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4: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生心理健康

篇(1)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篇(2)

首先,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一个和谐、宽松、良好的环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名花异草、各种树木、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其次,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同时,要加强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再次,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定期开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未成年人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予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交往形成的相互认识、理解,情感的亲近与信赖的关系。一个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教师要尊重学生,切忌用老眼光看待学生,认为好学生什么都好,差学生什么都差。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优生应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对后进生要多看他们的优点,多找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以信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等。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和同事面前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篇(3)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人们反复的谴责,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心罚”作为一种很隐蔽的惩罚方式,依然在教育现象中普遍地存在着,并且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学生需要适度批评,适当的批评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批评过度,以致造成心罚,其效果往往会“走向反面”。相对于体罚这种显性的教育暴力而言,“心罚”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并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很少见。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心理惩罚已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小学校园和家庭教育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新问题。

一、“心罚”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一)心罚的概念

所谓“心罚”,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不适当的言行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加以惩罚的一种方式。“心罚”虽然没有对学生造成明显的外部伤害,但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使用不当甚至会影响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部分“心罚”甚至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

(二)“心罚”的表现形式

1.冷嘲热讽、挖苦讽刺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学生是未完成的个体,难免会犯错,教师适当批评也是正常的。可有的教师无视学生自尊,批评语言尖酸刻薄,比如:“你真是无可救药了!”等等。这样的批评方式,不仅有违教育学生的初衷,更可怕的是会伤害学生的心灵。

2.置之不理,视若无物。表现为把经常犯错、调皮捣乱的学生当做“透明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进步也不闻不问,或者轻视这些成绩、进步。

3.孤立学生,不让其他同学与之交往。对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许多教师不是对他们耐心教导,而是冷落他们,并且不让其他表现好的同学和他们交往过多。对有不良习性的学生,有的教师甚至会对他们进行“隔离”,在班级中公开宣布,不让其他同学与他们交往。

4.粗暴威胁,表现为用严重后果来威胁学生。部分教师对学习进度较慢,或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言语恐吓,比如: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就把你们耳朵割掉;不听话就在你们脸上刻字等等。

二、心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心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在国内外有关“心罚”的文献中,“心罚”往往被看作是“心灵施暴”,特别强调了“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心罚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对于那小部分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不采用适当的惩罚是不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缺点和改正错误的。教育家马卡连轲说过“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所以,适当地运用心罚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善意的批评、训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善意的心罚包含着教育者的苦心和关爱,当受教育者领会到这一点时,他会乐意接受。

(二)心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心罚对学生虽然没有像体罚那样有皮肉之苦,有外表伤痕,但它对学生的伤害更严重,有的甚至是终身难以挽回的。

1.自尊心受到伤害。自尊心是儿童最敏感最脆弱的角落,它既敏感又脆弱。自尊是他们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精神支柱和重要驱动力。如果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另眼看待、经常讽刺、挖苦、甚至嘲笑羞辱,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感到孤独无助,会心灰意冷、放弃努力,有的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出现逃学行为。教师经常地讽刺或者轻视,同学们的嘲笑,后进生听多了,就会产生暗示心理,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丧失追求进步的决心,自暴自弃,更严重的会产生永久的心理疾病。

2.引起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对抗。某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受到教师的讽刺挖苦后,在情感上会与教师产生障碍,在课堂上或工作中表现出疏远教师,采取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这个时候,教师讲的即使是“闪闪发光”的真理,学生也不会感兴趣,不会接受。

3.心理惩罚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首先,教师对学生心罚后,同伴就会冷落、歧视、疏远受罚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他人的不信任感,从而对与他人交往采取冷漠、回避态度,甚至会产生攻击。此外,学生受到心罚后,会在心灵上留下不愉快的回忆,严重的会产生过激行为,如自残等。其次,学生会因为对教师的厌恶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厌学、逃学,出现学校恐惧症等。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对学生经常进行心理惩罚,会造成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如果孩子被教师体罚,大部分家长会依法追究,而人们对心罚则不在意,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在教师的冷嘲热讽中长大的青少年,很难想象在心理、个性、自信心等方面会健康发展。

三、避免心罚消极影响的措施

(一)社会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

1.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为教师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免去教师的后顾之忧。

2.学校应尽量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举行文艺活动和学术活动,为教师设置交流和进修的平台空间。

(二)家长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

家长在关心爱护子女成长的过程中,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使他们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学会做人、做事才谈得上做学问。要求孩子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一定要遵守校规校纪,尊重教师,团结同学,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把时间精力多用在学习上。

(三)教师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1.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经常挖苦、讽刺,只会泯灭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学生的自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纵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成长中的人,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真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付出,而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

2.要学会自制,在课堂上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在学生身上,要及时完成角色的转变。

3.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教育法律、法规,比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强调了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尊严的不可侵犯性,强调了正确认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护学生的必要性。教师都应学习这些法律文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履行之。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成长中的人。教师必须改变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持有信心。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教师要有耐心,要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接受教训、只要努力就能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5.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惩罚更强烈。”对犯错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宽容犹如一片,包容他们的错误与缺点,从他们积极的态度中发现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会促使学生自省自责,从而自励自强,追求进步。

(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学习是辛苦的脑力劳动,在这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己与压力对抗的能力。

1.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把当前的学习与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目标是学习自觉性的前提,是意志行为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不良的情绪会消磨人的意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给人以力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措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意志。

参考文献:

[1]徐琴.浅论心罚的成因、危害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02).

[2]张澍军.“尊重的教育”的价值及其深层底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3]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7)

[4]戴丽.教师心罚的理性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5(10).

[5]贾燕娟,赵宁.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篇(4)

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for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effects WANG Shan, TANG Yan, HUANG Qin,et al.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Yunnan 65022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tervention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effects. Methods Mental health measure evaluation tools, AnNingShi to a primary two, four grade each extraction in each grade two classes were 192 students ment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scoring. Results After 18 months 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 suggest that, six monthsafterthe intervention the personality defects,andbehavioral disordershavescore decreased(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据统计, 目前全国心理疾病患者约1 600 万人, 1/3 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而且,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近年还呈上升趋势[1],但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针对高校学生,有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起源于幼年,苗头在小学,发展在中学,悲剧在大学[2]。因此,幼儿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因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生是指正在正在接受小学基础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进行心理咨询干预,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篇(5)

prinmrymentalhealthisthekeytogrowth,lg 一(xitmforeignlanguageschoolpirmaryschool xihn shaanxi 710000)【abstract】studentsgrowupwithagoodmemalstateiskeytoitshealthygrowth.ministiy\'ofeducation,“onthestrengtheningofprimaryandsec-ondaryeducationinanumberofviewsofmentalhealht,”pointedout:goodpsychological qulaityofpeople~overallqulaityoftheimoprtantpart.mentalhealhteducationistoimprovethespycholoigcalqualityofeducationinprimaryandsecondayr,isanimoprtantpartofqualityeducation.student~spycho-iogicalstateofgoodnadbad,candirectlyafectthelearningabilityandlearning,self—evidentimpactonfuturegrowth.【keywords】goodstateofmind;students;healthygrowth1.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及状况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懵懂的接受事物时期,这一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可是随着各类现代化信息的介入和家庭环境的变化,部分小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及障碍,造成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教育、教师素质、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认知、学习,个性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种种不良倾向,大多数和 自我意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i 怯懦。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多数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i.2 厌学。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

    1.3 自私。我们经常会发现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多数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与自己无关。高年级的学生坐座位上 ,旁边站着爷爷奶奶。部分低年级的学生上学来是家长帮忙背书包,一放学马上把书包扔给家长。

    1.4 敌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很多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 ,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笔者曾经碰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学生吵架打架,寻其原因都说是人家先动手,然后 自己才反击。在学习、活动方面,多数小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 ,甚至有些学生会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遇到批评不能正确对待,消极放弃或抵触的情绪大有人在。

    1.5 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 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在他们的心理,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 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心理失衡 ,产生消极情趣,自我感觉变得越来越差。

    2.造成当前小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原因2.1 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 ,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 ;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践行严重游离 ,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导致教师无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

    2.2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当今的小学生都担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对子女爱得过分 ,照顾过度,期望过高。

   一 味地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男一方面 ,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法码 ,星期六令其上辅导班,星期天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开始在孩子之间流行起来,攀比讲排场有求必应,以往的艰苦朴素作风早抛到脑后,也是造成不良心理的原因。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3.1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状态有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与其自觉能动的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处于优势心理状态的学生,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强 ;而处于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学习能力受到影响。作为老师,大家都很清楚这一点。学生心理状态的良与差,可直接影响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学习积极性表现的“指标”。在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都处于优势心理状态的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就越强,那些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厌恶,缺乏自信心,他(她)往往将兴趣投向了其他方面,如看武侠小说、玩电脑游戏、或读言情小说 结果上课不听讲、不思考 ,作业不认真完成,预习不充分,复习效果差,对学习反感、厌恶。这时教师应该找合适的一个切入点,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更多的心理切入点。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也无法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状态 。

    将不能使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生活。因此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等能力。

    3.2 重视学生的心理导向。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心理状态不佳时,就要重视、更要引导使其向良好心态方面转化。如“甲1”喜欢玩电脑游戏;“丙 2”比较贪玩;“丁3”爱读言情小说 。他(她)们在课堂上经常表现为 :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兴趣不浓厚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作为教师要承担经常与他们坦诚交流、敞开心扉地聊天,想方设法与他们缩短心理距离。经常观察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有意地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在课堂上发现他们处在不 良心理状态时,就努力地去读懂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回到优势心理状态中。

    3.3 尽力做到与学生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倘若不相容,则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歧视、相互猜疑、相互埋怨等。教师应该主动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看看他们在想些什么?常玩些什么?做些什么?为什么会那样去做?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应该想想他们为什么会 出现这样的错误,他们在做这样的事时 ,心里想些什么?然后,再来处理他们的错误问题,在处理时尽快和他们沟通 ,让他们 自己认识到错误,让他们从小做到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尽量体谅学生还不成熟的心理表现。因为师生问的心理相容,能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是在相信他,关心他,热爱他。这样使他们增强了自信,激发了他们 的 良好心态 。

    3.4 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来 自社会的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 ,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坦然面社会现象,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成长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

    4.总之

篇(6)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篇(7)

小学阶段既是人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个人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要学习和经历大量的东西,许多东西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经历的,这让他们感觉目不睱接,难以适应。上学、考试、升学、交友、长大、长高等许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于缺少相应知识、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他们就是在这种考验中渐渐长大的。然而,面对这种考验,他们不一定都能跨越过去,这时就需要父母、教师、社会的帮助和理解。由于家庭教育中不当的教育方式、学校中难以避免的一些弊端以及社会竞争压力、不良的风气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小学生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环境,这就会使小学生的心理适应出现一些偏差,当这种偏差达到一定的程度,超过小学生心理承受的最高限度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当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用心理测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将小学生中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达到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的目的,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够服务于全体学生,帮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对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认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和建立心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小学生中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干预,而没有认识到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查和建立心理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服务于全体小学生而不是少数小学生,是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极少数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2.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有很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都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校医、班主任或德育教师担任,专业水平不高,因而不可能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测查、心理档案内容的选择与心理档案的统计、分析等工作任务。如,一些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前不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量工具;施测前没有正确指导语的指导,学生在不理解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回答,甚至有的学生还担心测查结果进入学籍档案,不敢真实的填写;施测后不能正确的解释测试分数的含义就随意下结论,反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重视测查而不重视跟踪记录。近年,许多小学也开始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但却忽视了测查后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没有根据心理测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一些小学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但也只是对测查报告的简单描述分析,缺少对不同类别的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具体分析,因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不能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一些学校在建立小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为了省事,也只是一次建好以后就无任何跟踪记录了,档案也就成了上级检查工作的摆设。

三、改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仅仅是在小学生中筛选出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让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与治疗,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危机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让正常的大多数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这也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师的工作。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篇(9)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新鲜的事物不断涌现,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时代性的变化。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学习许多的知识,同时有些东西是误导学生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成迷于电视电脑。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2.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性格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3.缺乏亲情教育和有效的监督

4.农村心理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

5.缺乏师资力量,工作形式化

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既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2)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学科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的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困惑。

4.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少学生家长的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创办家长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授课的重要内容。

5.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学生”

篇(10)

小学生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均处于关键发育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我国出现“心理问题低龄化”现象,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很多多动症患儿的病因是遗传因素,其中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85.7%,异卵双生子同病率是33.3%。遗传对小学生的精神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且不够平衡的典型胆汁质学生,经常会冲动、暴躁、容易发怒;高级神经活动不强并且缺乏平衡的学生经常表现的抑郁,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孤独、焦虑或者自卑等心理问题。

2.生理因素

(1)如果小学生儿童时期患过传染疾病,例如脑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脑组织会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导致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内分泌,例如脑垂体、肾上腺等分泌不够均衡,也会致使小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甲状腺素缺失,小学生会出现智力迟钝、记忆减退等症状,但是分泌量过少又会造成神经过敏,情绪容易激动等现象发生。

(2)小学生身体上的发育的和其的认知发育有着一定的联系。儿童的脑发育状况影响着儿童的智力水平。小学生,正处在精神系统结构的基本发育阶段,与成人相似。另外,学生的身体发育对其情绪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身体发育良好,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身体发育不良,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可能受到消极评价。

3.心理因素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这一情况下,有些矛盾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小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矛盾环境下,或者矛盾程度过高,可能会为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致使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

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家长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教师引导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需要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往往能对家长的教育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同时要善于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在反思过程中,可以将分析的结果和家长分享。对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不少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孩子身心得不到适当的放松。这时,教师要对家长进行科学引导,告诉家长切忌采用强制的手段控制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因此家长在任何时候不得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从而使孩子形成健康人格。

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小学生只有从小接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在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中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利用自身的才能服务于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需要让家长了解其对孩子的影响,提醒小学生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的言行。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和同学之间相处要互相谦让,并和邻居友好相处。教师可以定期对小学生进行家访,和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向家长传授一些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2.注重学生学校教育

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为小学生和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也属于一种凝聚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而在学校生活中国履行应尽的职责。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为小学生走向社会起到一个过渡作用。如果班集体中存在不利于小学生发展的因素,则会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小学生的班级地位较低,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受到忽视和排斥,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可能使小学生对其他人产生排斥情绪,从而导致其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一定障碍。例如一些班级内,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小群体,这一群体长期欺负其他小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就会导致小学生产生紧张和惶恐等情绪,致使进一步发生混乱。这一问题的存在,不管是对被欺负的学生,还是对于欺负他人的学生均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学校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节和物质环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主要体现在:校园自然环境、教学设施以及教室卫生等。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具备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在学校生活中,自觉遵守校规校级,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校风校纪上,其中包括人际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学校的情感环境等[3]。学校建设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和教师相互尊重,校纪中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科学规范,从而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篇(11)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佚名

要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对孩子的认知、性情、心态赋予新的理解,如何让孩子乘着理想的翅膀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老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健康教育课堂中,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健康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主席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次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主席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在我同事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欣赏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及时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和这位父亲交流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最后,我引用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你会感到那真是个美丽的天堂啊!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