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地籍测量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4: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籍测量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籍测量论文

篇(1)

2GPS-RTK测量控制要点

(1)控制点确定。设计测量控制点收集,根据需要,收集高级控制点参心坐标、高程成果与坐标转换参数等。其次确定平面控制点,把平面控制点划分等级成:一级、二级与三级。其三确定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可分成五等。最后布设平面控制点,用逐级布设与越级布设结合方式,争取控制点保证一个以上等级点和其通视。(2)测量方法。GPS-RTK测量用参考站RTK与网络RTK两种方法。通信困难时,可用后处理测量模式测量。(3)平面控制点测量。用GPS-RTK测平面控制点,先应该用流动站采集观测数据,用数据链接收参考站数据,系统中组成差分值实时处理,用坐标转换将观测地心坐标转为坐标系平面坐标。其次获取坐标转换参数时,直接用已知参数。最后,GPS-RTK测量起算点应均匀,且能控制测区。转换时根据测区与具体情况,检验起算点,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点组合式分别计算与优选。

3GPS-RTK测量土地测量中应用

(1)技术路线。土地开发所要求绘图比例为1∶10000或1∶2000,这对一定范围精度达到厘米的GPS-RTK测量将完全达到要求。准备工作。测量前检查仪器能否正常;精度检验;项目地基处理与行政界线等资料收集,为保证精度,在控制网中选取已知点求转换参数,校正应选4个以上校正点,且待测点位于校正点范围内。(2)数据采集。测量要素与综合取舍可能和普通测量不同,具体需参照指导书。外业采集时徐绘制草图。每天外业完成后要及时把观测数据输到计算机。一般主要有两种采集,即连续测量与非连续测量。(3)GPS数据处理阶段。开展传输时把电脑与测控设备放一起,就能把当天信息与内容融汇,以表格展示出来,非常便利。(4)图形编辑。用AutoCAD编辑图形,参照外业草图或外业点记录编号把测量区地物按实际连接与形成矢量图,等高线生成与地类符号等作业。(5)图幅整饰与面积统计。依据规范与指导书要求,将绘制土地现状图图号、坐标系、制图单位与其他说明上图。(6)界址点放样与埋设界桩。界址点放样测量方法,用接收机在放站为固定站,用RTK移动站放样和定位时。按这几个步骤:①建立项目与坐标管理。选择参考椭球与参数输入,选择和输入投影带等。②移动站频率选择。根据无线电频率。选一理想频率,移动站与基准站要使用一个频率。③坐标输入。将界址坐标及控制点坐标输入建立项目作为放样与检查使用。(7)测量菜单选择RTK形式,并初始化,完成后启动RTK,然后进行测量。(8)定位放样。从手薄中调出项目放样点坐标,手簿屏幕上放样点距移动站方位与距离,背着接收机,它会提醒走到放样点位置,迅速与方便。移动站正对放样点时,手簿有提示声,表明该点定位成功。然后挖坑和埋设界桩,埋设时不断纠正界桩位置到达到误差要求。良好条件下,PTK初始化需时间几十秒;不良条件下,先进PTK需几分钟或十几分钟。

篇(2)

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其测量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好坏,所以要认真对诗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计算、宗地面计算、成图等工作都要依靠详细的地籍数据,同时面对每平方公里的上千个控制点或图根点,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采集流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都是相当繁杂的,因此我们要对地籍数据的采集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完善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工作,为地籍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和质量保障。本文从地籍测量外业的控制方案出发,论述了地籍测量的数据收集及处理,并详细的分析了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质量控制。

1 地籍测量外业的控制方案

地籍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是对地籍进行权属调查,并通过测量和数据采据来获得地籍信息,其工作量较大,测量内容较多,实施过程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在外业实测时需要申报调查勘测方案,作业组实施全方位的作业模式,这可以有效的防止误差或遗漏现象的产生,从而确保测量和采集的地籍数据准确可靠。目前,我国的地籍数据采集主要依靠全解析法进行作业,通常利用外业数据软件进行,如:EPSW测绘系统、CASS系统、DRMS系统等,其数据采集的过程相同,都是以界址点、地形点、控制点为基础,通过输入编码及连接信息来绘制初步的草图,并把采集数据录入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编辑数据和绘制地籍图,最终把完整的地籍数据入库。地籍外业控制中要注意地籍元素的核对,然后经具体的测算后方可绘制地形图,地形图绘制前应对草图进行制作,注意选用最佳的测算图形,以减少成图数据的误差,在未知点坐标测逄中要注意引入已知点和勘丈边,提高成图效率,对界址点和界址线都做长度检核或坐标校核,避免人为采集的误差。

2 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

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是以宗地的关系位置图和编宗地号为基础,突出宗地边长、界址点、关系图的采集与绘制。

2.1 数据采集

在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过程中要对现场宗地的界址点进行设置,同时丈量宗地的边长并填写相应的调查数据表,然后绘制宗地草图。数据采集时要表现的宗地关系的位置,标注好宗地的名称、地号、界址点坐标及顺序号,对权属信息要录入到计算机中分街道进行存储,形成宗地的属性文件。

2.2 界址点的采集

在界址点数据采集时要依据宗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查,通过实地的核实找出相应的界址点,并在关系图中标明点号,利用全站义测出界址点的实际坐标值加以记录,同时把点号、街道等采集数据的编号录入到计算机中。

2.3 地籍要素

地籍要素在数集采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采集中要结合权属调查表中的地物点、线、界址点的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根据地物数据转绘到地籍图上,对于绘成地籍图也要进行修测。地籍图中所有的地籍要素要有体现,如居民房屋、楼体、铁路、公路、桥涵、管线等。

3 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处理与输出

3.1 采集数据的处理

对采集后的界址点坐标文件进行处理,对宗地属性文件和地物要素数据应利用软件进行转换,生成可供处理的宗地图和可供剪切的文件,方便日后地籍图的成图,同时对分幅地籍图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输入地籍图的文字与信息,强调分幅图的绘制质量,对调查的区域或街道应进行统一规划,利用解析法推算出区域的总面积,并根据界址点坐标算出各街道的面积。

3.2 采集数据的输出

采集数据的输出应根据实测后的坐标进行解析法的计算,然后对数据进行输出处理,把界址点坐标文件转换成中间文件。对于各街道内的水域、道路、管线等非宗地面积的区域,利用求积仪进行计算,并比较宗地面积与非宗地面积,一般比例应小于1:400,并把比较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面积统计应对各街道宗地面进行汇总,并打印宗地面积的汇总表,然后依据地类代码进行各区域的分类,统计完成全区的分类面积统计。输出后的数据也要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存储,并建立区域性的地籍数据库。

4 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质量控制

4.1 采集数据与底图的核检

采集数据需要与底图数据进行比对,首先应对数据采集的精度进行检查,以矢量数据为基础,对矢量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检对,核查要素包括:位置误差值、超限值、坐标值、数据图像清晰度等,分幅接边的精度也要进行检查,尤其是边界图形之间两图是否有缝隙或重叠现象,相领区域的要素属性是否一致等。分幅采集数据也要进行要核查,核查包括:线状地物、地类图斑、点状地物权属界线等,同时注意检查点状地物及要素是否有遗漏,权属界线位置、属性、关系是否正确。

4.2 拓扑结构检查

对于地籍图来说,单层的拓扑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是采集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体现,所以必须对拓扑图进行核检,检查内容包括:点状数据的共点检查,自相交检查、悬链检查、岛与洞的检查,其中扑拓图检查中还应对拓扑的逻辑性进行检查,如:界址点与界址线的叠加检查,房屋与宗地的叠加检查、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的叠加检查等,区分叠加数据,为成图打下基础。

4.3 属性检查

地籍数据的属性检查非常重要,因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地籍数据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值,有时还会因人工录入而改变地籍属性,所以必须对采集后的地籍数据进行属性检查,同时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也要对界线、区域、坡度图、线状地物等图层和数据进行属性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各图层字段值填写是否合格,字段长度及类型是否符合标准;图层类型及要素代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地类编码及地名是否与行政区域保持一致;行政界线的类型、界线性代码、界线属性、界线值是否符合字典要求,同时对坡度级别、地类编码属性代码等要素进行检查;扣除地类面积检查应根据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般扣除地类面积的算法为扣除地类面积=(地类图斑面积-线状地物面积-零星地物面积)*扣除地类系数,对于计算也结果要考虑到误差值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颖,张力.实现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建库及输出的一体化方法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2003,3.

篇(3)

在建筑施工前一个准备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进行放线测量,但是在测量中要保证建筑一直与地面是垂直的状态,而且建筑的形状是几何形状。在测量建筑的截面尺寸时,要注意尺寸在施工的要求内。建筑的施工放样要有一定的依据,测量控制网就能够保证测量的结果在一个标准的精度下。而测量控制网需要使用施工单位的控制红线,同时还要以其提供的建筑具体坐标为基准点。这个测量网中要包括工程的垂直度以及建筑的轴线等。

1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平面控制网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用原有地面测图控制网替代。但由于测图网的密度和精度有时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需要增补控制点,并重新对网进行高精度测量,然后再以平面控制网数据测设出主轴线。

2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2.1施工坐标系统。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常采用一种独立坐标系统,称为施工坐标系或建筑坐标系。施工坐标系的纵轴通常用A表示,横轴用B表示。施工坐标系的A轴和B轴,应与厂区丰要建筑物或者主要道路、管线方向平行。坐标原点设在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使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2.2测量坐标系统。目前工程建设中,测量坐标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测区独立直角坐标系统如城市独立坐标系。测量坐标系纵横轴指向正北用X表示,横轴用Y表示。2.3坐标换算。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在建施工控制网时,常需要进行建筑坐标系统与测量系统的换算。

3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在平面控制施工场地上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导线;一种是建筑基线;另外一种是建筑方格网,下面仔细的探讨一下这几种形式。3.1导线。因为我国所有的施工场地都普及的全站仪,因此场地的平面控制一般都成导线网的形式。而且导线的等级以及精度都要在标准的规定中,(1)如果建筑场地在1km2以上或者是场地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那么场地建立的控制网一般都是属于一级导线网。(2)如果建筑的场地在1km2以下或者场地属于普通的建筑区,那么在场地建立的控制网属于二级或者是三级导线网。(3)如果场地使用的导线网是原来的控制网,那么要对控制网进行检测而且是反复的检测,保证控制网的准确性。3.2建筑基线。如果建筑的场地面积不大,而且布置的也不是很复杂,同时建筑场地又是属于平坦还比较狭长的,那么控制的方式采用建筑基线的形式。(1)设计建筑基线。设计人员设计建筑基线的时候,可以采用几种形式,一种是三点成“一”形;三点呈“L”形;或这是四点成“L”形,还有一种是五点成“十”形。以上几种形式是在设计基线中比较普遍的形式。a.建筑的基线应该与建筑物的轴线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行状态;另外一种是垂直的状态。b.建筑基线中的主要基点要保持在一个可以相互通视的状态,基线的边长在100mm至4mm之间。c.基线的主点如果不被施工所干扰,其位置就应该在主要的建筑物附近,并且要靠近建筑物。d.一个建筑基线的基线点应该在三个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检测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基点的变化情况。(2)建筑基线的测设。在测设建筑的基线上,一般测量人员都会使用平面点位放样。首先在实际的场地标出基线点的具置,然后检查基线的精度以及密度,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角度检查;另外一种是距离检查。如果基点在同一个直线上,那么在中间的位置上安装一个经纬仪没有经纬仪也可以安装全站仪,这样可以保证测量人员能够测量到基点的角度。当测量的角度与180度的差比24要大,那么就要适当的调整角度。如果测量的三个基点是垂直的状态,那么垂直的交点上,测量与另外一个的夹角,当角度值与90度的差比24要大,同样的也需要调整角度。在各个基点上检查轴线长度主要是检查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查出的结果与设计有差别,且误差在万分之一,那么就要调整轴线之间的距离。3.3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常按互相平行或垂直关系进行布置。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利用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可按直角坐标进行,不仅容易求得测设数据,且具有较高的测设精度。(1)建筑方格网设计。设计建筑方格网时,首先选定方格网的纵、横主轴线,它是方格网扩展的基础,选定是否合理,会影响控制网的精度和使用,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主轴线应尽量选在整个场地的中部,方向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一条主轴线不能少于三个主点,其中一个必是纵横主轴线交点,主点间距离宜过小,一般300~500m:纵横主轴线要严格正交成90;主轴线的长度以能控制整个建筑场地为宜,以保证主轴线的定向精度。主轴线拟定后,可进行方格网线的布设。方格网线要与相应的主轴线成正交,网格的大小视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分布而定,正方形格网边长多取100~200m,矩形格网边长尽可能取50m或其倍数。(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在测设建筑方格网时,先要测设主轴线MON,其方法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同,主轴线测设好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均以0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精密测设90°。为了进行检核,还要在方格网点上安置经纬仪或站仪,测量其角是否为90°,并检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与设计边长相等,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4施工场地高程控制

建筑场地的高程控制测景就是在整个场区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与国家或城市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的水准网。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点。施工场地高程控制一般布设成两级,分别称为首级水准网和加密水准网。首级水准网作为整个场地的高程基本控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埋设永久性标志,若因设备安装或下水管道铺设等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局部范围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加密水准网以首级水准网为基础,可按图根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点及建筑基线点亦可兼作加密水准网点。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测量工作实质上就是测绘工作,但是其工作的性质与建筑的质量有关,而且对于一个过程来说。建筑施工的全过程都要涉及到测量工作,因此在施工的场地要建立测量体系,并且保证测量的结果。

作者:韩先甲 单位:大庆市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篇(4)

1.煤矿地质测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1.1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我国是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煤矿的勘探、安全生产, 都要从地质测量工作抓起。煤矿井下生产工作是一项地下施工的艰苦工作,危险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巷道的掘进、煤炭的回采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给安全工作提出一道难解的课题,也是需要我们必须破解的问题。为处理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资料。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资料是煤矿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好的“预防”工具。

准确的测量为煤矿从事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技术保障,特别是井下导线点和高程点的精度控制尤为重要。没有高精度的导线点,必将给地质测量工作带来较大的误差,也给生产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了精确的数据,才能使施工单位合理、有效地控制施工中遇到的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才能正确处理好贯通巷道的安全生产工作。

1.2 地质测量是保障煤矿安全技术运用的有力支撑

煤矿作业是在地下进行的,连续的地下开矿作业会造成矿山开采煤层、开采规模、开采方式的不同,对地下的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地下结构会产生漏洞,造成地表不均匀的现象。所以地质测量工作要保障煤矿安全技术的运用,减少煤矿开采事故的发生,而且各种煤矿的采煤技术的运用要结合实际的地质测量情况进行具体的分配和落实。在施工中要采取工作面设计的方法,整合资料并提出地质特殊情况的全面分析和工作设计,所以在每一项地质测量工作结束之后要对开采作业进行工作总结,并提出有效地针对地质特点的开采计划,从而保障技术的有效落实,确保工程施工建设和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地质测量工作能全面展开,有效执行。

2. 我国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2.1制定的方案效用差

笔者经研究发现,部分地质测量工作的设计方案,只单纯套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使之与现实条件不能相符。同时,部分设计方案中缺乏实质性,主要表现在方案的规范问题与形式问题,如:①由于不同设计方案的编制时间、编制项目与编制人员各异。因此,相关设计方案极易出现不同封面,且其方案内容中的文字格式、图片格式等不具备统一性;②部分设计方案编制人员在编写的过程中,将已经形成的技术设计,或已过时的教材作为主要参考资料,而忽略最新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或相关技术法规,忽略地质测量产品的相关生产定额与相似工程的技术总结;③部分工作人员设计技术方案时,极少对作业区进行亲自勘察与考察,也极少对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了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检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2 测量技术落后

在实际地质测量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程量较小的项目前,忽视对相关设计方案的审查,而直接将其运用于相关测量工作,从而引发以下技术问题:①在进行碎部测量及控制测量前,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忽略后期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期工作的延误,增加了地质测量工作的整体工作量;②在测量工作前期,部分工作人员忽略对部分测量区域进行布网控制,从而造成了后期补充布网工作增加测量工作的控制成本,并使原网的整体性遭到破坏;③为了最大限度的缩短地质测量时间,节省测量经费,部分工作人员极易忽视分级布网的重要性,而选用缺乏校对的一次性布网模式,导致测量误差值的过多积累,从而使测量精确度无法满足相关项目的标准或要求,致使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给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④在进行测量控制布网时,部分布网过程缺乏整体布局所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 解决煤矿地质测量问题的对策

3.1完善地质测量管理制度

煤矿地质测量制度分别有矿井地质测量制度、地质测量联系制度及水文地质测量制度等,完善各项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质测量人员工程设立金标准,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提升测量信息的准确程度,有效防止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3.2强化地质测量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强化地质测量人员综合素质培训,要求丰富地质测量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先进测量技术,通过全面培训内容对地质测量人员进行教育,让地质测量人员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地质测量技能[3]。培养地质测量人员的对地质测量信息资料的精确查阅、管理,让地质测量人员更好的了解到矿区地质分布的各种规律,有效防止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3.3实现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化

现如今,已逐步迈入信息、科技化时代,煤矿企业为了紧随时代潮流,要不断提高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煤矿地质测量的显著特征就是变化性以及动态性,这种特征使地质测量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为了满足现代化的煤矿安全生产,要打破传统的人工测量分析以及整理地质测量数据信息的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的方式进行地质测量工作。就好比,通过对当下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实现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信息化,有效提地质测量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桥梁桩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具有高技术难度,因此,在进行桥梁桩基施工前要进行探索,然后进行钻孔以及桥梁桩基的护壁工作基其他项目施工,下面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一,挖孔桩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桥梁桩基挖孔一般采用人孔挖孔工艺,因为这种工艺施工方便而且具有较快速度,并不需要大型设备,所以,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运用人工挖孔桩施工较为适合。在进行挖孔桩时,首先要次梁孔桩的中心位置,并且在孔桩的周边位置设定排水坡,保证在进行施工时没有积水影响,这是挖孔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其次,进行挖孔施工。挖孔时要随着挖孔桩加深的过程没一米浇筑混凝土护壁,而且护壁的厚度要与身相同,为25厘米。同时在挖孔时要对孔的深度及宽度及时的进行检测,以免出现误差。在挖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由上到下,由内到外而有序的用搞头,锹等工具进行挖掘,如果遇到坚硬的图层,岩石要用锤头等工具敲碎后在进行,而且允许的误差范围为3厘米。而且高度要以土层的质量为依据,一般为0.5米与1米之间。挖出的土用吊桶等工具运出。

第二,桩基的护壁工作。对桩基进行护壁施工跟一般用复合式的钢板进行拼接,上下节之间的循环进行,用于连接钢板的工具为U形卡或者其他连接工具,为混凝土浇灌提供便利。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用于桩基护壁的混凝土不可以用机器进行混合,而是要运用人工来搅拌。而且在进行井圈护壁是要符合以下规定。第一,井圈中心位置与轴线之间的偏差要小于20毫米。第二,井圈的地面要较场地高出250毫米至300米之间,同时护壁的厚度要比井壁厚100毫米至150毫米。因此,在进行井圈护壁施工时要对护壁的厚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所使用的混凝土以及钢筋等材料也要符合规定,而且护壁之间的衔接长度也要很小,一般以不超过50毫米为限,且护壁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而模板要在护壁工作完成一天后才能够拆除。同时,在进行护壁施工时,如果护壁出现质量问题,如漏水等,要及时的进行修补,以免水流入桥梁桩基内,降低桩基的强度,出现事故。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常遇问题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使得桥梁桩基施工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桥梁桩基的施工,我们要对常遇问题进行研究。

(一)桥梁桩基钻孔时的常遇问题

在进行钻孔时,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钻孔漏浆,钻孔偏差较大,掉钻以及卡钻等问题。

第一,桩基的钻孔漏浆是因为在进行钻孔施工时,因为孔的深度过深而使钻机到达了桩基的透水层,而透水层的厚度因为地质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如果施工时不加以注意,就会引得泥浆或者水向孔内流入。

第二,掉钻,卡钻问题则是因为钢丝绳或者钻杆在长时间使用时出现松动引起的,而在复杂地质下更是极易出现。复杂地质与其他的地质环境不同,尤其是山地,岩溶地质条件下,为钻孔机的运用增加了难度,因此常出现掉钻的情况。同时,复杂的地质环境容易出现岩层厚度不均的状况,而且钻孔时出现的废渣也会调入钻孔机中阻碍钻孔机的运足。最后是斜孔的问题,钻孔机与岩石发生撞击时,受到其他物质的阻碍而使钻孔机的方向转移,形成了斜孔。这都是因为岩石表面不平,地质不均匀以及钻孔架的摆放等原因引起的,而在地质复杂不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是经常遇到。

(二)灌注桩施工时的常遇问题

在进行桩基灌注时,常常遇到桩基的颈缩,断桩,以及混凝土灌注量过多等现象。例如颈缩,断裂及混凝土灌注过量等。

第一,颈缩是因为桩基的实际直径小于进行桥梁设计时所规定的要求,因而,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因为桩基壁受到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空隙,在拔管后混凝土会向周边挤压,形成颈缩。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桩基实际大小很容易受到地质的限制而产生误差,引发了颈缩。

第二,因为桩基的距离较近而使得强度不足的桩基因为挤压而产生的断裂。在复杂地质环境中,桩基的建设会随着地质的均匀状况而使密度不均,在密度较大的位置,桩基会产生挤压,进而形成了断桩。

第三,混凝土的过量是由于挖孔时出现洞穴或者因为桩基的土体受到了干扰而产生变动。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地壳或山体的运动会引起岩石,土层运动使桩基也产生了轻微的运动而使得孔底出现洞穴,使混凝土的灌注比规定的量增大。

这两个问题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施工常遇的问题,此外,对于在正常地质下,桥梁桩基施工问题也会遇到,因此,在随着地质环境的不同,桥梁建设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三、问题的处理对策

为了提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常遇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

第一,解决桩基钻孔常遇问题的对策。当出现钻孔漏浆时,可以通过将护筒的位置加深活降低护筒的水头的高度,这样当护筒周围位置出现漏水,漏浆现象时,因为高度差的存在就不会流入钻孔内。而且还可以降低钻头的转动速度,应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在钻头上掺夹近粘土,增大粘土与土层之间的粘度而是钻头速度减缓。而解决掉钻问题,不能通过技术解决,需要准备相应的打捞工具,当钻孔机掉钻时,立即进行打捞,如果钻头被埋到土层中,要先将浮在钻头上的土清除了,在进行打捞。解决斜孔的对策则是在进行钻孔时要对钻孔的中心用钢丝绳进行水平垂直测量,看钢丝绳的平面与孔口是否符合规范,如果出现的偏差较轻时,施工人员要立即进行调整。又或者在斜孔发生位置进行扫孔,将斜孔校正;如果偏差较严重,则要将斜孔先进性填埋,然后再重新钻孔。最后是解决卡钻的对策,只能用锤头之类的工具将周围岩层敲碎在实施钻孔工作。

第二,解决桩基灌注桩常遇问题的对策。解决桩基灌注时的颈缩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为在进行拔管时要让管内存在的混凝土的下平面高于地面,这样会使桩基受到的压力降低,不至于发生挤压,同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控制在50至70毫米内并限制拔管的速度,此外还要注意拔管时采用的方法,而桥梁桩基施工时一般采用的汉斯复打法。然后是断桩的解决对策,要扩大桩基之间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在相关规定中是桩基直径的四倍,而且要等桩基的强度强化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环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对打桩的顺序仔细慎重的进行,以便能够准确的辨认出那些事新灌注的桩基,以免出现由于顺序问题使将强度不够的桩基出现的断桩问题。对于混凝土灌注量过大的解决对策,我们首先要对桥梁建设的地质环境进行认真的了解,对于土层松软的环境中进行灌注要先进行试打桩灌注,效果正常时才进行正常的灌注施工,反之,要更换桩型。

以上是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常遇问题的对策,但是在对策的选择时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换进而选择适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桥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余伟,胡鹤.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来公路超深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2008,(2).

篇(6)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房地产行业出现较大的波动,则会影响到钢铁价格、家装设计、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国内的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从依靠政府扶持向市场调节转变,销售方式也呈现按揭、预售、代销等多样化,在房地产行业大量资金增长过程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质量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它随着销售手段、房企状况、业绩信息等差异,在执行会计准则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很多会计信息未能很好的贯彻会计准则中的规定,造成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出现各种问题。

1.销售收入伴随销售方式改变

每个房地产企业均会开发多个项目,其项目建设期的实际成本费用会大于预期费用;随着地价的增长,后期项目建设成本远高于前期建设费用,各期项目间的损益浮动较大。当房地产项目取到预售许可证后,根据其项目体量和行业发展状况,房产营销部门会不定期改变销售策略,如总房款打折、限期垫付、赠送设备平台等,同一项目、同一楼层、同一房型、同一面积的房屋可能因销售方法与售出时间不同,其总房款也不一样。因房地产开发产品价值较高,购买者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因此造成收款期与房屋交付期不一致。总之,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其营销手段、营销节点、付款方式有很大关系,且销售收入确定的随意性较大,将造成会计信息和质量的问题。

2.各期业绩信息可比性较差

房地产企业从拿地到土地开发短则一年,长则三四年,其项目分为一期、二期乃至多期工程,项目在建设期投资数额巨大,大量费用将计入到当期损益中。项目在持续开发和预售中,因可能采用分期或垫付的销售形式,总房款不能按照预期期限收回,而且随着项目的投资成本扩大,房地产企业每年的损益表所反映的企业利润波动较大,换句话来说,其财务报表不能准确的反映其财务状况。证监会为了房地产企业能够真实的反映其会计信息,要求预收的房产款能够体现出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售状况等,但从近几年的报表情况来看,各房企的核算方法不同所披露的信息标准也有所差异。

3.现金流信息披露不完全

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当贷款、限购、认购等政策松弛时,房地产销售总量会呈现上升趋势,因而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则会增加。房地产企业为了增加销售和树立品牌形象,在每个重要节点会举办各种活动,其物资物料的开支和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以企业为单位,房地产企业从拿地、筹建、预售、活动准备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所有的投资均通过销售产生现金流入。因房地产行业项目开发维持时间长,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出与流入相对于其他企业具有更大的异步性。

三、完善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财政部与证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会计改革的政策,对提升房地产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除此以外,从建立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完善房地产行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准确反映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等方面也能更好的改善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

1.建立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准则是针对财务岗位职责和内容所制定的,但建筑工程类项目因筹建费用大、期限长、任务重,一个知名房地产项目的投建可能会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其行业特殊性,因对房地产及相关工程建设行业会计信息做定向规范,一是更能够准确披露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也能够保障房地产企业的既得利益。从大方向上要求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规范性,是保障房企正常运营的基础。

2.完善房地产行业的内部会计核算

很多房企财务部门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财会标准,并未根据企业现状制定相应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定,有些刻意避开国家税收政策,内外账不统一,重视企业征缴需要做的报表,忽略了财务内部核算的规范性。无论筹建项目大小,都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内部核算制度,它是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基础。处理好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状况,对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3.准确反映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

准确反映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有本质区别,从每月、季度、年度报表中能够体现出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若内部会计信息存在偏差,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与销售。将每笔涉及销售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有效的记录下来,并与其他项目筹建期的开支做比较,就能够反映出整个项目的利润额。

四、总结语

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完善,陆续出现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分支,极大地提升了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如今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出现账目不清、数据不真及披露不完全等问题,应从会计制度、行业准则、岗位职责等多方面加以规范,以达到改善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辉,赵华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探讨.[D].中国市场;2013年40期.

篇(7)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在地形测量过程中,运用常规测量统计方式确是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许多工作难度。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是怎样及时和准确地收集全野外地籍的大量数据,另一方面是怎样整合与编辑这些收集到数据并且加以分析。这两方面还是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探索数字化测量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步骤。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指利用现代化技术把地形勘测转变成数字的方式。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包含了充分运用扫描数字化仪等相关先进测量仪器完成全野外的测图,借助解析图仪完成遥感相片、航空摄影的测图等 [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操作者一系列仪器同时能够处理好特殊情况,熟练掌握怎样把采集的地籍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成图软件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制成数字化地籍图。

(一)数字化测绘现状

自从上世纪后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不断尝试研究大比例地籍图全野外的测量技术,大致发展过程中如下:

通常情况下运用全站仪完成全野外测量,把测量获取的数据利用电子薄记录过后传输到计算机中,再把标注测点的点号草图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方便及时修正与补充,最终形成数字化测图相关图形文件,然后由绘图仪自动制作出地籍图。

利用全站仪完成全野外测量,后期工作获得的突破性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替换了以往系统软件运用新型智能数据收集软件;另一方面是完成了计算机和电子手薄直接的接触。

二、全野外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流程

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数字化测量任务,各个方面探讨测量详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依据多年来从事于测绘工作的实践经验,流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现实运用时,全野外的数字化测量主要流程包含测绘前准备工作和测绘地点及测绘整体设计与测绘数据的标准化极短等,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化地籍测量流程图

(一)数字化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每一次的全野外测量前,必须做好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是测量工作可以正常进行的基础[2]。现代数字化测量获取的是数字地形图,运用计算机控制测绘仪器,并且结合静态的GPS配合导线法,和以往的方法相比较来讲,具有操作简单、测量及成图精度高特点。全野外的数字化测量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以下几个工作内容。第一是明确项目类型,制定对应的技术设计书。第二是对野外地形进行检查和巡视工作,必须重点做好该环节的工作,地形检查严重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质量与精度。第三是绘制地形图,同时对地形图进行分幅,把图框模板放置于安装盘的Blocks目录中,而且输入相关测绘单位和测量员及用图单位等相关信息。第四是选取适当的数字化测量软件,现阶段软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清华山维和北京威远图及CASS系列等相关专用软件。第五是在相对较为复杂的地区地形测量过程中,要先编辑地形草图当作地形图的原型。第六是依照规范确定的对应测量精度标准。

(二)控制测量方式的运用

在该步骤中,地形控制点精度直接关系着地形测量的整个过程,是全程高质量测量的关键与基础[3]。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地形控制测量的方式。首先是静态GPS控制测量,此测量方式拥有定位精度高和控制范围广及选址比较灵活与无需全天工作等诸多优点。其次是导线测量,此测量方式在城乡地形控制测量过程中表现突出,可以在整个测量中有效防止粗差的发生,尤其适合于城乡中地形测量隐蔽区域。最后是GPS-RTK控制流量,此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提供三维坐标,让人产生深刻的立体印象。

(三)测绘数据搜集时期的地形测量

在进行此步骤时,必须处理好自定义编码收集和碎部点三维坐标,尤其要注重收集碎部点过程中的数学精度和采集数量及收集自定义编码过程中的自我识别精度,还要注意碎部点和碎部点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应用时,尽可能保持在一个测站上,只要确保能通视而且满足相关需求,就可以及时收集,不可以过渡频繁地改动观测点。而在自定义编码收集过程中不要过分苛刻,在绘图过程中工作能源能够识别出就可以。

(四)测绘数据的标准化

测绘数据标准化是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及分类,贯穿原始地形草图到成果图输出的全过程。原始地形草图作为室内编辑的重要基础图,首先要由绘图人员跑点绘制,然后由绘图人员把数据传输给编辑工作人员完成室内编辑。另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必须把每天的测点数据玩车工及时传输与整合,方便绘图人员在有效的记录时间之内完成编辑处理。在地形图具体编辑阶段,必须运用测绘软件完成展点和连线机勾绘等相关高效操作。另外当分幅与图形轮廓修饰过后,经过检查确定没有疏漏之后,就能够打印输出成果图了。

结束语:

数字化地形测量是一项先进的地测技术,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程度与自动化程度及计算的测量精度是其他相关测量手段无法达到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必然成为未来我国大比例尺度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广与普及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强化宣传与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家臣,聂晓艳,张晓燕,田昌妮,张渝庆.基于遥感技术的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制作[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2,(11).

篇(8)

一.测绘遥感应用现状

1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而且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在拓展。但是就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范围不够广泛,遥感技术在当今依然是一项不为人所熟知的测绘技术。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测绘工作,比如地形地质勘测、工程勘探等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对于遥感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应用就更加受限制,观念上的制约以及对遥感技术的不熟悉制约了遥感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也不利于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

(1)当前的遥感技术功能已经波及到许多勘测领域,其全天候、实时性以及监测数据受人为干预较少的优势是传统人工测绘技术难以达到的,测绘数据的精度高、误差较少等也会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果许多测绘领域依然采用传统的测绘手段,遥感技术的功能就难以全面体现,将不利于遥感技术的深度开发,挫伤遥感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2)遥感技术应用不广泛也不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遥感技术是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他体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空间勘测和开发中的诸多优点,并且是对空间信息技术功能的具体体现和延伸。遥感技术需要GPS技术进行空间导航和定位,这直接影响着遥感技术定位和勘测的精度与准确性。

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3.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地籍测量中应用摄影测量技术

传统地籍测量获得的数据通常是不准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绘质量,所以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现代地籍测量需要利用摄影测量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非常简单的操作,极易被测绘人员掌握,在测量过程中几乎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相对容易获得准确数据。另外,还可以实时更新摄影测量获得的数据,其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也具有相对突出的几何特点,具有清晰直观的数字,非常容易读取,避免通视造成的影响。可是这种技术也有缺点,因为在进行地面摄影期间,前面的物体对后面的物体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增加了摄影的难度。如果摄影在空中进行,利用飞机运载航空摄影机,可是飞机不能保持严格规范的水平度,影响曝光。可是,在应用先进技术之后,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弊端,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给地籍测量。

2.地籍测量中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模式

地籍测量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模式是一种发展趋势,其空间摄像信息方式使用更多的传感器和瓶体,向多时相和高分辨率发展。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空间信息获取的主要数据。目前,有很多手段能够获得数据,促使地籍测量线划图和各种专题的地籍图更易获得。此外,地籍测量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为地籍测量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因为地籍测量要求很高的精度,数据采集设备应用数字摄影测量能够获取大比例尺的航空像片,接着通过对应技术分析像片,以获得其中的地籍数据,然后将其空三加密确定为控制目标点,利用专门软件处理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为地籍内外的测量作业提供便利。以这种模式获得的地籍图能够体现出丰富的信息,实时性也很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点,也具有数字的直观特点,还对地籍图的界址点有完善作用,不会受到通视条件的影响,将不包含GPS像控以及地籍权属调查的所有工作完成,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

3.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1)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遥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比如,利用政策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在开展测绘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从示范性试验阶段推动到大范围应用普及阶段,使遥感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测绘手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开创。这将会大大推动遥感技术与实际测绘工作的联系水平,不仅有利于遥感技术发挥其测绘水平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掘遥感技术的弊端,从而推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2)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

4.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遥感技术只有在大力推广中才能显示其技术的活力和对测绘工作的广泛适应力。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凸显出其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力,比如,能够适用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工作,能够实现对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过程的实时检测,动态获取相关数据,为开展灾害研究和建立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便利等,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遥感技术,提高普及程度。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籍测量是通过一定的精度要求测定土地权属界位置、土地境界以及土地面积,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土地的分布情况、利用类型以及土地质量,是国家每一片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的决策依据。地籍测量所处的行业背景极其复杂,地籍测量工作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地形图测绘工作,但这两者所运用的测绘理论以及方法是相同的。当前,我国新的地籍图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结合测量地的地形地势以合理的测量方法,对测绘要素进行规范的取舍,以《图示》表示测绘内容,成为目前地籍测量行业最为关注的热点。地籍图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间接避免在测量中的重复测绘,提高整个测绘成图的整体质量与作业效率,适应我国城市建设及土地管理的发展需求。如下,笔者首先对地籍图测绘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一、地籍图测绘

1、内涵

地籍图测绘是对土地以及土地上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数量、形状一级权属等基本信息的获取、整合、表述,为我国的税收、市政、统计、产权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资料和定位系统。

2、地籍图测绘的内容

地籍图测绘的主要内容由数学要素、地物要素和地籍要素三大部分组成。

1) 数学要素

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大地坐标系、控制点的点位和注记、地籍图的分幅索引图、内外图的轮廓线、地籍图的比例尺、坐标格的网线与坐标注记、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幅整饰等方面的内容。

2) 地物要素

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地物要素主要包括:道路、地貌、建筑物、土壤植被以及注记等。以下是对以上几点的说明。(1)道路:主要在地籍图上绘出道路道牙的石线分布,道路上的指路牌等均可舍去。道路上的桥梁以及隧洞均要在地籍图上表示出来。(2)地貌:在地籍图上,为了看图方便,一般只对山区、丘陵等地区中大面积的台阶路、斜坡等控制点的高程,在地籍图上应做好注记,而对一些散点高程做选择性的注记。(3)建筑物:固定建筑物必须在地籍图上会出来,非永久性建筑物(简易房、棚舍等)、附属建筑物(台阶、不落地阳台等)均可舍去,大面积的除外。大于7平方米的院子、天井这类的都应在地籍图上显示。(4)土壤植被:大面积的农田、绿化带、河滩以及公园等,均应在地籍图上以土壤、植被的符号表示出来。一些小面积的植被、住房区绿地等均可舍去。(5)注记:一些有特色的地物名称及地名均应在地籍图上绘制。

3) 地籍要素

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地籍要素主要包括:界址点、行政界线、地籍号、座落以及土地等级等。以下是对以上几点的说明。(1)界址点:地籍街坊的界址线、宗地的界址点等土地所有权界线应在地籍图上绘出,分别以0.3mm红线、直径 0.8mm红色圆圈做注记。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名称一般注记在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界线内。(2)行政界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县乡、镇以及国有林业、农业、每夜的场界均应在地图集上绘出,境界线在绘制时不可中断,遇到拐角出则用以点或线绘出。(3)地籍号:区县编号、街坊号、街道号以及宗地号组成地籍号,在地籍图上除区县编号外均应绘出来。街坊号、街道号注记在街道适中位置,宗地号注记在宗地内。(4)坐落:行政区名、地名和门牌号组成坐落,在地籍图上注记行政区名与地名,门牌号做选择性注记。(5)土地等级:已完成土地等级评估的乡镇,相应的地分级界线和土地等级均应做好注记。

二、 界址点

1、 界址点的测量

界址点的测量工作展开前,应做好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首先,根据收集到的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在地籍图上标识出相应的界址点位置、宗地的土地范围、使用者名称,进而对这些界址点及宗地号进行统一的编制,根据地籍调查表中的实际边长进行注记。其次,依据注记好的实际边长制作出界址边长的误差表界址点一般采用交会法、极坐标法或者用引点法求出来。以引点水平角对两个半测回进行观测,对两次读数做好注记,通常,两次读数的差应小于10mm,测距边不可超过150m,最后根据实际边长与坐标法反算出来的边长进行比较,以差来确定界址点的观测精度。对于界址点相对隐蔽的地区,如街坊,可以采取间接方法来求得界址点。如内插、外插以及距离交汇等,在丈量时,应用精确度高的钢尺进行两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计算出的界址点应处于两个已知点所在直线之上。以直角进行推算时,要确保定向边长于推算的边长,最终的界址点坐标数量,应小于全部界址点的25%。

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界址点的精度分为三级,精度等级的选用以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价值以及实际的需要为依据,一般大中城市繁荣地区以及小城市的商业区、中心地区选用一级,其他的街区则选用二级和三级。我国土地辽阔,各地的情况不相同,土地的价值差异大,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虽同是商业区,但会因为所处地区不一样。以《规范》中的规定在全国各地区进行统一的界址点,不仅非常困难的,而且不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难易贯彻实行。固对于界址点的等级选用,应由各地区的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土地的长远规划及发展前景为前提,把土地的价值和实际的需要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界址点的划定。

三、其它方面的精度要求

1、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图分为地籍铅笔原图和地籍电子底图,它们的精度要求基本一样:相邻的两点界址点间的距离和界址点和临近的地物点距离,它们的中误差不能大于地籍图上的±0.3mm。宗地的内部和界址的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管采用哪种堪丈方法,它们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地籍图上的±0.6mm。一般,要检测地籍图的精度,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是用图解的距离和对应的解析反算出的边长、宗地草图上的做好注记的远侧距离以及检测距离做比较,其中所作出的比较差应切实按照以上要求来衡量,比较差允许的误差不可大于3倍的中误差。

2、 房角点坐标的精度

要对房角点的坐标进行测定时,其的精度等级和阴差等方面的规定及要求和界址点具有相同的标准,若暂时不用对房角点的坐标进行侧定时,则需要把房屋整体的轮廓线,按照地籍图上的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在地籍图上表示出来。

四、 结束语

随着当前地籍图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不断应用及发展,我国数字化城市将会得到不断地促进及发展。地籍图测绘技术对于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地籍图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断加强对地籍图测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使其在我国地籍图的绘制方面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乔仰文; 郭昆林; 王晓辉 基于AutoCAD数字地籍图测绘的简易方法测绘通报2000-07-25期刊

[2]周晟; 张正荣 常州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06-19中国会议

篇(10)

GPS技术在当前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也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对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相关应用,给相关人员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1 GPS技术应用原理及现状

GPS技术简单的说是通过装置在接收过程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出的时间,来对距离进行测量,进而对卫星在太空中的所处位置进行了准确判定。主要使用了基本三角定位的相关原理,GPS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点是拥有全球性的精准型GPS网,主要在精准度很高的坐标框架中对地球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另一点GPS卫星定位系统不但具有GPS相关的城市网,而且建立的目的是给经济建设提供了便利。因为GPS的载波以及相关调制码可以进行测量,因此在测量时主要是对距离或者载波的位置采取测量的方式。根据地籍测绘的基本情况,GPS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RTK定位测量;另一种是差分GPS定位测量。RTK定位测量主要是通过载波的相应数值从而进行实时动态的一种定位技术,能够将精确度体现到厘米的效果。差分GPS定位可以理解是通过基准站发出的数值进行改正,然后在移动站接收过程中与修正结果采取精确定位的方式。

在20世纪的80年代时间,我国就已经存在很多高品质的测量仪器,例如:电子经纬仪等相关仪器。这些仪器的诞生促进我国工程测量的不断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在1994年期间,GPS在美国完成,通过读该技术的使用给测绘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因为GPS定位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节约成本、测量速度快等,在相关的领域中得到普遍认可。我国的GPS定位技术不但在国家大地网得到应用,而且在城市相关控制网中也得到了应用。随着GPS的测量种类的不断发展,定位的准确度在大幅度提高,GPS技术在石油物探点等多种领域使用中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较多的益处。主要让地籍测绘工作量发生了质的变化,GPS的发展给地籍控制测量带来重要的影响。由于GPS网状结构不能对网精度造成干扰,所以GPS技术在测量时不需要通视,避免在选择点位时出现问题。因为GPS技术存在了较多的优势,因此在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根据国家土地局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则》里要求到:地籍平面控制网设有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和边角网,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GPS网,和一、二级小三角网。在各个地籍平面的控制点,均可根据城镇规模作为首级控制。

2.2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

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是为了满足土地权属范围内的特征点,也是俗成的界址点服务。作为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全区的控制测量是制作宗地图、测绘地籍图的首要数据基础条件。网点的密度根据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为首级控制网以及加密控制网两大类。局限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加大的特点,在保证网点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需要增大至便于测定界址点,有时还需在GPS网下增加一级图根导线。方便直接在图根点测量界址点。由于GPS网各边要比常规网编长兵器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根据需要可分期布设,抑或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下。

2.3 位置基准点对GPS网的影响

GPS网的基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尺寸基准;第二,位置基准;第三,方向基准。相关人员采取普遍的方式对地籍控制网进行建设,通常将假定坐标当做起算点,从而建立相关的坐标系。相关人员在使用GPS定位技术过程中,因为定位测得的结果是三位坐标差,所以将GPS网的相关网形位置作为基准是有必要的。在经度的位置上,位置出现偏差的现象会对GPS网整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以高差不大的GPS网为例,在经纬方向上出现的差异不需要计算。只有存在较大差距时的GPS网可以进行精确测量。倘若位置基准投影会给GPS网带来影响,那么可以使用常规的手段对高程进行准确测量。

2.4 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的应用

通过GPS技术对地籍细部进行测量时是为了让每一寸土地上中的位置、形状等进行详细测定,在地籍勘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籍调查规则指出,相关人员在对地籍细部进行测量时,应当对界质点和有关界址点之间出现的距离可以出现10厘米左右的误差。而对于隐蔽界址点以及相关内部界址点可以出现15厘米左右的误差。相关人员在对GPSRTK的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将精度的标准性达到理想效果。

3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GPS测量系统目前是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相比于其他测量技术具有多功能、全天候、高效率、操作简便、精度高、应用广泛等诸多优点,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GPS的测量自动化程度高,在观察中的测量员主要只需按照和开关仪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工作状态等简单操作。其余的如卫星的跟踪观察、记录、捕获等都可由仪器自动完成。GPS用户接收机通常质量轻、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野外测量时,甚至只需一键开关,方便使用和携带。

GPS卫星很多,在均匀的分布下保证了全球地面覆盖率,任何时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可进行观测工作,通常只在雷雨天气下不适宜观测,多数情况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说,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是经典测量技术的一次打突破。它不仅是经典的测量理论及方法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还使得测量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了渗透性的交流,促进了测绘科学的发展。

GPS接收机与红外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可谓旗鼓相当,并且随着间隙距离的进一步增加,GPS的测量更具有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同时GPS能够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测量中,不仅可以精确测出观测站平面位置,还可以准确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这一特点,为研究大地准面的性质和确立地面点高程开辟了新途径,也为航空摄影等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数据。

结束语

由于GPS技术的使用,给不同种类的测绘带来了新型的技术和手段,让人们的思维模式,视野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GPS系统具有一定的特色、速到快、效率高的特点促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给工程施工的整体品质得到了保障。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将GPS技术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同样也将该技术应用到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让其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关人员掌握该技术的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实际测量中能够游刃有余,给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建宇.浅谈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

[2]还欣.浅析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城市地理,2015(10).

篇(11)

中图分类号:E99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具有工作任务重、精度要求高的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方法在众多界址点测量方法中凭借其较小误差的特点成为地籍调查工作者们野外测量界址点的主要方法。基于界址点测量对于土地权属法律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如何确保侧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估算精度成为野外工作者们整理踏勘资料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方法概述

所谓界址点测量在地籍调查行业中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将土地权属予以确定,对所研究区域、地块的边界予以标记、划分。也就是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有关测量工作将界址点的模糊信息通过精确数字、角度等相关数值呈现在规范图件上。界址点的测量结果对于土地权属有着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

界址点测量的目的在于对测边交会精度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在对测边交会精度做估算工作时,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影响,体现在起算数据精度的高低。倘若起算数据的精度不够高、无法辅助测边交会精度的估算时,就需要考虑界址点精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对界址点精度进行测量计算的方法包括极坐标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交点坐标计算法、GPS实时动态测量法、侧边交会精度测量等方式。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均具有一致性,但其中,通过测边交会用于界址点测量的方法从众多方式中脱颖而出,凭借其操作方便、作业简单、精度较高的特点成为大城镇地籍测量工作者们的首选方式。可以说,界址点的测量在地质测量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地质学上的界址点是指地籍测量的核心位置,等同于土地权属的拐点界线。对其进行测量需要依托于准确的界址点坐标,如何在专业坐标系中通过专业测量手段获取准确数据、对界址点的地理位置予以数学表达,是界址点测量的前提。从法律层面来说,界址点坐标的确定无疑是对土地产权的法律保护行为,同时,界址点的存在也是对其遭到破坏可以顺利恢复的保障。在确定界址点的精度时,测量工作者们需要以所属土地价值、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规划的目标需求等因素为基础。鉴于界址点测量的重要性,选择测边交会方法对其进行估算时,相关研究者需要确保界址点测量结果的精度。

二、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实施规范

在野外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距离长度和密度数。针对不同类型测量对象,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选择。野外实施阶段主要分为准备工作、正式测量工作、踏勘后资料整理三个阶段。

其中,准备工作阶段包含三类内容的详细准备、资料整理、工具配备。从资料搜集开始,到资料整理工作,再到野外实地踏勘,确定误差表准备充分等环节的内容都需要在此阶段准备好。其中资料整理主要为界址点位置的相关资料准备:界址点具置情况介绍、界址点边长距离、界址点宗地号、界址点详细宗地草图。上述材料缺一不可。仪器准备方便需要备齐观测用的光学经纬仪、测距仪、电子经纬仪、钢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GPS接收机。设备准备阶段需要确保仪器正常使用性能有保障。

在正式野外实施阶段,相关地籍调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专业人员引导,对界址点的位置进行实地查找,了解界址点的权属有效范围,用标记笔在工作图件上准确、清晰标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地范围面积的因素限制,工作人员踏勘时期需要配有大比例尺图件。这一阶段中,工作人员需要重视踏勘草图,对于面积相对小的踏勘区域,可以尝试在一张图件上连续记录若干个相邻的区域情况。对于多地区、区块共用界址点的情况要突出标记在图件上。界址点坐标的确认需要有专门的观测记录手簿。工作人员需按照要求及记录规范将界址点的观测序号标记在观测草图上。在结束了界址点的观测工作后,需要及时对界址点坐标进行计算,同时对界址点区域边长距离及误差进行反算与估算,发现不符合理论值的数据要进行严格核查、做出改正。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野外实施阶段需要整理出图件、界址点权属地情况介绍、宗地编号等要素。

完成踏勘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所获信息、所制作图件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将其清晰化、明细化。主要内容包括对界址点草编号和草图的整理。由于界址点数量较难准确统计,因此,在某区域内可以用统一编制系列编号的方法对所搜集界址点信息进行标记。但要注意,所标记的界址点需要按照统一记录规范进行记录,方便今后统计。

三、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精度估算的误差方法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界址点测量精度有明确要求:明显界址点相对于附近吐根点的平面位置中的误差不能超过0.05米。也就是说,从事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规程》要求,尽可能缩小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的估算误差。本论文这一部分主要从界址点测量估算过程中的误差构成和影响因素入手,对确保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精度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建议。

(1)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方面:

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设备误差及人为误差两个方面。其中,设备误差即测量工具、器材等的标准误差值。如与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有关的望远镜照准误差;测站点仪器所产生的误差。而人为误差所涉及的内容较设备因素而言相对较多,主要是指人工操作仪器读取数据时的偏差,比如,在观察测站仪器液晶屏时,视线是否垂直会对数据的读取造成影响。而《规程》中对此点也有相关要求:地籍调查者们需呀多次重复读取显示屏上的数据,在所获多组数据之间的误差符合规定后方能予以记录。对相关设备的把握姿势也会对数据准确度造成一定误差影响。这一点可以依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尽可能使得误差符合相关要求。

除去人为因素以及设备因素外,对于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的准确性而言,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略,即环境等外界条件对数据造成的影响。例如,温度高低不同必然会对相关对视准轴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温度如果变化1摄氏度,那么仪器测角的误差将会在0.26-0.85分度变化。对于由于客观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者们已经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缩小误差的公式,相关人员在踏勘结束后可以依托于专业公式对数据进行准确化处理,保证踏勘结果的精度。

(2)保障侧边教会测量界址点精度结果现状:

查阅大量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资料不难发现,在业界对于此种方法对界址点精度予以估算时的讨论结果并不十分明确。依据不同方法、根据不同公式、按照不同理论所得出的估算结果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结果相差较大甚至相反的情况。这一现状给地籍调查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如何研究出有效统一的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提升的方法?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此种方法中的入手点主要在于估算过程中对起算点精度的把握是否接近实际情况。相关研究者们或许可以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研究力度,以此为媒介增强测边交会法测量界址点的结果精确度。

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探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过程中的起算点估算的准确性与地籍调查工作者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周围环境因素关联密切。相比之下,对于设备精度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由于仪器影响所造成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要具有高度协调性及配合意识,在认真测量数据的同时,确保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的顺利展开,使得测量过程可以保质保量且快速的完成。

结束语:根据不同测量目标及不同区块类型,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难度有所不同。但无论对于哪种环境下的测量操作,都需要人员在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同时,保持协调一致的工作氛围。在踏勘结束后要根据有效经验及理论公式对所得数据进行估算。同时,要充分考虑误差造成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影响范围。总之,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过程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认真、专业。

参考文献:

[1]程久明;地籍测量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测绘通报;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