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影像系统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7: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影像系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影像系统

篇(1)

简单说来,富士的这套相机系统是一个可以用裸眼直接感受到3D效果的产品,所以从机身结构上来说,与普通相机有三大区别:

1 双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系统。为了模拟人眼看到的立体世界,就必须像人一样,具备两只“眼睛”。目前的数码相机产品都在努力进行着瘦身运动,甚至包括大变焦比相机。不过如果想在机身内装入两套镜头和图像传感器(这几乎相当于两台相机了)。123.6mm×68mm×25.6mm的机身尺寸,300g的重量,对于一款3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显得是有些夸张了,但你需要把富士这款FinePix REAL 3D W1(以下简称富士W1)特殊对待,毕竟这是一款特别的产品。

2 特殊的菜单功能。拥有两套镜头和CCD,并不是只能用来拍3D照片,我们还可以用这两套系统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双重图像捕捉(一个广角,一个长焦,一次快门分别获得两张不同视角的照片)、宽幅全景照片拍摄(两个镜头分别拍摄图像的左半边和右半边)、静态照片与动态视频同时拍摄等功能。你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模式、感光度来同时拍摄两张照片,总之是创意无限。

3 特殊的LCD显示屏。作为一款可以用裸服直接观看3D照片的产品,富士W1的液晶屏注定会与众不同。2.8英寸的规格,对于这一款大块头相机来说并不稀奇,但是这块液晶屏最重要的功能是呈现3D照片的立体效果,也就是让你的左右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影像,对于一个单独的平面显示设备来说,这显然需要一些独门秘籍。富士W1所采用的技术是光线方向控制系统,它能够控制进入左眼和右眼的光线方向,从而使每一只眼睛只看到应该看到的内容,并形成3D立体视觉。

在其他规格方面,这款相机具备1000万有效像素,CCD尺寸为1/2.3英寸,内置42MB内存,采用SD卡。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当于135相机的35~105mm,最大光圈为F3.7(广角)/F4.2(长焦)。

实际拍摄体验

富士W1采用了滑盖式设计作为整体的电源开关,向下滑动前盖,即可开机进行拍摄。拍摄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右手的手指比较容易遮挡镜头,毕竟一般的数码相机镜头都不会安排在这个位置,而富士W1却不得不如此。在富士W1的机身背后,两侧分别

布置了最常用的功能按键。与普通相机相比,富士W1多出了一个3D/2D拍摄模式切换按钮,可以方便地快速切换拍摄模式。机身背后的这些按钮,在黑暗环境下会发出淡淡的蓝色背光,方便了操作。

在拍摄中,这款产品的操作表现与普通的数码相机非常相似,在拍摄2D照片时,你几乎感觉不到它与普通产品的区别,除了块头大一些以外。在拍摄3D照片时,你将获得两个文件,一个是可以供普通显示器观看的照片文件,另一个则是需要专门的3D显示设备才能还原效果的3D照片文件。在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探讨3D照片文件的应用和观看。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53-02

1 引言

随着医疗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电子仪器与设备数量大量增加,从事医疗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也必将变得越来越紧缺。为适应市场需求,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医疗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而这些高校大多是使用市场上销售的现成的医疗仪器与设备进行教学试验,这些成品的医疗仪器与设备电路的布局非常紧凑,元器件间连接紧密,形成立体的结构形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与测试。同时,这些医疗仪器和设备也无法设置一些人为的故障点,为培养学生对这些医疗设备的维修能力服务。目前,国内高校中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医疗电子影像仪实训系统,给教学造成困难。

因此,研制本文这个医疗电子影像仪实训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够通过展开平铺电路的形式看到医疗电子影像仪的总体结构以及信号流程处理过程,还能够进行各功能模块信号的测试,各功能模块故障的模拟,以及真实拍摄出医疗影像胶片并进行胶片显影操作。整个系统具有结构清晰、布置合理、形式直观、易操作的特点。

2 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此医疗电子影像仪实训系统包括落地式架台、洗片暗箱、图像采集箱、微焦点X光发生器模块、直流电流表、主电源模块、直流电压表、微电脑控制模块、辅助电源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主电源模块,其中的微焦点X光发生器模块、直流电流表、主电源模块、直流电压表、微电脑控制模块、辅助电源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主电源模块为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路符号所连接成的电路原理图形式的电路。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在落地式架台1上设有洗片暗箱11和图像采集箱2,落地式架台1的上方依次安装微焦点X光发生器模块3、直流电流表4、主电源模块5、直流电压表6、微电脑控制模块7、辅助电源模块8、液晶显示模块9和主电源模块10。

电源由市电直接引入到电源开关,经电源开关送到主电源模块10和辅助电源模块8,其中主电源模块10产生的新的电源信号给微焦点X光发生器模块3供电,辅助电源模块8给微电脑控制模块7、液晶显示模块9、微焦点X光发生器模块3、直流电流表4、主电源模块5、直流电压表6、微电脑控制模块7、辅助电源模块8、液晶显示模块9和主电源模块10提供几路幅值不同的直流电压信号,微电脑控制模块7从液晶显示模块9得到控制指令并发出X光控制信号送至微焦点X光发生器3,由X光发生器模块3电路驱动图像采集箱2工作。

医疗电子影像仪实训系统电路为展开式平面的电路结构,它的电源由市电直接引入到电源开关,经电源开关送到主电源模块5和辅助电源模块8,其中主电源模块5产生的新的电源信号给微焦点X光发生器模块3供电,辅助电源模块8给微电脑控制模块7、显示模块9,主电源模块5和微焦点X光发生器3等各模块提供几路幅值不同的直流电压信号。图像采集箱2独立安装在落地式架台1的平台上方右侧,它设有一个图像采集对象的出入口;直流电流表4和直流电压表6独立安装在实训平台辅助电源模块8的右侧,它们的下方均设有两个接口;洗片暗箱11独立安装在落地式架台1平台上方左侧,设有一个物料进出口和两个操作者手的出入口。

在医疗电子影像仪实训系统整机电路上,将立体结构的电路展开成平面的电路结构,在实验台正面所看到的都是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路符号所连接成的电路原理图形式的电路,所有的真实元器件都安装在实验台的背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电路中各信号点的测试。同时在医疗电子影像仪电路上设置关键测试点56个,这些测试点都是用连线接口形式引出信号,便于直观测试。这些测试点的位置在实训系统中统一用CS1~CS56进行测试编号,这些测试点测试的对象包括整个系统电路中各电路模块的主要元件和接口的电压信号。在医疗电子影像仪整机电路上用插接件模拟故障现象的方法来实现故障现象的展现。该实验台共设置25个故障点,这些故障点都是用开路故障设置的,具置在实训系统中统一用G1~G25进行故障编号。这些故障点的故障是根据实训系统的具体某一项功能无法正常工作为依据来设置的。

3 系统的优点

1)此实训系统能够完成医疗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电子影像仪”所有相关实验、实训项目,让学生在进行医疗电子影像实训操作时,能直观读出电子影像诊断仪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其电信号的走向,还可以直接对各路信号进行测试。

2)此系统突破原有实训设备只能按照既定故障进行检修的局限性,可以人为设置电路故障以及真实拍摄出医疗影像胶片并进行胶片显影操作。它能解决医疗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可以胜任培养学生对医疗电子仪器设备电路的测试、故障检查、故障维修等实际的各项教学功能。

3)整个平台结构清晰、布置合理、形式直观,学生易操作。

参考文献

[1]孙兴民,赵兰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120-123.

[2]谭文英.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95-96.

[3]魏志丽.浅析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J].甘肃科技纵横,2004(6):145,131.

篇(3)

1.1图像输入部分

图像输入采用两种方式,通过采集工作站将CT、MRI、DSA、CR、DR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符合DICOM3.0标准格式以及由DICOM3.0接口直接进行数字信号传输。对图像可以进行静态及动态采集,将采集来的CT、MRI、DSA、CR、DR图像有选择性地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

1.2图像数据库

图像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图像数据,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两种。

1.3图像数据通讯网络

在影像科内部采用局域网。

1.4图像处理工作站

图像处理工作站具有图像后处理、图像显示、局部存储及各种操作控制功能。它由处理机、图像显示缓冲存储器、高分辨力显视器、文字显示器和局部图像储存器组成。

2利用PACS进行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优越性

2.1PACS系统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多媒体教学

传统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文字说明形式的授课、临床实习和考试组成。其准备工作耗时长、影像教学图片质量不佳、数量少,难以使人产生兴趣,特别是无法解决复习图片的困难。该门课程的教学常常变成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影像学实习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须”。

现在,利用PAC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采用简单便捷的系统分类和病名关键词查询方式,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符合教学要求的图像,完成医学影像学专业和非影像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多媒体幻灯教学课件的制作,极大地缩短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周期。通过PACS系统直接处理制作的多媒体幻灯课件与利川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获得的图像相比,避免了因扫描仪亮度、数码相机像素、胶片影像质量、背景灯完度和均匀度,拍摄位置、角度等因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图像变形,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效率。也给教学人员集体备课、讨论、检查和修改教学内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节约了时间。教学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受到普遍欢迎,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课上记、课后背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超声影像学科直观形象、空间立体感强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具有获取知识量人、重点突出、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2.2PACS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高效、灵活

PACS系统以其新颖的形式、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字体、丰富的图片、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表现力和感染力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医学影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的具体情况,快捷方便地调用和同时显示,学生能在较短的单位课时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利用PACS系统形象化教学变死教材为活教材,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力。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或难理解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适当地表现出来使其形象化。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概念理解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教学课件可反复播放,部分学生可将其内容拷贝后课后复习、归纳、总结。这种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建构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地自主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对没有掌握的内容反复学练。在实习阅片中,可更好地开展“学导式”教学法,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ACS网络上的图片自学,分析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在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教学中,小班阅片实习课占较大比例,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一环。但老师每次上实习课时必须提一大堆体积大,重量可观的教学片,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伴随大学扩招,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人数明显不足,客观上不可能再沿续“小班讲课和实习”的老路。PACS系统出现后,实习时学生可直接在与PACS联接的电脑上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阅片实习课的效率。在PACS网络上各种教学病例资源可以共共享,大家都知道,各地区有各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罕见病,这样就需要大量各种病例,单靠一间医院很难在病例上取得完善。依靠PACS网络,我们可以方便地从其他地区和院校的影像数据库中找到我们需要教学病例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中的病例自测题库可供学生加深课堂印象,及时评价并提高教学或自学效果。PACS系统使各影像科室间、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间,医院内外甚至国内外达到设备和资源的共享。另外,它给各种层次的学员,包括医学影像学学生、影像科室进修生甚至是影像科医生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学习条件,把教学和临床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3PACS系统应用于影像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PACS系统在我院开通后,对于教师备课和教学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开通的时间还不长,且新的典型病例的积累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短期内PACS系统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体现。此外,PACS系统日前只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本、专科班学生的小班实习课,而学生课外自学和复习还需要从硬件上进一步支持,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连接PACS系统用于教学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日前PACS系统里还没有与各脏器的正常声像图相对应的解剖图谱及与各种疾病的异常声像图相对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与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疾病相对应的病理结果或图像,因此影像学教学工作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300

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实验课采用观片灯读片,先由老师逐一讲解,然后学生分组轮换读片。由于时间和图片资料的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片少,而且读片环境差,多数人不能看清、认识和理解,造成实验课质量、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

篇(5)

1引言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检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医疗资源重组。因此,医疗集团化是医疗资源重组的主要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1]。这种资源共享不仅是在同一家医院内实现,还可以在各家医院之间,甚至在包括整个医疗体系之间实现。而区域RIS/PACS系统正是基于区域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化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数据的安全共享、互认。因此,RIS/PACS系统走向区域化,资源共享是RIS/PACS系统的发展的必然趋势[1]。

2浙江医院及三墩分院RIS/PACS系统的现状

2.1浙江医院RIS/PACS系统的现状

浙江医院从2000年开始放射科先后逐步将CR,DR,16层螺旋CT,数字胃肠、DSA等设备接入到科室级的DigitalPACS系统,到2007年的64层双源螺旋CT、3.0TMRI、全数字化乳腺机、超声机、电子胃肠机、口腔全景机等新型大型设备通过DICOM3接口标准与RIS/PACS系统相连,进行医学影像撷取、传输、储存和管理,构建了全院级FULL-PACS系统。各设备所采集的图像传送到应用于RIS/PACS系统的服务器进行存储。本院RIS/PACS服务器有两台HPDL585服务器(2P,8G)连接EMCCX3磁盘阵列,这两台服务器支持双机热备,其中一台宕机后另一台服务器可以自动把服务切换过来。另有一台HPDL380用做web影像传输,并连接HPMSA1000磁盘阵列。现总计存储容量15TB。其中4TB用于在线无压缩存储,11TB用于近线压缩存储。现PACS系统每月的新增容量为压缩300GB以上。RIS/PACS管理员定期把存储影像定期拷贝至移动硬盘,离线存储用做于异地备份。另有两台胶片打印机及一台彩色打印机用于胶片按需打印。本院的RIS/PACS系统采用web-servise方式与医院HIS,CIS实现了无缝衔接。CIS开出检查申请把病人信息用电子申请单的形式传至RIS/PACS系统,等病人检查完毕,放射科医生写完并审核报告后把报告结果(图像和文字报告)即时发至HIS,CIS。临床医生就可以查看病人检查报告。不再需要去放射科查询报告。真正实现了无纸化。

2.2三墩分院RIS/PACS系统的现状

分院放射科现有一台CT,一台CR,一台DR,一台胶片打印机和一套科室级的mini-pacs系统。

3浙江医院RIS/PACS系统区域影像设计

3.1建立区域影像中心的实现方式

建立区域影像中心,这是全院级RIS/PACS应用发展后的必然结果[2]。从区域影像数据中心就技术架构来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现方式:基于模式下集中的区域性RIS/PACS和基于分布式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的模式。基于集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对共享交换的影像(图像和报告)数据、索引信息都采用集中式在总院RIS/PACS服务器存储、;各分支医疗机构通过页面集中调用DICOM影像和报告。该模式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对存储空间要求较大。

3.2现阶段浙江医院与三墩分院区域影像的设计

由于三墩分院是异地重新建设,所以现阶段三墩分院放射科通过裸光纤专线直接接入到浙江医院总院,利用总院现有RIS/PACS服务器端软硬件系统,所有服务器软件均使用总院的原有系统,具体集中式应用架构图见图1:

3.3浙江医院与三墩分院区域影像的设计展望

随着浙江医院新分院的异地启动建设,及西湖区周围卫生服务站的合作加入,属于典型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未来的浙江医院区域影像中心必定会采用基于分布式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的模式。分布模式的主要核心思想是首先各分院按照自己的业务发展需求建设各自的RIS/PACS系统,然后各区域子系统采用统一的病人区域主索引,使区域内每位病人都有唯一的标识,使用病人的唯一的标识作为查询条件通过服务器查询总院影像中心[3];接着,根据查询结果从对应的“文档存储表”提取影像信息文档并解析;最后,根据解析清单信息去对应的RIS/PACS服务器提取DICOM影像和报告。总体网络总拓扑图见图2。业务流图见图3。浙江医院新分院建成后,放射科将会有4台CT,2台MRI,2台数字胃肠机,10台DR,5台CR,1台全数字乳腺机,1台口腔全景机。根据规划分院RIS/PACS系统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及客户端的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分开处理影像、系统应用和数据服务,从多个方面保证系统的高稳定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RIS/PACS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hp小型机2台。分别跑RIS数据库和PACS数据库业务。这两台数据库服务器支持双机热备,当一台服务器宕机后,该服务器上的业务会在另一台服务器上自动启动。存储采用EMC磁盘阵列,初步估计存储总量10TB.RIS/PACS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hpG7服务器2台。用于RIS/PACS系统应用服务。这两台应用服务器支持双机热备,当一台服务器宕机后,RIS/PACS应用服务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RIS/PACS系统应用web服务器采用hpG7服务器2台,用于调用发送RIS/PACS报告及影像至本院及总院的临床各个客户端。RIS/PACS系统区域影像中心采用hpG7服务器1台。用于总院与本院查询调用相互共享的影像及报告。总院及分院临床各个客户端统一采用集中模式调用RIS/PACS系统影像和报告。而总院及分院的放射科统一采用分布式模式调用RIS/PACS系统影像和报告。

4浙江医院RIS/PACS系统区域影像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实施改进的方向

4.1浙江医院RIS/PACS系统区域影像设计存在的问题

(1)如果新分院是与总院不同厂商的RIS/PACS系统,要实现全面的数据整合是非常困难的。(2)区域影像服务器作为RIS/PACS系统的一种前端设备,与分院的RIS/PACS系统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区域影像服务器又是部署在总院的局域网中的,因而对区域影像服务器的有效进行维护与管理将是系统实现的一个难点。

4.2今后改进的方向

(1)新分院最好能用与总院同家RIS/PACS厂商提供的RIS/PACS系统,这样就可以与总院的RIS/PACS系统无缝连接。(2)把区域影像中心服务器接入到医院信息中心接入防火墙。且信息中心专员定期对区域影像中心服务器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及病毒扫描,并关闭一切与业务无关的网络端口,如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5建设区域RIS/PACS系统的意义

(1)通过建设区域RIS/PACS平台,打破了我院与三墩分院,西湖区周围各个卫生服务站之间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病人检查信息的长期保存和查询使用,同时避免出现同一病人多次检查无法关联互访的问题,保证数据长期使用。(2)方便高效的利用紧缺的三甲医院医疗资源。随着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我院三墩分院及西湖区各卫生服务站都购买了检查设备,但资深的检查诊断医生则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而大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不堪重负,通常要预约排队等很长的时间。通过建设区域RIS/PACS平台,就可以利用大医院的优质的诊断资源,协助分院各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检查,将基层的影像检查设备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同时又可以提高诊断质量。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查出现疑难问题的时候,无需转诊就可利用专家的能力实现高质量的疑难病症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的质量,同时减轻病人负担。

6结论

区域影像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建设的长期性[4]。建成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浙江医院整体医疗资源的优势,努力提升分院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杭州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晓锋.依托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构建区域PACS[J].福建电脑,2011,7:142-144.

[2]夏新,郑西川,于广军,等.PACS发展方向与应用研究[J].e医疗,2010-01(9):31-33

篇(6)

1.2理想造影剂应该具备的条件:

(1)原子序数高,与人体组织对比度高,显影清晰。

(2)没有毒性、刺激性,副作用要小。

(3)理化性稳定,能久储不变质。

(4)容易吸收与排泄,不在体内储存。

1.3现代医学成像检查技术在泌尿系统中有以下几种基本分类方法:

(1)普通X线成像:测量穿过人体组织、器官后和X线强度。

(2)磁共振成像:测量人体组织中同类元素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

(3)超声波成像:测量人体组织、器官对超声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4)核素成像:测量放射性药物在体内放射出的r射线。

(5)光学成像:直接利用光学及电视技术,观察人体器官的形态。

(6)红外、微波成像:测量体表的红外信号的体内的微波辐射信号。

1.4医学影像检查成像对泌尿系统病变常用检查方法检查前的准备在泌尿系统X线检查前,除急诊外,病员都应该作好下列准备工作:(a)禁食和禁水摄片前六小时禁食。如作静脉造影,术前应该禁止饮水十二小时,夏季等按具体情况而定。(b)清除肠道内粪便和积气。

(1)传统X线腹部泌尿系平片检查和造影检查检查应该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常规取仰卧前后位投影,侧位片不作常规,有时用于结石或其它阴影的鉴别。临床适应症常用于尿道狭窄、畸形、憩窒、瘘管、肿瘤及前列腺肥大等。临床禁忌症是尿道急性炎症及外伤出血的病人。尿路造影检查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A)排泄性尿路造影:也称静脉肾盂造影,是当前我们二级甲等医院最广泛采用的一种造影检查方法,造影前需要碘过敏试验和临床医生护士常规操作准备好后,先行腹部平片检查,下腹部用压迫带,通过不同方式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根据患者情况而用不同时间间隔摄取双肾实质和肾盏、肾盂的显影图像,得到满意影像后去除压迫带,摄取泌尿系统的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全程图像。(a)临床适应症肾脏及输尿管疾患如结石、结核、肿瘤、肾盂积水及先天性畸形等。(b)临床禁忌症对碘过敏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佳;甲亢及高热急性传染病和泌尿系炎症;肾功能不良等。(B)逆行尿路造影是通过膀胱镜,将输尿管导管经膀胱输尿管口插入肾盂,由输尿管导管注入造影剂,使肾盂、肾盏充盈,同时一部份造影剂回流充盈输尿管和膀胱。临床适应症主要是检查肾盂、肾盏和输尿管的病症。临床禁忌症尿道狭窄或尿道急性炎症;严重膀胱疾患;严重血尿和肾脏、输尿管急性炎症;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等。

(2)X线、B超穿刺肾盂造影和膀胱造影检查包括:(a)X线穿刺肾盂造影检查又称顺行性肾盂肾盏造影。肾盂积水的患者,经常规的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不能得出明确诊断时,可考虑采用穿刺肾盂造影来明确诊断。又可以常规B超腹部扫描仪检查定位,采取府卧位穿剌肾盂造影检查。(b)在常规X线或B超扫描仪检查下腹部盆腔部,取常规仰卧,定位穿剌膀胱造影检查。系将碘化钠或气体注入膀胱内,以显示膀胱的形态、大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临床适应症膀胱肿瘤、憩室、结石、炎症或先天畸形;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输尿管囊肿等。临床禁忌症膀胱大出血,尿道严重狭窄,尿道和膀胱有急性损伤等。

(3)肾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间接法肾静脉造影。(a)临床检查方法:通常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腹主动脉造影时将导管未端置于肾动脉开口稍上方,快速注入含碘对比剂并连续摄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间接法肾静脉造影时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肾动脉快速注入含碘对比剂并分别在动脉时相及静脉时相连续摄片。(b)临床适应症主要用于检查肾血管性病变,是诊断怪胎动脉病变的金标准,用于显示肾静脉病变以及肾脏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术前了解肿瘤血供情况。

(4)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是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增强后定位片采集方式,于延时的定位片上做出相当于常规泌尿系造影的显示。包括平扫、增强扫描、肾血管CT血管造影、CT尿路造影和CT灌注成像。CT成像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具有较高的X线利用率。(b)能显示人体某一体层平面上的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和解剖结构。(c)能分辨人体内器官或组织密度细小的变化。CT扫描适应范围:(a)颅内疾病如脑外伤、出血、梗塞、肿瘤、感染、变性和先天性畸形等的诊断m时也可诊断某些脊椎、椎间盘和椎管内疾病。(b)对眼耳鼻喉疾病如眼眶、鼻窦、鼻咽、喉部、中内耳疾病等诊断很有帮助。(c)检查胸部可早期发现肺癌及肺-胸膜和纵隔的原发和转移瘤,但需在胸部平片和体层摄影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d)与B超结合检查腹部和盆腔疾病。

(1)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根据检查需要确定扫描范围,全泌尿系统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膀胱及尿道。常用平扫和静脉团注含碘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多排螺旋CT平扫是泌尿系统CT检查最常见使用的技术,可显示病变的形态、密度、位置、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CT平扫对泌尿系统X线阳性结石最敏感。对少数泌尿系统X线阴性结石不能检出,所以单纯的平扫检查对病变与范围、数目和性质判断有一定局限性,必需要借助造影剂增强检查。

(2)多排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技术:在静脉团注含碘造影剂后30S、2RAIN、和5RAIN分别行双肾区扫描,可以获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图像;15至30MIN后行全泌尿系统扫描,能获得延迟期增强扫描图像。排泄期主要用于观察双侧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及膀胱尿道的形态结构大小收缩排泄功能。能进一步确定多排螺旋CT平扫所显示的病变数目和范围,显示诊断大多数泌尿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发育异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炎症、外伤、肾坏死、肾小管扩张、移植肾脏的评估、尿路梗阻性病变等),并有助于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尤其是对临床血尿病因的确定很有帮助意义。但对于肾功能受损者应慎用大剂量碘造影剂进行多排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而且多时相增强扫描的扫描范围更大,覆盖范围接近生殖腺器管很近的区域,必须特别注意降低X射线照射的剂量。

(3)多排螺旋CT特殊检查技术1.包括肾血管CTA:静脉内团注含碘对比剂后分别在肾动脉、肾静脉期行肾区薄层扫描获得各向同性的溶积数据,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MRICTP显示肾功能动脉和肾静脉影像,主要用于无创伤性诊断肾动脉病变(如肾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瘤等),肾静脉病变以及肾脏恶性肿瘤经化疗栓塞术前了解肿瘤血供情况。

(4)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其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静脉内团注含碘对比剂行同层动态扫描,获得时间一密度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对比剂在器官中浓度的变化,间接反映器官的灌注量,计算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达峰值时间、表面通透性等参数,主要用于肾脏肿瘤的分级、分期和缺血性肾病的肾功能评估。CT肾脏灌注成像能对积水肾肾皮质髓质的各灌注参数值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有良好的相关性。

(5)MRI诊断检查:MRI是泌尿系统CT和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常有助于病变的进一步定性诊断。包括平扫、增强扫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尿路造影和MRI灌注成像。MRI具有以下影像特点:(a)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而不使用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b)图像对脑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能清楚地显示脑灰质、脑白质、肌肉、肌腱、脂肪等软组织以及软骨结构,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显示清楚、逼真。(c)多方位成像,能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轴、冠、矢状位以及任何倾斜方位的层面成像且不必变动病人,便于再现体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d)多参数成像,通过分别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以及T2*W1、重T1WI、重T2WI,在影像上取得组织之间、组织与病变之间在T1、T2、T2*和PD上的信号对比,对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敏感;5.除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MRI临床应用:MRI是利用生物磁自旋原理,收集磁共振信号重建图像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可使某些CT扫描不能显示的病变成像显影,颅内疾病特别是鞍区、后颅窝和脊髓病变的显像优于CT,所以MRI临床应用:(a)直接于显示心脏大血管内腔,观察其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在无创伤条件下进行。(b)骨关节和肌肉系统疾病和显像比CT清楚。(c)对纵隔、腹部和盆腔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肺脏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作用有限。(C)MRI优点:MRI和CT相比较,有以下优点:(a)除显示解剖形态变化外,尚可提供物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其应用前景更加广泛。(b)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图像层次丰富。(c)可取得任意方位图像,多参数成像,定位和定性诊断比CT更准确。(d)无骨骼伪影干扰,并可直接显示心腔和大血管影像。(e)消除了X线幅射对人体的危害,且无碘剂过敏之虞。(D)MRI缺点是:(a)成像速度比CT慢、费用高。(b)骨骼和钙化病变的显像不如CT有效。(c)安装假肢、金属牙托和心脏起搏器等病人不宜行此项检查。(d)可出现幽闭恐怖征。

2结果

由上述可知医学影像学检查成像对泌尿系统常用检查手段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如下:

2.1影像学诊断中存在“同征异病和异片同病”的现象。

2.2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要注意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优势和互补作用,密切结合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

2.3医学影像学结果有三种情况: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和可能性诊断。随着先进的对比剂及成像技术的不断研究和运用,合理选择上述各项影像检查技术,严格遵循正常肾功能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碘对比剂、钆对比剂的安全使用原则,高度关注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放射影像学各种检查手段将在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实践应用中将会发挥更大的协肋作用。同时机器的维护与保养是病人安全检查的基础,合理用药是病人安全检查的先决条件,辐射防护是病人安全检查的根本,规范作业是病人安全检查的核心,只有灵活运用上述放射影像学各种检查手段才能做出正确的检查报告供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

篇(7)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0-0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eukemia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CNS―L)是白血病的并发症之一,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发生率为10%左右[1],常见于单核细胞系白血病亚型,因多种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其成为白血病重要预后因素,适时准确对其评估和治疗的意义重要,因其影像学表现复杂,累及的部位不同且临床表现各异,累及脑实质或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与其他脑肿瘤难以鉴别,本文介绍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在12~56岁之间,平均34.5±4.6岁,骨髓穿刺提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急性髓性粒细胞白血病(AM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CML)。患者经过多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双下肢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序列包括SET1W1TR450ms,TE14ms,FSET2WI TR4300ms,TE14ms,STIR2700ms,TE18ms,TI178ms,矩阵256×256,层厚5mm,层距1mm。增强扫描对比剂扎喷酸葡胺(GD-DTPA)[2],注射剂量为0.1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2ml/s的流速[3],扫描参数与平扫T1W1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MRI表现见表1

表1 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MRI表现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性白血病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任何时期,且任何病理类型的白血病均可发生,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最高,目前我国多采用1987年全国白血病防止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CNSL诊断标准[4],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症状及体征,有脑脊液改变,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相似改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5],MRI应用到CNSL的诊断中,效果好。白细胞浸润软脑膜是CNSL的常见表现形式,占10~15%,是白血病经脑膜向蛛网膜下腔播散的结果。MRI提示T1W1为低信号[6],是白血病细胞浸润软脑膜引起渗出物积聚在蛛网膜下腔所致,增强后神经鞘膜强化,白血病浸润脑实质有两种表现,其中较常见的表现是脑白质受白血病细胞浸润,MRI检查病灶于T1W1片状稍低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占位效应轻,另一种为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肿块影像,主要是白血病细胞侵犯软脑膜后沿血管周围间隙在血管周围延伸,破坏软脑膜进入脑内形成的肿块。结合病史,MRI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对其进展及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晓东,曹丹庆,蔡祖龙.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5(12):460―462.

[2]刘志钦,戈明媚,廖玉珍,等.《请您诊断》病例答案:绿色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8,23(1O):1172―1173.

[3] Weisherg L,Nicc C.Cerebral computed tomography:a texi―atlasthird edition [M].Philadephia:Saunders,2009.213 214.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24-02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及其疾病种类复杂,因此颈部影像学一直是影像科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颈部最主要的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的影像检查手段常用的有超声、CT及MRI。如何把这几种检查方法在影像学生实习学习过程中结合起来,是影像科教师的关注重点。我院安装了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而且现在把PACS系统应用于影像教学中,为影像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1] [2] [3] [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PACS系统的颈部影像教学的构建

颈部影像教学PACS系统运行依托于医院PACS系统的影像检查,影像教研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投影系统及巨鲨84寸显示屏,这两台设备均接入院内PACS系统,可以随时查看、下载患者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且可以查看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二、PACS系统在颈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手段

PACS系统具有强大的影像病例图片存储、传输等功能,可以搜集并积累丰富的影像教学资料,解决以往教学时存在的教学病例缺乏、教学影像资料残缺易损毁等问题。[5]在进行影像诊断实习课时,教师及学生完全可以摒弃灯箱-影像图片方式阅片,直接通过教学PACS系统,登录信息检索界面,输入检索条件。例如学生想查阅颈部影像,可以通过输入病人姓名、检查部位或检查设备处输入设备类型,这样就可搜索到相应的颈部影像病例。学生通过PACS教学系统能够阅读到全面的影像信息,可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后处理,例如对比度的调节、窗宽窗位调节、图像测量、放大及简单三维后处理等,这可以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很快熟悉和掌握影像图片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且通过简单三维后处理了解病灶解剖位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书写诊断报告,向教学PACS服务器提交报告,教师使用教师工作站可调阅学生的诊断报告并审核,之后学生可查阅审核意见,从而逐渐熟悉书写报告的一般规律,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亦可使用多媒体投影系统,将所讲病例放大后讲述其影像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

(二)结合现代教育手段及影像学技术解决颈部疾病影像学习的难点

颈部影像教学难点:1.颈部由咽、喉、食管、气管、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等器官组成,间隙内还有丰富的淋巴结,对于刚接触简单影像知识的学生来说,颈部解剖结构抽象难懂,而影像教学PACS系统具备3D功能,可以让学生自己多角度转动以加深理解;2.颈部影像检查最重要的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疾病诊断是另外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认识是教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PACS系统可以整合病人影像及病理信息,让学生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的超声、CT及MR三种检查图像的综合学习,了解疾病的综合影像表现,并结合病理结果,对病变从生理、病理,影像及临床表现有系统化的认识,这能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例如在实习中讲述结节性甲状腺肿:在PACS系统找出经手术确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例,讲述其病理表现是在单纯甲状腺肿基础上滤泡上皮反复增生与不均匀复原,伴纤维间隔及结节生成而形成,甲状腺肿结节对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造成压迫,在结节形成的后期逐渐形成纤维包膜,贮留性胶质结节的边界尤为清楚;甲状腺包膜由两层被膜构成,与甲状腺紧密相连,所以结节不易突破甲状腺包膜(见图1)。因此,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囊变多见、形态规则、内可见分隔,边界清晰,多有晕环,可有钙化,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少,甲状腺包膜不受侵犯(见图2);CT表现为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内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占位,多为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低密度,部分看见包膜或分隔(见图3);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和混杂高信号等,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因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常钙化,呈结节、蛋壳或砂粒样,所以MR图像信号可以混杂不均;病灶边缘清晰、规则,部分周边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包膜,与相邻的腺外结构分界清楚,邻近的气管、食管及血管等结构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见图4、图5)。由此可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超声、CT和MRI表现串联起来,以这种思路讲解甲状腺疾病,既可使学生对病变的病理表现有全面的认识,又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表现,便于学生掌握教学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甲状腺疾病。

三、讨论

影像教学是应用各种影像设备展示出人体器官的正常状况或者病变状况,供学习者加以观察、辨别与分析,所以,在教学中肯定会牵涉到诸多影像图。一直以来,影像课始终是延续以往传统意义上的阅片灯读片,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展示出了其局限性的一面,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传统影像图加阅片灯的教学形式要求有大量图片供教学用,由于资料较为有限而且保存比较困难,影像教师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准备教学资料。教师在实习示教时,要么因为每一组学生的人数过多,以至于每个学生无法都看清胶片中的具体图像;要么因为每一组的人数过少导致分组太多,教学任务不断加重,进而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再加上胶片来源较为紧张,且胶片成本偏高,存放相当困难等因素,在影像教学中运用现代化设备PACS进行授课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应用PACS系统进行实习示教,学生们可以了解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更利于诊断知识的学习。PACS系统实现了“荧光屏―照片”到“数字化图像―显示器”的转变,学生们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操作各种先进系统。PACS系统有利于学生自习和复习,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在阅片室自主学习,对没有掌握的内容反复训练,还可以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把感兴趣的图像用U盘等设备导出,自行巩固复习。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充分利用PACS系统熟悉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及PACS的操作,在诊断模板上填写自己的诊断意见,包括诊断结果、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教师在能够利用PACS系统阅读学生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审核。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我科影像教研室利用PACS系统进行影像教学已有一年,影像学专业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到医院实习后,能很快顶岗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影像工作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浓厚的工作兴趣,为学生未来走向影像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袁峰,赵卫,张丽芳,等.教学PACS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3(2):99-100.

[2] 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3):35-37.

篇(9)

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

遥感技术的发展准确来说应该开始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遥感影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军事、科学研究、气象预报等等多个行业领域,也正是由于遥感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遥感影像数据量越来越大。遥感影像数据量与日剧增以后,遥感影像的发展必然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趋势,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对建设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具备的要求分析

遥感影像是记录电磁波的胶片,与我们日常的影像数据存在很大的区别,从遥感影像数据特征来进行分析,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1 在实际当中,遥感影像的来源有很多渠道,如航空影像、卫星影像等等,因此,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兼容性要强。

1.2 遥感影像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表现立体空间,支持空间表达对于应高影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空间数据索引和数据查询具有一定的能力。

1.3 由于遥感影像数据库来源于很多的渠道,影像数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遥感影像要满足多尺度的特性。

1.4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具备“无缝性”,主要表现在其一集合空间的无缝,遥感影像的存储一般来说具有固定的存储模式,而无缝性的要求就是要打破这种模式,构建一个无缝的区域,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图幅是透明的。二是色彩空间的无缝性,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一定区域和分辨率范围内,影像色彩的变化应当是平滑的,不能出现明显的差异。其三是尺度空间的无缝性,在操作遥感影像数据缩放的时候,应该保持不同尺寸之间的遥感影像能够平稳的过渡。其四是影像数据和元数据的无缝性,该性质是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当中需要着重强调的。

1.5 遥感影像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商业用途来说,系统的通用性、扩展性以及维护性是非常重要的。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遥感影像数据量急剧增加,遥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储存量也应该是海量的,必须要达到TB级。

1.7 从数据可视化的角度上来说,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该以零延迟为目标。

2 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从大体上来说,遥感数据库系统管理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一个是基于文件的方式,其次是基于数据库的方式,最后就是文件和数据库混合的方式,下面文章对三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2.1 基于文件的方式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文件方式进行管理的主要优点就是结构不复杂,并且维护的费用也不高,技术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安全性能不高,不能支持多用户进行并发操作,元数据管理效率较低等等。因此,对于这种管理方式来说在多数据量的环境下性能表现力不从心,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适用于遥感影像数据量较小的环境下。

2.2 文件和数据库混合的方式

文件和数据库混合的方式的主要原理是将遥感影像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上,但是与之对应的元数据却分隔开来保存在了数据库当中,这种管理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的效率高,但是相对难度也会增大很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遥感影像数据量会不断增多,并且后期的维护难度也非常大。

2.3 基于数据库的方式

基于数据库的遥感影像管理模式主要以分布式对象对应关系数据库管理遥感影像数据,该方式不仅可以给中央服务器减负,还可以减少产生瓶颈的几率,提高数据的传送率、查询以及更新效率,可以大大缩短相应时间,并且能够支持多用户的并发访问,这些都是其他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目前的数据库都设置了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这样的设置能够为开发人员省下了不少的麻烦,提高效率。

3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对比分析

由于工作的需要,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对比了传统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来论述。

3.1 传统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

3.1.1 关系数据库系统

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仅限于数值和字符串,并没有丰富的数据类型,这对于遥感影像的使用、研究来说是极其不方便的,建立在对象层来挖掘面向对象应该是目前的主流,对于对象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不能优化,其效率不高,而且技术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3.1.2 对象数据库系统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了遥感影像数据的最好技术就是面对象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系统当中的数据模型表现的更加直观、并且性能更加的问题,后期维护也较为方便,同时这种系统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对于SQL的支持很少,实际的工作当中,许多软件需要应用到SQL接口。

3.2 对象一关系数据库系统

对象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面向对象的建模能力,对于复杂的遥感影像数据都能进行分析,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数据管理工具,将遥感影像应用的具体范围与系统实现无缝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目前来说,对象一关系数据库管理模式还处在研发阶段,只能说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应用的行业领域也较窄,相比上文论述的遥关系数据库管理来说还尚不成熟,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操作只是按照既定的操作标准来执行,相对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其致命缺点有限的数据类型以及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是制约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而遥感影像数据对象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面向对象的建模能力和关系数据库的功能实现了有机的结合,理论上来说都优于上述两种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还能将关系数据库系统缺点转换成优势,具有高度的扩展性、管理复杂遥感影像数据的能力也大大提高,用户通过自定义的功能和索引表达,对于各种类型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访问、存储以及恢复等功能。

遥感影像数据对象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开放SQL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定义复杂对象的专有数据结构,使得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

4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技术分析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数据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研发出一套高效的管理应用系统,将遥感影像的分发以及处理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很好的契合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影像海图等各方面应用需求。高效科学的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文章对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架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几点愚见。

4.1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

针对日常生产生活对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出的功能和要求,总的来说,系统的总体框架可以分成四层: 基础设施层、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在这四个层次当中,基础设施层是整个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主要包含了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以及网络运行环境的建设;第二层数据层对于整个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是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主要的功能是对采集的原始遥感影像、影像元数据以及矢量数据等等进行储存;而对于逻辑层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客户端访问遥感影像数据库所需的功能部件进行优化升级;最后的应用层主要就是对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当中的集成影像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同时提供查询、分析以及分发等等功能。

4.2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功的能设计

结合上文对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分析,所提出的四层主要架构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将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

4.2.1 质检入库子系统

遥感影像采集后需录入到系统当中,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质检,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了遥感影像的完整性、一致性等等,并且通过工程化方式对遥感影像、元数据等等实现快速入库,支持断点续传、后台任务同时进行。

4.2.2 组织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对遥感影像数据管理的核心部分,主要对数据库当中遥感影像的参数进行配制、同时还包含了数据建模、数据备份以及数据共享等等应用,方便遥感影像数据的共享和管理系统的集成。

4.2.3 分发服务子系统

需要在系统中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像分发服务,实现对数据库中遥感影像的查询、分发等功能,同时在改子系统当中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

4.2.4 技术支援子系统

对入库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了元数据的采集、快视图提取、镶嵌、配准等。

4.2.5 配置维护子系统

主要的工作是支持和维护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配套功能,如用户管理、日志信息维护等。

结语

遥感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面对与日俱增的遥感影像数据,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的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这也是遥感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影像信息系统核心技术设计的范围较广、难度较大,目前有很多的学者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只是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相关研究会更加的深入,遥感影像也会更加方便的应用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PACS 医院 运用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并应用与医院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替代了传统的医学影像的存储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PACS系统收集现代医学成像设备如MR(核磁共振),X线机,CT机等产生的医学影像,通过网络传送给后台数据服务器并保存,最后医院医生或者病人通过在线终端可以方便的查看到这些影像。医院通过建设 PACS系统并与HIS系统对接,实现了整个医院的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化,提高了医院的经营效率,减少了运营成本。

1 PACS的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放射医学技术,影像医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PACS系统由原来的简单单机版的mini PACS系统不断发展,PACS系统不断的扩大应用场景,现在的PACS已经是一个集图形的采集,收集,保存,编辑,展示,分析的综合应用平台。PACS系统通过局域网将放射科,检验科,门诊部等连接起来,为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提供准确的医学影像。PACS的基本结构包含了:医学成像设备,PACS后台服务器,图像显示设备,高速以太网。

1.1 医学成像设备

医学成像设备主要包括了现在医院中广泛使用的B超机,CT机,数字胃肠机,血液分析仪,放射科X线机等。这些设备通过使用DICOM标准接口与PACS后台服务器进行图像的提取和存储。目前虽然大部分设备都支持了DICOM标准接口,但是还有很少的设备使用串口或者USB接口来于PACS后台服务器通信,这需要第三方设备提供商开发对应的接口来连接到医院的PACS系统中。

1.2 PACS后台服务器

PACS后台服务器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目前PACS系统后台一般包含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上面安装了系统的业务软件,该软件负责与医学成像设备通信获取医学影像数据,与数据库服务器通信负责医学影像数据的存取以及备份管理,与图像显示设备通信负责医学影像的传输。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的保存平台,可以保存和管理系统中的医学影像文件和数据。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安装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备份服务器主要管理大型的磁盘阵列来备份系统产生的大量图像数据。由于现在图像数据量的大小越来越大,如CT扫描片10MB、胸片20MB、DSA造影80MB等,而且为了保证系统7*24小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备份,以备异常的时候及时替换。

1.3 图像显示设备

图像显示设备主要包含了医院中大量使用的普通PC机显示器,高分辩影像诊断工作站以及各种嵌入式显示设备。通过这些显示设备可以高效的看到各种医学影像,并通过图像编辑软件进行放大,缩小,编辑等各种操作。

1.4 高速以太网

为了保证医院各种信息的传输,需要建议医院的高速以太网局域网。对于小型医院可以使用100M以太网,对于中型医院可以使用光纤以太网,对于大型医院可以使用高速以太网。

2 PACS系统应用

2.1 实现无胶片化管理

PACS系统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以前的图像都是通过胶片保存,但是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保存和管理这些图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使用PACS系统可以让医院减少在这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医院管理图像的效率,可以保证医院业务的扩展。

2.2 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接,医生可以通过PACS系统查询病人的电子X片,CT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误差。病人可以通过PACS系统查询的查询到自己的体检结果,可以对自己的病情建立档案。检验科的医生可以通过PACS系统高效的建立收集,检验,电子报告的一体化流程。

2.3 方便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

在PACS系统中可以建立病人的图像系统,帮助医生分析这些病人的病情发展。医院可以通过PACS系统帮助实习医生通过图像学习对病人病情的诊断,对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一手资料。医院可以通过PACS系统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医院影像,对各种病情提供典型图像,对大量图像来同时互相参照比较,对各种病情提供统计,查询等功能,为医生为本地的病人状况进行分析。

2.4 实现远程医疗,扩大医院知名度

PACS系统可以帮助医生之间进行远程会诊。在某个病人的病情需要各个专业的医生会诊的时候,各个医生可以通过PACS系统获取到病人的医学影像,并进行诊断,讨论,手动方案的选择。医院之间通过PACS系统共享数据,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医学科研交流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 总结

PACS系统可以实现医学影像的无胶片化管理,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的通过电子X片,CT片,定位病人病情,减少了人为误差。随着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高效整合和集成,可以帮助医院更加高效的运转起来。但是PACS系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所有的采集设备支持dicom标准或者类似标准,如需要提供医院的电子扫描系统的质量来满足PACS系统医学图像的高分辨率,如需要高清的图像显示设备来满足医生的诊断需要。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各种医学设备的更新,构建医院PACS系统的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更容易与医院信息系统整合。

参考文献

[1]陈金雄,吴学贵.我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

[2]邵庆东,韩晟,王锦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3.

篇(11)

2009~2011年收集72例有各种完整影像学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6~65岁,其中男46例,女26例,单纯进行超声检查50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12例,超声+增强CT1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

超声检查:所用机器西门子高端机512型,有相对疑难病例时,需两名高年资有经验医师会诊意见为准。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用“低张轻压法”静脉肾盂造影,使用654-2药物静脉推入,使肾血管扩张,增加肾血管扩张,提高了肾实质及输尿管显示率。

CT增强检查:经过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由两名有经验医师根据显影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本组72例病例中:单用超声检查:①确定诊断:17例泌尿系统结石。15例单纯性肾囊肿(穿刺或随访确诊);②提示性诊断:3例膀胱肿瘤性病变(膀胱镜证实),10例肾脏错构瘤病变(手术或随访确诊)。

8例肾脏分房囊肿或钙乳囊肿声像图(随访观察无变化)2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①输尿管狭窄,或受压,或走形异常至肾轻中度积水确诊病例4例;②确诊泌尿系发育异常5例;③炎性病变和无功能肾3例。

超声+CT检查:①8例肾脏肿瘤性病变。②2例提示性意见:肾实质内血管节段性缺血性改变。

讨论

泌尿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影像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谱的临床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甄别是否为泌尿系统疾病,是内科病或外科病,是急病还是慢性病,并对疾病有一定评估作用,对临床进一步的有效处理起到指导作用。

超声检查优点:以价廉,性价比高,特别是无伤害,可随访反复检查等为最大优点,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普查性检查,对单纯性泌尿系统结石,肾囊肿,典型肾错构瘤因其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可以做出确定性诊断印象,而对于少量肾囊性出血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检测肾功能状态,肾实质节段性缺血性病变及输尿管中段病变诊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仅能做出提示性印象诊断信息,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利于疾病鉴别。需要特提到是超声在泌尿系统占位性病变中检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对于病变良恶性性质鉴别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泌尿系肿瘤的检出率就临床正确诊断率不断上升2,近年来,开展超声造影技术是较先进超声技术,不仅能明确常规超声检查肾小占位,还可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超声造影检查与CT增强相比3,具有辐射少,造影剂无毒性,可实时成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