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癫痫护理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6: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癫痫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癫痫护理措施

篇(1)

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00例小儿癫痫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6.3±1.4)岁,病程为3-8年,平均病程为(5.1+1.2)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6.5±1.5)岁,病程为4-9年,平均病程为(5.3+1.5)年。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2.方法两组患儿一经诊断,便需即刻进行对症治疗。患儿病情发作时,由于伴有意识障碍和全身抽搐等症状,所以需要注意避免其发生外伤,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苯妥英钠和地西泮可以有效预防癫病的发作,而患儿发病期间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以及苯妥英钠等。治疗期间,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指导、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病情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具体如下:(1)饮食护理。指导家属督促患儿规律进食,并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成分,注意补充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等食物的摄入量;针对伴有意识障碍的患儿,需借助于胃管进食;针对呕吐患儿,需进行静脉输液。(2)心理护理。癫痫患儿容易遭到歧视,可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癫痫的可控制性,帮助其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和勇气;嘱咐家属督促患儿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以有效地保持患儿情绪上的稳定,预防复发。(3)发作期间的临床护理。当患儿的病情发作时,要及时地转移各种容易造成损伤的物品,以免其受伤;然后取患儿的平卧位,并使其头偏向一侧,若其口腔内的液体较多,则需借助于吸引器进行相应的处理;解开其衣领,对其进行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将纱布包置于患儿的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其咬伤舌头;若患儿有严重抽搐,则要注意避免其发生骨折或者关节脱臼;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在用药后,要全面监测其生理反应。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发病次数有大于或等于75%的减少;好转:发作次数有25%及以上的减少;无效: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或仅有24%以下的减少。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篇(2)

癫痫大发作临床上可分四个时期:①先兆期:有头晕、胃部不适。②强直期: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头后仰、肢体强直,由于隔肌痉挛,患者发出“羊羔”样吼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持续数十秒。③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性抽动、常咬破舌头、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续1~3分钟。④恢复期:一般要数十分钟才能清醒,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全身疼痛、乏力。个别患者在恢复期有狂躁、乱跑乱叫、打人毁物等情况发生。

篇(3)

关键词:

癫痫;依从性;护理干预

0引言

癫痫是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儿童是癫痫的好发人群,发病率约为3‰~6‰[1]。癫痫治愈率低,难治性癫痫进展率可达20%,癫痫治愈的关键是规范治疗,但显示情况时,家长与患儿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治疗不依从,特别是在出院后不遵医嘱用药情况较普遍,直接增加癫痫发作、进展风险[2]。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共收治儿童癫痫病784例,现报道如下,分析既往发现的严重不依从行为,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干预策略。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4例患儿,其中男470例、女314例,年龄2~14岁、平均(8.3±5.1)岁。

1.2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将有治疗不依从患儿纳入不依从组,依从性较好的患儿纳入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居住情况、主要照料者、主要照料者文化水平等,临床资料如病程、初次治疗疗效等。对40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访谈,问询其对治疗的看法,不依从的原因等。

1.3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因素分析。

784例患儿,其中有治疗不依从104例。不依从者学龄后、母亲照料、照料人大专以上、家庭年收入≥10万/年、病程<12个月率低于依从者,祖辈照料、农村、出院不良反应、疗效不佳率高于依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访谈结果。

40例对象不依从的主要原因,其中初次治疗不知晓需严格用药7例、出现不良反应4例、认为药物有毒副作用影响小儿发育10例、经济能力不足2例、孩子担心服药受歧视5例、想转其他医院治疗4例、疗效不佳8例。

3讨论

3.1治疗不依从原因。

从访谈结果来看,治疗不依从按照来源主要可分为照料者、患儿自身,按照性质主要为认识偏差、结局不良、经济状况不佳、疾病歧视、对疗效期待过高等。如想转其它医院治疗多见于初次治疗者,许多患者家属想要到更权威的医院治疗,擅自停药。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治疗不依从的原因较复杂,与年龄、照料者身份与文化水平、来源、经济收入、病程、不良反应、疗效等因素有关。与访谈结果有相关性,两者相对应,故概括而言治疗不依从主要原因为:①认知偏差与差错,照料者与患儿认知水平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规范用药缺乏足够的重视,此外许多家属通过阅读说明书用药,但是受其他人包括医师、有相同情况家长影响,擅自更变用药策略,最后还有部分家属偏听偏信,认为药物存在远期不良反应如影响智力发育,受非专业医师、广告甚至宗教认识影响,换药或停药;②疗效不佳,癫痫治愈率低,特别是小儿癫痫,控制率不足60%,加上用药次数多、程序复杂,许多家长失去耐心、信心[3];③客观原因,经济状况较差,家属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谋生无法对患儿进行管理,甚至无收入购药,在许多农村地区,患儿父母忙于劳作,还时常忘记给患儿服药;④社会原因,社会大众对癫痫认识不足,对癫痫小儿普遍有同情、歧视等心理,表现出现同情、厌恶等神情与行为,使部分小儿无法接受,不愿意服药。

3.2干预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应开展针对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纠正认识偏差或差错,通过一对一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纠正偏差与差错,对初次治疗者开展系统性的健康教育,通过丰富教育方法、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用,据患儿及其家属认知水平、社会背景等个体情况,采取正确的健康教育策略,善于举证论证,提高患儿与家属治疗信心,在发生不良反应、疗效不佳时,强化健康教育,不断鼓励支持[4];②督促随访,做好血药浓度监测,控制刺激因素,积极预防复方,增进疾病控制效果,增强家属信心,形成良性循环;③优化用药管理方法,推荐用药提醒软件APP,以及时提醒照料者用药;④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照料者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如帮助农村患者获得更多的报销额度,提供其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药物,提高药物经济效益[5];⑤做好心理支持,特别是对于治疗信不足家属、病耻感较强的患儿,热情接待,以积极的态度感染照料者,多鼓励、支持;⑥构建完整的家庭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尽可能利用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如若自身工作较忙,有条件可要求祖辈帮忙照料;⑦对于出现自闭等心理问题的患儿,多鼓励支持,若有条件可安排其它患儿相互之间交流,鼓励集体活动;⑧积极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

综上所述:小儿癫痫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需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特别是照料者的科学认识,提高院外延续,帮助提醒用药。

作者:陈丽君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郑华城.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几点认识[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3):5741-5742.

[2]张文浩,张波,别,等.难治性癫痫诊断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3):269-271.

[3]温玉梅,闫致旺.癫痫冲剂治疗难治性癫痫97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4):529

篇(4)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已得到广泛应用。造成保护装置故障的原因很多,根据职责分工,操作和维修管理部门的责任包括操作和维修不良、误操作、接线错误,不正确安装及调试,原理和软件缺陷;基础设施部门的责任包括调试质量差;设计部门的责任包括设计不合理,设计错误;还有其他的责任以及不明原因。基础设施设计部门责任造成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全过程技术监督检验来解决,但保护装置制造不良造成的问题必须依靠厂家解决。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反映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映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二、继电保护装置缺陷分析及处理措施

继电保护设备和元件故障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指由于温度过热造成元件或设备烧毁、机械故障、电气击穿以及性能变劣等。第二是由于装置本身算法、装置软件、装置硬件、装置原理、装置的升级服务配合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2.1 温度过热引起的设备烧毁和装置老化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

温度过热引起的设备烧毁和装置老化主要是运行时间过长和设备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对于继电保护装置一般运行期限是十年,在运行期间,由于设备制造性能和工艺的差别以及环境的影响致使插件烧毁或元件老化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第一产品要保证质量,以保证设备和元器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第二要为运行的设备提供良好的环境,如室内配备空调和温度整定,夏季继电保护室内使用窗帘,防止装置受阳光的直射,室外装置要注意驱潮、散热等。巡视人员对于装置的异常状态要及时上报,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有保护一般采用微机保护,微机保护装置采用通用机箱、插件结构,装置由电源插件、CPU插件、模数转换插件、开关量输入插件、开关量输出插件、交流输入插件、信号插件、控制插件、打印机插件等组成。

在进行装置故障处理时,要根据设备的状态和插件的功能判断哪个插件或具体到哪个插件的继电器或芯片出的问题,以此更换芯片或插件,尽量降低成本,杜绝不必要的整体更换。这就要求继电保护工作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对装置原理和实际接线了如指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又快又准消除故障。

2.2 装置原理性缺陷引起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

由于装置原理性缺陷引起的故障主要有装置本身算法、装置软件、装置硬件、装置原理、装置的升级服务配合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按责任分有制造部门的责任,主要有制造质量不良(又可分为硬件损坏、光耦损坏、插件问题及电源问题)、原理缺陷及软件问题等;基建部门的责任,主要有调试质量不良、误整定、误接线、误碰等;设计部门的责任,主要有设计不合理、设计接线错误等;还有验收人员的责任等等。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层层把关,对于装置原理了如指掌,装置设计原理有缺陷的,设计部门要从图纸设计上进一步完善,以确保装置发挥正常保护功能,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而且对于发现的某装置的原理性缺陷进行统一整改,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三、加强继电保护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继电保护人员的安全管理

提高继保人员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其次,加强安全意识,严明纪律,文明施工。把严密的组织、严格的制度、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作为建设、强化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强化每一位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建立“横管到边,竖管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制定并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使安全工作抓在实处。此外,要强化安全思想教育,把教育重点落实到班组人员,坚持以安全生产例会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安规》、典型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2 加强保护试验设备的规范与管理

现在继电保护三相试验台基本上都是微型机试验台,这种试验台的使用提高了保护校验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保护校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在微机型保护试验台的应用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这些试验台的电流和(或)电压输出为自产模式,与外界电源无关,在现场使用时间过长后,就有可能出现输出不稳定,波形畸变等问题,影响校验精度,所以必须注意加强试验台的定检工作,制定一套检验办法。二是这些试验台在校验保护时大都不接外接表,仅凭计算机显示的数据为准,而其负载的大小往往会对其校验时精度降低,因此在校验保护时一定要了解保护装置的输入阻抗值,决定是否用外接表。

3.3 建立严密的保障措施

篇(5)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59-01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输配电线路复杂而且分布非常之广泛,同时其本身的危险性也导致其所在的环境非常特殊,这对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为了能够使输配电线路在电网运行得更稳定和可靠,强化输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人为因素

除人为有意地私拉乱接导致的线路混乱之外,在道路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车辆和机械不慎碰到线缆导致线缆中断,建筑工器具的使用疏忽也有可能造成配电线路的损坏,在搭建线路时高、低压线、电话线和电视线的同杆搭建也是导致输配电线路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此外未按规定放飞的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也会造成配电线路故障。

1.2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同样能够造成的输配电线路损坏。造成输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界的各种天气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和自然事物。

1.3 线路以及设备原因

目前我国存在的大量的电网设备还处于较为落后陈旧的形态,很多的电力设备和线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得到及时地更换,导致电网不能稳定、安全地运行很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和意外的发生。

1.4 线路网络结构原因

线路搭建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所谓的卡脖子的路段,这些线段在电网延伸的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造成局部负荷越来越大,在没有及时调整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线路熔断和出现线路停止供电的情况。

2 输配电线路日常维护和管理的特点

以智能电网为主体的输配电线路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电力管理提出了更复杂和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及维护和管理,输配电线路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电的需求也逐渐增高,不单单在输送容量上要求更高,而且质量上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对输配电线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保证现代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2)输配电线路覆盖区域逐渐变大,地形也更加复杂,更多的山地和丘陵地带以及复杂多样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输配电线路在设计、建设到维护管理方面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用户的增多和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用电量的持续增加,随之输送电压也必然地要进行提升。与之配套的塔架和塔杆需要设计得更高更宽,导致设施的体积和吨位也随着绝缘子的增多增长变得越来越大,占用的通道也越来越宽。

(4)要求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新材料、新技术地逐渐加入使得输配电线路需要更科学地设计和更合理专业地维护管理,对员工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3 强化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措施探讨

3.1 完善落实线路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线路维护制度是整个输配电管理工作的根本,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相应制度的执行工作。

3.1.1 优化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

(1)高度重视线路巡查工作。巡查工作是为了及时地发现线路的缺陷,它是进行输配电整个线路维修的基本任务。线路巡查制度要严格执行,不容忽视,合理控制巡视的人员,并注意安全巡查。

(2)提高线路运行效率。每一个管理制度中都需要提出的是安全保护措施,线路运行的管理制度首先体现的思想也是安全第一,全面地保障用电安全,不仅重视工作人员检修时的安全,同时强调线路的安全运行,保证供配电可靠运行。另外,划分责任分配制,不同的区段或者线路段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检查,避免盲点和空白的出现。

3.1.2 强化线路设备的管理制度。

(1)严格控制设备的缺陷。对于设备缺陷的划分规定是:凡是不符合运行线路相关标准或者处在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的设备装置,均属于设备的缺陷。所以对于设备缺陷的管理制度是极为细致不容马虎的工作要求,根据不同程度的设备缺陷进行不同的处理办法。

(2)认真进行设备检修工作。明确检修的任务,处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换已经破损的装置,尽快把供配电线路恢复正常健康状态。遵循“预防为主”和“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逐步扩大检修的跨度,从装置检修过渡到状态程度检修。采取行之有效的检修办法,主要的维修方法有:结合停电和带电作业的同步进行,但是尽量避免停电检修。另外,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在进行设备检修工作时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并对其严格控制管理。

3.1.3 优化设备技术的管理制度。设备的技术管理主要有技术资料的管理,另外,对于运行的分析和故障的统计也是技术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技术资料应该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管理,引入高新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把信息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在运行阶段,分析故障原因,是有效进行设备技术管理的保证。通过对线路运行的现行条件和设备缺陷的查巡以及对典型问题的分析统计,发现线路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完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输配电的安全可靠运行效率。

3.1.4 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1)制定安全生产有关责任处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基本职责、安全事故的处理、安全教育培训等内容,运行单位应结合“三级控制”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制,责任制落实到人到岗,并与经济奖惩挂钩。

(2)成立相关安全培训机构。通过安全生产的方针及政策、法律与法规、安全技术等内容进行教育,增强安全生产观念。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并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结合,发动群众形成合力。运行单位要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对新上岗人员、在岗人员、换岗人员等进行安全培训并考核。

(3)开展一定规模的安全生产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2 防范自然因素影响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特殊自然现象,要依照实际情况做好防范措施。巡视、检修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要积极地记录和完善工作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对巡视中发现用户产权的设备存在缺陷,应及时通知用户进行整改,并发出隐患通知书,督促用户进行整改。

3.3 线路与设备的维护与检修

我们在进行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从两个角度来思考。通过常规性的维护和检修,做好在网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入网设备具备了入网的资格,减少因为线路故障导致用户无法正常用电的情况以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对特殊环境的特殊线路架构定期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和维护,加强巡视,提高工作效率。

篇(6)

引言

我国的输电线路运行总体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线路综合跳闸率的平均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个别地区线路跳闸率较高。 我国的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由于受我国特有的地形地貌的影响,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雷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1 雷电的形成以及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每次闪电都会带有持续时间很短、幅值很高的电流,一次普通的雷电放电要包括2-3次的闪电,每次闪电的时间间隔大约是二十分之一秒,而闪电的电流都在10000到100000安培之间,一般持续时间都是小于100微秒,而供电系统的内部由于变频设备和大容量设备的使用,带来了更严重的内部浪涌的问题,这主要是受瞬态过电压的影响。五月至八月期间,在我国东莞,由于受到雷击的影响,电力系统的亏损能达到上千万的经济损失,这接近当季GDP比例的百分之六。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分布比较广泛,并且大多数输电线路都处在旷野,更容易受到雷击。当电力线路被雷击中时,电力需要经过电力线路释放到大地,当雷击发生后,及时没有击中电力线路,导线上感应的异号电荷也会失去舒服,从而向导线的两侧流动。这些电流通过线路侵入变电站或袭击电气设备,在设备上形成过电压。当过电压高于设备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时,设备就会损坏

2 影响输电线路防雷特性的各种因素

2.1 接地电阻

当杆塔塔型、尺寸与绝缘子型式和数量确定后,影响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表1是500kV典型酒杯塔及±500典型直线塔不同接地电阻,所对应的耐雷水平的计算值。表1 500kV交直流线路耐雷水平与杆塔接地电阻的关系

2.2 地线与边导线的保护角

保护角实质表示了地线的屏蔽作用,在EGM(电气几何模型)方法中,这一效应可以用导线与地线垂直平分线的位置来表示。保护角α变大,垂直平分线斜率增加,绕击区加大,从而使绕击区增加,一般而言,根据计算当α>20°之后,绕击就会显著增加。

2.3 杆塔高度h

在杆塔高度增加的情况下,绕击数也要相应地增加。如果杆塔高度H较大,会趋于饱和。塔高度增加,地面屏蔽效应减弱,这相当于EGM分析时抛物线相对位置有所变化,即绕击区变大,使更多的雷不击中地面而击中导线。

2.4 电力线路绝缘水平与波阻抗

在绕击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小的雷电流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击中线路以及线路总的落雷数的雷电流幅值的分布情况,也就是用磁钢棒所测得的雷电流值概率分布曲线都应该与杆塔结构有关。

2.5 地形的影响

在坡度较大的山区,线路的绕击率,远远不止是平原地区的三倍,而是要比平原地区大得多。

3 输电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

3.1 防止雷直击导线

沿线架设避雷线,有时还要装设避雷针与其配合;在某些情况下改用电缆线路,使输电线路免受直接雷击。

3.2 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线后引起绝缘闪络

雷击避雷针或塔顶时,使得塔顶的电位升高,这样的杆塔是接地的,有可能对导线放电,具有很高的电位,使得过电压嫁到了导线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逆闪络或者反击。线路的耐雷水平是雷击线路不致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耐雷水平

雷击线路不致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kA),称为线路的耐雷水平。

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措施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适当加强线路绝缘,在个别杆塔上采用线路避雷器等。 线路避雷器 连接于横担和导线之间(亦即与线路绝缘子并联)的避雷器,当雷击塔顶或塔顶附近的避雷线时,塔顶电位升高,避雷器动作,其残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故避免了绝缘子串冲击闪络和随之而来的工频电弧。 3.3 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

建弧率: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引起冲击闪络后,闪络转化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

由冲击闪络转化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虽与电源容量及去游离条件等因素有关,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作用于电弧路径的平均电位梯度。

E:绝缘子串的平均工作电压梯度(r.m.s),kV/m。

对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电网

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电网

式中Ue:额定电压;lj:绝缘子串长度;lm:线路的线间距离(对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lm = 0) 3.4 防止线路中断供电 为了防止线路中断供电,要采用环网供电、双回路供电、自动重合闸等措施,这样及即使发生线路跳闸,供电也不会被中断。

3.5 以上四种输电线路的防雷防线,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实施,比如线路的重要程度、电压等级、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当地雷电活动强弱等,在通过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比较,采取最佳的保护措施。

4 结语

通常雷击是最容易使电力线路遭受损害的,电力线路受到损害就会影响到线路的安全运行,无论是高压输电线路、超高压输电线路或是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都是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必须引起电力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大对防雷保护的工作力度,提高运行维护水平,减少雷击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伤害。与此同时,还要开展雷电理论的研究以及雷电观测方面的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知道防雷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用电措施;电气管理;漏电保护器;多级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9-0083-03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中,临时用电是施工现场的主要动力载体,是整个工程项目高效稳定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施工现场,由于受建设工期的影响,供电系统具有明显的临时性,一般工程项目施工期大多在几年内,有的则只有几个月,按照安全用电要求,临时用电必须在工程竣工后马上进行拆除。

临时用电还具有危险性,建筑施工现场周外环境比较复杂,由于施工工种多、交叉作业面多、人员设备进场较为频繁,很容易接触到临时供电线路发生触电危险。

临时用电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随着工程施工的不断进行,作业面也在不断延伸拓展,各类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的增加和移动,使得整个供电系统结构变得复杂多变。

临时供电系统还是一个负荷时变的系统,不同施工阶段所需的机械电气设备也不一样,系统负荷容量变化范围波动较大,这就对供电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临时用电以上多个特点可知,施工现场既是一个电气危险点较多的特殊场所,又是一个对安全技术水平要求十分高的特殊场所。

因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虽然是属于临时配置,但不应有临时的观点,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保护措施,提高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水平,保障整个工程项目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建设。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问题分析

(一)保护零线引出点不正确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要求,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专用变压器提供的临时用电TN-S接零保护系统中,各类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必须与保护零线进行有效连接。临时用电系统中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馈电柜总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零线引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保护零线的引出方式不按规范要求进行,通常采取将临时用电保护零线从现场分配电箱的零线重复接地引出,有的或从总配电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负荷端引出,这都可能导致有些用电设备保护零线达不到保护要求,在出现用电安全时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二)用电设备与保护零线间连接不牢

在施工现场发现,很多临时用电系统在初期架设过程中也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布置了保护零线,且零线引出点也是正确的,且安装要求也做了重复接地,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设备专用保护零线连接出现不牢固现象,如临时用电系统安装人员不仔细,只是简单将保护零线与设备接地体进行简单连接,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临时用电验收就投入实际运用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设备保护零线接线不妥当,使设备外壳出现带电或当设备发生漏电时失去安全保护等现象发生,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用电过程中出现触电事故。

(三)配电箱系统选型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施工临时用电系统应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三级设计为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供电电源附近,分配电箱应设在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而分配电箱应按照各用电负荷开关箱位置布置,且其与开关箱的水平距离应在30m以内,用电设备开关箱与现场固定式用电设备控制箱间的水平距离应在3m以内。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很多建筑工地现场除总配电箱设置较为合理外,其它如分配电箱、开关箱等很多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统计设计布置,根据现场用电情况随意布置,且没有在箱体周围设置明显的警戒标识。有的甚至将开关箱、分配电箱进行混用,这样很容易导致发生漏电危险后,由于分配电箱额定剩余动作电流较大,通常在50~100mA,而起不到跳闸保护的作用。同时用分配电箱当开关箱直接控制用电设备,这样就可能导致某一设备出现漏电故障后,分配电箱跳闸保护直接影响其它开关设备正常用电,大大降低临时用电供电可靠性,同时还可能危及到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

(四)漏电保护器失效

漏电保护器是临时用电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保障系统,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至少每天按动一次漏电保护器的试验按钮,以提高其动作可靠性和及时发现漏电保护器故障。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大多数电工操作人员由于抱有侥幸心理等,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漏电保护进行日常校验检查,导致已有故障的漏电保护器依然在现场继续使用,给临时用电系统埋下巨大安全隐患。有的工作人员在安装漏电保护器时,不按要求接好工作零线,导致漏电保护器只能充当一个简单的负荷控制开关,在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保护器不能发挥出安全保护作用。

(五)临时施工设备电源线搭接混乱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的需要,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机械临时搭接用电电源进行短时工作的情况,而在现场操作的电工往往会认为短时接线布置麻烦,忽视这类施工设备临时用电安全。在施工现场经常会看见将刀闸开关外绝缘胶盖直接取下,然后将设备电源线直接挂在保险丝上的违规用电现象,因为这样不仅造成了刀闸内部保险丝在外面,增大了触电危险率;同时还会由于临时不规范搭接点出现剧

烈发热氧化,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等事故。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原器件其产品的设计一般为通用型,很多不适应施工现场和使用环境(多尘、室外、潮湿、移动,加上高温季节等);很多电器(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等)新的产品参数正确、状态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动作迟缓,漏电动作数据不准确,甚至失效;不按产品技术要求使用电气设备,电焊机二次侧搭铁线损坏或遗失后不及时添置,而用钢筋、扁钢等代用;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购低价的电气产品,部分是劣质产品,这些电气产品的技术参数不稳定,安全性能差,在该动作时不动作;供电线路没按规范要求进行穿管敷设、金属丝代替刀闸保险丝、配电箱没有采取防雨措施等,严重危险到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

三、提高临时用电安全水平的综合防护措施

(一)按照规定进行详细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总数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负荷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该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编制详细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确定临时用电的电源进出线路径、配电房地址、总(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安放位置、供电线路的走向;统计用电负荷、选择变压器容量、供电导线截面、以及配电箱(开关箱)的类型规格;绘制现场施工临时用电总配电平面布置图、立面图,以及馈电柜、配电箱、开关箱的接线系统图;制定详细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电气防火措施。建筑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由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详细编制,并经现场施工企业电气专业负责人和技术总监理工程师共同审批后方能实施。

(二)按照组织设计要求认真组织现场施工

1.电力变压器与发电机两电源间严格保持联锁关系,不得并列运行,其接地、接零系统各自独立,以防止发电机单独运行时向电力变压器侧反馈高压。

2.配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室内线路和母线。其共性要求是:(1)采用三相五线制型式;(2)采用绝缘导线(母线除外);(3)导线截面满足计算负荷、机械强度、电压损失、最小截面、环境温度要求。配电线路应按照用途作出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以防误操作。应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对临时用电线路和配电箱进行规范安装,并由专人负责。

3.临时用电中,室外架空电气线路严禁架设在树木、房屋、脚手架以及其他非专用电杆上,严禁成束架设。室外架空导线的最大弧垂点与地面的安全距离应在4.0m以上(电缆线路应在2.5m以上),室内线路敷设距地面安全高度应在2.5m以上。临时用电电缆埋地敷设深度应不小于0.6m,在经过道路、结构缝等易受外部损伤的场所应加设直径为电缆外径3/2以上的电缆套管,且在电缆和电线敷设前,要认真检查电线及电缆外绝缘层是否完好。

(三)采取多级保护

在进行临时用电系统设计、施工时,要确保整个系统具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整体结构,并严格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逐一配电结构,杜绝配电箱与开关箱混用等不规范现象发生,并严格按照“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综合保护进行临时用电配置,同时要严格根据负荷总量进行详细计算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并设置合理匹配的动作保护时间,防止漏电保护开关出现“误动”、“拒动”等情况,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现场设备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且其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s。构筑完善的零线保护系统,保护零线除了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电源侧作完善重复接地外,还必须按规范要求在配电箱供电线路中间和末端分别作重复接地,且要用对应仪器核查每一处重复接地电阻是否小于10Ω,若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应采取相应降阻措施。

总配电箱(或配电室)、分配电箱、开关箱等要采取必要的防潮、防尘、防损伤措施;要安装短路、过负荷、漏电等电气防护装置,对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实行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电气线路连接接头要牢固,防止接触面松动氧化导致接触电阻过大。

四、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

(一)加强施工现场可燃、易燃物品的管理

如实施电焊作业时要清除现场的可燃、易燃物。电气线路下方、照明灯具周围等不应堆放可燃、易燃物品等,防止因电焊高温焊渣、高温照明灯具或线路因短路、接触不良、过负荷等原因造成可燃易燃物品起火。

(二)开展经常性的电气电路检查、维修

施工现场用电运行环境相对较差,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机械磨损等,容易造成线路老化、绝缘破坏而发生短路、漏电。因此,应对整个用电系统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电气安全运行。

(三)加强安全用电宣传,深化安全用电意识

应经常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其次,施工现场的电工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持证上岗。

(四)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施工企业应针对气候(高温与潮湿)与工程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让其了解电的基本知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施工企业还要根据施工项目及工种的特点,为在施工现场有可能直接使用电动设备人员配备合格的防触电方面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并督促操作工人按规定正确使用劳防用品,教育操作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违章操作,严禁在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带电操作。

(五)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在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水平

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漏电开关、电焊机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手持电动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测,施工企业无检测能力的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安全管理部门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用(配)电设备、电焊机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漏电空气开关等关键电器元器件进行监控,要防止劣质电气器件进入施工现场,对质量与性能稳定性存在问题的产品及时更换。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新购置电器设备的管理,认真按照安全保护体系的要求进行验收,杜绝不合格电器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强化施工现场用电的定期巡查、保养、维修工作责任制,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对现场电工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记录,确保施工用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用电资料记录齐全。

(六)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用电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知识的普及,重视临时用电的安全,对作业人员应针对环境(高温与潮湿)等因素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普及用电知识,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教育有关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制度。

施工现场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五、结语

从施工现场多年发生的用电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是做好用电安全运行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不能一个大,一个小,一手硬,一手软。只有两个轮子同时转动,既注重电气安全设备、材料和人员的配备,又抓好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的实施,才能杜绝电气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篇(8)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208-01

我国的电力建设的普及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由于一些偏远地区的环境较为宽广,像雷击这样的自然现象经常发生。当输电线路遭到雷击时,产生的电流会通过输电线路传导至地面,当雷击未击中线路时,线路上感应异号电荷的约束被解除,流向线路两层,当其形成的电流侵入变电站或冲击到一些电气设备时,便会在相关设备上形成过电压,一旦该电压值超出了设备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最高值时,该过流电压便会对设备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所以,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加强是十分必要的。有了较为周密的防雷防范,由于雷电击中输电而造成的跳闸次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以外,该措施还能够使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得到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及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一、输电线路必要防雷接地状况分析

(一)避雷线的必要架设。架空地线是避雷线的另一称呼,通常避雷线都是架设于杆塔顶部,数量为一根或两根。当有雷电击中输电线路时,其在输电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数值可能达到上百万伏,当该电压超过了绝缘子的抗电强度时,便会产生线路跳闸的情况,更严重的会引发停电事故。避雷线的设立能够对输电线路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雷电只会集中在避雷线上,从杆塔顶端的金属部分流入,引导至接地装置部分,从而将雷击产生的电流导向地面。通常情况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避雷线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我国电力系统中110kV以上等级的输电线路全程都应该架设避雷线。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上,输送电流会与架设的双避雷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造成功率损耗,因此,避雷线的设置应该在靠近杆塔顶端的地基位置接地,让避雷线处于对地绝缘的状态,进而降低功率损耗。除此以外,避雷线与其下方导线形成的角度也与其避雷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的联系,拿110kV输电线路举例,其单避雷线路架设的保护角度应该在25°作用,双避雷线路的保护角则在10°左右。双避雷线的架设在我国110kV等级输电线路避雷保护应用中较为常见,两根避雷线能够与线路之间形成较小的保护角,同时用额能够降低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几率。(二)接地电阻的必要设置。平原地区的杆塔建设当中,接地装置是该地区杆塔建设配备的基础,通过该装置与避雷线路的配合能够使得防雷措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当杆塔的建设高度处于一般水平时,若想使得线路的耐雷击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时降低其线路的跳闸率,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对其同一线路进行改造时,将其相邻杆塔进行接地连接并将其延伸到周边电阻率较低的土质区域,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山区地域的杆塔建设,则可以在四个杆塔的底部打下深井加以降阻剂或采用延长辐射底线来增加地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电阻率,进而使得输电线路的防雷目标得以实现。总而言之,杆塔接地电阻的降低以及接地装置的完善是将雷击电流导入地面的可靠措施,同时也是防雷手段得以实施的基础,更是提高防雷经济和效率的有效方法。(三)自动重合闸设备的必要安装。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除了实施防雷保护措施以外,还应该安装对应的自动重合闸装置。输电线路的故障发生都具有一定的瞬时性,因此当雷击现象发生时,线路的绝缘子闪烁就会引起线路跳闸,在这种情况下,若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合闸的方式来进行操作,除了人工消耗以外还使得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受到了影响。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置,能够避免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停电事故的发生,保证系统供电的效率。

二、输电线路防雷设施的维护

(一)防雷设备的实时检测。跳闸停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危害十分重大,因此处于对该现象的防范上,技术人员应该在防雷技术方面多下功夫。输电线路防雷设备的配备是为了提高线路的防雷性能,进而降低跳闸停电事故的发生频率。当处于雷雨多发季节时,电力系统应该对防雷设备进行检测,并及时对那些不合格的防雷设施进行检修更换,结合地区的地形情况和气候条件等现实因素来规划其运行方式,使其运作效果达到最佳。(二)输电线路本身的日常维护。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至今,输电线路作为承载电力资源运作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的检修是保障电力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输电线路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需求。因此,在日常维护中,输电网络的线路损耗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运行状态。(三)系统运行方式的有效规划。雷击跳闸率的降低和雷击永久性故障的防止是电力系统中防雷措施采取的主要原因,而更为直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不难看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考虑才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有效措施。线路铺设(架设)地区雷电活动的特点、强弱,地域区域的特征都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对防雷措施进行规划约束,像一些不利因素的排除清理、防雷接闪器和线路避雷器的添加装设以及降阻接地模块的加设安装都是能够降低雷电现象对输电线路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也是系统运行方式有效规划的体现。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决定了社会用电需求的突增,电力资源的供应无论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输电路线路防雷措施的实施和维护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要提高对该项内容的重视程度,进而使得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更为辉煌。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雷电是一种强大的自然能量释放现象,可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效应等巨大破换,雷电向大地放电时的强电流会造成输电线路的严重破坏。我国是一个雷电灾害频繁的国家,岭南地区已是世界雷电灾害最多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雷电高发、高地阻率、空旷突兀等地区引发的雷击事故尤为严重,构成了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巨大威胁。雷电直接击中输电线路会将强大的电流导入大地,也可间接影响导线感应的异号电荷,使线路感应电流侵入电气设备造成损坏。自美国的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后,世界防雷技术随时展迅速,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也随防雷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良好的防雷措施可减少雷击引发的跳闸次数,有效保证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维持电力系统持续、可靠、优质供电的重要保障。输电线路防雷的技术手段目前进展较小,因此提高防雷效果的关键在于抓好措施措施。针对输电线路特点和地区地形地貌、接地阻率、地质情况等找出防雷缺陷,并要采取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

一、输电线路遭雷击的情况分析

雷电作用于电力输电线路可在其上形成极高的电压,称为大气过电压。大气过电压可分为直接遭击的直击雷电过电压和间接影响的感应雷电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按照线路击中部位又分为反击雷电过电压与绕击雷电过电压。

(一)反击雷电过电压

反击雷电过电压,即雷电击中输电线路、杆塔或避雷线时,强大的雷电流通过雷击点阻抗使其电势明显升高,当雷击点与导线间的电势差大于线路绝缘冲击放电电压临界值时会造成对导线的闪络,使得杆塔或避雷线的电势反超导线电势产生反击现象。雷电流击中杆塔顶端时已将大量电流沿杆塔导入大地,但由于通过杆塔、避雷线、接地阻抗的电流导入大地时造成杆塔上的巨大电势差,塔顶、横担电势会迅速升高从而产生闪络电压,造成绝缘子的反击,最终导致线路接地故障。

(二)绕击雷电过电压

绕击雷电过电压,是当无避雷线时雷电直接击中导线或当其屏蔽失效时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的过压。雷电流直击输电线路可流入大量雷电流,致使输电线路对地电压的陡然升高,而当绝缘子承受的电势差超过冲击闪络电压时则会发生闪络,并通过杆塔导入大地。绕击雷电流直接作用于导线时是没有电磁耦合分量的,但也可导致线路的严重故障。

(三)感应雷电过电压

感应雷电过电压,是雷电流经避雷设备导入大地时会在其周围形成影响通信、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的强大电磁场。雷电瞬间释放的能量极大,产生的感应电磁场也相当强,从而使金属开口环等接触不良处容易造成强大的放电现象,引爆易燃物,造成各种微电子设备的干扰与损坏。当雷电流导入大地时,入地点沿半径的不同还可产生很高的跨步感应电压,影响安全居民安全。

二、电力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电力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按雷击经过应做到四阶段的防护措施,即防直击、防闪络、防建弧、防停电,其具体措施有加装避雷线、降低地阻、提高绝缘性能等几个方面。

(一)加装避雷线

避雷线也称架空地线,是架设在杆塔顶部的单根或双根导线,并在部分节点装设避雷器等设备。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措施,可有效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分流杆塔强流从而降低塔顶电势,并通过对导线的耦合和屏蔽作用降低绝缘子电压和感应过电压,通过避雷线将雷电流导入大地。避雷线从经济性和防雷性上考虑特别适用于110kV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电路。防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220kV、330kV双避雷线线路则采用20°左右,500kV及以上线路双避雷线则采用15°左右。并且,避雷线应在每基杆塔处接地,双避雷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上,正常的工作电流将引起功率损耗。为减小损耗和投资,也可将避雷线作为通讯和继电保护装置。

(二)降低杆塔接地地阻

接地电阻是接地体散流电阻、接地引下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总和。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防雷性能和降低雷击跳闸频率的重要方法,是输电线路防雷的最基本、经济、实用的方法。输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性能是成反比的,因此要选择地阻较小区域,安装良好的接地设备,确保雷电流能可靠有效地导入大地。接地装置可分为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装置,前者不能满足时可加装后者。工程实践上可对输电线路逐一进行改造以降低杆塔的接地地阻,并可考虑将杆塔布设到接地电阻率较低的区域,并通过增加土壤与地线的接触面积、增加埋线深度、延长接地地极、实用降阻剂、爆破技术接地、伸长水平接地、垂直接地等技术与手段来降低地阻,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

(三)提高绝缘性能

提高输电电路相关部位的绝缘性能是提高其防雷性能的又一关键,良好的绝缘措施和绝缘设备可大大提高其耐雷能力。因此,一是加强线路间绝缘。杆塔遭雷击时的感应过电压非常大,遭绕击概率也较大,因而可在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增大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并在35kV及以下的线路上采用瓷横担等绝缘子降低跳闸率。二是运用差绝缘方式。差绝缘是指同个基杆塔上三相绝缘性能的差异,因而可在其下部两相增加绝缘子数量,以保证在雷击杆塔或上导线时能迅速将雷电流经杆塔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两相闪络。三是运用不平衡绝缘方式。现代高压输电线路的双回路线路越来越普遍,常规防雷措施难以达到防雷要求时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降低双回路雷击的跳闸率。

(四)加装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传统但有效的防雷手段,是当杆塔和导线电势差超过避雷器的开关电压时,触发避雷器进行分流,确保绝缘子不发生闪络。工程实践证明,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输电线路使用避雷器的效果较好,但避雷器的投资大、施工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如在雷电活动强烈和线路绝缘薄弱处加装避雷器可在雷电灾害导致频繁跳闸地区减少其危害。

(五)加装藕合地埋线

耦合地埋线适用于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通过增大避雷线与导线间耦合系数,分流经杆塔的雷电流,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藕合地埋线可降低接地电阻,可连续伸长接地线,沿线路在地中埋设接地线,并与下一杆塔接地装置相连,从而有效降低土壤的电阻率。同时,耦合地埋线又有避雷线藕合作用。工程实践表面,埋设藕合地埋线可明显降低雷击故障及其引发的跳闸率,显著提高线路耐雷性能。

(六)合理选择输电路径

雷电灾害的发生有地区选择性,输电线路的布设如能避开雷击易发区域是防止雷电灾害的根本措施。工程实践中需要避开的区域有,一是山区风口、河谷峡谷等雷暴走廊;二是水体、林地附近等地形复杂的山丘潮湿盆地;三是地质断层、岩石与土壤交界处、农田与山坡交接处等土壤电阻率有较大变化的地带;四是良好土层、突出的山顶、山体向阳坡等土壤电阻率差别不大的地带;五是地下处于导电性矿或地下水位较高等导电性能较好的地带;

(七)其他适用方法

电力输电线路的防雷方法很多,其他还有预放电棒、消雷器、自动重合闸等。预放电棒可减小导线与地线间距,增大耦合系数,降低杆塔分流系数等作用;消雷器是一种新型防雷设备,优点是对接地阻要求不高,但保护范围比避雷针大;自动重合闸可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事故率,减少瞬时性跳闸等故障,遭雷击后仍能确保持续供电,各电压等级线路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是一种有效措施,管理上应对瞬时故障加强巡视、分析、判断、处理,杜绝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雷电对电力输电线路的危害程度大、危害方面多,但雷电活动毕竟是小概率随机事件,做好防雷工作能有效保护输电线路。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线路特点,抓住其关键点采取多种合理的方法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的整体防雷性能。在输电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起就要全面考虑输电线路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并需结合输电线路运行与管理实践,选择可靠的防雷设备,进行有效的防雷管理,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将雷电对电力输电线路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确保给用户供电的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篇(10)

在第三产业——服务行业中,服务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行为和表现,在服务经济日益重要的当今,电力企业也正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进行了不断深化的企业电力系统制度改革,自上而下的在电力优质服务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电力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电力客户的总体需求在不断提高,原来传统的服务观念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原来的服务手段和方法也不能满足所有电力客户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从现代的实际出发,科学的分析客户服务的现状,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去解读供电服务,找到目前电力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新形式下电力客户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家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供电企业的客户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能源的需求更是加大了很多,而且这种需求随着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需求量会持续增长下去。而电力作为一种基础性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取代的,电力能源的开发也成了国家能源建设的一个目标。在此背景下,对供电企业的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和服务质量水平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2、初步建立起来的供电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满足当前用电客户服务的需求。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供电企业都已经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客户服务方面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我国的电力客户服务目前已经由原来的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对电力企业本身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且将日常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经营服务性的提高上。近年来,电力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上:(1)在服务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员工的工作完全以提高客户需求质量为中心,以满足客户无止境的需求为目标。(2)将电力客户服务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项专门性项目提出来,并在全国各地方的供电企业中成立各自的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无论是大客户的需求,还是小客户需求,都可以在当地的电力服务大厅得到解决和满足。(3)电力企业在服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也初具成效,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效率。(4)对目前我国供电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各个供电企业也提出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有效的企业员工的工作标准,对员工的培训也加大了力度,初步树立了以电力客户服务为先的服务理念,但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服务思想水平的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仍是重中之重。

3、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电力客户服务理念虽比以往有所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传统的观念认为,电力企业是以生产为主的企业,不用考虑电力客户的需求,尤其电力是人民生活必须的基础能源,说的直接点,电力企业不愁卖电,只要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生产量就可以了。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完全脱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改变这种服务理念,必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在电力市场激烈竞争下,必将遭到淘汰。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力客户对消费意识的提高和维护自身利益意识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社会舆论和政府监管力度加强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必须继续转变企业的服务理念和观念。具体来说,目前供电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社会主义市场自由竞争观念与服务提升企业形象意识没有完全地树立。(2)企业的管理体制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不匹配,造成管理上落后和需求上的满足不了。(3)电力企业对电力用户的服务需求没有充分给予满足,服务水平和先进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来说,我国的大多数的供电企业在服务上呈现单一性、趋同性及粗糙性的问题,这有待进一步改善。(4)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虽然已经建立,但在客户服务团队的建设方面还需加强,尤其是部分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以提高电力企业的形象。

二、新形势下,电力客户服务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义提升电力客户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加快建设电力客户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的改进。

1、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客户服务理念,树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客户服务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变化加快,电力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这就促使电力企业转变自己的生产经营理念,要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新的服务理念,尽力满足客户需求,努力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做到“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这种新的服务理念,要求供电企业玩去从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满足客户无止境需求为向导,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具体的客户管理工作中,要经常组织企(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27页)业员工进行走访活动,视客户为企业的上帝,了解客户在日常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客户在接受服务时相应全力的实施,保障客户合理权利的获得,准确把握“客户永远是对的”含义,摒除服务态度和质量好坏,客户都得用电的错误心理暗示,创造自己本企业独特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特色,要处理好服务和经营的关系,改变电力企业重生产轻服务的经营原则,形成二者相互促进想,相互服务的生产经营理念。

2、电力企业要想提高本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必须对客户服务的内容深入了解,有的放矢的采取可行的有效措施。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售电的主体,在服务上,也必须遵循所有商品服务的特点,即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中的来说,电力企业在客户服务上要体现售前服务的热情上,售中服务的负责上和售后服务的周到上。具体来说,客户的服务不能仅体现在电费的收缴上,首先要努力向客户介绍和宣传电力企业供电的能力和质量,其次要负责任的为用电客户提供相应的电力设施的安装和调试,最后还得对用电的售后服务提供另客户满意周到的服务。

3、对电力客户服务的管理上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要立足本企业的实际,提出适合当地电力客户服务要求的规划细则。当前在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上,存在改革措施标准全国一刀切,全省一刀切的情况,有的标准对地市级的电力客户服务来说过高,地市级的电力服务水平根本达不到要求,这样反而阻碍了这些地区的客户服务的改善,因此,电力客户服务在管理上,在电力企业的改革中,要提出从实际出发,因地改制,这样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4、加大电力企业在电力技术方面的建设和支撑体系,为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硬件方面的保证和支持。目前,地市级电力企业和一些相对偏远地区的电力企业在技术支撑上不够,加强电网供电能力的设备支持不达标,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的供电能力,因此开发完善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服务呼叫中心系统等一些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电力的供应者,供电企业要想最大限度的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增加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和改善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晓.浅谈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J].科技资讯,2006(34).

篇(11)

电力线路检修是输电线路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和运行单位必须加强线路的管理,认真组好检修工作,保持设备处于健康完好的状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按线路巡视各种检测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安排检修作业项目。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线路检修的安全问题以及维护技术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电力线路检修具有检修点多、检修范围广、工作量大且较为集中、全面协调困难、参与检修的人员较多、检修持续时间长、电网的危险点较多,经常在工作人员略微不经意间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1.1 电力线路的常见故障及分析

电力线路多数呈放射性树枝型,在各个供电线路之间没有专门的联络线,没有形成有效的保护条件防止电力线路出故障。而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都有,许多电力线路分布在地势空旷的丘陵或者山区中,非常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而导致设备故障。这些因素增加了电力线路维护的难度。

(1)气候和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现存的电力线路由于经费少和设备老化等各种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运行故障,有时用电量较大导致线路负荷较重时就会出现保险丝熔断的问题,导致局部地区无法正常用电;而且风雨、雷电等恶劣的外界环境也会对线路造成影响;有些地区的电网处于空旷的地区,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线路破坏造成漏电现象。

(2)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电力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划线路之间的距离,导致临近线路距离过短,一旦出现刮风等恶劣天气时很容易发生碰撞而短路;施工时若施工人员没能确认电力线路的松弛程度,使其与绝缘子发生分离就会引起短路,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各种交通事故有可能会导致电杆折断、倒伏,引起输电故障。

(3)管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没能做到定期检查电力线路,或者对电力线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不到位,极大可能会造成电路设备的故障没能及时发现而导致电力输送障碍;有些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过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透彻缺少工作经验和责任心都会造成电力线路的安全隐患。

1.2 影响电力线路安全的常见的因素和故障

(1)电力线路发生短路。短路故障是电力线路故障中最为常见的,因为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短路故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压的变化判断线路发生短路的位置。

(2)电力线路烧毁、负荷过重等问题。由于电力线路悬挂在室外高出,常常会受到风力或空气腐蚀的影响导致线路出现损坏;或者电力线路悬挂松弛,受到风力作用导致线路上下晃动,发生电路断裂触地,导致跳闸。

(3)电力线路的设备故障。变压器、绝缘子等设备的故障会导致电力线路的故障。比如雷击导致绝缘子被击穿时,若击穿的位点在绝缘子内部,从外表观察很难发现问题,但对绝缘子会产生极大的损伤,甚至导致绝缘子丧失功能。

二、检修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增加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要做好电力线路的日常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做好预防性检查的工作。

2.1 电力线路检修技术分析

电力状态的检测技术。根据对电力设备的实时检测以及电力线路运行的过往数据分析,可以对电力状态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从而制定合理的电路检修计划,确定检修周期的手段,提高检修的效率。在目前应用的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电力状态检修法,保C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

电力线路短路的解决方法。定时检查绝缘子的功能,消除潜在的安全危险;清理电力线路沿线的树木,创造较好的运行环境。

导线断股、烧伤的处理。增加立杆,缩短立杆之间的距离,假装绝缘子来固定损伤的电力线路,预防线路的再次损伤。

绝缘子和避雷器的故障处理。一旦损伤应立即停电更换。

对电力线路进行检修时要注意必须悬挂底线,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

2.2 电力线路的运行检修

加强对电力线路的危险点的检修。要保证电力线路日常运行的正常进行,必须要加强方案设计和线路检修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增加方案的严谨性,在其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电力线路的修缮和技术改造方面的问题;其次要把每个环节的交底工作做好,特别是要强调线路中的危险点,将其作为检修的重点;最后结合电力线路的实际情况做好现场的检修工作,对于检修人员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工作进行控制,确保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

做好故障排除工作。很多情况下,即使已经做了完备的准备工作,并且工作人员也一丝不苟的做好巡查与监督,电力线路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分段检查的方法,逐渐排除可疑的故障,直到确定故障点的准确位置。10kv电力线路采取分段检查方法,会使故障点的确定更加简单,提高故障排查的效率。

完善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实时检查电力线路的运行情况,减少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首先,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检测绝缘子的工作状态,一旦出现故障会立刻发出警报,提高检修过程的效率和精确性;其次,这种实时定位的功能可以增加线路检修的快捷性,减少停电时间,防止大范围用电障碍的发生;最后,加强对新技术的重视和应用,可以更好的满足电力线路的安全性要求。

全面引用检修新技术。传统的10kv电力线路运行的维护和检修过程都存在滞后、僵化的缺点,而近些年我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运用全新的检测技术增加电力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势在必行。比如上述在线自动检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对于正常运行的电力线路进行检测可以使工作人员随时掌握线路的情况。

三、结论

由于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果各项安全对策和控制措施不落实,则发生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事故几率将增大。为此,必须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安全职责,并保证各项安全对策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消除,使生产条件和安全对策措施不断完善,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曼雯,杨民.电力线路检修的安全问题以及维护技术分析[J].大科技,2012(24):235-