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6: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篇(1)

教学中发现,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摧残了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得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被动的苦差事,其负面性不言而喻。在大环境及社会机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负”是当前摆在中小学校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也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让学生课业合理化。为了改变当前教学中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工夫,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素质教育的推进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整个的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其实,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每一节课,这样方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三)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从根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考试、评价制度是教师教课的指挥棒,制度怎么变,教师的教课方式也随之变化,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得从各级各类招生制度这一源头抓起。

(一)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及文化科目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在考试内容上,贯彻“依据课标、考查能力、紧扣教材、贴近生活、控制难度”的命题准则,注重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考试形式上,将一次性评价录取变成毕业考试与多次评价相结合, 把学生平时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推荐录取与文化课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

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比例,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二是改革热点高中录取方式,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与推荐生面试相结合制度,加大招生学校对推荐生、特长生的选择权。虽然这对在当地高中教育还没有普及的情况来说有一定的距离,但也是高中招生发展的方向。

三、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建立责任追究制

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来自于领导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也为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方式指明了方向,而一个有全新理念的教师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从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入手,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取得共同的认识。打破陈腐的教育思想,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要深深知道减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 21世纪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篇(2)

1.学校方面

这是学生课业负担最为主要的和最为直接的来源。

2.家庭方面

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而“揠苗助长”。或者给孩子请家教,或者送孩子进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恨不得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生怕孩子浪费掉一点儿时间。

3.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的作用,相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比较间接,但其作用是深远而巨大的,可以说其作用是根本性的。目前,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许多学校仍然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应试教育”“千军万马挤升学独木桥”的局面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社会的人才观念和用人制度。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的各类招聘,首要条件就是学历,这种“重学历、轻学力,重文凭、轻水平”的用人制度,势必要引导学校和学生走上“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国是人口大国,激烈的升学竞争必然要导致学生的学业竞争,进而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4.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业负担过重的受害者,但分析其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也不能忽略其自身。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情景当中,大多数学生还是唯教师之命是从,不折不扣地遵循教师的安排,即使是已经掌握了的东西,仍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毫无意义的作业,而不敢向教师说“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承载着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承载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二、转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策略

1.改革教学方法,追求高效课堂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非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要“减负增效”。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革教学方法,追求高效课堂。

2.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长工作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需要学生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转变社会观念,优化教育环境

最主要的是扭转社会“唯学历论”的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要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念,要确立“看学历更要看学力”“看文凭更要看水平”的用人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开辟多种多样的教育渠道,特别是要完善公共教育设施,为实施终身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愿望。要加强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减小学生间的升学竞争压力。

篇(3)

学生课业负担为什么会那样重?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学生要多学习,才能考得更好。学生是在围绕考好而在努力学习。老师对学生从小就是这样要求,是因为学校对老师始终就是这样要求的:考得好才是真正的教学水平高。学生考得好老师才能抬得起头来。老师教学是为了学生考好,学生学习是为了能够考好。考试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

篇(4)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且要试做课本要求的实验或者教师安排一些相关实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问题学,才能知道他需要学什么?例如我们在讲摩擦力之前让学生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实验为依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学生之所以认为物理难学,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所学知识的模型完整的建立起来,而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理解其原理,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众所周知让初中学生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是教学的难点,但我们在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利用光具座做了凸透镜成像实验,先让蜡烛位于二倍焦距之外,调节光屏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凸透镜就相当于人的眼睛。光屏就相当于视网膜;如果把光屏稍微向凸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就变模糊,这就是近视眼;如果再望凸透镜前加一个适当度数的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会变清楚,这便是近视眼的矫正过程。

三、努力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探究,巩固复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

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班大人多,因此导致师生沟通难度大,演示实验多数学生看不清等问题,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探究,巩固复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学生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遇到下列问题:

1 实验中如果凸透镜一部分彼人打掉,蜡烛所成的像有何变化?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如果蜡烛所成的像在光屏的左上角,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是像成在光屏中心呢?……以上问题教师要是直接讲,教师费劲但学生不易理解,而让学生课外实验,自己动手做,学生非常容易理解。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创新能力。

篇(5)

近几年来,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中小学生仍然有着较重的课业负担。

一、起因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的压力逐渐从高中向初中转移,近几年甚至有向小升初转移的趋势。为了孩子能考上名校,家长自然是从小开始严格要求孩子的成绩。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更是不容懈怠。一旦班上孩子考试不理想,很快就会失去家长的信任。教师或是迫于舆论,或是没有深钻教材,想在短期里收到成效,题海战术当仁不让,于是,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渐渐沉重了起来。

二、现状

据某地的调查问卷显示,60%的学生认为压力大的原因在于课外学习过多,因而造成玩耍时间偏少,少数学生因此感到“很不愉快”。校外学习多,自然而然的,55%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39%的人认为压力来自于自己,仅8%的人认为学习压力来自于老师。有20%的学生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而一小时内和两小时内的占到了35%和33%,甚至有12%的人需要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种环境下,感到很愉快的孩子有40%,比较愉快的有55%,很不愉快的孩子有5%。

由此可以看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是学校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家长需要做的事情。

三、措施

1.教师应该严格执行教育局的规定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书面作业不超过三十分钟。”另外,实行当天作业公布制度;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形式惩罚学生,提倡布置实践性、操作性的作业,杜绝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及大量抄写的作业。

2.严禁利用假日、双休日补课

任何教师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开展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活动,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对少数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可以进行补偿教育,但不得收费。在职教师不得参与社会上任何部门和个人组织的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

3.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在校教师加强集体备课,明确每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何突破,并认真付诸行动,平时训练点跟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侧重于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少而精。

篇(6)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变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材钻得越深、越透,学生负担越轻;课中表达越准确、越简洁,学生负担就越轻。变加重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功”在课前,以几倍于一堂新授课的功夫去备好一堂课。抓住本课的重难点,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向他们传授知识。

如我在备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认为多数学生都会计算它的面积。但本课难点是: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也就是分割的有效性和简捷性。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在学生汇报了分割方法后,我没有仅仅停留在汇报多种方法上,而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没有人喜欢分割成3个图形的方法呢?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并感受到在运用分割法解决问题时,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注重了对难点的突破。如图,我采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纸上如何分割或添补这个组合图形。然后再给出已知条件,学生看到所给的条件,发现图2的这种分割因缺少条件,无法计算出分出的这两个梯形的面积。因此,不能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也就是说图2的这种分割是无效的。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们原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减轻学生负担

数学课的课后练习是理解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有选择地安排课后的作业练习,而不要把多做练习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事实上,学生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作业并体现层次,因材施“练”。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禁止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作业和练习的设置呈阶梯式,供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使用。以相遇问题为例。

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练。低起点、降难度的作业适用于学困生。

1.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

2.北京和呼和浩特相距660千米。一列火车从呼和浩特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另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每时行驶72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550千米?

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供大多数学生使用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这类题目适用于中等生。

1.淘气家和笑笑家相距840米,笑笑每分钟步行50米/分钟,淘气每分钟步行70米/分钟,,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

(1)两人几分钟相遇?

(2)相遇时笑笑走了多远?

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两人从相距24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经过3小时相遇,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A、B两站相距363千米。甲车从A站开往B站,每小时行75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从B站出发开往A站,每小时行69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这类题目适用于优等生。平时多鼓励学生自学,充分挖掘其潜能,总结规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1980千米的两个城市相对开出,12小时后相距18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了5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后,快车又继续开出了3小时到达乙地,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8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三、复习时,全面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题型以及易错点

首先,归纳题型,提高效率。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对重点、热点题型心知肚明。那么在指导复习时,就能减少盲目性,就能对有关内容进行大胆取舍,以求精炼到位。

以北师版第九册内容为例,我归纳了应用部分有这几种题型:分数加减应用题;铺地砖问题;旅游方案问题;相遇问题;设计方案问题;点阵规律问题;租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看图找关系问题;组合图形面积问题;用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图形问题。复习时,围绕这些题型进行专项训练,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对做错的题目及时反馈,是复习中的重要一环。要及时对做错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尽快订正。有些学生在做错题目后,往往会自我安慰,将错题原因归结为粗心,这或许有一些因素在里面,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题目做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为例,很多同学看题里有多就用加法,有少就用减法。

例如,(1)一根铁丝长45米,比另一根短14米,两根铁丝共()米。

(2)一根铁丝长45米,另一根比它短17米,另一根长()米。

篇(7)

“书包不回家”,顾名思义就是不把书包带回家。“书包不回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书面作业当天在学校完成。每天孩子们把书本、文具整理好放在课桌抽屉里,轻轻松松来上学,快快乐乐回家去。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沉重的书包负担,孩子们腰杆直起来了,心理负担卸下来了,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

“书包不回家”毕竟是为学生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全新尝试,因此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担心影响孩子成绩。为了充分论证“书包不回家”的可行性,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班子会、骨干教师座谈会、党员座谈会、学科教师座谈会、全体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和全体家长动员会,打消了老师和家长们的顾虑,进而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2009年春季开学,焦作市实验小学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减负”落到实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书包不回家”的倡议,要求孩子们星期一把课本文具带到学校,星期五放学再把课本文具带回家,平时提倡“小书包”、“轻书包”回家,或“书包不回家”。孩子们欢呼雀跃,踊跃响应。倡议当天,学生大多把课本、文具放进书桌,留到了学校,把空荡荡的书包放到家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譬如读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妈妈做家务、做手工、搞发明、锻炼身体,甚至可以捉泥鳅、爬树、玩泥巴等。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奔跑在足球场上,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制作小桔灯、不倒翁和指南针,可以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可以自由地发展特长。实施“书包不回家”以后,考虑到个别班级里学困生的差异,每班发放了五个书包回家卡,个别学困生如果在校完不成学习任务,可以把书包背回家,由家长协助辅导。除此之外,学生均能做到“书包不回家”。

二、 “书包不回家”,高效课堂质量做保障

“书包不回家”需要高效课堂质量作保障,其先决条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学校提出“书包不回家,消灭不及格”、“书包不回家,质量不下滑”的目标,从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并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1.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设计好当堂作业,尽量做到“堂清”。对当堂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科任老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其重点指导,争取“日清”。对于“堂清”、“日清”仍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当天可以把相关资料带回家,由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在校长、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示范课、过关课,为“堂清”、“日清”做好课堂保障。

2.实施“学导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创建了“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课堂上,学与导、师与生,两个角色,两种活动,互动、互助、互促、互融,交替推进,和谐发展。主要特征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相长。主体框架是:试学、导学、活学。教学流程是:第一步试学,教师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尝试学习;第二步导学,教师检测学生试学情况后,相继引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第三步活学,巩固练习或者拓展训练,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目的。“学导和谐”的课堂促进了学生“自信、自主、自强”学风的形成,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安排自主作业时间

每天下午安排在校自主作业时间,一、二年级40分钟,三、四年级60分钟,五、六年级80分钟,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流陪伴学生自主作业。学生每天下午按时轻松放学回家,每天晚上在家里和家长共读,练习特长,参加社会实践。

三、 “书包不回家”,多种社团活动来丰富

“书包不回家”的先决条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后续延伸就是人人参加特长活动,通过多种社团活动来丰富、培养特质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在2014年春季开始提出了人人有特长的活动计划,创建了57个社团:西洋管弦乐团、民族弹拨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坊、小牛顿科学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太极社团、花木种植养护社团、编织社团……学校在科技实验楼设置了科学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65个功能教室,为学生社团活动搭建平台。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开展活动,活动时间为90分钟,同学们戏称其为“快乐星期三”。每个学生社团配备1-3位辅导老师。每周五下午,部分有余力的学生社团开展第二次活动。“快乐星期三”在师生、家长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学生对社团活动兴趣浓厚,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继续进行各类特长练习,潜能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2.开展缤纷的主题月活动

目前,学校已连续6年开展“十二个主题月活动”:一月数学活动月、二月传统文化月、三月语文读写月、四月体育运动月、五月校园艺术月、六月诗词诵读月、七月科技手工月、八月社会实践月、九月校园文化月、十月亲子活动月、十一月拳操竞赛月、十二月英语交际月。一月一主题,给每个孩子提供展示特长、提升素质的空间和舞台。传统文化月中的“元宵灯会”展示了两千多个孩子们自制的各具特色的灯笼,打造了实验小学人的新年盛会;语文读写月中“读书小达人”的评选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激发了家长和孩子共读的热情,响应了总理倡导的“全民读书”;科技手工月中的“校园科技大庙会”热闹非凡,引燃了孩子们创造的火花……人人有特长,完善了“书包不回家”的后续活动,科学、合理地整合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四、 “书包不回家”,综合素质评价做验证

在实施“书包不回家’的同时,学校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该方案突出 “优美教育”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优于学、美于形”学生特质。“优于学”评价内容为:成绩优、特长优、读书优;“美于形”评价内容为仪表美、习惯美、劳动美。针对考核内容,学校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要求,由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施,切实扭转了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倾向,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成绩优:成绩优的评价虽然只占总评价的六分之一,但是,不代表我们学校弱化了学习成绩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与其他项目齐头并进,任课教师更加关注备课和课堂40分钟,力求每节课都高效。领导关注每一位任课教师上课的质量,随时点评,随时指导。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午放学后由任课老师对其进行无偿辅“弱”,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达到所有学生的成绩整体推进。

特长优:学校的57个社团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每周三、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全校2000多名学生全部会参加到社团活动中来。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性格更加活泼、阳光,也更自信,气质明显提升,接受能力显著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读书优:学校制订了《焦作市实验小学阅读方案》,购置了两万多本类别丰富的图书,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每个年级都制定了阅读计划,每节阅读课上组织学生集中展示,每年三月份开展《读书活动月》主题展示活动,每个年级评选出“读书小达人”、“读书好少年”。语文老师和家长签订了《读书计划》,制订了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形式;语文老师开设了阅读展示课,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畅所欲言,全面展示;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学生做到了一回到家就能认真地读书,并和家长主动交流读书心得。

仪表美:学生、家长、教师从家庭到学校,从课外到课内,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生的仪表,参与学生仪表美的养成,孩子主动整理仪表的习惯逐步养成,从周一的升旗队列、每天的放学路队,到课堂上的坐姿神态,都能看到孩子们整齐、有序的精神风貌。

习惯美:在课堂上,老师注重对学生言行的评价和引导;在校园里,学生注重自身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家庭里、小区里、公交车上,学生们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懂礼貌。

篇(8)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20-01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直接关系。《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以下称减负)。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效课堂,丰富课程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减负措施

学校利用集体学习日,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法律法规,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深刻认识“减负”的重要性,切实贯彻落实“减负”措施。围绕“如何提升专业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大家认为,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就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底色,切不可急功近利,单纯为追求考试成绩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优化教法、学法,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

二、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

1.开展有效教研。提升教研能力。学校以“共兴”文化为核心,创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以学科为主,组建教师发展团队,分为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综合学科三大团队,分单双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单周为教研活动,双周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内容有:学习交流、专题研讨、教研课等。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围绕主题,展开学习研讨,大家开诚布公,见仁见智,交流沟通,碰撞思想,升华认识,得到共同提升。

2.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能力。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学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做到三“精”,即课前精心预设、课上精讲活学、课后精心设计作业练习,以达到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之目的。

精心预设是指教师钻研教材、教师用书、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同时,汲取集体备课精华,融合个人观点,形成融集体智慧与个性化设计的“经典”教案。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方法得当,效率高,课业负担也会减轻。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语文课上听、说、读、写的习惯;数学课上口算、笔算、观察、思考、规范书写的习惯等。二是注重学法指导。着重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树立自信,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三是分层设计作业练习。

4.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团队,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学科成立课题组,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遵循“研学结合、以研促教”的原则。从教学中提炼问题作为课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分析、实验、行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负担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3-01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学生“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减负”不是减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我认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向45分钟要质量,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如果课堂效果好,课堂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课后作业也就可有可无了,所以学生减负,教师就要增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加强教研,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精讲”而且要做到“多练”。“精讲”主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多练”指的是在课堂中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此时的练习可以是每节课的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二、培养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预习了,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

2.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达到课堂高效收益,从而减轻训练时的负担。

3.培养学生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好的学习习惯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精选习题,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刀切的,其存在三种弊端:(1)优生“吃不饱”;(2)差生“吃不了”;(3)机械性的作业重复。因此,教师要设置有弹性的作业,即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份量、不同质量、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地设计好弹性作业题,精心设计弹性作业,既解决了学生差异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技能,还减少了学生用于重复、机械或耗尽脑汁也完不成的作业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个别辅导,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对家庭作业感到是“负担”的多数都是班中的后进生,当然了这些学生所占的比例就很小了。这些学生书写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做作业的时间相对就比较长。怎样做才能使这些学生感到“作业”不再是负担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专门指导这部分学生的作业,这样做既可以辅导后进学生,又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盲点”,还可以缩短他们的写作业时间,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每天都能积极的完成作业,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增强了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又做到了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师应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和下午活动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出校门,开展了能源与环境、天气预报的原理、土壤酸碱度的测定、草桥沟水质分析等系列科学调查活动,丰富了知识,增长了阅历,也活跃了思维、培养了能力。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上课成为乐事,把负担变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动力。

“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会乐学、愿学,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最终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部.2010-2020年.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

篇(10)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近年来,虽然“减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有些地方仍相当严重。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数学是小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后大量的机械重复式的作业,使得学生敷衍了事,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数学作业质量下降。然而,数学知识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以其知识的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不应该成为学生课业负担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学生各异的兴趣特长出发,讲究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对教学环节的深入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对某学科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越有信心,学习结果也会越来越好。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越强。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他们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事情易感兴趣。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讲童话故事、生活的场景再现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做到“有品味、有新奇、有余味”,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为进而主动探索知识,表现出自主学习的行为。

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课堂上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要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提高效益,减轻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另外,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减负。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爱学、乐学、善学,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

2.注重课堂作业布置、优化“作业设计”

数学课的课后练习,是理解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有选择的安排课后的作业练习,但不要把多做练习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习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禁止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作业并体现层次,因材施教。作业和练习的设置呈阶梯式,供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使用。

作业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大多被动接受,勉强应付。好的课外作业既便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已学的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作业设计题型与要求,应从学生各异的兴趣特长出发,讲究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以下三种作业形式为例:(1)玩味型、游戏型作业。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把一些数学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2)多样性作业,体验实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通过实践性作业,能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数学素质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动手型作业、观察型作业、调查类作业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以及其与实际生活的紧密性。(3)创造性作业,拓展思维。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1)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主动参与,从而达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

1.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新课程中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分,如果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会使教学失去整体性;如果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对知识和能力目标不深化,那么学生情感的发展就会失去坚强的基石。

2.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学设计要拓展学生的思路,体现学生的个性。通过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整个设计是否适应学生特点、原有知识基础、能力及发展需求;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增强课堂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众多教师追求、探索的重要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其一,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教的学科。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具有高尚的情操,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喜爱。其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一点幽默感。适当地使用幽默手段,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给课堂带来生机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佳。其三,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丧失自信心的学生,学习情绪下降、厌学。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要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鼓励,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热情。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其最大限度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活泼,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总是充当“旁观者”,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实践证明,在课堂引入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将班级“静态的集体背景”转化为同桌、小组、班级等学生组成的“动态的集体力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的愉悦,又有信息的交流,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打造高效课堂。

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创设开放式课堂,捕捉学生自主思维。

教师要致力于大胆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