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技术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第二点:调研报告的内容
一、家家悦连锁供应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平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2、企业的信息系统
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拥有针对物流活动需要的集成软件,拥有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随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则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落后,也没有研究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每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了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销。
发展趋势
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相关资料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成立于1974年。熟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商业系统的业内人士,一看这个名称就知道它在当时的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二级站,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经营区域仅限于威海本地,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以威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当时的家家悦(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只是全省糖酒行业中的“小字辈”,年销售额仅有800万,利润20多万。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平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目前使用的这个常温物流中心是XX年开始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内部分为3个区,考虑到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
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未来还在考虑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二、天津保税物流园区
1、企业的信息技术
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政府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仓库实行自动立体化管理方式。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将港口功能引入物流园区,在中转集拼方面,可以对中转集装箱进行拆、拼箱,改变了以往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状况,实现了集装箱综合处理以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连动,使园区成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物流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同时兼有加工贸易业务,使园区既有仓储物流功能,也有生产加工功能,甚至有商品展示功能,使物流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
发展趋势
(1)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3)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
(4)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形成分工合作的
相关资料
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因为其在运营、政策及服务上的大胆创新,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政府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赢利模式是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大量物流服务企业入区投资建厂,开展业务。入区企业除了自建厂房,还可以向管理委员会租赁库房、堆场、车间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园区土地增值,园区企业从中受益,经营管理者将可以提高其仓库、堆场等基础设施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如信息、招聘、培训等,获得相应的收入。保税物流园区享受只有自由贸易区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内货物进入园区给予退税,改变了现行的“离境退税”和加工贸易“境外一日游”现象。
在海关和港口集团的支持下,实现了货物从港口到园区的直提直放,减少了货物存放时间和报关层次,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园区企业国际中转业务大幅上升,天津保税物流园区推出了加快通关速度和完善出口退税的一系列举措。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物流园区充分利用港口的航运、停泊、装卸等业务优势,实现一体化运作。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经过这几年的开拓创新及不断发展,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有了如下的一些经验教训: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园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园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园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园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园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园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园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2)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园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园区的过程中,大多数园区没有注意使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目前园区内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均包括:供应链设计、全程物流承运、仓储安排等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以及保税物流园区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国际国内集装箱中转及拆拼装箱业务、保税物流园区仓储物流等等。企业核心业务不突出,没有形成分工合作的现象,园区内几乎所有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是一致的,应该说还没有形成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现象。
三、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铁路、包装、轿车托运、长途搬家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性企业公司拥有宽大的信息网和先进的internet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各种货物、仓储设备配置精良、已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多年仓储;配送、运输、操作经验的现代化物流队伍,运用了erp(企业需求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和jit等。
2、企业的信息系统
根据客户具体特点,设计策划”个性化”物流配送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综合物流方案。不仅提供各地区,各类型客户需求的信息交递平台,而且还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的信息网络服务。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拥有2-30吨车辆有60余台,可调度车辆近200余台,并配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标准大型仓库和近6000平方米的场地免费为长期客户仓储。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等货运服务。每晚8-10点准时发车,误时免收全程运费。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一票到底,保价货物货损、货丢按保价赔偿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网点覆盖地少
(2)edi系统没有开展
(3)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发展趋势
(1)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在全国推广qctms管理方法
(2)业务重组
相关资料
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铁路、包装、轿车托运、长途搬家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性企业,拥有2-30吨车辆有60余台,可调度车辆近200余台,并配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标准大型仓库和近6000平方米的场地免费为长期客户仓储。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等货运服务。每晚8-10点准时发车,误时免收全程运费。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一票到底,保价货物货损、货丢按保价赔偿。北京华宇物流主要从事国内物流仓储,运输.结算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公司拥有宽大的信息网和先进的internet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各种货物、仓储设备配置精良、已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多年仓储;配送、运输、操作经验的现代化物流队伍,可根据客户具体特点,设计策划”个性化”物流配送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综合物流方案。不仅提供各地区,各类型客户需求的信息交递平台,而且还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的信息网络服务。
北京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安全高效准确即时”为服务目标,逐步实施现代科学物流发展战略,业务配送以北京为中心,面对珠江三角洲,借助自身货运专线辐射全国,目前已为多家大型零售商.
电子器材.家具.机械.电器.等产品.已承载了多家大型公司的运输业务.其中以华为技术、艾美特、比亚迪、南玻、信义玻璃为代表。
北京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车队,有国产大吨位车辆百余辆,另有千多部大型合同车,所有的运输车辆及运输司机都经过严格的考查、考核、都制定了统一的运行标准、量化指标、奖罚制度、及专门管理。并为所有的车辆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四、德邦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德邦物流是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主营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业务和空运,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公司始创于1996年9月,截至2018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营业网点1000多家,拥有运输车辆1900余台、员工19000多人,货台面积近41万平方米,日吞吐货量超过1.3万吨,服务网络遍及国内550多个城市和地区,覆盖全国90%的经济中心.德邦物流志在成为中国人首选的国内物流运营商,公司以“为中国提速”为使命,凭借一流水准的运作体系和持续完善的服务网络,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专业的精准物流服务。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90%以上的经济中心城市,在550多个城市和地区都能看到“德邦物流”统一字样的店面在繁华街道,工业园、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中。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截至2018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营业网点1000多家。在全国24个经济中心城市设有大型的货物中转基地,为您的货物及时中转提供了可靠保障。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条码的缺失影响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了仓库日常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2)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发展趋势
(1)使用erp
(2)业务重组
(3)物流结点进一步网络化
相关资料
1 调查情况
1.1 调查对象
技术部电气工程师、人力资源部经理、实习生及毕业生。
1.2 调查内容
调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集体精神等方面是否适应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欢迎;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1.3 访谈实录
八达电子技术部的张工表示,现在的技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操作技能,部分毕业生技能水平较高,在企业实习后能较快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如装配、调试、检验等,确实是企业非常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显得非常重要。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12级毕业生,宁波宣溢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电气技术员说:“我觉得要做个优秀的电气技术员,电气设备的制图设计、安装、维修、原理等这是最基本的,还有就是有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个人的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是非常的重要。工作环境不可能永远不给你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对于课程设置,他说:“现在感觉英语这课程比较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企在国内也是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单单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多学点儿英语,以后工作就会觉得很有用。”
1.4 浙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发电机生产的相关文件
1)定子绕组及绕组绝缘试验规范:GBT55-2000 旋转电机技术要求;GB/T1029-2005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7894-2001 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JB/T7608-94 高压交流电机线圈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方法;JB8439-1996 高压电机使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防电晕技术要求;JB/T6204-2002高压交流电机定子线圈及绕组绝缘耐压试验;GB/T8564-2003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2)发电机通用工艺:定子线圈制作,定子线圈制作绝缘胶化,定子装配,定子线圈端部固化及浇喷漆,磁轭、转子支架、滑转子热套,磁极线圈制作,磁极铁心装配,磁极装配,转子装配,镜板时效处理,镜板消除加工应力,发电机绕组接头焊接通用工艺。
2 调查分析、结论
1)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此专业设置比较合理,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2)学生在单位工作无长期打算,也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
3)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基础不够扎实,自己定位高,但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4)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团结协作的精神;普遍强调的还是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因为这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素质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5)课程设置。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从企业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要求出发,认为电工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CAD、PLC原理与应用、电力传动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及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毕业综合实习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进入21世纪,未来人才的竞争将是适应性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能否取胜和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适应社会和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 建议
3.1 明确电气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
电气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以现代工控设备为基础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对传统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管理、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发展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电气专业的定位:培养电气技术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具有较广泛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行业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
进一步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
3.3 大力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学及管理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一体化教学,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踏上社会,接触生产实践后,让学生面对各种高新技术,通过自学资料、短期培训、刻苦钻研,尽快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4 加强学生敬业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生要加强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注重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胜权,张劲,刘小旭.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61,107.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人力资源。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调研;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以30%左右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1]。“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具备一定优势[2]。
2013年,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亿元,仅次于泰州(625亿元),占全省1/7以上,位居全省第二[3]。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924.2亿元、增长15.6%。2017年徐州市颁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未来几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推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十三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要突破1500亿元[4]。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5]。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革新优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了配合学院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对淮海经济区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详尽的调研。
1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淮海经济区和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为依托,以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城市生物制药产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为内容,以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制药企业、一线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药店、药房、药物研发部门和机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的学生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从而获得大量的有关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要求和建议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探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教学改革,紧贴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主要调研了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的主要生物制药企业、行业协会、知名连锁药店、医院药房等,主要调研了相关的专家、企业的高管、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药店的店长、药房的主管和我们的毕业生以及实习生。共调研制药企业30余家,专业人员50多人,毕业生30多人,实习生40多人。主要调研的企业见表1。
2.2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药店、药房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个人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行业、企业、药房、药店等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3调研方法
2.1.1直接访谈法
通过预约和行业专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线工程师等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直接的资料。
2.1.2电话访谈法
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访谈调研。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用人状况,人员流动情况等。
2.1.3问卷调查法
设计纸质和电子的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调查表(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通过邮递的方式或E-mail形式邮寄给调研单位,然后收集整理。
2.1.4QQ调查法
利用药品生物技术专科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班级QQ群和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收集学生在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听取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2.1.5网上调查法
利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网、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网、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产业链网等知名网站,了解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信息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各种方式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见表2。调研的结果见图1,各个生物制药企业对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员工需求量最大,占所有需求岗位的35.2%,其次是生物药品销售员占24.3%,接下来是质量检测员占14.8%,再接下来是研发助理占6.6%,其它占15.6%。从调研结果来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生物制药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最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研发助理需求量较少。
3.2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求
对调研材料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制药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包括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责任心占20.80%,在毕业生素质中比例最高,调研中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生物制药工作是非常严谨和精确的,这对毕业生的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和我们专业合作密切的企业的负责人如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认为我们的毕业生责任心很高,很符合企业的需要。排在第二位的学习能力17.40%,企业普遍认为制药专业毕业生应有足够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一点关系不大,但是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占毕业生整体素质的14.30%,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一个团队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毕业生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调研中还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素质有创新能力的要求,占毕业生素质的9.80%,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毕业生工作2-3年后,对自己的工作应该能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3.3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上游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融合技术、PCR技术、基因操作技术、菌种的选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培养基优化技术等);中游工程技术(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培养基及设备灭菌技术、发酵放大技术等);下游工程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学生选择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药物制剂等岗位较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基因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岗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贴市场需要,不能因循守旧。
3.4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
调研发现,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的课程中生物化学、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对工作岗位帮助非常大,占调查比例的78.6%。分析化学、微生物与免疫、酶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也比较重要,占调查比例的56.3%。接下来,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物储存与养护等课程,占调查比例的28.3%。
4调研的结果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调研,我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所以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创用融合”的路线。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本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以能力为衡量标准,所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应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希望缩短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期,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和企业一起制定,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4.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研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现代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完成现有的岗位职能外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现状,国家正在大力的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参考文献:
[1][3]韩子睿,张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4):22-29.
[2]吕伟斌,肖琼莉,卢洁,等.玉林市生物产业现状与发展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6):52-55.
[4]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5]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85-88.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高于GDP增长速度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和,比*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年的上升到;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20*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万元,年均投入万元,较“九五”末增长;20*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较“九五”末上升%。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公里,长话业务电路路,较“九五”末增长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移动电话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和%。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头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中药材深加工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黄梅、英山为龙头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和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六大产业格局。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的认识
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建立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责任制,细化各级党委、政府抓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强其领导作用。成立由科技、计委、财税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保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快改革进程,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国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饿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参股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拓宽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对于非政府投资和非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和不需要平衡生产建设条件外,有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社会开放,推动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倾斜。应加大对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可建立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不断强化自主投入意识,积极落是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等有关规定,企业投入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机制,创造更为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采取感情流人、事业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事业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激发其扎根创业的积极性。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培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环境,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一是健全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动;鼓励和促进企业利用土地转让或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企业上市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而且其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已实现质的转变,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体制平台。要继续抓住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完善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上市、利用壳资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云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云和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美术专业班4个,其中高二年级2个,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各1个。现有美术专业专任老师7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基本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合格。通用技术专职教师1人。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本次活动听课3节,其中美术专业课2节,通用技术课1节。美术专业课一节是电脑平面设计《文字效果制作》由吴莲老师执教,另外一节是素描《石膏圆柱体临摹》由陈峰老师执教。通用技术学科是技术与设计1中《流程与设计》一课,由刘伟林老师执教。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除通用技术学科教材统一使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教材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由任教美术专业班的老师自编内容供学生们选学,教学内容选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美术学科和通用技术学科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以“讲授——练习”的模式为主,先由老师介绍或讲解,学生自由练习或是上讲台演示。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演示,不少学生则自由交谈。
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几节课同时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况且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少有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已经根深蒂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2、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有待尽一步加强
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老师应更多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就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能体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是体现云和县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特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通用技术是动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配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配置)里操作实践。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应逐步建立
在调研中,几个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以下课的铃声为终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设计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后,学生真正落实情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
四、研究与对策
1、呼唤职高教师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老师们都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职高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转变成老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学观念转化成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2、加强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作用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老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云和职高美术组有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美术组教师个体数量较多,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强化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群体优势,选择教学内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3、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讲完教学内容,而应该是观察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想不想参与课堂教学,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专业技能有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习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学。
【正文】
运城市古称河东,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耕地面积828.7万亩,总人口537.26万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环境使得运城市成为山西省中药材品种较多、分布较广、药材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地形复杂、降雨季节较集中、昼夜温差大,这些先天条件使得运城成为许多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中药材作为运城市的四大产业之一,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城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47.5万亩,主要品种及规模为:柴胡12.99万亩、黄芩10.19万亩、远志7.41万亩、双季槐米4.72万亩、连翘3.47万亩、黄芪2.76万亩、半夏1.51万亩、瓜蒌0. 85万亩、丹参0.72万亩,其他品种有生地、玫瑰、苍术、万寿菊、桔梗、牡丹、黄姜、白术、、艾叶、金银花、芍药、板蓝根、原籽、血参、射干、防风等合计2.88万亩。全市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中药材龙头企业12个,种植、加工企业37个,中药材合作社348个,中药材科技人员70人,从事中药材产业的经纪人956人,每亩纯收入2000余元。
二、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田间栽培类
总体效率较低,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田间栽培类主要以黄芩、远志、黄芪、半夏、丹参、生地为主,主要机械化设备包括播种机、移栽机、喷药机、喷雾器、收割(获)机、运输车、装载机等,根据目前市场保有量,播种机多为手工操作类,收割机种类过于繁杂,标准化程度较低,且普遍功能单一,多需要人工辅助,无法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余田间栽培类中药材双季槐米、瓜蒌、玫瑰、苍术、万寿菊、桔梗、牡丹、黄姜、白术、、艾叶、金银花、芍药、板蓝根、原籽等主要是人工种植,机具品种少,数量小,机械化水平极低。
(二)林间种植类
林间种植类包括柴胡、连翘,主要机械设备有开沟施肥机、培土机、除草机、喷雾器、电动剪枝机、割灌机、喷雾机、采摘升降平台、收获机、搬运机、运输车,其中中药材收割机效率低损失大,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其余林间种植类中药材血参、射干、防风等主要是人工种植,机具品种少,数量小,机械化水平极低。
(三)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
新绛县银剑农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1月21日,位于新绛县龙兴镇店头村,主要经营农机具制造与销售,生产的机具为黄芩播种机、远志播种机、半夏播种机,市场保有量为91台左右,企业年生产能力220台左右,单机作业效率为6亩/h,且目前现有播种机都未进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名录;新研发的机具层面,机具名称为防缠绕玉米施肥精量免耕播种机,年生产量为150台左右,单机作业为亩10/h,已通过国家鉴定,尚未进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名录。
万荣县益民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6月01日,位于万荣县解店镇太贾路中段,公司有工程师10名,技术工人30名,在公司发展壮大的9年里,不断积累制造薯类、中药材收获机的经验,已经完全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薯类、中药材收获机的能力,年生产销售收获机300余台。去年完成4UD-180A型薯类、中药材收获机的研发工作,提高了收获机作业效率,今年正在研发4UD-200A薯类、中药材收获机,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研发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运城市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未形成规模生产,制约机械化发展。中药材生产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不统一的种植模式,制约了中药材机械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机械化发展。
2.有些中药材生产机具未纳入国家购机补贴范围,农户购机成本高,购机热情不够。
3.农机、农艺融合难,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机、农艺工作脱节,导致中药材机械作业的适应性较差。
4.机具技术含量低,机械化水平低,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行业龙头的拉动和支持,尤其是一些小型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低,生产加工工艺简单,可靠性较差。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工作措施
通过调查工作,为下一步推进运城市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技术方向和工作措施提供了方向:
1.协调发展,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引导农民统一种植模式,进行规范科学种植,农机部门有针对性地引进、推广适宜主要品种的中药材机具。
2.加大中药材生产机具的研发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主构建机具研发平台,使之形成规模带动生产机具的研发,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知识,加快研制新型实用的中药材机械。扩大国家购机补贴范围,增加中药材补贴机具,减轻农户购机负担。
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各相关人员到典型生产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农机部门通过培训班或演示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先进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
0 引言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首先要制定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而制定课程标准的前提是要进行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调研。《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团队本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为依托,深入到企业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群与工作任务,归纳岗位职业能力,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形成了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资料。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 课程调研的基本情况
1.1 调研内容
需要具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岗位、对象、需要具备的知识及岗位职业能力。
1.2 调研方式
走访企业,参观电子企业生产现场、查阅电子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与规程、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了解企业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见解和相关电子技术专业知识需求,以便进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和课程教学标准的更新完善等,努力从课程的各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与本专业毕业生座谈.。了解相关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建议,在现今工作中应用到了哪些《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认为当时在校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期间存在哪些不足和漏洞。
1.3 调研对象
一线作业工人、管理人员、技术部负责人、部门经理、电类专业毕业生等。
1.4 调研范围
主要走访了重庆格力电器有限公司、重庆海尔集团、重庆树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利德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旭硕有限公司、重庆电器研究所、重庆中航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现在大部分企业均要求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毕业生工作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尽快上岗工作。企业都不愿意给毕业生很长时间的岗前培训,要求毕业生上岗马上就能熟悉工作流程,尽快为企业出一份力,为企业创收。同时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协作能力,能与企业的员工都合得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企业还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沟通交际能力,要善于交朋友,如果你总是不善于沟通,就很难在一个企业立足。
2.2 毕业生就业状况
电子信息类人才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就重庆市而言,近年来吸引了许多电子、信息、IT业的大企业来渝投产。对电子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步旺盛。
目前电子行业中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电子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必然需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慢慢带动了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大多数电子产品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集成块,而是一个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电力电子类等众多领域的统一整体,这必然需要电子技术领域的大量人员。现在电类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岗位是毕业生数量的2至3倍。
2.3 专业毕业生方面的调研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团队在对电类专业的100名毕业生调研中发现,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一门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等。
毕业生们提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多,而实践环节缺乏,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增强实践环节教学。同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更形式多样,使课程内容更生动有趣。
3 对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
3.1 更新思路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往往滞后,课程的教学应该进一步、更深入的和行业结合,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设一些电子技术的新实验室,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一些新的电子器件产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2 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理论学习的枯燥,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理实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几个实实在在的产品制作分析设计再制作,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实施过程的步骤是:实践―理论―理论―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中,能让学生懂得该如何来学习这些知识,哪些该掌握,哪些只是了解,哪些甚至不予理会。比如在一个产品中用到了三极管,我们怎么样来学习三极管呢?通过产品的制作、分析过程就能使我们知道怎样检测与选用三极管,怎样去判别它在电路中是否正常工作。
同时课程建设中试题库和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建设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3.3 强化实践教学
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力度,增加实训时间、按行业的要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现场多看看,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
3.4 加强职业资格培训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劳动者达到从事某种职业的最低要求,目前,我校推有“双证”制教学,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和无线电装接工职业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强化学生技能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按照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更加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明晰三维度动态能力集中相关能力需求;把握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本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剖析目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轮调研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南京及江苏省信息网络技术产业规划及发展状况,及时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
在掌握企业岗位调整、岗位能力需求变化、用人变化等信息基础上,考察同类院校在本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变化,为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论证。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主要范围在江苏省,兼顾长三角地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行业企业,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同类院校。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 调研方法与内容
(1)调研方法
本轮调研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及环境,采用不同调研方法,包括:
1)对企业访谈,联系企业的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调;
2)对合作企业、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采用问卷、现场、资料等调研方法;
3)对网络媒体主要采用资讯报告、信息检索汇总等方法进行调研;
(2)调研内容
围绕调研目标,确立区域产业规划、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用人需求、岗位需求、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能力等方面的调研内容。
调研区域产业规划主要是为清楚了解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及规划项目,及借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内容包括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已设立及将设立的建设项目及投入规模等。
调研本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和?济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及发展前景,并借此对未来人才需求作出预测。内容包括产业技术应用情况、产业经济比重及增长情况等。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3 调研分析
(1)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在调研中,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在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2)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1)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物联网各主要领域均需要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 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智能交通:20 万;智能物流:20 万;智能电网:100 万;智能医疗:100 万;智能工业:50 万;智能农业:1000 万。
2)岗位需求分析
从产业需求来看,物联网人才总体上分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三个类型: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亟需的人才。
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本科学校或信息类高职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包括RFID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安装调试、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这类企业,在我国数量庞大,其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必要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物联网技能型人才往往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各类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高技能型人才提出较高要求,不但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更要结合区域的物联网产业情况,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础素质(如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以及理解交流能力)较为看重,特别是对就职者理解交流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因此,在做好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打造他们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以及实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为了准确的了解当前基层青年技术工人的状况,本次研究从基层青年技术工人、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和其它培训单位如政府、学校、社区等三个角度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配合、链接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对青年技术工人发放问卷100份,有效试卷96份,对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发放试卷20份,有效试卷20份。对其它开发组织的调查,基于调查单位的复杂性,主要采用观察、访谈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二、青年技术工人状况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看,青年技术工人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1、渴望发展,具有强烈的忧患和竞争意识。调查显示,广大青年技术工人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在当公司生产经营处于非常时期的情况下,仍有90%的技术工人愿同企业同甘共苦,希望公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座谈中,大家高度关注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实,表现出积极的忧患和竞争意识。
2、直面市场竞争,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调查问卷显示,青年技术工人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有80%以上的青工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成招等形式进修,取得了专科或本科文凭。与时同时,大家迫切希望企业提供针对本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操作技能。
3、青年特点彰显,具有难得的创新激情。青年人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有40%的青年技术工人在工作中尝试用新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有64%的青年技术工人曾在公司的改革发展中提出过管理、设备、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青年的发展:
1、工作环境不尽人意,工作积极性不高。调查问卷显示,70%的青年技术工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很满意,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只有2.5%的人表示喜欢,70%认为无所谓,27%不喜欢,甚至有0.5%的青年技术工人表示讨厌,认为自己上班干活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行,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主人翁责任感淡薄。
2、学技术的热情欠缺,技术断层初现端倪。许多青工认为学再多技术也没用,工资还是拿这么多,甚至在部分青工中还存在着学的多反而干的多,干的多可能出错就多,出错多被扣罚机会就多的认识,极大影响了青工学技术的热情。加之个别师傅不愿教,造成一些在实践中总结并发展的先进操作技法濒临失传,技术断层初现端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
3、对自身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人才流失不容忽视。调查数据显示,85%的青年技术工人对企业发展前景不看好,更为自身的发展担忧,部分工人岗位上的大学生和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跳槽或考研,直接造成人才流失。
4、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困扰着青年技术工人。收入较低、买不起房子、某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单身青工吃住难等原因使很多技术工人感觉不到大集体的温暖,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愿积极奉献。
以上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用人体制的影响。由于我国在用人体制中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的单一学历文凭制度,存在重“文凭”轻“水平”现象,不但严重妨碍和限制了人力资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内的发展,而且造成教育培训活动重抽象素质、轻实际能力的后果。二是岗位技能培训及认定工作相对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岗位技术培训及技术比武活动是企业为提高职工技术水平而采取的经常性措施,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这两项活动却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实践操作价值而无法满足青年人迫切的学习需求。调查中95%的青年技术工人认为现在的技术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应付差事,所培训的内容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更深层次的新内容,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三、分配制度不尽完善。重点表现在对“技术工人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观念中,总认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是人才,而技术工人不是人才。青年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不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同和肯定,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青年技术工人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四、收入低、激励机制不到位极大地挫伤了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年轻人不愿当蓝领与目前的生存现状有直接关系。有的企业青年技师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技能提升完全是青工的个人行为。相比而言,一旦晋升为企业的管理层,将会得到很多实惠,甚至是受益终身,这导致青年工人争相把从技术工人岗位向管理岗位上“跳槽”作为目标,严重地影响了青年技术工人队伍的稳定。
三、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政策机制,是培养青年技术工人的基础。人才战略政策机制的科学性,奠定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年管理人才与青年技工人才同样重要,青年白领人才与青年蓝领人才同样重要。在新形势下,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政策机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要倍加爱护青年高技能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为青年技术创新团队的形成提供“辐射源”,使广大青年技术工人从身边人的成长轨迹中受到启迪和激励。要实现人才的多方位配置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消费结构;要积极探索产生“共生效应”的内在机制,实现青年高技能人才由自发型辐射向制度型辐射的转变,并结合实际对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再造,打造适合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平台,盘活企业优质人才存量资产。
一、基层现有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看,仍是以传统的集中培训、面对面授课为主,通过逐级的培训,来带动相关人员学习。由于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现阶段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无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集中培训与强制培训无法充分考虑干部知识水平的差异,干部也无法自主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培训成效不佳。
(二)无法灵活调整培训进度,每个干部学习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无法重复使用,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干部不能满足反复学习的要求。
(三)无法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情况,对干部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学习状况、学习绩效的管理与评估较难。
(四)无法有效节约经费,培训成本昂贵,传统培训要求参训人员脱岗集中一起学习,需要培训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出差费等大量经费成本。
(五)无法提高培训效果,由于受众面窄,时间、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传统培训的规模较小。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看,以我省为例,目前已实现全系统计算机网络三级联网,人手一机的配置,视频会议系统也已开通。并且通过几年的培训应用,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操作应用水平也大幅提高。因此,借助网络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有了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却相对不足或未运用,导致了现有的教育成本高、培训效率低的问题。
从其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未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训都是采取集中、面对面的形式,而且我省地税系统基本上是从2000年因征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二是相关教育培训软件的投入不够。通过几年信息化建设,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已经比较先进,相关税收业务应用软件也较完备,但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比如:网上教育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
二、信息技术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大型会议式培训、个人独立业务学习及组织考试等,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形态的业务知识、音像形态的知识教育以及软件操作演示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教育培训的需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一)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好大型培训。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随时随地召开或参加培训会议,进行交互式的业务培训、业务探讨等工作。同时将培训教师的讲课情况,实时的录制下来,重复利用授课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二)充实内部网站在税务教育培训上的内容。内部网站在培训教育中主要起到学习、交流和存储、共享教育资源的作用。如把老师的授课进行录像上传,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Flash挂在网上,同时开通网上课堂,网上专家讲座等学习交流栏目,建立了涵盖财经税务、时事政治、计算机知识等学习培训资料。
(三)开发完善网上考试系统。从目前基层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网上考试系统应包括题库维护、组卷、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正规考试的整个周期。
教育培训信息化一个巨大优势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现阶段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税务部门在教育培训观念上、师资上、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要有新突破,才能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革命性的变革。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局面,切实促使地税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突破传统观念,教育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于抽考当前工作的需要,要着眼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建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转变以往大集中、大培训、一窝蜂的模式。要坚持长期培训,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
(二)加强部门配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加强课件制作,提高课件信息化程度。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采用文字资料,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育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