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5: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篇(1)

横山第三中学虽是所县办初级中学,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主要来于农民工家庭和边远山区贫困家庭。学生的数学学业整体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比例较大的特征。而这部分学困生因数学基础差、数学能力弱、数学知识断层、数学兴趣淡薄,就大多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现象在国家废止初中升学考试以后,愈演愈烈。中学教师感慨道:这课实在没法上了,于是便抱怨家长,抱怨小学教师。但感慨归感慨,抱怨归抱怨,我们还要面对现实。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转化学困生对策小组。

我们认为,初中生智力发展差异不是很大,智力因素不是拉开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学业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初中生小学基础有差距,情商发展不均衡,才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学生基础差,可以通过个别辅导、降低坡度、家庭配合等多种办法,综合用力得以解决。

学生情商低下,才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集大智慧解决。找出病根,还需“对症下药”。我们总结出了几条基本经验,即树立动机、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培养感情。具体做法如下:

一、帮助学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获取成绩为目标定向,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不理想的成绩是在乎的,但他们只关心分数,不会从考试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对考试紧张害怕的不良情绪又促使他们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形成了“紧张害怕―得不到好成绩―在乎却不会总结”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

1.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意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中考,也不是单一地为了获得某些知识,而是培养一种思维能力,甚至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

2.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在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观念,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力、承受力等。

3.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反馈,如果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提高学业水平的愿望。

二、激发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学困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特长,采取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策略,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经验不丰富、知识面有断层,等等,所以学起来很困难、很吃力。教师要在课堂上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对新课一开始要尽量讲得浅而易懂,然后再层层递进,包括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练习的设计,等等,也要照顾学困生。

三、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般是:不能完整地听完一堂课,对教师讲解内容感兴趣的就听,相反,就不听;对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有应付差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对症下药”,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做到“四多”,上课时,视线多在他们的脸上停留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提问时,多向他们提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当他们想回答但又不敢回答时,老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仿佛向学生传递“你真行”,当他们把问题回答正确时,老师能够亲切地说:“你回答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使其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在批改作业时,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多写几句鼓励的话语,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诚心;上辅导课时,在他们身边多呆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耐心。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向他们介绍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养成“每课一复习、每章一整理”的习惯;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养成重视“每一个错误”的习惯。

四、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加强个别辅导,增强实践锻炼。除了对他们降低迁移坡度外,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个别辅导,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中,可以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听课、记忆、复习。

五、和学困生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学困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关注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多年来,我坚持帮助学困生补习,并不断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和他人一样取得好成绩。

总之,对待学困生我们要以公正的态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定能巩固转化的成果。同时,教师要明白,给予爱心是转化的前题;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沟通感情以心交心是转化工作的催化剂;严格要求则是转化工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学习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篇(2)

学困生就是在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会存在着学困生,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当然也存在着学困生。现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难点,如何做到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成为了语文教育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希望对于未来的初中语文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1.让学困生学会自信

一般来看,学困生大多数都比较自卑。这种自卑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导致的同学之间的轻视,可能是父母工作太忙而忽略他们等等。他们感到自卑之后更加不能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就成为了学困生。所以,学困生转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让学困生学会自信。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学生成绩不好不是耻辱,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关心不关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也应该积极的给予孩子们关心;最重要的就是在课程上教师应该积极的给予学困生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就算问题回答的不够完美也应该及时的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必定让学困生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他们才会更加的自信,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2.积极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的学困生都没有积极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兴趣作为导师学习才有动力。作者在此将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

2.1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多引用事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没有很显著的作用,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多讲解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事例或者故事,以此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习陶渊明的诗词时,可以讲一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如果这些还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话,教师可以适当的讲一些自身的学习语文的经历以及经验。新的课堂模式必定会受到学困生们的欢迎,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2.2让学困生们尝到成功的感觉。很多的语文学困生不是没有努力的学习而导致的,而是因为学习之后没有很好的成果而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适当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比如说,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出比较简单的诗词考试,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简单地语文诗词考试学困生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也是在隐形的增加学困生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2.3积极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学习。初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学生们还没有摆脱小学的稚气,也还没有高中时的锐气。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新颖的事物,学困生当然也是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来积极地开展围绕学困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比如说文学故事比赛、诗词比赛、观察写作比赛等等。让学困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通过以上的这几种措施可以培养学困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如何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是学困生转化关键的部分。作者将这一部分具体的分为了以下三点:

3.1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学困生与一般的学生不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同一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优生一天就可以完成,学困生却需要两天。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导学生,比如说,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对于学困生要求。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必定会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3.2教师适当的进行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教师在了解学困生具体的语文学习薄弱的部分之后,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课外辅导。比如说积极地运用课间十分钟,或者是午餐时间等等,这些时间或许就能解决学困生很多的语文学习疑点。

3.3制订长期的学困生语文学习计划。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规划。不能简单地靠几次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就能实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必须制订关于学困生转化的长期计划表,分阶段的来进行实施,具体的规划课外辅导内容、大概时间等等。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实现之后,再来实行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计划。这样有步骤、长期的计划才能真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才算是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学困生转化要从培养学困生的信心、兴趣开始,然后逐步的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具体的转化措施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总结。切实的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语文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初中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范晓红,郭洁. 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理解监控的发展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3).

篇(3)

【摘 要】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教师、家庭、社会等方面,要转化“学困生”,必须从教育教学研究对策,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措施目前,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客观存在“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科教学应该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呢?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一)“学困生”自身原因“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是“学困生”形成的主因,主要有: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困生”因升学无望或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很多都是得过且过,无明确目标,无学习动力;意志不坚定,“学困生”对学习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懒开动脑筋,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学困生” 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嫌弃,因此,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笨,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有出路,长此以往,形成了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不敢与老师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形成了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学习上失去了自信心。(二)外部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语文基础较差,由于农村小学阶段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而又得不到及时转化,升上初中后,初中管理和小学管理及教学上的差异,致使这部分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还有很多农村初中未处理好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出现了部分“学困生”。应试教育仍困扰着农村教学,目前,在农村初中,应试教育仍唱主角,为了提高升学率,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往往是初一阶段重全体,初二阶段重中等生,初三阶段重优秀生,盲目地提高学习难度,形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家庭原因,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有的父母文化素质很低,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学困生”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文化教育方面几乎为零,更多的只是衣食方面的帮助。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社会原因,近些年,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现实中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初中学生与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相上下甚至还要高,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初中学生中有所蔓延,导致部分学生不愿自觉去学习,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教师原因,在农村教师中,一些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素质标准,在教法上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一些教师只注重班级优秀生,而忽略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致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一些教师当学生犯了错误后,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不良手段,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我认为要转化“学困生”,必须从教育教学研究对策,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针对上面提到的几种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对他们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他们施以爱心,从积极的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 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在学校里,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却无处可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去关注学困生,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接近学生,感化学生。我在教学中就一直用博客的方式,鼓励学困生在上面留言,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不想留姓名就不留,这个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困生少了面对面的压力,也没有了让别人知道的尴尬,渐渐就能大胆地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老师的博客上说出来了,最后,他们慢慢地接近我,接纳我,也乐意学我教的语文科目。 2. 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就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减轻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克服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3. 要转化学困生,就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班的语文“学困生”喜欢唱周杰伦的歌,我就教他们如何去赏析周杰伦的歌曲,并逐步教他们学写一些简单的评论,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像电视的广告、街上的商店名等,都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学好语文。(二)教学对策1.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如: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利用多媒体教学,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2. 拓展阅读空间。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是课外,没有课外阅读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在激励学困生学好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他们课外阅读的引导。学困生的课外阅读普遍面临书源枯竭,不知读什么书,怎样读以及没有兴趣读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从“创造条件解决书源,树立榜样好书共享,结合课文推荐书目、优秀生带读、定期进行学困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会”这些途径来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困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看自己想看的书,使他们从阅读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好。这些年来,经过引导、推荐、由浅入深的阅读,班上部分学困生还是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预习课文布置的查资料一项,有些学困生都能很积极去对待,并把查找到的资料发到我的博客上。 3.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他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4. 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更不要说对新课的理解了。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常用的辅导方法有:①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对他们不讥不讽、不舍不弃,对其抱以爱心、耐心、用心的态度,相信语文教学会达到“开发学困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困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参考文献】[1]胡友仁. 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 [2]何家. 谈中学差生的衡定标准、类型、成因及转化.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丁月霞. 如何培养专注力来提高语文素养. 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5]龙智基.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探讨. 基础教育研究,2007(1).

篇(4)

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把初中数学内容学习得很好,特别是到了九年级,情况更为严重。而数学这门学科又是比较特殊的。它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那么如何利用九年级这一年时间转化数学困难生,这是学校、家长、数学学困生本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数学学困生的基本共性

(一)数学基础差

因为长期处于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下,所以有不多向思考、不问问题、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等情况。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正常地用数学语言再现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定理和说明概念之间的结构体系。

(二)作业完成不及时或者抄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遵循该有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三)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依赖性强

上课精神恍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毫不搭理。对于课堂练习马虎了事,不积极思考。缺乏自我学习能力,不能独立找出问题的重点,不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速度慢且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无自觉性。

二、课堂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转化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从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来讲,传统教学方法过分追求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特别是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比较枯燥,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到厌烦。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课堂的设计上,应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数学和生活严密集合,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而这些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好奇心,开展探究性活动,调动学生思维功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烦学习为喜欢学习。

(二)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针对数学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特征,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不是强硬的压制,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既能直接参与又能观察和评价,乐在其中。

(三)进行学法指导,改变学习习惯

数学学困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一般不愿自己思考问题,一切知识等着老师教或者遇到问题马上丢到旁边不闻不问。在此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逐步让其独立地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不能独立解决时,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可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当然在这过程中必须有老师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不仅如此,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要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并注意检查完成情况,教学中也要提出严格要求。

为了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探讨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如何做作业。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四)适当开设第二课堂,给学困生找回信心

由于七年级、八年级成绩不佳的原因,九年级入学开始,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一般都会失去信心。开学之初,为学生找回学习信心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开学之初对学困生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采取低起点、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再受到挫折,使学困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为学困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家庭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家长辅导小学数学内容

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告知:“孩子已经上九年级了,马上就要升入高中,但是数学学习成绩很差。肯定是七年级、八年级的数学基础没有学好,希望老师给辅导辅导。”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很多学困生不仅七年级八年级没有学好,小学数学知识都没有搞明白,特别是分数运算、几何图形、方程与应用题和统计,而这四个方面又恰恰和初中数学联系很紧密。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对于现在的70后家长而言,完全可以自己辅导。

(二)家长督促学困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由于学困生做作业比较困难,难免为了应付交作业而抄袭,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督促其独立完成。如果有能力辅导九年级数学的家庭,可以自己检查作业对错,并和学生探讨。如果没有能力辅导,建议家长保管参考答案书。

(三)家长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适当为学困生买参考书

对于给学困生的参考书,内容不能太复杂,题目不能太多,并且对题目要有很详尽的答案解析,这样可以培养解题思路。

综上,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悉心努力下,一定能够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更好地参加中考,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芝霞,刘江洲. “四多四少” 培养自信心[J].教育,2009(29).

[2] 张海燕. 让学困生走出心理阴影的教学策略[J] .教育革新,2008(11).

篇(5)

High school, poor student 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nsformation of poor student

Zhou yongbing

【Abstract】"Poor stud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s a long-term, arduous work. In the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poor student", 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the "poor student", flexible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constantly adjust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nsformation "poor student".

【Key words】Poor studen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在高中学习阶段,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上遇到了诸多困难,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有效的转变方法,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学困生。为了帮助学困生学好高中课程,教师应设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学好的信心,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高中学困生形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等),并对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农村普通高中更是如此。这样不论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如果不转化,教育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如何提升学生综合学力、打破分化瓶颈,分析学困生出现的原因,研究探讨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1.1 高中学困生的成因: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经过调查了解分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的影响: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相比初中教材而言,高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这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把握知识,就容易形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出现知识欠缺和能力欠缺,对目前学习困难大、效果差,从而成为学困生。

(2)何为基础知识?教材课程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法则、原理,以及思维方向等,都可以看做是基础知识,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该记的记、该背的背,应该掌握、运用的一一按要求巩固,进而达到消化理解,实现问题解决之目的。

1.2 学困生自身的因素

(1)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懒惰怕动手、动脑,有些学生过去就是学困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或严重偏科,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会不到学习中的成就感。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消极抵触情绪,逃避该学科的学习,长期以往成为学困生。

(2)缺乏坚强的意志。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中学科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或是上课不专心,甚至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丧失自信心,选择放弃。

1.3 教师因素

(1)教师教学上“一刀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一群个性差异的学生,经常会发出同一个指令,较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统一划一”的要求,必然会出现部分学困生。

(2)在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在教学中启发导学不够,对学困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师的教学着眼于知识讲授,教学缺少艺术性,学生缺少兴趣,导致学困生更加厌恶学习,最终放弃学习。

(3)师生关系不融洽。有些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感情投入,缺少对他们的关爱,使学困生感觉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 家庭方面的因素: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子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学困生。

1.5 社会方面的因素: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学习,有的甚至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不能自拔等等。

2 高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们应在非智力方面和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和转化。

2.1 非智力因素方面:掌握学困生心理,关爱、宽容学困生 :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困生”应多关爱、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主动接近他们,多表扬、多鼓励,这样会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制力,使他们能在教师的经常鼓励中逐步协调自己的情感,克服逆反心理,为学习扫除心理障碍。

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方法新颖就能吸引学生,使他们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重要作用。

2.2 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他们树立起信心,体验成就感,与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就逐步有了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布置不同的作业,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检查学困生学习过、完成过的任务或作业,以检代辅,检辅结合。成立学生间师徒结对小组,让优秀学生辅导和帮带学困生,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立体互动辅导关系。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时, 教师还要注意到“学困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篇(6)

在农村初中当中,学困生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群体。如何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困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因素,笔者对南宫市吴村中学、苏村中学、垂杨中学、段芦头中学四所农村初中的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出现困难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校风班风、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原因、教师素质等四个方面。

一、校风班风的影响

学校学习多是集体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与学校和班级的行为风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通常来说校风班风包括学习时间的超前性、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方法的创造性、情绪的稳定性和心理的愉悦性等六项具体内容。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形成强大的上进心,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不良的校风班风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面临学习困难和问题时产生畏难情绪。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对比首都师范大学林宜玉对优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对校风班风的认同度差异较大,优秀生从不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根本没有学习风气,而学困生当中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根本没有学习风气的人所占的比例都高达13.3%。因此,如何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增加学困生对校风和班风的认同感,以优良的校风和班学感染学困生就成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第一要务。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温馨生活的港湾,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生活实践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多是走访生,在家庭当中生活的时间较长,家庭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城市初中学生。就目前来看,农民素质较低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村教育仍不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仍是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和迟缓的重要因素。此次调查当中,笔者主要通过两个问题来进行分析:一是“家长虽然不能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但常常叮嘱要好好学习”,二是“家长难以承担初中的学习费用”,从这两个方面得出的调查结果,对比首都师范大学林宜玉对优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家长在不能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存在明显差异,而一般来说,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在文化程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三、学生自身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一直坚持总结复习的学困生仅有12.7%,不能做到“将每次测验的错题弄明白”的学困生占56.7%,能够做到“将所有难题弄明白”的学困生仅占4.7%,也就是说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处理学习内容和学习当中出现的错题时存在问题,学习主动性不足,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将数学学习落到实处。在对待新学内容时,有52人认为自己难以做到将所有的新学内容弄懂。因此,教师应该在研究学生和指导学生学习上多下功夫,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数学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预习和自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学困生特别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教师的理解、信任和帮助,渴望教师能够多提问、多关心、多表扬。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为学困生提供练习机会,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使其学习信心倍增。

四、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加工、制造学生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重在为学生提供成长环境、学习条件。能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在此次调查当中,主要从教师的数学素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学生的评价三个角度来做了分析。

(一)教师数学素质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调查来看,农村数学学困生当中,有30%的人对自己的数学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满意。教师的能力和知识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知识、情感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体现到了教师的职业活动当中。但是由于教师能力的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因此,此次调查并未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调查来看,认为数学教师能够平等对待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学困生占70.0%,也就是说在多数学困生看来,数学教师都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的。由于数学教师更加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未能做到一视同仁,优秀学生就会滋生一种优越感,形成骄傲情绪;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会主动地选择疏远教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教师在心理上存在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愿意与学生来往或者只是与少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往,让学困生产生了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低人一等,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应付,教师的消极心理使得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更加不足。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如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等,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呢?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转化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形成并非朝夕,那么学困生的转化也并非朝夕。所以老师在进行转化时,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有针对的进行因材施教,要从根源处着手,进行对症下药,进而消除学生形成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帮助他们走出学困生的困境。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尤其不能丢下一个“学困生”。事实证明,“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浅谈几点“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他就会对老师所教的科目非常感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之中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喜欢上自己。老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为学困生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引导他们逐渐具有学习的信心,愿意自主的去探索和教学,进而在此过程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由此句话可知,老师不可以忽视学困生,只要老师善于引导,随着教学环境、氛围、方式等的改变,便可以引导学生逐渐的爱上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付出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三、实施分层教学,善于鼓励

在教学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困生在课中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这样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和指导,可以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学困生,从而让他们可以关注课堂,认真听讲和学习。比如在解决计算题之时,老师可以从基础知识讲起,帮助学困生可以循循渐进的进步;进行随堂练习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递进式的题目。老师要运用好课堂有限的时间,安排好各项活动时间。同时老师在备课之时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使优等生学有所获,还要使学困生逐渐进步,使学困生保持好学习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之中存在学困生是必然的现象,但是老师要做到平等看待所有的学生,对待学困生要多一些关心和爱心,使学困生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不断进步。老师要做到尽最大努力去转化学困生。

【参考文献】

篇(8)

初中英语的词汇量、句型和语法等知识日渐复杂,再加上其它众多因素的影响,各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部分英语学困生,学困生的客观存在不仅影响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因此,我们每一位初英语教师都要重视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1. 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生成为英语学困生基本上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做好英语课堂笔记;对整个学习都比较厌倦,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能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向教师请教,日积月累形成重症;少数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2.1 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教材中的知识层面都是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随着词汇量和语法的增加,学困生往往跟不上步伐,知识漏洞越积越多,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部分英语教师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要求,对学困生形成了巨大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成绩不进反退。学困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较差,又怕被教师指责或学生取笑,有问题也不愿意开口向教师或学生请教,因此英语教师要时常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其突破心理障碍,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英语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播放一些英语动画片和电影片段,配合视频让学生深动形象地理解所涉及的重点词句。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初中英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不够的,正确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习题巩固,同时促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优秀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出学习效率高、易于操作的学习方法,及时向学生推广,在教学中做好督促与指导。例如,在上英语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本,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一定要强行让学生记录,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让学生浏览课堂笔记,不理解有困惑的提议可以及时提问。每天早读课时留置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背默单词,并坚持每天课前检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形成习惯后,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2.3 开展英语帮扶学习

当前新课改中,小组学习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组织开式,其实在小组学习中学困生的收益应该是更大的。通过小组学习,以优帮差,可以督促学困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通过一部分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帮助教师辅导学困生有着一举两得的作用,不仅可以辅导学困生,还可以帮助优生复习巩固。学生之间的帮扶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加入一些竞赛项目,以此来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竞争力,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更好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2.4 英语教师要多给予学困生鼓励和表扬

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对于学生学习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做注意到细处,在课堂教学点滴中贯穿鼓励与表扬,不要用简单的“NO”对学生一票否决,教学用语一定要温和,通过把问题简易化,排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我们一定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另外还要注意多用眼神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流,鼓励他们主动举手发言,尽量多给他们机会表达观点。在批阅学困生的作业时,我们要尽量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从而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篇(9)

预习是一个新的学习周期的开端。可利用自习课时间或课余时间,帮助他们预习新课,熟悉单词的读音、词性及词义,试读句型、课文,翻译句子等。课堂上,可让学困生朗读预习过的单词、句型等,必要时让他们自己总结刚学过的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常用词语。

二、做好课后复习

复习是对知识的运用和进一步梳理。要求学困生一定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通过复习来消化,然后再做作业,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并对学困生学习的过程进行适度的监控,要求他们按照“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课内后课外”的流程来学习英语。这样,他们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他们的学习成绩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建立“错题集”

要求学困生每次作业或测试后,将自己做错的题记录下来,整理到“错题集”上,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加以改正,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设立“质疑薄”,鼓励提问

学困生在课堂上,有时听不懂又不愿问,做作业时就有困难了。这种不懂又不问的习惯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让学困生每人建立一本“质疑簿”,把他们不懂的问题记在上面,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上来,查看一次,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辅导,这样他们就会逐步养成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就会在英语学习方面慢慢取得进步。

篇(10)

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由景县安陵中学马英申报的课题《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经衡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立项为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第二批课题,属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课题,课题批准号:0904179。

我校在全县农村初级中学里是条件比较差的,学困生在我校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流失率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差,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然而,当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学困生,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消除它们的学习心理障碍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学生正处在生命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

本课题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症结,有利于构建新的

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通过此项研究,重建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立足于应用探索,立足于全面实践。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预期取得成果易于推广,而且能突破学困生教育的瓶颈,让每个学困生都找回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能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这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的。

(四)省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将学困生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对象始于80年代初。十多年来,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公开出版了近十部有关的专著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开题报告条件保障。虽然在学困生心理障碍方面已有好多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国外有关理论和做法的移植较多,结合我国国情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以调查和经验总结法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再有,对学困生教育干预的实验以个案研究为主,在正常的班级教学中渗透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少。

(五)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课堂教学中渗透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2、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来分析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3、把缓解、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一)研究内容1、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生学生心理障碍的家庭、社会、学校因素,并

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个案研究档案。 2、研究分析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具体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3、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中的动态关系。

4、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来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二)研究目标,围绕教育的培养目标,矫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清除或减轻学困生身上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重塑他们健全的人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初中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 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新认识,探索这类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规律,帮助他们找回“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心态。具体任务是,a、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现状的调查。b、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c、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2、研究方法 a、调查研究法: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观察、测试等手段,有

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b、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

困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c、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的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d、经验总结法:依照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

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我们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三、研究基础

近几年,我们学校对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较为关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点经

验,使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征文。

课题负责人马英,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研究能力,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2007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班主任。被聘为衡水市初中数学学科教研核心组成员曾参与课题“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的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吴铁新在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

物上多次发表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学校领导对此课题非常重视,课题组成员敬业精神强,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对本课题有自

己的见解,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其成员中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张秀良、教导处主任吴铁新、有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马英、徐红旗,并且文理学科老师兼备,中、高级职称都有,课题组成员四十岁左右,均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能力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学校有互联网、图书室、阅览室等可用资源;并有一定的经费做支持;学校将尽最大努力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五、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某种(些)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习惯等缺陷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行为不当,学业成绩不良。学困生在农村初中存在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六、实施方案

(一)、研究对象

在2009学年,各年级学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中,每班随机抽取2名“单科”、3名“全科”学困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与重点

目的: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实施干预,促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整体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研究重点:

1.诊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寻求有效教育干预对策,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a、提出课题,成立中心课题组。

b、以期末考试的学习成绩为准,筛选出尾端学生,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每班确定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准确、全面收集学困生的个案资料,用测试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学困生个体进行现状评定,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开题报告条件保障。

c、对研究对象实施跟踪观察,做好学困生个体观察笔记。

d、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知识和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a、整理分析资料,在初步掌握学困生个体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学困

生一般学习心理障碍。

b、运用各种方式来探究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收集整理资料,积极撰写研究计划。

c、探求出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疏导和转化的途径策略及有效方法。制定学困生转化培养计划。

d、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教学个案和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a、对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检测与评估。对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课题的得与失。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

c、编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清除研究”的教学个案集和论文集。

(四)、研究预期成果

1.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

2.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干预策略。

3.个案研究报告。

(五)、研究组织管理与措施

1.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马英担任,课题研究的主研人员为学科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参研人员为有关班级的任课教师。

2.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学困生的认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自我反思与教育主体功能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征文

3.坚持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效探索学困生学习心理障成因与对策,将课题研究过程落到实处。

4.强化行动反思研究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将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5.增强成果意识,及时总结交流研究心得,物化研究成果。做好阶段性成果的验证与推广运用工作。 研究时间:两年 。

资料(主要参考文献): 1、赖小林,《广东省汕头市学习困难儿童生理心理调查研究[J]》,心理探究,2002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探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李正洪、徐学俊主编:《中小学生偏常心理与行为辅导》,武汉出版社,2000

4、《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郑信雄著,九洲图书出版社

5、《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沃建中主编,科学出版社

6、刘英琦 《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科学教育,2006

7、马桂佳编著:《青少年学习障碍及其调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

扩展阅读: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学术保障

1、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

我校先后承担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文学“教育研究,子课题:“古诗词教学与文学教育”》、 《 现代德育理念探微》等课题,有《如何做好和谐社会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浅谈中职学生的德育建设的着眼点》等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因此我校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

2、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由校长挂帅、主管教学副校长,政教处、教科处以及各个教研组的科组长,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中级教师职称,多人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其论文多次在国家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书籍上发表。课题组还将聘请应城市教科所科研人员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组建由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保障

1、专家培训引领、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邀请专家作报告、教师大会、骨干队伍学习班、专业部会议、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拓宽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开发德育课程教学方案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丰富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

配足配齐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我校是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已构建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各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完成这项研究;

3、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篇(11)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是学困生成绩差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的知识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所学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3、学生自学能力差。这些学生不能认真主动地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他们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结论。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意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听不进耳,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更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都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就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不仅在学生中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注重对学困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适时鼓励,促使他们能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