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声声慢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5: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声声慢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声声慢教案

篇(1)

又连续过了两个大热天,草坪上的草更加“垂头丧气”了。就在我以为这草坪快要枯死的时候,浇水师傅终于要给草坪浇水了。你别说,这次浇得真足。又过了一两天,草坪重新焕发起来了,好奇的我跟浇水师傅聊了起来。

“你怎么忍心,让草坪过了几天再浇水,你就不怕了?”

“不会,在移植之前,草坪就已经浇了充足的水了,所以一两天不会。还有,在移植后的两三天里,不浇水是有原因的,就是让它充分吸收移植前给它浇的水,等这水快吸收完了,这时候是它最缺水的时候,这时候浇水,吸收得最快,最有利于草坪的生长。”

[反思与解析]

草在最缺水的时候给它浇水,最有利于草的生长。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也能做到在学生最需要“水”的时候给他充足的“水”呢?现实确实残酷,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不管学生需不需要,我们都给他“浇水”,甚至有时候为“保险”起见,我们还给学生重复“浇水”。可事与愿违,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泡烂了学生学语文的“根”,泡没了学生学语文的“情”,泡凉了学生学语文的“心”!

案例二:卖肉者说

家附近的小桥两边各有一个肉铺,距离也就五米左右。可奇怪的是,北边的生意十分好,几乎占了我们村90%的消费量,而南边的却有“下岗”之忧。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也去做了一次消费者,当分别看了南北两边如何卖肉之后便明白了原因。

原来,北边卖肉的把肉按类事先分好,排骨归排骨、精肉归精肉、肥肉归肥肉……卖肉的时候,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选,所以自然就发财了。我再看看南边的,他仍然按块卖,一块肉里既有两三根排骨,又有精肉,还有肥肉。

[反思与解析]

我可不敢妄言,把我们对学生传授知识也喻为“卖肉”,可我却敢说,桥北边卖肉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的。首先,我们在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否把他们的学习欲望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我们有没有做到把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做一下系统梳理,该归类的归归类,这样是否方便了学生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最后,我们心中有没有树立一种服务理念,即教学生学语文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而服务。

案例三:洗衣者说

尽管家里有两台洗衣机,可我妈却从来不用它们,用她自己的话说,总觉得洗衣机洗得没自己洗得干净。我却不以为然,只要妈妈不在家,我就把脏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再加上点水和洗衣粉,打开电源开关就OK。可当妈妈一回来,总少不了很多的责备,然后把用洗衣机洗得衣服再逐一检查,只要发现衣服上仍有污渍,就重新洗一遍。

我总奇怪,为什么用洗衣机洗了那么长时间,甭管我加多少洗衣粉,仍然洗不干净。后来,还是妈妈的一席话启发了我,现整理如下:洗衣机是电脑控制的,电脑没有人脑好使,我洗衣服之前先用眼睛看看,哪里污渍多,就在哪多用点洗衣粉,就在哪多搓洗几遍,电脑上长眼睛了吗?

篇(2)

当时我直想乐,问她:“你爸就是做安全工作的,而这安全第一你也知道?”

她歪着脑袋回答:那是我们老师教的。

女儿平时散步须横穿马路时,她会拉着我的手,然后左看看、右看看,确认无车辆行驶时再通过。

有一次我故意说:“你不要左右看,也不要拉着我,直接过去不行吗?”

她眨眼看着我:那我被车撞了怎么办?

看来平时我们对她灌输的道路交通意识是真正起了作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已经潜意识地对生命安全的产生了最初的认识。

篇(3)

问卷问项的设计主要借鉴了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质量满意度测评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主要包括4个指标“学生期望”、“教学质量感知”、“教学满意度”与“教学忠诚度”,各指标的问项均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1表示最低;7表示最高)。

“学生期望”指标主要从个人需求与能力提升两方面设计问项,包括“你预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充分的白由表达空问;轻松活泼的互动氛围;发人深思的案例等”;“你预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显著提升你的团队协作能力;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等”。“教学质量感知”包括1个问项:“你觉得案例教学课堂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你的个性需求和对白身能力提升的预期”;“教学满意度”包括两个问项:(1)实际的案例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超出了你上课之前的预期;(2)想象一下你理想中的案例教学课堂,你觉得实际的案例课堂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你心目中的理想和完美?最后,“学生忠诚”指标只有1个问项,即“如果没有任何学分的压力与选课的限制,你还会在多大程度上因为案例教学而选择某一特定的管理学课程”。

通过计算各指标的均值,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总体上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期望高达6.73分,这一结果说明在学生心目中,对案例教学是寄予厚望的,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案例教学这一模式,能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包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以及强化集体合作意识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等个性需求满足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然而,当学生实际经历了案例教学课堂之后,其感知到案例教学质量却与之前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质量感知指标的均值为5.27。预期与现实感知之问的差距必然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评价的降低。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满意度指标均值为4.41,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导致案例教学忠诚度较低的关键性原因之一。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忠诚度指标的均值只有3.97,说明如果没有任何学分的压力与选课的限制,学生们并不会因为案例教学而选择某一特定的管理学课程。现实中的调研结果,对于我们有志于通过案例教学打造课程特色的教师敲响了一记警钟。同时,我们开始不得不关注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只有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有可能找到真正提升案例教学学生满意度的利器。

二、高校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对象与方法说明

本文采取学生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具体选择上过“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同学为受访对象,因为这二门课题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运用到案例教学频率最高的课程,学生在进行案例教学质量评价时的主观感受是最深刻的。

然而,由于本文主题涉及教师日常教学评价等敏感性话题,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期望偏差问题(So(ial Desirability Bias。当人们在回答问卷时感到社会压力而给出能被社会认可的答案时,就形成了社会期望偏差。为了减少这一潜在影响,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社会期望偏差的干扰。事实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行访谈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进行个人深度访谈,而不是焦点小组访谈,将受访者的白我表现以及周围人“言行一致”价值观压力等因素的干扰降至最低;第二,尽量将被访者引到比较安静的地方,让他们感觉更加白在。采取半结构式的访谈形式,营造放松、信任的氛围,鼓励被访者更加放开,更加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第三,对于一些特别微妙的问题,研究人员采用投射法,让被访者评价其他的相关行为,比如我们尽量不提到某某老师的营销课或战略管理课。共访谈了38名受访者,有效受访者为36位。

2.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最后梳理出了五项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案例选取”、“案例课堂建设”、“案例教学师资”、“案例教学与能力培养”,以及“案例教学考核”。

(1)案例选取。研究结果显示,案例本身的选取是影响案例教学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接近94%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洋案例”而言,本土案例在案例课堂教学中更受欢迎。同时,还有近88%的学生认为案例的预测性很重要。因此,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开放性的案例内容对于提升案例满意度尤为关键。另外有8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内容的实践性,不要过分地强调理论;同时,时效性(74% )与关注度) 64 %)也是受访学生经常提及的两个方面。很多案例选择集中于沿用已久,已经不符合当前市场形势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可能经典,但由于重复了太多次,对其分析形成了套路,甚至网络上或教科书中已有很多格式化解读,更可能教师的讲解也会沿用这些标准化分析思路。这样缺乏针对性的“老面孔”案例无疑会削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白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有61%的学生还提到了案例的真实性,因为现实中有些教师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会对案例内容进行相应的改编甚至于完全虚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案例的教学满意度。

(2)案例课堂建设。事实上,选择了一个好的案例,只代表案例教学成功了一半。因为案例课堂建设是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我们有可能选取了一个恰当的案例,但有可能学生实际经历了案例课堂以后,并没有达到他们的初始预期。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问的差距,将导致案例教学满意度的降低。研究发现,93.17%的受访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课堂应充分调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思考者、讨论者、表达者;而教师则应作为引导者、聆听者,沟通者。然而现实是有的课堂设置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在案例选取、讨论、总结中过多干预,挤占了学生的能力发展空问,削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降低。事实上,这样的互动模式扭曲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使得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另外,有88.14%的学生认为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教学课堂体验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三五个同学说完之后就无话可说了,即所谓的“思维定势”现象;同时,有些同学案例讨论时只能就事论事,无法联想类比,也很难说出白己独特的观点;而且,当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时,总觉得案例分析让人感觉无所适从,无法投入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有时案例课堂中经常是有同学说无同学听。以上种种现象充分说明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参与体验的重要因素。这种准备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材料,还有要提前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中,我们经常面临的困惑是在实际的案例课堂教学中,是案例穿插理论还是理论讲完之后再呈现案例或者案例先于理论?我们的研究中似乎更偏向于先理论阐述后案例讨论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激起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案例讨论的深度。因为如果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将会造成案例分析跟着感觉走、即兴发言或发言时不着边际。

我们还发现案例教学氛围也是重要的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74.2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氛围提到了这一因素的价值。比如很多受访学生认为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氛围,案例课堂规模最好是小班上课;同时认为案例课堂的桌椅摆放应该更灵活随意,要体现讨论的氛围(比如圆桌式等);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问应该是平等式讨论,然而现实中有些案例教学形式缺乏合理的设计,甚至将案例讨论环节省去,把讲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解,使得本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教学变为老师“一言堂”式的案例灌输,学生变为被动的接受对象。另外,有54.11%的学生还提到了案例课堂节奏的重要性,也就是教师应该提前有一个案例讨论主题的推进顺序,这样才能提高案例课堂时问利用的有效性。因为现实的案例讨论中,有些同学发言的过程中太面面俱到、忽视重点;甚至有些同学通篇念稿;同时,对于复杂的案例,案例介绍加课堂讨论的方式有时就演变成了混沌无序、离题较远的胡聊闲扯。事实上,还有35.47%的学生提到了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的价值,认为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比如如果我是总经理我会怎么办?)应该加入到案例课堂中,这样能深化学生的情景体验,促进思考问题的聚焦性;同时,有29.18%的受访学生认为多元案例教学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案例教学仅仅依托于课堂不够,还应该拓展到实习基地、企业、虚拟平台等模式中去。作为案例教学,如果能将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企业有关人员请到课堂中来进行现身说法,将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案例讨论时思路的拓展。

(3)案例教学师资。教师作为案例教学中的设计者与主导者,对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调研结果发现,有96.23%的受访学生提及到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经验是会影响到他们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另外,有94.33%的学生提到了教师的案例点评技巧,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均提及到教师点评一定要实现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的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践;同时,教师点评除了应该给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外,还要有详细解答;另外,教师的点评要有可执行性。总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充当的是精神导师的角色,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案例教学对于培养白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意义,而不只是机械地布置任务。最后,还有89.74%的学生提到了教师的理论视野问题。事实上,学生们并不否认教师们的理论功底,只是在案例教学中,能做到真正“活学活用’,的教师并不多,有些教师很难做到案例教学点与理论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因此,此处所提及的理论视野更多的是强调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与价值。

(4)案例教学的能力培养导向。正如前所述,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如果学生在经历了案例课堂后,感觉这些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则会降低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试图通过案例教学期望得到提升的能力分别为:独立分析与质疑能力X95.33%)、团队协作能力(94.33 % )、实际管理与操作能力(91.02%)、沟通协调能力(87.74%),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85.33% ) ,决策能力X79.25 %)与资料查阅能力(74.32%)。实质上,案例教学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综合分析、判断决策、口头表达等能力等。案例教学对学生来说比理论教学更具挑战性和实用性。而理论教学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快速性方面具有案例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味地偏重于案例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一味地偏重理论教学,又缺乏对学生能力应有的锻炼。因此,正确的平衡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的关系,是广大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和课时安排上所必须考虑和重视的。

(5)案例教学考核。正如前所述,在实际的案例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小组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时三五个同学说完之后课堂就变得鸦雀无声了。这种结果将造成一种课堂互动程度的进一步降低,让本来对案例讨论有着较高兴趣的同学们也产生了负面情绪。因此,我们经常在思考,是否可以进行一定的制度设计以防止此现象发生?应如何设立一个规范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怎样评分是公平客观合理的?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发现案例教学考核也是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由于案例分析结论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能按照客观题一样的标准予以评判,而应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95.33% )、判断决策能力X94.27 % )、创新能力(91.87%)、团队协作能力084.37%)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77.28%) o对学生在案例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展现给予全面的考量,比如分析过程是否恰当,结论依据是否充分合理,结论推断是否符合逻辑,思维有无创新的方面进行考核。

另外,使用小组内匿名互评(61.27% ),可以从制度设计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减少“搭便车”者的数量。而且应将案例课堂的表现纳入到学生总成绩评定的框架内,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其更加重视。当然,在评定方式方面,有近97.76%的学生还是认为教师评定应占主导;其次是组问互评(84.23% )。以上三种评定方式的有机结合,将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评定的科学性,从而保证评定结果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三、对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建议进行科学的案例选取

目前而言,教师在选取案例时,经常犯“崇洋媚外”、“事后诸葛亮”、“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内容老套”等问题。

一是本土案例与西方案例并重。案例由于继承于西方,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的选取上多注重欧美国家。然而,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活跃的本土市场上也有着层出不穷的案例。反映中国经济与市场的案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的。对本土案例产生的特殊环境的理解、对其背后所蕴含的制度和市场的特征解读都是我们仅仅讨论西方案例所不能获得的。因此,重视本土案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本国企业面临问题的能力。当然,案例选取一味的本土化,可能使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因此,应适当地保持二者的平衡。

二是强化案例的预测性。现有的很多案例都是马后炮似的“以成败论英雄,,式的案例,学生们很质疑其实际的应用价值。因此,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开放性的案例对于提升案例满意度尤为关键。这也对我们的教师进行案例库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这种案例是立足于未来的,是对未来企业运作的一种分析与预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增强案例的现实性。案例选取也要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是学生切实感受或经历过的情境下的案例。案例设计者可以从各种媒体中、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生活场所中搜集最新的典型案例。身边的案例往往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因为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提。相比于传统的经典案例,这样的新鲜案例由于没有固定的解读和评价,往往也更能提升学生的白主创新意识。在一个新鲜案例的分析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密度和深度比在传统案例大得多。

2.改进案例课堂建设

案例课堂建设是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要改进案例课堂建设,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应通过组织、引导,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前提下深入探讨、辩论,从而实现由个案到理论、理论到现实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教师要摆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角让位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白己的观点和看法。当然,由于学生对问题讨论面的控制能力不强,有时可能会偏离主题目标的探讨。所以教师提纲挚领的有力组织是保证案例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案例教学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的组织协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只有双方的共同参与、有机配合,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既定目标。

二是应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进行案例课堂前的相关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参与体验的重要因素。这种准备包括对案例材料的熟悉、相关理论背景的学习、讨论小组成员之问的充分沟通与交流等。学生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将会造成案例分析跟着感觉走,案例讨论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当然,教师还要善于营造一种有效的案例教学氛围,这种氛围的创造包括环境与气氛等方面,比如案例课堂规模以小班为主;案例课堂的桌椅摆放应该更灵活随意,比如以圆桌式为主;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问应该是平等式讨论,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不能将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解,否则使得本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案例教学变为老师“一言堂”式的案例灌输。

三是走出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中,要善于对具体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平台等。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比如如果我是总经理我会怎么办?)能深化学生的情景体验,促进思考问题的聚焦性;同时,案例教学仅仅依托于课堂不够,还应该拓展到实习基地、企业、虚拟平台等模式中去,进而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案例讨论时思路的拓展。

3.强化案例教学师资

现实中,很多教师白身的成长背景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术背景深厚,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受到白身经验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认识也多基于白己的理论知识,很难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实质,使案例教学流于肤浅,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因此,工商管理专业院系在案例教学的师资配备上应予以重视。不要一味以学位论高低,而应该让有过实践经验或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教师担负案例教学的任务。这样,他们的指导就不会只流于理论层面,而是具有深刻的实践、经验意义。另外,教师也应通过实习和调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丰富白己的实践经验,提高白己的实践能力。

4.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研究表明,学生们通过参与案例课堂试图提升的能力包括独立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际管理与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决策能力与资料查阅能力。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课堂建设与案例教学考核等方面均应体现能力培养这一主要导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案例讨论最好以团队/小组形式进行。由各案例小组白行推选一位团队领导,由团队领导根据团队成员的素质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分工应尽可能模块化,比如资料收集、PPT制作、案例陈述等。然后,教师在进行学生综合成绩考核时,除了应考核团队的总体表现外,还应对各个成员所分工领域的表现进行评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搭便车”现象,同时还可以促进各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与集体精神。

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对案例进行点评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见缝插针适时提问,设置悬念,可留出思维空问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白己的观点。例如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提出种种观点,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5.规范案例教学考核

篇(4)

一、尊重学生:机智的教学要做到“顺学而教”

三位教师课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准确把握重难点,设计了详细的教学方案。然而,他们在课上并没有根据教案依样画葫芦,而是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实施教学,没有强制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之中,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实施教学。

真正的备课就是研究。从宏观上说,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微观上说,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确定一个恰当的目标,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确定具体、精致的教学内容;然后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问题,并拟出全面、简洁的参考答案,供教学中启发学生讨论之用。

真正好的教学要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达到一种看似“毫无技巧”,实则“苦心经营”的境界。用汪曾祺的话说是“苦心经营的随便”。

《声声慢》以读为主,朗读、诵读、品读、美读。读之外,也融入了讲解、讨论,颇为融洽。《咬文嚼字》以品味语言为主,通过品析例句,领悟揣摩语言之道,又掺和了讨论,比较“自由”。《装在套子里的人》则以讨论为主,蕴含着思辨与机智,甚为自在。

卓越课堂是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堂。对于学生有怎样的收获,我们要仔细分辨学生是获取了信息,还是获得了知识。信息可以搜索得到,常常不需要教师教;知识需要体验、探究、内化,常常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我们还要分辨学生是获得了方法,还是收获了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我这里换一个词,思想是学习的第一要素。

二、研究教学:机智的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

毫无研究的教学是因循守旧的。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机智可言,难以走向卓越。教学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什么和怎样教。

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学语文,就是用语文知识去解决语文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声声慢》用文体、意象、象征、意境的知识来解读宋词;《咬文嚼字》用朱光潜所提出的词语的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句法常识与言外之意的理论来品味语言;《装在套子里的人》旁征博引,纵横贯通,援引大量材料让学生学会联系相关文本和材料来解读文本。

《声声慢》教的是利用文体知识解读文本,通过知人论世来发掘文本的深意,运用“意象”知识来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意;《咬文嚼字》教的是语言学论文解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咀嚼语言来揣摩语言的味道,以实例论证来证明观点;《装在套子里的人》教的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用现代的眼光去发掘文本现代意蕴的方法。这三堂课,都比较注重方法的传授,注重素养的培育。

真正的好课应该有这样一些特征:引入自然,注重兴趣的激发;讲析简洁、准确,富有启发性;讨论生动活泼,有参与的广度,也有思考的深度;问题设计具体新颖,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课堂节奏舒徐自如,流畅自然;有对话的交锋,有思想的沉默;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也有生生之间的相互激发,还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想、感情的无声交流;好课还有……概括起来,真正的好课,一定是富有智慧的课;真正有智慧的课,一定具有顺其自然、从心所欲、随机应变、教学相长的特征。

三、教学相长:机智的教学要做到“蹲身同行”

教学机智的形成,不仅要求教师有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体察,更要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能够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观察、感受、领悟,和学生一起“成长”。

有这样一则故事:父母带孩子到公园去玩。父母在家里先就给孩子说好:“出门要自己走路,不能让爸爸妈妈抱,因为你长大了,可以自己走路了。”可是孩子行走不远就吵着要爸爸妈妈抱。为什么孩子说话不算话呢?孩子两三岁,身高不足一米,你不抱他,他能看到什么?大人的腿和屁股,看久了,多没意思!所以,小孩要大人抱,不是要偷懒,而是他看不到有趣的东西,美丽的风景。

对应到教学生活,教师是父母,学生是孩子。教育就是要孩子“长高”,看到更多的美好的风景。最愚蠢的做法是,教师将自己看到的风景(也就是教材上的东西)讲给学生,塞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将这美景发自内心复述出来。可想而知,学生没有亲自感受,自然难以理解,也难以复述。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让孩子站上去看更高更远的风景。可是,学生自己本身并没有“长高”,除了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新奇的风景之外,接下来还是要“落地”看人家的大腿和屁股。

篇(5)

时代的变迁,使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汉语的普及,更拉大了与古汉语的距离。古代诗歌因其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用字遣词方面,古代诗歌受到诸如篇幅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极为凝练,字字珠玑,非经细细咀嚼品味,难解个中滋味;又如,古代诗歌中大量的用典,虽经注释,但短短几句平白的注解,岂能尽解其中妙意?同时,古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多数意不在表而在里,其意境深远,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想用当前“快餐”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对古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笔者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在基础上,结合大量搜集整理的优秀教案,经过教学实验,归纳出一些既便于实施,也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故事引路,渐入佳境

我们看到过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拿到新课本时,往往最先看的便是课本中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性强、趣味性浓,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实很多古代诗歌或者其作者背后也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古代诗歌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既有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加深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了解和认识,帮助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为《虞美人》教学准备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阴云低垂、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位面容苍白、泪眼蒙■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脱去穿了15年之久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恶运还是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降临了。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遥望南方“三千里地山河”,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诵了一曲千古绝唱,喝下了宋太宗赐予的毒酒。

实践证明,在课前呈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助于学生在把握这首词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和感悟词人亡国后的愁苦之情,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切悲哀。

二、吟咏吟唱,悦耳悦意

古诗的原生命就是吟唱。而吟咏吟唱又不同与一般的诵读,它需要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种诵读是读者完全将情感投入文本之中,完全的忘我,可以说是一种“无我之境”。如果古代诗歌的诵读能够达到这一点,那么学生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

三、咬文嚼字,体会诗味

古代诗歌语言简洁洗练,要求诗人在选词用字上下工夫。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咬文嚼字,就是分析在用字上的胜人之处,尤其分析成为诗眼字词的丰富表现力,领悟诗人在炼字上的技巧。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诗歌鉴赏的关键。

另外有一种情况:由于传抄或印刷等原因,古代诗词中常出现某字因版本而异的现象。虽然异文中一定只有一种是正解,但错传的字存在了这么久,必有其合理之处,往往体现了传承者炼字的功夫或不同的审美情趣,耐人寻味。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置于知情义结合的语境之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遣词造句、修改文章的能力。这种方式比较开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不受书本的约束。

四、联想想象,再现情境

国画中的泼墨写意,十分注重“留白”,这与古代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寥寥几笔,却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无羁无绊,岂不快哉!

意味隽永的作品总是以其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使其释放出所有的生命力量与作家拥抱,古典诗歌的这种魅力尤其浓厚。这种魅力的获得,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因为艺术作品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之处,需要鉴赏者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生经历出发,通过想象、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赋予作品现实的生命力,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例如,在教杜甫的《登高》时,调动学生以自己的感觉知觉去触摸、品味杜甫的遭遇与情感,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的悲悯、同情、仰慕等情感才会被激活,他们才能走进诗歌中感受到那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

五、比较异同,透视风格

比较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普遍,背景相同的诗可比较,题材相同的诗可比较,风格相同的诗可比较,手法相同的诗可比较,同一作者的诗也可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可以突出其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文学修养程度。当然,诗歌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应当严谨,不可滥用。一是要有可比之处;二是每首诗歌比较的方面不要太多,以防不深不透,流于形式。

如教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时,可以紧扣两首词所写的“愁”进行比较阅读。《一剪梅》描写了诗人早期生活的闲愁,抒写了相思之情;《声声慢》则是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宋室南渡,国亡家破,丈夫去世,此时的词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全词所写虽然也是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此时的愁已经变得厚重和苦涩了。

六、引入诗论,鉴赏理趣

我国有很多睿智精辟的诗论词话,如欧阳修的《六一词话》、李清照的《易安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有的诗作蕴涵哲理,有的诗论充满情趣。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撷取的诗论应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咀嚼、品味、感悟,而不是现成的结论,唯有如此,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苏教版必修四《蜀道难》课后的文本研习:“明代诗学家高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列举诗句,对以上三句话加以说明。”三句话概括了《蜀道难》结构上的特色,表现手法的多样以及语言上的特点,可以说,把握好这三句话,就基本能够进行《蜀道难》的教学与鉴赏了。

七、改写再创,抒发心灵

改写前人的诗歌是古代文人常玩的一种文字游戏,诗歌经过改写常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吟诵起来也饶有趣味。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节:行人询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不仅对开放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6)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时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者以女性为主, 死亡率非常高[1]。为了进一步比较霉酚酸酯和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的临床效果, 作者对收治的120例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分组对比, 现将治疗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120例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患者, 采用随机分配表的方法分为MMF组和CYC组, 每组60例。120例患者中男43例, 女77例, 平均年龄(52.7±13.2) 岁, 平均病程(6.3±1.6)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CYC组:患者先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0.5~1.0 g/d, 总的剂量为2.0~3.0 g。然后用CYC疗法, 按国际上通用的方案, 每次剂量为0.75 g/m2体表面积, 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 半年后减量, 静脉滴注完成后, 继续口服甲基强的松龙, 每天清晨用药, 药量逐渐降低。疗程为1年, 定期复诊并随访。MMF组:采用MMF和小剂量激素联合使用。MMF刚开始的剂量为1.0~1.5 g/d, 分批次口服, 3个月后减量, 0.5 g/d。强的松10~30 mg/d, 逐渐减少药量到10~15 mg/d, 并持续该剂量。疗程同CYC 组, 同样复诊并随访。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临床指标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肾功能恢复正常, 但尿蛋白及血尿仍然存在;无效: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 MMF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及CY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1年后, MMF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YC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Y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病情非常严重的疾病, 之前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 患者的5年存活率非常低, 研究认为,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关键应该是迅速缓解症状和防止肾衰竭, 狼疮性肾炎普遍的治疗方法是激素联合间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具有长远的有益影响, 但是CYC冲击疗法存在一些并发症, 而且毒副作用较大, 霉酚酸酯配合小剂量的激素治疗正好解决这些问题[3]。

两组患者经治疗1年后, MMF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及CYC组;MMF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CYC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Y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霉酚酸酯能显著改善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指标, 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总体治疗效果优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延.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8):3842-3844.

[2] 王海生.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33):63.

篇(7)

高中语文新课改是以教材变动为载体的一次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我们要走的是渐进式的“改良”道路,而不是颠覆式的“革命”道路。多读、多背、多写这三种传统教学法则可谓古已有之,而且是确保语文教学取得切实效果的“必经之路”。如果把这些方法推倒重来肯定要误入歧途,所以要稳妥地走好新课改,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高中语文教学还应把“听说读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加以信息化、生活化、通俗化。新课改提出要研究生活语文,调整课堂教学,缩小课堂语文与生活语文的差距。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摆脱冗长的教学环节,挖掘教材和生活的联系,巧妙设计课堂,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不再从课文中单方面挖掘讲点,而是兼顾生活体验和课文特点,从课文中提炼能力训练点。训练也不能仅仅只是从课本中寻找,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课堂为基础,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发展,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同时走进语文教学。

二、新课改不反对教师讲,而是提倡精讲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确保自己讲授的知识能被学生接受,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重复,一节课中教师的讲述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只能囫囵吞枣式地被动接受。新课改要求教师每节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大胆取舍,围绕教学目标,讲清重点难点即可,其余时间留给学生当堂练习。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可以只确定“走进李清照的情感世界”这样一个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知李清照的情感世界。采用诵读、讨论、对比阅读等方式,初步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解读诗词情感的方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精彩点拨,教师语言优美,论述精辟,分析发人深思,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探究知识、陶冶情操的一剂心灵鸡汤。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不只是诗词的知识,而是一种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甚至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文学情致。要把每一堂课设计好,做到精讲精炼,单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很难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开展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解决每一名教师提出的有针对性问题。让大家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彼此取长补短,为写教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弥补个人备课“单兵作战”的不足。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把握学生,该讲的要讲深讲透;不该详讲的,不要拖泥带水;不该拓展的,就闭口不提;学生能解决的,就要交给学生来完成,留给学生思考空间。

三、新课改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师生互动

新课改特别强调师生互动,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探究作用。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做甩手掌柜,一味让学生讨论、研究;也不是课堂中充斥着教师学生答,而是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心灵产生共鸣,智慧碰撞出火花。

篇(8)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饱满热情是诱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与学生建立美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流思想,爱生如子,给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在课堂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时时体现出:亲切的教态,期待的目光,和谐的语言,体贴的心肠。只有这样,才能传递自己的情感,而不应该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置学生的自尊心不顾,用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使学生受尽挫折,以致厌学。这哪还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教育教学内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一一人的自尊心。”只有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感染,才能使每堂课都能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重知识,又重情感,“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注意充分发掘课文中知识本身的魅力。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注入情感因素,使之活起来,成为可以接受的信息源。因此,有教《包身工》时拍案而起的情感冲动;有教《故都的秋》时眷恋、落寞、苍凉的美感;有教《琵琶行(并序)》时受挫、失意、沦落之情。再譬如,教《声声慢》这首词时,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激起学生对李清照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配乐吟诵这首词,动情之处,声音颤抖,呜咽流涕。在整个吟诵过程中,学生的伤痛之情如决堤之水,横溢难阻,雷鸣般的掌声不断爆发,反复冲击我的吟诵,真正营造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氛围。正是有了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发掘,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演绎,才使这堂课获得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三、增强教学手段的情感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在授课时做到:使用教具创设情境;播放录音、录象再现情境;扮演角色进入。隋境;象征性活动带人情境。如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利用多媒体放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的录象资料,对照课文,联系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个民族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讲解《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用语音机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借以烘托悲怆、沉重的气氛。教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采用了编课本剧的形式。同学们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内容,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将课本搬上舞台。别看这么搬一次,比起坐在课堂上听讲,学生的脑筋动得“深”多了,也有“味”多了,而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也得到提高与发展。

篇(9)

高三语文教学主要就是复习,加之其知识面涉及广,知识点又较为零散,高考的考查方式又灵活多变,故整个复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乏味还不易把握。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高三语文复习,是身处高三的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而我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预设

精心预设是高中语文课堂生成的前提,也是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具体体现在:

1.掌握学情,提前备课

语文教学的一贯宗旨都是围绕如何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的。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的起点应是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身为高三的语文教师,也只有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后,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好相关症结的提前备课工作。要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到提前备课。按照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有章有序地进行不同模块的复习,更有利于知识点的系统化。这一点,在文言文专题复习时尤其突出和重要。如,一轮复习时,梳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知识点,学生对倒装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翻译不好,了解之后,得知学生是对定语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划清句子成分。因而,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石钟山记》《劝学》三课时,就结合三课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定语后置句,提前备好定语后置的几种常见类型,让学生从中鉴别、分析,最终找出规律,使之趋于系统化,从而促进教学实效。

2.整合资源,明确导向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对教材的整合和运用上,正如在文言专题复习时,根据复习需要,对教材中的重要文言篇目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巩固,有时可能只是借用某个实词的特殊用法,以唤醒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或是借用某个特殊类型的倒装句式,以辅助学生对陌生文段的理解和翻译。而在进行古代诗歌专题的复习时,对教材的整合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在这个模块中,我们不能仅仅教给学生单一的解题技巧和固定的答题模式,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归纳、整理。例如,可以让学生将其在课本中所学的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予以归类整理,可分为:咏史怀古类有《登金陵凤凰台》《登楼》《登快阁》等,行旅闺怨诗有《雨霖铃》《声声慢》《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在归纳中明确并掌握各类型的出题类型和常用的手法,使之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再结合已掌握的解题技巧,将其内化吸收,形成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二、巧妙生成

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课堂上的巧妙生成,同时,它也是精心预设的延伸和提高。我们的授课群体是思维活跃的学生,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按着我们预设的轨迹来运行,相反,还总是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出现,因此,身为执教者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并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将之前的精心预设和当前的意外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语文课更具灵活性,从而打造精彩且高效的高三语文课堂。

1.营造氛围,巧妙生成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决定了其是复杂、多变的。加之又有诸种不定性因素,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在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疑问时,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肯定其表现的同时,作适当地调整,富有创造性地继续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顺着学生的思维角度,再创新生成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导和帮助其理解。

2.开放问题,巧妙生成

爱因斯坦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身为高三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出易让学生去探究、讨论的问题,尽量用最精练且灵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研习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起来,在沟通交流中巧妙生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听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将这些反馈信息整理好,再结合自己授完课后的感受,认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在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哪些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生成了“师生”“生生”的共鸣,教师要将这些亮点总结并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承并发扬。还要反思有哪些不足之处,是源于什么造成的,如果再讲一次,应该如何完善,并做好相关解决方案。事实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执教者驾驭课堂将游刃有余,而且也能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语文作为所有语文教学实践中课程安排最多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存在学生耗时甚多、收效甚微的现象,同时,教学效率的低下也导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难以充分挖掘。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多种个体需求以及潜在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开放视野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要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学习空间。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备课质量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知识经验,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掌握教学的重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分层次、分程度、分类型的挖掘。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独立的深入钻研,其次也要根据科学的教材设计来对自己的教材设计进行相应的补充,同时,在上课后,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对备课进行相关的反思和教案调整。

(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更新落后的教育观念,用新课程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而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改进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在先进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总体上考虑初中语文教学中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法和过程以及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倡语文教学重体验、重过程、重实践,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型的学习方式。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初中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还具备抽象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以及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反应能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师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课堂的教学创设声音、影像等集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活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实现感性的材料到理性的思考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切感受和综合分析。比如说,在理解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教师可以将“乍暖还寒”“黄花满地”“雁过人伤心”“梧桐更兼细雨”等场合制作成生动的动画,从而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动画来深切感受作者的愁绪与心情,进而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深意的理解。

(四)优化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教师科学的教学评价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具体来说,教师评价的科学性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多元性评价。根据课堂学生发言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2.激励性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对学生发言的精彩性、学生质疑的深刻性以及活动设计的创意性进行适当的鼓励,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动力。

3.发展性评价。由于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该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评比和检查,应该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的结果。

篇(11)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图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一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