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联网是个无法想象的巨大空间,而网络使用者的言论和行为也就有了较大的自由。除了通过“我来说两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然也不乏尽情宣泄,甚至也有比较激烈的言论。更有甚者,地域和人身攻击或者散布非法言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就像任何一项科技发明一样,它本身就带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重要的是终究要依靠正义和理智去战胜邪恶。尽管美国中情局的“棱镜”计划或者并未能阻止“911”的发生,但获取情报的初衷终究并非为了主动攻击对方。只能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本身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互联网诞生以来的发展及应用,已经用不着讨论。我们要做得,只是教育和引导。也正如那位英国首相说的,针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暴力行为,网站运营商必须开始行动,确保上网者免于遭受网络暴力。而本文要讨论的是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如何适当贯彻关于网络文明的一些重要内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平安”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平安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平安的定义包含物理平安和逻辑平安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平安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平安,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平安性的含义是信息平安的引申,即网络平安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目前欧州各国的小型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导致了巨额经济损失,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向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造成的网络大塞车,其危害非常巨大。而包括从身份窃贼到间谍在内的其他网络危险造成的损失则很难量化,网络平安新问题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平安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平安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平安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平安的重要防线。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列举几种如下摘要:1.身份认证。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2. 报文认证。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受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改过。3. 访问授权。主要是确认用户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4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使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方法,其平安性和有用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私匙的保护和平安的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加密技术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混合加密算法来实现。
加密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摘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轻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答应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平安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平安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
目前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开始批准计算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设立,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专门培养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部分起步较早、有教研实力的高校建立了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在我国发展仅十几年时间,高校信息安全技术教学虽已初见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
1.1高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差距大,且普遍偏弱,跟不上课程进度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课程学习前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等一系列计算机前导课程的铺垫,才能使学生深入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学习。由于高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差距大,且普遍偏弱。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学习表现差距大,部分学生觉得内容简单,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则表示跟不上课程进度,从而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
1.2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
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如网络监控、杀毒软件、数字加密等,这使得高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很多困难,往往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深入讲完所有知识,最终使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往往点到为止,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也限制了学生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创新。
1.3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弱
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教学对于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许多高校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缺乏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校学生由于缺乏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机会,导致其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所学只停留在理论,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社会需求。
2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2.1专业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发展时间短,导致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专业教师往往自身存在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而课程本身内容难度较大,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换代,最终导致专业教师虽然知道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跟上实际需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旧不能适应教学发展。且由于专业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薄弱,对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缺乏正确认识,最终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设计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前导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衔接不紧密,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缺乏连贯性和互补性,其教学内容也有待加强。
2.2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安排不合理
因为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导致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实验课内容不具体深入,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避重就轻。这往往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师照本宣科、师生缺乏互动等问题。且实验课程集中于基础性试验,缺乏设计性实验。使得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无法通过实践课程真正掌握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更加没有机会锻炼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创新能力。
2.3资金投入不足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本身的实验性非常强,其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顺利展开的物质基础,缺乏好的实验平台会严重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的投入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目前许多高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购买充足的设备,搭建完善的平台,或在平台搭建以后,由于资金的限制,没有能力提高设备管理和及时更新换代。
2.4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内容缺乏个性化
由于成长地区、环境的差异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当前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差距非常大。而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往往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统一安排课程,没有结合现实,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距,教学的方法内容缺乏个性化,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往往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导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针对性,最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素养,定期选派高校内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出国学习交流。其次,通过外聘的形式进一步充实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如从其他高校外聘计算机信息安全方向的高精尖教师人才、从企业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等等。最后,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向要求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与创新,实践性是该课程最重要的特点,而该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专业教师需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开展实验教学实践
高校应真正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充分了解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之后,进行必要的取舍,抓重点,明确其实验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巩固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的应用技能,具备维护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的能力,并使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如能够编写杀毒程序、研发计算机杀毒软件等等。在这样的实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的展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竞赛、多媒体视频立体教学等等,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上,积极完善、改革实验内容,减少基础性、实验性课程比重,增加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引导和要求学生去主动探索与思考,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3.3联合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
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搭建,积极申请建设项目,建设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校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避免实验室的闲置,减少资源的浪费。此外,高校可积极寻求与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合作,联合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在完善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同时,高校可为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政府部门可为高校提供设备支持,这样既可以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教学的实践性,使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政府紧密沟通,使高校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设计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验课程教学板块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外溢性,为社会提供计算机信息安全服务。此外,高校应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管理,招聘高素质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定期对于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升级,并加强监督与培训,从管理上提高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3.4采用连续性、个性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即注重前导课程与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保证三者环环相扣,不脱节,不落后,通过课程设计的优化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了解到学生由于成长的地区差异、环境差异、个人的兴趣差异、个人专业差异等等因素导致的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在开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通过基础测试等方式,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基础,将学生安排在不同进度的班级中。即依据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进行分班教学,使教师能够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统一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高校应使计算机课程的整体教学更加系统化,如设计专门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基础与兴趣选修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前导课程,并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延伸内容的选修课,高校学生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修,对于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6.36.220
当前随着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公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战应用能力培养工作已远远落后于公安工作的客观现实需要,严重制约了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公安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民警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迫切需要通过专业学习获取新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1 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教学体系和内容陈旧
目前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基本以计算机文化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系单一,比如: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系统软件及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 XP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常用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技术基础。这一体系看似庞大,实际教学中“蜻蜓点水”,既无深度又无广度。因此,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对知识体系重新搭建,基础教学实验体系深化改革,以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满足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1.2 未能体现公安教育特色
笔者通过对公安院校毕业生和实习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在实践工作中,对其所在部门的公安信息化系统几乎是一无所知,对安排的工作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影响了毕业学生工作的上手。究其原因是:知识的匮乏,学生在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所学知识脱节。很多公安业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而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并没有涉及警务实战系统应用这一重要内容,严重滞后于信息化要求下的公安工作。当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均来源于普通高校,内容一直局限于计算机的一般应用,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普通院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几乎没有区别,缺少公安教育特色。
1.3 实践教学和考核环节弱化
当前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体系突出理论学习,辅以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在学完计算机课程后,并没有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存在只顾解决基础认知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任务的能力培养。比如对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图形、图像的处理等是警员的一项基本功,但学生却无法在学校得到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考核完全由上机操作完成,平时成绩无法在考试成绩中体现。
1.4 教师队伍公安实战工作经验有限
当前公安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缺少公安一线工作经验,对公安系统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是特别清楚,主要是这些教师大多都是普通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公安教学岗位,直接导致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公安实战几乎完全脱节,学生所学内容对公安一线工作帮助不大。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要改革
当前公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警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计算机应用课程已成为公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这种变革,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把高难度、纯理论的课程大胆进行改革。我们应该多开些适合公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偏重于应用的课程。我们学院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时间,大胆调整增加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
2.2 提高教师素质
2.2.1 强师德重素质
教师要具备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并为之奋斗,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真理、知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实践来掌握知识、明确道理,丰富情感、提高觉悟。所以,不论是课堂内外,还是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教师都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榜样。
2.2.2 求变革变理念
教师基础知识越扎实,教学视野越宽厚,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和运用才能越精和越熟练。教师要不断适应新变化充实内在,摒弃传统建立全新教学理念。教师应“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此,在公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要求教师要主动求变革,加强课改工作,努力使课程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传授知识时很自然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2.2.3 强素养增效率
学校要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突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计算机教师结合公安实战提升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到公安基层一线调研、锻炼。了解公安机关迫切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掌握和了解公安实战一线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将这些需求带回来成为课程改革的动力和源泉。二是向公安专业课教师学习。采取以老带新的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业务骨干,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树立以实战需求出发研发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材教法等,最终通过教学为公安改革服务。了解计算机在解决各警种公安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在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更要突出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知能力等,促进培养学生热爱公安政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以创新促课改
2.3.1 更新公安应用专业教材,贴近警务实战
为了解决现行计算机教材内容与公安工作实际相脱离的实际,应加紧公安计算机应用系统教材的编写。专用教材讲授计算机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例如:国家安全保卫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刑侦信息系统、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监管信息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公安高等教育信息网等。针对不同公安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体现特色,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公安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例如:对治安专业的学生,重点介绍人口信息系统、治安管理综合系统的使用;对侦查、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要着重讲解刑侦信息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CCIC(全国犯罪信息中心)系统和“被盗车辆”信息查询等;对交通专业的学生,介绍交通综合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机动车驾驶员信息系统及交通指挥中心的功能和使用。另外,对非公安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开设计算机专业课以外,还开设一些与公安专业密切相关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
2.3.2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例如,在课程设置中配套安排上机实践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免费开放机房、安排教师辅导、开展“第二课堂”环节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大赛”,如网站开发、程序设计、作品展示等,使教学方式从老师要学生学变为同学们自愿想学。在初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封闭网络环境,安装各种基层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应用软件和管理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模拟实战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3 优化课外实验活动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除了增加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比重之外,还要采取“开门办学”的教学组训方式。所谓开门办学,即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其一是“走出去”:根据学生的相关专业,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公安业务部门考察、学习。公安网络监察部门是侦查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前沿阵地,有许多宝贵经验和不断涌现的新情况,这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了解实际侦查计算机网络犯罪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些考察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其二是“请进来”:例如请有经验的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这种方式对在校公安大学生普及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就可以开拓眼界,了解专家带来的经验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最新动向。
3 结 论
为公安一线部门培养能够满足公安实际工作需求的人才,是科技强警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公安队伍最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不断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教学路子来。以上是笔者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许多想法还有待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希望能给正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的同人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侯金F.公安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科学时代,2009(1).
[2]崔和宏.公安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Case Teaching Analysi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Chen Haizhou
(Xianning Radio&TV University,Xianning 437100,China)
Abstract:Case teaching as a senior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stantly being applied by the majority of institutions and promotion.Purpose of teaching is very relevant because of its feasibility,it is being widely applied to more disciplin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to provide advisory assistance.
Keywords:Case teaching;College computer education;Practical application;Promote teaching;Recommended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根本的教学方法,案例本身没有答案,教导者的作用是从众多的案例中找出适合学生们讨论的案例。被教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教导。其主要特点在于学生是参与教学的,教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方面传授,他只是扮演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角色。讨论结果并非是统一的,案例教学法要求每个学员参与讨论,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此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能起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用。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构建注意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体现
(一)案例教学法适用计算机学科
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运用成了人们必须掌握的技术。如今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计算机掌握的程度也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这就对教师教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法以其运用幅度广,钻研程度深,已经成为了这一学科中最翘楚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若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导,只靠嘴巴传授的方式难以取得预期目的,所以要把同学们带到微机室,可以通过软硬件对学生们进行实战演练,通过某一课题实行无限制自由实验,答案不相同,但是人人都体会到了过程中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是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然而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传统教学法的一种延伸。学生自己动手,研究,讨论过程中,逐渐提高了独立思考,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训练
1.学生利用上机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项目。每小组由多人组成,按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开发的组成和管理要求,为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分配角色,分别制定项目计划,需要分析、设计、实现及测试等各个环节。教师参与到各小组并根据传授的知识及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指导。
实践训练进度应与课堂教学同步。在实践训练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想办法、查资料、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在研究问题找出规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学习知识。通过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等大量非智力因素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协商解决问题,课内拉动课外,两者融为有机整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充实有趣。
2.有效的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以《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这门课程为例来进行探讨。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选编案例是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一定要精心选编。案例教学法中提取案例应注意的几点:案例要新、精、活、实。选取的程序设计案例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综合性的问题,而且要有一定的扩展性以便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发和设计软件,除了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开发软件的基本过程和计算结构。让案例能够提供给学生以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牢牢的掌握知识。所以针对《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集合几章内容所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重点控件和环境设计等,把这些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独立功能的应用程序。将其贯穿于集合内容的始终,使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应该怎么去用,从而使同学既在理论上达标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到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达到了《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掌握一门语言工具,熟悉一个开发环境。
三、结语
由于案例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将课堂上的小意外转化得更有情境,那么很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案例教学在推广以及应用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化、社会化、网络化。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教学在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培养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好,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任务越来越重。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高等学校,也不同于一般的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即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所以,更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计算机这门在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课程,使其成为学生日后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的工具,充分体现其工具性。但是我们发现,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专计算机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计算机教师观念落后,学校对计算机硬件设施投入不够,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要求较低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接下来具体来看一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目的是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职业人
我们发现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教学方面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忽视甚至漠视基础课教学,尤其是计算机课。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不再以升学为目的,也不再以考试为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我们不能一方面减少学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使他们缺乏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
二、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学校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诚然,很多学校都配备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是平均到每个人,数量就屈指可数了。往往出现几个人同用一台计算机,或者教师要挤用一天中机房空闲的时间来上课的情况。如果课上还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知识的话,那么课下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巩固知识。可我们发现,在机房上机或在外面网吧上网的学生,基本都是在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真正用计算机来学习的几乎没有。这说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动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育课的开设,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计算机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很慢。现在的社会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领域,今年还是最新的,明年就过时了。要想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快、最有效的知识,就需要教师自身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针对以上所说现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改变其现状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视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印发了《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信息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提出了较细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此纲要合理地安排计算机教学的课时,并指定行而有效的教学计划,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订制他们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其次,要想计算机信息教育有所提高,硬件设施的提高是其基础。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我们还应该规范使用合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现在所能见到的计算机教材种类繁多,并没有统一使用的规范教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职业生活的需要,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教材。
再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先学会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计算机知识有其独特的时效性,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再按照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应该舍去。应删减必学内容,增加应用部分,缩短整个教学时间,使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特点选排教学内容,增加灵活性,使学生切实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要求和基础理论,对教学的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第二种解答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减去两个数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写有准备题和巩固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说出算式)
(1)书架第一层有600本故事书,第二层有200本。
(两层共有故事书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的故事书是第二层的几倍?)600÷200
(2)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
(做纸花比做小旗多用几张?)11-9
(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
(还剩多少张?)30-11-9
2.以旧引新
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求还剩多少张,可以从总张数30里先减去做纸花用去的11张,再减去做小旗用去的9张,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张。接着教师设疑:“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同时将例题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先试着让学生画出图,再说说算法。教师同时将正确画法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1)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20(张))
(2)还剩多少张?(30-20=10(张))
答:还剩10张。
2.画一画,做一做
小小图书箱有图书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还剩多少本?
(1)用上题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图上画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师出示题目和要求后,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做一做的题完成后,可请同学们再说说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还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同类型题“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午卖出11袋,下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
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解题方法想一想,说一说。要求还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盐多少袋和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应该先算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再算还剩多少袋)
4.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以上三个题的研究学习,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经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今天学习的第二种解法的特点,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卖了36瓶,下午卖了45瓶,还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卖了多少瓶汽水)
(2)请画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的部分。
2.第二组题:用第二种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1)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服装店运来200米花布,做儿童服用了54米,做婴儿装用了46米,还剩多少米?
3.第三组题:选择正确算式,并在()里打“√”
(1)学校里原有80盒粉笔,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还剩多少盒?
(2)商店有红书包40个,蓝书包5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难点
掌握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坚式计算例3:809+3764
3.竖式计算,把例3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相加.
4.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再调换两个加数位置相加,从中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同桌同学编题练习,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确: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计算,可以知道原来计算得对不对.
教师说明:为了使我们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就需要检验.我们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两次计算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的正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验算.板书:加法的验算.
今后我们进行加法计算时,要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教师板书竖式,并注意巩固计算法则.
(3)提问: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启发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结论调换加数位置并列出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运算的结果.指出:如果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同,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两次结果不同,则需要重新计算一遍.
在验算时,要注意调换加数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结果.
2.认识用原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1)向学生指出:在题目没有要求验算时,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数与计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师口述利用原竖式从下往上的验算方法.
3.教师小结加法的验算方法及要求.
验算加法,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检验.
做练习的时候,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
4.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三)全课小结
教师明确:今后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觉地验算,可以在原竖式上验算.
随堂练习
1.新华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卖了326本,还剩547本,运来了多少本?
2.学校体育组购进27个足球,购进的小皮球比足球多135个,购进小皮球多少个?
3.填空.
4.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54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并且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删除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强调“算用结合”,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教学无疑站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1]可以说,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很多是通过运算能力来体现的,而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由此,基于运算能力培养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目前有关于计算教学领域的研究主体作者群集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研究的内容大多涉及教学策略的提出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等方面;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工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多涉及理论方面,例如对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研究等等。可借鉴的计算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操作层面上的成果还不是很多。本文立足于国外计算教学具体案例的介绍,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实用性,希望能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国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介绍
本文选取了该系列教学案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则。
案例1:
一年级:花园中心。
学习领域:语言,读写能力和沟通技巧。
口语能力:使用语言来创造和维持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并进行角色扮演。
运算能力:①会使用10以内的数字加减(如6+4)。
②解决涉及超过10的加减问题。
背景资料:作为“成长”主题的一部分,孩子们要了解更多关于园艺的知识。在角色扮演的环节他们选择了创建一个花园中心。
活动说明:要求孩子们对花园中心给予适当的改变,购买和出售一定价值的物品。然后开始调查运用债券10便士可以购买什么。
关键问题:
①用10便士,你能买什么?
②如果你有20便士,你能买什么?
③如果你要花8个便士买一个大耙,支付了10便士,你的钱数会有什么变化?
④如果你买了6便士的铲子,但你不得不花10便士,你还有什么可以买吗?
通过创设花园中心,可以使学生在扮演园丁的过程中对花园进行相应的管理,如购买基本工具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货币认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2:
二年级:魔豆。
学习领域:①语言,读写能力和沟通技巧。
②对知识和世界的理解。
③口语能力,学会表达对一系列真实刺激和充满想象的故事感受。
运算能力:使用大脑中已有的有关于10以内的实例推导出其他的数字实例――加倍和减半运算(例如40+40)。
背景资料:这半学期的主题都是“生长”,向孩子们介绍《杰克与魔豆》[2]的故事,我们将种植豆类植物作为我们主题的一部分。
活动说明:通过上下文的故事设计一组数的问题。提问如果魔豆第一天长了10米,5天后魔豆的高度是多少?每天增加一倍呢?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问题被简化到1米。并提供给他们表格和图形来完成。
关键问题:
①2天后魔豆有多高?
②请问魔豆增长的高度每天都一样?
③5天后魔豆增长有多高?
通过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然后引出关于魔豆豆茎长度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引导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将“第一天增长了10米换成第一天增长了一米”简化问题,并通过模型和图表的方式自己来体验“每天增加一倍”的真正含义――“豆茎每天增长的高度是前一天的两倍”,从而可以判断出“豆茎每天增长的高度不相同”这一结论,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倍数问题。
案例3:
四年级:塞文潮。
地理:①理解地理位置,环境和流程。
②学习者学习塞文潮的相关知识,并为想去参观的人制作一份旅游信息指南。
运算能力:①在24小时的数字时钟上会读取小时和分钟。
②使用已知表的事实查找零碎时间,例如20的1/6。
③使用日历计划事件。
背景资料:在地理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者制作塞文潮的旅游指南。本指南将为人们提供潮波时间表,潮波的大小,踏浪的安全提示,在现场设施,每年参观的游客数量等。学习者将通过多种来源提供与塞文潮相关的信息。
活动说明:学习者在阅读和记录这些信息时要使用说明书并将回
一些数学基础问题。
关键问题:
①如果100个人中的1/2这个月来塞文潮冲浪,共有多少人来冲浪?
②如果72个人中的1/6乘坐公交车前往塞文潮,共有多少人乘坐公交车旅行?
③如果81个人中的1/9的参观者来自威尔士,有多少人来自威尔士参观?
④如果班里1/4的儿童(共28人)允许参观,有多少人能参加旅行?
⑤塞文潮本月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塞文潮将于本月什么时候结束?
⑥人们希望在19点之后冲浪,最早是什么时候?最晚呢?
⑦现在是什么时间?下一次塞文潮到来时是什么时间?
将识钟学习与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观塞文潮相联系,并通过对相应时刻的学习介绍塞文潮相关景点的时刻,将旅游时间表与识钟教学巧妙结合,既了解了地理知识又将对时钟与分数的学习融会其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旅游指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的启示
2.1 案例的内容设计可以更为生活化,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我国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教学方面来看,就要求教师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多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例子,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上述案例设计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贯穿了地理、历史等知识于数学教学当中,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些内容展开去,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2.2 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增强教学案例的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这表明,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意义。之于教学案例而言,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应该是衡量其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上述案例中,所选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情景为导入,对于这些鲜活的事件,以童话故事(如案例2:魔豆)或者介绍地理风景名胜(案例3:塞文潮)等丰富的形式展开教学,再辅之学生查找网上资料、动手制作、观察等丰富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不仅学习到知识,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收获。
2.3 案例设计应让学生在参与中生成并积累相对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
上述案例中创设的各种探究和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生成并积累相对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生自作,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交流、讨论、总结、应用等环节,并且在每一环节既有外显层面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积累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窦平.小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解径[J].2012.
[2]Jack and the Beanstalk[Z].
[3]http://.uk/SiteCollectionDocuments/Learning/Your%20Professional%20Development/Induction%20EPD/Induction/Training/Numeracy/Exemplifaction%20Materials%20-%20KS2.pdf[DB/O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张新颜.英国小学计算教学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4).
[6]王希荣.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乡教育学院报,2004,(12).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8]吴海青.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比较――美国纽约州中小学考察录[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讲述、经验分享,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现象;能利用搜索工具检索出相关信息,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激励竞争以及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病毒产生和发作的过程;通过观看“计算机病毒的自白”、网上搜索,知道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通过上网搜索和“你说我说”活动总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通过“实战论英雄”活动,掌握查杀病毒的方法;网上探索查杀病毒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积极应对病毒,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小组对抗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几个基本特点和预防的方法;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及防毒方法。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
师:在讲课前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昨天老师计算机开机后,像往常一样登录QQ,可是当输入完账号和密码后,就弹出一个“此账号已在别处登录”的对话框(如图1),紧接着计算机不受控制了。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生:计算机坏了;计算机中毒了。
师:对,是计算机中毒了,那该怎么办?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电脑小卫士训练营”,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学当电脑小卫士。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小卫士训练营”活动规则:本训练营分成三个队:队名可以由每队的成员根据杀毒软件名称自己命名;通过四个环节,最后依总分评出金牌队、银牌队、铜牌队。现在各队决定自己的队名。
2.认识、了解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中病毒的常见现象
师:活动规则介绍完了,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大家在平时使用计算机时有没有遇到过计算机病毒?谁来说一下?
学生踊跃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计算机病毒真知道不少,但是你们知道吗,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跟庞大的计算机病毒家族相比,那真是沧海一粟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病毒种类已经达到了550多万种。如果大家登录一下杀毒软件公司的网站,看看那里的每日病毒播报的话,你们就会发现计算机病毒真是层出不穷,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病毒产生。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计算机是否中毒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通常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如果出现计算机速度越来越慢、系统反复重启、屏幕异常或无故蓝屏、文件损坏、文档和资料丢失、账号和密码被盗、键盘和鼠标异常、网络连接异常等情况,很可能是遭受了计算机病毒这个不速之客的侵袭。下面为了让大家零距离地感受一下计算机病毒,真正地认识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几种病毒发作时的真实情境(如图2、图3)。
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了这些病毒发作时的情况,那想一想,为什么这些病毒发作时的表现是千奇百怪的呢?它实质到底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要编制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计算机病毒的神秘面纱。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计算机病毒的自白》。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师:在定义中有很多的修辞语,如果把修辞语去掉,留下中心词,我们看看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生:计算机病毒是程序。
师:那人们为什么要编制出这样的程序来呢?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产生的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无意识的行为、有意识的行为。
(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师: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基本特点呢?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讨论交流。教师对基本特点稍做总结。
师:为了检测同学们对病毒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训练营的第一个训练项目:风险抢答,如图4,并给大家总分表(如表1),记录每个环节得分。另外还要大家总结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病毒档案制作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那现在我们进行训练营的第二项训练:病毒档案。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和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病毒档案(如表2)。老师会根据制作的速度、正确性、完整性分三个档次:30分、20分、10分。
开展第二个活动:制作病毒档案。小组展示、评分。
教师提供三种病毒:QQ尾巴病毒、震荡波病毒、毒欢乐病毒。
(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师:刚才我们对计算机病毒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对计算机系统资源有破坏作用,甚至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么可怕的病毒,是不是我们就此不上网了,或者干脆不用计算机了?
学生集体回答。
师:对付计算机病毒,我们应当做到“防患于未然”。古人云,预防胜于治疗。所以预防计算机病毒对保护你的计算机系统免受病毒破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呢?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整理信息。
师:现在我们要进行训练营的第三项训练:你说我说。
开展第三个活动“你说我说”,关于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看谁知道得最多。
教师总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四要、四不要”和病毒防治十法。
思考:上面的预防措施都做到了,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我们怎么来保卫自己的重要数据呢?(备份)
师:当然了,预防病毒最重要还得从我们自身做起:①我们自己不能制作、传播病毒;②使用正版软件;③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6)查杀病毒
师:虽然我们说预防胜于治疗,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治毒和预防都不可忽视。尽管我们有很多的预防方法,但有些计算机病毒实在太厉害了,有时候我们还是防不胜防,最终我们的计算机还是可能感染病毒。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专杀工具来查杀这些病毒,通过系统漏洞传播的病毒还需要给系统打补丁,利用杀毒软件杀毒。
师:现在我们进行训练营的第四项训练:实战论英雄。落后的组可是要加油啊,这可是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开展第四个活动“实战论英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瑞星杀毒软件。
(7)课堂拓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病毒,可是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病毒出现,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病毒的最新动向,以便我们预防。比如,现在我们常用的U盘、手机成了病毒的主战场。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U盘、手机病毒都有哪些,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想一想怎样去预防。
学生讨论、交流。
师:现在国内外的杀毒软件很多,但是每一种杀毒软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比较一下常用的几种软件。同学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各种杀毒软件的优缺点。
3.小结
师:今天的训练营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在以后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计算机病毒日新月异,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只了解了他的冰山一角,如果下次遇到其他的病毒,我们怎么来处理呢?
生:上网查找资料。
师: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毒也必然会随之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和病毒的对抗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反思
课前设想: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这节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在活动中学,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规定范围,让学生很容易找到概念和知识点。
课后反思:通过对这堂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很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本节的知识。但由于本课以活动为主线,活动时间主要是看学生的参与情况,因此课堂的时间比较难把握。对于课堂活动中的评价,显得有些单调,只是简单的计分制,流于形式。
点评
本节课作为吉林地区的精品课,经过反复的“同课异构”打磨,曾经在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吉林市第十三中学、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和吉林市双吉中学“送课下乡”,得到广泛认同,不失为一节好课。
“计算机病毒”内容部分,属于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难点、技术难点和教学难点。然而,作为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最低门槛之一,病毒知识是必备的“防身术”。如何让初中生接受良好的、正面的计算机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基于此全面展开的。首先,教师通过QQ登录失败,引出病毒话题,就此展开有效教学,确立本节课主题“电脑小卫士训练营”,同时,产生了活动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细则,如要求小组名称要以知名杀毒软件命名,学生必定选择自己喜欢或熟知的产品,而且也能证明学生的使用经验,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了铺垫。
关键词: 公安院校;能力本位;计算机;教学改革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ions;competency-based;computer;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17-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日益猖獗,社会危害日趋严重,信息网络安全与计算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形式非常严峻,给公安机关涉机、涉网案件的侦破带也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目前在公安的日常工作中或者办案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的,计算机的应用给公安办事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信息采集,网上办案,交通管制,网上通缉,指纹识别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那么,如何将与公安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最新成果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当中,提升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面向应用需要,面向公安工作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以应对复杂而严峻的公安工作,成为目前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现代警务特点和警察职业所需,引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新模式,为培养现代警务急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创建了新局面。
1 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的思想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在90年代传到我国,在我国有几种称谓,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培训以及能力本位教育。[2]
能力本位就是讲在职业教育中以职业的实际能力为依据进行。通过对职业活动的要求出发,然后教授学生完成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3]
2 基于能力本位的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
公安院校的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职业教育[4]。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面向应用需要,面向公安工作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原则。因此,结合“能力本位”的特点进行分析,目前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定位不明确,没有根据公安实践工作对计算机技能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目前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仍沿用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仅开设计算机应用等简单的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也与公安工作相脱离,没有体现公安工作的特色。
第二,教学内容落后,没有按照当前的公安人员工作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课程。目前的公安院校教育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并没有针对公安的职业需求而进行教学的改变,仍然是以最简单的打字,排版等最基础的课程为主要内容,明显满足不了公安岗位的计算机需求。
第三,教师队伍缺乏基层锻炼,无法提供对公安实战工作的指导。公安院校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虽然在计算机领域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没有在公安机关基层锻炼,导致对计算机在公安工作中有哪些应用教师自己也不甚了解,更不要说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来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
第四,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不合理,采用形式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评价缺乏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目前,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
综上所述,目前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突出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难以培养符合职业上岗要求、具备胜任公安实战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技能的学生。因此,需要紧紧围绕“能力本位”的思想对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3 基于能力本位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都依据一整套“能力”来制定,其中,这些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所必需的。根据目前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 “能力本位”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3.1 针对不同警种的工作职业特色,分析其公安业务中对计算机水平能力的实际需求,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能力本位”要求教学目标对培养人才的定位明确,就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而言,需要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具备某警种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可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公安人才。
随着“金盾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安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如刑侦、经侦、治安、网监、户政、出人境、交管、监管等公安业务都实现了程序化、标准化、智能化。因此,为了使各警种所对应的公安专业,体现特色,使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公安工作信息化的需要,必须针对不同警种对计算机能力的具体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3.2 对公安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了解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实时更新并模块化教学内容以适应警务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不同需求的模块,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完一项内容,就能完成一项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因此,应打破传统公安学科体系的界限,重新按照各警种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组相关学科知识,构成不同需求的教学训练模块。以岗位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性教材,以满足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求。
3.3 注重师资培养,不断加强教师的公安一线实战经验 要经常性的与警务部门合作,进行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安排教师到公安部门去实习,在实践中发掘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试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使得教师回到学校之后,面对学生进行的教学更加接近现实,并且更加真实,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4 更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行面向职业的计算机实践,增强公安实战能力 打破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合作-抗辩”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教学课堂。
此外,在努力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体现在机房与第二课堂,更表现在贴近公安实战,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犯罪的知识等方面。除了增加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比重之外,还应该紧密结合公安实际工作内容与需求设计实验内容,明确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的技能,使得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通过一次实验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在将来的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面临问题的强烈愿望。
3.5 采用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多元化的,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从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创新意识方面等进行评价,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总之,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需要紧密围绕公安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实战中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有效而实用的改革。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方面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目前犯罪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很重要。这就要求公安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用自己的技术手段遏制住目前的犯罪形势,这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公安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力度培养未来公安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积极的实施教学改革,为我国的公安部门培养出真正的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明.公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