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5: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

篇(1)

教学改革之后,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有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提出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形成。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可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下面结合合作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展开分析,简要介绍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剖析了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以及合理化方案。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之中,首先要明了物理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即促进学生学会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全不被重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在物理学习当中,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主动性,这样物理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很高。所以,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更关注人才的合作精神。在高中教育中,把人才合作精神的培养放在了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讲,更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运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而使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二、促进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方案

1.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在以往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这样致使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合作的缺乏,课堂教学环境也死气沉沉。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要想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改善以往教学形势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作用、共同进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一定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其目标,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般情况下,生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竞争,虽然竞争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然而从宏观意义上看,此种关系极其不利于整个班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竞争关系,把竞争关系中有利的一面发扬下去,把竞争关系中有害的一面摒除,把竞争转化成学生之间的合作。下面我们就详细地分析一下此种转化过程需要注意的几点。一般我们可从课前合作、课中合作、课后合作三部分把握。比方说,在高二物理“电势能”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在备课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这样才会使教学难点突破。因此,教师可以把班级的学生分成组,每组四人,给他们留一些作业,例如了解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定义以及作用等等,要求每组的小组长负责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监督,把每组一起完成的预习作业进行整理。在课堂上,教师把每个小组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实施总结,例如,静电力做功有哪些特点?电势能和电势有什么关系?如何断定等势面的性质?之后组织每个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然后让他们给出答案。

对于物理学习比较难把握的就是物理定义,对于物理定义的教学一定要以定义本身为中心,将定义的外延讲给学生,之后经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总结这些定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物理定义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更好地运用这些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把握好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就是要求物理教师合理地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因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只有有效地渗透合作学习方法,物理教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篇(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严重影响物理教学课堂的质量。为了彻底转变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对策。教师不仅要正确引导学习学习,帮助学生丰富物理知识结构,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方面的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物理教学主要为了应试要求,枯燥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新课标作为导向,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革新。具体的来说,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来创建一个高效课堂。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另外,新课标相关内容指出,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全面性。所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要进行全面性的教学是关键。教师不但要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革新进步。

2.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境教学

中学生还处在个性化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培养,外界因素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形象,以学生为主体,来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还有,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相关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设计具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进行。实验目的: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器材:电流表、原副线圈、蹄形磁铁、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池(电源);实验步骤:直导线在磁场中:导体不动;导体向上或向下运动;导体向左或向右运动。导体向上、向下运动;电表___________________,导体向左、向右运动;电表__________。结论:导体的移动引起闭合电路面积的变化,从而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性格,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而且在教学中,老师特别要注意自己是在教一个班级,而不只是几个优等生。所以老师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量,老师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事事把每个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势必会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习惯,同时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共同的M步,只有这样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对老师心存感激,喜欢上学习老师所教授的功课,这样也会促进学生因为喜爱老师而进行自主学习。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约束来进行的一种自行学习、练习和检测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物理学的教育中一些知识点必须要通过老师进行引导下,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做到很好的理解。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处在一定的环境下,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等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明白书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对生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而高中物理的课程,本身就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而且许多学生要学习的物理理论都可以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物理现象。而且在老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他们探索和研究物理的欲望,特别是刺激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一些艰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发现有用之不尽的例子,使老师的授课也变得简单容易。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对一些现象进行总结和探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使得学生的情趣得到了陶冶。比如老师在讲到关于摩擦力和惯性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举汽车刹车的例子,比如汽车在行驶的时候,为什么要保持安全车距,而且为什么汽车在急刹车的时候会滑行一段具体,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分析,从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问题搭桥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野,从让学生以更加灵活和广泛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按照自己的学习和认知习惯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结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是这个时展的必然产物,它使物理教学效果更为理想,而且提高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本研究阐述了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点,详解了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笔者希望本研究所阐述的内容更够对高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只有物理教学水平有所提升,学生们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动手操作等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篇(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②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③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④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认识。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2位左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

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

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

5.DISlab

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㈠.人员情况:

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

1.20**年4月—20**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

2.20**年7月—20**年11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

3.20**年11月—20**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

4、20**年11月—20**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

①、20**年1月—20**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20**年4月—20**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

③.20**年8月—20**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

篇(4)

《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这充分强调了生活化物理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生活之花在高中物理课堂充满活力?

一、物理教学走进生活,牢记重要意义

让高中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把那些较为抽象的高中物理知识进一步真实化、生动化、具体化与形象化,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稳步有序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教师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沟通。对此,教师要积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切实把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高中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以大气压的讲授为例。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电视上看到在高原上的边防官兵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饮水的水源来至雪山,做饭、煮面用的是高压锅。这个问题就很明确了为什么在高原上的官兵会用高压锅做饭很煮面?由此,整堂课就是在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从气压大小与水的沸点温度的高低入手,渐渐地迈进问题解决的实质。

以摩擦力的讲授为例。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给予这个物体一个初始速度,这个物体将以这个速度匀速的直线滑行。在这节课中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回顾,然后引入:为什么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个提问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好奇。紧接着引导学生给出答案――摩擦力的存在。这个知识点就从上一个知识点推论出来了,但是还不完善。教师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而有些物体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了呢?

以重力加速度为例。学生都知道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的质量m相乘,就等于物体的重量。这时就引导学生思考和计算,如果一个航天器以2g的加速度上升,里面的宇航员将承受多大的压力。同时,让学生想象飞机以大于g的加速度下降,里面的乘客将会是什么感觉。

三、有效挖掘课程资源,加强生活素材运用

当前正处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时期,加强物理课堂教学紧贴生活、紧贴实践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的物理情境”。科学的思维和理念也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和实践,并在人类的劳动、生活和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物理教学课堂是物理知识教学的重要空间,因此必须加强将教学内容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丰富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认为,物理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获得:首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物理教材中提供的明确的生活化素材。如教材中的图片、实验等小模块,进行“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寻找“科学足迹”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采摘物理教学书刊、图书中的生活化素材,如《生活中的物理学》、《物理教学》、《物理通报》等杂志中所蕴含的生活化物理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引入这些“专业性”期刊的素材,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对生活化素材采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对扩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也是非常有利。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向网络要生活化教学素材。在互联网这个大世界里,所包含的教学素材更为丰富,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丰富和鲜活,作为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兴优势,如采摘一些视频化、动漫化、连环画式的素材并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联系生活开展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高考这一目标,一些学校压缩实验课的课时,甚至于一些老师将实验课作为自习课或理论课来上。老师所做的实验也是基于课本上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拓展。在实验课中,学生动手的机会也较少,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不是过程。笔者认为,高中物理应该每周开设固定的实验课,有效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找到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胜欲。在不断实验中,总结失败的经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一个个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总之,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努力探究,借鉴孩子们身边幸福生活地有效资源,让我们多思考,多发现,本着教学为生活服务的原则,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加强物理跟生活的联系,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让学生爱上物理课!

篇(5)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73-01

当代教育理论指出,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即仅以智力开发为中心,以认识测试为标准,这种片面的智力型应试教育,极大地压抑了人的潜能,使手脑分离,心身隔绝,也使教学法变成一种缺少实感的单方面灌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教育已愈来愈暴露了所存在的缺陷,本来物理学是依赖于实验的,但目前由于整个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变成了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把做实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多数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感受、理解科学,但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又不得不死记硬背,这样下来就是事倍功半,慢慢地对学习物理失去了兴趣。

针对当今社会物理学习的恶性循环现象,我有针对性的阅读很多学术文献,我发现,当下关于物理学习的文献,多是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多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是应试教育催生的。甚至,有些文章题目直接取名为“读不懂题?不知道原理?智商不高?没关系,只要掌握了这几条,你照样可以做好物理题,拿到分!”。如果,学生是靠种种这样的技巧来学习物理,那么学生又和做题的机器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觉得对于物理学习的研究,不应该过度着墨于技巧。当然有技巧是更好的。但前提必须是学生对一些物理原理和物理意识有自己的思考,真正的从科学的角度、逻辑的角度接受这些理论。在确立以如何真正学懂物理为主题后,我又读了陈健的《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产生原因与对策的探讨》和徐家红的《多措并举,发挥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效用》等文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理论给我很深刻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学习物理的经验和对物理教育的学习研究,我觉得研究好学习物理的非智力因素,不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众多智力普通的学生们增加学习物理的信心。

任何的学习过程都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起作用,学习的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作用。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非智力因素才是解决学习障碍,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IN结合理论分析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解决办法,主要从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原理等方面分析探讨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类型及转换途径,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期望能够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障碍解决策略。

IN结合理论就是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中,智力因素自然无需多提,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才是重中之重。

篇(6)

新课程的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开放、而且非常形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生长点。高中物理教材是初中物理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模块结构的特点。教材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在形式上,注重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编排上,关注实验和理论联系,主要体现物理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高一物理课时数安排的相对较少(每周最多两课时),这样以来,如果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用这样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的改进教学。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研究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背景

当前,国内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学生由初三毕业到高一上学期这个时间段的过渡上,从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来分析和论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原因及一些应对策略,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关的实验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还仅限于教师的经验总结层面上。因此,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方面系统地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也就势在必行。

一、影响初高中衔接的因素

(一)教材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都是用描述性、概念性的方法阐述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原理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定量关系仍然要涉及其中。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具体、形象,大部分为定性的分析和一些简单的计算。而高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原理的讨论和阐述,要求在定性讨论的基础上,不但做出比较精确的定量分析,还要应用到相关的理论论证和数学推导,且相关物理习题的类型比较多,解每道题的技巧都是灵活多变的,这就体现了物理课程的“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类型较为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教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示范,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进行强化巩固。而高中物理课时紧,内容复杂,习题类型多,所以每课时安排内容都比较紧,即使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反复的强调。教师一旦对一个问题进行适当的强调,则势必超出规定的时间限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所有高一新生想取得好成绩实非易事。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处在10~14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此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稚性。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是比较热情,而且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受感染,但情绪的转移是比较快的,通常都带有比较明显的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淡两极性,所以常常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而高中学生的年龄处在14~17岁。正处在青春期,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趋于成人,其情感态度逐渐趋向比较深刻而且趋于稳定状态,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够成熟,一旦遇到挫折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集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奋斗目标有了联系,相比而言,间接兴趣起更大的作用,因而,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

(四)学生思维方式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初中学生在此阶段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高中需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将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过渡到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学习方法

1.由于心里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初中学生习惯于简单的记忆,不善于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和认真钻研问题,缺乏一定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善于探索思考总结。因此,如果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2.升入高中后课程内容比较多,作业的量不但大而且难度更大,所以许多学生只能应付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

3.高一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思考问题,对概念意义、规律形成、定律理解不透彻。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仅仅局限在会做题的范畴。缺少对物理方法(如等效替换、类比法、整体与隔离法,极限法,分析与综合法、控制变量法,假设法,模型)的研究。这样一旦题型稍有变化便不知所措。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一)研究课程标准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的重建。因此初高中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初高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

(二)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

1.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过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一种生存的本领。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把讲堂变成学堂,把师生对立变师生对话,真正做到教师可以少讲,学生可以多学。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在物理教学中,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此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稚性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试验和小组合作学习,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想做“小大人”的体验。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阅读材料和课外实践活动,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复杂基本规律和物理概念,初中教学就要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发现初中课本中物理定义的局限性,为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高中物理教师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厌恶感。由于此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趣味性物理实验的开发。同时教师要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学生生活中的前概念和在初中所学的前科学概念要深化为契机,从知识层面实现学生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教学中,对必要的初中知识进行回顾,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不急于拓展,减少盲目训练,真正做到有效,进而实现高效。

篇(7)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模型思维能力。要通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针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培养学生模型思维能力

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科研方法之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万有引力》一章的教学中,就可以重点突出物理模型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当物理学还只是作为自然哲学一部分时,为了说明各个天体的各种表观运动,托勒密建立了一个由偏心轮、本轮―均轮和等距轮三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示一组匀速圆周运动组合的模型。在这个“地心”模型中,托勒密用了约八十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运动,他本人意识到,这种任意加圈的办法不可能具有物理的真实性。但是由于它能相当准确地测算出太阳、月亮和行星的方位,符合古代人们关于“天然位置”和“天然运动”的见解,同人们的直观经验相一致,后来又为宗教所利用,所以得以流行约一千四百来年。而后哥白尼建立了“日心”模型,他将托勒密体系的八十多个圆周减少到了三十四个,使得天文学上的测算变得更加简单容易。但他仍然把匀速圆周运动看作是最完美最和谐的运动,因而坚持以偏心轮和均轮―本轮的组合来说明宇宙的结构,这使他的体系失去了更彻底的简单性,并导致这一新体系在天文测算的精度上较旧体系并无多大的提高。直到开普勒大胆抛弃了束缚人们头脑两千年之久的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转向用第谷的观测数据去确定行星的运行轨道,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真实规律,建立以“行星运动三定律”为核心的太阳系整体模型。开普勒的这一模型为牛顿创立他的天体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物理学这一段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物理理论或学说都是建立在一个物理模型基础上的,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物理模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篇(8)

教高中物理多年,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如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物理教学专题研究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研究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一方面又的的确确由于高中教师教学任务很重,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所以,开展研究活动的学校和教师便少而又少。

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事实上,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有所收获。例如,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这也是研究活动。继而将所研制的教具过程和使用方法、实践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论文研究成果。这个也不难做到。所以只要用心,研究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参加。

二、找准选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第一步。中学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就物理教学而言,例如,物理难教难学的解决;高中女生物理学习的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后进生的问题;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例如: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专题训练我们开展了一个课题。本课题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另外,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难题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了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差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开放实验室,按基本要求,根据教材目录,展出所有实验。

3、选择变阻器及连接方式”、“电阻测定的方法”、“电表的改装及校准”、“物理中的临界问题”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加宽知识面。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讲求“落实”。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设计好复习的蓝图,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问题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以良好的效果。

三、钻研理论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上届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7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与生产……”。其中,明确指明了,高中物理教学必须紧贴人们的实际生活。而从教学策略与方法来说,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更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如何让高中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进行探讨。

一、从教学的语言入手,加强生活化教学语言的运用。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在抽象性方面,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率,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新的物理课程改革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有关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可是笔者认为,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有教师与学生适应新课改的步伐不能同步等原因,很多教师仍旧用新瓶装老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仍然过分地关注物理的理性和抽象思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脱节。教师所用的教学语言太“物理化”,太“专业化”,以至于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降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极其不利。

笔者认真分析和研究物理这门自然科学发现,教学语言的表达对于物理这门科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关系很大,不少物理名词和原理比较生涩、抽象,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教学挑战。面对挑战,笔者认为,让物理回归于生活是教学的理念突破口,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是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必须在遵循物理科学的基本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对所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和经验出发,通过生活化的口头交流语言形式对物理知识和原理进行讲述,尽可能引入更多的事例,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促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深入浅出,进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学生由喜欢物理教师转化为喜欢物理科学。

二、从教学的素材入手,加强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运用。

当前正处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时期,加强物理课堂教学紧贴生活、紧贴实践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的物理情境”。科学的思维和理念也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和实践,并在人类的劳动、生活和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物理教学课堂是物理知识教学的重要空间,因此必须加强将教学内容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丰富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认为,物理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获得:首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物理教材中提供的明确的生活化素材。如教材中的图片、实验等小模块,进行“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寻找“科学足迹”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采摘物理教学书刊、图书中的生活化素材,如《生活中的物理学》、《物理教学》、《物理通报》等杂志中所蕴含的生活化物理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引入这些“专业性”期刊的素材,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对生活化素材采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对扩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也是非常有利。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向网络要生活化教学素材。在互联网这个大世界里,所包含的教学素材更为丰富,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丰富和鲜活,作为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兴优势,如采摘一些视频化、动漫化、连环画式的素材并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从教学的过程入手,加强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优质课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场做到引人入胜,在教学中场适时做到迭起,在教学后续来个画龙点睛加深教学印象、提升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深度揣摩、反复推敲。

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其中。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平等的姿态来进行课程教学,与学生平等对话、对等交流、同等感受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与生活体验进行融合,首先做好教学过程生活化的前提基础工作,即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个体体验,多接触学生的生活空间,多感触学生的思想体验。其次就是要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生活化体验,例如:可以适当创设更多的物理实验教学,特别是更多地将紧贴学生日常生活的物品材料引入到实验当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体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小结。

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原理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物理实验部分教学改革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近六年来,笔者在转变工作职能、提升设施效能、创新实验思路、提供实验服务、提高实验技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使自己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与突破,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师工作的需要。

一、调整职能,提高教辅意识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的目的是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但配备了仪器,建立了实验室,只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些设备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实验教师。实际上,实验室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弹性很大,需要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因此,为了保证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笔者这几年来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拓宽工作思路,耐心细致地主动探索,努力按课改培养目标转变观念,调整工作职能,使自己由原来传统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的职能,逐渐向协助科任老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辅职能,以及独当一面地为任课教师分担学生探究性实验的部分教学工作的职能转变。笔者以为,自己理应做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应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导师、伙伴与朋友,而不应是物理实验探究的旁观者,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局外人。

二、科学管理,拓展仪器用途

为更好地担负实验器材管理和实验教学服务的双重任务,笔者一方面尽力搞好实验室环境管理,努力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探索进取,获取知识。另一方面,笔者尽力做好仪器设备的科学分类、登记建账、陈列摆放、订货采购等工作。如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尽力做到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使设备的陈列摆放既体现科学性,又展现艺术性。

在此实验教学现实下,笔者立足我校实际,挖掘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仪器和零件,积极组装简易教学仪器、改进创新实验装置,发挥现有仪器的潜在功能,拓宽现有教学仪器的使用范围,努力搞好物理实验。作为实验教师,笔者以为自己不仅要熟悉教材,掌握配备标准,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底子,计划经费,更应讲求一物多用,少花钱,多办事,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三、创造条件,融入实验改革

笔者以为,实验教师不应只是仪器的保管收发员,而应是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笔者应积极参与高中物理每个实验过程的始终。如实验前笔者认真备课,仔细研读实验原理,对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教法等教学客观分析,并因地制宜制订本校实验的实施方案。如组装“汽车过凹凸桥演示器”。用两根直径为2~3毫米的铁丝(做桥面)、小铁球(直径约2 cm)一个;再用泡沫塑料和透明胶带等物制成有斜坡和凹凸桥面的演示装置。在分析讲解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八节的“汽车过拱桥”一段课文及课后“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时,用这一简易教具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了小球(表示汽车)过凸桥无论快慢均能畅通而过;而过凹桥时慢行能过去,稍快则桥面被压塌的现实情景,因直观生动,学生们在兴奋地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向心力含义的理解。根据平时积累的实验教学档案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加以预防,对高一新生组织学习《实验室规则》,第一节课特别重视进行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一些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所用的斜面木板的末端安装一块保护挡板,能有效地防止小车撞击滑轮和摔落现象的发生,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可准备一块纸板垫,将其放在重锤下落的地板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地板。实验方案确定后,笔者总是按要求准确细致地做好实验前准备并预做实验,以检查仪器药品材料的效果和把握实验要领。实验过程中,笔者深入课堂,协同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验,排除仪器故障,添加材料药品,处理偶发事件,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地进行纠正,对普遍的、反复出现的错误,及时收入实验教学档案中,并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

四、适时开放,指导学生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过去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选择仪器,收集数据,通过探究,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新课程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科技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开放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开足课堂内能完成的学生分组实验课,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问题调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制订方案、规范实验、记录结果、交流分析、归纳结论、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自己和任课教师的协商,在笔者的精心组织下,我校实验室开放的形式有: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在实验开放日,笔者除了为学生提供该用的实验器材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自主实验,耐心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开放日能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实验。

当学生对所做实验还存有疑问,或者有改进的设想时,他们可以在实验开放日提出讨论。学生对整个过程充满新鲜感,把单调的实验变得具有趣味性。可以说,实验室的开放,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验,促进了学生学具制作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有效地利用了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促进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五、强化培训,提升理念技能

新课改要求实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笔者认为自己必须与物理教师一样树立“创新目标”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民主,学生积极参与的现代实验教学观。为贯彻落实新型教学观,笔者主动进入到物理实验校本培训的行列。在上级还没有开展有效培训的情况下,我校就采用了教师和实验教师校本参与式培训与教师自主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参与式培训中,由教研组长组织,让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具体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之间及与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达到相互培训的目的。通过培训对培养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起到少走弯路、加速发展的作用。

首先,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多研读物理专业教材和杂志是实验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在熟悉实验室的器材和新课程中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初高中物理教材,并认真阅读图书室有关学术杂志中,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实验研究”栏目,《物理教学探讨》“物理实验”栏目,《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拾零”栏目中,涉及实验教学的文章等。这些文章,从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实验的组织管理,实验用品的选择改进,具体的实验方法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阐述。这些经验总结,既易学又实用,是实验教师学习的好资料。其次,主动了解物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安排及教研进程,明确自己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要求,并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有的放矢地立足现有实验室条件,为开展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创设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再次,开辟校际间和通过因特网与同行交流沟通渠道,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借鉴兄弟学校实验室管理的经验,学习同行在服务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

作为实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要辅导学生实验,必须自己能熟练地做好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自己本身的操作要规范。如“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时,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螺旋测微器这一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或其他物体时,当测微螺杆已接触被测物时,还继续用力顺时针旋转测微螺杆;还有些学生在测微螺杆已跟测砧接触时,还用力顺时针旋转测微螺杆,造成螺旋测微器内的丝纹损伤,使测微螺杆顶在测砧上时,可动刻度和固定刻度的“0”刻度线不能重合在一条线上。对此,教师就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协助学生快而准地使用仪器。实验教师还得练就一些快速处理仪器故障的本领,如打点计时器不打点,多用电表调不好零等,以免影响学生实验。而这些技能,只有不断进修培训,通过多看、多练、多想,才能运用自如。

经过20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探索,笔者以为,新课改下实验教师要搞好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必须调整职能,规范管理,拓展思路,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实验理念与技能,突破以往实验教师仅仅停留在完成实验室管理和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职能瓶颈。此外,通过实验开放与探索,鼓励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在努力提升高中实验开课率的基础上,极力为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创设条件,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使自己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较快地适应了新课改对实验教师工作职能与实验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93-01

高考是我国高校选拔新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融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试。每年的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就使得高三的一线教师倍感压力,经常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殚思竭虑,苦思冥想。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作一些探讨。

一、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不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起码不能让学生反感物理课。对于老师来说,上课的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讲讲课堂以外有关物理的知识,这些课外知识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应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一举两得。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使学生能在课上消化所学内容,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前备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到有的放矢,对要复习的内容要整体把握,有知识重点、难点的剖析,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哪些知识需要同学的合作解决,哪些知识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帮助。

教师备课除了备内容,还要备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发言讨论的机会,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抓关键词语,精讲概念。在复习讲摩擦力时,关于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如抓住了关键词语,然后举例说明,像黑板擦擦黑板的问题,黑板擦相对黑板运动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而黑板虽然不动,但是它相对于黑板擦来说也是相对运动,所以受到的也是滑动摩擦力,这样很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少讲多练,尊重主体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其苍白无力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不如少说两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做多练,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犯错误DD只有知道什么是错的,才能明白什么是对的。老师的作用应该是纠正错误以及适当点拨,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实效的复习课!

日常的试卷讲评中,可以看到如下的情景:有的老师评讲试卷的过程中,只是为了评讲而评讲,照本宣科;有的为了赶进度只报答案不作分析;有的整张试卷从头讲到尾,滴水不漏,平均用力,不知取舍,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以上的几种情况都是低效的试卷讲评,重点不突出,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没有重点解剖、对症下药。。每次的作业或者考试之前,教师要先做好试卷,了解试卷内容、结构和难易程度,偏难、冷僻的题目直接删除。考试过后要做好试卷分析和统计,清楚学生的答题情况,哪些题目学生失分较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分,是审题不清还是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还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理解能力欠缺,教师在试卷分析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试卷讲评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容易达到高效的效果。另外试卷的评讲时间最好考试的当天或者第二天效果是最好的,错过了这最佳的讲评时间,对学生的求知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四、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高三物理总复习对提高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高三物理教师又应该如何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由点到面,全面复习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阶段,不能单纯地像上新课一般去让学生做单方面知识的回顾和练习,而要从整个高中物理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和认识,提高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

2、精讲细讲,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庞大的习题量并不能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相对于习题量的增大,高三物理教师更应把注意力放在对习题的讲解上,乏味地进行大量习题只能培养出一群只会解固定题型的书呆子。

3、直击盲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单纯地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习题讲解,只能解决教师以为学生没有掌握的物理知识,而实际学生自己没有掌握的物理知识,因为种种原因往往会被遗忘,所以高三物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到底哪里不懂,切实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物理知识盲区。

4、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性

很多教师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复习,而忽视了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要知道学生在经过总复习之后还要面对高考,而对于高考而言,解题的规范性极为重要,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理科,它的解题不像数学光靠几个算术公式就行,在必要时要加上文字表述。

总之,高三的物理复习既不是简单地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也不是单纯为了高考而盲目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手段。高三物理总复习是一个通过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回顾来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掌握和物理创新和探究能力的过程,所以高三物理的复习应该以“实效性”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以题带点”“少讲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