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生儿脐部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Progress in neonatal umbilical care
He Jian-meiFang Lan-ying
【Abstract】Commonproblem has omphalorrhagia,omphalitis, grave person may combine the whole body infection in newborn navel nursing. Be to ensure that newborn health,improve nursing quality,cut off the navel,close observe,correct the daily nursing,keeping navel drying,the different periods to the umbilical cord have adopted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
【Keywords】 Umbilical cord;Neonate;Nursing 围产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那一刻,脐带就成为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 有资料表明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天,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1]。脐部发生感染后还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2-3]。综合诸多相关资料,现将新生儿脐部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1断脐的护理
1.1正确断脐:出生时正确断脐,能预防脐带出血。新生儿娩出后待脐带搏动消失,用5%碘伏溶液消毒脐根部及周围[4],将气门芯套于残余脐带根部,使气门芯下缘紧贴脐轮皮肤。24h后即不需要包扎,以减少脐带的感染率和出血率,缩短脐带创面的愈合时间[5]。
1.2断脐的目的: 多数专家认为,残留的脐带一般在1w左右脱落,创面在10~14天才完全愈合[6]。而出生后48h左右剪掉残留脐带,不等其自然脱落,目的是使去除坏死组织,避免其成为细菌培养基,从而减少脐炎发生的可能性。
2剪脐的方法和技巧
正确掌握剪脐的方法和技巧,将更有利于避免脐部感染,从而预防新生儿感染。严把结扎关,结扎位置和结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剪脐的成功。剪脐的时间必须根据脐带干枯程度来选择,脐带粗大干枯慢需,推迟1~2天剪脐,否则剪脐后创面易出血。剪脐应彻底,避免残端遗留而使华通胶物质变质,局部渗出潮湿,从而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发生局部感染。如果结扎下方有血肿,剪脐应连同血肿剪掉,将血块清除干净。
3脐带日常护理
3.1脐带脱落前的护理 :脐带切断后形成一个创面,这就成为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造成脐炎,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脐带的消毒护理尤为重要。脐带未脱落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能覆盖到脐部或以上,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常检查包扎的纱布表面有无渗血,如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需每天用5%的碘伏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3.2护理操作时:新生儿脐部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操作及环境密切相关[8]。因此,在进行脐部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手常规清洁消毒,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99%以上的细菌[7],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加强病室空间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患儿入院后使用的衣服包被实行高压灭菌;尽可能在各个环节上做好脐部感染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3.3新生儿出生时,脐残端通常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脐部,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脐部清洁,避免脐部感染。相关资料指出,当脐炎发生后,暴露法脐部护理,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脐部可保持干燥,避免包扎覆盖脐部的敷料对脐部的摩擦刺激增加创伤及出血,也避免包扎覆盖导致局部通气不良、潮湿,利于细菌生长而发生感染。同时便于观察脐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4脐带脱落的护理
4.1 注意脐部出血: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脐带脱落后有时可见血管残端,当脐血管内部尚未完全收缩愈合时,极易出血感染,少量渗血可用5%碘伏消毒,无菌明胶海绵折叠后外加无菌纱布加压包扎[8],如出血较多压迫止血无效时,应结扎血管止血。
4.2 脐肉芽肿:多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所致,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渗出的易碎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周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肿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之后每天换药2次,可很快痊愈。
5家庭护理
不少家庭对刚出生的小宝宝关爱备至,然而却忽视了孩子的脐部护理,使宝宝肚脐发炎。还有的家长认为脐炎是小毛病,不及时就医,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而祸及生命和健康,应加强家长对脐带护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参考文献
[1]赵芝音.171例新生儿脐部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1996 ,8(2):36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392
[3]严洲平,翟军青,周岩.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4):215-216
[4]谢晓鹏,陈淑莲.碘伏处理新生儿脐部感染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1999,13(3):317-318
[5]苗英,郜平.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中原医刊,2005,32(3):9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产妇的健康宣教,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470例,男258例,女212例,顺产108例,剖宫产362例,孕周均在37W―42W之间,无窒息及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待大声啼哭后可处理脐带,我院采用在距离脐带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方剪短脐带,挤除残余血液,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可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待断面干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无菌护脐带包扎。若是脐带根部含有较多的华通胶时,用气门芯结扎易断裂,改用无菌粗丝线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处理脐带时切忌过短,24小时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护理 脐带脱落前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一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脐部,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轮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保持干燥:若有渗血,应重新消毒结扎,若残端过长,可严密消毒后适当修剪,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加强健康宣教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的不一样,所以做好宣传很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在脐带的情况,教会产妇观察脐带,耐心解释护理要点,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教会产妇更换护脐带。
结果:使用不干预护理新生儿脐带,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比传统法平均缩短35天,新生儿脐部渗血、脐炎及脐部肉芽肿明显减少。
结论:实施不干预法护理新生儿脐部能促进脐带断端自然脱落,减少脐炎发生,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对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不干预新生儿脐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4-02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期护理的重点,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1]。2006年以前我院采取的新生儿脐部处理方法是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进行二次断脐。2007年元月以后,我们对新生儿脐部在出生后24小时进行沐浴,取下包裹的无菌纱布,消毒处理脐部,暴露脐部,保持其通透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2009年10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1442例为观察组。选择2005年~2006年在我院剖宫产出生应用传统干预法护理新生儿脐带1378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选取胎龄在37W~40W,体重在2500~4500g,出生后1~5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的新生儿,住院天数5~9天,平均7天,排除高危因素。
1.2方法。
1.2.1气门芯断脐法。两组均采用,新生儿出生后,将套有带线的气门芯的止血钳距脐轮0.5cm处夹紧脐带,在止血钳上方0.5~1cm处剪断脐带,将气门芯沿止血钳套扎在脐轮根部,放开止血钳,用10%碘酊消毒烧灼脐断端,并以无菌纱布包裹[2]。
1.2.2脐带护理。观察组采取不干预法护理新生儿脐部。①出生后24小时进行新生儿沐浴,让气门芯始终保持结扎状态,并连同脐带断端结痂一起自然脱落。②新生儿每日沐浴后,消毒脐部一次即可[3]。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①在新生儿24小时取下包裹的纱布及气门芯,沐浴后消毒脐部。②48~72小时脐带残端干燥结痂后,消毒脐部后用无菌剪剪掉结痂,用10%碘酊消毒并给予止血海绵加压包扎。③除每日常规消毒脐部外,二次断脐后每日增加消毒次数1~2次[4]。
1.3效果。
1.3.1观察两组脐带完全修复期间,脐带完全修复指从断脐后,脐带残端经湿润、干燥、结痂脱落,最后脐窝形成。
1.3.2比较两组脐出血、脐炎、脐部肉芽肿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两组资料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修复时间比较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例详见表1和表2。
3讨论
3.1二次断脐人为造成脐部新的创伤,使脐带再次经历湿润、干燥、结痂,形成二次脐带修复过程,因此,完全修复到脐窝形成所需的时间延长,脐部刺激过于频繁,更容易造成脐部肉芽肿。
3.2二次断脐人为造成脐部的创伤,使关闭的脐动脉、脐静脉又可能被打开引起出血,甚至失血。而且二次断脐的时机和方法不易掌握,易使脐周皮肤受伤,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3.3不干预法完全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的过程。通过持续的气门心结扎,致使脐动脉、脐静脉等管道始终处于闭塞状态,脐带胶质阻断,血供更彻底,从而促使脐带脱落的整个过程时间缩短。
3.4由表2可见,新生儿不干预法使脐部暴露,每日用碘伏消毒脐根至脐轮周围皮肤,大大降低了脐部感染机会。
3.5不干预法方法简单、省时、省力、节约人力和护理成本。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也是个自然的法则,同时不干预法也是遵循了人类诞生的自然法则。
参考文献
[1]叶彩眉,骆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631
新生儿脐部比较容易受感染,而且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善,集体防御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1]。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抓住护理要点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新生儿,男婴174例例,女婴126例,出生体重2500-4000g。均为单胎,所有患儿均无宫内感染,Apger评分在8分以上。
1.2 方法
日常护理:(1)保持脐部干爽:新生儿沐浴后及日常被水浸湿或被尿液污染后,需使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并使用络合碘面前进行消毒,消毒时未脱落的脐带从根部向上消毒,脱落后的脐带从脐窝中心向四周消毒,消毒过程中给予患儿2-63根棉签辅助处理,一根棉签用于脐带根部、一根用于脐带周围,另一根用于吸取脐带周围多余消毒剂。(2)避免感染:为保护脐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12~24h往往会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脐部,而由于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因此脐带结扎12~24h后,需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络合碘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3)避免摩擦:由于已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碰触摩擦,易导致根部出血,因此护理中需注意避免对脐部的刺激,选择柔软的纸尿裤和纯棉内衣,消毒脐部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擦伤。
特殊护理:(1)脐带发红:脐带干燥脱落过程中,根部及周围皮肤往往会有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可使用络合碘消毒,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外涂脐部;护理过程中若皮肤发红严重,脐轮有肿胀,且发红皮肤温度较高,则可能为发生感染,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脐带渗血:脐带结扎不彻底,可造成脐带渗血,多发生在结扎后12h内,若新生儿发生脐带渗血,则需重新结扎止血;少数脐带干燥后未脱落前,受牵拉、刺激等,可导致脐带渗血,若发生此种情况,可使用云南白药外涂;脐部出血量较少时可用碘伏消毒加压包扎或用明胶海绵止血,如出血较多按压止血无效时,应缝扎血管止血。(3)脐部分泌物:脐带愈合过程中,残端往往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脐部有分泌物渗出后,需及时清除,以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导致脐窝和脐带根部发生粘连,引起感染;(4)脐带脱落迟:新生儿脐带一般3~7d内可自然脱落,若2周后仍未脱落,则需对脐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大量液体渗出等,若有脐炎发生症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若无以上现象,则可使用络合碘进行消毒,并保持残端干燥,以加快脐带脱落;(5)脐肉芽肿: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易碎有渗出的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同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每天2次换药。此外,在新生儿出院前,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为产妇及家属讲解的脐部护理要点,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方法,注意避免脐部潮湿、污染,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脐带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变化情况,是否有粘液性分泌物,是否有潮湿、渗血情况出现,记录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
2 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在家属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167例,满意84例,一般满意49例,无一例不满意,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3 讨论
婴儿脐带周围有着丰富的胶质样组织,细菌非常容易再次繁殖、生长,特别是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7天以后才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需要2周才能完全愈合[3],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与新生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必须对新生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由于脐部潮湿易滋生病菌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日常中需保持脐部的干爽,注意做好脐部保护及消毒,避免感染及摩擦,以防止脐炎及脐部擦伤。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脐带发红、脐带渗血、脐部分泌物、脐带脱落迟及脐肉芽肿等脐部特殊护理,从而减少脐部并发症。从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精心的脐部护理,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表明了护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若脐部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目前主张脐带根部结扎,可缩短脱脐时间,减少脐部感染和促进脐部愈合。如何能安全有效的促进脐带脱落和脐部愈合,减少患儿的不良刺激,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我科采用了脐带牵拉法的脐部护理方法,并与常规护理方法对照,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1周以上的新生儿580例,入院时脐带未脱落,日龄≤1天。其中早产儿42例,足月儿368例;新生儿窒息30例,病理性黄疸8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脐带牵拉组。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脐带根部结扎,即在脐轮上方0.1 cm处用气门芯或丝线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剪断脐带,挤除残血,再用2%碘伏消毒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包扎,脐绷带固定[2]。
对照组:每天按常规做脐部护理,75%酒精应用脐部护理效果较好。每天擦洗、清洁皮肤后做脐部护理(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拆除脐部的纱布、绷带,用棉签蘸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黏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保持肚脐干燥。清洁后把提过的结扎线、残端也用酒精消毒,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脐带牵拉组:出生第2天起,每日脐部护理前,提起脐带残端,使脐根部突出脐轮,分别向腹部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牵拉后并旋转2周,然后按常规做脐部护理,护理结束后不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嘱家属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小便和水污染。
2 结果
脐部愈合标准为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两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情况比较,脐带牵拉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脐部愈合天数:脐带牵拉组为4~7天,比对照组(5~14天)均明显缩短。脐部潮湿率牵拉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3 讨论
脐带自然脱落需1周左右,创口在10~14天才完全愈合,脐带牵拉法是促使脐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不易损伤血管及正常组织[3],比对照组让其自然干燥脱落效果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论是采用何种脐部护理方法,注意脐带根部结扎及暴露残端的清洁和干燥,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9年7-10月入住我科的18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3-6月收住的169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10~12 d,新生儿出生评分均在8分以上,出生体重≥2500g,宫内感染及胎膜早破不能入围。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分娩方式和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新生儿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浸湿的棉签擦拭脐窝、脐轮,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接着用消毒棉签蘸0.5%碘伏轻抹脐孔及脐轮周围,最后用无菌方纱覆盖,胶布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75%乙醇消毒脐部,两组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均注意勿使纸尿裤超越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
1.3 评价指标 由固定责任护士进行脐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轻度:脐轮及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的浆液脓性分泌物。重度: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增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2]。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轻度感染2例,感染率为1.11%,对照组脐部轻度感染13例,感染率为8.99%,经检验X2=9.178 , P =0.00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脐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天完全愈合[3]。新生儿抵抗力差,做好脐部消毒,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但经细菌培养主要为葡萄球菌,新生儿由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功能不全是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因素,75%酒精虽然具有杀菌功效,但容易发挥,常规消毒处理时作用时间不长。3%过氧化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真菌的灭菌率高达90%,可使厌氧菌失去生存条件。另外,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不稳定结合物,碘与菌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可在治疗创面形成极薄杀菌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对各类细菌、芽胎、病毒、真菌、原虫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性质温和,无毒、无味、无致敏性,对粘膜无刺激性,还有清洁作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采用碘伏进行脐部护理,可使创面渗出减少,创面收敛快,愈合快,并且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不着色、无不良反应,改良后的脐部护理方法较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地预防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护士在进行脐部护理时,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手常规清洁消毒,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99%以上的细菌[4],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护理人员应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临床实践证明,使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0.5%碘伏消毒脐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率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392.
对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2848例中的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脐部感染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太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及护理不当有关,又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护理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2]。因此,新生儿脐部感染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45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经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共2848例,均在母婴同室区,均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在7分以上,体重大于2500g,经临床统计有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感染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7d。
2原因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端在血液供应停业后24~48h脐带干枯后采用暴露疗法或用消毒剪剪去残端,使其脱落愈合,避免脐部感染。在2848例临床观察中发现脐部感染与脐带本身的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脐带结扎高低、残部的处理及护理有密切关系。脐部感染相关因发生率见表1。
0.23合计2848451.582.1断脐不当
2.1.1结扎部位太高个别医务人员结扎脐带位置太高,致使脐带残端较长,容易受到新生儿尿液浸湿及尿布、尿裤的摩擦,影响残端干枯而易感染。
2.1.2结扎下方有血肿结扎脐带时未挤尽残端积血而在结扎下方形成血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导致脐带残端干枯时间延长而致感染。
2.2剪脐不净
2.2.1剪脐后创面较大脐粗大者剪脐后创面较大,愈合相对慢一些,脱落时间延长,也是脐部感染的好发因素。
2.2.2剪脐后仍看见脐动脉和脐静脉断端说明脐部血管未完全收缩,容易引起出血感染,多见于剪脐太早。
2.2.3创面潮湿有分泌物剪脐后1~2d内创面稍潮湿是正常现象,因新鲜创面有一个愈合过程,但此过程时间长及分泌物多容易发生感染。
2.3脐部用物消毒不严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如剪刀、气门芯、纱布等)、脐部断端消毒不严或烧灼不彻底有关,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洗手不规范也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2.4护理方法不当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如把婴儿内衣置在尿不湿里面,这样内衣被尿液浸透,脐窝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男婴换尿布时未把向下按,尿液向上冲,浸湿了脐部;有的家属把尿不湿外面向里面卷进,由于尿不湿外层不透气,故不利于脐带干枯;也有的家属把爽身粉等异物洒在脐窝部。
3护理对策
3.1严把脐端结扎关选择正确的断脐方法并掌握好结扎位置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0.5%的碘伏消毒脐轮及脐轮上5cm的脐带,脐周皮肤5cm,在距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0.5cm处断脐,挤净断端的残血,脐带断端用20%的高锰酸钾或10%的碘酒烧灼,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用压脉带剪成2mm宽的橡皮圈捆扎纱布并将脐带往腹部上方压倒、脐带根部予以暴露[3]。
3.2加强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中手、器械、敷料等必须无菌,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的任何用物均不可触及脐带残端。脐带干枯后予以暴露,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脐残端、脐根部及脐周围皮肤,Bid,一般情况让其自然脱落,尽量避免剪脐,因剪脐后为防止出血常需加压包扎,影响新生儿的腹式呼吸导致不适哭闹而影响脐带的收缩[3],又加之脐带布绕腹捆扎易被尿液浸湿,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刺激脐端引起分泌物增加,诱发局部感染。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若脐孔潮湿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清洗后消毒包扎,必要时取脐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医嘱局部或全身用药,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可有效预防脐部感染。
3.3加强宣教教育医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年轻工作者,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脐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在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间,对3078例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采用以上脐部护理对策后,脐部感染率为0.56%,脐带在7~10天内愈合。大大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床位周转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091-02
The Effect of the Ligation Again for Neonatal Umbilical in Neonatal Umbilical Care/LUO Yun-hong,XIE Shu-ling,LI Xiao-li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2):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ligation again for neonatal umbilical in the neonatal umbilical care.Method:536 cases of newborn were selected in two years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two groups,and each group was 268 cases.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mbilical cord after delivery of the traditional handling of lig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ut off the umbilical cord and given the ligation again after newborn borned 24-38 h.Result:The umbilical cord stump bleeding ag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stump; Newborn; Care; Valve core lig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Dongkeng Hospital,Dongguan 523451,China
胎儿与母体的营养和氧气交换过程中,脐带发挥了关键作用。胎儿娩出后需做断脐处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脐带出血、残脐血肿、脐带脱落时间延长或脐部感染等[1]。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0%以上是由于脐部感染所导致[2]。以往常用气门芯进行新生儿脐带结扎,但由于该方法是让脐带自行脱落,正是此原因导致残端感染可能性增高。现在对其方法进行改良,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在首次结扎后1~2 d基础上再次结扎,发现脐部脱落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生产的新生儿共有5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68例。观察组小儿体重为(2750±500)g,顺产97例,剖宫产171例,Apgar评分(8.6±0.9)分;对照组小儿体重(2800±450)g,顺产121例,剖宫产147例,Apgar评分(8.5±1.1)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消毒后,在脐根上0.5 cm气门芯结扎,结扎处上0.5 cm处用棉线粗绳结扎,后用纱布包裹残脐[3]。每天由护理人员给新生儿沐浴后残脐消毒。观察组则是在上述处理基础上,一般待24~38 h后移除气门芯,在原气门芯结扎处再次进行棉线细绳结扎,结扎部位尽量靠近脐根,然后消毒包扎,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脐带结扎后是否有出血,脐周皮肤是否红肿、流液等,有无残端血肿等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残脐干燥的标准是脐残端干燥、质硬,为黄褐色或浅棕褐色[4]。残脐血肿是在断脐后1~2 d脐根部出现暗红色、直径0.2~0.5 cm的血肿[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脐残端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
表1 两组新生儿脐带情况比较 例(%)
组别 出血 干燥时间
观察组(n=268) 2(0.75) 160(59.70) 256(95.52)
对照组(n=268) 9(3.36) 82(30.60) 157(58.58)
字2值 4.37 17.50 13.55
P值
2.2 脐带结扎后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脐部感染以及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脐带结扎后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 例(%)
组别 脐部感染 脐带血肿 肉芽肿形成
观察组(n=268) 1(0.37) 3(1.12) 0
对照组(n=268) 15(5.60) 31(11.57) 2(0.75)
字2值 11.90 21.74 0.49
P值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是细菌容易入侵的特殊部位,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易导致脐部出血和脐部感染[6]。而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弱,一旦感染,不能很快激活免疫系统,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威胁新生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是很重要的,在预防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脐带结扎是产科中的一个常规操作,其目的是避免上述后果的出现。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较多,现常用棉线结扎脐带法、气门芯结扎法和脐带夹结扎法等[7]。气门芯结扎法断脐效果优于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8]。但气门芯方法对脐带结扎后只给予消毒等基本处理,不干预其脱落过程,是等待其自行坏死、脱落。而二次剪脐法,认为无需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9]。有研究表明,二次断脐后脐带出血的发生率降低[10],出血减少,使得细菌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二次剪脐的最佳时间为生后28~38 h[11]。并非所有新生儿均能单纯以时间作为二次剪脐的唯一标准[12]。具体到每个新生儿,时间的选择不仅需要医生结合小儿自身情况,还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具体确定,一般是脐周皮肤局部干燥时可以再次结扎。在这次研究中,对选定的268例新生儿,在气门芯结扎脐带后,还进行再次结扎,结果发现该组新生儿的脐残端出血比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脐带干燥
综上,该操作不仅促进了脐带脱落,还明显减少了脐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新生儿裨益很大,安全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马翠英,黄昌英.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9-31.
[2]刘春利,贺艳丽,杨荣.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23-3525.
[3]潘金华.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比较[J].四川医学,2004,25(1):49-50.
[4]陆照娣.新生儿脐带残端结扎修剪方法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879.
[5]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6]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7]马秀春.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28(8):124-126.
[8]胡新瑞,梁素惠.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3):307-309.
[9]沈惠琴,马桂芹,齐玲.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12-513.
[10]张宏玉,蒙莉萍,谢春丽,等.临床脐带护理方式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75-277.
脐带是母体连接新生儿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儿运输氧气、营养,促进胎儿成长发育[1]。当新生儿娩出后,脐带仍连接着胎盘,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剪断脐带,而残余部分会裸露在外,若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败血症等严重病症[2-3],故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旨在比较脐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脐部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龄38~42周,平均(39.8±1.9)周,体质量2.6~4.2kg,平均(3.2±0.8)kg;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2.1)周,体质量2.7~4.1kg,平均(3.1±0.7)kg。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新生儿Apgar评分[4]超过8分;3)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症肺炎、重症病理性黄疸等疾病;3)有宫内感染征象;4)出生时体质量过低;5)家属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脐部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刻用5%聚维酮碘溶液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双道气门芯于脐部根上0.1cm处行结扎处理,再往上0.5cm处将脐带剪断,残血挤净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压包扎脐带断端。新生儿洗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常规消毒,每日消毒2次。试验组: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断脐护理:常规断脐,出生24h内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若出现脐带过粗脆性大,或脐带过短致脐带夹脱落而引发渗血[5],应立刻采用止血钳,若渗血量过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进行结扎。新生儿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48h后行二次断脐,即常规消毒后上提牵引线,松开气门芯,使脐带与腹壁呈30°角,沿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常规消毒,在肚脐上贴上脐贴,24h后去除脐贴,消毒,清理血痂,充分显露脐部。2)脐带脱落前护理:脐带结扎间断后会逐渐变硬变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3~7天内脱落[6]。在脐带脱落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脐部时刻保持干燥:为避免细菌生长,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包扎脐部,在为新生儿洗澡时,应采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澡后及时用无菌棉签将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尽可能减少脐部刺激:脐带断端经包扎后能迅速结痂,避免细菌定植于创面,但需注意的是,换尿布时操作不当,会过度刺激脐部,导致创面出现发红、出血情况,甚至引发感染[7]。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为新生儿准备透气、舒适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局部皮肤,在为男性婴儿换尿布时,注意将向下盖住,避免新生儿尿尿时尿液上冲浸湿脐带。③保持脐部透气:良好的透气对脐带断端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属认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类或乳液涂抹新生儿脐部,导致局部闷热,延长创面修复时间,故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家属注意观察脐部情况,若出现脐轮发红、脐窝渗液、脐部周围皮肤糜烂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用3%双氧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沿顺时针方向对局部进行消毒,显露脐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脐带脱落后护理:脐带脱落后会直接显露新鲜肉芽组织[8],护理人员应定时为肉芽组织进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尿不湿等刺激肉芽,引发感染。因肉芽未长好,局部会渗出少量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这是正常现象,肉芽结痂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并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渗液,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消毒,直至脱落面全部长出皮肤。脐带上存在2条动脉、1条静脉,部分新生儿在脐带脱落后可见血管残端并有少量渗血,这主要是因为脐带血管内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压包扎,若出血量过多,常规按压无效,则行血管缝扎术。4)出院指导: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具体注意事宜,特别是部分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技巧,提醒家属在为宝宝护理脐带前,注意洗干净双手,告知其如何正确为脐部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强调已污染的棉签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创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儿脐带仍未脱落,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结扎末端完全变硬,且未出现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仍保持原来护理操作,若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刻入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渗血、脐轮损伤等发生病例。2)家属满意程度观察:翻阅资料,自制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卫生、礼仪态度、业务技能、操作及时性、风险控制,共25个条目,各指标评分0~2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家属满意度为正态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观察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价量表单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儿出生后会剪断脐带,为细菌在脐部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若护理不当,局部会出现化脓情况,据调查,约有30.2%新生儿会发生脐部感染[9]。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侵袭脐部后会经血管断口进一步渗透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0]。优质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内涵,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提升社会满意度[11]。我院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脐部护理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1)二次剪脐能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促进脐带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12];2)脐带脱落前以脐带残余部分消毒为主,严格遵循干燥、透气、少刺激三项原则,能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3)脐带完全脱落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若此期间掉以轻心,极容易导致脐窝渗液、渗血,故仍需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切实保证宝宝健康;4)许多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多,加强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确保其能正确、有效护理新生儿脐部;5)脐部优质护理不仅能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恐慌情绪,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照料宝宝,故满意度评分会增加。综上,做好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风险事件、改善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靖云.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43):209-210.
[2]张国荣.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杨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8-149.
[4]罗正琼.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203-204.
[5]吴琪.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212.
[6]钟玉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艳艳,刘彦彦,洪黎,等.优质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297-298.
[8]钟伟红.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29-130.
[9]孙爱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52-2853.
临床研究证明,新生儿脐部的残端由于自身较为特殊的解剖性质和组织特点,为病原微生物入侵最为重要的渠道,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不恰当,很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甚至可能直接诱发败血症[1]。本文探讨了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5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0例。所选取的新生儿日龄全部为产后1 d到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间。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7例,女性123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6 kg~4.6 kg,平均体重为(3.2±0.5)kg。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6例,女性124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7 kg~4.5 kg,平均体重为(3.3±0.6)kg。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日龄以及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260例患儿同时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2次/d。观察组的26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对脐部实施护理,每天两次。所选取的新生儿脐部在接受消毒之后全部使用无菌纱布覆盖进行包扎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同时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是否存在潮红、分泌物异常以及残端脱落、渗血等异常情况。新生儿在出院过程中,医护工作者积极的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可以发给新生儿脐部相关护理联系卡,实施电话随访,同时叮嘱产后两周进行必要的复查,安排与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或者相关抚触活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炎症状况对比分析 260例观察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6例,分泌物新生物为0例,渗血的新生儿有2例;观察组脐部炎症的出现率仅仅为3.08%;260例对照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20例,分泌物新生物为8例,渗血的新生儿有14例,16.15%。^察组新生儿炎症出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端脱落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 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中新生儿脐部疾病非常多,如果消毒措施不严,往往能够直接诱发疾病。所谓的新生儿疾病实际上就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2]。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3]。
复合碘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在最大限度避免脐部出现潮红以及渗血等局部严重方面存在很多优点。不同的消毒液如果碘含量不同,则所能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有所区别[4]。复合碘医用棉签的主要成分是洗必泰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17%~0.23%,而错酸氯已定位0.10%~0.12%;临床研究发现复合碘消毒液的基本成分是聚乙烯吡咯酮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5%±0.05%[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分析发现,出现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复合碘消毒液有着较高的碘含量,碘含量如果较高的话,则杀菌力往往也非常强,和皮肤或者粘膜接触之后,能够有效的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在皮肤粘膜表面形成金黄色的保护膜,可以有效的促进脐带残端的干枯僵化面对脐带残端的脱落和创面的愈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新生儿因为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胶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易导致败血症。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院之后脐带出现感染,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残端为在出院之后的脱落,所以做好新生儿的出院工作。此次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唐勤.不同方法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3,30(24):55-56.
[2]罗雪梅,邹卫红,徐凤,等.爱尔碘皮肤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消毒临床应用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2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umbilical nursing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omphalitis. Methods 80 neona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second-severing of umbilical cor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efficacy(the mean umbilical cord abscisic time, mean umbilical healing time, status of umbilical hemorrhage and incidence of omphalitis) and patients’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shorter mean umbilical cord abscisic time[(3.43±1.15)d vs (6.04±1.34)d], P
[Key words] Umbilical nursing; Neonatal omphalitis; Prevention; Effect
新生儿脐炎是围产儿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脐部炎性症状,是由于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或脐部在医院内受到感染所致[1]。其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脐部进入身体。新生儿脐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脐部出现带有臭味的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常伴随着脐窝周围皮肤红肿,症状较轻的新生儿并不会影响到食欲和体温,而严重者则会有发热症状,食欲低下,吃奶少[2]。新生儿脐炎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研究不同的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该院给予8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及二次断脐护理,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新生儿均无宫内感染。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经剖宫产分娩29例,顺产11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经剖宫产分娩30例,顺产10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步骤如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脐带和脐部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5%的聚维酮碘,在脐带根部处使用脐圈进行结扎,并于结扎部位距离约1.0 cm处剪断脐带,将残留的血液挤干净,再于新生儿的脐带断面处利用5%的碘伏进行严格消毒,擦拭脐带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和脐带残端,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 h之后方可撤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断脐方法同对照组,在新生儿沐浴之后用75%乙醇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24 h之后暴露脐部皮肤,48 h之后观察新生儿脐带的干燥程度,再进行二次断脐。注意脐带根部受压部位应该远离气门芯,在操作过程中,将牵引线向上提拉,当其与腹壁大约呈30°角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用无菌剪刀剪断。然后消毒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并贴上脐贴,24 h之后完全暴露脐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在新生儿每日沐浴之后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情况,若愈脐带外或袋芯部位有尿湿或者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愈脐带。在新生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咐家属每隔2 d更换一次愈脐带,直到脐部干燥脱落。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脐带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重要性,嘱咐家属加强家庭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情况、脐炎发生率,对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作出回访调查。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3]。
2 结果
2.1 脐带平均脱落、脐部平均愈合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脐部出血、脐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脐部出血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发现,采取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在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上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短;观察组的脐部出血率为10.00%,脐炎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的脐部出血率为27.50%,脐炎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