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图书管理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6: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管理制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书管理制度

篇(1)

(1)凡我校教职工均应持本馆的借书证借阅。

(2)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他人不能代借。

(3)工具书、珍贵书、特藏书等均不外借,限在馆内查阅。

(4)每次限借书刊量为:职工不得超过2本,教师不得超过4本。

(5)每次借书期限为:新期刊限借一本,借期为2天,旧期刊限借三本,借期为5天。

(6)如不及时办理还书或续借,逾期罚款。

(7)教职工应爱护图书,不得撕页,如有违反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 遗失图书者,按原价的3-5倍价值赔偿。

2、学生借书制度

(1)凡我校学生均应持本馆的借书证借阅。

(2)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他人不能代借。

(3)借书时需保持安静,不得喧哗、吵闹,要听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4)每人每次限借书2本,其中专业书1本。

(5)借阅人员要爱护书籍,如有卷折、扯、碎、缺、涂、损坏条行 码等现象,将视情节轻重予以赔偿。

(6)遗失图书者按原价的3-5倍价值赔偿。

篇(2)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困境;发展策略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动力之源,其以馆藏图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资料的查询、借阅和参考服务,实现了向不同生命主体输送新鲜养分的功能。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加速推广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藏结构优化、管理理念转变、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等都成为了迫切之需。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最具活跃性、主动性和联动性的要素,其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但其也是变数最大的因素,受管理人员主观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影响较深,如此,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当务之急。以激励机制的分类为出发点,并通过现状分析,给出了完善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

二、高校图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分类

激励是现代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其能够有效激发组织成员的能动性,挖掘其潜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激励的方法和形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涵盖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两个层面,既包含从内部激发其工作、学习的热情,也包含运用外部环境来强化动机的,当前,面对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发展,其人才的激励机制应该依据现实需求,结合人才个性差异,分层构建。

1.物质层面的激励机制。物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物质性激励能够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知,对于人驱动性最强的也即物质性,其体现在劳动价值上就是薪资报酬,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需要薪资这一物质要素的驱动。而所谓的物质性激励机制,也即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素质高低、管理能力等与工资、奖金、紧贴等薪资报酬相连接,这就构建了管理人员对于物质性回报的期望值,进而引发内部动力,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外显。具体而言可通过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管理人员日常表现、工作态度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此激励其工作潜能,发挥其能动性,促进管理效能的凸显。

2.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其潜能的重要助推力,其所产生的激励效应影响较深远,维续时间较长,能够深层次、长时间的发挥其激励效能,为此,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中都将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作为重点,通过精神层面的鼓励、需求满足,能够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人才竞争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知识、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层面的综合素质,破除一切制约自身价值提升和实现的思想障碍,发挥激励机制的根本性作用;同时精神激励机制通过优秀个人、优秀团队及创新标兵等的评选,满足了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强化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让图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推进其教育效能更好的实现。

三、高校图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人才短缺、素养低的发展短板,虽然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一些成绩,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激励机制,在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以及育人功效上的作用还未凸显,仍然停留在初级探索阶段,深入现状研究,还有诸多问题存在。

1.激励机制缺乏层次性。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作为主观性能动主体,其主观需求、个性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且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差异性,管理手段和措施也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因此,应该根据具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才能够实现最大的管理效能。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却存在“随波逐流”、“照胡楼画瓢”、“一刀切”的人才激励现状,并没有对员工深层次个性发展需求、自我价值满足和体现等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而是随波逐流,照搬其他高校管理模板,针对性差,激励手段和措施同质化严重,不能有效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自然不能获得预期的激励效果。如若放任该种激励模式的发展,势必会挫败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其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为此,当务之急,是转变激励机制的发展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人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校而异,有针对性的构建分层级的激励机制,由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物质和精神激励严重失衡。从本质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生发展的,为此,高校图书管理中的人才激励机制应该秉承物质和精神激励并重发展的理念,但在实践中两者的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很难把握平衡的度。物质是支撑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为此,多数高校都将激励机制的构建放在物质激励上;但是在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还会衍生出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存在个性发展、自我机制实现的多层次需求,这依赖于精神激励机制来予以满足,单纯的物质激励已经无法迎合人的多元发展需求,且因物质激励本质的局限性,与精神激励相比其激励效应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较差,会增加管理成本,最终导致边际效应递减的负面效应,为此高校应该推进精神激励方式的延伸和发展,以更好的契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需求。

四、高校图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创新策略

激励机制构建的关键在于找准方向,结合现存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发展,由此才能根据人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激励,并充分利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各自优势对接不同发展需求,以实现激励机制效能的加速凸显。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构建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校图书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结合管理人员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进行差异性的激励供给,为此,应该针对各校具体情况,深入调研,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管理人员物质、精神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劳动报酬绩效考核制度、分配制度来为员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物质生活保障,同时,强化精神激励机制的延伸发展,以员工的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优秀评级、职位晋升、荣誉授予等多种形式,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而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发展,完善激励机制。

2.转变激励机制发展理念,推进管理工作的升级改造。激励机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促进员工个体发展的同时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此,在创新过程中应该转变理念,重新进行管理定位,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着力点予以重点推进,通过管理工作定位让员工充分认识自身职位所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以此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能力,更好的契合职业发展需求,由此也就发挥了激励机制的作用,将管理工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结语

当前,随着数字化阅读习惯和需求的转变,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纸质阅读的主要供给主体,阅读主体的粘性在逐渐下降,阅读量缩减,面临创新发展的紧迫性,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作为激发员工潜力,调动员工主动性的支撑因子,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要素,为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能够有效改变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激发管理人员能动性,从而为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并推动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更好发挥。

作者:张丹军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三.做好书的分类,编目上架,做到一书一卡,分类科学、清楚。

四.学期末要清查图书,加强管理,如有丢失,负责追查,做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蛀工作,保证书室整洁。

五.热心为师生服务,做到态度和蔼,耐心周到,有问必答。

篇(4)

中图分类号:G25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我们需要创新管理制度,对图书馆管理实施改革。为了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我们要看清当前管理制度的缺陷,根据相关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从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图书馆管理制度中的问题,然后具体探讨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建设策略。

二、目前图书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中权利与义务失衡。

在图书馆管理制度中,针对读者规章制度较多,制度明确的表明了读者的义务,很少或完全没有指出读者的合法权利,规章制度缺少对读者权利的说明。根据这一现象,我们会发现图书管理工作是以制度为主体,将读者作为客体,相关规章制度仅仅是用来对读者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影响了制度的功能发挥,给读者增添了许多的心理负担,不能够使读者轻松自在的去查阅文献资料,降低了读者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二)管理制度中缺乏主体意识。

人是制度的执行者,是行为的操控者,是制度执行的主体。而一些图书馆片面强调制度,缺乏主体意识,使管理制度单纯的发挥了惩罚、约束人的作用,没有注重规章制度对人的教化功能。只有惩罚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教化主体行为,从而使人们对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不能够很好的执行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缺一不可,为此我们要完善管理制度的主体意识,使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管理制度缺少司法规定。

在图书馆管理制度中,明确指出了读者的义务,针对读者的一些错误行为,管理者需要依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以来,制度的制定者和行为的处罚者都是管理人员,缺乏公正性。从司法角度看,管理人员亦是司法主体,读者与制度一旦起冲突,只有读者接受处罚这一种判定,管理制度相当专制,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制度功能的发挥,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限制。

三、加强图书馆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相结合。

图书馆管理主要以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为主,人性化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的,它是一种软式管理手段。而制度化管理是本着以制度为本的原则实施的,主要强调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是一种硬式管理手段。目前,图书馆管理制度多以制度化管理为主,相对于人性化管理来说,它更注重人对制度的遵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不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阻碍了图书馆发展的脚步。人性化管理是从人权角度考虑的,它注重读者与管理者的沟通,能够对人产生一定的教化功能,容易被人从心底接受。由此可见,只有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将人性化管理渗透到规章制度中,才能使图书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二)管理制度要明确指出读者的权利。

在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中,只是单向的指出读者应遵循的义务,不利于读者行使自己的权利,对读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单向的管理制度具有不合理性,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在制定制度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增强主观意识,将读者的权利明确指出,公示获取图书借阅证的读者权利,利用科学管理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我们既要了解读者的义务,又要明确读者的权利,对于读者应履行的义务要采用合理手段进行说明,对于读者的权利要给予尊重和保护,给读者充分的自利,让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进一步实现读者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使图书馆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另外,在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中,我们还要正确诠释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读者提出的要求要给予尊重,可以尽量避免个性化需求的产生,不能对其采取强制手段。

(三)加强相关人员的制度培训。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我们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将读者权利明确化,然后依据制度进行科学管理。然而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一旦相关人员缺乏制度认识,只是单向的惩罚读者,无视读者的权利,那么就会使人对制度产生蔑视,不利于制度的顺利执行。为此,我们要重视管理人员对读者权利规定的学习,让他们能够坚持奖励与惩罚共存的管理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奖励对图书馆建设关心、对图书馆管理用心的人,惩罚破坏图书馆建设、霸道执行规章制度的人。当然,对于一些违反规定的人,首先要进行人性化教育,如果教育无效便可采取强制手段。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读者的制度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宣传等手段对读者进行制度教育,使读者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充分认识自己的义务,不仅要禁止一切违反规定的行为,还要对有违反规定的人进行劝阻或检举,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图书馆的建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就需要将人性化和制度化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图书馆管理机制,采用人性化管理手段使图书馆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发展。通过对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分析,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健全图书馆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只有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监督规章制度的实施,才能使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更加系统化。

参考文献:

篇(5)

(一)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差。流通部门也就是人们进入图书馆第一眼见到的服务人员,人们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和书籍的借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太懂的地方或者是一些书籍没有办法查阅到,这就需要流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在现在的图书馆中,大多数的流通部门的人员把自己定位在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于维持现场的一个秩序还有就是一些突发的状况,这样就忘记了要服务于来图书馆的人,没有一定的接待工作,甚至在读者进行提问的时候都不能够给予很好的解答工作,所以,这就造成了读者与图书馆流通部门人员的一种矛盾,不仅打消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还会给图书馆的形象产生影响。

(二)读者不能按照要求摆放书籍。由于现在的很多人在图书馆内看书都没有目的性,所以,在进入图书馆之后就会拿来很多书进行翻看,由于不同的书摆放的位置不同,很多人看完书之后就会把所有的书堆放在一块或者是随手一放,就会导致已经编排好的书架紊乱并且不能够按照系统检索出来的编号进行排序,导致了其他的读者不能在指定的位置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书籍。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及时的清理杂乱的书目,会给其他的读者造成很多时间上的浪费。如果读者多次都在指定的位置找不到自己想要看的内容,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给图书馆的服务造成很低的印象。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一)加强书库的管理。高校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一个阶段,也正值高校的图书馆开始往新的智能化图书馆转型阶段,很多图书检索功能还有读者关于图书的借阅功能都可以通过智能机器进行自主的操作。虽然,这样的图书馆能够方便读者还能给图书管理员减轻负担,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想要现代化的图书馆能够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就要找到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校的图书馆能够更好的为学生们服务。第一点,在图书馆的管理上,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够随意的摆放,让读者在找书的时候摸不到头脑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图书馆的大体布局上,可以把文科的书籍与理科的书籍分成不同的两块,然后再按照书籍中的小类再进行一点点的分类,最好是一小类在一层或者是一块上,这样的话能够让读者根据自己书籍的分类快速的找到书籍。再有就是那些比较受欢迎的书籍可以单独放在一块,学生们可以到热门书籍处找到借阅量大的书籍,也减少了找书的时间还有管理员放书的时间。第二点,图书馆管理员要加强自己的工作频率,在读者还书的时候就要第一时间检查图书的破损和有没有缺页少页的现象,并且,还要检查读者在读过书之后是否把图书放回了指定的位置,如果没有的话要对放错书的同学进行讲解,让他们把书放回原位。并且,管理员也要随时检查图书馆内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大声的喧哗,打扰其他读者的正常阅读。还有就是管理员要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来,这样的话还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

篇(6)

引言:

图书馆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以建馆80多年的天津图书馆为例,其存数量达到300万册,在1991年迁入新馆的,现在已经有各类开闭书库20多个,能够把这么巨大数量的藏书管理好,并且能够让每本书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是十分不容易的。尽管已经经过了20余年管理上的不断改进,现在还是存在着一些漏洞。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天津图书馆正是有了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才能让其运行地如此好。

1.图书馆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不论是什么方面的管理,想好做好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责任制度,并且能够很好地落实下去,做到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小问题都有确切的人员来负责。如果出现因为责任制度扯皮的事情出现,就说明我们建立的责任制度不够完善。

在图书馆的管理上,各馆都深知问责制度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了目标化的管理制度,比如签订岗位的责任书,做到定岗、定编来保证定责。在定岗、定编过程中,必须要让每个组管理的书库将责任划分在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做到有文可查。在图书馆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好几个人共同管理的书库,这时就要对书库进行责任区的划分。这其中不免会遇见某个责任人请假缺勤的情况发生,需要在制度上说明清楚。可以看出,制度的制定上一定要考虑清楚所有可能发生的责任情况,避免漏洞的出现而耽误工作的进度。

在责任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管理制度规范的图书馆每每在我们走到一个书架的时候,都有一个人跟在身后,时刻准备为他管辖的书架出现的事情做相应的工作。这也反应出我们这些图书馆已经将图书馆的每本书都划分好了责任人,这才能让图书馆通过每个人的不懈努力管理地更好。

2.如何建立详细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规程

在对图书馆的每个书架划分了责任人之后,并不能够马上让我们的管理井然有序起来,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工作规程来规范我们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的行为,让我们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明确。

我们制定的管理工作规程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统计数据。数据是图书馆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需要掌握馆存的每本书的实时动态都是从数据中获取的。每一个书库内的基本数据是书库的管理员首先要掌握的内容,比如书架数目、书库的面积、书架的单层总长度以及书库的最大的藏书量。这些基本数据能够帮管理员在管理中有一个很好的判断。

2)建立目录。繁杂的书籍管理需要通过目录来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所以建立数目是也是管理员必要的工作之一。一般我们的图书馆都要求管理员对每一套书架都有一套目录,方便查阅书目,也是借阅管理的必要工作之一。

3)排架的管理。一个书库的管理,在排架的放置上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要根据各个书库的不同情况进行粗排架、细排架分制管理。在涉及到书标、书挡的管理上都要有确切的管理方案。书库的藏书排架放置规则一旦确定下来,就要绘制一套书库布局的平面图,一般我们都贴与每个书库入口的明显位置上,也可以交与每个书库管理员收藏起来。

4)流通管理。流通管理中主要的内容就是书籍借阅的管理,管理员需要不定时地查看借阅书籍的归还情况,对于未及时归还的书籍采取相关的措施。对于下架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借阅的书籍要定期进行整理和排查,以免发生管理事故。

5)保护文献。保护文献是每一个图书馆比较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之一,管理员在管理中往往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视文献的保护工作。保护文献主要就是对各个书库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扫,同时还要在闲暇时间对文献进行修补、防潮防虫的工作。

6)安全工作。作为一个社会重要公共场合之一,安全工作也是每个图书管理员的职责。这里的安全工作包括防盗设施、防火设施的健全。管理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图书馆没有安全隐患。

3.对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与评比

俗话说,做一件事容易,但是坚持下来是不容易的。为了能够调动我们每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综合管理人员就要定期对我们管理员的管理成果进行检查,或者通过达标竞赛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这样才能让我们管理员的心中都自觉去做好每天的工作。

通过对一些图书馆的走访调查发现,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有部门的定期自查以及建设委员会的抽查,还有在年底进行的统一竞赛活动。这些检查和活动很好地促进了书库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让规范化的图书馆管理更好地实施。

4.图书馆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好处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立是一个漫长的,不间断的过程,我们需要在管理中通过管理者以及读者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或者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才能让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我们管理图书馆有着很多好处:

1)有规可依。我们规范化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写在纸上的事实在在的文字性约束,能够约束我们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地去工作,去为我们管理图书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调动积极性。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每个管理人员为了保证自己辖区在管理中达标,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去做好每一项自己的任务。甚至包括清洁的工作,争先恐后地把管理工作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同时还能够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措施,譬如用牛皮纸做防尘罩等等。

3)细水长流。俗话说,细水才能长流,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需要如此。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我们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细化为每日的任务,相比于一些为了应付检查做突击性工作的图书馆来看,有着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图书馆无论从运行的流畅性、服务的质量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5.结语

总之,在图书馆的管理上,我们一定要明白,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建立才能让我们的图书馆变得更好。作为公共性的服务机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服务更上一层楼,吸引更多的人去读书,去图书馆寻找心灵的给养。(作者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发展带动了高职院校教育创新的深入,作为其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读者需求的多元化与服务模式的单一化成为阻碍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以全面了解读者需求特征为出发点,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体系。

1.1 读者人群特征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人群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作为发挥教学、科研等教育职能的教师,同时担负着规划学校发展、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任务,因此需要具有时效性与可行性的政治信息以及大量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书籍信息,这些文献的获取和应用方法,根据其工作职责、教学时间以及专业的不同等具有很大的差异。以不同的年龄层为例,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因此阅读目的不明确、要求文献获取快、新、全,但同时青年教师精力旺盛,易与图书管理员沟通,能够快速了解并应用新的高科技检索技术;中年教师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通常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工作安排通常较为紧凑,对图书馆的使用存在一种紧迫感,要求信息资源系统、深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新颖度;老年教师经验丰富,常常已在某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对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等,通常比较传统和保守。除专业文献外,老教师也常通过图书馆借阅一些符合个人兴趣的书籍、期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高职院校学生既有其需求共性又存在极强的个体差异。一般而言,高职生年龄大都在18~20岁左右,处于个性趋于稳定、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年龄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处于知识积累期,精力充沛、求知心切、阅读能力强。但由于基础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差异,其阅读趋向也不尽相同。成绩优异的学生为谋求更好的职业或进一步升学,通常会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又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很少主动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此外,不同学年的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差异也很大,刚刚迈入校门的学生通常对图书馆馆藏充满兴趣,信息需求以娱乐、休闲及扩展视野为主,而毕业班学生则对与本专业相关程度高的文献或就业指导方面的书籍信息有较强烈的需求。

1.2 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的变化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及网络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需求还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科技性、专业性以及多元性特征。首先,高职院校读者更多的是需要各类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职业信息,因此图书馆必须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信息库资源,为各层次读者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其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文献进行重点收藏、优先投入,以重点带动一般,使重点学科的藏书尽可能丰富、系统和完整。再次,鉴于当前各分支、交叉学科层出不穷,读者需求也在综述性文献、具体数据、及国内外科技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等信息需求中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1.3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专业实用数据库与智能化咨询借阅平台的建设也成为了一大趋势。然而,缺乏职业特色、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个性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仍影响着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是由高职院校在现代图书管理技能、网络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限制、对知识服务认识不足、以及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2人性化、个性化图书馆服务的策略研究

2.1 面向读者的个性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定位

准确定位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应首先更新服务理念,采取积极开发的态度,全面审视高职院校职业性特征的文化需求。其次,应重视服务内容的应用性与灵活性,馆藏内容应当着力反映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先进水平,重点收藏具有指导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及相关资源,同时应在数据库中引入实训素材类信息资源,为学校的实训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图书馆应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使数据库信息资源能够快速传播,并协助读者便捷、高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此外,图书馆应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馆员业务水平的同时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借助实用安全、信息丰富的网络环境开展主动式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响应信息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更新。

2.2 实行个性化服务的具体策略

(1)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备:适应图书馆发展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客户机以及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与界面友好、具有可靠性和兼容性的软件系统,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应以信息集成服务理念为核心,构建一个由用户界面、调度系统、检索系统、资源加工系统等组成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络结构。(2)建立特色数据库: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分类、特色文献收集、合理配置资源,建立个性化数据库,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其院校内部、校际之间的共享机制,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以丰富、专业的特色馆藏服务读者。(3)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基于网页控件的方式实现数字图书馆期刊、专业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用户需求特点,探索基于现代信息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获取环境,建立基于Web页面或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系统,主动将信息推送给读者;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挖掘,向读者提供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娟.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报业,2011(20).

篇(8)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各类图书馆。

本条例所称图书馆,是指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微缩胶片、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的公益性机构。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兴办、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

第三条举办图书馆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累和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第四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图书馆工作,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的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指导、协调本区、县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本市教育、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进行管理。

第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为发展图书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发展与保障

第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统筹协调,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发展图书馆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七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图书馆的正常业务经费。

图书馆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市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情况,做好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方案的实施工作。

第九条本市鼓励和扶持在社区、村兴办图书馆(室)。

区、县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以区、县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为基础,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强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建设。

市和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

第十条本市鼓励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向社会开放。

第十一条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信息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发展。捐赠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享受税收等优惠。

本市倡导志愿者参加图书馆(室)的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图书馆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业务服务收取费用的,应当执行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三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并应当就下列事项征询图书馆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一)图书馆的发展规划;

(二)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方案;

(三)图书馆的业务规程;

(四)涉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市和区、县公共图书馆应当协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对本地区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工作。

第十五条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促进图书馆行业组织建设。

图书馆行业组织应当按照其章程,实行行业自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接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三章图书馆设置

第十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置公共图书馆。

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设置图书馆,应当按照各类图书馆设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应当适应图书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20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1200席以上;

(二)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0席以上,县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300席以上;

(三)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1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30席以上。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布局、馆舍面积和阅览座位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侵占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设施、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料,不得改变图书馆馆舍的用途。

确因基本建设和城市改造需要占用公共图书馆用地和馆舍的,应当征求市或者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予以重建。按照标准重建公共图书馆的面积超出拆迁面积的,超出部分的资金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九条图书馆的业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市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区、县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自身业务要求,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第四章图书馆服务和读者权益保障

第二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应当每天向读者开放,其中市公共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70小时,区、县公共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63小时。

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3小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按照各自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本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因故变更开放时间或者闭馆的,至少应当提前3日进行公示。

第二十三条图书馆应当为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创造便利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方便。

图书馆应当采取阅览、外借、流动借阅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第二十四条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要设置读者目录,并逐步设置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终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解答读者咨询,指导读者查找馆藏文献信息资料。

第二十五条除国家规定禁止公开传播的文献信息资料外,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任意封存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对于善本、珍本和不宜外借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可以本着保护的原则限制使用。

第二十六条图书馆应当依法保护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七条图书馆应当逐步配置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视听、缩微、复制设备,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和保护等设备,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满足读者需要。

第二十八条图书馆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指导读者阅读。

提倡各类图书馆开设基层借阅点和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

第二十九条读者在图书馆享有下列权利:

(一)免费进行书目检索;

(二)免费借阅图书、报刊;

(三)获得工作人员提供的关于利用馆藏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指导;

(四)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五)向图书馆或者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三十条读者在图书馆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爱护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和公共设施;

(二)按照规定日期归还所借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超过规定日期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滞还费;

(三)遵守图书馆有关维护公共秩序的规章制度。

第五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三十一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共建共享。

第三十二条本市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以首都图书馆为依托,逐步构建现代化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加工整序体系和服务体系。

第三十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应当参加以首都图书馆为信息网络中心的图书馆网络建设。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可以成为市图书馆网络的成员。

本市图书馆网络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第三十四条本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当加强与国家图书馆和中央在京单位图书馆的联系,参加全国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在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与交换、图书借阅、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主动开展协作和服务,逐步实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逐年增长,其中市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万册(件);区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2万册(件);县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万册(件);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00册(件)。

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

第三十六条图书馆应当积极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技术,有步骤地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断拓展虚拟馆藏资源。

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

第三十七条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目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图书馆应当逐步建立文献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联网和目录的联合检索。

第三十八条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建立和落实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图书馆应当定期做好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清理、剔旧工作。被剔除的文献信息资料要进行登记,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在图书馆之间调配使用。

第四十条首都图书馆是本市出版物版本的收藏单位。出版单位应当在公开出版物发行后2个月内,向首都图书馆送缴两套出版物。

首都图书馆应当在接到出版物之后进行公开展陈,展陈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

第四十一条鼓励本市图书馆按照有关规定与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换业务。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向读者开放或者任意限定借阅范围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公示的;

(三)擅自向读者收取费用的;

(四)其他不履行图书馆服务要求或者损害读者权益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挪用公共图书馆业务经费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9)

为了加强对本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图书馆,是指政府举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书刊资料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包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馆。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

**市文化局(以下简称市文化局)对全市公共图书馆实施统一管理。各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

各级财政、规划、人事、物价、建设、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房产、土地和邮电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设置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本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对辖区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实行统筹规划。

公共图书馆按照行政区域分级设置。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设置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无独立建制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地区,应当在公共图书馆内开设少年儿童图书室。

第六条(管理原则)

本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设置

第七条(设计方案的审核)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将设计方案报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一)市和区(县)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报市文化局备案;

(二)街道(乡、镇)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报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馆舍面积)

区(县)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100平方米以上。

市图书馆建筑面积的要求,由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阅览座位)

区(县)图书馆的阅览座位总数与本区(县)内街道(乡、镇)图书馆的阅览座位总数之和,应当达到本区(县)人口总数的2‰。

区(县)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0席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席以上。

第十条(布局要求)

公共图书馆分为阅览用房、藏书库房、办公用房和其他用房。

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设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阅览室。

第十一条(设置登记)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自设置之日起30日内,向市文化局办理设置登记手续;街道(乡、镇)图书馆应当自设置之日起30日内,向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置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改变公共图书馆使用性质的限制)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用房和藏书库房必须严格管理和保护,不得任意占用。确需占用公共图书馆的阅览用房或者藏书库房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市和区(县)图书馆向市文化局提出申请,市文化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二)街道(乡、镇)图书馆向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禁止在公共图书馆内设置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

第十三条(终止与变更)

公共图书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馆址、馆名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经批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馆址、馆名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书刊资料的收藏

第十四条(收藏量)

区(县)图书馆书刊资料的收藏量应当达到50万册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书刊资料的收藏量应当达到1万册以上。

市图书馆书刊资料收藏量的要求,由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收藏重点)

市图书馆重点收藏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本市的地方文献和国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出版的报刊、丛书、多卷书以及国外主要出版物;

区(县)图书馆重点收藏本区(县)的地方文献和本市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的主要出版物。

第十六条(目录管理)

公共图书馆应当及时对入馆的书刊资料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并建立完善的书刊资料目录系统,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定期检查核对,保持书刊资料与目录相符。

书刊资料的分类、编目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建立书刊资料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联网检索。

第十七条(投入借阅的时间要求)

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投入借阅的时间要求是:

(一)报纸在收到的当天投入借阅;

(二)期刊自收到之日起2日内投入借阅;

(三)其他书刊资料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投入借阅。

第十八条(书刊资料的清理)

公共图书馆应当定期做好书刊资料的清理工作,并将清理结果报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出版物样本的送缴)

除特殊种类或者出版数量较少的出版物外,本市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应当自本单位出版书刊资料之日起30日内,将样本送缴市图书馆收藏,具体送缴办法由市文化局另行制定。

第四章工作人员、设备与经费

第二十条(馆长的条件)

公共图书馆设馆长1名、副馆长若干名。市图书馆馆长应当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区(县)图书馆馆长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一条(工作人员的配备)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由市人事局会同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街道(乡、镇)图书馆应当配备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二条(培训与考核)

市文化局和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专用设备的配置)

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逐步配置电子计算机和视听、复印、缩微、传真等专用设备。

第二十四条(经费保证)

市和区(县)图书馆的经费,分别由市和区(县)财政拨付。

街道(乡、镇)图书馆的经费,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区(县)人民政府给予适当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金可以多渠道筹集。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公共图书馆捐资、捐书。

第二十五条(书刊资料购置费使用的监督)

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资料购置费必须专款专用。

公共图书馆书刊资料购置费的使用,受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的监督。

公共图书馆应当于每年1月,将上一年度书刊资料购置费的使用情况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读者服务工作

第二十六条(开放时间)

各级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的时间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市图书馆为70小时以上;

(二)区(县)图书馆为63小时以上;

(三)街道(乡、镇)图书馆为49小时以上;

(四)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少年儿童图书室为36小时以上。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每天(包括节假日)向读者开放。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少年儿童图书室周六、周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每天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第二十七条(借阅方式)

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馆内借阅、外借阅读(包括邮寄、电话预约等)、流动借阅等多种服务方式。

第二十八条(借阅范围)

除国家规定对某些书刊资料停止公开借阅外,公共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限定书刊资料的公开借阅范围。

第二十九条(阅读指导)

公共图书馆应当采用图书展览、辅导讲座和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向读者推荐优秀读物,指导读者阅读。

第三十条(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为读者提供书刊资料信息,解答读者有关阅读方面的咨询,指导读者查找书刊资料。

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求,为读者做好专题信息收集、参考资料编写和书刊资料的代查、代译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读者义务)

读者应当自觉遵守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规则,馆内借阅时应当出具有效身份证件;需外借阅读的,应当办理外借证件。

读者应当爱护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和其他公共设施。损坏、遗失书刊资料的,应当予以赔偿,赔偿标准由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收费规定)

公共图书馆对图书、报刊借阅实行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提供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借阅服务或者进行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工作时,可以适当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市文化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另行规定。

第六章辅导与协作

第三十三条(业务辅导)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设立业务辅导机构,协助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本地区基层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和业务辅导工作。

第三十四条(业务协作)

公共图书馆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并加强与其他系统图书馆的联系,在书刊资料采购、交换和借阅服务等方面进行协作,实现馆藏资源共享。

第七章奖惩

第三十五条(奖励)

对向公共图书馆捐资、捐书以及其他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文化局和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补办有关手续或者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一)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未按规定将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报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二)未经批准占用公共图书馆阅览用房或者藏书库房的;

(三)未经批准合并、分立、撤销公共图书馆或者变更公共图书馆馆址、馆名的;

(四)将书刊资料购置费挪作他用的;

(五)未按时向读者开放公共图书馆的;

(六)任意限定书刊资料公开借阅范围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向读者收取服务费用或者超额收取服务费用的,由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返还违法收取的费用,向读者公开赔礼道歉;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里弄、村图书室的设置)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辖区内里弄图书室和村图书室的设置进行统筹规划。里弄和村设置图书室的具体办法由市文化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应用解释部门)

篇(10)

读者手中的图书借阅证就相当于是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读者便可以随时打开图书馆这座知识的大门,尽情的在图书馆中借阅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它不仅仅代表了图书馆对于读者的认可,更是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的一种表现,它是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一架桥梁,图书借阅证的办理和实行,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于读者全面的管理,并且在规范读者行为,以及强化读者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图书借阅证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图书借阅证在图书馆中所起到的作用

1.1 图书借阅证是了解读者的需要和信息的一项重要方式方法。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上面会反映出读者的姓名、单位、邮编、地址、联系电话等一系列的资料,是图书馆为了了解读者的需要所必须经历的一条道路。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并且慢慢地趋于个性化,图书馆向读者发放图书馆借阅证的时候,第一,可以了解读者的具体身份信息,并且根据图书借阅证显示记录的具体信息,随时掌握读者的动态,进而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图书文献资料的需求。这样能够提升图书馆员的水平,更专业的组织开展各项服务,让作者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第二,针对于图书馆,通过图书借阅证可以加强对图书资料的选择,优化馆藏的结构,完善服务方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作者的不同要去,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第三,读者在办理完图书借阅证以后,图书馆可以更方便的对上面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由此来确定读者借阅书籍的目的和读者的爱好。

除此之外,读者也可以在办理图书借阅证的同时,根据馆员的服务态度、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以及馆内环境等方面,向图书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2 图书借阅证是对读者进行管理的有力保证。在图书馆的工作中,始终是由图书借阅证贯穿整个过程,图书借阅证充分的展示了对读者的监督管理。在高校中,图书馆主要是根据老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工作,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根据读者需要的资料和为了宣传图书馆所设立的规定,解答读者的咨询,最终让读者更清楚的了解到图书馆业务的流程,并且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图书馆加强了对读者的管理,确保了馆藏的流通和开发的最终目的。

1.3 图书借阅证是衡量馆员工作标准的工具。读者在借阅图书的时候,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除了要对读者的图书借阅证进行验证,同事还是对馆员工作质量的考核标准。读者刷完图书借阅证,并且输入完密码的时候,馆员扫描图书的二维码,这个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按规定执行,仔细认真,不能出一点差错,并且认真检查图书借阅证是否是本人所有,核对屏幕上的读者信息,是否是与实际情况相符,业务是不是办理成功,尽量避免出现借错图书的情况。

1.4 给远程读者进行服务提供了便捷。远程的预借是一种远程结束的功能,读者在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图书借阅证,进行网上登录,并且可以在网上进行需要的借阅图书工作,这样不单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周期时间,还可以让读者对书籍享有优先权,在规定的时间里,再去图书馆办理相关的业务手续,图书馆可以通过远程的预借功能也可以了解图书的具体使用情况,为图书馆的书籍采购提供准确的信息。

1.5 学生的学位论文可以自动递交。在高校校园里,毕业生可以通过图书借阅证登录到学校的图书管理系统,把学位论文的电子版直接交给图书馆,如果没有递交,那么在学生离校退证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到,而且不给办理退证,这样就全面的保护了图书馆对本校生论文的收藏。

2 图书借阅证的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2.1 手续办理的时间长,过程复杂。现在有很多的高校图书馆只有凭借借阅证才可以进入,在职或新来的老师,要开具本单位的证明,或者拿着本人的工作证来办理,新生入校前,教务处要出具所有新生的名单,并且统一办理。对于那些外籍的老师和外聘的老师,要有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的签子介绍证明才可以办理,读者办理临时借阅证的时候,要交一定的押金,并且授理时间在15天左右。

2.2 馆内藏书资源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只有凭借图书借阅证才能够进入图书馆,这样就使得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只能够被持有借阅证的读者使用,这无形中侵犯了读者通过阅读图书来获取知识的权利。一个图书馆如果做的好,不是靠阻止读者享用资源,而是要想尽方法来吸引读者进行图书的阅读,让更多的读者爱上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

2.3 读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读者因为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所以在使用图书借阅证的时候,就会出现借阅证丢失和证号被盗等现象,而一些捡到了图书借阅证的人也可以凭借借阅证去借书,尽管证上面有照片,但是由于借书的读者数量很大,馆员不会逐一检查,很容易给真正的持证读者造成很多困扰和麻烦,甚至有时候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使读者的权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常大的伤害。

3 结语

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知,制定图书借阅证的管理系统是对读者负责任。因为图书借阅证是联系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只有完善好图书借阅证的管理系统,才可以保证图书馆功能发挥正常,保护到读者的权益。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图书借阅证的管理中,也要制定相应合理完善的制度,最终可以使图书借阅证能够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晓阳,吴治蓉.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借阅制度评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0(16).

篇(11)

一、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报纸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应用型大学。教育部2003年4月23日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的定义是,“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作为新兴的独立学院图书馆,其馆藏资源正处于一个从无到有,数量急速增加的文献积累阶段。报纸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和评估指标自然也不例外。但在报纸资源的迅猛增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属于报纸特有的,或者是这个文献积累阶段不可避免的,而有些则是和图书馆以及独立学院相关的,是可以经过努力得到改善的。

1. 空间问题

一方面由于报纸纸张的篇幅大,出版周期短,日增量大,所占的空间比较多;另一方面我国独立学院的个体性差异,目前有许多独立学院尚没有自己的图书馆大楼,而暂寄于教学楼或实验楼等地,馆藏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产生了保存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报纸馆藏的与日俱增,报纸馆藏空间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2. 重视不足问题

独立学院图书馆开办初期,受到教育部评估的督促,纷纷大力采购图书,以达到生均50本的合格要求。但教育部评估未对报纸馆藏做出具体指标性的要求,致使独立学院图书馆往往忽视了报纸馆藏资源的采购和管理。不仅是独立学院图书馆,与图书和期刊相比,其他各类图书馆一向对于报纸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是偏低的。

3. 检索问题

对于报纸而言,最为困难的是检索问题。目前我们还缺乏甚至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报纸资料检索体系。一般常用的报纸检索工具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缩印本和分类索引,复印报刊资料及其他数据库。这些检索工具的检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很多独立学院图书馆连这些检索工具都没有。

4. 开发利用问题

独立学院图书馆尚处在文献积累初期,对于报纸资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是空白。少数图书馆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收集了关于本校的一些媒体报道,做成简单的数字形式的剪报。更深入地开发利用如自建专门知识的数据库,开发更有效的报纸检索系统等等活动有待开展。

二、解决措施

1. 建立合理的报纸管理制度

作为大学图书馆之一的独立学院图书馆,其主要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的支持。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同时也为了解决报纸管理的空间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报纸保存和管理制度,确立各类型报纸的保存方法。报纸保存方法一般可分为原物保存和替代物保存。一般认为报纸原物适合做期限保存,即当日报纸全部放在阅览室, 读者可以自取查阅, 月底由阅览室工作人员将各种报纸的重要信息按专题进行剪辑保存。替代物保存则包括缩印本保存、缩微胶卷保存和剪辑保存三种方法,其中缩印本保存方法占的比例较大。

2. 做好报纸馆藏宣传,重视报纸管理从馆员自身做起

报纸里面记录的信息,具有内容分散,时效性高,信息较为零乱,系统性不强等特点,因此馆员需要充分发挥报纸时效性和热点性的优势,做好宣传,吸引更多对时事、新闻以及其他知识的读者走进报纸阅览室。只有读者多了,报纸的功能才能真正得到重视。例如,馆员应当把最新,最多人阅览的报纸摆放在阅览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对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简单的推荐和引导,以吸引读者;馆员可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一个报纸类专属网页,向全校师生介绍馆藏报纸资源及其特色所在。另外,馆员一定要保证报纸上架的及时性,从而保证其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3. 编制适合本馆报纸资源的检索工具

本馆报纸资源的检索工具与全国性的检索工具不同,不讲求全面和广泛,而注重实用。独立学院图书馆可根据学科、专业、专题、报纸形式等指标编制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检索工具。图书馆给读者提供本馆收藏文献的检索手段越多,就越能揭示馆藏,更加方便读者检索。

4. 积极开展报纸参考咨询和专题服务

报纸资源在参考咨询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关于最新国家新闻、经济发展报道、教育政策、文化现象等等师生关注的重要信息都可以第一时间在报纸上找到。馆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高效的参考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和报纸数据库收集一些热点专题的连续性报道,为读者开展更高层次的专题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在参考咨询和专题服务过程中,馆员需要重视报纸文摘工作,充分利用好报纸信息的价值。

5. 大力开发网络报纸资源

互联网发展至今,报纸的网络化已经相当成熟。基本上较大的报纸都有网络版。因此,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本馆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网络报纸网址的查询、收藏、整理和管理等一系列开发工作。因为不管从检索的效率、速度还是信息量上来看,网络版的报纸都优于印刷版的报纸。

6. 加强报纸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