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康复医学生实习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4: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康复医学生实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康复医学生实习

篇(1)

对象:随机选取齐医大一、大四学生726名,发放问卷726份,收回708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628份,从中筛选出有网络成瘾的大学生79名,其中男60名,女19名;筛选出非网络成瘾大学生549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8名,女351名,平均年龄22.5岁。

方法、工具:研究工具:网络成瘾量表是由美国彼兹堡大学K.S.Young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并结合对网络成瘾的实际研究编制而成。该量表由8个项目组成,对其中的5个项目做出肯定回答,即可做出网络成瘾的判断。为防项目过于笼统以及被测者未按实际情况填写,避免伪相出现,又做筛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选自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12月出版《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除外生活事件对上网的影响。应付方式问卷亦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心理CT主要以艾森克人格问卷及SCL-90相关条目测查为主。

结 果

网络成瘾量表得分评定情况:本研究628名有效问卷测试中,在8个项目中做出了5个或5个以上肯定回答,结合筛查问卷进行校正,被判定为网络成瘾者共79名,占总人数的12.57%,其中男生60名,女生19名,经统计检验性别差异显著。另外,做出1~4个肯定回答,且与筛查问卷中相应问题回答一致的(非成瘾者),有549名,占87.42%。

注:在网络成瘾学生中将有生活事件影响的排除,以除外生活事件对上网应付方式的影响(原网络成瘾学生总数为83名,这83名学生再做“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选出有阳性意义的4名,其中男生3名,女生1名,在原数字中减去)。

不同性别间网络成瘾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果表明,男生较女生更具有成瘾倾向性,这可能源于两性的心理差异。一般来说,男生独立性较强,善于思考、好强、自信具有冒险精神,猎奇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网络成瘾的危害缺乏警惕性而沉溺于网络。

结果表明,高年级的学生使用网络更加趋于成熟。有调查表明,倾向于使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功能或者说,随着大学生上网知识的增高使他们对网络的使用转向高层次。

网络成瘾大学生(IAD)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应付方式可以看出,IAD组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求助。

IAD与非IAD心理健康情况比较见表4。 IAD组与非IAD组,全国常模在SCL-90上的结果比较,经T检验,IAD组成员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组成员和全国常模,且IAD组与非IAD组的SCL-90结果差异显著。

艾森克结果:艾森克量表分为四个项目,分别为E代表内外项,N代表神经,P代表精神质,L代表掩饰性。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比较,通过T分比较,可以看出网瘾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组平均分。二者在E相即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其他三项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显示,非网瘾学生组得分和常模的差异不显著,网络成瘾学生组得分和常模比较差异显著。

相关分析: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E、P、N三项呈正相关,而和L项呈负相关。

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比较,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 9个因子呈高度负相关(P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57%,与国内其他院校相比,医科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网瘾的发生率接近,且男女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源于两性的心理差异,一般来说,男生独立性较强,善于思考、好强、自信,具有冒险精神,猎奇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网络成瘾的危害缺乏警惕性而沉溺与网络。

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IAD组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多项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 组平均分和常模,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不如非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和常模健全。IAD组和非IAD 组在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表明网络在此项上没有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网瘾者与非网瘾者的人格特征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差异显著,说明大学生网瘾者可能受上网时间、上网环境、网络暴力内容影响较大,出现情绪易波动、孤独感较强的特征。另外,长期上网,与现实人际关系脱离,必然产生孤独感。大学生网瘾者与非网瘾者的人格特征在掩饰性维度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瘾者的掩饰性较弱,大学生非网瘾者掩饰性较强,说明网瘾者更尊重客观实际,做事比较实际、古板、倔强。

篇(2)

康复医学是一门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学科。它的任务包括对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和处理,以便使伤病员和残疾人能尽量恢复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或能力,促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把康复与保健、预防、治疗并列,作为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康复医学引入我国20多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讫今,全国已有20多所院校成立了康复医学系,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百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但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为此我校在2004年率先开设康复治疗技术赚业,特别重视康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康复人才奇缺的需求。

1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长方向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学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1】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康复治疗专业是培养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康复机构,保健康复机构和老年看护机构的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保健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康复治疗专门人才。【2】

1.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康复治疗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人力基础还十分薄弱,康复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模式、知识结构、综合职业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3】

1.2以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人才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PT治疗师、OT治疗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所以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应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及康复训练方法制定教学计划,重点加强实践教学。

2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改进

2.1把握专业需求的特殊性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一个合格的康复治疗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康复知识,还需要有系统、扎实、熟练的康复操作技能与技巧。因此我们教研室特别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强调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外,特别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基础课程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的项目。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研室运用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潜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堂的应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已经作为当前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以及录像教学配合适当的板书等手段进行授课,其中有关康复治疗过程的动态图画能够特别提高同学们的听课积极性。

2.4模拟患者教学的应用

学生之间彼此扮演治疗师与患者的不同角色,可以相互之间反复手法训练操作,直到熟练为止。此教学方法应用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出错,但却不会构成危害。手法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发现错误可以迅速纠正错误;有利于增强记忆,避免下次再犯同类错误,对于到临床见习、实习起到非常有益的帮助作用。

2.5康复科室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医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到治疗师角色转变的第一步。学生在带教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接触病人、病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毕业实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现实、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阶段。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在学生的毕业实习中我们尤其注重加强康复各个学科病历的书写能力培养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综上所述是我们康复教研室五年来关于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五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但我们也深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任然任重而道远,我们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相关医学系康复教研室全体同志将继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努力创新,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185.

篇(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55-02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20世纪“四大医学”,其治疗对象为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1]。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索。

一、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康复五大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2]

在康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长株潭康复市场调研,明确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国际PT、OT执业标准、国内康复治疗师(士)执照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康复治疗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出基于“四模块五方向”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图1):“四模块”即公共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模块;“五方向”即PT、OT、ST、中医康复及康复护理方向。

二、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3]

将职业人文素质与知识、能力进行一体化设计,按照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规范要求,与医院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临床实践紧密衔接,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化,开设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职业指导》[3]。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设立职业道德阶段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化教育活动,服务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有效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医院不能紧密结合的难题。

三、参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4]

按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位资格标准,与康复临床专家、康复职教专家一道,制订《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言语治疗》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研制课程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4]。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

成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每门课程由骨干教师牵头,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开发实训项目,探索实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法,分期分批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5]。将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康复评定》、《作业疗法》、《运动疗法》3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质核心课程;将《人体发育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言语治疗》、《理疗》5门课程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

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教材[6]

结合职业标准,分析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具有现代康复理念的特色教材《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康复学》等9本,同时配套开发校本辅导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构建全程性课程考核评价方式[7]

从现场认知、仿真操作、岗位协助到岗位实践,在学生学习、见习到实习阶段引入全程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学习中培养职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采用理论考试、课程考核、见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培养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

七、小结

基于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治疗学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康复行业发展规律,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计划严谨,教学实践合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康复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的一种重要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夏青,张健,阎丽娟,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4,33(6):14-16.

[2]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53-956.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10,12(36).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Z1):98-99.

篇(4)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篇(5)

1培养方式

1.1学历学制

入学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入学、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甄选入学。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路线,一类是学术型教育体系,一类是技职教育体系,分别需参加不同类型高考入学。学术体系分为3个阶段,大学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职教育体系包括科技大学和科技学院,其中科技大学为本科教育,学制4年,科技学院包括五专和二专,五专招收国中毕业生,即内地所指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二专是指职业中学学生考入科技学院后再学习2年获得专科毕业证。

1.2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的复健医学专业分科比大陆要细,通常主要分为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有些高校还设置言语治疗和呼吸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物理治疗导论、物理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公共卫生、肌动学、发展学、物理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骨科物理治疗、心肺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神经物理治疗;大学四年级,临床实习。职能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职能治疗导论、职能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职能治疗活动学、肌动学、发展学、职能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职能治疗评估学、职能治疗技术学、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小儿职能治疗、感觉统合、日常生活机能再教育、职业复健、社区职能治疗等;大学四年级即进行临床实习。

1.3教学实践

①完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训练习统一在实训室进行。尽管大陆很多院校康复专业目前也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但与其相比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台湾地区在教授复健专业时,实训室屋顶上装有摄像监控传输设备,可将记录教师示范动作并转发到大屏幕上,以使学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装有两个屏幕,一个转录老师现场操作,另一个播放同步PPT课件,这样可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更好地结合,值得借鉴。②学生课后练习的管理制度。晚间及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供学生自行练习操作。实训课程全程无授课教师参加,全部聘请临床康复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学室值班,这样既可以管理自学室,又可以指导学生操作。自主练习室旁设置一间小教室,学生可以在练习前,通过观看教室电脑里老师的规范操作教学视频,以纠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试制度。操作考试形式和大陆院校基本相同,均为自主抽题、角色模拟等。角色模拟为一位同学扮演康复治疗师,另一位模拟患者,老师在监考的同时提出若干与本操作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情况。这种考试更加人性化的地方体现在,学生需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定分数。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学实训设备。学校实训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由学生制作的简单的自助具陈列在柜橱里,其中包括康复专业中帮助残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长、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这些自助具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节约了实训设备资金的开支。⑤合理安排学生见习时间。学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由临床老师带教讲解,见习内容基本与本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同步。⑥复健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物理治疗和职能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实习单位主要为在台湾地区具有带教资质的各大医院。临床实习目标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目标包括专业技巧、专业特质、行政管理等。专业目标包括能熟悉复健治疗相关的基本临床医学知识;能对相关的临床检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独立执行并完成常见复健治疗病患之治疗评估;能整合评估结果,列出病患的问题;过程中应具备与相关专业人员、病患及病患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制定长、短程治疗目标与计划;并能评估疗效;能执行各项治疗技术,操作基本仪器与设备;依据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协助拟定有关的后续照护计划。

1.4师资力量

①本专业教师讲授全部课程。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均是由康复专业老师讲授,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障碍。在欧美等康复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②情景教学模拟———实训室打造模拟医院。实训室设计成医院病区的格局,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1.5就业形势

①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是很高,全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师证书总人数的69%,治疗生的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生证书总人数的41%,有些学生即使取得证书,也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有些则是主动选择转行,还有部分则是因为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转行,所以台湾地区复健专业学生的目前就业情况也并不是特别乐观。②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证照考试情况。考试中心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呼吸治疗等各专业设置各自考试,证书亦不相同,通过率约40%。参考教材均为英文原版教材,无专门的统一考试用书。总共考6门科目,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次年成绩不能累计。每6年取得特定继续教育学分(30h/年),才得换照[4]。物理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物理治疗学概论、骨科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学、心肺康复治疗学。职能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职能治疗学概论、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小儿职能治疗学、职能治疗技术学。

2启示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院校应创造条件,参照这种模式安排学生同步见习,早期紧密联系临床。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为学校合格的师资投入不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各自教师分别教授,造成课程衔接困难,为此,学校应加大合格师资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实训室,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参照台湾地区的教学模式,发展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本专业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值得借鉴。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临场紧张而影响操作考试中的发挥,学生可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大陆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虑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陆目前的康复教育多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人才为主,而台湾地区的康复医学教育因其起步较早已发展成为分科较细的专业教学,随着大陆康复医学的逐步发展,临床康复医学科对于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科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增高,大陆院校培养的治疗师也会向台湾地区一样,逐步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未来将出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专业,而不是现在笼统的康复治疗专业。

3小结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导下,让医学教师走向海外、走向港澳台是开展学术交流,提升视野的有利方式。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康复专业教育,让我们找到了提升的空间,我们坚信在新医改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下、在卫生部对康复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一线康复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也会将中国大陆的康复医学教育打造成一朵绽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吴英黛,廖华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纪物理治疗教育之期许[J].医学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华,倪朝民,许业松,等.“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4):362-363.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59-02

临床运动疗法学是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连接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与康复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因其学习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及治疗技术多,理论知识记忆困难,治疗手法复杂多样,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各种治疗技术到临床实践中,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还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

一、熟悉学生特点,了解康复医学教学现状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学科,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研究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等问题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多个方面,具有多学科性、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而临床运动疗法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重要临床实践课程,是康复医学中一门综合性课程,学生在掌握康复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掌握相关的内科学知识,因此,康复医学的教学也是有着其特殊性。在临床运动疗法学的教学上,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的内科学及康复学的理论基础外,还应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工作中,指导医疗实践,同时在医学实践中丰富理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国内医学院校的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以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信息以单向传导为主,学生体验知识的效果差,对学生记忆的影响差,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临床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强,学生们缺乏横向思维,知识缺乏连贯性。将多种教学方法引进临床运动疗法学,给课堂注入活力和时代的气息,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及掌握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培养具有创造力、实践力、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康复人才的需求,对我国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利用高效、符合本院校康复专业实际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将临床运动疗法学的各种疾病的重点、难点以微课或者病例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将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医学情境中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发掘隐藏在问题之后的理论知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微课指的是以小视频(一般5~8分钟)为信息纽带记录教师围绕某个小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碎片化”制成短小视频,学生可在线观摩教学内容,并可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网络课程、在线和移动学习已经越来越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结合临床运动疗法学特点,将康复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比如偏瘫、脑瘫、截瘫及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的评定及康复目标、治疗技术制成微课,提前发给学生们,供学生预习及课后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性学习,又能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同时也可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是根据PBL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以“偏瘫”为例,步骤1:教师准备脑卒中康复教学病例课件,按康复工作流程,从患者就诊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入手,引导学生根据现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康复评定、制定不同阶段的康复计划,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技术。步骤2:进入病房实践环节。在病房内,有针对性地挑选处于不同时期(急性期,恢复早、中、后期)及不同并发症(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肌痉挛与关节挛缩、吞咽及言语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偏瘫患者,由6~7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询问患者病情、病史,若有遗漏,则其他成员继续补充,同时由另一名学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全过程由带教老师在旁监督;学生着重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有无明显诱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有无情绪波动及喝酒等。其他同学重点对患者病情进行康复评估,主要包括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确定患者所处的恢复阶段。然后由学生汇报病例,并提出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方案。步骤3:教师补充对病史的询问,并组织学生讨论,将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病例进行比较,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重点评估,及对其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案,深化脑卒中的临床教学。步骤4: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评估的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激发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

模拟医学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是从课堂到临床的桥梁,它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诊断的机会,并且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伤害,既能给学生真切实际的感受,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仍以“偏瘫”为例,在教师上课前一周,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掌握水平及结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临床问题作为讨论提纲,在上课前1周发给学生,每组一个临床问题。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充分利用一切信息资源,到图书馆查阅参考书籍、上网查找网络医学信息资料。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轮流安排扮演“偏瘫患者”与“住院医生”角色,以情景剧的形式模拟临床“偏瘫患者”首诊情景,完成对偏瘫病人的临床问诊;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例书写及诊断、康复评定、制定短期康复治疗计划。然后由“偏瘫患者”评改“住院医生”的病例书写。最后接受同病种真实病人见习教学,将学生带到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临床病例观察,让学生实际接触患者,学会临床问诊、采集病史,着重学习康复评定,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制定康复目标,学习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熟悉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理疗仪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学习如何同患者沟通,并将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熟练地运用到医患沟通中,加强素质教育,并进行相关临床诊疗操作视频学习。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扩招,学院进入临床实习、见习的康复医学生不断增加,教师带教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学生临床操作的机会较少,加上近年来医疗环境的客观实际,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很多病人都不愿成为医学生实习的对象,这就给临床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运用模拟医学教学能够改善临床见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如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国内康复教育领域重要的课题。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主旨在于让学生能够用最高的效率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学生发现临床实践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出具有跨临床多学科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康复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红,卓大宏,卫波,等.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39-7421.

[2]Tavako,l K R eicherter,E. A. The role of Problem-based learn ing in the enh ancem 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J].J A llied H ealth,2003,32(2):110-115.

[3]吴库生,李克.PBL教学法中的循证思维及医学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6,19(6):51-52.

[4]范文双,王长娟,曹玲.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康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4):370-371.

[5]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7):24.

篇(7)

2教学难点

2.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与中医院校的学生相比,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及相关的中医学典籍,如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载有大量中医康复理念和具体方法的经典专著不太了解。因为没有接受过中医学的系统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非常薄弱。有些吃过中药的学生认为开中药就是中医的内容,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另外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作为非重点课程,许多学生可能抱着考试及格的心态来上此门课程,误认为与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联系不大,因此兴趣不高。我们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的治疗方法、康复手段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最终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抓住精髓,举一反三,结合有效案例使学生将所学到的中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中医康复知识开辟捷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2中医实践不足

中医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开始陆续有医学实践,大学五年级一般安排全年在中医院实习,而康复医学生会按照PT、OT等专业特色安排相应的实习,在医院的实习主要以现代康复技术为主,中医康复的见习时间很短,仅有30课时,内容却包括了中医四诊、辨证、推拿等多个方面。教学见习时由教师带教,这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时机。针对教学见习时间短、内容多的现实状况,教师需要适时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生动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将中医知识传授给学生。

3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形成相应的对策,一方面,在授课中过程中引用临床经典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在临床见习中引用授课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从而加深记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后呼应,互相印证。同时我们大力提倡教育学的改革创新,广泛应用“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形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场景式教学”“会诊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

3.1中医授课中的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对此门课程失去兴趣,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到辨证时,可以通过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对应的分析并展开讲解,穿插列举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失眠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疾病案例,使学生通过自身曾经罹患的疾病更好地理解辨证的内容。当讲到感冒时,展开讲解不同证型感冒的鉴别要点,引申讲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内容。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引经据典”的方式选取经典的故事进行讲解,如可以通过“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提出“上工治未病”的概念,讲解当病位深浅不同时采用的不同治则治法。通过以上讲解,学生会对授课的某些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授课过程中及课间会针对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状况提出一些问题,这时可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行分析辨证,对于正确的要给予肯定,错误的及时更正,从而使学生学会初步的自我辨证。

篇(8)

1.研究对象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2008届、2009届康复治疗学专业各一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为参加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学制4年、成绩在当年录取分数线±10分的学生,各30人。其中2008届为对照组,2009届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男生8人,女生22人,实验组男生7人,女生23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上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提出临床问题――播放视频――学生标准化病人――康复治疗技术――外教指导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1)提出临床问题。教师针对实训要点提出与临床有关的问题,问题不可超过5个,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训。以手功能的实训为例,教师会提出:我们将一瓶矿泉水拿起来,再将瓶盖打开,需要手进行哪些动作?从商店买完东西,再将其拎到楼上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将一碗热汤放在餐桌上,是利用手的什么功能?从而将手的提物、平持、夹物、钳捏、握圆柱及拧罗盘等功能表现出来。

(2)临床视频播放。针对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摄制,着重突出功能障碍特点,在提出临床问题后进行播放,视频可以是一个患者,也可以是几个患者。如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手功能障碍的视频播放。

(3)学生标准化病人。根据实训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临床疾病功能障碍的特点,在实训教学前3天进行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带教教师对每个功能障碍点进行讲解,筛选出模仿技术优秀的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的训练,根据分组情况确定标准化病人的人数。

(4)康复治疗技术。实训教师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示范,从正常人到标准化病人,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训,录像机对实训过程进行全程拍摄,实训结束后教师将实训教学录像进行整理,提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实训中给予纠正。

(5)外教指导。聘请日本施无畏学园国际著名作业治疗师作为项目指导专家,每年来我校2次,每次为期一周,对学生的作业操作技术进行指导。

3.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评价方法分有兴趣、一般、不感兴趣。

有兴趣:8~10分。

一般:6~8分。

不感兴趣:6分以下。

(2)作业分析能力。拍摄一段具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视频,在《作业疗法学》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视频中具有手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作业能力分析,找出患者功能缺失的部分,并制定康复计划,满分100分。

(3)毕业实习单位的满意度。毕业实习结束后,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分满意、一般、不满意。

满意:80分以上。

一般:60~80分。

不满意:60分以下。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检验水准用α=0.05。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二、结果

对两届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作业分析能力及实习单位满意度分析,作业分析能力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学习兴趣、作业分析能力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之间均有明显差别。

表1 两组学习兴趣、作业分析能力及单位满意度的比较(`x±s)

分组 作业分析能力 单位满意度 学习兴趣

实验组 86.124.27 81.044.23 8.451.27

对照组 72.433.63 71.253.29 6.321.35

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别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实训教学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做到操作规范。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教师多半由临床康复医生承担授课任务,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欠缺,因此很难做到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前各大院校的实训课程课时和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大纲与教材。2012年我们与日本施无畏学园进行教学合作,每学期邀请专家对我校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作业疗法学及物理治疗学)专业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对实训课的操作内容进行自编自导,实施标准化实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实验结果来看,我校实行的模式较之传统教学实训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老师提前将病例交给学生,让学生模仿,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病情,主动带着老师的问题到课本中找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同时在上课时会更注意老师的分析方法,在听课质量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培养作业分析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作业治疗学》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学生通过自己标准化病人的训练,可以更好地感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之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从而设计出符合患者需要的作业活动。

这种实训模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后主动翻阅资料,拓展视野,带着问题上实训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可以在各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应用。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足之处:录像机对实训全程拍摄,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操作上比较烦琐。

我们邀请的专家日本作业治疗师小原正俊,是具有30年作业治疗经验的治疗师,获得国际认证资质,在作业操作技术方面娴熟,并有20余年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作业技能操作,规范作业分析过程,对我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作业疗法学》标准化实训教学模式,即提出临床问题――视频播放――学生标准化病人――康复治疗技术――外教指导模式,在实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康复技术与临床结合,着重培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掌握技术的精髓。目前我国现阶段康复治疗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际认证的治疗师合作,使我们的教学尽早走入规范化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9)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实习的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两组学生授课教师、相关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学时均相同。观察组学生男18例,女32例;对照组学生男17例,女33例。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理论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1.2.1.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教学,由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有教学内容由授课教师课堂上通过说教方式传授给学生。1.2.1.2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开展实习教学,与传统的LBL教学法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有着根本区别,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授课教师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大纲相关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以理论课内容作为基础,选择典型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由授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按选择临床案例设计问题,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领到实习要点,查阅临床案例的病历,通过多种途径(图书馆、网络、教科书、参考书等)获取资料,为讨论做好前期准备。(2)实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授课教师将临床案例中的疑难点设计成的问题。学生根据具体问题自主思考,通过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集中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讲解和归纳总结。鼓励每位实习同学积极发言,以学生之间讨论为主,授课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辩论,鼓励学生相互协助,授课教师详细记录,最后对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3)评价和反馈: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同学的理论基础、临床技能进行考核,同时在两组同学中发放临床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CBL结合PBL教学法的总体评价。1.2.3观察指标实习结束后,两组学生均参加考核,记录临床教学成绩,包括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临床教学成绩比较

实习结束后,50名学生均参加考核。观察组理论基础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由于授课之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临床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和增强。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师生互动、团队合作上满意度测评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LBL教学法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LBL,以教师系统、全面的授课为主导,学生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通过课堂听课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最终虽然LBL教学法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3]。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阻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后,临床实践和运用能力不足,造成与临床实践环节脱钩。LBL教学法的这些不足之处随着社会医学模式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院校教师的关注。

3.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首先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临床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学习成为临床医生必备的知识[4]。PBL教学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欧美国家的医学高等教育中已得到快速推广,并逐步发展形成系统、成熟、科学的新教学模式。21世纪初引入我国高校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备受推崇[5]。PBL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重视临床和基础的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教学过程设置到特定的有意义的医学或临床问题情景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查阅资料的条件和时间限制已然被打破,课堂内外均可查阅资料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自主、协作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将基础学科和临床知识贯穿在临床案例之中,更贴近临床实践中的诊治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提高了自身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激发了自身的潜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让学生们更能适应我国目前新时代对医学生的需求。但从PBL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1)PBL教学法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学生需要花费较多课外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而我国医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生难免会有抵触;(2)师资培养上,因PBL教学法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所以在师资培训上需要学校投入更多;(3)由于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连贯的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一定程度阻碍[6];(4)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短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目前我国仍以考试为学生的主要考核方式,学生们仍倾向传统的LBL教学法,因为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会就考试要点突出讲课的重点和难点。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49-02

全科医生行使的医学行为称为全科医疗,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规定[1]:全科医疗是一种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医学行为,以家庭作为医学实施的范畴和对象,而不是以病人的年龄、性别或疾病来分类。全科医生是指在社区、诊所、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承担对病人病情和诊疗作出初步决定的责任,并在适当时请专科医师会诊。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全科医疗服务被确定为改革的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教育部201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将给予我校100名免费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指标,我校根据本省的农村卫生工作需要,认真思考探索,如何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认真开展调研,明确培养要求

以我校2010年8月招收的100名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为分析对象,考生分别与我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六年。在学期间新生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录取专业为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生源范围面向南宁、柳州、玉林、贵港、钦州、防城港、北海等七个地级市,涉及40个区县。农村生源占82%。招生录取执行广西二本控制线。从招生录取情况看来,我校生源足,计划招生100名,实际报名考生近800人,一次性完成录取计划。总体生源质量好,录取平均分为503分,超出二本控制线70分。对于这100名国家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的培养如何进行地位,我们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研究成果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其培养规格从全科医学的能力分析入手,分析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并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全科医生的方法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能力、工作方法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它决定将来是否能成为优秀全科医生的能力。定向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人才培养的途径特殊性,即人才培养应满足定向农村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所以应当采取校市合作强化实践的模式。全科医生的社会能力有其特殊性,社会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一要适应全科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二要适应基层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培养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是对常见病地方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疑难重症能判断并及时处理,承担基层主要的预防保健任务,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教育工作,从业能力与他们定向农村关系甚大,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应当学习民族医药技能。

二、坚持办学特色,建立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特点进行分析后,我们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定位为能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适应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为此我们积极推进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在西方国家,社区医疗机构承担了约80%以上的门诊服务及大量的预防保健工作[2]。中国现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和职称偏低,真正能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师很少,而美国的全科医师占医师数的34%,英国、加拿大的全科医师达到50%[3]。目前中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滞后,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广西医科大学地处省府广西南宁,是广西医学教学的最高学府,长期以来为本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积极地贡献,培养了大批的医药卫生人才,多数人在省内各专业学术上发挥领军作用,为使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我校发扬“造就本省人才,为本身之用”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

三、更新教学培养理念,构建科学的培养方案

篇(11)

医学生人文素质研究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海南本土文化一直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和时代特色,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丰富多元历史文化在海南这个大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承传播的具体体现,又是海南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不同自然环境的群体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各种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必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生源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海南本地生源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2016年11月,我们对海南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在微信平台通过问卷网的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制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发展的因素等内容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计523名同学完成了全部调查问题,其中男生209名占39.96%,女生314名占60.04%;海南本地生源198名占37.86%,外省生源325名占62.14%;在专业构成方面,临床医学361名占69.02%,康复医学84名占16.06%,医学影像学50名占9.56%,应用心理学26名占4.97%,中医学2名占0.38%。2.问卷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生源医学生对自我人文素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在问题“你觉得你的人文素质如何”、“你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何感想”、“您认为医学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存在联系吗”等涉及调查医学生道德情操与职业品格、创新精神与和谐个性、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人文素质状况的问卷结果来看,描述正面或肯定的回答比例大幅高于描述负面或否定的回答比例。但是从与同学交流和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访谈调查中,教师反映学生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能力欠佳,海南本地生源在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方面存在着不足。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本地生源医学生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能力不佳;实习生向带教老师汇报病情时,讲话抓不住要害,条理性不够;学生文字撰写能力的不足尤为突出。这与调查问卷结果中的数据发生了较大的背离。在问题“你觉得你的人文素质如何?”中,本省生源同学中认为自己人文素质不错和很好的占63.64%,认为一般的占33.84%,认为不太理想的仅占2.53%;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中,99.5%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的仅1个人。在“你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认识”中,有75.25%的受访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一般和很差。

二、海南本地生源医学生人文素质影响因素

分析我省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1.个性因素方面,首先是历史和地理原因。海南省建省时间短,地理位置又“孤悬海外”,历史上对海南的教育关注少,投入不足,相对来说教育发展落后于内地省份。其中小学人文基础教育,尤其农村生源的先天不足,包括办学基础条件不够完善,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2.共性因素方面,首先是高考文理科分科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中等教育文理分科以及高等教育着重专业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尤其是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以中学的理科学生为基础的大学生在社会文化、哲学、社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外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缺失。另外迫于高考的竞争压力,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更注重数理化科目,忽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素质的不足。3.是高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缺失。当前的大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历来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多数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课程内容在有关哲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另外,由于这些公共课程在授课上多为照本宣科式的教条式、灌输式方式,导致大学生们普遍兴趣不大,只求不挂科即可。4.医学生本身的教育教学特点使然。由于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这就决定了医学课程体系庞大,课程分科精细,导致医科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学生考取医学院校后,由于课程繁重,在整体的教学模式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造成学生对人文素质课堂教学的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有待提高。医学临床专业课程的特点有三多,即学习的科目多、每个科目的内容多、需要理解记忆的东西多。而相关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将学习成绩排在首位,学习成绩是在校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各种类型的考试在他们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还有两成多的学生仍存在“六十分万岁”的心态。

三、提升海南本地生源医学生人文素质对策建议

1.高校应充分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教育并重,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二者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真正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教育并重起来,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培育出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形式上增加几门医学人文课程或增加人文课程课时量,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精神。2.结合海南生源特点,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首先从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整体出发,在已有的“两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文课程设置,加大人文课程比例。可以参考台湾医学院校做法,将人文和医学交叉紧密的边缘学科确定为人文素质核心的必修课程,如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患沟通》等课程,与医学生发展紧密结合,应设置为核心必修课程。另外,也可以借鉴当今欧美一些高校的做法,把与医学教育相关的通识类学科设置为人文素质综合课程,通过专题讨论、交谈、临床观察、文学等多种形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展开教学,教学的内容涉及了整个医学人文知识。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医学专业五年学制的特点,医学人文综合课程将人文与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医学学习中理解生命和疾病,在人文学习中明白生命的可贵、医生的价值所在,真正达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的目的。其次,针对海南生源普遍在语言、沟通、人际交往、计算机等方面较为弱势的情况,相关高校可开设相应的针对性选修课程,积极为学生“补课”。3.更加重视人文素质课程的实践。近几年,一些高校在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有些设置了实践性很强的人文素质综合课程。例如笔者所在的海南医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就改变以往类似高中期末考试的考核形式,而改成学生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把一些经典作品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考核形式不仅可以考核平时课堂讲授的内容,更能考核学生对语文知识和作家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考核他们的文字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这种教学,把人文知识贯穿于案例讨论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很符合人文学科教育规律的。4.加强在临床实习期间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是强化人文素质的最好途径,应着重培养医学生在实习真亮的全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临床实习期间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如果能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渗入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展示良好的医德医风,则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关高校、医院应该重视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遴选德艺双磬的医生为带教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从接诊病人始,教师就应教导学生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和釆集病史,在检查中充分尊重病人,主动告诉病人和家属疾病的严重程度,积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釆取科学合理实惠的治疗方法等。总而言之,使医学生在与病人相处的全过程中,观察、学习、实践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医疗氛围,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茜,严永祥,昝启均,李宗霖.医学人文学科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0-32.

[2]张学思,郑恒,周立,崔清.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特色与反思[J].医学与哲学.2013(34):34-36.

[3]孙强.贵州省属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