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前言:通常教师在高一的数学的教学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反映在初中数学成绩很好,为什么到高中确总是分数不高,且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为此,有很多同学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落差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经过这一现象,教师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原因,是因为高中课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有在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没有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更是存在的重要原因。
一、导致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数学刚刚迈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认为刚上高一,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其实高一的教学是最重要的,它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对日后的
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观念导致了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坚实。
(二)学习方法不适当
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数学的内容较少且教学要求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和概念就可以做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规律,依赖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式教学模式。而高中数学的内容多且题型复杂,主要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要学会善于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然而,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数还在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上出现了很多困难,没有自主学习和探讨研究的能力。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
二、解决初、高中数学过渡期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在初、高中的教材上有很多知识的衔接点,例如,函数的应用以及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都与初中教材有着重要的衔接,初中的教材中只是对这两大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并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而高中的课程中对这两大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还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加深学习的深度和扩大知识点的层面。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根据每个新的知识点相对应来回顾老的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巩固,特别针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更应加以着重说明,以此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面应该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也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理论性比较强,不能够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多数学认为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认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趣味的教学模式,在有趣的案例中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总之,就是让学生脱离枯燥的学习模式,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来加强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2]。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授课的速度快等特点,导致了同学们学习困难。学生仅仅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考试的要求,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加强知识点的掌握和扩展。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应该通过课外资料来加强学习数学的基础,以更好的适应考试的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为学生讲解,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解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3]。
总结:学生从初中走向高中,知识体系和思想模式的改变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在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针对知识体系的不断变化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使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更好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夏淑贞.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111-112.
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平面几何的课程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高考中更是出现各种新颖的题型。在平面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当遵循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在大量的练习实践中去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因此进行平面几何的例解与分析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高中数学学习容易走进的误区
首先,目前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上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一方面,学生依赖于老师给的学习方法模板,并未研究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依赖于身边的人的督促,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通常老师在课堂上都要分析课程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而部分同学经常上课漏记笔记,对概念一知半解,死记硬背相关方程,没有做到灵活学习。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来说,内容更加全面,题目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2.高中数学平面几何的学习技巧
几何学被广泛应用在科学研究和生活建筑的各个方面,要学好平面几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相关技巧:
第一,在概念和定理的学习中,概念要学会转化成几何语言来表述,定理要分清适用条件和适用图形。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线段中点的定义,我们可以转化成这样的几何方式:点A、B、C在同一直线上,由于AC=BC,所以C点是线段中点,我们还可以倒过来想,若C是中点,可以得到2AC=2BC=AB,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其包含的计算关系。
第二,在例题和练习题的学习中,例题能够促进课文中基本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练习题则可以考验学生对其运用的灵活度,若能有效地进行练习,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图形例解与分析
下面从圆、双曲线和线性证明三个方面解析平面几何。
3.1圆的知识应用
圆的方程有这两个表达方式,
(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其中(a,b)是圆心坐标,r是圆的半径。
(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圆心坐标为:(-2/D,-2/E),半径为:r=。
例:设f(x)=(x-2005)(x+2006)的图像与坐标有三个交点A、B、C,则过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交点D坐标为多少?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若求得函数f(x)=(x-2005)(x+2006)与坐标轴的交点A(2005,0)B(-2006,0),C(0,-2005×2006),然后求出A、B、C三点的圆的方程,最后求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交点显然运算量过大,若考虑过三点A、B、C的圆与O点的关系,设另一交点D,则可借助相交弦定理:|OA|・|OB|=|OC|・|OD|,可以得到2005×2006=2005×2006・|OD|,则|OD|=1,因此D点的坐标为(0,1),因此在做题时应当注意思维的发散运用。
3.2双曲线的知识应用
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1(a>1,b>0)焦点为(±c,0)
(2)-=1(a>0,b>0)焦点为(0,±c)
A、b、c的关系为:c2=a2+b2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y=±x
例:已知双曲线-=1(a>1,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PF1|=|PF2|。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我们可以这样考虑:
由|PF1|=3|PF2|,|PF1|-|PF2|=2a得到|PF2|=a,c-a≤|PF2|,tc≤2a,所以e=≤2,当e取最大值2时,==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3线性关系证明应用
如下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证明∠DEN=∠F。分析如下:
以M为原点,AB为X轴,以垂直方向线段为Y轴建立坐标系,可以把CD看做是圆周上的动点,设AD=BC=r,则C点可以看做是以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周上的动点,D点同样对待,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
C(rcosθ,rsinθ)、D(-a+rcosφ,rsinφ),由此可得,
N(,)所以=tan
从而证明出∠DEN=∠F。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习高中数学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要善于概括总结,理清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并记在脑海中,做到精练精学,举一反三。
高考的确是高中生面临的抉择,也是学生通向人生、社会的一扇大门。这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平凡无庸,这是目前不能得知的。但是,高考就是这道阻碍,或者又称之为考验。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这一天的成功。就高中数学而言,试卷总分为150分,在整个高考学科中占据重分量。因此,高中数学备受家长与教师的关注。既然是为了数学高考的成功,那么将教学工作的矛头转向其方向,使得教学工作以考试背景为指导依次展开。下面本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数学教学工作。
一、教学条例
高考是高中生的必经考验,也是高中数学最终的呈现形式。因而,以数学高考为背景分析教学条例,从而进一步地指导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可行的。就个人而言,本人觉得教学条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条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以一定的制度条例指导工作,才能保证教学的顺畅无阻。制度条例又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的两方面要求。对于高中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应当更加成熟、主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追求。但是,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中不难发现,部分高中生仍然处于懒散的状态。而课程新标准也相应提出,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发自觉地思考探讨问题。制度条例的提出也意味着在提醒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制度条例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教学方式、思想与质量等多方面。数学教师只有保证自己按照制度要求达到标准,才能有资格与魅力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引导。高考所考核的内容并不涵盖所有知识,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能指导教师分清孰轻孰重,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安排。从考试背景分析得出的教学条例,将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中的线索。
二、教学全面
有了教学大纲的指引,数学教师就应根据其知道展开具体全面的教学工作。就目前高中数学课本及考试而言,全面的数学教学包括课本知识、实际领悟、学习能力及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的教学。
(一)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的教学固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提示进行选择。高中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紧迫,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会根据具体考试要求自然省去小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这样的选择,本人觉得是理性的。毕竟高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冗杂,除去不必要的知识部分可以相应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教师在忽略时还应该注意一点:若是部分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又或者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启发性,我们可以选择保留。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必须的,而抓住其的趣味性教学又可以相应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课本知识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评估,尽量让数学教学保持全面、积极、趣味的形象。
(二)实际领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时相互诠释,相互依赖。为了提高高考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全面性,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中不乏出现一些生活实例。通过实例蕴藏数学知识及原理,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解答。这就是试卷中体现的生活。这样的考试情况也提醒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变通。部分高中生一味地钻研数学原理及课本,忽略了生活中那些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事。
(三)学习能力
高中学习阶段相对小学初中来说更加重要与关键,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增加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更应该培养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它的逻辑性强,思维性严密。高中生若想真正体会并掌握数学的学习,就必须在思想、情感与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才能逐渐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应以教师的身份督促学生主动、独立、探索学习,并协助学生纠正自身的学习问题,认识能力不足,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四)心理素质
高考除了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测验,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核。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人健康的定义是包括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心理素质够好则必然会助考生们在考试中一臂之力。相反地,则可能影响考生发挥失常,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过日常训练,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与同学进行分享,与家长沟通等多种形式。在平衡心态,沉着思想的过程中,心理应对能力就会相应地进步。
与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学习难度更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或方法运用不合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数学学习难度,影响教学效果。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将问答活动合理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现阶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课堂跟上教师讲课步伐显得有些吃力;教师对学生现状,现有数学水平了解不足,导致在学习任务的布置上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一些教师在讲解完数学定理定义、公式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后,便直接开始例题的讲解,且没有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看题审题的时间,导致学生对题目内容了解不全面,信息把握不足,从而很难跟上教师的解题思路和讲课进度,进而降低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1]。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够灵活,反应不够敏捷,对数学不感兴趣等。数学学科本身枯燥,内容缺乏趣味性,一些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加之课堂教学模式的死板,因循守旧,导致学生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的状态。
二、问答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精心组织问答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得问答活动的设计和问答环节的增设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在上课之前,结合数学课本和本堂课具体教学内容对问答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问题的精心选取或编写,问答活动的开始的时机与持续的时长,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答,问答活动的开始方式设计等[2]。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或提问法来作为问答活动的开始,通过有效的情景引入或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由此开始进入课堂的问答环节。
例如,在讲解数列时,对于等差等比数列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列出几组数列,如2,4,6,8,10……,1/2、1/4、1/8、1/16……等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数列分别有什么规律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的给出答案,第一组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第二组数每相邻两数之间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的1/2,然后引入等差/等比数列的学习。
(二)充分考虑学生水平,保持适中的讲课速度
学生基础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自身数学成绩的高低,较好的基础水平无疑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现有基础水平的充分考虑,根据学生当前现状对问答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合理设置,避免选择过难或过于简单的题目,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对讲课速度进行合理把握。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讲课速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若教师讲课速度过快,则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思维,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逻辑思维模糊混乱[3]。若教师讲课速度过慢,则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听课集中度。所以,教师应保持一个适中的讲课速度。所谓适中的讲课速度并非一个固定的标尺,也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讲课的具体内容,数学知识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水平等各相关因素的充分考虑来予以确定,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适中的讲课速度,应是既能够保证所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全部讲解完毕,又能够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理解和吸收。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自身讲课速度的把握,避免太快或过慢,避免学生对问题审题的不全面、不细致。
三、总结
总之,问答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多种积极作用、促进作用,如增进师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问答活动的合理运用,以促进该方法效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及教育需求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虽然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后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就将高中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要地阐述了如何改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以期能够真正提升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虽然新课程改革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依照相关的标准规定来开展教学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过于表面,并没有对其内涵进行研究,因此造成高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学水平较低,很多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大都流于表面,此种教学模式就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二,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将高考成绩看得太重,并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因此这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2.学生方面
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依然很大,许多高中生十分欠缺对于数学学习规律和技巧总结的能力,通常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授而来,很少自己主动思考数学问题。这十分不利于高中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三角函数的教学,众所周知,三角函数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三角函数在进行互相转化时十分复杂,若学生只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进行自助思考,那么三角函数的学习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因此,高考时对三角函数的考查着重于其求值、化简和恒等变换等。若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不通过自主思考来记忆,那么他们面对高考中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化简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基于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准确且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将自己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
1.实施艺术性导入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分秒必争”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数和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或许可以将“拉面原理”带入其中,把一根面条对折拉起变成两根,将两根对拉变成四根,以此类推,四根变成八根,八根变成十六根等,而后要求学生列出能够表示拉面次数和最终面条数量之间联系的公式。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种艺术性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艺术性数学导入教学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使自己更深入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将艺术性导入教学有效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不断循环,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从本质上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然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在无形中得到极大提升。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一味地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数学教师缺乏良好的引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教师没有将学习数学的技巧和精髓传授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应该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之上,并且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里,教师应该充分做到尊重学生,并且身体力行地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倾听学生内心所想,由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其和学生的交流没有任何代购,达成适应于新课标的新型师生关系。
3.将高中数学教学贴近实际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完全脱离传统的空想教育模式,应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有所提升,从而达成触类旁通的目标。因为数学教学和学习十分乏味,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有的甚至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用不到,所以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很低。其实数学这门学科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转化为典型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只要直面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制定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规划,由此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从而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师也能够从中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建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1.温故知新,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1.1温习旧知识学好新知识。高中数学的必修一是初中数学教材的直接后继,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涉及初、高中数学知识上的衔接过渡。例如,第二章的函数内容,是在初中所学函数对应观点下的定义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具体函数类型基础上的提高。这种初、高中内容相结合的安排,符合螺旋式上升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既要注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还要注意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影响。
1.2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逐步使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要求、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有所改变。许多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会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数学学习屡受挫折, 从而产生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相关知识的连接点,学会知识的过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在教学方式上做好推新出异
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3.在思想激励上做好宣传发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不断创新.那么就需要老师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做好兴趣这篇文章.可以这样说目前所有的科技理论和实践都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历史上几次科技进步和真理的大发现基本上都是数学知识进步的必然结果.那么学好了数学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掌控未来的砝码.这是学好数学的理论要求.那么现实中出现的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则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也要讲一点时事政治的.通过对这些热点时事的分析,然后把他们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极大的迸发出来.
4.注意教材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探索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22-001
因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具体,模仿性的练习也较多,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但高中数学的内容抽象性较强,强调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上再创造式的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的要求较高,另外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温故知新,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1.温习旧知识学好新知识
高中数学的必修一是初中数学教材的直接后继,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涉及初、高中数学知识上的衔接过渡。例如,第二章的函数内容,是在初中所学函数对应观点下的定义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具体函数类型基础上的提高。这种初、高中内容相结合的安排,符合螺旋式上升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既要注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还要注意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影响。
2.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逐步使学生适应高中学习
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要求、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有所改变。许多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会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数学学习屡受挫折,从而产生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相关知识的连接点,学会知识的过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主客观因素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有的地方脱节,在教学中若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如果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另外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
2.1创造条件。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另外教师必须有民主的教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2层次化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中层、发展这三个目标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3.施行措施。课前预习层次化: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在安排课堂内容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布置作业层次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能让各层学生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创新
1.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高中生有了较大的发展。初中数学推理证明主要在几何内容中进行训练,在代数内容中偏重于培养运算能力。高中数学必修1的内容属于代数部分,但其中涉及较多思维训练的内容,例如利用函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等。完成好这些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2.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新课改;多媒体教学;高中数学教学;学习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教育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传播信息媒介的多媒体运用丰富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演示,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使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因此“生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认识、探究数学的兴趣,极大改善以往那种“一张嘴、一黑板、一粉笔”,靠老师一个人的讲解撑起整节课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学数学教学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贯彻执行。以下我将结合实际谈一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实行多媒体教学的必然性。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积极主张“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因此,新课改要求下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笔者将从新课改后教学要求的变化出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与前沿理论相结合
1.多媒体使用是为教学服务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一切知识的取得都是在真实学习情景中发生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并不是脱离现实,而是以此为媒介提供丰富、真实的资料,反映出实际中使用的方法,从实际问题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师生共同探索,在探索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2.多媒体教学设计要采用真实案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解读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的方法。在很多既有课例中显示,尽管教师认为自己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但学生并没有太多收获。隐含于教学过程中的脉络、线索和事实已经讲清了解决的方案,学生即使没有思路与方法,也能根据前边的提示找到解答问题的过程,但自己并不会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学会了,但实际上收效并不大。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完全是被动地遵循老师设计好的套路思考和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参与过程,包含学生的反思过程,给学生留出表述的过程。高效学习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能够亲密合作,会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教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学习效率。很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都忽视留给学生必要的反思时间,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实际上给学生这样一段时间,学生会根据老师、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必要的反思,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供给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角度,形成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期间,学生会调整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自我升华。要注意多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问题,进行辩论,既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又让他们练习表达能力,使书面知识变成可以表述出来的活的知识。
二、注意因材施教
高中生学情不同,基础不一样,教学中要依照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难度、不同量的训练,让学生控制练习进度,使每位同学都能实现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多媒体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软件和多媒体工具,做到有的放矢,同一个软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即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不同学习兴趣等。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
算法教学是一种历史较为久远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同时期的算法教学需求不同,拟解决的问题也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算法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师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等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算法的接受程度和掌握能力都需要提高。本文将对算法教学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提高算法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同时促进算法教学更加成熟。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算法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加强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三教材中,“算法初步”被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任务中。加强算法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新需求。
算法实际上就是依照某种步骤顺序,以解决某个问题的程序化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算法思想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需要具有清晰的逻辑,这也就是算法的程序化思想。高中数学算法教学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数列、线性方程等。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对算法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掌握了算法才能更好的进行计算机语言编写,因此加强高中算法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有效的算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算法语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因此加强高中数学算法教学十分必要,探索其有效教学对策成为算法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有效对策分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积极进行算法教学探索至关重要,根据教学经验总结来看,在高中算法教学中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1.制定合理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算法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陌生性,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证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在新课程中,以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教材为例,要明确算法教学目标,形成有逻辑、有顺序的教学结构。
①首先,要对算法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对流程图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流程图的组成以及绘制顺序。同时对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三种逻辑结构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输出语句、输入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以及循环语句五中算法语句进行分析,掌握流程图转为程序语句的基本语句形式;
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第一阶段学习的基本定义以及算法的流程图结构、基本语句形式。这一阶段对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等;
③最后,是算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将所学到的数学算法写成计算机程序,交给计算机完成最后一步。这个环节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计算机开展算法教学。
2.丰富教学算法思想,促进学生吸收掌握
新课程中强调算法思想的重要性,即要培养学生程序化思想,按步骤完成算法计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教学方案设计,也要重视教学策略应用,注重算法思想的运用和培养。运用算法思想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严谨思维,在算法运算过程中注重条理化,保证步骤清晰准确,以最后实现算法计算转换为语言程序。例如,“循环结构”的“当型循环”处理,即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真”)时,反复执行A框操作,直到条件p为“假”时才停止循环。如下图1所示:
图 1
根据条件一步一步进行步骤操作,在运行过程中准确把握步骤执行依据,保证整体过程条理清晰,且逻辑严谨。
3.注重演示教学,加强算法教学直观性
算法教学中语句教学相对来讲复杂性较高,学生不容易接受和吸收,因此教师要注重演示演示教学,即通过程序框图进行演示。程序框图能够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为学生展示算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其逻辑关系。如下题1所示:
题1 已知三个数a,b,c.试给出寻找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算法。
结合算法基本结构判断,可通过循环结构来实现,可画出流程图如下图2 所示:
图 2
同时应用程序框图进行算法教学也能为程序编写打好基础。通过绘制程序框图能够更好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对提高算法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高中算法教学的更好应用,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逻辑、有顺序的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在保证算法教学有效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算法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开展算法教学打好基础。教师要注重算法教学手段的科学性,要结合算法教学自身的特点进行专门分类和研究,提高教学手段的实效性。为促进算法教学更好应用,要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形成一定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算法学习效率。算法教学与计算机技术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处理好数学算法教学与程序语言设计之间的教学关系,为学生计算机编程打好基础,加强学生算法语句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算法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毅斌.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7(05):224-227.
一、青果在线的主要构成与学习模式
“青果在线”是由教育局牵头,经过常州市百位优秀教师和技术人员几年的努力,构建的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交互平台.全市的中小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注册,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自己的学习体验;教师则可以自己的教学资源.目前“青果在线”分为“在线导学”“学习广场”“互动问答”“虚拟实验室”“活动部落”“资格考试”等版块,通过共享各学科优质的微视频资源、教师和学生定期线上互动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点击分块的微视频进行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向专业的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互动问答,还可以通过平台上的虚拟实验室进行在家里很难具备条件的物理、化学实验.如果学生觉得某个模块的知识已经学习结束,还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小练习和小测验进行自我学习情况的检测,更加直观地反思自身的不足和进步,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学生的听课也会更有针对性.
二、新课改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新要求
与初中数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为抽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学后不久就要接触的函数内容会对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冲击,短短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往往要进行大量新知识的灌输,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将很难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也将千差万别.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的领悟比较快,早已在听教师评讲习题和自己课后做题的时候就把方法完全掌握,教师再在课堂上反复讲授将显得浪费时间,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而有些学生因为理解能力不强,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师课堂讲授的时候就不能完全听懂,自己解题时又不能将教师讲过的方法运用到解题中,而由于课时进度的原因,教师下一节课又将讲授新的知识,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如果此时提供课外的学习平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个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要求比较高的数学知识,而学习基础比较一般的学生就可以把上课暂时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在课后再多研究几遍,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基于交互平台的新型高中数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一)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由于高中数学学习的知识点繁多,教学进度也很快,学生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及时掌握教师上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新的解题方法,而且有的时候学生在上课时可能会出现打盹、开小差等不专心的情况,导致某些知识点未能够听清,某些解题方法未能够及时掌握.此时学生可以借助“青果在线”等学习平台,借助教师事先上传的关于新的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的微视频等学习资源,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进行学习节奏和时间的调节,从而有了重新学习知识的机会.笔者曾经上传了一组微视频“函数的图像”到“青果在线”,众所周知,函数的图像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高一的学生开学后不久就会接触到这一部分知识,笔者发现这组微视频的点击率非常高,看来是帮助了不少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偿教学.相较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来拓展知识面,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或者可以对后续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从而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更关注于自己薄弱的方面,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加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认为:数学建模是运行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日益成为新课标改革针对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深入,高中数学引进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概率、微积分初步、统计学初步等,同时还加入了大量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性的思考方式。然而,这些内容的解决都需要数学建模的应用。就目前而言,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如下不佳的现状,即对数学怕学、厌学、不学,因此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不少学生对数学持怀疑的态度,认为数学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必要的能力,对于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课标的大环境下就必须要加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和相关的能力的培养。
2、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经历过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后,数学建模的系列知识教学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在当前最新改编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开始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内化到整个教材中。在教材中很多章节都是把现在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同时其中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都进一步的与实际内容相挂钩。如数列中就列举了和储蓄有关的分期付款计算,这就是为了迎合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而言,数学建模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高中学生建模应用意识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数学教育中应用性的本色。
二、加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着眼于课堂,积极的进行实践教学,形成以教师为带头核心,学生普遍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可靠手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相关理论的指导,力求促成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章和经验总结,提高科研的能力和理论的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敢于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动脑和动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比如关于城市改在何处设置商业中心的问题上就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动脑。这个问题涉及到总路程最短和总时间最短的综合函数问题。这个问题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是非常实用的。将其归纳为数学建模的知识范畴,将其当作实践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可以是学生领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联系是非常密切,体会到数学其实是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培养起学生对于建模的应用意识,能够增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在团结协作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以数学建模为基本的教学途径,可以使得学生获得能够适应未来生活发展需要的思维方式,及应用技能和思想方法。高中数学的建模教学中,可以以社会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出发点,并介绍一些建模方式,比如成本、存储和保险这些都能够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建模的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在今日已数学建模视角的能力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储备必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着眼于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始终将倡导的教学贴近实际和贴近生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当前的高中数学教材的章节几乎所有的内容设计都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这些问题的设计将把一些看似纸上谈兵的虚幻数学公式和理论增添了应用性,就像一股活水使数学教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数学建模,只有掌握了数学建模,并能够灵活应用其中,那么相关问题的解决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关于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的问题就是数学建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椅子在不平的地面上往往挪动几次就能够放稳,这个是一个生活的化的问题,实际上也能用数学语言来解释。椅子一样长的四条腿与地面的接触点恰好组成一个正方形;地面的高度不断的变化就是数学中连续曲面的现象。故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时,就要充分的将教材中这些经典的案例加以利用起来,然后再配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勤于动手和动脑,将实际的具体问题延伸到抽象的数学问题中,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培养起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
三、总结
高中学生需具备使用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能够克服学生对于数学的排斥心理,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重点加强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放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