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1.01。可以发现这两项研究结果中的相关系数均高于本文表3中的相关系数值。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对当期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分别为0.3310和0.2713。而华北地区的“滞后效应”不显著,东北地区的滞后效应最强。另外,当解释变量系统中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后,其他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四个地区中仅有华东地区的所有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不仅作用方向没有改变且作用强度加大了,称为华东模式:短期内华东地区的距离效应(显著)、自主效应(显著)均在长期内得到了强化,而短期内不显著的负向寻他效应在长期内却变得显著了。这表明华东地区在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该地区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知识基地,吸引其他地区与其合作的引力会更强。长期内距离效应变得不显著的地区为华北、西北,表明短期内华北、西北两个地区寻求合作伙伴的距离障碍在长期里却会“消融”,这种现象也发生在5thEUFP项目的公共科研合作中,Scherngell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政府要求每个科研项目中必须有国际合作伙伴。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为中国国内数据,基于此可以认为NSFC不仅应加强国际地区间合作,更应首要加强国内(地区)合作。但多长时间才能出现距离的消融却是一个问题,部分取决于NSFC能否以及多大力度在项目资助政策上鼓励合作研究,若是则距离消融的时长会大大缩短。Montobbio采集了1990-2004年间11个发展中国家与7个发达国家的USPTO专利申请者的14684项合作开发的专利,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新力越高、人口越多的国家的预期合作越多,越多的当地需求会降低空间距离对开展合作的影响,反映在相关系数上绝对值减小。这一原因也可用于解释为何长期中西南、华东的距离障碍却未消融,即西南和华东地区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地区内部。长期内华北地区合作伙伴的发文量对华北地区合作发文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994(不显著),表明条件充分的时华北地区可能会向华东模式演进,而条件之一便可能是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导的时空迁徙,本文统计数据显示在统计期内发生迁徙的博导中有16.7%的迁徙进入华北地区。而跨省合作的现象并不显著,但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其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呢,且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细化特征?本文对20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城市开展合作发文占比为前三四分位数的邻省合作占比、同省合作占比以及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三个指标在图3中进行了展示。发现图3中大椭圆以及小椭圆所包括的点呈现出“剪刀差”走势。城市内合作占总体合作的占比大于20.00%的为:哈尔滨40.98%,南京32.93%,长沙29.02%,合肥27.92%,北京26.65%,西安24.24%,天津23.08%,上海21.13%,武汉20.25%,成都20.00%。图3中,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的20个城市按照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值由高到低对三个指标同时进行了排序,发现福州、南昌、长春、杭州、哈尔滨、南京、北京、沈阳、长沙、成都这10个城市中的不相邻神域合作占比折线与同省合作占比折线形成了一个大“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邻省合作的意愿和频率均很低,说明随着这10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意愿的减弱,同省合作的倾向却得到了加强。相对而言,福州、南昌、长春三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倾向几乎是占绝对主导的。而重庆、武汉、合肥、西安、太原这5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折线与邻省合作占比的折线也形成了一个小“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同省合作的意愿均很低,说明这五市开展邻省及不相邻省域合作的意愿及频率均相对较强。综上所述,研究结论显示不论是从地区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均发现假设2成立。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一个对人和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在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最终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图书馆的发展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人在管理过程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应用的过程。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通过对图书馆所有的知识资本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增值。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出发,强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功能,这是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它将知识管理视为对知识有效管理的过程,即对图书馆内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提炼、组织、开发、服务、传播,以直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过程。
(2)从图书馆的组织属性出发,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过注重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来促进图书馆的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功能。这是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
具体理解,前者强调的是对图书馆内客观显性知识的管理,图书馆通过走知识服务之路,实现“知识导航”目标,充分体现服务的价值和信息资源中所蕴含的知识的价值,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升华;而后者强调对人的管理,尤其是重视对人的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实现组织知识的创新,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基本一致。因此,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企业的知识管理不同,既是管理的过程,又是管理的方法,既具服务功能,又具管理功能,是新型管理与深层服务的高度统一体。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2.1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深刻理解,是描述客观世界的抽象概念体系,是传承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从显现方式来看,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由信息组成的,是信息上的金字塔,因此,知识管理中的信息源更加宽广,对各类信息和各种介质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是知识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
2.2隐性知识的转换
知识管理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不仅重视显性知识的开发、研究和应用,而且注重有效地组织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指那些人类认识还比较模糊的暂时还无法清楚表达和沟通的抽象概念体系,比如个人的主观看法、情感、组织文化等,因此对隐性知识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特征。传统图书馆信息管理模型主要分为采、分、编、典、流,所操作的对象是已经格式化的显性知识,对半格式化、非格式化的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缺少必要的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尤其隐性知识进行综合管理和利用。
2.3建立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共享其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可以实现。目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正在积极发展联机编目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CALL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是典型代表。各个图书馆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协同发展,以形成一个互补互惠,相互促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通过网上信息服务,提供各自的网上信息服务等手段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上,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对数据库技术、文献检索技术、智能、网络技术等实现合理组织,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
三、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行性
3.1图书馆工作的知识性使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成为可能
知识管理的运作流程环节为:知识的创造与整合、知识的加工与编码、知识的转移与扩散、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而图书馆的工作环节为: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传播、共享、利用。工作环节颇为相似。
图书馆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是知识的集散地,是知识传播交流中心。现代的知识管理理念,注重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利用和知识的创新,也就从根本上和图书馆的工作目标”知识共享”相吻合。图书馆既要把编码化的知识传递给用户,又要不断将不同质、不同量、不同类型的知识与信息进行科学的组合,引出新的含义和新的效用来。这就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3.2信息技术工具的采用是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前提
现代图书馆具有资源存储数字化、资源传递网络化等特征,它的建设为实施知识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技术基础。只有实现了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才能有效地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参与以知识为内容的组织管理。只有建立起网络化的资源传递渠道,才能实现对客观显性知识的快速传播。所以,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为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与网络环境,可以真正有效地实施对客观显性知识的管理。
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涉及对客观显性知识组织、开发、服务、传播等管理活动,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具,如:超文本技术、元数据技术、存贮结构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智能技术、知识挖掘技术、智能推拉技术等。而基于人才的知识管理也涉及到图书馆内部知识的共享与创新、馆员之问的交流与协同工作等目标,其实现通常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和相应的配合,如:数据仓库技术、文档管理技术、工作流技术、共享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所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复合图书馆知识管理得以实现的前提。
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环节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包括五个知识环节(如图l所示):从外部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生成知识、存贮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与应用知识以及向外部提供增值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环节,图书馆实现其知识功能,对内保持可持续知识创新,对外实现知识增值服务。
4.1图书馆的知识有效生成
图书馆知识有效生成有三种途径:馆员个人知识的创造、图书馆对外部信息(知识)的获取和学习、图书馆原有知识的合成。具体内容包括馆员队伍建设知识的生成、信息资源建设知识的生成、用户服务知识的生成、图书馆基础结构建设知识的生成。
4.2图书馆的知识有效存贮
具体内容包括馆员队伍建设的知识存贮、信息资源建设的知识存贮、用户服务的知识存贮、图书馆基础结构建设的知识存贮。存贮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档案(如馆员情况表)、工作备忘录、工作流程图、组织图、电子文档、数据库(书目数据库、读者管理库等)等。
4.3图书馆的知识有效转移
具体内容包括馆员队伍建设知识转移、信息资源建设知识转移、用户服务知识转移、图书馆基础建设知识转移。转移形式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知识转移;也可以利用传统的各种人际交往形式(交谈、书信、文件等)进行信息传播、知识转移。
4.4图书馆的知识有效共享
具体内容包括馆员队伍建设知识的共享、信息资源建设知识的共享、用户服务知识的共享、图书馆基础结构建设知识的共享。共享的形式可以是团队研讨、工作中的“传帮带”,也可以是工作经验的概括总结(如工作流程图的绘制、工作规范的制定),以及各种工作经验的综合研究成果(如专题工作研究报告)等。
4.5图书馆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具体内容包括馆员队伍建设知识的创新、信息资源建设知识的创新、读者服务知识的创新、图书馆基础结构建设知识的创新。创新的形式可以是各项工作方法的创新(如培育员工方法的改进)、工作知识基础的创新(如信息资源来源的扩展)、工作对象的创新(如用户服务范围的扩展)、工作产品的创新(如各种虚拟服务的开展和各种特色数据库的研发)等。
五、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其运行也必须以技术框架为基础。知识管理涉及以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沟通系统、仿真系统及网络技术和在此基础上的人机互动系统等有效管理工具,它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于一身,这些技术促使知识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是知识管理的真正催化剂。其核心是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能够对异质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
而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总体的技术框架,这样将各项知识管理技术综合起来应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知识管理是个多层的体系结构,它由不同层面上的技术组件构成。
5.1Intemet和Intranet
位于最底层的是Intemet和Intranet网,它由平台服务、网络服务和分布式对象模块组成,这一层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知识管理系统的传输支持。以Intemet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电子光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光纤通讯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知识共享的程度。
知识管理系统运行在Intemet/Intranet上,能够与图书馆其他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无缝的数据交换,以信息流驱动业务流。可以从分散存储在数据库、hatemet/lntranet网站、文件服务器等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里挖掘出有用的知识并映射成统一的知识地图。
5.2数据库和群件系统
数据库和群件系统构成了这一结构框架中的第二层。数据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包含历史的数据集合,它用以支持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它存贮了组织通过各种来源所积累起来的历史数据以及现在数据,将它们整合起来以便于管理和分析。群件技术是支持知识管理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一种为工作团队的协同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一类技术。目前常见的群件产品有Loutus/IBM公司的群件软件Notes、Novell公司的Groupwise和Microsoft公司的Exchange。
5.3知识检索
知识检索在整个体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数据挖掘和搜索引擎、知识检索功能以及知识地图。
5.3.1数据挖掘和搜索引擎
系统使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技术将专家技能等隐性知识和分散的文档、数据等显性知识一同转化为可复用可检索的显性知识。数据挖掘是面向发展的数据分析技术,其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对大型结构化数据集进行探查,可以发现有用的知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
搜索引擎是人们在网络上查找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从国外的yahoo、Google、Altavista到中国的新浪、搜弧、中华网等,几乎每个门户网站都提供了搜索引擎入口。基于技术原理搜索引擎可分为三大类型: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Catalog和元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技术的提高依赖于人机界面交互技术、关联式的综合搜索及智能化、个性化、结构化的搜索等。其关键问题是在保证找到最全面信息的同时,还要兼顾信息的关联性。
5.3.2知识检索功能
知识检索功能的运用,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推动。一方面,从“语义上”推动知识检索,利用数据抽取、语言分析、主题词表、词义网络、分类组织体系、Ontology等相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协作”推动知识检索。专家在协同环境下参与实现知识的检索。
5.3.3知识地图
火棘原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省区,现国内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河南、河北、福建、广西等省市均广泛栽培。火棘是现代城市园林中广泛应用为绿篱的常绿园林植物,具有食用、药用、饲料和观赏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因而开发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火棘作为常绿的灌木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还有待开发和推广。
1生态习性及形态特征
火棘喜光,稍耐阴,可以耐受-6℃左右的低温。耐旱力强,不择土壤。萌芽力强,耐修剪。火棘又名救兵粮、救命粮、火把果、赤阳子,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m,短侧枝常成刺状,小枝细长,水平延展或平卧。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或微凹,边缘有钝锯齿,齿尖内弯,近基部全缘,表面暗绿色,两面无毛。花集成复伞房花序,直径3~4cm,花白色,直径约1cm,萼筒钟状,花序梗和小花梗近无毛,雄蕊20枚,花柱5枚。梨果扁圆形,萼片宿存,果实橘红或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2月,种子千粒重2g。
2繁殖技术
2.1播种繁殖
(1)种子采收和贮存。火棘果熟期在9~12月,育苗果实适宜在1~2月采收。采收后,除去叶片、枝刺、果柄等杂物,置于阴凉处摊开通风约10~15d,并每天翻动1次。
贮存方法:先用塑料盆或桶,放入适量40℃的温水,再把果实放入容器中浸泡2h,使果皮松软,用手挤压,使种子从果肉中挤出,再用清水漂洗4~5次,除去果皮、果肉及瘪种子等杂物,即获得纯度较高成熟饱满的黑色种子。将种子与细沙按1∶3比例进行混合,细沙要经过200目的筛子筛过,湿度为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在室内墙角下层铺3cm厚细沙置入种子,上层覆5cm厚细沙进行贮藏,并经常检查湿度,防止冻害。也可以将火棘种子从果肉中取出,晾干备用。
(2)播种。火棘适宜翌年春季播种,种子贮存时间太长,其萌发率明显下降,并且火棘不宜在20℃以下的环境中播种。应于3月上旬,将种子和细沙一起均匀地撒播于冬前准备好的苗床上,覆盖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因种子较小,覆土不可过厚,并在苗床上覆盖稻草,浇足水。约10d左右开始出苗,此时去除稻草,并视苗床湿度进行水分管理。播种出苗率为82%,用0.2‰的赤霉素处理能够提高火棘种子的发芽率。
(3)苗期管理。苗期3个月内每天要查看温、湿度。若低于20℃或高于30℃,均应采取升温或降温措施,主要措施有控制遮荫、喷雾等。若无异常情况,每周浇水1次即可。雨季要注意防水、排水。
2.2扦插繁殖
春插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取一至二年生的健康丰满枝条剪成15~20cm的插条扦插。夏插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选取一年生半木质化带叶嫩枝,剪成12~15cm的插条扦插,并用ABT生根粉处理,注意加强水分管理,一般成活率可达90%以上,翌年春季可移栽。
2.3压条繁殖
春季至夏季都可进行,进行压条时,选取接近地面的一至二年生枝条,预先将要埋入土中的枝条部分刻伤至形成层或剥去半圈枝皮,让有机养分积蓄在此处以利生根,然后将枝条刻伤至形成层埋入土中10~15cm,1~2年可形成新株,然后与母株切断分离,于翌年春天定植。
3应用
3.1制作绿篱
因火棘适应性强、耐修剪、萌发快,作绿篱具有优势。火棘的自然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病虫害也少,只要勤于修剪,当年栽植的绿篱当年便可见效,适宜在城市中作绿篱植物。
3.2景区、庭院布景
火棘作为球形布置可以采取拼栽、截枝及修剪整形的手法,错落有致地栽植于景区草坪之上,点缀于庭园、花坛中。火棘球规则式地布置在道路两旁或中间绿化带,还能起到绿化美化和醒目的作用。
3.3作盆景和插花材料
中华寿桃是新选育出的优质特晚熟桃品种,表现开花结果早、生长旺、喜光、抗旱、耐寒等特性。果树专家认为,中华寿桃是国内晚熟桃中最优良的品系,宜在适合栽培的地区推广种植。
1苗木繁育
中华寿桃属北方桃品种,通过南方引种栽培,再加以苗木培育驯化,可增强其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栽培的成功率。中华寿桃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嫁接育苗方法: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地块,用毛桃核在冬春季播种,培育实生苗。嫁接前注意做好苗地施肥、除草和防病工作,促进实生苗的健壮快长。嫁接时间一般在夏季5~7月或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采用单芽腹接,半个月成活后解绑、平茬。如果适当早接,加强管理,当年即可培育出合格大苗;春季枝接,多采用单芽切接或劈接方法,2a出圃,可培育出健壮大苗。
2选地建园
中华寿桃喜光、耐旱,根系需氧量大,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性能好、日照充足的山丘地上建园,若在平原、滩地建园,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不积水、不内涝的砂壤土地。在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涝洼、盐碱地和山丘风口处则不宜建园。定植时期一般在春季发芽前,山丘地株行距以3m×4m、平地以4m×5m为宜。定植穴要求深度和宽度至少在80cm以上。将表土与腐熟有机肥混合填入穴内,上层为心土进行栽植。
3土肥水管理
中华寿桃栽培后1~2a,行间可套种一些豆类、菜类、块根类、块茎类经济作物,以短养长,但不能间作高杆作物。在间作过程中及时中耕或利用化学药剂防除杂草,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气,减少杂草对养分的争夺。施肥上要根据树龄、树势、产量、土壤肥力等综合情况决定。对幼旺树,应少施氮肥,多施复合肥,控制旺长;对结果大树和土壤瘠薄的山地、滩地栽植的桃树,应增加施肥量。一般每生产100kg果实,需氮、磷、钾分别为250g、100g、350g。产量在37.5t/hm2的施肥量为基肥75t/hm2,追施纯氮肥240~300kg/hm2,纯磷180~225kg/hm2,纯钾375kg/hm2。
4整形修剪
中华寿桃生长势强,树姿直立,对修剪反应敏感,易抽生长枝。整形时,对主枝角度要注意适当开张,利用其长势强的特点,对主枝延伸不要强制性控制,可迅速扩大树冠;利用其短截发长枝多的特点,修剪宜轻,多疏少截,特别多疏长枝,适当短截内膛枝,调节内外长势、光照,减少小枝自疏现象。生产上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即定干高度60~70cm,选留3个主枝,主枝与主干垂直夹角约45°。每个主枝选配2~3个侧枝,要互相平衡,避免上下交叉重叠;幼树期修剪以轻为主,主侧枝剪留长度70~80cm,充分利用二次枝,加速树冠形成;结果期修剪要注意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维持树势,延长结果年限。
5花果管理
中华寿桃的自然座果率较高,花果管理上常采取“先保后疏、分期进行”的原则,先保花,再分次疏果。防止落花的措施是在开花盛期喷0.1%~0.2%硼砂,并及时摘心,减少旺长新梢的养分消耗。坐果后分次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生理落果期,疏除多余果,留足生产果。为了减少病虫和药液为害,防止裂果,保持果实色泽美观,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应进行果实套袋,时间在第二次疏果定果结束时,对果实喷好杀菌剂,立即套袋。脱袋时间在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采摘前13~15d,脱袋后使果实转色,达到商品外观要求。
6病虫害防治
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粮、棉、油、畜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全县单季晚稻面积约1.69万公顷,水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已超额完成了农业丰收项目计划指标,全县直播稻面积约1.47万公顷,其中免耕直播8020hm2,翻耕直播6673.33hm2,项目达标面积7686.67hm2,比计划指标超了1020hm2,平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全县共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单季晚稻直播技术实施概况
1.1气象与苗情
直播单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积温3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时数1006.3h,比2006年多46.8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单晚大部分田块出苗较好,苗数充足,虽受台风影响,单晚仍获得丰收。据县苗情点10块田调查,最高苗峰出现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万丛/hm2,比2006年高217.5万丛/hm2,叶龄8.9张与2006年相同。
1.2起发快,分蘖早,根系活力强
据苗情点定点调查,单晚免耕直播在播后20d,平均叶龄为5.38张,苗数505.5万丛/hm2,平均单株带蘖2.1个,比翻耕直播稻多1.8个;播后30d,平均叶龄为8.05张,苗数873万丛/hm2,单株带蘖4.6个,比翻耕直播多0.9个。成熟期根系考查,免耕直播白根数比翻耕直播高1.8个百分点,黑根系数比例则比翻耕直播少3.4个百分点,平均单株根数比翻耕直播多13.8根,增幅27.4%,平均根系增加0.6cm,增幅3.2%,平均单株根系鲜重增0.21g,增幅22.2%。
1.3经济性状表现好
据全县8个乡镇、40块田6.14hm2调查汇总,平均播种量51kg/hm2,播期6月14~20日,始穗期9月3~9日,齐穗期9月6~11日,最高苗峰784.5万丛/hm2,有效穗数396万穗/hm2,株高89.24cm,穗总粒数113.5粒,穗实粒数99.7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3.6g,理论产量9318kg/hm2,实际产量8520kg/hm2。根据16块田调查汇总情况看,直播稻平均产量8505kg/hm2,比移栽稻的8310kg/hm2增加195kg/hm2,增幅2.4%。直播稻增产主要靠增穗增产,同时可以适当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
1.4涌现了一批中心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
我县根据省级项目积极开展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各乡镇建立了一批直播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中心示范方中如西塘桥青莲寺村7.07hm2直播秀水110,平均产量8430kg/hm2,比常规水稻高705kg/hm2,增幅9.1%;县级百亩示范方武原镇金星村泾塘10组7.012hm2直播稻,平均产量8265kg/hm2,比常规水稻高540kg/hm2,增幅7.0%。高产攻关田如秦山镇长川坝村万建生1133.34m2免耕直播秀水03,产量8580kg/hm2;百步镇万胜村严德方1200m2秀水110直播稻,平均产量8400kg/hm2;沈荡镇沈荡村二组陈福忠1400m2直播秀水09,产量8730kg/hm2。
1.5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水稻直播栽培法,达到了省工、省种、省秧田、省成本和增产的目的。据8个乡镇调查汇总,全县7686.67hm2直播晚稻达到了项目计划指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共增产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2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直播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我县进行了单晚直播粳稻不同播种量、不同播期试验。不同播量试验,品种为秀水110,4个处理分别为播种量15kg/hm2、45kg/hm2、75kg/hm2、105kg/h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12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量为45kg/hm2产量最高,播量15kg/hm2由于苗数不足,产量为最低,播量75kg/hm2、105kg/hm2由于苗数过足,但成穗率不高而导致产量不高,所以播量45kg/hm2群体比较适中,成穗率、产量都较理想。不同播期试验:品种为秀水03,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3次重复,共9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比迟播的在经济性状上表现千粒重高、产量高。前茬为冬闲田的田块可以适当早播,其他茬口的田块能早播的尽早播种。我县的直播稻播种期定在6月10日左右为宜。
3直播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1选用矮秆抗倒的优质高产良种
我县推广应用的适合直播单晚品种有秀水03、秀水09、嘉花1号、秀水110等。
3.2精细整地
大田整地做到“四要”:一要早翻耕,使杂草、桩头等腐
烂;二要田面平整,不留水渍害;三要畦面软硬适中;四要沟渠配套。
3.3适期播种,精量匀播
常规粳稻用种量在45~60kg/hm2,杂交粳稻18.75~22.50kg/hm2。播种期因品种而异,一般以5月底至6月上旬为宜,最迟不超过6月20日。播前种子要经晒种、浸种、催芽,后期做好疏密补稀的工作。
3.4合理运筹肥料,促进平衡生长
采用氮、磷、钾配套,用腐熟有机肥7.50~11.25t/hm2结合基肥施入。分蘖肥用尿素112.5kg/hm2,钾肥112.5~150.0kg/hm2,长粗肥用尿素112.5kg/hm2,穗肥在8月10日前后,施尿素45~90kg/hm2,后期苗色明显落黄的田块,可酌情补施尿素30~45kg/hm2。
3.5水浆管理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到福建宁德的沿海地带。盘菜的食用部分是扁圆如盘的肉质根,故称盘菜,其外形美观,肉色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根菜类中稀有品种。盘菜可进行多种加工,贮存期长,一般产量可达22.5~30.0t/hm2,产值可达45~9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好品种,及时播种
盘菜对播种期要求较为严格,在海拔300~700m的山区,为提早上市,以选择早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平原地区,以选择迟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过迟播种会降低产量。
2适时间苗,培育壮苗
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配合施入少量的复合肥。大田用种量225~300g/hm2,1hm2大田需苗床75m2,播前将5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375g/hm2与40%毒死蜱乳油150g/hm2随浇底水时施入。由于种子较为细小,可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为0.5~1.0cm,再盖薄薄一层细草,或用遮阳网覆盖。出苗后要及时去除覆盖物,3~5d出苗,10d左右间苗,苗距2cm,经过25~30d左右,就可选择壮苗进行移栽。育苗期间要施2次稀薄人粪尿;特别要做好蚜虫及病毒病的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另外加抗病毒的药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喷雾防治。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盘菜抗病力比较弱,特别是抗病毒病比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要差些。一般选用2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为宜。在种植前2~3d,土壤深翻16~20cm,整碎、耙平,南北做畦,畦面宽130cm或90cm,沟宽30cm、深20cm。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30.0t/hm2、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硼砂15kg/hm2,翻耕时,将肥料均匀翻入地里,以防止烧苗。
4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盘菜播种后25~30d左右,选择肉质根膨大至碗豆粒大小、2片子叶完整、真叶4~6片、大小一致的健壮幼苗进行定植。起苗前施1次送嫁肥,并喷洒1200倍液植物助壮素(百菌K)加25%苗菌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要带土移栽,定植时要栽正,小肉质根露出地面,定植后浇定根水。一般种植4.00~5.25万株/hm2,畦面宽1.3m可种4行,畦面宽0.9m可种3行,株行距0.5m×0.4m。
5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盘菜要重施基肥,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移栽缓苗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结合中耕浇施稀薄人粪尿;第2次在定植后25~30d左右,肉质根横径6~8cm,施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以后一般不追肥,如苗较弱,可适当追施少量复合肥。在水分管理上,由于盘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一般幼苗期叶片数目少,叶面积小,蒸腾量小,需水量不大,少浇水;进入膨大期,肉质根和叶面积都迅速增大,植株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激增,要多浇水,勤浇水。水分供应不足,易造成糠心、黑心,降低食用品质,所以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不能太多,否则易烂根。
6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中耕除草可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盘菜定植后一般进行1~2次的中耕,第1次中耕在定植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进行,第2次在定植后1个月肉质根快速膨大前。中耕要浅除,以免伤及根系,且不要让泥土覆盖肉质根。除草主要是喷洒5%盖草灵乳油1000倍液,基本可解决禾本科杂草的危害。
余姚市地处杭州湾南岸,由滨海平原、河网平原、山区组成,其中滨海平原面积1万公顷,是本市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高的产区,一般产值全年能达到4.5~6.0万元/hm2。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值,调整种植结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服务总站在滨海平原泗门镇夹塘村进行了16.67hm2丝瓜络、芥菜、榨菜三季套种高产高效模式探索示范方,丝瓜络产量1875~2250kg/hm2,保护价20元/kg,能收3.75万元/hm2,秋季芥菜7500元/hm2,冬季榨菜3.0万元/hm2,总产值达到7.5万元/hm2以上。在实施中,抓好各季技术环节,达到季季稳产高产,具体措施如下。
1春季丝瓜络高产栽培技术
1.1播(育)前准备
选择好品种,当前丝瓜络种植品种只有大种和小种2个品种,都可以种植,选择好品种后进行选种、晒种,播(育)前进行种子温烫浸种,50~55℃温水,浸种5~6h,捞上后可催芽或直接播种。
育苗移栽的,可在上年冬季做好营养土配制工作。营养土配制可选菜园土70%,充分腐熟的猪粪或堆肥30%,加上0.1%复合肥、3%~5%磷肥,充分拌匀堆制覆盖后待用,要用时再加0.1%多菌灵拌匀达到杀菌或抑制病害的发生。
1.2培育适龄壮秧
丝瓜络种子发芽温度15℃以上,因此育苗在3月底前进行,直接播种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育苗方法可采用营养钵或方格育苗,育苗的可采用双膜覆盖,利于增湿保温,便于管理,促进早收,缓和劳力矛盾。
1.3适时移栽
定植或播前应选择湿度适中的墒口地整地,一般畦宽2.5m(连沟),在整地前,在定株行外30cm,开沟施好基肥,然后粉碎硬块,耙成胶背型,畦面做到细、匀、胖,并喷好除草剂,覆盖好地膜待移栽,适龄壮秧移栽时掌握株距间25cm,密度1.5万株/hm2左右。
1.4搭架引蔓
丝瓜络种植后即可搭架,架高2m左右,棚架以2.5m×3.0m距离支杆,钢丝或铅丝50cm间隔与种植株平行拉扎攀紧,搭架要结实牢固,能经得起鲜瓜重量的负荷和台风袭击。插小竹竿引蔓上架或待瓜蔓长到2.3~2.5m时可引蔓上架,不管瓜蔓长短,上架后的瓜蔓顶脑应齐全并进,以利其在架上平衡伸长,便于管理。
1.5整枝
通过整枝控制营养物质流向,整枝有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单蔓整枝就是靠一条主蔓结瓜,其子蔓或孙蔓全部去除。单蔓整枝的优点是瓜农操作方便,坐瓜后供应养分集中,一般都采取单蔓整枝。整枝内容是去雄花、去须、去子蔓、摘老叶、打主蔓顶,一般已有2~3条幼瓜形成情况下采取打顶,当瓜结到30cm左右时,留一主瓜,去掉其余瓜。
1.6施肥
施肥总的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坐瓜肥,追施膨瓜肥,补施打顶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苗肥以氮肥为主,坐瓜膨瓜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追肥方法以浇肥为主,并在离根部50cm以外施入,以免产生肥害,同时做到根茎两侧轮换施肥。
1.7防治病虫害
病虫防治是获得丝瓜络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要抓好后期病虫防治,而且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特别要注意防治“两病两虫”,即霜霉病、绵腐病、瓜绢螟和斜纹夜蛾。
1.8适时采摘和选瓜留种
采摘时期对丝瓜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以八、九成熟时采摘为宜,成熟1批,采摘1批。其采摘标准是:瓜体由软变硬,瓜皮转为淡黄、瓜柄转黄,瓜蒂变软,并有一圈明显的黄色环带,花蕊发焦脱落,重量明显减轻,手捏可听到轻微暴裂声,瓜蒂凹度逐渐变大时即可采摘。
果实采摘后需经脱皮方可得丝瓜络,脱皮以水浸烂皮方法,浸入河中或水缸中3~4d即可捞起去皮、去籽,在清水中清洗,晒4~5d即可收藏。
选瓜留种,由于受昆虫、风等媒介影响,很易串花,使品种产生混杂退化,故每年需提纯复壮,并做到隔离制种。瓜种选留以瓜身挺直匀称、长度70cm以上、瓜络室数多的优质丝瓜络作为良种选育。
2秋季包心芥菜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中熟品种为好,既可以充分利用秋季光温资源,又不影响冬季榨菜种植。
2.2育苗壮秧
播期为7月下旬,以育苗移栽为好,采取穴盘育苗,有利早收,苗期应去劣苗、病苗,防好蚜虫、小菜蛾和夜蛾等害虫。
2.3移栽定植
丝瓜络一般是8月底前采收完,正适芥菜移栽,种植密度5.25~6.00万株/hm2。
2.4大田管理
移栽后结合抗旱应及时薄肥勤施,一般由淡到浓,可以每7d施1次,并根据情况及时中耕除草,开好沟以防暴雨冲刷和雨后积水。重施结球肥,在9月20~25日左右早熟包心芥菜开始结球包心。包心开始应施好重肥,可用尿素300kg/hm2加氯化钾150kg/hm2施好第1次肥料,隔10d后施好第2次。
2.5防治病虫害
病害主要防治好病毒病、软腐病和黑斑病;虫害除防治蚜虫外,还要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和夜蛾类害虫。
2.6适时收获
当外叶老健,叶球结实,应及时采收。收获时去老根、外边老叶,割除叶球外未包叶片,留茎部叶柄,即可销售。
3冬季榨菜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适应加工需要,要选择既可加工成品榨菜,又可以切丝加工的品种,如余缩1号。
3.2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9月底至10月初,播种量6kg/hm2左右,播前种子用10%磷酸三钠处理10min,然后清洗10遍,以钝化病毒,减轻病害为害。
3.3适时移栽
移栽适期应在11月上旬为好,行距24cm,株距12cm左右,栽30万株/hm2左右,移前施足基肥,一般应用有机肥30.0~37.5t/hm2,翻耕入土,整畦时施入榨菜专用复合肥750kg/hm2或其他肥料。
3.4大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