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主题思想教育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4: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主题思想教育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主题思想教育总结

篇(1)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面对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好长时间的总结发现“情感语言”是实现与人沟通的便捷桥梁。班主任如能正确掌握“情感语言”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往往能使学生在思想上被触动,在情绪上受感染,并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某种理论、观点,表现出倾于实践的趋向,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情感教育的方法

(1)情见于辞,所谓情见于辞是指授课中对教育对象要做到真情实感与授课用语相统一。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深刻的思想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同时一堂课,一个言辞丰富的人去讲,会讲的有声有色,情理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有力的感染;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去讲,尽管内容充实、事理充满,也会变得陈言充斥,令人生厌。因此,授课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善于推敲,用词恰当。要多选用那些适合表现思想内容、蕴含炽热情感、富有强烈感彩的语言,打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作为授课者要想保证授课质量,平时就要像蜜蜂一样博采于万花丛中,广泛的吸取生活养料,善于积累充满感彩的语言,并经常将其写在纸上、念在嘴里、记在心上,不断锤炼,融会贯通,便为己有。这样,在驾驭“情感语言”时,才会得心应手,娴熟于心,警策动人。二是内容准确,敢讲真话。要以事实为依据,对授课的内容有真切的感受。不能一味追求某种授课效果而脱离实际,更不能空话连篇、故弄玄虚,甚至吹牛撒谎。三是态度端正,言语贴心。不能走过场,把教育课当应付差事来完成,或者成了自居“权威”般的操纵和空洞无物的说法。要包含对听众的一片真情,做到“含情默默”、言语贴心、循循善诱。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产生“情感语言”,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情发于声。所谓情发于声是指授课者应根据教育的主题,通过语言的起伏造势和眼神、手势、表情的变换,去体现不同的感彩,使内容与情感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说明声音往往比语意所具有的感彩更丰富、直观、鲜明、生动。在授课中要尽量说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音量适度、吐字清楚,给人以美感。须掌握以下法则:音高要有节,高而不喊;音低要有力,低而不散;音高要声轻,轻而不浮;音低要字沉,沉而不浊;音量加大时,气要足而不拙;音量减小时,声要虚而口用力。真正做到轻声细语,或大声疾呼,或声沉语缓,或谈笑风生,让自己的“情感语言”随着授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目的。

(3)情寓于意。所谓情寓于意是指授课之前应根据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为自己“情感语言”的运用定一个基调,并使其贯穿于授课的始终。一方面,情感语言要受主题思想支配和制约。在讲课之前就要围绕主题,理清思路,讲什么、不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整个过程是兴奋的,还是凝重的,是活泼的,还是庄严的,要尽可能前后一致,时刻注意“情感语言”要为授课主题服务。另一方面,运用“情感语言”要适度。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情感语言”的效果,而夸大地运用“情感语言”,更不能在讲课中,忽而大悲,忽而大喜,忽而轻松自得,忽而有怒气冲天,曲解、冲淡讲课的本意和主题,减弱或破坏讲课效果。例如,讲到悲伤之处,失声大哭起来,以致讲不下去,或者讲到高兴之处,下的前仰后合,使听众不知所以然,这样无节制的,忘乎所以的情感表达只会弄巧成拙。

(4)情融于理。所谓情融于理是指表达“情感语言”时要具有正确的宣传鼓动性,注重真理性及原则性。要时刻注意把激越的情感置于正确思想指导之下,把情感的诱发力与思想的感染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正确思想和理论去引导人、鞭策人,实现双方的理解与沟通,使教育课产生感人心扉的力量。

二、情感教育的特点

(1)针对性。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要对症下药,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想到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想到对象是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一定要语言恰当,切忌简单粗暴,要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复杂性。学生的心态有一致性,但由于家庭、社会、交友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心理也有很多差异,就一个学生而言,不同时期也可能心态不同。因此学生 的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都是个性的问题,小到上课不注意听讲,大到触犯刑律,形形,多种多样。教师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将心比心,用爱心耐心地去教育感化学生,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3)长期性。教育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育的长期性。这一时期的教育重点做好了,又有下一时期的教育重点;送走了这届 学生,又迎来了下一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来了。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双铁肩担教育、一副笑脸看学生的良好素质,树立“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敬业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三、情感教育的方式

(1)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按照客观实际进行分析,一个集体有落后的也有先进的,一个人有缺点也有长处,所以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生硬地进行批评,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又不放过其错误,这样就可以防止教师简单粗暴,又可使学生心悦诚服。实践证明,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是很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2)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教师要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向全体学生进行各种规范的正面教育,以优化整个集体的素质,使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这个基础上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态,对个别生要随时做好各种工作,没有错误则以提高为目的,有产生错误的可能,要以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目的。只有创造一个好的集体环境,才容易使个别同学改正错误,不断进取;只有把后进同学转变为先进,才能够使集体变为先进。

总之,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制定适当的方法,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进行,让每位学生能够成为有文化,有素质,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篇(2)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在见习的一周里,我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参加所任班的班会活动,找学生个别谈心,悉心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题思想、学习现状、优秀生和后进生等。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并利用自习、早读、听课时间,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以及大体性格特征。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在第二周举行校运会,我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去和学生交流,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校运会上,我不但是他们的良师,组织、指导他们参赛、做好后勤工作等,还是他们的益友,帮助他们擦药油、递水等,并适当开一些幽默的小玩笑,不仅舒缓他们的紧张,而且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次校运会,我基本上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特征,这大大有助于我日后的班主任工作。

二、作好计划、繁而不乱

我利用学生去军训一周的空隙,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原班主任的建议,我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跟着感觉走,就会使工作显得被动,而且繁重的工作就会显得更凌乱,以致工作难以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开展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先作好计划。

确实,这份详尽的计划对我一个多月以来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有了计划就更加有信心了,做起事情来也顺手有劲多。

三、为人师表、树立威信

班主任首先是一位教师。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其综合素质趋于成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看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我无论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以一名正式教师、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己,在班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只有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学生为人的楷模,才能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威信。

工作中,我注意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特长,比如我数学、英语等各科的知识都比较扎实,就利用自修时间帮学生解决一些他们不懂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这让学生觉得我无所不通,自然也对我刮目相看,对我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初中班主任实习工作总结篇【二】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英语教学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 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 爱 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五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篇(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音乐课已逐渐从唱歌型、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面向审美型发展。这种审美型的音乐课,是教学思想彻底转变的产物,其特点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打基础。音乐教师应把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在每堂音乐课之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在音乐审美中陶冶心灵,塑造人格。

一、审美教育首先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思想美和音乐美

音乐审美,就是认识和领会音乐作品的美。中小学音乐课本中入选的绝大多数是音乐宝库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充满着“思想美”和“音乐美”。

审美育人,首先要正确地把握住音乐教材中作品的“思想美”,准确挖掘和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如: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情,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美好情感和行为的讴歌……其次要根据作品原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找准教育点加以启发与引导。一首歌(乐)曲,可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补充深化;可围绕主题思想设计思考性问题自然引导;可创设情景,引感,通过强烈的形象感染,在共鸣中潜移默化地陶冶等。

音乐作品的另一种美就是“音乐美”。音乐的美表现为节奏美、旋律美、音调美、和声美等,这些美以强烈的力量,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经过长期音乐美的熏陶,就会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范唱、伴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演奏、表演等,都不失为呈现音乐美的好方法。

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组织教学――激起学生音乐审美的渴望

组织教学是师生间达成和谐审美情感交流的关键阶段。当学生进入一种美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美的旋律和美的形象,学生的审美渴望顿时激起。

例如:在教《种瓜》一课时,我把音乐教室布置成瓜园:窗上挂上长满花蕾的西瓜藤,黑板上画着一片翠绿的“西瓜地”,“瓜地”里贴着六个“熟透”的西瓜。铃声一响,同学们踏着《种瓜》的旋律走进这片充满美和新奇的环境,霎时审美注意被唤起,产生强烈的审美渴望。

(二)基本练习――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良好开端

基本练习是牢固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使学生正确的发音、听音、掌握节奏和音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良好开端。

(三)新课教学――让学生由感知美上升到探索美

新课教学的各环节中都渗透着音乐审美教育。以歌曲《摘草莓》为例:当学生走进“长满草莓的教室”,碧绿的叶子,鲜红的草莓,勾起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体验――审美心境;当教师以优美的歌声范唱旋律时,学生对流畅跳跃的旋律、轻盈活泼的节奏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浅显易懂又富有幽默的歌词更进一步诱发了学生探索音乐美的强烈欲望。

(四)巩固练习――引导学生主动的表现美、创造美

巩固练习是教学双边活动最有趣的阶段,也是师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美、理解美、探索美、表现美到创造美过渡的阶段。

如:仍以歌曲《摘草莓》为例,学生在学会歌曲以后老师启发学生摘草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样的心情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呢?利用轻快的舞步、跳跃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与意境。并鼓励学生分组随着音乐自编、自演舞蹈,并选出比较好的组给大家表演,学生们边唱边跳在这样的氛围里更好的体现了歌曲的意境之美。

(五)结束部分――指导学生把审美理论变成审美技能

结束部分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小结,指导学生把理论变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篇(4)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

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 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 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 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发展什么? 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 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实施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呢? 我认为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篇(5)

一、总体思路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总方针,以服务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总目标,开创性地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范畴,大胆地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就业创业实践等方面相结合,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时展最前沿,努力开创出大学校园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突出党团组织指导的重要职能,提升校园文化风气,正确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潮流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思想作为指导,要有党团组织落实指导职责,保证校园文化活动主题不跑遍方向,内容不低级趣味,形式不极端出格,效果不引起争议。只有活动本身树立起“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地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强化党团组织对活动指导的重要职能,切实加强各类文化活动的规范与监督。通过组织开展团学干部培训、社团文化研究论坛、高雅文化成果作品展等多样的培训活动形式,努力将培训对象范围涵盖到全校各单位、各组织、各领域,从而达到培养活动组织者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净化校园文化风气,健康、正确地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学生思想潮流的目的。

(二)大力开展以信仰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团日活动,重在培养青年学生高尚的信仰主义情怀

大力倡导爱国主义和感恩主义教育,努力将信仰主义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从学生一入大学起就应结合军训开展好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党的新进性教育;在大学期间要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清明烈士扫墓、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纪念、重走路、共话中国梦等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高度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也真正使他们体验到信仰赐予的强大正能量。

(三)以规范基层团支部为突破口,保障校园文化活动落实在基层、开展在基层、出彩在基层

班级团支部作为大学的最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好基层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形成校有通知,院有号召,系有组织,班有落实的基本运作体制。因此,把校园文化活动落实在基层、开展在基层、出彩在基层是实现校园文化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四)着力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达到扩影响、受教育、创品牌的良好效果

在大力开展好各类活动的同时更要重视对活动的宣传作用和效果。改版升级校园官方网站,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和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最新、最及时的新闻报道。充分利用现在最流行的网络新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起校园文化活动展播平台,这必将成为校园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同时高校宣传机构还要善于与社会主流媒体机构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并联合这些媒体机构共同创作校园文化题材的微电影、宣传片等。这些宣传举措将对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展现校园文化成果具有深远意义。

三、经验总结

结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围绕中心是根本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要始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着眼青年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重点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倡导互学共勉、互助友爱风尚,突出抓好学风建设,努力打造以“弘扬主旋律,有特色、创品牌”为中心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框架。

(二)组织建设是保障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三级”组织运作体制,要将每项活动落实到最基层开展,要着力完善班级团支部的自身体制机制建设,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真正使每项的活动开展接地气、形式有创意、效果惠学生、营造好氛围,真正发挥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求真务实是关键

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国、全省、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市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和研究部署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__*主任对去年的工作作了很好的总结,并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提出了今年的工作意见,这些意见符合上级精神和我区实际,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完全赞同。请大家回去后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

青少年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的明天要靠他们,的希望寄托于他们。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青少年的教育培养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接受新事物、接收新信息的范围和方式不断拓宽,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青少年接收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而如今网络世界各种信息纵横交错,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无孔不入,青少年极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产生扭曲思想。从家庭环境来看,由于我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就业,因此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多由年纪大的亲戚帮忙看护,在关心和教育上严重缺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目前青少年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很多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使得他们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从教育环境来看。当前学校教育以升学为指挥棒,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缺乏素质、道德、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上这些现状直接导致了当今不少青少年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例如青少年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贪图享受,铺张浪费;有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队精神;有些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和挫折的考验,甚至少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最终影响到的就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明天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各级关工委、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深入研究新情况,积极采取新对策,切实解决新问题,努力把这项关系未来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另一方面要通过报刊、网络以及社会媒体,广泛宣传关心帮助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报道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把握重点,强化举措,全面做好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

1.突出思想教育和方向引领,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重视、相互配合,将思想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学校要坚持落实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鉴别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过课堂主题思想教育、课外品德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等德育途径,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家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上来,一要管子女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培养他们自立。要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实事求是地、公正合理地表扬子女的优秀品德,批评子女的一些不良倾向,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准则,改正不良的习气和错误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党性强、阅历深、威望高等优势,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引,用美好的中国梦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梦激励青少年,深入推进“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心向党、讲品德、学雷锋、见行动”、“感恩·奋进”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广大青少年辨是非、明事理、强信念。

2.大力实施关爱行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关心、关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也需要广大老领导、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希望广大老领导、老同志在以下四个方面多出出力。一是搭建平台。要紧贴青少年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以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努力学习为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生读好书工程、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开发,以及“学习苏区历史,争做合格接班人”等活动,努力为青少年学习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条件。二是解决难题。要通过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问题,努力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尤其要把更多的关爱投向弱势青少年,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孩”、贫困学生、残疾青少年、失足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等,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持。三是维护权益。深入实施青少年维权工程,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多渠道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环境。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网吧、出版物、文化娱乐市场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

3.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关工委的自身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在“深入”上作文章。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努力加强基层组织,夯实工作基础。要在“创新”上求突破。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丰富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要在“组织”上抓发展。抓好“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不断壮大“五老”队伍,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增强关工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篇(7)

1.通过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三首通俗歌曲,引导学生掌握通俗音乐所包括的内容,体裁形式,音乐风格,及基本特征等相关知识。

2.让学生掌握演唱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通俗歌曲。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课将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掌握通俗音乐的基本要素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通过音乐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判断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通俗音乐的兴趣,和对学习通俗歌曲的求知欲,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

《思念》《懂你》《好汉歌》。

【教学理念】

我在设计流行风这一课时,力图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对比与演唱,研究各自的不同风格结构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流行风。

2.培养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去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学教具】

多媒体、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小苹果》)

1.请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小苹果》)

(2)是由谁演唱?(筷子兄弟演唱)。

2.结合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学生分析并回答。

(创设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二、新课

1.音乐知识

(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阅读课本P232中的音乐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1)通俗音乐定义、内容、特点。

(2)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3)通俗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乐,在今天的欣赏课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2.欣赏音乐作品

(1)阅读课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②教师范唱;③分析作品并提问;④师生互动。

(2)欣赏歌曲《懂你》。

①提问;②介绍作品。

学生阅读课本提示,回答问题。

3.欣赏《好汉歌》

(1)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②歌曲风格是怎么样的?

(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③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类似的歌曲有哪些?

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音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调)、《天堂》(蒙古民歌音调)等。

(2)学生学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拓展与探究

1.同学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学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总结: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氣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不盲目追星、不疯狂追星、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课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4.怎样的流行歌曲才算是一首好歌?

(这正对应了导课中学生对流行歌曲迷茫性的解释,学生听完本课,自然会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听正是我要告诉他们的)。

四、归纳与总结

(在课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来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315-02

目前广大英语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和语言教学有机地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应遵循语言规律,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思想和方法

要实现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根本在于彻底转变观念,没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思想和方法。

1.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即把形成外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摩、采访、表演和课内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评价可采用观摩、写作文、口试、角色扮演和小组项目与研究等方式;对语言能力的评价则可采用客观测试、作文考试、口试及汇报表演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档案,将反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资料系统地收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必要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不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景,制造英语氛围,实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再把语言技能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和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密切结合教材特点,课文内容,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但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对于不同的语言材料要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形式。对于那些有关于世界名著、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课文,根据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的同时恰当地体现思想教育,在介绍课文概要后,对写在黑板上的“要点句型”进行分析、操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例句,学生也可进行造句练习。教师的例句要特别注意思想性,好的例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口头或笔头总结出某方面的内容,既突出了思想教育的重点,又可锻炼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具体的情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德育教育内容,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的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得充分发挥。

3.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进行交际和获得信息的能力。语言习惯同任何其他习惯一样,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的语言实践练习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极大的耐性和相当程度的技巧来促进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语言,它不仅要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或故事情节的讨论,使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即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深入学生心坎,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假设各种情景,通过free talk、duty report、pair work 、group work、topic discussion等多种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见解和情感,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力求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篇(9)

一、深刻理解烟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企业效益是检验政治思想工作成效的主要尺度,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由此可见,经济运行是烟草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服务和服从于这一中心,是烟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进入主渠道、打好主动仗的关键。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专卖体制下如何提高效率、保持自律的两大课题。随着国内外烟草市场的变化,我们应在建立一支精干高效政工队伍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团、妇、青和工会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从而立健全政治思想工作网络体系,互促互动。

二、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准确方向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是对烟草行业多年的经营发展时间经验的高度总结概括,是烟草行业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体现。对于行业共同价值观的把握,一是要领会吃透党先进理论,把党的重要理论成果、最新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研究学习重中之中,并与企业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深入领会国家局、省局、市公司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安排,将对党的一系列理论学习成果转化到行业改革发展上面来,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水平,抢抓发展机遇,把学习“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措施和行动准则。

持续深化开展“找差距、找瓶颈、找突破”的主题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充分发挥行业领导干部在思想解放活动中的先行者、带头人和标兵模范作用,带领行业内员工冲破就有观念桎梏,用崭新的工作思路创新来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完善,进而全面突破旧有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等突出问题,在继续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的突破,在推动行业、本单位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的进展和跨越。继续深入开展“四要”、“五实”、“六字”作风建设活动,全面领会掌握“四要”、“五实”、“六字”的深刻思想内涵和重要指导意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高度,紧密联系本单位、本岗位的思想工作实际,科学谋划规划、狠抓执行落实,确保工作作风实现质的飞跃,工作质量实现大幅提升、工作业绩实现新的突破。

深入开展实施“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将“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活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四要”作风建设活动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从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高标准、严要求、立足于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深入查摆问题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着力解决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员工不符合“两个至上”要求的各种问题,做到知行的全面统一。

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沉下基层,认真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如通过随机观察、走访、座谈、谈心等形式,对员工思想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把握主流和支流问题和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预测可能发生的矛盾,由此提出员工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要针对改革带给企业职责、权限等调整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调整中能尽快寻找和适应新领域、新岗位。

篇(10)

在高中生作文写作中,许多学生表达主题不够深刻,目光不够敏锐,使文章难以呈现鲜明的主题思想,影响了写作质量。对其原因分析,主要与学生深入思考不足有关。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热点,以这些热点事件为载体,带领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提高学生思想提炼能力。

(1)选取与青少年成长联系紧密的热点事件。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社会热点事件能够在最短时间报道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与青少年成长联系紧密的一些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物表象,透过表象看本质,从个性问题延伸到群体存在的弊端,从而跃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针对部分青少年追求物质,精神空虚的状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李某违法犯罪事件,引导学生对当前部分不良青少年成长环境、自我约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各个方面因素,提炼出事件的本质与其中蕴含的规律,加深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有助于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提炼出较为鲜明的主题。

(2)选取与学生家庭生活联系紧密的热点事件。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学生家庭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热点事件为载体,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的直观性。如针对生活中伪劣商品层出不穷的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伪劣商品说起,分析伪劣商品产生的根源,对伪劣商品能够在市场上横行其道、屡禁不止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对解决伪劣商品现象提出建议和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逐层深入地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地分析,透过现象看到监管力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深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选取与校园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热点事件。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作为基础,选取与校园生活联系紧密的热点事件,更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学生思维提炼能力。如针对本地区近两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青少年盲目讲义气、易冲动的不成熟心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思想存在的根源,具有哪些弊端和危害性,以及强化遵章守法意识、保护自己这样的观点。以学生身边的事作为基础开展思想引导,能够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感知生活人物,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高人物刻画水平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类典型人物进行观察与分析,抓住他们的特征,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丰富的写作素材、扎实的写作技巧共同刻画出形象的人物,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

(1)感知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家庭成员、好朋友、亲戚等都是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着手,因为他们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最为深刻,典型的场景历历在目,从他们入手回忆出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帮助,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印象中的人物鲜活程度,运用相关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描写得更为鲜明。

(2)感知社会典型楷模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各行业的楷模人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整合本地区的先进楷模人物。带领学生拜访或者将他们请进课堂,讲解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与这些楷模人物面对面,获取最为直接的感知,加以恰当的技巧辅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人物刻画水平。

(3)感知校园内的先进人物。在学生生活的校园内,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热爱集体、尊敬师长等各种类型的学生典型都真实存在着。教师要善于从这些先进人物的身上发掘出闪光点,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不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能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知印象,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更具震撼力。

三、深入生活感悟,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文章真情实感

高中生作文创作中缺乏真情实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生活实践作为感知,这样的作文如同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必须要夯实学生的生活基础,让生活成为创作灵感的源泉,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每年都会结合五四、国庆、元旦以及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举行各类主题活动,有走出校门开展宣传的,也有举办庆祝活动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做有心人,仔细观察活动的流程、每一位人物的表现,并进行深入地思考,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同时增加了生动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篇(11)

二、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合作

在高中教学中,语文、政治、历史等涉及传统经典文化学科的教师较多,可以通过各学科对《论语》等传统文化主题的共同研究和从不同角度的解读,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解读经典思想,向学生传递优秀文化。同样是儒家传统思想的教育,历史教师可从古代史《诸子百家争鸣》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角度,来解读经典思想的碰撞和儒家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而政治教师可以用哲学思辨的角度,客观看待与解析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要求与社会作用,从而让学生能辩证地分析看待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强大作用。而同样是解读经典《论语》,语文教师除了践行字词积累、文言翻译,了解基本内容等工具外,分析主题思想,结合现实展开思想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所以,如果教师不把经典名著学习看成是单独语文教学的任务,而是把经典名著看成是各个相关学科知识的一个交结点,改变孤军奋战的局面,那么通过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必将有明显的提升。

三、把校园文化作为经典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中注入经典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经典解读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灵魂,各学校的校训及校园文化很多来自于经典,在具体解读中注入了时代的血液,如果能深入解读校园文化,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与内涵,不仅能增加学生爱校、爱国、爱真理的情感,而且对经典名著教学来说也是一条很好的解读途径。例如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来自《论语》中子夏的言语,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思想时刻激励着复旦学生。经典就是现实哲理的沉淀。同样的,作为高中学生,应从校园文化中去解读经典,如果教师组织引导到位,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经典的良好渠道。例如某校的文化核心是“协和”,其校训是“协爱正德,和美善真”,相关“协和”的字眼在校园中处处可见,那么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每天可见的字眼当中通过经典解读来加强传统思想的教育。通过校训的来源:《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及其所表现的儒家和谐思想,让学生了解到其中很多的文化理念就来自传统的儒家思想,“协爱正德,和美善真”等字眼融入了儒家“仁、礼、智、廉”的基本思想,在践行校训要求的同时,其实就在学习传统经典思想,通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充分解读,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拓展挖掘经典教育渠道,有效利用地方社会人文资源,从社会寻找学习素材

生活处处皆经典,社会中处处是经典思想的渗透,只要用心,经典名著的学习可以立体、生活化。例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笔者曾经因为经典名著的学习组织了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访问某某古镇,研究古镇文化”实践活动中,先让学生在《论语》和《孟子》中找到“仁、礼、孝”的相关语录和内容,并在了解古镇某名人的生平和事迹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经典充分解释人物事迹所包含的儒家思想,深刻领悟儒家“仁、礼、孝”等文化的内涵;同样的,在“参观某纪念馆,学习英雄事迹”活动中,学生们运用儒家经典很好地诠释了一位民族英雄“忠、义”的思想。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经典名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刻板枯燥的理论,而是一种立体可感的思想,学习经典名著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另外,校园文化很多是相通的,在突出个性的同时有许多共性,例如这座城市的另外两所学校的“孔子文化”、“崇德文化”也同样有儒家的思想内涵。通过各学校间校园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丰富学生传统经典底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